地貌学

合集下载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

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地球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行星,由许多不同层次的构成物质组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学科,其中地质学和地貌学是探索地球结构和形态变化的重要分支。

地质学主要关注地球的构造、岩石和地球内部的运动;而地貌学则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形的形成。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理学中的地质和地貌,介绍其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

一、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岩石和地球内部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关键概念,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皮壳,由岩石组成,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质学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岩石形成和地壳运动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它探索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如地震带、构造断裂和各种地层。

地质学还研究了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如何形成和分布。

此外,地质学还研究了地球上重要的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等。

二、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和地形形成的学科。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如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地貌学通过研究地表的地形和地貌过程,揭示了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规律。

它研究了各种地貌类型,如山地、高原、河谷和沙漠等。

地貌学还研究了河流、风、冰川和海浪等地貌作用的力量,以及它们在地形形成中的作用。

三、地质和地貌的关系地质和地貌密切相关,地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

不同的地质条件将导致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成。

例如,岩石的硬度和耐风蚀性将决定山脉的形成和侵蚀速率。

地震活动和地层抬升也会导致地形的变化和地貌的形成。

地貌学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地质学的发展。

通过研究地貌,我们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为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提供线索。

地貌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下资源的潜力,如矿藏、石油和水资源等。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对几个地理学概念的理解•“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

•“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地势:地球表面形状的高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形态•我国把”地形”改为”地貌”的原因?•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

----例如:千差万别的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因此: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2、地貌的形成(成因与发育)•3、地貌的分布•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1) 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合形态•①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

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②组合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

例如•基本形态: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组合形态:一个河谷形态(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

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

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

)•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巨地貌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大地貌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中地貌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小地貌例如,单个洪积扇•微地貌例如,沙波纹(2)地貌的物质组成•分析地貌的物质组成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

地貌学

地貌学

1.地貌——landform:地球硬表面的形态特征,即地球面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了解)内营力: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

外营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使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包括人类)等活动所起的作用。

3.(了解)地貌的发育受内外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时间三要素的影响。

4.侵蚀循环与准平原学说(戴维斯)(1)地貌的发育要素有三个——构造、时间(阶段)和营力,地貌的演化体现了这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2)地貌发育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

(3)地貌发育过程的地貌特征进步意义: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地貌发育的因素,是地貌学中第一个系统阐述地貌发展的古典理论,对地貌学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足之处:在思想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地貌发育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变化;同时,他把地壳上升和侵蚀作用人为地分开;只注意到河流的下切作用,而忽视了其它形式的流水作用。

戴维斯侵蚀模式图5.(了解)构造地貌: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所以也称为内营力地貌。

按规模划分: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6.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特点及板块学说的成因分析(题目)一:活动构造地貌带:(1)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3)洋脊裂谷带共同特点: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性变错位、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著变质,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

海底扩张说要点(1)根据海底的岩石地磁异常和岩石年龄数据,(2)认为海底会不断新生和扩张,也会逐渐消亡;(3)造成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大洋中脊是新生洋壳的产生地;(4)距离洋中脊越远的洋壳年龄也越老;目前已知太平洋古老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

二:板块构造说: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州板块要点(成因分析): (1)岩石圈是由几个不连续的板块构成;(2)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接合部是活动带;(4)地幔对流带动板块运动。

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构造和演化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形、地貌过程、地貌演化和地貌分类等方面。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河流、湖泊等。

地形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外部力量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山地和高原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地震有关,丘陵和平原的形成与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

地貌过程是指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过程,包括风化、侵蚀、沉积和地震等。

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受到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破坏和分解,侵蚀是指水流、冰川、风等自然力量将岩石和土壤移动和削蚀,沉积是指水流、风等自然力量将搬运的岩石和土壤沉积在其他地方,地震是指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地貌演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态的长期演变过程,包括地形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等。

地貌演化的速度和方式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冰川时期的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地貌演化,如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等。

地貌分类是指对地球表面形态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于研究和应用。

地貌分类可以根据地形形态、地貌过程、地貌演化等方面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地形形态可以将地球表面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河流、湖泊等;根据地貌过程可以将地球表面分为风
化地貌、侵蚀地貌、沉积地貌等;根据地貌演化可以将地球表面分为新生代地貌、中生代地貌、古生代地貌等。

地貌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形、地貌过程、地貌演化和地貌分类等方面,对于认识地球表面形态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地貌学

1.什么是地貌学?地貌学包括哪些主要的研究内容?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特征、地貌的成因、地貌的演变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

