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3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含解析
【高中生物】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6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含解析
——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处理,预实验的作用前情提要:关键词:预实验、浸泡法、沾蘸法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实验原理(1)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2)用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
(3)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考点二、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把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的枝条平均分成10组,每组3枝。
(2)分组处理:生长素类似物按不同比例稀释成9份,第10份用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把10组枝条基部分别浸入浸泡液中,处理1天。
处理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 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 即可。
(3)实验培养:把每组处理过的枝条下端依浓度梯度从小到大分别放入盛清水的托盘中浸泡,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记录生根情况。
(4)结果记录:小组分工,观察记录。
(5)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按照小组分工观察记录的结果,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
技能方法:1.实验中的变量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其他因素,如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情况2.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先做一个预实验: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蒸馏水的作用(1)作为空白对照;(2)用来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3)处理过的插条下端需浸在蒸馏水中有利于生根。
4.选择插条时需带有一定的芽或叶的原因凡是带芽或叶的插条,其扦插成活率都比不带芽或叶的插条生根成活率高,但二者并非越多越好。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解析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解析——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方法,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方法前情提要:关键词:叶绿体、线粒体、健那绿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Ⅱ1、理解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方法2、理解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方法考点一览: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2)观察线粒体技能方法:1.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保持有水状态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的观察。
2.观察线粒体的实验要滴加健那绿染液的原因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从而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
3、与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有关留意事项(1)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窥察物像的干扰。
(2)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为实验材料的缘故原由:靠近下表皮的叶肉为栅栏构造,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窥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3)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制止被灼伤。
(4)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夹角,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装片下产生气泡。
【误区警示】走出叶绿体、线粒体窥察实验的“5”个误区(1)窥察线粒体应挑选人体或动物细胞或植物体无色部位细胞,不能挑选绿色构造细胞。
(2)窥察线粒体与叶绿体均需保持细胞活性状态。
(3)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人教版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教材实验
人教版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教材实验一、教材实验的定义和类型教材实验是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模拟实验、调查类实验等。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的必要性高考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高考生物学科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教材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的分类及特点人教版高考生物教材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验证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或规律,如“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验证酶的催化作用”等。
这类实验通常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避免误差和干扰。
2. 探究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生物学问题或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如“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灵活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通过模拟生物学现象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如“模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模拟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运用计算机或其他模拟工具进行操作,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
4. 调查类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生物学现象或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设计调查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4低温诱导染色体
-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卡诺氏液、酒精、盐酸、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等试剂的作用前情提要:关键词:低温、染色体变异、卡诺氏液、酒精、盐酸、改进苯酚品红染液难度系数:★★★重要程度:★★★★根底回忆: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1、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Ⅱ2、理解实验试剂的作用考点一览: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理、步骤与现象技能方法: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的试剂及其作用试剂使用方法作用卡诺氏液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 固定细胞形态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用卡诺氏液处理的根尖洗去卡诺氏液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浸泡经固定的根尖解离根尖细胞,使细胞之间的联系变得疏松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等体积混合,作为解离液解离根尖细胞蒸馏水浸泡解离后的根尖约10 min 漂洗根尖,去掉解离液改进苯酚品红染液把漂洗干净的根尖放进盛有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使染色体着色3.选材的时候必须选用能够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的原因是: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不复制,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4.实验过程中,低温诱导时,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那么实验设计不严密.【易错警示】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3个易错提醒(1 )细胞是死的而非活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被盐酸(杀|死)的细胞.(2 )材料不能随意选取:误将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等同于"任何细胞〞.选材应选用能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否那么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的情况.(3 )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体无关:误将"抑制纺锤体形成〞等同于"着丝点不分裂〞.着丝点是自动分裂,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也分裂.【课堂稳固】1.以下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中脂肪的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都使用了酒精B.可将酸性重铬酸钾参加酵母菌培养液,以检测生成的呼吸产物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深的区域观察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答案】A但不能检测二氧化碳等产物,B错误;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C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2.