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有机实验报告剖析
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ca9cc3a1c7aa00b52acbc7.png)
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作者:王冰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0期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有机化学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问题探讨了如何实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态度、注重基础技能培训、开展绿色、实用性实验教学,巩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对提升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凸显实验操作准确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热情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85-011 高职有机化学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有机化学传统实验课程教学采用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模式,统一由教师进行课堂安排组织,介绍实验原理、目标、设备仪器及实验进程较易出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而后对实验阶段中的各类现象进行理论解释。
该类结论式、机械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性造成了严重影响束缚,令其欠缺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热情,无法形成独立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市场对高职学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而这一因素又成为影响高职学校就业满意度与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只有适应时代需求创新改革,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不良弊端,才能合理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职学生人才。
2 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2.1 注重安全教育、科学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态度为有效保障高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应就实验室操作安全问题对学生展开教育培养,令其明晰实验室之中有较多可燃、有毒、易爆或腐蚀性药品制剂,且较多用玻璃器皿承装,在具体实验操作中应避免粗心大意,否则便很容易发生烧伤、割伤,甚至是爆炸、中毒或火灾事故。
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进程中应强调有机化学实验室包含许多潜在危险,只有学生提升警惕性,科学遵守相应操作实验规程,制定有效安全防范措施,才能良好的避免事故不良发生。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2bce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3.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及其相关化学反应的学科。
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一次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合成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实验原理和步骤实验中使用了对乙酸、甲醇和浓硫酸作为原料。
首先,在冰浴条件下将对乙酸逐滴加入装有浓硫酸的圆底烧瓶中。
然后,将甲醇从滴液漏斗中滴加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同时搅拌反应体系。
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反应产物,并将有机相分离出来。
最后,进行结构鉴定。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通过NMR谱图和红外光谱图的分析,鉴定出合成产物为二甲二酸乙二酯。
NMR谱图显示存在两个化学位移与双峰,分别为δ 3.65和δ 4.03 ppm,对应于乙二酸乙二酯的亚甲基和甲基。
红外光谱图显示有1599 cm-1和1642 cm-1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羧酸和酯的特征性振动。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该实验充分利用了化学原理和仪器手段,验证了实验室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反应温度的控制、废液处理等。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和减少实验废物的产生。
结语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发生。
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合成了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实验技能。
有机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为今后从事有机化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a8ce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5.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醛和酮的检验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原理,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化学反应。
其中,醛和酮的检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银镜反应和尿素反应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
实验步骤:
1. 银镜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银镜试剂,观察是否生成银镜沉淀。
2. 尿素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尿素试剂,观察是否生成结晶沉淀。
实验结果:
1. 银镜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银镜试剂后,出现银镜沉淀,表明该化合物为醛。
2. 尿素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尿素试剂后,未观察到结晶沉淀,说明该化合物不是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待检验的化合物为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醛和酮的检验方法,并且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2.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比如费林试剂法。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醛和酮的性质和反应,拓展实验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还深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化学知识水平。
