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命现象 感知生命特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特征
——广州市小学科学课程“生命世界”部分编写说明
广州市小学科学课程研究课题组执笔:刘玉璇
“生命世界”部分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以显浅的容易感知的有关生命问题为中心,对少年儿童进行生命知识的启蒙教育。帮助儿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热爱生命。融“知识、态度、方法”于一体,力求在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生命的特征,获取学习上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一、以生物的生命特征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世界”以生物的生命特征为主线组构教学内容,对儿童进行科学自然观的启蒙教育,为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美奠定初步基础。
1.通过对生命现象和事实的观察,帮助儿童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在大自然的广阔领域中,在人们的周围,生命现象无处不有、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生生不息。生命与生命的过程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在动态中不断变化发展。“生命世界”教学内容的确定力图充分体现生物的生命特征。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突出启蒙、常见、有趣和多样。儿童受年龄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早期主要用感官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禽畜和人的身体。首先展现的是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常见的动、植物。在构图上全取生态图,突出生态特征、生活习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观察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观察植物体的组成和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如呈现母猪(在喂一群小猪)、黄牛(在山坡吃草)、水牛(在耕田)、乳牛(机器在挤奶)、麻雀(停在电线上)、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在比较中找出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生物能长大、能运动、能繁殖后代的事实,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初步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2.从热爱生命的角度,注重对儿童进行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环境的教育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息,与大自然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儿童乐意接近自然和探索自然,也喜欢欣赏大自然。他们渴求了解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如何帮助儿童选择学习的题材?如何帮助儿童收集、分类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使之成为有一定科学见识的小公民?这是确定“生命世界”的教学内容所必需的,也正是培养儿童心理品质所必需的。“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中,选择了“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住在校园里的动物”、“影响动物生存的因素”等课题,注重从热爱生命的角度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从小开始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周围环境以至关注整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指导
观察校园动物时,问:“你认识这个地方吗?”“你喜欢探访哪些动物吗?”“其他同学又喜欢什么动物?能把他们喜欢的动物也写下来吗?”“人们为不同的动物营造了哪些不同的环境?为什么?”“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是什么?”“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物与环境又有什么依存关系?”所设定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利于让儿童独立观察并联系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在群体学习中去共同认识问题。
儿童的发展对科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他们对周围发生的生命现象和事实,从关注自己开始,到关注他人、关注环境以至整个人类,在学科学中孕育着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二、融“知识、态度、方法”于一体,感知生命特征
儿童对可辨认的生命特征往往不是满足于为什么,而是经常追根问底,问怎会知道是这样,甚至更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去实践,以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增进科学情趣。就是说,儿童并不停留在获得知识的水平上,而更需要的是获得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1.构筑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
儿童对世界充满想象,因而发展想象很重要。知识结构的构筑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不需要过于严谨。问题的选取以“科学——探索——乐趣——有用”为特点,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与成长,定位在启蒙,在于打开眼界。选择有关生命的问题可以是宽阔的、综合的,但又必须是基础的、常识性的。
“动植物的生活”、“生物的繁殖”等单元的表述体例均突出创设以问题为中心的情境,注意可接受性、综合性和活动性。让儿童认识下列一些问题:环境中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是活的、会生长、靠生殖延续种族生命;动植物离不开水、空气和阳光;叶子能散发水分;绿叶能利用阳光制造食物。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帮助儿童推导出可辨认的生命特征,并认识哪些是显著的共同特征,哪些是个性特征,认识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动态发展。
2.在常见的生命现象中寻找“知识、态度、方法”的结合点
一般地说,儿童比较容易感知贴近生活的知识,难以感知探究性知识。要着重帮助儿童从小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去观察生命世界。儿童的好奇心驱使其产生探究的动力,求实与合作的态度则是获得进取和发展的基础。许多生命现象所发生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细心的观察来证实。要让儿童以尊重生命的态度进行科学训练,通过假设、观察记录、分类比较,初步形成某些概念,并经过联想和推理,从表象深入到本质,初步获得结论,逐渐产生新的认识。“人类的食物”、“人体的生命活动”、“生活与健康”、“人的生长”、“人类与生物”等单元内容的确定,体现了“科学与人”的密切关系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有机渗透:
(知识迁移)
认识事物初步形成概念产生
新的认识,获得结论
态度:探求生命现象的在探究中产生探求形成解释生命现象的
兴趣、好奇心生命科学知识的激情能力及萌生创造意识方法:感官观察、动手操作观察、分类、比较联想、推理
(初级加工) (次级加工) (高级加工)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整体综合,可使儿童从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延伸拓宽
到生命世界,认识也可以从表象深入到本质,进而产生新的认识,这种新的认识蕴含着科学之美、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
3.注重在多元化活动中进行学习
“生命世界”各单元设定的学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种养、小实验、小制作、分组观察、大组汇报交流、访问、调查、参观、实习、游戏等等。均保证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直接体验与生命相关的生物现象和与人相关的生活常识。目的在于从科学教育着眼,通过创设观察生活的情景,丰富感知、激发兴趣,让儿童亲自参与、动手操作、有所发现。
在“动物的食性”、“动物的取食方法”、“动植物的繁殖”、“茎的运输水分和养料”等内容中,有的生命现象和事实可通过观察场景直接感知,有的却是抽象的、陌生的,必须通过科学实践活动,以动手为主去获得认知上的体验。要了解动植物繁殖的意义在于生命之延续,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个似懂非懂的问题。宜指导儿童观察动物的卵生和胎生现象,认识动物生殖前后的特征;指导他们通过实际栽种试验去观察植物繁殖;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实验的变因;学会有序地、细致地观察;学习用绘图、列表、记录或用口头、演示操作、游戏等方式充分表达探究过程和生命现象特征;根据资料归纳共通性,甚至能有所发现,觉察因果变化关系,提出可进行验证之叙述。
人的价值观念以创新开拓为标志。这要求科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提供儿童进行实践的条件,处理好师——生、课内——课外、个别——全体、常识性——探究性等诸关系。特别需要让儿童在群体中融合、沟通与互补。以儿童为主体,在愉快的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培养创新意识。让儿童充分展现自己,鼓励其发现、获得不断更新和涉猎知识的能力,在多元化活动中体现儿童的价值。
4.突出自主性
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确定应遵循儿童认识的客观规律。必须关注儿童的经验和兴趣,选择贴近环境、贴近自己和得以表现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从教师的具体指导到半扶半放,再到放手让儿童独立探索。建构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的个性,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人类的食物”、“生物与环境”等单元中,让学生说出或描绘出市花、市鸟、省鸟、港澳特别行政区区徽。根据生活常识比较人类不同食物的性质与作用,让儿童制定有益健康的食谱,从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角度去理解合理的食物结构。指导儿童用生命的、动态的观念去看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在记载树木季节变化(生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