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4

合集下载

记录湖南李氏后裔寻根祭祖,拜访李唐故里甘肃临洮

记录湖南李氏后裔寻根祭祖,拜访李唐故里甘肃临洮

记录湖南李氏后裔寻根祭祖,拜访李唐故里甘肃临洮
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丁酉金秋,10月27日陇西李氏湖南李千护公后裔一行五人专程从广州出发赴西安、临洮等地拜谒陇西李氏先祖。

在西安得到了高陵区博物馆领导和办公室人员的热情接待,有幸成为高陵区博物馆开馆以来第一批拜谒唐代名将李晟公“三绝碑”的西平李氏后人。

30日从西安出发飞越黄土高坡来到陇西李氏发祥地、李唐故里甘肃临洮,得到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与研究会领导的亲切接见,31日,在联谊会副会长李瑞麟、张育麟、杨森云、李柏林、李小龙等领导的陪同带领下拜谒了西平忠武王李晟之父左吾卫大将军李钦公墓、龙门镇西汉李仲翔家族墓群、老子飞升地岳麓山凤台。

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与研究会创始会长、原临洮县委副书记、人大主任、83岁高龄的李尚德会长出席酒店设宴热情款待我们,期间,双方赠送了书法作品、锦旗、学术资料等,并就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弘扬宣传李氏文化,达成共识。

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与研究会副会长,临洮县原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董建福、王得胜与我们促膝相谈,并向我们赠送《陇西李氏源流》书法作品,这是老一辈对我们的鞭策与鼓舞,让我倍感珍惜。

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源远流长,与您携手,续写华章!
-今日话题-
武则天是咱临洮人的儿媳妇
李唐故里甘肃临洮欢迎您
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区
分(tu)享(cao)
原题:追根溯源,陇西行
文字摄影均为:星溪李氏文化研究会
特此感谢
编辑:袁鹏。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

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

伊候之墟,食木子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的保命之
功及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
自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故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
利贞为得姓始祖。李姓从形成时起,长达几百年默
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号
为老子)为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
家始祖,著《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留芳百
陇西李氏故里
三 、槐里: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 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 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 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 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 所能见到的关于李氏在古陇西相关的记载,最早是从李崇 开始的,李崇也就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在秦时担任 陇西守。李崇的后代李仲翔在平定羌人叛乱时战死,他的 儿子李伯考奔丧时,将家彻底安置在了素昌,素昌就是今 天的临洮。李伯考是李广的爷爷。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 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 铺的槐树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 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 张书城老先生认为,李陵裔 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 敦煌房的始祖。李贤和他的 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 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 氏敦煌房的远祖。
李氏根祖
五、文化特点
(一)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通过李姓的源流
可知, 李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如从李姓 出自嬴姓算起, 至今已有3100 多年的历史, 出自 姬姓的李氏一支, 也已经有2800 多年的历史。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把李氏宗族系统化, 这在中国正史中也是少有的先例,为中华李氏 文化的源远流长奠定了基础。至此, 研究李氏 起源及其文化的学者、文献络绎不绝。今天海 内外的李氏文化研究还在持续、深入、广泛地 开展, 这说明李氏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色, 使它 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

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

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陕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或是出于忌吊,唐朝废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李姓的标志为世人所铭记。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自唐以来享有盛名。

至今各地李氏,也都上溯到陇西。

陇西,顾名思义,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境内。

陇西郡,秦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北。

晋徙治襄武,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唐废。

唐朝时的“陇西”概念,当指今甘肃省的东南部以今陇西县为中心之地。

或是出于某种忌讳,唐朝废掉了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家族的标识,永不磨灭,千百年后的李氏家族,也以此为标识,可谓源远流长,荣耀无比。

陇西堂建于唐中叶,殿堂林立,巍峨宏大,后遭兵燹所毁,今存牌楼一座………李家龙宫?就在该县李氏聚居的南安乡一心村。

著名学者李甲中先生积十余年考证,认为李氏确系源出陇西……故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谓。

台北出版的《李氏源流》一书称:“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西郡?三字,足证李氏家族肇始于陇西,殆无疑义”。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

陇西李氏房系纷繁,以至于以后凡李姓者必称出于陇西,这是不错的。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从先祖李崇时,就任陇西守,其子李徭为狄道(陇西郡之治)侯;其孙李信为陇西侯。

李信下传至汉朝大将军李伉的次子仲翔,他在征讨叛羌的战斗中阵亡,被安葬在狄道东川,其后人就居此地守墓安家。

再下传数世李伯考为陇西太守;至李尚,为汉朝(陇西)成纪令,并把家安在成纪。

由此可见,李氏家族源出陇西甚早,从一开始,它就与陇西这个地方关系密切,其子孙在此地滋长繁荣,逐步扩大起来,故姓李者必称陇西。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的长子。

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详细记载:崇字伯枯,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

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

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

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天下李氏皆冠“陇西郡”三字,以示李氏族人始於陇西,但这陇西指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狄道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而非今日的陇西县。

陇西李氏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部陇西李氏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兴起、发展的历史缩影。

研究李氏文化,就是研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尊重历史、还历史的真面目。

其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老子李耳“飞升”(陇西)狄道,陇西房始祖李崇家居(陇西)狄道,汉征西将军李仲翔战殁葬(陇西)狄道,西凉武昭王李暠籍是陇西狄道,唐高祖李渊其先陇西狄道。