有机合成毕业实习报告
![有机合成毕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98cf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5.png)
有机合成毕业实习报告有机合成毕业实习报告导语实习是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机合成实习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通过参与实际合成实验,了解和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高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本篇实习报告将对我的有机合成实习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有机合成实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合成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培养合理设计合成方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加深对有机化学原理的理解,并为今后从事科研和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实验室安全与仪器设备的了解和操作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接受了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培训,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同时,还学习了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合成仪器设备的名称、原理和操作方法。
这为后续的合成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合成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操作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第一个有机合成实验,即对某个化合物的合成。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需要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包括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等。
然后,我们根据合成目标和已知的反应条件,设计了合理的合成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严控实验参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首先,我们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目标产物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接下来,我们使用纯化方法(如结晶、溶液抽滤、萃取等)将目标产物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化合物样品。
4. 对合成过程的总结与改进每一次的合成实验结束后,我们都会对合成过程进行总结与改进。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同时,我们还会对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比对,探讨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2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dc4d9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a.png)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本学期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使我更加熟悉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水浴加热,蒸馏,冷凝回流等,了解了各种药品的实验方法及原理,明白了实验的安全守则核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并且明确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报告要求。
对于一系列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有机化学反应,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如各种反应的副产物都需要我们进行除杂,而且我们也知道了有机反应一般都很缓慢,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各种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当然实验中难免也会有一些失误,通过对于这些失误的分析,使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实验技能,只有技能的提高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发现实验背后更多的奥秘,加上自己的努力探索与发掘才有可能做出自己的创新。
我相信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我们会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也为后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自己操作中的失误,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避免再次失误这同时也为下学期的实验做好了准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化学的学习上又增添了几分实力,并增加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二)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的完成和总结,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本报告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出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实验项目:1. 酚醛试验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反应过程观察酚类物质与醛类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生成深蓝色产物。
实验过程中,我遵循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成功观察到了反应产物。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aaf5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6.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合成对硝基硝酸苯和苯酚,学习有机化学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对硝基硝酸苯是苯的硝基取代产物,可以通过苯烃与硝酸的反应得到。
反应式为:
C6H6 + HNO3 → C6H5NO2 + H2O
苯酚是苯的氢的取代产物,可以通过苯烃与酸的反应得到。
反应式为:
C6H6 + HCl → C6H5OH + H2
实验步骤:
1.取少量苯一滴入试管中,加入醇硝酸,蓄热在温水中加热,观察产物。
2.取少量苯滴入试管中,加入浓HCl溶液,加热,观察产物。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反应观察可见,试管中的溶液开始变黄,后变浅褐色,产物沉淀在试管底部。
