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 集体备课记录教案

综合实践  集体备课记录教案
综合实践  集体备课记录教案

集体备课记录表

看学校的库存录像带然后上课,学生因为缺乏感性认识,凭空想象,老师感到上课很吃力。大自然是个大课堂,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素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次,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让美丽的春景映入他们的脑海,丰富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课堂上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自然就能说出心中的真实感受了。

(三)绘春

春天迷人的景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美术课,请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春天画下来,可以是一样事物,可以是一处景色,也可以把看到的全画下来。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综合化的,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各学科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沟通原有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在重组中超越,在重组中实现“综合化”。围绕“春天”这一主题,以“语文”为主导学科,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诗文、成语的同时,还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自己动手画一幅画,通过春游了解春天的一些特征,将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融合了进来。学生围绕“春天”,用各门学科不同的方式去表现春天,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四)赞春

谁来说说我们去过哪些地方?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贴卡片:田野里小河边花园里。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虽然阅读了大量的诗文、词句,但由于受年龄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这些信息并没有完全内化,因而在说话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生活、生搬硬套优美词句的现象,而随机出示学生的作品,为他们说话提供素材,使他们产生说自己看到的景色的欲望和激情;提供不同层次要求的句式,又为他们提供了表达的阶梯,使他们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规范了语言,培养了表达能力。

(五)惜春

1.出示在春游过程中老师有意拍摄的一些镜头:马路边的花坛内花草被踩烂了,形成了一条条小道;羌溪花园内废纸、杂物很多;一些同学随手摘花……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以后我们该怎么做?[设计意图]生动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引向“如何保护周围环境、让春天更美丽”,使活动的主题得到升华。

2.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大家抓住春天美好的时光发奋学习,让我们和春姑娘约定好,明年春天再见,到那时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更美丽的春天。

五、活动延伸

1.办一次以“春来了”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向大家展示同学们的绘画、摄影作品。

2.每人写一篇以“春来了”为题的小片段,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表格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1/3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刘景龙、刘秀芹 学习内容 研讨“学习活动设计”《认数》(有效反思之二)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情况摘要: 本次业务学习采用先独立解读教材,再集体研讨对话的形式进行: 刘景龙:这一个星期,我们就<认数>一单元进行了认真教材解读,今天我们就各自谈谈自己队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考。 宋桂真:我觉的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认识数位、数与数之间的换算、认识1000,还有如何读数。 刘秀芹:是这样的,关键是数位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换算,如五个十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弄错。 (刘景龙质疑:你们认为这些重点内容中哪一块对学生来说最难?) 刘秀芹:数位之间的关系。 (刘景龙:准备怎么突破?) 祝先仕:孩子们知道10个100是1000吗?所以在拨计数器时可以突破。 刘景龙:我认为我们可以再看教材的安排。(1)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注意了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按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分段安排数的认识,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数规律。我们就第一课时如何安排?这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一点突破了,刚才我们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教材中借助木块和计数器认识数。木块是第一次出现的学具,以往都是以小棒作为数数的工具,由于这个学期学的是千以内的数,用小棒很难表示,所以选用小方块作为学具。我们来看P16的例题,可以看到一个方块表示“一”,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一百”,10片方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学具,尽快让学生熟悉1个、1条、1片、1堆小方块表示的意思。利用计数器读数、写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 刘景龙:(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四年级(上)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单元总体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写课本要求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掌握字词,领悟科技带来的震撼。 二、发展性目标: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 【单元教学建议】: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三、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八、垂线与平行线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在原有教材上有所变动,把四年级的角的度量和平行与相交两单元融合为一单元,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对直线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直线和线段,同时引入射线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在学生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又进行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通过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会用简单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或垂线,会用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度量角并且按要求画出对应的角的大小。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5、使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1、角的度量,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2、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 直线的距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以及用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 四、课时划分 共计14课时(含单元测评3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练习十五1课时 角的度量 1课时整理与练习 1课时 练习十三 1课时怎样滚得远 1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法 1课时单元测评 3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集体备课(表格式)-部编版

