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双水相萃取
第七节 双水相萃取法
一、双水相的形成
如葡聚糖与聚乙二醇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 相溶的两个水相,上相富含PEG,下相富含葡聚糖
常用于物质分离的高聚物体系有: 聚乙二醇(简称PEG)/葡聚糖(简称Dextran) 常见的高聚物/无机盐体系为: PEG/硫酸盐或磷酸盐体系。
二、双水相萃取的基本概念
(一)相图 相图右上部为两相区,左下部为均相区,两相与均 相的分界线叫双节线。组成位于A点的系统实际上 由位于C、B两点的两相所组成,BC称为系线。 当系线向下移动时, 长度逐渐减小,表明 两相的差别减小,当 达到K点时,两相间 差别消失,K点称为 临界点。
(二)分配系数 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包括很多,如粒子大小、 疏水性、表面电荷、粒子或大分子的构象等, 这些因素微小的变化可导致分配系数较大的变 化,因而双水相萃取有较好的选择性。
三、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
(一)、成相高聚物的分子量
一般原则:对于给定的相系统,如果一种高聚物被低分子量的同种高 聚物所代替,被萃取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细胞粒子等,将 有利于在低分子量高聚物一侧分配.
第七节
双水相萃取
早在1896年,Beijerinck发现,当明胶与琼脂或明胶与可溶性淀粉溶 液相混时,得到一个混浊不透明的溶液,随之分为两相,上相含有大部分 水,下相含有大部分琼脂(或淀粉),两相的主要成分都是水.这种现象被 称为聚合物的不相溶性,由此而产生了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瑞典伦德大Albertsson 将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生物产品分离。
一、基本原理
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 束浓度,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非极性基团在外, 极性基团则排列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此极性核具有溶 解极性物质的能力。当含有此种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与蛋白 质的水溶液接触后,蛋白质及其他亲水性物质能够溶于极 性核内部的水中,由于周围的水层和极性基团的保护,蛋 白质不与有机溶剂接触,从而不会造成失活。
第七章 萃取-双水相萃取
③ 根据目标蛋白质和共存杂质的表面疏水性、 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和表面电荷等性质 的差别,来选择萃取目标产物。如调pH、 添加盐、提高成相系统的浓度(系线长度)
实用文档
18
双水相萃取过程放大较容易,一般10mL刻度离 心管内结果即可直接放大到产业化规模。具体的实 验步骤: ①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pH值及离子强度的双水相, 每个双水相改变一个参数。
/ DEX等)(PEG: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
醇 DEX:葡聚糖)
▪其中一种是离子型高聚物(羧甲基纤维素钠/葡聚 糖DEX)
▪两种都是离子型高聚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 葡聚糖钠)
▪其中一种是无机盐(磷酸盐、硫酸盐等)( PEG
/硫酸盐)
实用文档
9
二、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2
四、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目前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胞内酶提取: 一般是破碎细胞(匀浆液粘度大,碎片很小)—— ▪ 离心分离(能耗大,且碎片不易清除干净) ▪ 双水相萃取(易除去碎片,同时使酶得到精制)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PEG/盐体系。
酶主要分配在上相,碎片在下相或界面上,收率 能达到90%;料液中湿细胞浓度可达30%,分配系 数在3-20之间。如下表
实用文档
35
双水相系统的相平衡需要很长时间吗?
不需要。双水相系统的表面张力很小,相间 混合所需能量很低,通过机械搅拌很容易分 散成微小液滴,达到相平衡所需时间很短, 一般只需几秒钟。
实用文档
36
双水相萃取技术应用在那些方面? 1、胞内酶提取 2、核酸的分离及纯化 3、人生长激素、β-干扰素的提取 4、病毒的提取、纯化 5、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检测
双水相萃取详细资料
三步两水相萃取酶的流程:
细胞匀浆液
第一步双水相萃取
+PEG +盐(或是葡聚糖)
分离机
下相 ) 细胞碎片
杂蛋白 (核酸、多糖)
上 相(PEG相
(目标产物)如prot、E +盐
第二步双水相萃取 静置分层
下 相(盐相) 核酸多糖
上 相(PEG相) 目标产物
杂蛋白
(亲水性较强)
+盐
第三步双水相萃取 静置分层
分子间作用力与熵增加相比占主导地位。
➢ 作用力为斥力:形成两个水相,两种高聚物分 别富集于上、下两相。
➢ 作用力为引力:也形成两个水相,但两种高聚 物都分配于一相,另一相几乎为溶剂。
➢ 作用力没有强烈的引力或斥力:完全互溶,形
成均相的高聚物水溶液
• 聚合物的不相容性:两种聚合物分子间存在斥力,在 达到平衡后,分成两相,两种聚合物分别进入到一相 中。
优点:1.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不需载体,不存在多孔载体中的 扩散阻力,故反应速度快,生产能力较高;2.生物催化剂在两水 相系统中教稳定;3.两相间表面张力低,轻微搅拌即能形成高度 分散的系统,分散相液滴在10μm一下,有很大的表面积,有利于 底物和产物的传递。
PEG系统中细胞碎片分配到下相中较容易 分配在上相中的蛋白质可通过加入适量的盐(有时也可 加入适量的PEG),尽兴第二次双水相萃取,以除去多 糖和核酸,它们的亲水相较强因而容易分配在盐相中, 而蛋白质就留在了PEG相中;在第三步萃取中,应该使 蛋白质分配在盐相中(例如:调节pH),以使和主体 PEG分离。色素由于其疏水性,通常分配在上相。主体 PEG可循环使用,而盐相蛋白质则可用超滤方法去除残 余的PEG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第七章 萃取-双水相萃取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 三、双水相萃取工艺流程 四、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五、思考题
实用文档
3
一、 异)难于进行收集微生物的细胞器、分离除去细胞碎片、 提取和浓缩胞内物质的操作。
萃取已广泛用于液液分离,但一般的有机溶剂萃取难 于分离蛋白质?