这些众多显赫的陇西李氏人物,都於陇西狄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与陇西狄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我们简要谈谈,李氏与陇西狄道有关联的几个问题。

一、临洮、周朝称陇西邑,秦汉称狄道。

今日的临洮,就是古陇西,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1.陇:甘肃省的简称。

2.陇水:即今日的东峪河,《水经注》称陇水,《山海经》称滥水。

水源於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迳陇坻。

迳武阶城(窑店乡境内)南,绕狄道故城东、向西北注入洮水。

它非常具体地把狄道故城,洮水与陇水、陇山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陇山:就是陇坻、陇坂、陇首。

在陕西陇县西北,跨甘肃清水县、山高而长、延至陇县、静宁、镇远、清水。

《水经注》所指陇坻,是泛指陇中之山。

4、陇西:郡名,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即甘肃狄道(今临洮县)。

我们通常说:陇西、陇西、陇山以西,指的是甘肃的地理位置在陇山以西。

那么,陇西郡名是怎么命名的。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文中说的很清楚,“有陇坻(山)在(治所狄道故)城东”,故曰:“陇西也”。

把陇坻,陇水,洮水、狄道故城、紧密的联系起来,完全符合古代以山水定地名的历史事实。

它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在大陇山以西的概念是大相径庭,泾渭分明。

郡望:郡望,一郡之望族。

或望出。

即该姓氏的发祥地,也就是通常说的堂号。

陇西---天下李氏发源地

陇西---天下李氏发源地

陇西---天下李氏发源地秦朝时期的陇西郡一、新旧唐书关于李渊祖籍的记载《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名渊。

祖先是陇西狄道人。

《新唐书·高祖本纪》载: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

西汉时期的天水郡成纪县二、陇西郡管辖区域的变化陇西郡为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置,治所在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南)。

以在陇山之西而得名。

辖境相当今甘肃陇山以西、黄河以东、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以北、祖厉河和六盘山以南之地。

到西晋时,陇西郡只辖四县:襄武、狄道、临洮、首阳,属秦州。

北魏时陇西属渭州。

北周时,陇西郡仅领襄武(今陇西县东南,武山境内)、渭源2县。

唐朝改陇西郡为渭州。

天水郡系西汉元鼎三年(前114)置,治所在平襄县(今甘肃通渭县)。

辖境相当今甘肃通渭、静宁、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县东部,榆中县东北部地。

唐朝时期的秦州成纪县三、李渊世系汉至宋成纪县治迁徙路线新旧唐书都明确李渊是凉武昭王李暠(旧新唐书分别做詗、皓)的七世孙。

李暠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自然李渊为李广的二十二世孙。

唐高祖李渊画像说到李氏家族与陇西的渊源,当从战国时的李崇算起。

《大唐玉牒》所载,战国时,李崇被秦王封为陇西守,李崇生李平瑶。

平瑶后为南郡守,封狄道侯,李平瑶生李信。

李信封陇西侯,生李超,李超为渔阳太守,生仲翔。

《晋书·凉武昭王传》载: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

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

”李仲翔在讨伐狄道(今定西临洮一带)的羌人时战死,葬于狄道的东川。

李仲翔的儿子李伯考曾为陇西太守,生李尚。

李尚为成纪令,因居成纪。

李尚的儿子即人称飞将军的西汉名将李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徙成纪。

临洮文化

临洮文化

临洮文化
临洮文化:天下李氏寻根敬祖的圣地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

李姓占整个中国汉民族的7.9%,在全世界有李姓人口一亿三千多万人。

在李姓人氏中自称为“陇西人”的占相当大的比
例,而陇西李氏发祥地、即陇西李氏祖籍地就在今甘肃省临洮
县。

一、李氏元祖李耳(老子)飞升临洮
“陇西李”。

李氏远祖源于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
女华生皋陶。

皋陶为尧的大理,于是因官命族为理氏。

殷末理氏中理徵得罪于纣,被纣杀,其妻携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李得保全性命,因姓李氏,这就是李氏得姓始祖。

利贞十一世孙李耳,史称“老
子”。

老子像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

编辑本段马家
窑文化简介分布地区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
家窑村,故名。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马家窑类型尖底瓶
的一种地方类
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马家
窑、半山、马厂等类型。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
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编辑本段马家窑文化的价值画最早的形式。

马家窑文
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
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

彩陶是中
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马家窑文化将史前文化的发展推向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创
造了绘画表现的许多新的形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画,就是神奇丰半山类型
陶瓶富的史前“中国画”。

李氏寻根

李氏寻根

陇西李氏,根在狄道在潮汕地区的村落,凡有李姓族人聚居的地方,大部分人家的建筑物大门上门匾背后,刻有“陇西旧家”或“陇西衍庆”字样。

记得小时候,看到我们李家老屋的门匾背后刻有“陇西旧家”四个字,我曾好奇地问伯祖父那是什么意思?伯祖父告诉我,我们的先祖发祥于古陇西,然后迁徙到福建莆田,再从福建莆田迁徙到我们村,旧谱记载我们为唐朝宗室后裔。

从此,我知道了有一个叫陇西的地方,那是我们先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

那么,我们先祖生活过的陇西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这种微弱的感情,一直沉淀在我的潜意识里;陇西成了我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让我萌发了寻根的意愿;有机会的时候,我一定追访到先祖的故乡。