2.什么是形成地貌的内营力和外营力?简述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关系。

“内营力”造成地壳的水平与垂直运动,引起岩层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地震,形成地球上的巨型大型地貌,除火山、地震外,一般不易被人们觉察。

“外营力”通过流水、空气、温度、光能、生物等活动发生作用,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消长,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二者是不平衡的。

地貌形态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并不只是由一种内营力或外营力塑造而成。

地貌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3.什么是地貌的四维空间?用四维空间思维来研究地貌有何意义?作为三维空间的地貌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形成的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四维空间的总体。

地貌在不断变化发展。

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地貌特征和地貌组合都是不同的。

用四维空间思维来研究地貌,不仅可以了解现今地貌特点和恢复地貌演变过程,还可预测地貌发展方向。

4.分别以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有何特征?以内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可形成寒冷气候地貌带、温湿气候地貌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貌带和湿热气候地貌带。

这种分布与气候条件有联系,决定气候条件的主要要素(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有一定格局的。

一般来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和随地势增高而递减;降水则取决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

5.什么是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的科学。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绘图题读图题大题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的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内外时间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则有呈唯独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第二章坡地地貌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地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溃、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坡地行程的两大重要作用重力和流水作用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崩塌形成的条件1。

地形条件2。

地质条件3。

气候条件4。

地震因素5。

人为因素崩塌堆积形成的地貌类型----倒石堆-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作用力的力矩方程Pa-Qb-fR=0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1.地下水2.地表水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4.地震5.人为因素滑坡和断裂同样会形成阶地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

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形似衣裙---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刀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堆积物。

坡地形状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复式斜坡。

第三章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各种沟谷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形成河漫滩、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凡有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

读图题河流横坡面结构图【p20】河流流水作用1。

侵蚀作用2b搬运作用3。

堆积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1。

冲蚀作用2。

磨蚀作用3。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和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破坏现象。

河流的搬运作用1。

搬移2。

跃移3。

悬移河流侵蚀基准面河床纵坡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床纵坡面的发展影响河床纵坡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2。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1
86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地层层序律
2021
87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生物层序律
–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 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由于生物进化总 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 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 较快、存在时间短、 分布较广、特征明显的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的 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每一个 地质时代都有其特征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 下图为 根据化石确定不同地区地层是否为同一 时代的地层的示意图。
• 例如:坳谷发展的阶段性
– 切沟 – 冲沟 – 坳谷
2021
84
5. 地貌的年代及发展
• 现代地貌与古地貌
–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 当地的气候一致。
–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 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
• 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 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
2021
51
3. 地貌的成因
•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 地壳的连续上升
• 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 地壳间歇性上升
• 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 平面
– 长期稳定
•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 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2021
5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 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既有外力作 用,也有内力作用
2021
43
2021
44
3. 地貌的成因
• 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

地貌学教程

地貌学教程

地貌学教程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形、地貌发育、地理过程和地表特征的学科。

以下是一个地貌学教程的大致内容,涵盖了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和关键理论等方面:
第一部分:地貌学概述
1.地貌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地貌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地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地貌分类
1.静态地貌和动态地貌的区别
2.依地貌形成过程分类:风蚀地貌、水蚀地貌、冰蚀地貌等
3.依地貌形态分类:高原、山地、平原、盆地、河流等
第三部分:地貌发育过程
1.风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水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3.冰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4.海洋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第四部分:地貌变化和演化
1.地貌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2.地貌演化的过程:侵蚀、沉积、抬升、沉降等
3.地貌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五部分:地貌学理论
1.断层与地貌发育关系
2.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的关联
3.气候和地貌的相互作用
4.海平面变化和海洋地貌的关系
第六部分:地貌地图和遥感应用
1.地貌地图的绘制和解读
2.遥感技术在地貌学研究中的应用
3.地貌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第七部分:实地实践与案例分析
1.地貌学野外考察和实地调查方法
2.典型地貌案例分析:例如喀斯特地貌、沙漠地貌等第八部分:未来发展和挑战
1.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地貌的影响
2.地质灾害与地貌变化的关系
3.地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地貌学课后总结报告范文(3篇)

地貌学课后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地貌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通过本学期的地貌学课程学习,我对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地貌类型的形成机制以及地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本学期地貌学课程的总结报告。

二、课程内容概述本学期的地貌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貌学基本概念:介绍了地貌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地貌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2. 地貌形成理论:讲解了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3. 地貌类型:详细介绍了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海岸、沙漠、冰川等地貌类型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4. 地貌演变:探讨了地貌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包括地貌的演化规律和地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 地貌应用:介绍了地貌学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三、学习心得与体会1. 地貌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地貌学涉及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2. 地貌形成机制复杂多样: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地貌形成机制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貌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地貌与环境密切相关:地貌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地貌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 地貌学具有实用性:地貌学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地貌学,可以提高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重点内容总结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