第八单元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妖、矩”等生字,规范书写“介、绍”等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赏析精彩片段,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赏析精彩片段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作者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情谈话,引入新课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一段视频。激 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的。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宝葫芦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 2.你了解作者吗?谁能来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张天翼 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感受。 三、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介绍、妖怪、规矩、向日葵、瘦小、罢了、真棒 2.开火车式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 “绍”字“召”的“刀”取斜势,“口”形扁,呈倒梯形。 “乖”字撇短横长,竖为悬针竖,两侧对称。 “溜”字左窄右宽,“氵”要成弧形排列。 “葵”字“艹”扁而略宽,下部横撇、捺舒展到位。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 这些生字新词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合作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几位同学分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想象画面,给文章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他叫王葆,和我们一样是少先队员。小时候,他奶奶就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宝葫芦能让人的愿望成真,所以王葆也想拥有一个宝葫芦的有趣故事。) 请你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文章分段。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相沟光辉希望小学刘皎 一、本单元教材是如何编排的?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在“口语交际”中,有趣的故事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 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正确书写“竹,牙”等18个字和1个笔画。 2. 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的乐趣。 4.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认识自然段。 5.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 6.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1.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竹,牙”等18个字。 2. 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字的形体美。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认识自然段。 4.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四、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单元内容二年级学科数学 1、学习克与千克 2、解决问题 主备人 初备 时间 定稿 时间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单元目标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 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单元重点2、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单元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盘秤、苹果等 课时划分2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年级初备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法渗透教学准备 二学科数学课型新受课主备人 讨论时间定稿时间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克和千克》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2、在生活中,常见的秤有哪些?你还知道人们常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吗? 1斤=10两1斤=500克2斤=1千克 二、动手感知,快乐教学 1、认识感知1克 下面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我知道“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1克有多重?(出示课件) (1)掂一掂: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掂一掂什么感觉(非常轻)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月24日 主备:邓梓娴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六年级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 能力目标: 1、形成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空间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集体备课共性意见: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猜想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大?为什么? 3、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底面半径大的圆柱的表面积要大)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请同学们看着圆柱表面展开的图形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如果老师让你们比较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 生:不能。要通过计算。 4、观察圆柱展开图,底面是圆形,圆的面积公式还记得吗? 5、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观察侧面展开图,展开的侧面是长方形,想一想,侧面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备课人黄红霞 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地韵律美. 、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地愿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地神话故事和科技成果. 信息资料: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地资料和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地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音像材料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讲故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你们喜欢听吗?(教师讲古代神话故事),我们地课文里还有许多非常精彩地故事,你们愿意学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汇报资料:课前我们都收集了许多神话故事,还找了许多关于现代科技方面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对话平台 朗读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问题?你知道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他们到底是怎样地高科技成果吗?它们能给我们地生活带来什么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读中发现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地良好习惯.联系生活中地认知经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地兴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同桌互读互评. 识字 、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自由读生字卡.组内互考互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地? 、组词练习.个别常用字可进行一字开花游戏,如:射、卫、载等. 、多种形式练读生字生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地习惯,教会识字方法,在识字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意识.) 答疑 结合学生收集地资料和读文中提出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解决学习中发现地问题和产生地疑问. (将学文与丰富学生相关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地综合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地兴趣.) 激趣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现代科技大发展地今天,你有什么样地梦想呢? (组织学生交流谈话,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地理想,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写字 、出示“我会写”中地“卫、运”,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怎样把能字写工整、写漂亮.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本单元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还有一个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和语文园地八。3篇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画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 2 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 画画的场景,使学生了解四种 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 冬眠的习性,是一首科普儿 歌。 1.认识33个生字、2个偏旁和1个多音 字;会写14个生字和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 明显的信息。 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没有全文注音的课 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 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 乌鸦喝水 2 根据寓言改编,讲述了一只口渴的乌鸦“找水喝—喝不到水—想办法—喝到水”的故事。 小蜗牛 2 讲述一只可爱的小蜗牛三次去小树林玩的故事,介绍了四季的特征和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是一篇科普童话。 口语交际 1 小兔运南瓜。1.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积极参加讨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方

案,并能说出理由。 语文园地八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 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 起读。 1.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 写新年贺卡。 3.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 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 写。 4.背诵《风》。 5.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 的乐趣。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1.正确认读“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正确规范书写“竹、牙”等5个生字 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4.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识字、写字,掌握“横折弯钩”这个笔画的写法。 2.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难点 1.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识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小棒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 板书:9+4=13 小结:向这样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的算法叫做“凑十法”。想一想,遇到9加几的算式,应该怎么凑十呢? 引出课题:9加几 5.引导学生做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0页第1、2、3题。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9加几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9 + 4 =13 1 3 1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一、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1题。 看图获得信息:山坡上原来有9个同学,又来了7个。问 题:一共有几人? 2.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2题。 移动,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 二、提升巩固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4题。 看图获得信息,左边有9只蜜蜂,右边有5只蜜蜂。 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可以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以上的数,加 数互换位置,和不变。 2. 完成教材第90页第3、5题。 三、课堂小结 1.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3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一、引入新课 1.游戏:对口令(凑十)。 师:我说8;生:我说2;8和2凑成10…… 2.填写9+5的思维图。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引导学生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说出思考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8、7、6加几。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 (1)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会解答吗? 板书: 2.探究8+5的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理解计算方法。(2)学生交流。 除了把8凑成10,还可以把几凑成10? (3)计算8+ 4 = 3.探索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请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童话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课文。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和“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方法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等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其中,《风娃娃》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提示讲故事。《狐假虎威》课后习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两类词语,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纸船和风筝》一课再次提出学习“默读课文”的要求,旨在巩固默读的方法,促进阅读理解。 “语文园地”包含字词、句子、阅读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和默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体验朗读。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狐假虎威2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 虎,不仅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 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的故事。 1.认识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 字,会写31个字,会写33个词 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 阅读,读懂课文。 3.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 4.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试着做到不出 声。 5.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应该怎样与人 相处。 狐狸分奶酪 2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为了分一块奶酪拌嘴,狐狸帮他俩分奶酪,结果自己把奶酪全部吃掉了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 2 课文讲的是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它们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重新和好的故事。 风娃娃 1 故事里的风娃娃想为大家做好事,就到处用力吹,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后