有一天,我读到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那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勾起了我追寻故土的情结。

于是,我开始搜集陇西李氏的资料,追寻探讨自己家族的祖先和来源,溯流而上完善家族史,继而编写家谱延续下去。

一“陇西”一词在《辞海》的解释为: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绵延120多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水岭;陇山以西称为陇西。

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

陇有田埂的意思,古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

然而,“陇西”一词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国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县南),自然就成了陇西郡的郡治。

战国秦长城的西端起点就在郡治北15公里处(今临洮县三十里墩的杀王坡望儿嘴)。

从此,狄道成为拱卫陇西郡及保卫秦都咸阳通住西北的重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汉袭秦制,陇西郡治仍在狄道。

于是,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凡492年(实475年),狄道一直就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陇西李氏宗祠

陇西李氏宗祠

陇西李氏宗祠【宗祠概况】(历史、沿革、现状)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

李家龙宫几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

至今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十米,当地人称为“瓦碴坡”。

宋、元时期,李家龙宫修复了部分建筑,但又遭战火毁坏。

明万历五年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重建,由于大唐盛世已衰,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

增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

清顺治五年又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

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

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

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

李家龙宫现存形制,基本是明朝的“前五楼”、“后五山”和“中部祭祀区”样式。

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及大小殿阁建筑群,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

中部建有主祭堂,并悬有“陇西堂”匾额,正堂供四尊牌位(“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及汉白玉雕刻的李族祖像,殿中还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陇西房始祖李崇等李氏先祖塑像,香火甚旺。

北殿屋脊上的九条龙,即为“九五至尊”之意。

后部为后花园,有五座人工堆成的假山,分别叫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

每座山上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内有塑像,掩映在绿荫丛中。

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叫“后五山”。

解放后,李家龙宫改为学校。

殿宇上的椽檩修建了教室,大树被做成了桌椅板凳,只留下西北角的四座建筑和后花园的部分树木,其他绝大多数殿宇楼阁均遭人为拆除或改造,三座假山也被夷为平地。

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李氏】李氏祖根陇西郡,还有人在寻找吗?

【李氏】李氏祖根陇西郡,还有人在寻找吗?

【李氏】李氏祖根陇西郡,还有人在寻找吗?陇西李氏,是中国古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一个李氏家族。

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在秦代与汉代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

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

世传“张王李赵满地刘”,是说国人姓氏最为众多的几大姓氏,而李姓近亿人口遍布世界各地。

近年,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李氏后裔寻根祭祖之风日兴,经有关专家多年考证证实:李氏祖根在甘肃的陇西。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李姓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末期,纣王无道,理徵因直言规劝其改正错误,为纣王所不容,而被杀害。

其妻陈国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难于伊候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李子树上果子充饥才得生存。

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故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利贞为得姓始祖。

李姓从形成时起,长达几百年默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号为老子)为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家始祖,著《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留芳百世。

李耳九世孙李昙生四子:崇、辨、昭、玑。

战国时迁居赵国和秦国,这一派后来分为两支。

一支为长子李崇,任陇西太守、封南郑公,居陇西,后来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一支为四子李玑,居赵郡,成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这两支人丁兴旺,都成为名门望族。

赵郡李氏后来涌现了赵国大将李牧、秦末将军李左车、唐代大臣李吉甫、李德裕和文学家李阳冰。

陇西李氏从李崇起居住在今甘肃陇西,世代为官,其孙李信任秦大将军,封陇西侯,李信的后人“飞将军”李广和他的儿子李椒、李敢,孙子李陵都是西汉将军。

到了十六国时,李广的16世孙李暠建立了西凉国。

李暠的16世孙就是唐高祖李渊。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姓作为“国姓”,是最尊贵的姓氏,在唐朝蓬勃发展,所以唐朝也是李姓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这些碑帖可以作为“陇西堂”李氏根在现在的临洮的铁证

这些碑帖可以作为“陇西堂”李氏根在现在的临洮的铁证

这些碑帖可以作为“陇西堂”李氏根在现在的临洮的铁证若干年前,陇西县假借历史上的李氏的郡望称“陇西堂”的事实,在陇西县城修建了李氏龙宫,制造了古代陇西堂李氏根在现在陇西县的笑话,愚弄了散居在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的陇西堂李氏后裔,使陇西堂李氏后裔在认祖归宗的祭祀等活动中,错拜了子虚乌有的祖宗发迹地,这笑话闹得有点大!要弄清陇西堂李氏的根真正在哪里?且看以下分析:1、首先要知道李氏鼎盛时的陇西这一地名是一个郡的地名,陇西郡的郡治长期在狄道(今临洮县,《后汉书·百官志五》说:“县有蛮夷曰道”),现在的陇西县古代叫“襄武县”,当时没有陇西县这个地名。