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地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包括降水、温度、风向等。

气候因素影响地貌的类型、分布和演变。

3. 水文因素:水文因素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对地貌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地貌学重要内容

地貌学重要内容

地貌学重要内容地貌学重要内容一、名词解释1.大地构造地貌大陆坡大洋中脊海岭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断层崖断层谷掀斜山单斜山猪背山火山口火山锥熔岩垄岗熔岩隧道2.土层蠕动崩埸倒石堆滑坡滑坡体醉汉树马刀树3.洪积扇泥石流紊流下蚀侧蚀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溯源锓蚀侵蚀基准面岩槛壶穴牛轭湖侵蚀阶地基座阶地河流袭夺三角州分水岭4.岩溶地貌盲谷钟乳石5.雅丹风蚀柱新月型沙丘沙漠砾漠黄土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6.冰川雪线悬冰川冰斗羊背石终碛垄蛇形丘冰砾阜冰期冻土石海石环7.波浪破碎潮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红树林海岸二、简答1.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地貌学研究的实践意义有哪些?3.简述陆地构造地貌的类型。

4.简述火山与熔岩地貌的类型。

1.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2.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有哪些?3.崩埸形成的条件有哪些?4.滑坡的要素有哪些?5.滑坡形成的条件有哪些?6.如何识别古滑坡?1.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3.河流的搬运方式有哪些?4.简述河谷的基本形态。

5.简述逆行沙波的形成过程。

6.简述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

7.简述牛轭湖的形成过程8.简述河漫的形成过程9.简述河流阶地的成因10.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11.简述河谷不对称的原因12.什么是水系,水系的类型有哪些?13.简述分水岭的移动和河流袭夺的发生过程14.简述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的主要内容15.简述哈克的动力平衡学说1.简述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2.简述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3.简述地表岩溶地貌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4.简述地下岩溶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形成过程5.简述岩溶地貌的发育阶段。

区别风蚀作用与风化作用简述风蚀地貌的主要形成及形成过程简述雅丹地貌的特征及形成过程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简述荒漠的类型及成因简述黄土的成因简述黄土沟间地貌的类型及成因简述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简述冰川的主要类型及其及其分布特征。

简述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简述冰碛物的基本特征简述冰碛地貌的主要类型简述海岸上带的分带。

地理学中的地貌学习

地理学中的地貌学习

地理学中的地貌学习地貌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形成原因。

通过对地形、地势、地表覆盖物及其空间组合的研究,地貌学为我们解读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自然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地貌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地貌学的定义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其动力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研究范围广泛,从大尺度的陆地与海洋地貌到小尺度的微地貌及细颗粒分析都包含在内。

地貌学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化,探索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表过程以及评估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地貌类型是指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地貌的分类和描述,包括高山、平原、丘陵、峡谷等。

地貌形成原因涉及地质、气候、水文等多种影响因素。

2. 地貌演化与地质构造:地貌演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通过地貌的演化研究,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特征。

3. 地貌与土地利用:地貌对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地貌类型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

研究地貌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对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4. 微地貌和细颗粒分析:微地貌研究主要针对小尺度的地貌特征,如河床形态、土壤剖面等。

细颗粒分析是指对地表物质的颗粒组成和颗粒大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表物质的来源和运动途径。

三、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地貌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解读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演化过程,主要包括:1. 野外地质考察:野外地质考察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收集和分析地形、地层、岩石及其他地貌要素的数据。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包括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利用遥感图像获取地表信息,了解大尺度地貌和地表覆盖特征,如高程、植被覆盖等。

3. 海洋探测技术:海洋探测技术主要包括声纳探测、多波束测深等,用于了解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如海底地形、深海河谷等。