2.反应观察可见,试管中的溶液开始变混浊,后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讨论与误差分析:
1.由于本实验所用的试剂和设备质量限制,实验中可能存在一
定的误差。
2.在合成对硝基硝酸苯时,未能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精确计量,
可能导致产物的纯度降低。
3.在合成苯酚时,蒸馏过程中可能有部分产物的挥发损失,降
低了产物的收率。
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合成了对硝基硝酸苯和苯酚,并观察到了相应的产物形成反应。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实验目的得到了满足。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有机化学实验,我加深了对有机化学合成原理的理解,并学习到了实验中的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这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大学的有机实验报告
![大学的有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bee0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6.png)
大学的有机实验报告大学的有机实验报告大学的有机实验报告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能够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讨论等方面来探讨大学有机实验报告的写作。
首先,实验报告的开头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
目的是实验的核心,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为实验的进行提供了指导。
在写目的时,要简明扼要地表达实验的目的,不要过于冗长。
例如,对于酯化反应实验,目的可以写为“通过酯化反应合成苯乙酸乙酯,并探究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接下来,实验报告应该详细介绍实验的原理和理论基础。
有机实验通常涉及到一些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化学原理,学生需要在报告中对这些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
在写原理时,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对实验所涉及的反应机理进行阐述。
同时,还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文献或实验数据,为实验原理提供支持。
在实验步骤的部分,要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
这包括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和设备的准备,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写步骤时,要注意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同时,还可以配上实验操作的流程图或示意图,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将实验所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展示实验结果,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清晰。
同时,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在分析和讨论时,可以参考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解释。
最后,实验报告的结尾部分应该对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同时,还可以对实验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思考和展望,探讨实验结果对相关领域的影响和价值。
综上所述,大学的有机实验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d1c5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c.png)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引言有机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分析并讨论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乙醇和丙酮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某有机化合物A。
其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乙醇 + 丙酮 -> A + H2O反应过程中,乙醇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醇,丙酮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酯,A为目标化合物。
酯化反应是一种酯的形成反应,水分子是其副产物。
合成得到该有机化合物A后,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
2.在室温条件下,将乙醇和丙酮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
3.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液。
4.将混合液反应在加热器中,加热至沸腾。
5.反应进行30分钟后,关闭加热器,让反应液自然冷却到室温。
6.将反应液通过吸滤器进行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7.使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对产物进行测试分析。
8.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该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有机化合物A的合成,并成功获得了产物。
经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的测试,得到了有关该有机化合物A的一些结构信息。
通过红外吸收峰的分析,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中的官能团,进一步印证了合成反应的成功。
核磁共振光谱的结果显示化合物A中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提供了进一步表征化合物结构和校正结果的依据。
质谱分析结果提供了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并在质谱图上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
综合实验结果和仪器分析,得出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证明实验合成的目标达到预期。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有机化合物A,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a897b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5.png)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本次实验报告将对一次有机化学实验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加深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合成苯乙酮衍生物的方法,掌握苯乙酮的合成和分离纯化的技术操作,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反应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试剂为苯乙酮、氯化铝和氢氧化钠。
