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学院: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实验内容、目的及要求 (2)一、内容 (2)二、目的及要求 (3)第二章实验 (3)实验一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3)实验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4)实验三A/D、D/A转换实验 (11)实验四串行通信设计 (20)第三章实验体会 (28)第一章实验内容、目的及要求一、内容实验一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1 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基本实验项目。
实验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3 定时/计数器实验”基本实验项目。
提高部分:定时器控制LED灯由单片机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即作为16位定时器使用每0.05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
P1口的P1.0-P1.7分别接八个发光二极管。
编写程序模拟时序控制装置。
开机后第一秒钟L1,L3亮,第二秒钟L2,L4亮,第三秒钟L5,L7亮,第四秒钟L6,L8亮,第五秒钟L1,L3,L5,L7亮,第六秒钟L2,L4,L6,L8亮,第七秒钟八个LED灯全亮,第八秒钟全灭,以后又从头开始,L1,L3亮,然后L2,L4亮……一直循环下去。
实验三A/D、D/A转换实验阅读、验证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4.3 A/D转换实验”项目(P64)和“4.4 D/A转换实验”项目。
提高部分:(要求:Proteus环境下完成)小键盘给定(并显示工作状态),选择信号源输出波形类型(D/A 转换方式),经过A/D采样后,将采样数据用LED灯,显示当前模拟信号值大小及变化状态。
实验四串行通讯实验阅读、调试C语言程序功能。
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实验指导书之“3.7 串口通讯实验”项目。
(要求:实验仪器上完成)提高部分:(要求:Proteus环境下完成)利用单片机实验系统,实现与PC机通讯。
功能要求:将从实验系统键盘上键入的数字,字母显示到PC机显示器上,将PC机键盘输入的字符(0-F)显示到单片机实验系统的数码管上。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Abstract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串口通信的方式,实现两个或多个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
通过该实验,旨在加深对串口通信的理解,以及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与应用。
1. 实验背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串口通信作为一种常见的单片机通信方式,被广泛使用。
通过串口通信,单片机可以与其他设备或单片机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如下:-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方法;- 实现两个或多个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
3. 实验原理3.1 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串口通信通过发送和接收两个引脚实现数据的传输。
典型的串口通信包含一个发送引脚(Tx)和一个接收引脚(Rx)。
发送端将数据通过发送引脚逐位发送,接收端通过接收引脚逐位接收。
3.2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在单片机中进行串口通信配置,需要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波特率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数据位决定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位数,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的停止位,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的错误。
4. 实验步骤4.1 硬件准备(描述实验所需硬件的准备,例如单片机、串口模块等)4.2 软件配置(描述实验所需软件的配置,例如开发环境、编译器等)4.3 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编写(描述如何编写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包括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代码)4.4 程序下载与调试(描述如何下载程序到单片机,并进行调试)5. 实验结果与分析(描述实验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6.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通过编写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了两个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
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方法,并解决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验,我加深了对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理解,并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不需要链接)致谢:(感谢相关人员或机构对实验的支持与帮助)附录:(附上相关的代码、电路图等附加信息)以上为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通过该实验,我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以及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与应用方法。
单片机实验报告1
单片机实验报告1单片机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熟悉编写单片机程序并进行实验验证。
二、实验器材和软件实验器材:单片机开发板、USB数据线、LCD液晶屏、面包板、电缆线、电阻、LED等。
实验软件:KEIL C51开发软件、Proteus电路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度很高的微处理器芯片,本实验使用的单片机开发板中集成了一款8051系列的单片机。