地貌学知识点归纳

地貌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和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2)地球内营力:地球表面以下的作用力;例如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3)地球外营力:地球表面以上的作用力,例如流水、波浪、冰川、风等4)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第二章坡地地貌1)风化作用:露地表的岩石,受到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被称为风化作用2)崩塌及形成条件: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和高度;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季节;地震因素;人为因素:开挖3)倒石堆的发育示意图形成过程:4)滑坡及影响因素: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条件: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人为因素5)滑坡的作用力:6)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的坡地上,形成片面状水流,在这种水流作用下,地面物质被侵蚀搬运使坡面降低,称为坡面水流侵蚀;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外,被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称为坡积裙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和漩涡流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案由睡眠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坡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旋涡流2)溯源侵蚀: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为溯源侵蚀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再向下侵蚀,这一基准面称为侵蚀基准面4)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水文状况的改变、构造运动、岩性的差异、气候变化、5)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6)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经济活动7)洪积扇的结构:洪积扇的结构多事砂砾互层和砾石层中夹砂透镜体或砂层中夹砾石透镜体8)三角洲与三角湾:三角洲: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时潮流一很快的速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叫三角湾9)河流阶地的成因:具有较宽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10)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水系的高地11)断头河: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称袭夺河,被夺水的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为断头河12)河流地貌的发育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平衡阶段,称壮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终极阶段,称老年阶段第四章岩溶地貌1)岩溶水的分带:垂直循环带、过度循环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2)溶沟与石芽:溶沟和石芽是石灰岩表面的溶蚀地貌,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出的部分,称为石芽3)干谷、盲谷和伏流:干谷:是岩区的干涸河谷,由于地壳上升,岩溶水的水平循环带下降,或上游河道水流流入落水洞成为地下洞,原有由地下水喝上游河道补给的河流失去了水源,因而变成干谷盲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的前方又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的谷地称为盲谷伏流:转入底下的河流暗流段,叫伏流4)峰林和峰丛:峰丛:峰丛是由上部为耸立的锥形山峰和下部相连的基座组成的石灰岩山峰群峰林:高耸林立的散布石灰岩山峰的组合5)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6)岩溶地貌的发育阶段性:幼年期阶段、青年期阶段、壮年期阶段、老年期阶段第五章冰川地貌1)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地表降雪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限,称为雪线影响因素:温度、降水量、地形2)冰川冰的形成过程:积雪变成冰川是先由新雪变成雪粒,再由雪粒变成冰川冰,最后形成冰川3)冰川的类型: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气候冰川和大陆性气候冰川2.按冰川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4)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的源头;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地;刃脊: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角峰:几个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角峰5)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这些小丘为羊背石6)终碛堤与鼓丘: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7)常见的冰川地貌:冰蚀、冰碛、冰水堆积地貌第六章冻土地貌1)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冬季土层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叫~多年冻土:多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层,或至少连续3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层,称为~2)活动层: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叫~3)影响多年冻土厚度的因素:1.气候影响:大陆性半干气候较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土的发展,因而在欧亚大陆内部的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南界北纬47°比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北美冻土南界北纬52°要更南一些,另外,在纬度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厚度比海洋性气候区的要大 2.岩性的影响:砂土导热率高,易透水,不利于冻土形成,黏土导热率低,不易透水,有利于冻土形成,泥炭的导热率最低,最有利于冻土的发育;在连续冻土带,往往在超市黏土区的永冻层顶面埋深比砂砾石区的要浅,厚度比砂砾区的也要大,在不连续冻土带,泥炭黏土组成的地区往往发育许多岛状冻土 3.