② 对胞内蛋白萃取,使碎片分配于下相中, 来增大两相的密度差,达到快速分离,降 低操作成本和操作时间。
③ 根据目标蛋白质和共存杂质的表面疏水性、 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和表面电荷等性质 的差别,来选择萃取目标产物。如调pH、 添加盐、提高成相系统的浓度(系线长度)
实用文档
18
双水相萃取过程放大较容易,一般10mL刻度离 心管内结果即可直接放大到产业化规模。具体的实 验步骤: ①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pH值及离子强度的双水相, 每个双水相改变一个参数。
②加入料液后,再加水使整个系统的质量达到5-10g。 离心管封口后充分混合。(反复倒置或涡旋混合器)
③在1800-2000g下离心3-5min,分相。
④分别吸出上下相,测定上、下相中目标产物的浓 度或生物活性,计算分配系数。
⑤分析目标产物的收率和纯化倍数,确定最佳双水 相系统。
实用文档
19
2、相平衡与相分离
27
3、人生长激素、β-干扰素的提取
用PEG4000 6.6%/磷酸盐14%体系从大肠杆菌 提取。
4、病毒的提取、纯化
5、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检测
实用文档
28
何谓双水相萃取? 在一定条件下,水相可形以成两相。将 水溶性的酶、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从 一个水相转移到另一水相的过程。
10
2、影响分配的因素
(1)双水相中聚合物(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分子量的影响
生物分离工程-双水相萃取
358.33±9.06 350.64±8.20
1000g体系 531.97±6.89 13.17±0..41±7.66
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直接萃取发酵液中2,3-丁二醇
表4.1 在10 g体系中双水相直接萃取发酵液
No. K2,3-BD Kacetoin Kglucose
2 双水相体系的系线和相图的制作
在双水相体系组成成分确定以后,首先要配制双水相
体系, 而双水相体系的配制依据是体系的相图, 所以, 在配制双水相体系以前应先把该体系的相图(包括系线) 制作出来 以 PEG/(NH4)2SO4 体系为例: 从 PEG/(NH4)2SO4 的量可得出体系组成的质量分数,混合分相后,测出上相 和下相中PEG、(NH4)2SO4的含量, 由此可得到3个点即加 料点、上相点和下相点,然后调整PEG或(NH4)2SO4的量,重 将得到的所有的上相点和下相点在坐标图上用光滑曲线 连接起来组成双节曲线,而每1次的加料点、上相点和下 相点的连线则为系线。
聚丙二醇
甲基聚丙二醇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羟丙基葡聚糖 葡聚糖 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葡聚糖 聚蔗糖
聚乙烯醇
甲基纤维素
或
羟丙基葡聚糖
聚乙烯咯烷酮 葡聚糖
甲基纤维素 羟丙基葡聚糖 葡聚糖
聚合物1
聚合物2或盐
乙基羟乙基纤维素 葡聚糖
羟丙基葡聚糖
葡聚糖
聚蔗糖
葡聚糖
聚丙二醇 甲氧基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 聚乙烯吡咯烷
4)外加电场的影响
当在两相分界的垂直方面上加上电场时由于 电位差增加而使分配系数发生改变 如用PEG8000 /DextranT 500体系分离肌红蛋白,在外加48.1 V/cm的电场强度40 min后,分配系数K从0.81变 为38.7,上相回收率从44.7%增高到98.0% 。
第七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目的蛋白的纯度,可从双水相体系 和萃取操作方式两方面进行改进。 亲和双水相萃取就是双水相萃取与亲和层析相结合 形成的,即在PEG或dextran上接一定的亲和配基。
如,磷酸酯PEG/磷酸盐双水相体系萃取β-干扰素, 分配系数由原来的1左右提高到630。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 发展
对双水相萃取操作方 式的改进主要是采用 多级萃取。
N
c
同而体积不同的两相。
相图
两相平衡时,其体积符合 杠杆规则,即:
vT/vB = BM/MT
N
式中:vT — 上相体积 vB — 下相体积
c
系线越长,两相间的性质 差别越大,反之则越小。
C点是系统临界点,两相的 差别消失,成为一相。
相图
双节线的位置和形状 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 质量有关。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量越高,相分离所需 的浓度越低;
不相溶性是一个普遍现象,溶剂不一定是水,有 机溶剂也能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多种不相溶的聚合物在一起,可以出现多相 体系。 聚合物-盐双水相体系,成相机理尚不清楚。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利用 物质在互不相溶的 两水相之间分配系 数的差异,进行萃 取的方法。
第一节 双水相分离理论
一、双水相的形成
Δγ — 两相表面自由能之差
δ — 电荷数
Δφ — 电位差
β — 标准化学位和活度系数等组成的常数
4、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 聚合物
聚合物对分配率的影响:
一是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二是聚合物的浓度
PEG平均分子量对分配率的影响
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第七章 双水相萃取
第一节 双水相分离理论
一、双水相的形成
两种聚合物溶液相互混合, 两种聚合物溶液相互混合,分层或 混合成一相取决于: 混合成一相取决于:
体系熵的增加; 体系熵的增加;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大分子间的混合,如以摩尔为单位, 大分子间的混合,如以摩尔为单位, 分子间作用力占主导地位而 占主导地位而决定 则分子间作用力占主导地位而决定 混合结果。 混合结果。