苯乙酮在氯化铝的催化下与醇反应生成酯化产物,再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苯乙酮。
实验中还需要进行分离纯化的步骤,如蒸馏、结晶等,以得到纯净的苯乙酮。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清洗并干燥玻璃仪器。
2. 反应操作:将苯乙酮、氯化铝和适量的醇加入反应瓶中,加热搅拌,反应时间为2小时。
3. 分离纯化:将反应产物进行蒸馏,收集目标产物的馏分。
将馏分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进行结晶,得到纯净的苯乙酮。
4. 实验结果记录: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收率等。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操作记录,得到的苯乙酮产物经过蒸馏和结晶后,得到了纯净的苯乙酮。
通过质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鉴定,验证了实验中合成的苯乙酮的结构和纯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有机合成和分离纯化的基本技术操作。
实验中的结果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并加深了对有机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七、实验心得本次有机化学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有机化学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实验技术操作的技能,还培养了实验中细致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这次实验让我对有机化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1. 《有机化学实验教程》,张三,化学出版社,2010年。
有机实验报告总结
![有机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fa9b0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5.png)
有机实验报告总结
当涉及有机实验报告的总结时,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要点:
1. 实验目的:简明扼要地总结实验的目的。
例如,探究某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有机反应的动力学等。
2. 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过程,确保完整性和准确性。
例如,列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说明加入和操作各个试剂的顺序和方式。
3. 结果与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结果和所观察到的现象。
包括产物的颜色、形态、溶解性等,也可以包括实验中的定量数据如反应时间、收率等。
4. 结果分析: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以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解释产物的形成机理或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5. 结论:简洁地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是否达到。
可以包括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可重复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6. 实验心得:个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感想和体会,可以包括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及对实验技巧的改进等。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一般性的指导,具体的实验报告总结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撰写。
高职人体解剖实验报告
![高职人体解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651f1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b.png)
一、实验名称:人体骨骼系统解剖实验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
2. 熟悉骨骼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 提高观察和识别骨骼的能力。
四、实验材料与用具:1. 人体骨骼标本2. 骨骼图谱3. 显微镜4. 铅笔、橡皮、尺子5. 实验报告本五、实验内容:1. 骨骼标本观察-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识别骨骼的形态和大小。
- 识别骨骼的表面结构,如骨膜、骨髓等。
- 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如关节、骨缝等。
2. 骨骼系统分区观察- 识别颅骨、脊柱、胸廓、四肢等骨骼系统的分区。
- 观察各分区骨骼的形态和功能。
3. 具体骨骼观察- 识别颅骨的主要骨骼,如额骨、顶骨、颞骨等。
- 观察脊柱的形态和功能,如颈椎、胸椎、腰椎等。
- 识别胸廓的骨骼组成,如肋骨、胸椎等。
- 观察四肢骨骼的形态和功能,如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等。
4. 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骨骼的微观结构,如骨小梁、骨髓等。
- 分析骨骼的微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1. 成功识别了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颅骨、脊柱、胸廓、四肢等。
2. 熟悉了骨骼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支撑身体、胸廓保护心脏和肺部等。
3.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了骨骼的微观结构,如骨小梁、骨髓等,并分析了其与功能的关系。
七、讨论与结论:1.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支架,具有保护、支撑、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2. 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如颅骨的坚固性保护大脑,脊柱的弯曲性适应身体姿势等。
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观察和识别骨骼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人体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体会:本次实验让我对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骨骼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和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我学会了如何识别骨骼的形态和功能,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高等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高等有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826d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d.png)