坡向和坡度的影响:坡向和坡度直接影响地表手太阳辐射的热量,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余阴坡,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4.植被和雪盖的影响:冬季,植被和雪盖阻碍土壤热量散失,夏季,植被和雪盖减少地面受热,因此,在有雪盖和植被的地区,地面年温差小;4)冻土的热状态剖面图与地温年变化深度:5)石环的形成过程:石环是由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一种环状冻土地貌,石环是冻土中颗粒大小混杂的松散砂砾层,由于饱含水分,经频繁的冻融交替,产生物质分异形成的,过程:活动层中的大小混杂的砂砾,冬季先从地面冻结,砂砾层空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地面和砂砾层中的砾石一起被抬高,砾石下部尚未冻结而出现空隙,砂土填入或水深入形成冰透镜体,夏季,活动层上部解冻,由于砾石和砂土的导热率不同,砂土中的冰先融化,地面逐渐回降到原来位置,但砾石下部仍未冻结状态,这时一些大颗粒碎石或砾石却比周围含水砂土位置相对升高,等砾石下部冰开始融化时,砾石周围的砂土向砾石下部移动,填垫在砾石下部,当活动层全部融化后,砾石却相对抬升了一段距离,在这种冻融过程反复作用下,打的石块就逐渐被顶托到地面除上述垂直方向的冻融迁移外,还有水平方向的迁移;水平方向的迁移是在活动层上部和地表进行的,在含水较多的细粒砂层中,冻结是体积膨胀要比含水较少的粗粒碎石层的大,结果含水较多的细粒砂层就形成一个微微向上凸起的膨胀中心,分布在表层的砾石从膨胀中心向四周移动,解冻时,由于砾石和含水砂土的导热率不同,先融化的细粒砂土回到原来的位置,填充了融化后的空隙,等到砾石下部也融化时,砾石则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凸出在地面上,则向四周较低的部位移动,最后形成以砾石和碎石为边缘的石环6)冻土发育的空间差异:冻土发育不仅要有一定的低温,而且还与一定湿度有关,因此,处在同一低温条件下,由于湿度的不同,冻土地貌发育的程度在空间上也不一样第七章荒漠地貌1)风的搬运作用: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不同形式和不同距离的位移,称为~2)风积物的特点:1.颗粒粒径一般只限于1mm以下2.风机无的粒度均一,比湖沙、河流沙河海滨沙的分选都好3.风成沙的磨圆度高4.沙粒表面有许多凹坑,这时沙粒在运动过程中相互撞击形而成,这种现象只限于大沙粒小于的颗粒这种现象不明显5.有些石英砂表面有溶蚀痕迹和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沉积物,6.风成沙一般以石英为主,有少量长石和各种重矿物如角闪石、绿帘石等,容易磨损的矿物经风搬运大都磨成更小的颗粒被吹扬到更原地地方,如云母在风成沙中很少见到3)雅丹: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龚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4)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由于沙堆的存在使地面起伏、风沙流经过沙堆时,使近地面的风速发生变化,在沙堆顶部风速较大,沙堆的背风坡风速较小;从沙堆顶部和绕过沙堆两侧的气流在沙堆背风坡产生涡流,并将带来的沙粒堆积在沙堆后的两侧;形成马蹄形小洼地,这时就形成盾状沙丘;如果风速和沙量继续增大,沙堆背风坡的小凹地就将进一步扩大,背风坡相对最大高度接近沙丘最高位置.从沙堆顶部和两侧带来的沙粒在涡流的作用不断堆积在沙堆丘部的两侧,形成雏形新月形沙丘;雏形新月形沙丘再进一步扩大和增高,使气流在通过它的顶峰附近和背风坡坡5)脚部分时,产生更大的压力差,从而在背风坡形成更大旋祸,使原有浅小马蹄形洼地扩大,从迎风坡吹越沙丘页的流沙,在沙丘顶部附近的背风坡处难积,当增长到一定程度,沙粒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沿背风坡下滑,落在洼地内,再被涡流吹向两侧堆积,这时就形成典型的新月形沙丘6)常见的风成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第八章黄土地貌1)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沟间地貌可分为塬、墚、岇三种类型,它们的形成和黄土堆积浅的地形起伏及黄土堆积的流水侵蚀都有关2)黄土地貌的发育阶段:黄推堆积时期的地貌发育阶段和黄土堆积后的侵蚀地貌发育阶段3)常见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谷间地地貌、黄土谷坡地貌和黄土潜蚀地貌第九章海岸地貌1)海岸的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和河流波浪作用: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风对海面作用,使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波浪潮汐作用:潮汐是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潮汐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潮汐的涨落,使海面发生周期性的垂直运动,海面涨落过程称为涨潮和落潮,二是使海面水体产生水平方向整体运动,形成潮流海流作用:海流的形成可由风的作用,气压梯度、海水密度和温度、江河淡水注入以及潮汐等影响所致海啸作用:海啸是突发的海底断层错动,海底滑坡,海底火山喷发或者划入海洋中的陆上滑坡引起的巨型波浪2)海面变化的影响因素:潮汐,风暴、海啸引起的上涨和贿赂,也有第四季的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均衡作用、沉积物堆积等原因引起的长期海面升降变化第十章大地构造地貌1)构造山系的分布与特征:大致分为两大带:一是环绕太平洋沿岸的构造山系带,二是为略呈东西向的横贯亚洲、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特征:1.时代较老的构造山系,山体经受不同时期的挤压而发生复杂的褶皱和断裂,不仅造山作用时期形成的构造形迹发生再变形,新生代地层也发生强烈的褶皱和断裂2.山体常有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有些山地不同时代的多期侵入体3.山体的边缘有大规模的正断层和相邻的下沉盆地的沉积厚度加在一起,高差可大10千米4.山地呈断块抬升或拱区抬升,改变地形特征,水系重组,地貌变形或错位,并能发育多及夷平面5.这些山地长石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频繁地带6.构造山西都有很厚的地壳,深部在所谓的山根,2)大陆裂谷的成因:裂谷形成的力源问题:大陆裂谷是地壳拉张的结果,在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炽热的地幔上升流的作用使岩石圈上拱呈穹隆外形,由于地幔上升流造成岩石圈上拱引起的区域拉张,岩石圈不断变薄,最终导致穹隆破裂,下陷形成谷地裂谷形成过程中的扩展问题:裂谷形成发展过程是先在某一地段开始破裂,然后再从这里向远端扩展,裂谷的形成阶段:根据谷内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可把裂谷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奠定盆地的基础,地形经过长期夷平作用而起伏很小,侵蚀切割作用很弱,在古风话壳之上沉积细粒沉积物,第二阶段:盆地大幅下降,地形高差大,盆地两侧山地侵蚀作用加强,因而在盆地内堆积粗粒物质3)海沟-岛弧地貌:。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 pdf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 pdf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 pdf引言概述: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形成演化的科学领域。