欲提取的酶和细胞分配在不同的相中( 欲提取的酶和细胞分配在不同的相中(如细 胞碎片分配在下相—盐 胞碎片分配在下相 盐,蛋白质分配在上 相—PEG); ); 酶的分配系数应足够大,经一次萃取, 酶的分配系数应足够大,经一次萃取,就能 得到高收率; 得到高收率; 两相用离心机易分离; 两相用离心机易分离;
临界点
相 图
在系线上各点处系统的总浓度不同,但均分成组成相同而 在系线上各点处系统的总浓度不同,但均分成组成相同而 体积不同的两相 两相的体积近似服从杠杆规则, 的两相。 体积不同的两相。两相的体积近似服从杠杆规则,即
系线的长度是衡量两相间相对差别的尺度,系线越长, 系线的长度是衡量两相间相对差别的尺度,系线越长,两 相间的性质差别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系线长度趋向于零时, 相间的性质差别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系线长度趋向于零时, 即在图b的双节线上 的双节线上K点 两相差别消失, 即在图 的双节线上 点,两相差别消失,任何溶质在两相中 的分配系数均为1,因此K点称为临界点(critical point)。 点称为临界点 的分配系数均为 ,因此 点称为临界点 。
系统中表面张力低,搅拌易分散成微滴, 系统中表面张力低,搅拌易分散成微滴, 几秒钟就能达到平衡 且蛋白质失活少, 就能达到平衡, 几秒钟就能达到平衡,且蛋白质失活少, 收率高。 收率高。 两相分离较难(两相密度差低,处理匀 两相分离较难(两相密度差低, 浆液其黏度大),多用碟片式离心机; ),多用碟片式离心机 浆液其黏度大),多用碟片式离心机; 工业上易于放大。 工业上易于放大。
第七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利用 物质在互不相溶的 两水相之间分配系 数的差异,进行萃 取的方法。
第一节 双水相分离理论
一、双水相的形成
当两种聚合物混合时,究竟是否分层或混合成一相, 取决于两种因素:
体系熵的增加:与分子数量有关,与分子大小无关。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分子中各个基团间的相互 作用力。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也越大。 对于大分子间的混合,分子间作用力决定是否分层。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要成功地运用双水相萃取方法,应满足一些要求:
(1)欲提取的酶和细胞碎片应分配在不同的相中;
(2)酶的分配系数应足够大,使在一定的相体积比 时,经过一次萃取,就能得到较高的收率; (3)两相用离心机很容易分离。
胞内酶连续双水相萃取工艺流程
第三节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
lnK = -ΔE/(kT) 式中:ΔE — 溶质从相2转移到相1所需的功
k — 波尔兹曼常数(J/K)
T — 温度(K)
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lnK = -ΔE/(kT)
假设溶质分子或粒子为球形,它在两相中的表面 能分别为:4πR2γS1、4πR2γS2 ΔE = 4πR2γS1- 4πR2γS2 = 4πR2(γS1-γS2) 式中:R — 溶质分子或粒子半径 γS1 、γS2 — 溶质与相1间、相2间的表面张力 lnK = -4πR2(γS1-γS2)/(kT)
分配系数与pH的关系
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 温度
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 微生物
对于同一种双水相 体系,微生物影响 体系上下相的比例 以及胞内蛋白在体 系的分配系数。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的聚合物不相容性: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混合是熵增过程可以自发进行,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力,这种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当两种高分子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时,由于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间的排斥作用与混合熵相比占主导地位,即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 种分子,当达到平衡时,即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这种含有聚合物分子的溶液发生分相的现象称为聚 合物的不相溶性。
操作步骤
一、重点 双水相萃取放大容易:一般10ml离心管的实验结果可直接放大到工业规模。具体实验步骤: 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pH及离子强度的双水相,每个双水相改变一个参数。 2、加入料液,再加水使整个系统质量达到5~10g。离心管封口后充分混合。 3、1800-2000g下离心3-5min,使两相完全分离。 4、用吸管或移液管将上相和下相分别吸出,测定上、下相中目标产物的浓度或生物活性,计算分配系数。 5、上、下两相中目标产物的总量应与加入量对比,以检验是否存在沉淀或界面吸附现象,并可确认浓度或活 性测定中产生的系统误差。 6、分析目标产物的收率和纯化倍数,确定最佳双水相系统。 二、特点: 1、含水量高(70%~90%),适宜提取水溶性的蛋白质、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且不易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失活。 2、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3、易于放大,各种参数可按比例放大而产物收率并不降低。
双水相萃取原理
双水相萃取原理