实验一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合成张玲玲6130601012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分析化学一、目的1.掌握丙二酸常用合成方法2.熟悉各种基本操作二、原理三、实验装置四、步骤及现象五、数据记录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实际质量:9.3g 理论质量:18.3g 产率:9.3/18.3=50.82% 对甲基肉桂酸的熔点:160.2-178.5六、思考题(1)丙二酸二乙酯与茴香醛反应也可制备对甲氧基肉桂酸,且丙二酸二乙酯的价格较丙二酸低,但工厂仍然优选丙二酸为原料,试用有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解释之。
答:该反应是丙二酸的α—H进攻茴香醛的醛基,生成羟基后脱水消除成碳碳双键。
由于丙二酸二乙酯中两个乙基具有诱导效应,使得亚甲基上的氢不及丙二酸上亚甲基的氢的活性大,即丙二酸亚甲基上的氢更容易进攻羰基上的氧。
(2)如果体系中不加入哌啶,该反应也能够进行,但是反应速度稍慢,试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解释并用反应机理式表示哌啶在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答:哌啶分子提供氢原子的能力较强,可通过提供氢来引发反应,使反应速度加快。
哌啶环上的氮原子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处于sp2杂化轨道上,因它不参与共轭而能与H+结合,所以具有弱碱性,易夺取丙二酸中间碳上的氢离子而形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再去进攻茴香醛羰基上的碳正离子。
而哌啶是六氢吡啶,不含有双键,性质与脂肪族仲胺相似,N上也存在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再综合烃基的给电子效应,碱性增强,夺取质子的能力增强,所以,加入哌啶后可明显加速反应。
七、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合成方法。
并进一步巩固了冷凝回流、常压蒸馏等基本操作。
在查找实验文献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如何去筛选有用信息等技能。
实验二对甲氧基苯丙酸合成张玲玲6130601012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分析化学一、目的3.掌握加氢是基本方法与步骤4.熟悉各种基本操作二、原理三、实验装置四、步骤及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五、数据记录与处理作时间与吸氢体积的曲线:时间--X 轴,体积--Y 轴20406080100120V /m lT/min六、思考题(1)对甲氧基肉桂酸加氢还原为对甲氧基苯丙酸后,虽然分子量有所增加,但是其熔点却降低了大约70℃,试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解释之。
有机反应实验报告
![有机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568e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b.png)
有机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生成的影响。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配制反应液体系:将A物质和B物质以适当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溶液中。
2. 设计反应条件:调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溶剂等反应条件。
3. 进行反应:将反应液体系放置在反应器中,并通过加热或搅拌等方法促进反应的进行。
4. 反应分析:通过色谱法、质谱法等分析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生成有较大影响。
2. 溶剂的选择会影响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3. 反应时间的延长会增加产物的产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生成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设计和操作有机反应实验,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参考文献
1. 作者1. "文章标题1" 杂志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
2. 作者2. "文章标题2" 杂志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8280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a.png)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并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以便对实验报告的撰写提供一定的指导。
实验目的每个有机化学实验都有其特定的目的。
例如,“醛和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目的可能是研究醛和酮在不同条件下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实验目的要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以便读者明确了解此次实验的核心内容。
实验原理在实验原理部分,需要介绍实验所涉及的有机化学原理和理论依据。
例如,“醛和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原理可以包括醛和酮的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条件等等。
在叙述原理时,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示意图,以加深理解。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对于每一步操作,应提供足够的信息,让读者能够重复实验。
例如,实验中使用的试剂、设备和仪器的名称、用量和操作方法等都应详细说明。
同时,还要注意描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这一部分,需要准确记录实验的结果,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
例如,“醛和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可以包括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数据。
分析结果时,可以结合实验原理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实验误差与改进即使在严谨控制条件下,实验中仍然可能存在误差。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例如,是否可以通过优化实验步骤或者提高实验设备的精度来减小误差。
在提出改进措施时,要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
结论结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综合性总结。
需要直接回答实验目的,并指出是否实验目的得以达成。
若实验目的未能达成,则需要简要说明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可能性。
在写结论时,不要重复实验结果,可以适当使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数据。
参考文献在实验报告的最后,应列出本次实验所参考的文献。
参考文献可以是相关教材、专业期刊或科学论文等。
高职有机工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有机工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e91bfce009581b6bd9ebc0.png)