《地貌学基础》是一本经典的地貌学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地貌学基础》这本书的内容。

正文内容:1.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1.1 地貌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地貌要素和地貌类型的分类1.3 地貌过程和地貌发育的原理1.4 地貌演化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1.5 地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地貌形成的主要力量2.1 构造力和地震活动2.2 水力和河流作用2.3 冰雪力和冰川作用2.4 风力和风蚀作用2.5 重力和坡面作用3. 地貌的测量与地图制图3.1 地貌测量的方法和仪器3.2 地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3 地貌图的制作和解读3.4 地貌图与其他地学图件的关系3.5 地貌图在地质勘探和环境规划中的应用4. 地貌与环境变化4.1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影响4.2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4.3 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4.4 地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4.5 地貌演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 地貌学的应用领域5.1 地质勘探与资源开发5.2 土地利用与规划5.3 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估5.4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5.5 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总结:《地貌学基础》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地貌学的基本概念的阐述,我们了解了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类。

地貌形成的主要力量则涵盖了构造力、水力、冰雪力、风力和重力等因素。

地貌的测量与地图制图是地貌学研究的基础,而地貌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则揭示了地貌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响应。

最后,地貌学的应用领域展示了地貌学在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地貌学基础》,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演化过程,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地貌学研究的内容、地貌的分类

地貌学研究的内容、地貌的分类

地貌学作业一、地貌学研究的内容、地貌的分类?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它是地理学的分支,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

地貌学对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有实际意义。

它也是关于地球地形特征描述与分类的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可概括如下:①地貌形态特征和形态分类,包括海、陆、山、平原、盆地等的组合形态特征,以及更微细的地形起伏特征和形态类型等。

②地貌成因和成因分类。

岩石和构造是造成各种地貌的物质基础,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可划分成众多的地貌成因类型。

③地貌年代。

地貌年代的确定是阐明地形发展的基础。

根据各种地貌形态之间的高差、交切、掩埋或重叠等关系,可确定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根据古生物地层法、年间法和同位素年代法,可以确定地貌的地质年代。

④地貌分带。

受气候和纬度、高度的控制,地貌的分布有地带性。

这种地带性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影响。

⑤地貌发展。

地貌形态随时间而不断发展。

在地貌发展的不同阶段,地貌特征及其组合均有差异。

但在地貌发展的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重叠发育,构成地貌发展的继承性。

例如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陆中心地区,干旱气候长期存在,则发育了地球上的巨大沙漠。

地貌发展的研究对于整治环境和国土规划等有实际意义。

地貌学的分类地貌学可根据形成地表起伏形态的主导营力,地貌学可以划分为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也可根据研究对象及其应用范围,地貌学可划分为动力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

构造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是研究构造运动、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之间关系的学科。

狭义构造地貌是指已经形成的地质构造(如背斜、向斜、单斜),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又称地质构造地貌;广义构造地貌还包括新构造运动所直接造成的、未受外力侵蚀作用显著改造的地貌,如新近隆升的山地和高原、新近沉降的平原和盆地、新拱曲的背斜和拗陷的向斜等,又称活动构造地貌。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第二章构造地貌复习要点1、构造地貌规模分级;一: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

二: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三:地质构造地貌—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2、地壳均衡理论;固体的地壳在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快体一样,地壳厚的地点,突出地表愈高.插入下部地幔愈深;反之,地亮薄的地点,插入下部地幔愈浅。

如此就形成地壳均衡。

3、全球有三大构造活动地貌带(名称、特点);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集中了世界上60%的活火山和绝大部分的深源地震,并伴有极其频繁的浅、中源地震。

新生代地层因受构造活动造成比较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也是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所在。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地震频繁,某些段降有火山活动。