双水相萃取是一种将有机物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它基于水和有机溶剂不相溶的性质,通过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实现目标物质的选择性提取。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是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一般是水和有机溶剂),在某一条件下将目标物质在两相之间分配。
通常情况下,有机物更易溶于有机相,而无机物更易溶于水相。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水溶液和有机溶剂混合,形成两相体系。
然后经过搅拌或震荡,让目标物质在两相之间达到平衡分配。
接下来,待两相分离后将有机相和水相分开。
最后,可以通过蒸发或其他方法将目标物质从有机相中提取出来。
双水相萃取的选择性是基于目标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分配系数是指物质在两相之间分配的比例,由物质的溶解度和两相的互溶性决定。
通常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和水相条件可以使目标物质在有机相中富集,而其他杂质则大部分留在水相中。
双水相萃取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步分离和富集。
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只适用于水溶液中的有机物质,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有一定要求。
总之,双水相萃取是一种利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差异来实现目标物质提取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相和水相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富集,从而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双水相萃取
当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物质进入双水相体
系后,目标物质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从而在上相和下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与常 规的萃取分配关系相比,表现出更大或更小 的分配系数。
1.3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1.3.2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 分配规律服从Nernst分配定律,即K=ct/cb。
• 在相体系固定时,预分离物质在相当大的浓度
• 蛋白质、生物酶、菌体、细胞、细胞器
• 亲水性生物大分子
• 氨基酸、抗生素等生物小分子物质的
Hale Waihona Puke 3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蛋白质(酶)的分离和提取 抗生素的提取和纯化 天然食用色素的萃取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的提取
贵金属的分离与检测
3.1 蛋白质(酶)的分离和提取
• 对发酵液、细胞培养液、植物、动物组
织中细胞内、外的酶和蛋白质均可提取 • 绝大多数是用 PEG 作上相成相聚合物, 葡聚糖、盐溶液和羟甲基淀粉的其中一 种作下相成相物质
工艺复杂等 • 双水相体系优点:对贵金属以及稀有金属
的分离与检测环境友好、废弃物少、对
人体无害、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
3.5 贵金属的分离与检测
实例: • 利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分
离 废 弃 印 刷 线 路 板 处 理 液 中 的 金。
• 最佳条件:实验在温度为25℃,pH为 1.0,PEG2000的质量分数为15%, ( N H 4) 2S O 4的 质 量 分 数 为 2 0 % 。
范围内,分配系数K为常数,与溶质的浓度无关, 只取决于被分离物质本身的性质和特定的双水 相体系的性质。
1.3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1.3.2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A-B-水双水相体系 图
双水相萃取(精选双水相萃取PPT,超级有用)概论
基本流程
将含无机盐相冷却,结晶,然后用离心机 分离收集。除此之外还有电渗析法、膜分 离法回收盐类或除去PEG相的盐。
基本流程
3.4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双水相萃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2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 在金属分离中的应用 4 双水相萃取分析 5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3]Kula M R, Krone K H, Hustedt H. Advances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edited by Fiechte A, Berlin, Heideberg, New York 1982,24:73~118 [4] Hustedt H, Krone K H, Menge U, et al. Protein recovery using aqueous twophasw system[J]. Trends in Biotechnol, 1985,31(6):139
基本流程
ATPE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PEG+盐
PEG
匀浆液
ATPE
上相(产物) 下相(废料)
循 环
上相(PEG、杂蛋白) 下相(目的产物)
分离 器+盐
ATPE
图1 双水相萃取原则流程图
ATPE的工艺流程图
基本流程
图2 连续错流(2步)萃取回收酶的流程图 图3 三步双水相系统萃取酶的xxx
发展
展望
原理
双水相萃取
流程
设备