陇西堂李氏的根在狄道,为什么不称“狄道堂李氏”而是命名为“陇西堂李氏”呢,这是因为,郡望就是一郡之望族的意思。

因此,郡望是显姓世族的标志。

例如李、董、彭三姓都是陇西望族。

古人起一个姓氏的郡望堂号一般以郡名称命名,这是现在起争议的根源性原因,这种命名郡望的方法,有兴趣的人可以考证其他姓氏的郡望堂号以做验证。

我在这里只举三个例子,如赵氏郡望为天水郡,钱氏郡望为彭城郡,孙氏郡望为乐安郡。

2、其次,古代的陇西这一地名和现在的陇西地名不是一回事。

例如,古代的“临洮”其实是现在的岷县,现在临洮人如果在书写古代临洮史的时候,把属于现今岷县的古代临洮人硬要说成是属于现今临洮,这不是无赖行为吗?陇西起初也是一个地理概念,指陇山(陇山又名"大陇山"、"六盘山"、"鹿盘山"、"鹿攀山"等,地处宁夏和甘肃南部、陕西西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

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县境内,海拔2928米。

)以西的地区,后来设立了陇西郡,陇西才成为一个郡的地名,郡治长期在狄道今临洮;而现在的陇西县古代叫做“襄武县”。

3、再次,一个姓氏的郡望不是以这一姓氏始祖的籍贯来命名,而是以这一姓氏的人在什么地方发迹来命名,所以,现在在考证陇西堂李氏的郡望堂号命名地就没有必要考古陇西堂李氏发望前李氏的始祖祖籍在何地。

陇西李氏籍贯在成纪考证

陇西李氏籍贯在成纪考证

陇西李氏籍贯在成纪考证
李震涛;李桂生
【期刊名称】《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14)2
【摘要】传统与世俗的观点都认为天下李氏出自陇西,而陇西李氏出自临洮,但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依据。

事实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是正史记载比较明确的李氏早期人物,其籍贯是陇西成纪,其先祖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李信。

从李信往上追溯六代,则为秦国的太子太傅李洪,这说明从李洪到李信的世系传承是可信的。

李信原本居于槐里(今陕西兴平),其玄孙李尚从槐里迁往成纪(今甘肃静宁)。

自从李尚迁居成纪后,李氏家族繁衍壮大,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众多。

因此,成纪是陇西李氏的郡望地、籍贯地和发祥地。

【总页数】8页(P71-78)
【作者】李震涛;李桂生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3
【相关文献】
1.宋代晁氏文人籍贯考辨——兼议古人籍贯的认定原则
2.迢遥秦陇旧家山——南宋诗人张镃的籍贯、生平及诗作略论
3.陈勉籍贯为宁都九磜考证
4.胡超籍贯生平著述考证
5.陇西李氏初论──北朝时期的陇西李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下李姓出陇西,然而却是误解,这个地方表示不服

天下李姓出陇西,然而却是误解,这个地方表示不服

天下李姓出陇西,然而却是误解,这个地方表示不服
李姓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约占占中国总人口的8%,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偌大的李氏宗族中,要以陇西为郡望的一支最多,归属认同感最强,特别是唐朝国姓李氏即出自陇西,因此自唐宋以来有“言李者皆称陇西”,天下李氏出陇西的说法。

那么问题是陇西是现在的哪里?人们很自然的会想到今天的甘肃陇西县。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甘肃定西市,自秦汉以来为陇西郡地,汉代于此设襄武县,至隋朝才改为陇西县,并沿用至今。

因此陇西县的陇西并非古代的郡望“陇西”
陇西,乃是郡名,而非今之陇西县,是秦汉以来的陇西郡。

陇西郡是秦汉古郡之一,始置于战国时的秦国,辖陇山以西,今甘肃省境中部。

秦统一六国后,为三十六郡之一,郡治狄道。

到汉代时从陇西郡分置天水郡,陇西郡治仍在狄道。

三国曹魏时
将郡治到襄武,延续至隋朝。

唐朝开国后,最终废陇西郡,于此置渭州。

从此陇西郡消失,只留下了陇西县。

而狄道就是今天的临洮县,为故陇西郡治。

早于襄武县(陇西县)为陇西郡治四百年,因此陇西郡望在狄道(临洮)而不在陇西县。

有观点认为今临洮才是陇西李氏的根。

但在现今陇西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众多,李家龙宫、陇西堂、李贺墓、太白井、李翱读书堂、五李亭,托塔天王李靖庙。

如今陇西郡早
已消失,陇西县理所当然的成为天下李氏的郡望所在。

临洮李氏

临洮李氏

李唐故里在临洮张祖印李唐故里在临洮临洮,古属九州之一的雍州,是人文始祖伏羲后裔的食邑地,周朝称陇西邑,自秦献公灭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县,为临洮建县之始。

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9年)设陇西郡的郡治就在狄道。

从战国到秦汉近五百年间狄道一直就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就是说,那时的陇西,是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辖地。

古狄道今临洮是战国秦长城西端起首,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上的重镇和要冲、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就因在临洮发现而命名,同时它也是李氏文化的发祥地,李唐宗室的故里。

陇西李氏是最初扎根于临洮(古陇西狄道)并随后扩展到全国各地的我国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肇兴于秦汉,发展于魏晋,臻盛于唐代。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老子的曾孙叫李昙,李昙的儿子叫李崇。

李崇“建功狄道讨西羌”,“受封南郑家素昌(狄道),在秦时曾任陇西郡郡守,驻防郡治狄道(今临洮)”。

李崇就是为后世所称颂的陇西房始祖。

此后,李崇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

到西汉初,李信之子李超为汉大将军、渔阳太守。

李超之子李仲翔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

史书所载李仲翔讨叛羌于狄道,因寡不敌众,临阵战殁。

其子李伯考奔父丧,将仲翔葬于狄道东川。

随后,李伯考把子孙安置在狄道东川槐里,也就是现在临洮龙门镇槐树里庄。

据史学家考证,临洮东二十铺汉墓群,就是李仲翔家族墓群。

这里曾出土“尚方仙人镜”和雕刻精美的石墓门。

现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个大名人“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史记.李将军传》称“李广,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徏成纪”。