新生代地层受强烈水平挤压作用呈现大规模逆掩推覆现象。

洋脊裂谷带:地形起伏较缓,新生代岩层形变错位别强,非常少有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

4、洋底构造地貌的类型;(1)大洋中脊(2)大洋盆地:海岭、深海平原、海沟5、活动大陆边缘的类型和特点: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以太平洋的东岸最为典型。

由海沟与边缘山脉组成,大陆架很狭窄。

东亚型大陆边缘:以东亚的大陆边缘最为典型。

自海向陆依次浮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构造复杂多样。

陆缘弧:指陆地和火山岛弧之间的弧后盆地的基底具有典型陆壳性质,并因有丰富的陆源碎屑堆积,成为浅海大陆架,其陆壳向来延伸到火山岛弧区域。

边缘湖:它的弧后盆地基底更多的具有洋壳性质,并往往成为深达2千米左右的海盆,而火山岛弧的基底却具有陆壳性质。

洋内湖:包括弧后盆地和火山岛弧在内的整个基底都由洋壳组成。

6、地质构造地貌的类型(重点掌握单歪地貌)。

断裂地貌:断层崖、断层线崖、断层谷、掀歪山褶皱地貌:单歪地貌(向一具方向倾歪的状态称为单歪构造。

发育在构造盆地的边缘、穹窿高地的边缘、褶曲两翼等的单向倾歪岩层上的地貌,统称为单歪地貌。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知识点

地貌学知识点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倒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耀、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裂和分解,形成大小别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倒塌:歪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挪移,称为倒塌。

倒塌堆积地貌:沿歪坡倒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非常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歪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妨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具延续的螺旋形向前挪移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集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淌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挪移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领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别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操纵,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别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妨碍河床纵剖面进展的因素:(1)水文事情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高考地理地貌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地理地貌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地理地貌学基础知识清单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结构和演变过程。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貌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地貌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高考地理地貌学基础知识清单,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做好复习备考。

一、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地貌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山、岭、丘、峰、平原、高地、盆地、坡地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各种地形要素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上相对较高的地形,一般海拔高度超过500米。

山地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等因素。

2. 岭地:岭地是由多个山脉和山系组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岭地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和地球运动有关。

3.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海拔较低,多起伏起伏。

丘陵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有关。

4. 高原:高原是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表地貌,一般位于山地之间。

高原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有关。

5. 平原:平原是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地表地貌。

平原的形成与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有关。

6. 盆地:盆地是由山地或高原围绕而成的地带,地形呈现凹形。

盆地的形成与同地质作用和地层构造有关。

7. 坡地:坡地是两个地形陡峭地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坡地的形成与风化和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二、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对各种地形要素的综合描述,包括高山地貌、丘陵地貌、台地地貌、河谷地貌、海岸地貌等。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较高,山脉纵横交错的地貌。

高山地貌具有陡峭、峰峦叠嶂、地势复杂的特点。

2.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指地势相对平缓、多小起伏的地貌,有规则的丘陵起伏是其特征。

3. 台地地貌:台地地貌指海拔较高,相对平坦的地表地貌。

台地地貌通常由断块隆起或侵蚀残留形成。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河谷地貌具有河流纵横、峡谷深邃的特征。

5.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指地势低洼,海水浸蚀作用和波浪冲击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地貌学原理 pdf

地貌学原理 pdf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是地貌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以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以下是地貌学中的一些重要原理:
1.建造原理:地貌学认为地貌是地壳构造、岩石性质和地质
历史的反映。

地壳构造活动,如地震、隆起和沉降,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岩石性质决定了地貌的抗侵蚀性和侵蚀速率。

2.侵蚀和沉积原理:地貌的形成和演化主要由水、风、冰等
侵蚀和沉积作用驱动。

水的河流和海岸侵蚀、风的风蚀、冰的冰川侵蚀和融化等过程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地貌。

侵蚀和沉积过程遵循一系列规律和原则,如河流的塑造力、风蚀的风蚀作用和冰川的冰川作用。

3.动态平衡原理:地貌形态和地貌过程之间存在动态平衡。

在一定的地质时间尺度上,地貌形态会经历侵蚀和沉积的平衡过程。

侵蚀削减地面并形成沉积地层,而沉积地层则保护地面不再受到严重侵蚀。

这种动态平衡决定了地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4.地形发育律:地貌形态的发育律是指相同条件下地貌形态
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例如,在相同的岩石和气候条件下,断陷盆地的形态和发育过程有其一致的规律。