一、双水相萃取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1896年,荷兰生物学家Beijerinck发现,当明胶与 琼脂或明胶与可溶性淀粉溶液相混合时,得到一 个混浊不透明的溶液,随之分为两相。上相富含 明胶,下相富琼脂(或淀粉),且两相的大部分是 水,这种现象被称为聚合物的不相溶性,双水相 体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聚合物之间的不相溶性 (incomPatibility)[1]。
双水相萃取法
lnm=-Mλ/RT
m-分配系数;M-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λ-与溶质表面性质和 成相系统有关的常数; R-气体常数,J/(mo1.K);T-绝对温度, K。
因此,溶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之 间呈线性关系,在同一个双水相系统中,若λ>0,不 同溶质的分配系数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同 一溶质的分配系数随双水相系统的不同而改变,这是 因为式中的λ随双水相系统而异。
图a和b分别为PEG/Dx和PEG/KPi系统的典型相图 a
系线 两相区 双节线 双节线
b
两相区 系线
均相区
均相区
均相区
临界点
在系线上各点处系统的总浓度不同,但均分成组成相同而 体积不同的两相。两相的体积近似服从杠杆规则,即
上下相组成分别为T和B,
系线的长度是衡量两相间相对差别的尺度,系线越长, 两相间的性质差别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系线长度趋向于零时, 即在图b的双节线上K点,两相差别消失,任何溶质在两相中的 分配系数均为1,因此K点称为临界点(critical point)。
在生物分子回收和纯化以后,怎样从含有目标产物残余物的 水溶液中回收聚合物或盐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从 1000kg面包酵母中萃取反丁烯二酸酶需要用680kgPEG-1550和 533kgK3PO4,若不回收利用,化学品的消耗会使生产成本大幅 度上升。如果产品是蛋白质,并且分配在盐相,则盐可以在 错流过程操作方法下,用超滤或渗析膜过滤回收。如果蛋白 质积聚在聚乙二酵中,可以通过加入盐来精制,加入的盐导 致蛋白质在盐相中重新分配。PEG的分离同样可以用膜分离来 实现,即用选择性孔径大小的半透膜来截留蛋白质,同时排 除PEG进行回收。 另一种力法是通过盐析或使用水-可混溶性 的溶剂来沉淀蛋白质,但是固体(产物)的去除被存在的PEG阻 碍。也可使用离子交换和吸附,它们是通过蛋白质与基质的 选择性相互作用进行的。然而,当黏性聚合物溶液通过柱被 处理的时候,会出现高的压力降。在上述的三种方法中,膜 分离是分离和浓缩被纯化的蛋白质并同步去除聚合物的最佳 方法。
生化工程下游技术课件第七章双水相萃取技术
①蛋白质溶解度大
蛋白质在PPT浓度为15%以前不会沉淀,但在PEG浓度大于 5%时,溶解度明显降低,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
②粘度小
PPT的动力粘度只是葡聚糖的1/2,因此可大大改善传质效 果。
③价格便宜
PPT每公斤价格为几十美元,而粗葡聚糖每公斤则要几百美 元。
基于上述优点,PPT/PEG双水相系统应该具有更加广阔的应 用前景。
1、萃取和平衡 :
虽然在高粘度的体系中,分子扩散的速度降低, 但是由于体系的表面张力很低,所以分配能在几分 钟内达到平衡。
2、上下相的分离 : 分离基本上依靠两种力,重力和离心力,前
者为重力沉降,后者为离心分离。
2020/10/29
2020/10/29
一般来说,脱除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萃取、超滤、 电泳和色谱分离等,但是这些方法既费时,且费用又大。 而温度诱导双水相相分配技术,能不借助于其它手段,就 可达到将目标产物和成相聚合物分离,是一种价廉、实用
enzyme
人生长激素提取应用举例二
2020/10/29
第五节 低成本双水相应用
廉价高聚物-高聚物双水相体系可降低生产成本。
比较成功的例子是用变性淀粉PPT (hydroxypropyl derivative of sta从发酵液中提取过氧化氢酶、半乳糖苷酶等。 PPT-PEG体系除比PEG-盐体系稳定,和PEG/Dextran体系 的相图非常相似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
(2)高盐浓度引起盐析效应
2020/10/29
2020/10/29
3、体系pH的影响
pH 会 影 响 蛋 白 质 中 可离解基团的离解度, 因而改变蛋白质所带电 荷和分配系数;另外, pH 还 影 响 系 统 缓 冲 物质 磷酸盐的离解程度,影 响相间电位差,从而影 响分配系数。
双水相萃取
(2)双水相体系形成的原因:
聚合物的不相溶性(空间位阻)
聚合物的不相溶性:各个聚合物分子,都倾向于在其
周围有形状、大小和极性相同的分子,同时,由于不同
类型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同它们的亲水性有关的相互吸引 力,因此聚合物发生分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相。
对于某些聚合物溶液与一些无机盐溶液相混时,只要
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体系形成双水相的机理尚不清楚。
这种影响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也存在关系,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影响也随之增大。
(2)高聚物的浓度:
成相物质的总浓度越高,蛋白质越容易分配于其中的某一相;
而对于细胞等颗粒来说,在临界点附近细胞大多分配于其中的
某一相。
(3)盐的种类和浓度:
盐的种类和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相间电位和
蛋白质的疏水性差异上,这是由于当双水相系统中存在这些
加入盐使目标蛋白质转入富盐相来回收 PEG;B)将 PEG
相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用洗脱剂先洗去 PEG,再洗出蛋 白质。 无机盐的循环:将含无机盐相冷却,结晶,然后用离 心机分离收集。除此之外还可用电渗析法、膜分离法回