查《唐书.宗室世系表》:李广父李尚,乃伯考之子,而伯考之家在狄道东川。

则李尚生于狄道东川槐里,是他任成纪令时才举家迁居成纪的。

可以说李尚是陇西李氏“成纪房”的开拓者,成纪李氏是狄道李氏的后裔,统称“陇西李氏”。

史料唐朝李氏先祖,西凉王李暠: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

史料唐朝李氏先祖,西凉王李暠: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

史料唐朝李氏先祖,西凉王李暠: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关于李暠的籍贯,史书持两种说法,即“狄道说”和“成纪说”。

《十六国春秋》记载为“陇西狄道人” 。

《汉书》亦载:“李广,陇西成纪人也。

” 唐代李延寿在《北史》中说:“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川(甘肃临洮),因家焉。

史记李将军传所云:其先李仲翔于狄道(甘肃临洮)讨伐叛羌时因寡不敌众战死、子伯考奔丧至此因而定居狄道(甘肃临洮)的事在《十六国春秋》和《晋书》中皆有记载,后李伯考子李尚担任成纪令, “因居成纪”,即是从狄道房分出来的,称成纪房。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李氏自狄道(甘肃临洮)徙居成纪的完整过程,即是从从狄道(甘肃临洮)徙居成纪。

关于李暠的家族世系,《魏书》所记较简,仅言其为李广之后,所记世系依次是:曾祖柔,祖太(疑讹),父详。

依次为:十九世祖仲翔,仲翔子伯考,十六世祖李广,高祖雍,曾祖柔,伯祖卓,祖,父昶,妻辛氏、尹氏,子谭、歆、让、翻、预、密、眺、亮、恂,女敬爱,孙重耳(歆子)、宝(翻子)。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暠 hào)李宝,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孙,酒泉太守李翻之子,西凉后主李歆之侄,十六国时期后西凉君主,后归顺北魏,任北魏镇北将军。

太安五年(公元459年),李宝逝世,终年五十三岁。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李氏家族的发祥地【图文】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李氏家族的发祥地【图文】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李氏家族的发祥地【图文】李氏家族绵延数千年,代有杰出人物,特别是汉唐时代。

李氏人物散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他们创造的丰功伟绩,不绝于史册。

“天下李氏出陇西”(指古陇西,即今陇山以西广大地区),李氏十三望中,又以“陇西堂”为宗。

陇西李氏源远流长陇西,指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狄道(今临洮)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

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始设陇西郡,郡治就在狄道。

从战国至秦汉的五百年,陇西郡之辖地为今甘肃中部、宁夏南部的广大区域。

陇西郡,因地处陇山以西而得名。

而狄道一直是它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陇西李氏的源头说来话长。

据说,李氏的族源可追溯至伏羲氏。

“昔,伏羲之佐赫胥氏(炎帝),征西戎,分封其裔,食捷陇西,子孙家焉,代称令族”。

伏羲帮助炎帝征服西戎后,炎帝把陇西封赏给他的后裔,作为他们的食邑地。

从此,他的子孙就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成为这里的名门望族,这就是李氏的远祖。

传说利贞十一世孙李耳,即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末,李耳出函谷,经散关,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五千言。

他游河湟,涉流沙,访陇西,旅游传道达 17年,后落脚狄道继续传道讲学,吸引了天下众多高贤隐士纷至沓来,最终飞升于狄道东山之凤台。

李耳九代孙李昙,为秦御史大夫,生四子,李崇及子孙居陇西狄道,为陇西房始祖。

《新唐书》载:南郑公李崇,也就是秦设陇西郡的首任郡守,其郡治所在地就在狄道。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他撰写的《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中写到:“高岳之上浮云祥兮,函谷之外直气扬兮(李耳),建功北狄讨西羌兮,受封南郑家素昌兮(李崇)。

”清楚地点明了老子出自关西,陇西房始祖李崇建功立业受封的历史事实。

李崇之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

李信之子李超为汉大将军、渔阳太守。

李超之子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众寡不敌,战殁。

”“仲翔子李伯考奔父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

迁往各地的陇西李氏

迁往各地的陇西李氏

迁往各地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迁往各地,不计其数,其著名者有从陇西迁往陕西的一支。

陇西太守李伯考的次子李向,为西汉时期的人,他的后裔逐渐发展,形成范阳房,所以史书称李向为范阳房始祖。

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个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

可见,在西汉以后的一段时期,陇西李氏的一支迁到了陕西,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从陇西迁往河北。