地形发育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机制。

5.环境变化原理:地貌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会导致地貌的改变和重塑。

通过分析环境变化和其对地貌的影响,可以推断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过程。

这些原理在地貌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有助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地貌学原理为地球科学的综合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地貌、地貌学、海拔、高差、起伏高度、平原、台地、丘陵、山地、内营力、外营力
2.掌握用基本地貌形态分类指标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方法。

3.分析地貌的成因。

4.掌握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5.了解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

6.理解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构造地貌、断层线崖、火山地貌、断层三角面、倒置地形、褶断山、单面山、大洋中脊、顺地形、逆地貌。

2、按规模可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它们主要包括哪些地貌类型?
3、叙述洋底、大陆和大陆边缘的形态和地壳特征。

4、按规模可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哪几个等级?
5、活动构造地貌带及其特点。

6、构造运动相对稳定区地貌及其特点。

7、大洋盆地的地貌构成及其特点。

8、大西洋型大路边缘的特征与形成过程。

9、东亚型大陆边缘由哪三个部分组成?东亚型大陆边缘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0、陆地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特征和成因
11、褶皱构造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成因。

12、试述单面山和猪背脊的异同。

13、倒置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14、试述断层崖与断层线崖的异同。

15、简述褶皱构造地区水系的特征及其发育。

16、锥形火山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热力风化、融冻风化、风化壳、重力地貌、块体运动、稳定系数、内摩擦角、滑坡、崩塌、倒石堆。

2、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有哪些类型?其原理是什么?形成的风化产物是什么?
3、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有哪些?可以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哪几层?
4、分析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5、分析气候、地貌、岩性、构造和时间对风化壳发育的影响。

6、分析风化壳的空间分布规律。

7、分析块体运动力学原理。

8、分析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

9、倒石碓及其堆积特征。

10、滑坡地貌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11、分析滑坡滑动的力学机制。

12、分析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

13、根据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哪些地方易发生崩塌?
14、根据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哪些地方易发生滑坡?
15、对比崩塌和滑坡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概念
流水地貌、坡积裙、洪积扇、泥石流、河流侵蚀、下蚀、侧蚀、溯源侵蚀、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均衡剖面、河漫滩、阶地、河床纵剖面、三角洲、河流袭夺。

2、分析地形、气候、地表组成物质和植被对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影响。

3、坡面径流作用分带及其形成的地貌。

4、按照侵蚀沟谷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沟谷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形态有何差异?
5、洪积扇的形成、沉积分带和洪积扇的变形。

6、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7、河流侵蚀和搬运有哪些主要方式?
8、分析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与流水速度
的关系。

9、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响。

10、弯道型河床的平面形态与发展变化。

11、分析河漫滩的形成和沉积结构。

12、分析阶地的形成原因。

13、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并绘图表示之。

14、不同成因的阶地其形态有何特色?
15、如何对河口区进行分段?各段的特点如何?
16、分析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17、根据河口水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可将三角洲分为哪些类型?
18、试述河流袭夺的原因及河流袭夺后形成的独特地形。

1、概念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峰丛、峰林、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

2、分析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3、试述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

4、试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5、试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
风蚀作用,风积作用,雅丹,新月形沙丘,纵向沙丘,荒漠,岩漠,砾漠,沙漠,泥漠,黄土,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湿陷性。

2、试分析风沙流的特征及其对风成地貌形成的影响。

3、简述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及其形成。

4、比较风沙作用与流水作用的异同。

5、试比较新月形沙丘链与纵向沙垄。

6、比较各类荒漠的成因、组成物质和地貌特征。

7、分析气候、黄土特性和下覆地形对黄土地貌形态和发育的影响。

8、试述黄土沟谷地貌及其演变过程。

1、基本概念
雪线、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冰斗、冰川谷、羊背石、冰碛物、侧碛堤、终碛垄、蛇形丘、鼓丘、冰水扇、石海、石环、冰丘。

2、简述冰斗和终碛堤的分布和成因,并说明他们的地理意义。

3、比较羊背石和鼓丘的形态特征、组成物质和成因的差异。

4、简述石海和石河的形成环境。

5、简述多边形土、石环和冰楔的成因与分布。

6、分析热带喀斯特作用与冰川作用的物质载体、作用方式、地貌组合和分布地区。

7、对比河谷、喀斯特槽谷与冰川谷的异同。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1、概念
海岸带、海岸地貌、海蚀作用、海岸均衡剖面、珊瑚礁
海岸、红树林海岸。

2、试述海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海蚀地貌。

3、试述中立线和海岸均衡剖面的形成。

4、泥沙横向运动及其形成的海积地貌。

5、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海积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