收盐类或除去 PEG相的盐。
(3)双水相萃取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①细胞匀浆液中 蛋白质的纯化
液膜萃取
反胶团萃取
内容提纲:
1.双水相体系 2.双水相萃取的基本原理 3.影响双水相分配的主要因素
4.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
5.双水相萃取操作及应用
1.双水相体系
(1)双水相系统:一定浓度的两种水溶性高聚物或一
种高聚物与盐类在水中能形成两层互不相溶的匀相水溶液, 这样的水相系统称为双水相系统。
5%PEG6000 上层组成:2%Dextran500 93%水 3%PEG6000 下层组成:7%Dextran500 90%水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系统的分类
按照物质在双水相系统的分配作用类型,可分为空 间排阻分配、电化学分配、构型相关性分配、亲和分配、 疏水分配和手性分配等类型。
分配类型 空间排阻分配 电化学分配 构型相关性 分配 亲和分配 典型相系统 PEG/EDX PEG/盐 影响因素 相系统因素 聚合物分子大小 相界面静电位 聚合物分子空间 构型 配基亲和性能 主要可调因素 溶质性质 表面积 表面电荷 空间构型 特异的亲和位 点 表面疏水性 聚合物分子量、浓度 pH、盐种类、聚合物 电荷性质 聚合物分子量、浓度、 pH、温度 配基种类、浓度、pH
10
选择双水相的原则
• 能够获得高的产物回收和生物活性回收, 高的分离纯化倍数; • 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利于大规模的应 用,有良好的工艺性能,系统黏度低, 相分离快,达到相平衡时间短,工艺参 数容易控制,工艺条件可调性范围大; • 系统经济,成本低,无毒,适合大规模 应用。
11
双水相系统相图
PEG (%)
离子分配萃取
利用共价键将离子交换基团如 -NH2,-COOH, -PO43-, -SO42-结合在成相水溶性聚合物上,构成双 水相系统,与酶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分配的双 水相萃取,其分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蛋白质的表 面电荷性质有关,也受到系统的各种因素,如pH、 盐浓度和种类、温度等条件的影响。由于这一类功 能团配基与酶的相互作用的选择性并不很高,萃取 效率和纯化倍数虽然比一般双水相萃取系统高,但 低于其他亲和萃取系统。 例如利用PEG-磷酸酯/磷酸盐系统进行β-干扰素 的提取,分配系数可达到630,杂蛋白几乎完全分配 在下相。 20
相图的双节点线的位置和形状与相系统组成及相系统组分的物理化 学性质有关,如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形状。在PEG/葡聚糖系统,如 果PEG分子量不变,增加葡聚糖的分子量,相分离所需的葡聚糖浓度 越低;两种聚合物分子量相差越大,双节点线的形状越不对称。 15 在PEG/盐系统中,PEG分子量越大,双节点线也越陡立。
07双水相萃取法
(1)高聚物的分子量
在高聚物浓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降 低该高聚物的分子量,被分配的可溶性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或核酸,或颗粒如 细胞或细胞碎片和细胞器,将更多的分 配于该相。对PEG – Dcxtran体系而言, Dextran分子量减小,分配系数会减小; PEG 的分于量减小,物质的分配系数会 增大(见表2-13),这是一条普遍规律。
19
20
(2)高聚物浓度——界面张力的影响
当成相系统的总浓度增大时,系 统远离临界点,系线长度增加,两 相性质的差别(疏水性等)增大,界面 张力也随着增大,蛋白质分子的分 配系数将偏离临界点处的值(m=1), 即大于1或小于1。
21
22
(3)盐类
由于盐的正、负离子在两相间的 分配系数不同,两相间形成电势差, 从而影响带电生物大分子的分配。
9
1.2 相图
把双水相体系中的组成成分,分 别以不同的浓度相混,然后观察其 成相过程,把此过程以图的形式描 绘下来,即称为此种双水相体系的 相图。 不同的双水相体系,其成相条件 是不同的,相图常被用于研究不同 双水相体系中的成相现象。
10
11
用A点代表体系总组成,B点和C点分别代
表互相平衡的上相和下相组成,称为节点。
31
2.2 双水相萃取过程
双水相萃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 骤: 双水相的形成; 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 双水相的分离。
32
2.2 双水相萃取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将固状(或浓 缩的)聚合物和盐直接加入到细胞匀 浆液中,同时进行机械搅拌使成相 物质溶解,形成双水相。 溶质在两相中发生物质传递,达 到分配平衡。
15
常用体系
双水相萃取中常采用的双聚合物系 统为PEG/Dex,该双水相的上相富 含PEG,下相富含De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双水相萃取第一节概述基因工程产品如蛋白质和酶往往是胞内产品,需经细胞破碎后才能提取、纯化,细胞颗粒尺寸的变化给固—液分离带来了困难,同时这类产品的活性和功能对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特别敏感,由于它们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低并且会变性,而且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有很强的亲水性,不能溶于有机溶剂中,因此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并不适合。
采用在有机相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产生反胶束的办法可克服这些问题,但同样存在相的分离。
因此基因工程产品的商业化迫切需要开发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经济简便的、快速高效的分离纯化技术。
其中双水相萃取技术,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引人注目、极有前途新型分离技术。
