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童年回忆》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8 《我的童年》季羡林 教学ppt
探究文章
2、第四部分,作者为什么重点交代吃的 问题?
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吃是每个人都必 须面对的大问题。在那时,很多人吃不饱,甚 至因饥饿而死。而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他关 注的无非就是吃喝玩乐。小孩子对吃的关注更 多,且印象深刻。就如文中所说,“我”能吃 上白面馒头就像吃龙肝凤髓一样难得与宝贵。 奶奶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每天都给“我”半个 白面馒头,那自然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 了。
肃然起敬 肃然,恭敬的样子。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万象更新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孤苦伶仃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 浑浑噩噩 习以为常
分贫困,一无所有。 浑浑:质朴淳厚。噩噩:严肃的样子。亦形 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2018/10/8
《我的童年》季羡林 教学ppt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 ”的书。 主体: ① “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② 父亲带“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知道 所念的《国语》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还回忆了念书给“我”的快乐及交代了
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友的命运。 结尾:“我”的结论: 人不能忘本!
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 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 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 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 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 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大器的, 可是他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 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 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他一辈子只能 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 我并不比乔元贞聪明,而“我”后来到条 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 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拓展延伸
课文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一片灰黄”的 童年生活,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段生活?
【示例】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 季先生那“一片灰黄”的早年生活,他的童年生活与我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应从季先生 的生活中汲取一些精神营养,即面对困境时不要怨天尤 人,要敢于克服,奋发向上,这样才无愧于时代、家庭 给予我们的厚爱。
……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般的斑纹 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 滴血的趾爪!
牛汉
——《华南虎》
幽默 (yōu mò): 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 凄惨 (qī cǎn): 凄凉悲惨。 奥秘 (ào mì): 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 (fān fù): 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 (wēn hòu): 温和宽厚。
• 下列加点字拼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诞生dàn B.锁事suǒ 椽子yuán 绿林好汉lǜ 教渝yù 光大门楣mèi 臭名昭著zhāo 肃然起敬jì ng 家徙四壁tú 蹿房越脊jí
C.溺爱nì 雌威cǐ
D.济南jǐ
பைடு நூலகம்盐碱jiǎn
浑浑噩噩è
孤苦伶仃lí ng
A椽chuán,绿林 lù; B琐事,渝yú,méi,徒; C雌 cí ,脊jǐ
(1-2)从一位诗人来访, 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
(3-9)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 (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 书”。 (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
(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 的珍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
本文的线索: 第一本书
父亲 亲 情 第 一 本 书 乔元贞 友情 我 师生之情
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 就觉得很平常了。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①段):采用倒叙的手法,引出童年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②③段):交代童年生活的时代背景与家庭经济状况。 第三部分(第④⑤段):交代父辈们的生活情况。 第四部分(第⑥~⑧段):回忆“我”吃面食的故事,并指出这些故 事与今天生活之间的关系。
、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 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 同学、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 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酸: 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 学习的艰难 人生际遇的差别
3
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
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2、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

季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 种厚重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式 的人生。耄耋之年的季羡林人 间春色阅尽,沧桑世事历尽。 他的人生原本就是一部书,一 部启迪人智慧的书,一部净化 人心灵的书,一部永远激励人 奋进的书,一部令人回味无穷 的书。 • 季先生的散文正是他百年 人生的缩影。读老先生的文章, 犹如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娓 娓而谈自己的人生遭遇。

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 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 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 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 雅而不雕琢。 • 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 笔下流淌的是炽热的人文情怀, 充满着趣味或韵味,都值得玩 味。喻之为啜香茗、沐惠风、 浴春雨,都贴切不过,真正的 “秋水文章不染尘”。
积累字词
• • • • 生疏 shū 琐事 suǒ 溺爱 nì ng 肃然起敬 jì 万象更新 gēng ng 家徒四壁 tú 孤苦伶仃 lí 浑浑噩噩 è
第五部分(第⑨⑩段):回忆在故乡识字及与小伙伴们玩耍的情形。 第六部分(第⑪~⑬):回忆自己离开故乡的情形及感受。
2018/10/8
《我的童年》季羡林 教学ppt
探究文章
1、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篇, 有何好处?
小标题起到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 每个小标题都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概括性总结, 让读者一目了然,不仅明白该部分的主要内 容,而且可以了解文章由哪几部分组成。另 外小标题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 从而突出重点。
从文中“我”和乔元贞结局的 对比,你懂得什么道理?
“知识改变命运”
我的第一本书
生命中 最初的 快乐与 梦幻 同学情 父子情 童年乐趣
我的童年
季羡林
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 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 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 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 家。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 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 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 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 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 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 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 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 《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 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 界泰斗、国宝。
掺和: 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
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 极像。
默读课文
思考:文章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如何?
父亲: 我: 弄不成: 乔元贞: 二黄毛:
温和、善良、乐于助人 善良、勤奋、调皮 忠厚、没本事
聪明好学 勇敢、带点傻气
文章围绕“第一本书”记 叙了哪些事情?
整体感悟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 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 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 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 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同时,他被《诗 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 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 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 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 ,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 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 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 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 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随秋千高低摇晃
童年是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童年是和伙伴一起玩捉迷藏
我的
作者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 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 “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 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 《悼念一棵枫树》《半棵 树》等。
•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 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 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岁之前 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 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 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上了两 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汉”字 写错。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 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 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 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 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 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

弄不成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它有何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 “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 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 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百感交集,因为那 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 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 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探究文章
3、全文除了按时间顺序叙事外,还按怎 样的感情线索组织全文?
作者出生的年代正是清王朝刚被推翻的时期,社会混乱, 民不聊生,社会背景是“一片灰黄”。作者的家庭是“最穷的 村中最穷的家”,父辈们也是饿得被迫弃家到济南去谋生,家 庭背景也是“一片灰黄”。自己小时候常吃红高粱面饼,很少 能吃上白面馒头,奶奶省下来的半个白面馒头则成了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白面饼子差点儿挨打,童年 极差的饭食给“我”的印象也是“一片灰黄”。“我”小时在 家没有进过正规的私塾,只是认得几个字,整天的生活就是玩 乐,小伙伴们也没有多少出息,这种生活也是“一片灰黄”。 最后离开家乡,留下了“永久的悔”(作者曾有《永久的悔》 一文),这对作者来说,更是“一片灰黄”。这种“灰黄”的 记忆,自然贯穿全文,成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