集体备课记录

团风县思源实验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年月日星期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 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 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 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 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 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 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 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 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 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 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续编故事。 教法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 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 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从开放性上说,略读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使教学成为联系 课内外阅读的桥梁,适当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语文视 野,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小木偶的故事》的略读研 究提出:一篇童话的学习带出一组童话的学习导出一类童话的阅读。 学法:1、自由读准词语字音。2、回忆记词方法,小组讨论。3、 全班交流记忆方法。 学生分析:

信息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电教组八年级信息技术科目集体备课记录表

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下册(机器人) 第4课《绕标比赛 --“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 教 学 设 计

目录 前言 (3) 一、教材分析 (3) 二、教学目标分析 (4) 1. 知识技能目标 (4) 2. 过程目标 (4)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4) 4.教学重点、难点 (4)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4)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5) 五、教学资源 (5) 六、教学设计理念 (5) 七、教学流程图 (6) 八、教学过程设计 (7) (一)新课导入 (7)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7) (三)学习“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 三个模块 (7) (四)机器人绕单标游戏 (8) (五)机器人绕双标游戏 (9) (六)知识着陆 (10)

(七)视野拓展(布置作业) (10) 九、教学评价 (10) 十、教学体会和反思 (12) 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下册(机器人)第4课 绕标比赛 ----“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 前言 我们媒体中见过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它们有的形似人,有的形似动物,有的只有一只手臂,有的只有一只眼睛……。可是你真正了解机器人吗?机器人为什么能服从人的指挥?机器人是如何运动和发音的?…… 本单元,让我们走近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学会用“能力风暴VJC1.5仿真版”软件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让我们在机器人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享受机器人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教材在编写方式上以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以科学的体例结构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知道融会贯通。基于以上原因,本人在各栏目的设置使学习逐层深入,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并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 《绕标比赛》是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编写组组编的初中二年级下册(黑白版)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在活动中感受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乐趣,在机器人活动中体会创造的成就和喜悦。 本单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介绍了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模块为仿真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单元整体设计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 5、初步了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有关知识,初步体验祖国古代文化的瑰丽、神奇。 6、初步了解本组神话、传说的内容,体验想像的神奇、丰富,激发阅读兴趣。 7、能主动搜集本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 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课文中人物精神的可贵。 五、课时安排、 12课时 六、《女娲补天》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4月25日 、关于本课教学要注意的核心问题的讨论: 程文香: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从这节课所在 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看,本单元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丰富,涉及生涯教 育的很多概念。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 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将成功教育渗透教学中,了解与尊重学生,运用 赏识教育的方法,赏识中既有期望又有鼓励,让学生找到“我能行”的一份 自信。 苏永梅:中职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信心,通过这一课要激发学生热情,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认识社会,认识企业,认识职业。 马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中职生职业心理辅导,帮 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积极地人生目标。 朱勇:在教学中发现中职生有普遍的自卑情绪,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和行 为习惯的问题,难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导致意识消沉,不思进取,对 未来没有信心,更不愿主动规划,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白璐:现在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方 18#307 主备人 范丽萍 职业生涯规划 参与教师 程文香朱勇苏咏梅马玉陈姗姗白璐 备课主题 第二单元第2课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向和目标,甚至对自己的评价前后矛盾。 陈姗姗:只有先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所以前提是充分认识自己兴趣、性格、 能力价值 观。 范老师总结: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有助于中等职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就业环境和自己的特点,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寻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和体现自我价值的位置,是自己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有一句著名的话:“这个世界没有庸才,所谓的庸才只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抓住“活”这个中心,在教学内容上,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职业性格是可以调适的、职业能力是可以提高的,要让每个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关于本课教学方法的讨论 程文香:对中职生,可以多用讨论法,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比如让学生 用固定词组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等特点,同学们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从而引出兴趣的概念和特征。 苏咏梅:我在讲性格时,用目标任务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说说自己比较熟悉的职业(如推销员、医生、幼儿园教师、警察),然后让学生从以上几类从业者身上归纳出各种职业性格的关键词,哪个组总结的全面、具体,(看找出多少个词),就可以获得课堂加分,最后老师总结职 业性格的概念和类型,课堂效果很好。 白璐:我在讲这一性格时用到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设置一个招聘的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淮安小学教育集团长江西路小学 新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顾中华时间:2020.5.25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手指》;还有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罗多夫的《童年的发现》。 三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生动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题材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安排了“我们都来讲笑话”为主题的内容。“习作”安排了“漫画的启示”为主题的内容。“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以及“日积月累”等栏目,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2.指导学生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展写作的内容;巧妙点拨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知。 三、教学要求及课时安排