双水相萃取就是针对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所开发的一种新型液一液萃取分离技术。
双水相萃取法的特点是能够保留产物的活性,整个操作可以连续化,在除去细胞或细胞碎片时,还可以纯化蛋白质2~5倍,与传统的过滤法和离心法去除细胞碎片相比,无论在收率上还是成本上都要优越得多见表11.1所示。
双水相萃取法和传统的酶粗分离方法(如盐析或有机溶剂沉淀等)相比也有很大的优势,如以 -半乳糖苷酶为例,用沉淀或双水相萃取纯化的比较见表11.2。
除此以外,处理量相同时,双水相萃取法比传统的分离方法,设备需用量要少3~10倍,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领域,进行生物转化、蛋白质、核酸和病毒等产品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等。
用此法来提纯的酶已达数十种,其分离过程也达到相当规模,如甲酸脱氢酶的分离已达到几十千克湿细胞规模,半乳糖苷酶的提取也到了中试规模等。
近年来又进行了双水相萃取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如红霉素、头孢菌素C、氨基酸的研究和亲和双水相萃取的研究,大大扩展了应用范畴并提高了选择性;使双水相萃取技术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宽阔的前景。
双水相萃取现象最早是1896年由Beijerinck在琼脂与可溶性淀粉或明胶混合时发现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聚合物的“不相溶性”。
本世纪60年代瑞典Lund大学的AlbertssonPA及其同事们最先提出双水相萃取技术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70年代中期西德的KulaMR和KronerKH 等人首先将双水相系统应用于从细胞匀浆液中提取酶和蛋白质,大大改善了胞内酶的提取效果。
虽然双水相技术在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几乎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至今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来解释生物大分子在体系中的分配机理。
1989年,Diamond等以Ftory—Huggins理论为基础,推导出生物分子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模型,但尚有局限性,仍需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双水相萃取技术真正工业化的例子也很少,其原因是成本较高,使它在技术上的优势被削弱。
双水相萃取中,原材料成本占了总成本的85%以上并且总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很多。
因此产业化成了问题,若要发挥其技术优势,降低原材料成本是关键。
合成价格低廉并且具有良好的分配性能的聚合物及将其从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回收是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一、双水相的形成在聚合物—盐或聚合物—聚合物系统混合时,会出现两个不相混溶的水相,典型的例子如在水溶液中的聚乙二醇(PEG)和葡聚糖,当各种溶质均在低浓度时,可以得到单相匀质液体,但是,当溶质的浓度增加时,溶液会变得浑浊,在静止的条件下,会形成两个液层,实际上是其中两个不相混溶的液相达到平衡,在这种系统中,上层富集了PEG,而下层富集了葡聚糖。
(一)原理:当两种高聚物溶液互相混合时,是分层还是混合成一相,决定于混合时熵的增加和分子间作用力两个因素。
两种物质混合时嫡的增加与分子数有关,而与分子的大小无关。
但分子间作用力可看作是分子中各基团间相互作用力之和,分子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对高聚物分子来讲,如以摩尔为单位,则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混合的熵相比起主要作用。
两种高聚物分子间如有斥力存在,即某种分子希望在它周围的分子是同种分子而非异种分子,则在达到平衡后就有可能分成两相,两种高聚物分别富集于不同的两相中,这种现象称为聚合物的不相容性( i ncomPatibihty )。
两高聚物双水相萃取体系的形成就是依据的这一特性。
高聚物和一些高价的无机盐也能形成双水相体系,如聚乙二醇与磷酸盐、硫酸按或硫酸镁等,其成相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是因为高价无机盐的盐析作用,使高聚物和无机盐分别富集于两相中。
在双水相体系中,两相的水分都占 85 %一 95 % ,而且成相的高聚物和无机盐一般都是生物相容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在这种环境中不仅不会失活,而且还会提高它们的稳定性。
因此双水相萃取体系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生物技术领域。
1.这两个亲水成分的非互溶性,可用它们各自分子结构上的不同所产生的相互排斥来说明,葡聚糖本质上是一种几乎不能形成偶极现象的球形分子。
而PEG 是一种具有共享电子对的高密度直链聚合物。
各个聚合物分子,都倾向于在其周围有相同形状、大小和极性分子,同时,由于不同类型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同它们的亲水性有关的相互吸引力,因此聚合物发生分离,形成二个不同的相,这就是所谓的聚合物不相溶性。
2.某些水溶液聚合物呈现出与此不同的性能,当混合时,水分被大量地排出,两聚合物表现为强烈的相互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聚合物离开基本上像纯溶剂的第二液相而聚集在单一的相中,这一过程称为复杂的凝聚。
在没有强烈的吸力或斥力时可以实现完全的混溶,但对许多聚合物系统,这种情况应该属于例外。