这款单片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接口资源,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功能。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LED灯的亮灭来实现二进制数的计数;第二部分是通过LCD液晶屏显示温度和湿度数值。
1.二进制数计数利用单片机的IO口,将LED灯连接到P2口,通过对P2口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实现二进制数的计数。
2.温湿度显示利用单片机的ADC(模数转换)功能,将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相连,通过ADC模块将温湿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LCD屏幕显示出来。
五、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开发板与电脑连接,使用数据线将开发板上的USB接口与电脑的USB接口相连。
然后将LCD液晶屏和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到开发板上的相应接口,并将LED灯连接到P2口。
2.编写程序使用KEILC51软件编写程序,通过编写相应的代码,实现LED灯计数和温湿度显示功能。
4.运行实验将开发板上的拨码开关打开,开启单片机的电源。
LED灯开始计数并显示在开发板上,LCD屏幕同时显示温度和湿度的数值。
六、实验结果经过实验,LED灯能够正常进行二进制数的计数,LCD屏幕也能够准确地显示温度和湿度的数值。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对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我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进行了解决,提高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认识了单片机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单片机ROM、RAM之间数据传送
数据传送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3、熟悉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1、实现单片机内部RAM之间,外部RAM之间以及内部RAM与外部RAM之间的数据传送。
2、利用Keil软件编辑、汇编、调试、运行实验程序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设计要求1、编写程序将00H~0FH 16个数据分别送到单片机内部RAM 30H~3FH单元中。
2、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30H~3FH的内容传送至片内RAM40~4FH单元中。
3、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40H~4F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 4800H~480FH单元中。
4、编写程序将4800H~480FH单元内容送到外部RAM5800H~580FH单元中。
5、编写程序将片外RAM 5800H~580FH单元内容传送回片内RAM 50H~5FH单元中。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要求。
2、设计要求。
3、实验程序流程框图和程序清单。
4、实验总结。
5、思考题。
五、思考题1、说明MCS-51系列单片机对片内RAM和片外RAM存贮器各有哪些寻址方式?2、说明指令MOV A,20H和MOV C,20H中的20H含义有什么不同?传送指令中的助记符MOV,MOVX,MOVC各适用于访问哪个存储器空间?程序如下:ORG 0000HSTART: LJMP MAINORG 0030HMAIN: MOV PSW, #00HMOV R0, #20HMOV R3, #96ML: MOV @R0, #00HDJNZ R3, MLTAB: MOV DPTR, #SHUJUMOV R0, #30HMOV R4, #16TAB1: CLR AMOVC A, @A+DPTRMOV @R0, AINC R0INC DPTRDJNZ R4, TAB1LCALL FUNSHUJU: DB 00H,01H,02H,03H,04H,05H,06H,07H,08H,09H,0AH,0BH,0CH,0DH,0EH,0FHFUN: MOV R4, #16MOV R0, #30HMOV R1, #40HTAC: CLR AMOV A, @R0MOV @R1, AINC R1INC R0DJNZ R4, TACMOV R4, #16MOV R1, #40HMOV DPTR, #4800HTBD: CLR AMOV A, @R1MOVX @DPTR, AINC R1INC DPTRDJNZ R4, TBDMOV R4, #16MOV P2, #48H;((P2)(Ri))表示以(P2)为高8位地址;以(Ri)为低8位地址的片外数据存储器单元;P2为80C51单片机的P2口,其第二功能为传送地址的高8位。
uart实验报告
uart实验报告
《UART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UART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设备:单片机开发板、串口调试助手、电脑。
实验原理: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异步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UART通信协议包括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的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方式。
实验步骤:
1. 连接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打开串口调试助手。
2.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编写UART通信程序,设置通信参数。
3. 将单片机开发板通过串口连接到电脑,打开串口调试助手。
4. 在串口调试助手上发送数据,观察单片机开发板接收到的数据。
5.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发送数据,观察串口调试助手接收到的数据。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通过UART通信协议在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在串口调试助手上发送的数据能够被单片机开发板正确接收,并且在单片机开发板上发送的数据也能够被串口调试助手正确接收。
通过调整通信参数,我们还验证了不同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方式对通信效果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UART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
了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UART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数据传送程序一、实验目的1、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2、掌握DVCC实验系统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把7000H~7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