西汉大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忠,是顿丘房始祖。

屯丘,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到晋朝,它成为屯丘郡治,隋朝复为顿丘县。

故城在今河北清丰县西南25里。

可见,陇西李氏在西汉以后,已有一支向河北扩展。

从陇西迁往河北,山东交界处。

侍御史李本的次子李恬,大约为三国前期的人,从他这一支派中衍成了渤海房,史称他为渤海房始祖。

渤海,汉朝所置的一个郡,当时治河北沧县。

后汉把郡治移到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

此后历代有因有废,治地不同,大体包括今河北海河以南,静海、青县、沧州、南皮以东,山东乐陵、宁津、无棣以北的地区。

于是,陇西李氏中的一支在大约公元2世纪,迁到了今河北、山东的交界处。

豫,鲁、甘,晋的陇西李氏。

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李雍之孙李盖,成为安邑房的始祖。

安邑,为汉朝所置的一个县,后魏分安邑为南安邑、北安邑二县,不久又改北安邑为夏县,隋改南安邑为安邑。

地属今山西夏县、安邑县。

可见,李盖这一支派在晋朝以后从陇西迁至今山西,成为陇西李氏在山西的一个支裔。

晋朝东莞太守李雍之长子叫李伦,李伦的五世孙李文度,为西凉安定太守。

他后来归后魏,并徙家于河南京洮山北,于是,形成丹阳一大房系。

丹阳,后魏所置的一个郡,北齐废,故治在今河南项城县东北。

由此可知,在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中的一支迁到了河南项城一带。

于是,在河南也有了陇西李氏的家族。

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有十子,其中李愔之曾孙李系,为平凉房始祖;李翻之孙李承为姑臧房始祖;李翻又一孙李茂为敦煌房始祖。

平凉,是东晋时苻秦所置的一个郡,后魏沿置,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县内。

【记录】临洮人必转的对于李氏文化的心声

【记录】临洮人必转的对于李氏文化的心声

【记录】临洮人必转的对于李氏文化的心声甘肃省地方志专家张克复对“李家龙宫”真伪的评论甘肃文化学界泰斗张克复2016年6月28日,甘肃省各地有关文化人士,就对“李家龙宫”的真伪在微博上进行了探讨。

正在北京住院治病的甘肃省地方志《甘肃史话》丛书主编、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张克复也就对“李家龙宫”的真伪,作了正本清源的评论。

现将他的两份帖子摘录如下:一、6月28日周二 10:29分其实,陇西并非有李家的什么“龙宫”,而是朱家(朱棣)的龙宫。

风牛马不相及也。

二、6月28日周二 13:43分某君只知其一,所论谬也。

跟李晟扯不上边。

李唐从来没有在今陇西建过什么陇西堂。

今陇西非古陇西也。

今陇西所谓李家龙宫纯系伪造。

明建文帝即位削藩,燕王朱棣假托北方玄武大帝下凡,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永乐二年,朱棣赦天下府、州、卫、甚至关、仓、场遍建玄武大帝(清康熙避讳改为真武大帝)庙。

后陇西知县李汝相在陇西县城北建北极宫,即玄武庙。

1981年在李某人纵恿下,砸掉了北极宫名匾,假造为“李家龙宫”,又在李世民遗碑上辑了“李”“家”“龙”“宫”四个字,假造了所谓李世民题匾。

再摘掉南山佛寺大雄宝殿匾额,假造了“陇西堂”名匾。

现在讲实事求是,为什么造假呢?欺祖灭宗,辱没先人,丑恶呀!我曾送李某人一首诗:陇西李氏世闻名,狄道东川有祖茔。

国史煌煌关大道,岂能胡断妄参评?假可造,史书在。

请读清乾隆《陇西县志》便知。

夏日正午于病榻张克复1990版《陇西县志》对于所谓“龙宫”的记载用脑子一想,在古代哪来的龙宫,那本史料有记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李氏出陇西”的说法,这说明“天下李氏”中,唯有“陇西李氏”最显赫。

其实,天下李氏,老子为首。

然后才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

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些媒体频频鼓吹“陇西李氏的根在陇西”,“李渊七岁承袭'陇西公’时就坐镇陇西”,简直是太离谱了!可笑的是,这样骗人的“文章”一出笼,竟然有不少诚实善良的人信以为真,从一些党政领导到平民百姓,从部分海内外李氏宗亲,到部分企业家……这些去陇西县参拜过“陇西堂”和“李家龙宫”的人,被某些人高超的行骗伎俩,搞得迷迷糊糊,懵懵懂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电视专题片解说词)(7200)翻开世界地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最中心,有一座十分耀眼的城市,这就是甘肃省的省会——兰州。

从兰州乘汽车南行一小时,便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临洮。

(镜头: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甘肃地图——临洮地图——县城全景)临洮,古称狄道,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文化名城。

早在5000多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祖先们就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和“辛店文化”,因而被称为“彩陶之乡”。

(镜头:狄道州志——狄道——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彩陶)临洮,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古代军事重镇。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甘肃中西部,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结合部,西部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结合部,因而成为控扼陇蜀、平辅关中的战略要地。

(镜头:古丝绸之路图——狄道州志.古代军事图、图、图、今全县模型图)这是起首于临洮县城以北15公里的秦长城,位于新添镇三十墩村的杀王坡望儿嘴,它是秦国为了保护西部的重镇——狄道和秦都通往北地、陇西郡的通道而修筑的。

至今遗存的三国姜维墩、廖化堡、吕布城、侯和城、安故古城、哥舒翰纪功碑等遗址和出土的秦砖汉瓦、五铢钱范、盔甲、箭簇、弩机等遗物说明,临洮曾是古代征战地、三国古战场。