集体备课记录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一 . [话题](Topic) 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 二 .[重点词组](Key Phrases) 1. space museum太空博物馆 2. amusement park娱乐公园 3. water park水上公园 4. take the subway乘地铁 5. last year去年 6. next year明年 7. have a great time玩得愉快8. end up结束 9. a theme park主题公园10. of course当然 11. all the time一直12. many famous characters许多著名的人物 13. hear of听说14. in the same place在同一个地方 15. take different routs行驶不同的路线16.go skating 去溜冰 17. most of …大多数的...18. in fact 事实上 19.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一个讲英语的国家20. a flight attendant 飞机上的一名乘务员21. a tour guide 一名导游22. help sb. (to) do 帮助某人做某事 23. start doing sth. 开始做某事start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 24. take a holiday 度假25.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另一方面… 26. three quarters 四分之三27. wake up 醒来 28. all the year round 一年到头,终年29. take a ride 兜风 三 .[交际用语] 1.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你曾经去过游乐厂游乐场吗? Yes, I have. I went there last year. 是的,我去年去的哪儿。 No,I haven’t. 不,我没去过。 No, I never had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不,我从来没去过。 2. I’ve n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我从来没去过水上公园。 Me neither. 我也没去过。 四. [重点难点释义](Language Points) 1. Me neither. 我也没去过。 (1)英语中表示后者与前者情形相同,“也不……”时,常用neither引起的倒装句Neither+助动词/系动词be/情态动词+主语。如: I'm not all. Neither is she. =She's not all, either.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第八单元由识字八,5篇主体课文《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兰兰过桥》、《火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和“语文园地”组成。识字八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后边五篇课文都是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从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引人入胜地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身边的科学常识。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引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2. 认识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读写规律,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学会分析字形,总结造字规律,以便于以后的学习。 3. 引导学生读文,通过读、悟,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识字认字仍然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2. 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将是本单元的难点。 3. 总结识字教学以来的识字方法,获得对汉字的整体认知,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 识字八 1课时 《棉花姑娘》 2课时 《地球爷爷的手》 2课时 《兰兰过桥》 2课时 《火车的故事》 2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 2课时 语文园地 3课时

信息技术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信息技术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 活动内容: 1、收看示范课《Powerpoint综合运用——学做电子报》听课记录: 一、谈话引入: (出示电子报) 二、学习制作电子报 (一)主题的选取 (二)纸张的选取及设置 大小:A4、A3、横向、纵向、多页的设置 (三)版面设计 1、报刊的要素:主题、出版单位 2、报刊的版面对象 3、文本框的使用:横、竖文本框、艺术字 三、布置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为小组),自选主题 2、至少三张; 3、主题要有创新,主要以探索性内容为主。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主题,查找素材,教师指导。

五、作品赏识 将个别作品与全班学生分享,对其优缺点进行评析。 六、小结、质疑: 七、课后练习: 将课堂上未完成的小报补充完整,并美化。 2、评课 刘国峰:出示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于主题的选取要有创新性和探究,有肋于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制作电子报过程中,逐步贯穿Powerpoint各种功能的认识,使得学生体会到学习这个软件的趣味性。在一节课里掌握好一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一来教师必须分配好时间,而且最重要的是教师少说,学生多动手。学生装遇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把方法告诉学生就完事。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创他们的思维。 陈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要求明确,没有给学生带来错误信息。同时要求内容要有创新和探索性,符全新课标的改革。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使学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部分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避免直接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赞扬了制作得比较好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张侠: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认识和运用 信息技术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二) 活动内容: 讨论议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在校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