以下有关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可正常分裂,但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的数目加倍B.盐酸酒精混合液或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改进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在显微镜下观察,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未发生改变【答案】B3.以下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低温会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B.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答案】A【解析】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机理是低温能够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固定后的漂洗液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解离后的漂洗液是清水,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酸;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4.以下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B.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B【解析】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防止解离过度,再用龙胆紫溶液染色,A错误;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3~4滴CuSO4溶液,溶液呈紫色,B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后与底物混合,D错误.5.以下关于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经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和红色的细胞质B.观察质壁别离及复原的实验时,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能用用黑藻叶肉细胞观察C.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因变量的检测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带有火星的卫生香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与有丝分裂实验的不同是,需用低温处理并用卡诺氏液固定再用70%的酒精冲洗【答案】A6.以下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进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实验原理: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别离,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核;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细胞解离;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局部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课后提升】1.以下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洋葱的不定根在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36 h ,可抑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B.改进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和解离细胞D.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2.以下实验中都涉及到的操作是()①用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②用洋葱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③用黑藻叶细胞观察叶绿体④用大蒜的不定根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A.需制成装片B.需使用盐酸C.需使用酒精D.需染色处理3.以下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复原糖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过氧化氢酶不能得到预期实验结果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5.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低温处理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可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洋葱内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D.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别离状态说明此时细胞正在失去水分6.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A.0、2、3、4、5、6 B.0、4、5、6、7、8C.0、6、7、8、9、10 D.0、3、6、9、12、157.以下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别离过程。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复习(人教版必修1(下)):答案与解析 含解析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趁热打铁】1.B【解析】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有载体蛋白参与的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2.B【解析】细胞中生物膜越多,则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膜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反之越小。
④乳酸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所含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所以其比值最小;①②③⑤都是真核细胞,具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但由于③浆细胞分泌能力强,细胞中相关细胞器膜面积大,所以其比值最大。
3.B4.B【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A项错误;分析图形,Ⅰ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一般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C项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都有关,D项错误。
5.C【解析】自由扩散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有选择性的通过,B错误;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则判断是主动运输,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而吸收葡萄糖则是主动运输,其过程中消耗 ATP, D错误。
6.D【解析】从图示信息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由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K+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Na+逆浓度梯度转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7.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胞吐或胞吐,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通过一系列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因此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流动性有关,A正确;人体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依赖③,B错误;①表示胞吐或胞吐,②表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正确;②(主动运输)③(协助扩散)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协助,D正确。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 复习(人教版必修3(下)):答案与解析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趁热打铁】1.C【解析】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取决于小型动物类群的种类,而不是取决于其数量.由于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而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18>15,所以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甲>乙,故选C。
2.B【解析】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A错误;青岛海滩的全部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B正确;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物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D错误。
3.A【解析】抽样时要做到混合均匀,这样才有代表性;本实验的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所以不加酵母菌没有实验结果;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只能计相邻两条边上的酵母菌数。
4.D【解析】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故A对;动物活动能力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故B对;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故C对;性比例的改变会改变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故D错。
5.B6.B【解析】“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该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是“J”型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在种群中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5年(增长速率最大)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所以环境容纳量为400只,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降低,但是仍大于0,因此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C错误;种群数量在200只时增长速率最大,治理鼠患时不能让其增长速率保持在最大,D 错误。