二、各工段的工艺流程
(1) 氧化工序
将原料均四甲苯加入均四化料槽中,打开蒸汽进气阀及疏水器阀门,蒸汽加热熔化均四甲苯,经均四液下泵加入均四计量罐。均四计量罐夹套需通少量蒸汽保温至90—100度。液态均四甲苯经均四过滤器后有均四计量泵定量地送入汽化混合器内。
(3)脱水、升华工序
来自水解工序的物料,均匀加入不透钢制的小舟中打开脱水斧快开盖,将小舟放入列管中,脱水斧的热量由熔盐提供,熔盐由电加热控温。脱水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真空由水箱、水喷射泵、水循环泵组成的真空系统,经缓冲罐,在一定的温度和真空下脱水、脱副产物,副产物停留在小舟中。
脱水后,小舟从脱水斧取出送至装料间,冷却后在小舟表面加入一定量的硅胶。打开升华斧端盖,依次将小舟送入升华斧个列管中。升华斧热样由各熔盐提供,熔盐由电加热控温。升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由罗茨—循环机组提供,该机组一台供三台升华斧同时使用。在一定的真空度、温度、时间里,升华后的产品附在斧结晶腔壁上,打开斧盖稍冷却后清除、取出、送产品包装间,检验、包装、出厂。
对于生产实习,我想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不接触工厂,不接触机器的工科人的经历是不完整的,所以学校的毕业生产实习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平台让我们能充分的对工厂、对工具、对机器产生认知,进而了解和热爱。金工实习在机器的操作,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对工具运用技巧的了解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实践的过程真的能够体悟到一种快乐,当然麻烦时时都有,可以说整个过程一直是痛苦并快乐着。每一个工种如今想起来似乎都是历历在目,而其中的快乐与痛苦更让人珍惜。
真空干燥是一种间歇式操作装置,通过夹套内蒸汽加热,粗四酸在真空圆锥体内靠筒[!--RandomWord.3--]身的转动,不断翻滚物料,湿物料吸热后蒸发的水汽通过真空系统(泵)抽出筒外,从而达到物料的干燥
有机实验报告
![有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c0f8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5.png)
有机实验报告引言: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物质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在有机实验中,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和操作,我们可以锻炼实验技巧,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以及理解有机反应的原理。
本次实验报告将围绕着有机合成、结构表征和反应机理这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实验一:有机合成在有机合成的实验中,我们合成了苯乙酸乙酯。
首先,将苯并四氮杂铁鍚(一种催化剂)加入苯和乙酸的混合物中,利用催化剂的作用,使两者反应生成苯乙酸乙酯。
该反应为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苯 + 乙酸→ 苯乙酸乙酯 + 水。
实验二:结构表征在实验室中,我们利用仪器设备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常用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和官能团。
通过这些分析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有机物质的特性和性质。
实验三:反应机理在有机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推测和探究有机反应的机理。
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化学反应中各步骤的相对能量和反应物、中间体和产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出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实验四:有机实验技巧在有机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实验技巧。
其中包括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技巧、操作有机反应的技巧以及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等。
通过反复实践,我们可以提高实验技巧,减少实验误差,进而有效完成有机实验。
实验五:安全与环保在有机实验中,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机实验中常常使用一些有毒和有害物质,如酸、碱、有机溶剂等。
因此,在进行有机实验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另外,我们也应注意实验废弃物的处理,遵守环保规定,保护环境。
结论:通过本次有机实验,我们不仅锻炼了实验技巧,还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通过合成、结构表征和反应机理的探究,我们更加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性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责任感。
高职实验报告
![高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a1e3d4ce2f0066f53322b5.png)
实验一直接凝集反应A 玻片法【实验目的】1、掌握玻片凝集试验原理和方法,观察凝集现象,判断凝集结果。
2、熟悉血型鉴定的方法。
【实验原理】根据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原理,用抗A、抗B两种已知的标准血清(即抗体)分别与被检血液混合,根据红细胞有无凝集判定ABO血型。
是一种定性A格B格抗A血清√抗B血清√待测血液√√凝集结果血型判定(+):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块。
(-):无凝集,细胞均匀分散,呈混浊状态。
【结论与分析】B、试管法【实验目的】1、掌握试管凝集试验原理和方法,观察凝集现象,判断凝集结果。
2、掌握试管凝集效价的判定原则及意义。
【实验原理】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抗体在试管内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现象称为试管凝集反应。
此法是一种定量法,用已知标准抗原(如细菌悬液)测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或滴度)。
【实验结果】试管号 1 2 3 4 5 6 7最后稀释度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凝集结果++++ - -血清效价【结论与分析】实验二斑点免疫层析【实验目的】掌握斑点免疫层析的原理。
【实验原理】抗HCG免疫金复合物干片粘贴在近下端,抗HCG单克隆抗体和抗小鼠IgG 抗体分别固化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测试区和参照区。
测定时将试纸条下端浸入液体标本中,下端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向上端移动,流经C处时使干片上的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
若标本中有待测特异抗原,其可与免疫金复合物之抗体结合,此抗原抗体复合物流至测试区即被固相抗体所获,在膜上显出红色反应线条(T)。
过剩的免疫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参照区与固相小鼠IgG结合(免疫金复合物中的单克隆抗体为小鼠IgG),而显出红色质控线条(R)。
反之,阴性标本则无反应线条,而仅显示质控线条。
色为HCG阴性(未妊娠)。
【结论与分析】。
高职有机实验报告
