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本人本学期担任一年级一班数学学科教师,并聆听了学校20多名青年数学教师的授课,收获颇丰。现在就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制定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问题:
1、目标不够明确
有的教学设计虽然有了教学目标,但表述却不够明确。如: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认识、描述平面图形的特征”缺乏明确的表述,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具体的引导措施。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学生表述的困难性较大。
2、目标过大
我们有些老师往往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大,与数学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
如:一年级下册《十几减九》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然而,这并不是说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毕其功于一节课”,可以“集诸目标之大成”于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似乎有“人为割裂肢解”之嫌疑。教师果真依此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浅尝辄止、无序零乱,效
果只会“欲速则不达”。
3、目标过高。
有些老师包括我自己有时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超越了教材规定的阶段性教学要求,增大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收集整理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2)正确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大纲上的教学要求是正确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我却增加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收集整理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敢说或说不全面。这样提高了难度,学生学得吃力,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今后努力方向
第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差的误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依据教材特点、学情实际,确立教学基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度。
第二,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
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习得是有层级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4个层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例如小学三个学段都有《可能性》,学生是从纯粹的游戏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小、最后体验事件发生的几率等可能性,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次探究活动的目标是逐步上升,层级递进的,最终实现了概念的逐层完善。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把教学目标看成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看成每堂课的方向,看成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因为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进行
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