7.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正确;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C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错误。
8.C9.(1)迁入率和迁出率(2)增大 ac(3)K c 营养级较低(获得的能量较多)(4)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解析】(1)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教材重点实验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教材重点实验3(含解析)新人教版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说明了(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B.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C.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解析:选C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说明了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
2.长期在缺Mg的菜地里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可用示意图表示,下列能与之相匹配的是( )解析:选C 缺Mg叶绿素不能合成,滤纸条上呈现胡萝卜素、叶黄素的色素带。
3.(xx·福建六校联考)下图是新鲜绿叶中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有助于研磨充分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情况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解析:选C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避免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
根据扩散的距离可以判定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变黄,其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色素量的情况是(甲+乙)>(丙+丁),故B项错误。
对于这四种色素来说,溶解度越大,扩散的距离越远,故溶解度最大的是乙,C项正确。
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D项错误。
4.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况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甲乙丙丁丙酮-+++水+---实用文档CaCO3++-+SiO2+++-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解析:选B 由表可知,甲同学加的溶剂为水,而不是有机溶剂丙酮,色素不溶于水,因而提取不到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得结果应为②;乙同学的操作正确,所得结果应为④,即自上而下依次出现的条带分别代表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多;丙同学尽管使用了有机溶剂丙酮,可以提取到色素,但由于未加CaCO3,叶绿素可能被破坏,因而下边的两条色素带比正常的窄,所得结果应为①;丁同学未加SiO2,可能造成研磨不充分,导致各种色素的提取量均少于正常水平,所得结果应为③。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 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下)):答案与解析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趁热打铁】1.C【解析】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取决于小型动物类群的种类,而不是取决于其数量.由于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而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18>15,所以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甲>乙,故选C。
2.B【解析】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A错误;青岛海滩的全部生物是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属于群落,B正确;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物既不是种群(不是同一个物种)又不是群落(没有包括全部生物),D错误。
3.A【解析】抽样时要做到混合均匀,这样才有代表性;本实验的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所以不加酵母菌没有实验结果;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只能计相邻两条边上的酵母菌数。
4.D【解析】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故A对;动物活动能力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故B 对;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故C对;性比例的改变会改变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故D错。
5.B6.B【解析】“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该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是“J”型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纵坐标代表的是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在种群中增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5年(增长速率最大)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所以环境容纳量为400只,B正确;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降低,但是仍大于0,因此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C错误;种群数量在200只时增长速率最大,治理鼠患时不能让其增长速率保持在最大,D错误。
7.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A正确;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C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错误。
8.C9.(1)迁入率和迁出率(2)增大 ac(3)K c 营养级较低(获得的能量较多)(4)取样器取样目测估计【解析】(1)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答案与解析含解析
实验1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后提升】1.B【解析】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所用物质相同,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二者所用的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
鉴定还原糖时,甲、乙两液要现用现配,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再加B液。
还原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试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是肉眼可见的;而脂肪的鉴定中,由于脂肪颗粒小且分散在细胞中,所以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D【解析】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酶的量是不同的,30 ℃时酶产生量远大于20 ℃时,因此在提取液Ⅱ中产生酶的量远大于提取液Ⅰ,由此产生的还原糖的量:乙>甲>丙,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的颜色)。
砖红色,丙呈蓝色(Cu(OH)23.A4.B【解析】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蔗糖是非还原性的二糖;双缩脲试剂B液为蓝色的CuSO4溶液,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时,会产生较深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会影响观察;观察细胞中脂肪颗粒时,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
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
5.B【解析】脂肪鉴定实验中,花生子叶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否则导致实验失败,①符合题意;还原糖鉴定时,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不会导致实验失败,②不符合题意;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③不符合题意;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若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A液和B液会发生反应,导致实验失败,④符合题意。
故选B。
6.D【解析】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鉴定葡萄糖,乙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可以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A项正确;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且子叶肥厚,B项正确;脂肪与苏丹IV反应显红色,脂肪与苏丹III反应显橘黄色,而食用花生油通常显棕黄色,为了使现象明显,鉴定食用花生油最好使用苏丹IV,C项正确;甘蔗茎中的糖为蔗糖,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项错误。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答案与解析 Word版含解析
实验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课后提升】1.B【解析】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正确;在20~30 min内氧气平均吸收速率为(130-65)×1÷10=6.5 mm3/min,B正确;果蝇幼虫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C错误;对照实验应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质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D错误。
2.D【解析】装置a和b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消毒,即是否有微生物。