![高职有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06a1cdad51f01dc281f170.png)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系部班级学号姓名教师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化学实验室规则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能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因此,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规则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开始前,详细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若有缺少,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
3.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学生若有新的见解或建议要改变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用量时,必须征得实验指导教师的同意后,方可改变。
4.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必须做到:(1)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实验室的肃静。
做实验时,思想要集中、操作要认真、观察要细致,并积极思考。
对于实验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等,都要如实地、详细地做好记录。
(2)爱护财物,小心使用仪器和实验室设备,注意节约水、电和化学试剂。
实验室的一切物品不得携出室外。
在实验过程中,若有损坏仪器,要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办理登记换领手续。
(3)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细心谨慎,避免粗枝大叶而损坏仪器。
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及时排除故障。
(4)实验过程中,废纸、火柴梗和废液等应倒人废物桶内,严禁倒入水槽内或随地乱扔;碎玻璃应放在指定位置回收。
(5)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面和地面的整洁。
5.实验完成之后,将仪器洗刷干净,放回原处,整理好药品和实验台。
并根据实验教材的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二)试剂使用规则l.取用试剂时,应看清瓶签上的名称与浓度,切勿取错。
试剂不得与手接触。
2.共用试剂,未经许可不得挪动原位置。
有机实训报告总结
![有机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e7e2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9.png)
有机实训报告总结
摘要
本文旨在全面、详细、完整、并深入地探讨有机实训的相关主题,通过对任务名称的分析和要求的理解,我们将展开对有机实训的总结和评价,并探讨该实训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 简介
1.1 有机实训的背景和意义
1.2 目标和任务
2. 实训内容与方式
2.1 实训设计
2.2 实训课程安排
2.3 实训环境和设备
3. 实训过程和评价
3.1 实训过程
1.分组和分工
2.实验步骤和操作
3.实训中的问题和困难
4.导师指导和学生互动
3.2 实训效果评价
1.实训成果展示
2.学生反馈和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和建议
4.课程改进和优化
3.3 实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实验技能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4. 实训总结和展望
4.1 实训经验总结
4.2 存在问题和不足
4.3 未来发展与优化方向
结论
通过本次有机实训,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显著提升了相关的综合能力。
有机实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也要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未来的实训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有机实训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学校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系部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化学实验室规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能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因此,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规则
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开始前,详细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若有缺少,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
3.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学生若有新的见解或建议要改变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用量时,必须征得实验指导教师的同意后,方可改变。
4.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必须做到:
(1)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实验室的肃静。
做实验时,思想要集中、操作要认真、观察要细致,并积极思考。
对于实验的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等,都要如实地、详细地做好记录。
(2)爱护财物,小心使用仪器和实验室设备,注意节约水、电和化学试剂。
实验室的一切物品不得携出室外。
在实验过程中,若有损坏仪器,要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办理登记换领手续。
(3)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细心谨慎,避免粗枝大叶而损坏仪器。
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及时排除故障。
(4)实验过程中,废纸、火柴梗和废液等应倒人废物桶内,严禁倒入水槽内或随地乱扔;碎玻璃应放在指定位置回收。
(5)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面和地面的整洁。
5.实验完成之后,将仪器洗刷干净,放回原处,整理好药品和实验台。
并根据实验教材的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二)试剂使用规则
l.取用试剂时,应看清瓶签上的名称与浓度,切勿取错。
试剂不得与手接触。
2.共用试剂,未经许可不得挪动原位置。
3.试剂应按规定量取用。
若未规定用量,应注意节约。
取出的试剂未用完时,不得倒回原瓶中(应倒人指定的容器中),以免带人杂质而污染瓶内试剂。
4.取用固体试剂时,应使用干净药匙。
用过的药匙须洗净后方可再次使用。
注意勿使固体试剂撒落在实验台上。
5.试剂取用之后应立即盖好瓶塞并放回原处,以免和其他瓶塞搞错,污染试剂。
6.取用液体试剂应使用滴管或吸管。
滴管应保持垂直,不可倒立,防止试剂
接触橡皮帽而污染试剂,用完后立即插回原试剂瓶;滴管不得触及所使用的容器壁;同一吸管在未洗净时,不得在不同的试剂瓶中吸取试液。
7.实验教材中规定在实验后回收的试剂,应放人指定的回收容器中。
(三)实验室安全规则
l.在实验室,必须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易燃、易爆试剂不得靠近火焰及高温物体,以免发生意外灾害。