2、编程实现,把源地址为6000H开始的单元内容,传送到目的地址7000H开始的单元中,传送个数为0FFFH个。
三、DVCC实验系统操作说明1、接通DVCC实验系统电源,在DVCC实验箱上应显示闪动的“P”,否则按Reset键。
2、运行DVCC软件。
(程序DVCC598H实验系统DVCC实验系统)3、单击工具栏上“新建”或“打开”按钮,编写源程序。
单击“编译”按钮,使其形成可执行文件。
4、单击工具栏上“联接”按钮,同时按下DVCC实验箱上PCDBG键(键盘上最右边第2个),实现PC机和实验箱的联接。
联机成功,屏幕上出现:.反汇编窗口、寄存器标示位窗口。
5、在成功联机后,单击工具栏上“调试”按钮,把最终目标文件装载到实验系统RAM区;或者通过单击菜单栏中的“动态调试”,选择“传送(.EXE)文件”来实现。
6、单击工具栏上“运行”或“单步”按钮,运行实验程序。
7、单击工具栏上“窗口”,选择“显示内部数据窗口”或“显示外部数据窗口”可显示数据窗口。
鼠标右击数据窗口的数据,可设置数据块新地址;鼠标左键单击数据,可修改数据数值。
8、运行完毕,先按实验箱上的复位按钮Reset键,再按PCDBG键,并且点击屏幕上OK,即可退出运行状态。
四、实验程序代码1、把7000H~7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
程序代码:ORG 0000HAJMP STARTORG 70HSTART: MOV P2, #70H ;送地址高8位到P2端口MOV R0, #00H ;R0=00H,表地址低8位CLR A ;将累加器A清0LOOP: MOVX @R0, A ;将A送入以R0内容为地址的外部RAM.INC R0 ;R0+1-->R0CJNE R0,#00H,LOOP;比较条件转移指令,若R0不等于0,则跳转到LOOPAJMP $ ;暂停END2、编程实现,将源地址为6000H开始的单元,传送到目的地址7000H开始的单元,传送个数为0FFFH个。
单片机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原理;
2. 掌握单片机之间的双机通信方法;
3. 实现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互相传输。
实验器材:
1. 单片机开发板(两块);
2. USB转串口模块(两个);
3. 杜邦线若干;
4. 电脑。
实验步骤:
首先,将单片机开发板和USB转串口模块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方法如下:
1. 将USB转串口模块的TXD引脚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RXD引脚上;
2. 将USB转串口模块的RXD引脚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TXD引脚上;
3. 将USB转串口模块的GND引脚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GND引脚上;
4. 将USB转串口模块的VCC引脚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VCC引脚上。
接下来的步骤如下:
1. 打开两台电脑上的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并分别将波特率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例如9600);
2. 在一台电脑上,发送数据给另一台电脑。
具体的操作是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然后点击发送按钮;
3. 在另一台电脑上,接收来自第一台电脑发送的数据。
具体的操作是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上点击接收按钮,然后可以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单片机之间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双向传输。
一台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可以被另一台单片机接收到。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实现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通信。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互相传输,可以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如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等。
同时要注意,串口通信的波特率要设置一致,否则数据将无法正确接收。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
单片机实训报告范文精选5篇实训报告是展示自身实训收获成长的重要报告,那么实训报告该如何写呢?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实训报告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单片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学校学习期间我有幸的参加了学校的单片机学习小组,在小组里我了解了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有哪些用途,利用单片机可以实现哪些功能来方便人们的生活如交通灯,时钟,还有手机中,电子玩具等等,它们里面都有单片机的存在来实现某种功能。
通过在单片机小组里的学习我简单总结了几点心得和体会:第一:万事开头难,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要总找借口说没有学习过就总推脱。
凡事都有第一步可以先可简单的来,然后可以逐步的向深层次学习。
可以从建项目开始,然后可以找一个简单的小程序先把它敲进单片机内然他运行起来,感觉一下单片机的运行,让自己了解单片机整个运行。
第二:对于知识点,学过的要掌握牢固,对于没有学的和暂时用不到的先不用学习。
比如:小灯得点亮就没有用到中断可以先不用看。
这样可以避免知识过多记不住的麻烦。
对于程序这里的知识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一定要结合着程序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掌握的很牢靠,当用到哪里的知识点不记得了可以去看书,对于用不到的可以不去看。
第三:程序不要只是看别人得,一定要自己写过才是自己的。
开始不懂可以参考别人的,看看每一句代表着什么意思,能够实现什么现象。
明白之后自己再重新写一遍,你会发现看别人的能懂到自己写的时候很困难。
当你自己能写出来的时候说明你真懂了。
第四:一定要学会程序调试的方法。
有时候把程序写完了然后运行时不能实现理想的现象。
这时有人就晕了不知该怎么办,然后就去问别人。
当别人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时就会恍然大悟。
其实当遇到问题一定要自己尝试着解决,不能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
自己一定要掌握解决问的方法和思路。
第五:在学习初期看别人的代码,学习别人的思路这个很有用。