b和c形成对照,变量为种子种类的不同。
b种子未消毒,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a,消耗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b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的速率v b大于v a。
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中含脂肪较多,脂质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脂肪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同等质量的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多。
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产生的热量多。
a与c比较,即使不考虑是否消毒的问题,也应该是T a<T c。
3.D4.B【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故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为防止马铃薯块茎上杂菌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前需对马铃薯块茎消毒,检验CO2也可用澄清石灰水。
5.D【解析】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下):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含解析
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重点2ATP的结构与功能★★重点3细胞呼吸★★★★重点4光与光合作用★★★★重点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要点解读】1.酶的本质与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作用场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所生理功生物催化作用能2.酶的作用机理酶和其他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1)图中ac和bc段分别表示无催化剂和酶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2)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3.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专一性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作用条件较温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后可恢复活性。
【考向1】酶的本质【例题】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B.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答案】A【考向2】酶的作用特性【例题】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同一细胞而言,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酶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NaOH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答案】A【解析】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处于不同的分化程度,酶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A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B正确;酶是生物催化剂,同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正确;NaOH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D正确。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
公众号:惟微小筑- -复原糖鉴定、蛋白质鉴定、脂肪鉴定前情提要:关键词:复原糖、蛋白质、脂肪难度系数:★★★重要程度:★★★★根底回忆: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检测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和蛋白质Ⅱ1、理解复原糖鉴定过程2、理解蛋白质鉴定过程3、理解脂肪鉴定过程技能方法: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拟比拟工程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 ,且现配现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实质新配制的Cu (OH )2反响碱性条件下的Cu2+呈色反响需水浴加热不需加热即可反响(1 )复原糖鉴定实验材料的要求①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 ,防止颜色的干扰 . ②复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 (含淀粉 )、甘蔗、甜菜 (含蔗糖 ) . (2 )唯一需要加热 - -复原糖鉴定 ,且必需水浴加热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假设不加热那么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 )非复原糖 (如蔗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 (OH )2的颜色] .(4 )唯一需要显微镜 - -脂肪鉴定 ,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 - -洗掉浮色 .(5 )记准混合后参加 - -斐林试剂 ,且现配现用;分别参加 - -双缩脲试剂 (先加A 液 ,后加B 液 ,且B 液不能过量 ) .两者成分相同 ,但CuSO 4的浓度不同 ,所以不能混用.(6 )假设用大豆做材料 ,必须提前浸泡;假设用蛋清作材料 ,必须稀释 ,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局部组织样液做比照 .3.物质鉴定的实验原理归纳细胞中的RNA 吡罗红红色 (显微观察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 ,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 (1 )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 (OH )2溶液 ,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 )使用方法不同 .鉴定复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 ,然后加B液4滴 ,振荡摇匀 .(3 )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 ,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5.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1 )唯一需要加热 - -复原糖检测 ,且必须水浴加热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假设不加热 ,那么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 )唯一需要显微镜 - -脂肪检测 .(3 )混合后参加 - -斐林试剂;分别参加 - -双缩脲试剂 (先加A液 ,后加B液 ,且B液不能过量 ) .【课堂稳固】1.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 ,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B2.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 ,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选项是(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DNA 甲基绿红色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甲基绿应是将DNA染成绿色 ,斐林试剂用来检测复原糖 ,淀粉用碘液检测呈蓝色 .3.在可溶性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错误的选项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 ,可用于进行可溶性复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 ,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 ,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 ,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材料【答案】A4.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 ( )溶液混匀后使用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需将NaOH溶液和CuSO4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 ,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 ,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 ,可选择双缩脲试剂【答案】C【解析】双缩脲试剂的用法是先加A液 ,后加B液;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 ,吡罗红对RNA进行染色 .5.以下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用于鉴定复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现配现用B.脂肪的鉴定过程一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可以相同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 ,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答案】A【解析】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成分相同 ,但成分的浓度不同;脂肪鉴定中 ,苏丹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而苏丹Ⅳ将脂肪染成红色;组织细胞中脂肪鉴定中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6.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响如下表 ,其中 "+〞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响深浅程度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试剂碘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种类甲+++++++乙++++++++丙+++++++A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响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答案】A【课后提升】1.以下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 ( )A.