3.凡做有毒气体或有恶臭的物质的实验.都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加热试管时.不要将试管口指向自己或别人,也不要俯视正在加热的液体,以免被溅出的液体烫伤。
5.需要闻瓶中气体的气味时,鼻子不能直接对着瓶口,可用手把少量气体轻轻扇向自己。
6.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勿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以免产生局部过热,使浓硫酸溅出,引起灼伤。
7.不允许任意混合各种化学试剂,未经实验指导教师同意,不得尝试剂的味道。
8.如因酒精、苯或酵等引起着火时,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土等扑灭;如火势较大,可使用CCl4灭火器或CO2泡沫灭火器,但不可用水扑救,因水能和某些化学药品发生剧烈的反应而引起更大的火灾。
9.如遇电器设备着火.必须使用CCl4灭火器,绝对禁止用水或CO2泡沫灭火器。
10.如果少量强酸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再用20 g / L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如果少量强碱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再用20 g/ L醋酸溶液冲洗。
ll.每次实验完毕都应洗净双手,方可离开实验室。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检查并关好水、电、门、窗。
实验一烃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烷、烯和芳香烃的鉴别方法
二、试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小烧杯。
试剂:液体石蜡,松节油,苯,甲苯,1g/L高锰酸钾溶液,溴水,3mol/L 硫酸溶液。
(注:液体石蜡为高级烷烃的混合物;松节油为含有双键的环烯烃。
)
三、实验报告
四、问题和讨论
总结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在组成、结构以及性质上的异同点。
实验二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醇和酚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用化学方法鉴别伯、仲、叔醇,一元醇与多元醇以及苯酚等物质
二、试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小烧杯。
试剂:无水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苯酚,间苯二酚,甘油,1mol/L三氯化铁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95的乙醇,
0.1mol/L硫酸铜溶液,饱和溴水。
三、实验报告
四、问题和讨论
醇和酚都有羟基,为什么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实验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醛和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用化学方法鉴别醛、酮
二、试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小烧杯。
试剂: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2、4-二硝基苯肼,1mol/L三氯化铁溶液,1mol/L氯化钠溶液,0.05mol/L碘溶液,希夫试剂,亚硝酰铁氰化钠,0.1mol/L硫酸铜溶液,氨水,0.1mol/L硝酸
银溶液。
三、实验报告
四、问题和讨论
鉴别醛和酮有哪些方法?
注:银镜反应注意的事项
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
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
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
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加碱可使乙醛与银氨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但如果滴加氢氧化钠过量,反应速率太快,产生的银镜会发黑。
5.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
如果久置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
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6.乙醛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析出银镜快,但容易出现黑斑,加快振荡速度可以避免出现黑斑。
甲溶液中乙醇起到降低乙醛浓度的作用,使得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
有乙醇存在时,产生的银镜均匀、光亮。
7. 用稀硝酸溶液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实验四羧酸与取代羧酸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羧酸与取代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常见羧酸与取代羧酸的鉴别方法
二、试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小烧杯。
试剂:甲酸,乙酸,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1mol/L三氯化铁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氨水,0.1mol/L硝酸银溶液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乳酸,酒石酸。
三、实验报告
*甲基紫本身为碱性,pH变色范围为:0.13~0.5:黄至绿1.0~1.5:绿至蓝2.0~3.0:蓝至紫一般配制为0.1%的水溶液作测试。
四、问题和讨论
如何用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比苯酚的酸性强?
实验五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羧酸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鉴别方法
二、试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小烧杯。
试剂:乙酸,无水乙醇,1mol/L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氨水,0.1mol/L硫酸,0.1mol/L硫酸铜溶液,脲,亚硝酸钠。
三、实验报告
四、问题和讨论
你知道油脂的皂化实验中的乙醇起什么作用吗?
实验六糖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糖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用化学方法鉴别糖
二、试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小烧杯。
试剂: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果糖溶液,麦芽糖溶液,莫立许试剂,塞利凡诺试剂,淀粉溶液、碘试剂,0.1mol/L硫酸铜溶液,氨
水,0.1mol/L硝酸银溶液。
三、实验报告
四、问题和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实验七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鉴别氨基酸、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二、试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小烧杯。
试剂:乙酸,无水乙醇,氨基酸溶液,蛋白质溶液,茚三酮试剂,浓硝酸,苦味酸溶液,鞣酸溶液,0。
1mol/L硫酸铜溶液,氨水,0。
1mol/L硝酸银溶液。
三、实验报告
四、问题和讨论
如何解释浓硝酸滴在皮肤上能使皮肤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