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得悉基洛夫被害的消息后,当天赶到列宁格勒,亲 自审讯凶手。他还提议对苏联刑法作了如下修改:侦察恐怖活 动案件不得超过十天;被告结论于开庭前一天交给被告;判决 一经作出,不得上诉,不得赦免;极刑立即执行。 此后,参与该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 久失踪。由此开始,斯大林的反对派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 布哈林等也被指控为犯有谋杀罪和叛国罪而被害。接着,内务 部的部长们和主要局长被杀;参加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名代 表中被捕、被杀的有1108人;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 80人被捕、被杀;在军队中,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全军 5名元帅中的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无一人得以幸 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的13名被清洗;在经济建设部门中,大 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各州、市都进 行了类似的清洗。到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在斯大林时代有2000多万人遭到杀戮,这个骇人听闻的数 字已占当时苏联人口近1/9。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积极: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一度 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有利于保证党的领 评价 导,维系政局的稳定; 消极: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 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影响
时,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一度推动 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消极:从长远来看,斯大林模式长期片面地优先发
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 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2)政治上: 高度集权;大清洗运动
影响
第二课
【课程标准】 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2、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重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苏联(苏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时代: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代:是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 还是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分 实行实物配给制 配 (平均主义)
实行按劳 分配制
国家发展模式比较(横向比较)
英国模式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形式 工业化 道路 农业 制度 经济 体制 政治 制度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什么必要性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 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 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3、进程(概况)
准备 1926-1928年 扩建、改建或新建
积极: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 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 消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思想文化上: 高度集中。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 潮。以行政干预的手段对思想、 文化和学术领域进行严格的管理 和控制。
消极影响: 思想理论、学术艺术单调单一,文化
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斯大林发动的三大运动(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大清 洗运动),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的,彼此紧密联系的。 斯大林坚持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求苏联在10年 内跑完资本主义国家50-100年所走的道路。这对小农经 济占优势的国家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为了解决高度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来源。斯大林发动了 农业的全盘集体化运动,把个体农民组织成为集体农庄, 实行义务交售制,将农村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运行轨道。 不论是高速工业化,还是全盘集体化,都是由国家采 取强制措施自上而下推行的,这必然引起党内外的普遍不 满。为了镇压这种不满情绪,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运动, 从而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扫清了政治障碍。 三大运动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最终形成了以高度集 中为基本特征的斯大林模式。
一五计划
1928-1932年
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 因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二五计划 1933-1937年 三五计划 1938年起实施
1928年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终止
4、评价
1)成就 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 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问题
优先发展重工业,形 成了重工业过重、轻 工业过轻、农业长期 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 结构,影响了人们 (特别是农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苏联的 农业全盘 集体化运 动与中国 的农村人 民公社化 运动极其 相似。
三、斯大林模式
1、含义: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20世纪20-50 年代) ,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形成原因
1)国际形势:苏联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政治形势:斯大林通过激烈政治斗争巩固了领导地位。 3)经济形势: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 4)历史传统:长期的专制统治遗留了个人专断思想和传统。 5)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和专断独行作风。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材料1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 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 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
强制性加入,违背了自愿原则 材料2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 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 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 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 ——教科书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材料3 据统计,在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 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
日益严重的个人崇拜
在战胜一个个反对派后,斯大林的最高领袖地位牢固确 立起来,威望也空前提高。1929年12月21日,举国上下庆祝 斯大林50寿辰。《真理报》用8个版面刊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祝寿文章,称颂斯大林是列宁的惟一主要助手,是列宁事业 的继承人,是活着的列宁。各地党政组织和个人也纷纷向斯 大林发出致敬信。许多城市、工厂、农庄和街道,甚至山峰 都用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此后,过分颂扬之风愈演愈烈, 进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一切成绩胜利都归功于斯大林。斯 大林就是党和国家的化身,真理的代表,他的讲话成为人们 工作、发言的唯一依据,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斯大林 被奉为神明,当作偶像顶礼膜拜。30年代,斯大林主持开展 了一系列批判运动。这些批判把斯大林的绝对领导和唯一正 确地位从政治领域扩展到文化学术领域。
斯大林模式
一、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926年起)
1、背景与目的
1)列宁去世,斯大林继任; 2)落后的农业国,落后的工业; 3)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4)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5)为了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方针与政策
提出方针: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政策: 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追求高速 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国家发展模式比较(纵向比较)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

农 业
集体化、农 业税很重 高度集中的国 家计划模式, 直接管理
排斥市场调节 国家统一调拨 计划供应 实行工资制
工 工业国有化(单一公 国家资本 业 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主义
恢复自由贸 贸 取消自由贸易 易,允许商 容 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品买卖
二、实行农业集体化
1、原因:农业生产力落后, 影响工业化的发展 2、方针: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注意:十五大提出的方针是什么?后来 为什么是农业全盘集体化了?)
3、过程: 1929年 1930年 1932年 1937年
开始 整顿、发展 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 农业集体化完成
有关集体农庄的一组宣传画 4、特点: 大规模、群众性;出现一些过火行为
课堂小结
背景和原因(略)
斯 大 林 模 式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工业化
过程
结果: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工业化方针 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①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②工业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弊病。
原因: ①农业的落后 ②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 农业全盘 集体化 时间: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1937年完成 结果: 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 本身的发展
可见,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苏联当 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形成过程:
工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 重工业, 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农业:实行全盘集体化,为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政治:高度集权。开展大清洗运动。形成个人崇拜。
4、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市场经济体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两党 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历史反思
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与“斯 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 什么经验教训?
实行过:20世纪50-70年代末。 经验教训: 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 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 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7、评价:完整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斯大林模式同当时(1925年-1953年) 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一度推动 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有利于保证党 的领导,维系政局的稳定。 消极:斯大林模式也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和创新,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应该是建设社 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5、百度文库价
1)成就: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农村的私有制和剥削现象,为
苏联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为社会主 义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原料,促进工业化 的顺利进行。
2)问题: 农业集体化是为了配合工业化,在条件不成熟的
情况下进行的。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 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 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 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 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苏联笑话一则: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 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有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 伊万气得把鱼扔到了河里。那鱼在水里划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大清洗”运动的导火索——基洛夫被暗杀 1934年1月,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按规定, 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 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是政治局委员兼列宁格勒 州书记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 会议期间,(部分人)酝酿着选举基洛夫取代斯大 林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斯大 林是当选委员中得票最少的一个,缺票270张,而基 洛夫只缺票3张。斯大林对此感到十分震惊。 但是,基洛夫这位在党内外深孚众望的领导人在 1934年12月1日被暗杀了。 此后,苏联开始了一场“大清洗”运动。大批党 政、军领导人和普通群众受到迫害,甚至被枪杀。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5、特点: 经济上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权; 思想文化上高度统一。
6、内容(表现):
1)经济上: 高度集中管理。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绝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制定指令性计划,并通过 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优先发展重 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积极:在资本主义世界被经济危机的阴云所笼罩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