(镜头:秦长城、姜维墩、廖化堡、吕布城、侯和城、安故城、哥舒碑、秦砖汉瓦、五铢钱范、盔甲、箭簇、弩机)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长期以来,大批精兵猛将聚集在以狄道为中心的河陇地区,使狄道成为英雄辈出的地方。

从汉代边将到唐朝帝王,涌现出一大批英姿独标、伟业赫赫、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因而也使临洮这块神奇的土地,声名卓著,历史辉煌,光照陇原,声振中华。

出生于古陇西狄道今临洮的李氏家族,为抵御戎羌、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的侵扰,确保中原腹地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镜头:《汉武大帝》中李广、卫青、霍去病与匈奴决战;《大唐歌飞》中李白、唐玄宗、哥舒翰;另找李世民)(镜头:推出片头——临洮——陇西李氏祖籍地(同期声——‚要说清陇西李氏,首先要搞清楚‚陇西”之名的来历。

北魏地理学水也。

水出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迳陇坻。

’‘汉陇西郡治,秦昭王廿八年置。

中写道:‘陇水,今名东峪河,源出甘肃渭源县西,北流入临洮县境。

’‛)(镜头:从被采访者左或右上角,飞出上文加黑部分)(同期声——‚这就是郦道远所说的陇坻,‚坻‛就是‚山‛,所以‚陇坻‛就是‚陇山‛。

山下的这条河现在叫东峪河,《水经注》称陇水,《山海经》称滥水。

所以,古代把陇坻和陇水以西的地方称为‘陇西’。

‛)(镜头:被采访者、东峪沟南、北两山)远古时期,临洮是西戎、西羌的生活之地,属九州之一的雍州。

公元前十一世纪,正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的西周时期。

地处边陲的陇西邑成为周王朝的1800个诸侯国之一,雄才伟略的周武王认真地掂量了一下陇西邑的分量,然后就分封给他的弟弟康叔来治理。

(镜头:史书——加黑部分、东峪沟全景)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盛,公元前384年(周安王18年)秦献公剿灭西戎的狄、桓等部族后,建立狄道、桓道等县,这是狄道建县的开始。

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廿七年),秦国攻灭义渠戎,设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陇西郡是中国秦王朝在陇山以西设立的第一个郡,郡治就在狄道,就是现在的临洮。

从此,“陇西”二字以陇西郡的名称载入我国的史册。

陇西郡的辖地包括现在的临洮、兰州、定西、天水、静宁、秦安、甘谷、西和、礼县、陇西、渭源、临夏、成县在内的广大地区。

(镜头:狄道州志——狄道建县以及上文加黑部分、有关地图;鸟瞰县城全景)西汉初期,有一段时期狄道改称素昌,后又复称狄道,仍为陇西郡治。

此后历经西汉、东汉、三国、东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一直为郡、州、道、路、王、府、县治所在地。

从狄道建县开始,临洮古城历经2300多年,具体位置虽有过三次变化,但始终未离开过陇坻和陇水以西的地理位置。

狄道之名也一直沿用到1929年的民国时期才改为临洮县。

特别是从战国至秦汉的500多年里,狄道一直是陇西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镜头:狄道州志——狄道称素昌;临洮县建置沿革表格;鸟瞰县城全景)(同期声——‚陇西李氏最初扎根于古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是李氏陇西房的始居地。

有许多史料和民间传说可以证明这一点。

唐朝李敬实墓志有这样的记载:大意是,伏羲也就是黄帝帮助炎帝征服西戎后将陇西邑分封给他的后裔作为食邑地,就是粮食供给地。

伏羲的后裔就是李氏的远祖。

‛)(镜头:被采访者、加黑部分)(同期声——‚《五帝本记》里记载说:李氏的远祖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说: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

皋陶在尧帝时掌管司法,此后皋陶这一家族一直担任大理这一官职,便以‘理’,料理的‘理’作为这一家族的姓氏。

夏商时期,理征由于直言,被纣王所杀,理征的妻子携带儿子利贞逃到伊侯,以木子为食,因而保全了性命,于是改‘理’为十八子‘李’。

利贞的十代孙就是李耳,即老子。

‛)(镜头:加黑部分、被采访者)这是位于临洮县城东山的凤台。

相传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的飞升之处。

凤台前这尊老子石雕像,是辽宁奥特鞋业公司董事长李铮与兄长李树章捐献的,雕像高3米,底座高1米,全身采用花岗岩制成。

(镜头:凤台远景、老子石雕像)(同期声——‚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正是周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

当时任‘守藏史’也称‘柱下史’的老子,对周王朝的衰微早已失去了信心,便起着青牛离开周京洛邑,就是现在的洛阳,西出散关,到他的先祖曾经生活过的陇西邑去传经讲道、寻找祖根、遍访圣迹。

老子为啥要到陇西邑来呢?因为这里没有战争,社会安定,正是他向往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在途中他遇到关令尹喜。

尹喜是陇西狄道人,尹喜要求老子为他写一部书,他就写了《道德经》。

随后,尹喜就辞去关令这个官职,和老子一同来到陇西邑,就是渭水、洮水、湟水和居延泽一带游历。

‛)(镜头:被采访者、老子画像、出关路线图、老子的史料、《道德经》及“小国”、“寡民”等文字)根据《庄子.养生主》和《后汉书》记载及民间传说,老子在陇西邑一带生活了十七年,这里曾经是老子说经的地方,群众称“说经台”。