通过看别人的代码特别是有多年编程经验的人的程序,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也可以结合着别人的手法,与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写出更好的程序。
单片机实验报告总结
单片机实验报告总结单片机实验报告总结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一个学期就到了尾声,进入到如火如荼的期末考试阶段。
在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之前,就早早的听各种任课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说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多做单片机实验。
这个学期,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在实验室做了7次实验。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强化理论知识。
现在,单片机课程已经结束,即将开始考试了,需要来好好的反思和回顾总结下了。
第一次是借点亮LED灯来熟悉keil软件的使用和试验箱上器材。
第一次实验体现了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感度。
虽然之前做过许多种实验。
但依旧发现自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已懂的东西没耐心听下去,容易开小差;在听老师讲解软件使用时,思路容易停滞,然后就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了,结果需要别人再次指导;对软件的功能没有太大的热情去研究探索,把一个个图标点开,进去看看。
所以第一次试验相对失败。
鉴于此,我自己在宿舍下载了软件,然后去熟悉它的各个功能,使自己熟练掌握。
在做实验中,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准备不充分吧。
一开始,由于没有课前准备的意识,每每都是到了实验室才开始编程,完成作业,导致每次时间都有些仓促。
后来在老师的批评下,认识到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老师提前把任务告诉我们,就是希望我们私下把程序编好。
于是我便在上机之前把程序编好,拷到U盘,这样上机时只需调试,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样就会节约出时间和同学讨论,换种思路,换种方法,把问题给吃透。
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是作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基本素质。
三是我的依赖性很大,刚开始编程序时喜欢套用书上的语句,却对语句的理解不够。
于是当程序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修改,眼前的程序都是一块一块的被拼凑整合起来的,没法知道哪里错了。
但是编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错误。
于是便只能狠下决心,坚持自己编写,即使套用时,也把每条语句弄懂。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成绩:实验一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悉伟福仿真机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MCS-51指令。
实验内容A:数据传送程序实验程序:实验步骤:(1)从起始地址开始全速运行程序Ⅰ,检查运行结果, 外部数据窗口中7000H~700FH单元的内容皆为00H;(2)按要求修改程序如Ⅱ,用单步/跟踪运行程序, 查看寄存器和外部数据窗口;(3)在PLUS处设置断点,从起始地址开始全速运行程序,查看寄存器和外部数据窗口;(4)清除断点,用运行到当前行方式将程序运行到PLUS的下一条指令,查看运行结果是否正确。
实验内容B: 1 , 当X>0时求符号函数Y= 0 , 当X=0时-1 , 当X<0时实验程序:实验步骤:(1)准备好三个有代表性的数据,分三次用单步/跟踪方式运行程序,注意PC指针的变化;当(40H)= _____(X>0) 时,ACC.7= 0 , 运行后(41H)= _01H_____(Y= 1),当(40H)= _00H____(X=0) 时,ACC.7= 0 , 运行后(41H)= __00H____(Y= 0),当(40H)= _____(X<0) 时,ACC.7= 1 , 运行后(41H)= FFH (Y=﹣1)(2)思考:能否用“JC POSI ”指令替代“JB ACC.7, POSI ”指令, 修改运行程序,验证结果。
注意“CJNE A, #00H, NZEAR”执行后CY位为0/1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成绩:实验二输入/输出控制实验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I/O口输入输出的控制方法,学会编写数码管的显示程序。
实验内容A:P1 口做输出口,接8只发光二极管L1~L8(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点亮),编写程序,使L1~L8流水闪烁。
ORG 0000HSTART: MOV A,#01HMOV R2,#08HLOOP:MOV P1,ALCALL DELAYRL ADJNZ R2,LOOPAJMP STARTDELAY:MOV R5,#40 ;延时1秒D1:MOV R6,#50D2:MOV R7,#248D3:DJNZ R7,D3DJNZ R6,D2DJNZ R5,D1RETEND实验内容B:P1 口做输入口,接拨动开关K1~K8。
单片机实验报告1
单片机实验报告1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一数据传送 (RA M ndash; 〉XRA M)一、实验目得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或熟悉 KeilC51集成环境软件得使用方法。
熟悉 MCS51 汇编指令,能自己编写简单得程序,掌握数据传输得方法。
二、实验内容1、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或熟悉Keil C51 集成环境软件得安装与使用方法。
2、编写程序,实现内外部数据段得传送、校验。
三、程序框图开始堆栈指针初始化计数器、地址初始化内部RAM数据传送外部RAM一次地址指针+1计数器-1=0?计数器、地址指针复位取内部RAM和对应的外部RAM比较是否相等地址指针+1计数器-1=0?传送正确传送错误结束NNYYYN数据传送程序框图四、实验步骤MAR 据数部外测检,序程试调式方点断、步单用使;据数入输中HF3~ H03 MAR 部内在ﻩ得 1000H ~100FH 中得内容。
熟悉查瞧特殊功能寄存器、内部数据 RAM、外部数据空间得各种方法.五、程序清单;将内部RAM Address1 开始得 16个字节送到外部RAM从 Address2开始得单元里,再作比较。