用于鉴定复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 ,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鉴定复原糖时 ,要先参加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参加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 ,再参加含样品的试管中 ,且必须现用现配2.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 ,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 ,分别参加等量的淀粉液 ,然后按如图参加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 ,45 ℃水浴保温5分钟 ,立即在3支试管中参加等量斐林试剂并用50~65 ℃的温水浴加热2分钟 ,摇匀并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 )A.甲呈蓝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 ,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蓝色3.下表的有关分析中 ,错误的选项是 ( )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检测试剂颜色反响溶质的根本单位甲C、H、O ①砖红色葡萄糖乙C、H、O、N等双缩脲试剂②③AB.①是斐林试剂 ,使用时需水浴加热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D.②是蓝色 ,③是核苷酸4.以下关于某些物质鉴定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鉴定蔗糖等复原性糖时 ,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下次使用B.在鉴定蛋白质时 ,参加过量双缩脲试剂B液会影响结果的观察C.鉴定细胞中是否存在脂肪时 ,可用50%的酒精对脂肪细胞解离D.葡萄糖试纸上含有斐林试剂 ,可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5.以下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 ,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脂肪鉴定时 ,可将花生子叶先进行染色后再制作装片②复原糖鉴定时 ,可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③淀粉鉴定时 ,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④蛋白质鉴定时 ,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参加样液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在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 ,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 ,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 ,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复原糖的鉴定7.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 ,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 (蒸馏水 )、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 ,定期检查萌发种子 (含幼苗 )的脂肪含量和干重 ,结果说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 ,到第11 d时减少了90% ,干重变化如以下图 .答复以下问题:(1 )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 ,常用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 )实验过程中 ,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 (填"C〞、 "N〞或 "O〞 ) .(3 )实验第11 d后 ,如果要使萌发种子 (含幼苗 )的干重增加 ,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知识归纳
高中【物/化/生实验】重点知识、高频考点、必背现象大总结!一、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和木板平行.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1v12v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m1121.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2.实验条件: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 >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3.主要测量量: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三、验证机械能守恒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4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的发生、U 形管中渗透作用过程分析前情提要:关键词:渗透作用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考点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浓度差由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来体现。
②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中水的相对含量的差值。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如下:技能方法:1.渗透作用的发生(1)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2.“U”型管中水分子移动方向的分析(1)膜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高,低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3)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3.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4.关于渗透系统理解(1)渗透平衡与溶液浓度的内涵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区别:①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②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高中生物】易学通.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5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含解析
——遗传病调查的流程,发病率与遗传方式调查的区别,遗传病发病率前情提要:关键词:遗传方式、发病率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实验原理(1)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发病情况。
考点二、实验流程技能方法:1.发病率与遗传方式调查的不同点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宜作为调查对象。
3.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要注意在人群中随机调查,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如不能在普通学校调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因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做到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但红绿色盲、高度近视等的发病率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展开调查。
4.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出遗传系谱图。
5.遗传病发病率:根据调查的数据可计算遗传病的发病率,计算公式为:患病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课堂巩固】1.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白化病发病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前收集相关的遗传学知识B.对患者家系成员进行随机调查C.先调查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再计算发病率D.白化病发病率=(患者人数+携带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答案】A2.对于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①、②、③、④,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表。
据此推断,一定属于伴性遗传的是(注:每类家庭人数200~300人,表中“+”为发现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类别①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后代子女中都既有正常的也有患者,不能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②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后代儿子患病,女儿正常,可以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③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后代女儿患病,儿子正常,可以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④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后代中儿子患病,女儿正常,可确定是伴性遗传。
3.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B.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时间的长短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答案】D联会现象,C项正确;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原理是色素能溶于无水乙醇,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目录及材料用具汇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实验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P7)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真菌(如酵母菌),低等植物(如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
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
3.试剂:常用染色液。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花生种子匀浆,豆浆,鲜肝提取液。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2支,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或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 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 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