一天,他在临洮东山即岳麓山讲学,发现洮河西面的山上,早晨太阳出来时东边光明,西边阴暗;傍晚则西边明亮,东边昏暗。

讲完学后,他就拿起大笔朝西山点画了几下,山上的光线顿时交换了位置,神奇的变成任何时候都能看得见的太极图。

(镜头:《庄子.养生主》、《后汉书》;从东山瞭望太极山)老子点罢太极以后,把笔插在院中就在这里飞升了。

这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廿八。

弟子们在他插笔的地方,建起了一座七层宝塔叫“笔峰塔”,明代以后改为“文峰塔。

”由于临洮战火不断,文峰塔被毁,现存的这座宝塔是一九八五年重建的,塔高19米,占地50平方米,为六角七层混凝年的农历三月廿八,就成为岳麓山的传统庙会,临洮四邻八乡的群众都要来这里进香、凭吊,寄托对老子的哀思。

(镜头:文峰塔远景、近景;不同角度的文峰塔)东汉以后,在老子居住过的地方修建了太平观,又称老子庙,供奉老子。

在老子飞升的地方修建了飞升台,又称“凤台”。

(镜头:凤台远景、特写)(同期声——‚古人把明君贤相高人隐士称为‘人中龙’、‘人中凤’,‘有凤来仪’,所以称‘凤台’。

宋朝时,熙州知府蒋之奇又把凤台改为‘超然台’,就是‘出家人超然世外’的意思。

‛)(镜头:被采访者、加黑部分)据《新唐书》记载,老子的曾孙叫李昙,李昙的儿子叫李崇。

李崇是秦国陇西郡的第一任郡守,驻防郡治狄道。

李崇就是为后世称颂的李氏陇西房始祖。

李崇的儿子李瑶被秦国封为狄道侯,李瑶的儿子李信是秦国的大将军、被封为陇西侯。

到了西汉初,李信的儿子李超被封为汉大将军、渔阳太首。

李超的儿子李仲翔是河东太首、征西将军。

(镜头:加黑部分;李崇、李仲翔画像)据《晋书.列传》记载:羌人叛乱后,李仲翔前往素昌即狄道讨伐,由于寡不敌众而阵亡。

他的儿子李伯考来料理丧事,将李仲翔埋葬在狄道东川。

为尽孝道,李伯考就把全家迁来狄道东川古槐里,也就是现在的临洮龙门镇槐树里庄。

也就是说,从这时起,李氏家族便在狄道扎下了深深的根基。

这就是槐树里庄,全庄有多户人家,却没有一户李姓人,真是世事变迁,岁月沧桑。

(镜头:加黑部分、槐树里庄远景、近景)据史学家考证,距临洮县城十公里的龙门镇龙门村有十多座这样的汉墓,它就是李仲翔家族的墓群,这里曾出土“上方仙人镜”和雕刻精美的石墓门。

到目前为止,还有座古墓没有挖掘,所以不知道准确的年代,但它的位置和史书记载安葬李仲翔的狄道东川相吻合。

(镜头:墓群、墓碑、史料)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认为这就是李仲翔家族的祖坟地。

周围的百姓在墓冢上栽植了一颗颗高大的树木,以免有人在这里取土,从而保证了陵墓的完整。

(镜头:墓冢)(附近百姓同期声——这是位于天水市秦城区的李广墓。

李广骁勇善战,精通骑射,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屡建奇功,因而留下了“飞将军”的美誉。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曾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的诗句,以追忆李广的伟名。

据《北史.序传》和《史记.李将军传》记载:李广是李伯考的嫡孙,他父亲李尚任成纪县令后将全家迁到成纪,李广就是在成纪出生的,由此派生(分)出“陇西李氏——成纪房”一支。

(镜头:李广墓、碑、飞将巷、建筑、《出塞》一诗字幕)这里是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

公元400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李仲翔十九代孙李暠在这里创建了西凉政权,后迁都酒泉。

他是陇西李氏的第一个皇帝。

李暠是陇西李氏“狄道房”、“开国化家”、“英姿杰出”的中兴代表人物。

他不但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

他统治西凉十八年中“兴儒重农”,使西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他的政治业绩赢得了历代史学家的好评。

(镜头:敦煌市全景、标志性建筑、李暠史料)(是否适当加:李暠后裔修敦煌莫高窟的情况?……再论!)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国后,因其势力范围的扩大,不久就迁居酒泉了。

酒泉市位于敦煌市以东约600公里处,是古丝绸之路上与敦煌齐名的重镇之一,它尤其以中国明长城西部主支点嘉峪关的所在地而驰名。

(镜头:酒泉市全景、嘉峪关)这里是位于嘉峪关东北十公里的魏晋李暠汉墓群,在这方圆十公里的戈壁滩上,散落着一千多座魏晋时期的古墓。

据有关学者考证及民间传说,李暠病逝后就埋葬在这里,但究竟哪一座是他的陵墓,现存的资料还无法确定。

(镜头:嘉峪关东北魏晋李暠汉墓群)李暠病逝后被称为“武昭王”。

这里位于临洮县城北一公里处,这座“故西凉武昭王李暠之故里”碑,是故乡人民为纪念“武昭王”李暠而重新立的。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就有一块同样的碑,可惜在文革中被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