3. 某些聚合物溶液与一些无机盐溶液相混时,只要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体系也会形成两相,成相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盐析作用。
二、 双水相系统的类型各种双水相系统列于表7-1中。
用于生物分离的高聚物体系有聚乙二醇(简称PEG)/葡聚糖(简称Dextran)和PEG /Dextran 硫酸盐体系,高聚物/无机盐体系有PEG /硫酸盐和PEG /磷酸盐体系。
利用生物物质在两相中不同的分配,可以实现它们的分离。
表7-1中的双水相体系,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低分子物质体系高聚物高聚物体系高聚物// (一) 高聚物/低分子物质体系PEG /盐体系是最常见的价廉体系。
在PEG /盐体系中,一般蛋白质主要分配在下相,只有疏水性很强的蛋白质或等电点较低的蛋白质,才有可能分配在上相中。
这种体系中盐浓度太高,后续的纯化工艺不能采用有效的层析方法。
虽然该体系的成本低,比较适合于工业规模的应用,但废盐水的处理比较困难,不能直接排入生物氧化池中。
(二)高聚物/高聚物体系蛋白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取决于高聚物分子量、浓度、pH 值及盐浓度等因素,细胞的分配也不固定,这种体系可以直接用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而且可回收高聚物,使成本大大降低。
该体系的成本比PEG /盐体系的成本的高出3~5倍,但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比较易于生物降解。
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两种体系各有千秋,应根据具体分离、纯化对象选择不同的系统。
(三)分离某一生物大分子,双水相系统选择原则:① 必须有利于目的物的萃取和分离;② 兼顾到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因其粘度太高限制了他们的使用。
PEG/Dex 以无毒和良好的可调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节 双水相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一、相图双水相系统的相平衡特性可以用类似于传统的溶剂萃取的常规方式来描述。
在P 130 图7-2中表示了PEG6000/Dex/水 系统的相图(40C 时),图中以聚合物(PEG )的浓度% (m/m )为纵坐标,以聚合物(Dex) 的浓度% (m/m )为横坐标。
图中把均匀区与两相区分开的曲线,称为双节线。
如果体系总组成配比取在双节线下面的区域,两高聚物均匀溶于水中而不分相,为一相区(均相区)。
如果体系总组成配比取在双节线上方的区域,体系就会形成两相。
○1当它们的组成位于双节线的上方时(用M 点表示)体系就会分成两相,分别有不同的组成密度, 轻相(或称上相)组成用T 点表示,重相(或称下相)组成用B 点表示,T 、B 点称为结点。
由图可知,上相主要含PEG ,下相主要含Dex 。
T 、M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称为系线。
○2在同一系线上不同的点,总组成不同,而上、下两相组成相同,只是两相体积 V T 、V B不同,但它们均服从杠杆原理。
当两相达到平衡时(M 点为整个系统的组成),符合杠杆规则:MTBM v v B T = )(相比m 1= (7-1) 式中 BM ——B 点到M 点的距离 V T ——上相的体积MT —— M 点到T 点的距离 V B ——下相的体积11)1(+=+=-E E m K m Kϕ收得率当M 点下移,系线长度下降,B 、T 两点接近,两相组成差别减小,到达双节线上C 点时,系线长度为0,两相差别消失,成为一相,C 点成为系统的临界点。
○3双节线的位置与形状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图7-3 Dex 相对分子量越高,相分离所需的浓度越低。
两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大,双界线形状越不对称。
二、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及影响因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也服从Nerst 分配定律,即,物质在两水相中的分配系数KBT c c K = 式中 B T c c 、——分别代表上相、下相中溶质的浓度K ——与温度、压力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与溶质的浓度无关。
(一)表面自由能的影响——(对任何物质都存在)分配定律虽是经验定律,但也可有热力学原理推导出这一原理:溶剂分子或粒子在溶液中的分配,总是选择两相中相互作用最充分或系统能量达到最低的那个相。
根据两相平衡时化学位相等的原则,可推出:为温度为波尔兹曼常数为系统的表面特性系数为物质相对分子量-------=-T k M ln r λλkTM K r显然因大分子物质的r M 值很大,λ的微小改变就会引起分配系数很大的变化。
因此,利用不同的表面性质(表面自由能),可以达到分离大分子物质的目的。
(二)表面电荷的影响如果粒子带有电荷,并在两相中分配不相等时,就会在相间产生电位,称为道南电位,可用下式表示:+--+=-+Z Z A B K K Z Z RTU U ln )(12 (7-6)式中 U 2、U 1——分别表示相2和相1的电位Z +、Z ———分别表示一种盐的正、负离子价-+Z Z B A K K 、——分别表示正、负离子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F ——为法拉第常数(J/mol ·K)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当一种盐的正、负离子对两相有不同的亲和力,即-+≠Z B Z KK A 时,就会产生电位差,正、负离子的离子价之和愈大,此电位差就越小。
电位差的变化,也会对分配系数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两相系统中如有盐的存在,会对大分子在两相中的分配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称为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