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蒸馏水。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P40材料用具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P47新鲜的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
新配置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使其充分溶解)。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
高中生物 实验版人教教材基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版人教教材基础实验总结【使用建议】先看人教教材对应部分→再看这份资料→再找对应习题专练→翻阅高考真题看考法→总结、理解再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超棒总结【注意】:p18等页码对应的是人教教材的页码。
注意回归课本。
【必修一】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详参你们上课笔记,考得概率较小)二、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p18(一)把握原理、试剂、颜色变化1. 共同点:颜色(显色)反应——故选材原则:色浅易得含量高2. 还原糖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需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淡蓝色到砖红色。
3. 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淡蓝色到紫色。
4. 脂肪鉴定:(1)组织样液法(2)切片法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脂肪+苏丹IV—红色。
5. 淀粉鉴定:遇碘变蓝(高中阶段变蓝,若新信息题给了新信息则按信息处理)(二)各物质鉴定注意点:1. 还原糖鉴定(1)本质:鉴定还原糖:所有单糖+麦芽糖+乳糖。
(高中阶段非还原糖:所有多糖+蔗糖)(2)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乙液:0.05g/mLCuSO4(3)使用方法:等量混合、现用现配、水浴加热2. 蛋白质鉴定(1)本质:碱性条件下鉴定肽键。
肽键数≧2。
鉴定多肽链、蛋白质。
(所以,正常蛋白质或蛋白质变性、盐析、初步水解后也可发生显色反应)(2)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 B液:0.01g/mLCuSO4(可知,A液=甲液;B液可由乙液用蒸馏水稀释5倍而制)(3)使用方法:先A后B,A过量B少许。
先A目的是提供碱性环境。
3. 脂肪鉴定——组织样液法(无需显微镜)(1)步骤:往脂肪组织样液中直接加入苏丹III(苏丹IV),混匀后即出现橘黄色(红色)。
4. 脂肪鉴定——切片法(需光学显微镜和50%酒精)(1)步骤:切取花生种子薄片——苏丹III或苏丹IV染色——吸去染液——滴加50%酒精洗去浮色(浮色就是染液)——滴一滴清水后盖上盖玻片——镜检(先低后高)——结果: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或红色脂肪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选材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
精巢中细胞分裂方式;;
前情提要:
关键词:选材、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类型判断
难度系数:★★★
重要程度:★★★
基础回顾:
考点一览:
考点一、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考点二、实验流程
(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
技能方法:
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
(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量。
(2)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大部分动物),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Ⅱ分裂。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
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3.临时装片制作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反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粘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4.确定中期细胞的类型:睾丸内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因此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应该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技巧归纳】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
(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黏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2)确定中期细胞的类型:睾丸内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因此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应该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课堂巩固】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2.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A
【解析】该生物是含有6条染色体的二倍体,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应含有6条染色体。
分析图示知,着丝点分裂后分到两极的染色体各有4条,即该细胞分到两极的染色体数比正常时多一条,其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3.下面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最合理的是()
A.以叶肉细胞为材料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B.以蝗虫卵巢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图像
C.以H2O2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材料探究呼吸作用方式
【答案】D
【解析】叶肉细胞中有绿色的叶绿体,会干扰染色后线粒体的观察;观察减数分裂的最佳材料是雄性生殖器官,而不是雌性生殖器官;H2O2在高温下就可以分解,不适宜作此实验的底物;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即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可作为探究呼吸作用方式的材料。
4.显微镜下观察到人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23条。
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A.有23个DNA分子B.有46条染色单体C.没有非同源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
5.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
B.科学家探究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C.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
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时,使用模型构建;在研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时,用荧光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观察融合状况,不是同位素标记法;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使用到了细胞核移植,即将一种伞藻的细胞核移到另一种伞藻去核的细胞质中;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6.下列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双选)()
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比用桃花的雄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答案】BD
【解析】蝗虫的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桃花的雄蕊中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数目要大于雌蕊中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数目,因此观察减数分裂选择雄蕊易观察;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实验中可能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课后提升】
1.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2.如图是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组织切片取自某一雄性动物的精巢
B.细胞①处于前期Ⅰ,不一定会发生互换现象
C.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①→②→③过程
D.细胞①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3.下图为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照片,该时期(双选)()
A.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D.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4.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5.如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如图细胞中有6个四分体
B.染色体3与4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6.如图①~⑤是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组图像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B.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为图①→③→②→⑤→④
C.图②③细胞所处时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图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7.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
结果如下: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