Address1 DATA 30HAddress2 _DATA1000HORG 0000HLJMP STARORG 0100HSTAR: MOV SP,#60HMOV R0,#Address1MOV DPTR,#Address2MOV R7,#10HSTAR1: MOV A,R0 ;传送MOV_ DPTR,AINC R0INC DPTRDJNZ R7,STAR1MOV R0,#Address1MOV DPTR,#Address2MOV R7,#10HSTAR2: MOV B,R0 ;比较MOV_ A,DPTRCJNE A,B,STAR3INC R0INC DPTRDJNZ R7,STAR2SJMP $ ;传送正确STAR3: SJMP $ ;传送错误END实验二双字节 D BCD 码( ( 十进制数) ) 加法一、实验目得熟悉51 汇编指令,学会使用星研集成环境软件,能自己编写简单得程序,熟悉BCD 码,了解如何调用系统提供得子程序.二、实验内容从键盘上输入4位被加数、加数,实现双字节 BCD 码(四位数)得加法,结果显示在数码管上;熟悉使用断点、单步进入、单步、运行到光标处、修改 PC 指针、全速运行等各种调试手段;熟悉查瞧特殊功能寄存器、内部数据RAM、外部数据空间得各种方法。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机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 熟悉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和软件编程。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双机通信是指两台计算机或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串行通信是双机通信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适合于远距离通信。
本实验采用单片机串行通信,通过串行口实现数据传输。
三、实验设备1. 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如AT89S51单片机最小系统)2. 串行通信线(如RS-232线)3. 串口调试工具(如串口助手)4. 连接线和电源四、实验内容1. 硬件连接将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线正确无误。
2. 软件编程(1)单片机编程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初始化串行口: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 发送数据: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启动发送。
- 接收数据:检测接收缓冲区是否有数据,读取数据。
(2)PC端编程编写PC端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串口配置:设置串口号、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 发送数据:将数据写入串口缓冲区,启动发送。
- 接收数据:从串口缓冲区读取数据,显示或处理。
3. 调试与测试(1)单片机端调试- 使用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单片机。
- 检查单片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2)PC端调试- 使用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PC。
- 检查PC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连接硬件连接正确,两套单片机实验装置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
2. 软件编程(1)单片机程序```c// 单片机程序示例(AT89S51)#include <reg51.h>#define BAUDRATE 9600sbit TXD = P3^1; // 发送引脚sbit RXD = P3^0; // 接收引脚void Serial_Init() {TMOD = 0x20; // 定时器1工作在模式2TH1 = 0xFD; // 设置波特率TL1 = 0xFD;TR1 = 1; // 启动定时器1SCON = 0x50; // 设置串行口工作在模式1 }void main() {Serial_Init();while (1) {// 发送数据TXD = 1; // 发送起始位while (!TXD); // 等待发送完成// 发送数据字节for (char i = 0; i < 8; i++) {TXD = 1; // 发送数据位while (!TXD);TXD = 0; // 发送停止位while (!TXD);}// 接收数据RXD = 1; // 接收起始位while (!RXD); // 等待接收完成// 接收数据字节for (char i = 0; i < 8; i++) {RXD = 1; // 接收数据位while (!RXD);RXD = 0; // 接收停止位while (!RXD);}}}```(2)PC端程序```c// PC端程序示例(C#)using System;using System.IO.Ports;class Program {static void Main() {SerialPort serialPort = new SerialPort("COM1", 9600, Parity.None, 8, StopBits.One);serialPort.Open();while (true) {// 发送数据serialPort.WriteLine("Hello, world!");// 接收数据string receivedData = serialPort.ReadLine();Console.WriteLine("Received: " + receivedData);}serialPort.Close();}}```3. 调试与测试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到单片机和PC,检查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单片机串行口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单片机串行口实验报告实验总结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单片机串行口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单片机串行口的编程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2. 电脑串口线3. 电脑终端仿真软件Tera Term三、实验原理串行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重要接口之一。
串行口通信是指将数据一个位一个地传输,每个数据位之间有一个时钟脉冲来同步传输。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SPI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到RS232协议。
四、实验内容1. 实现单片机向电脑发送数据并显示。
2. 实现电脑向单片机发送数据并控制LED灯闪烁。
五、实验步骤1. 连接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使用Tera Term打开串口终端。
2. 编写程序,设置单片机的串行口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数等),并利用SendData函数向电脑发送数据。
3. 在Tera Term中设置相应的串口参数,并打开“local echo”选项,以便观察单片机发送的数据。
4. 编写程序,接收电脑发送的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控制LED灯闪烁。
5. 在Tera Term中输入相应的命令,向单片机发送数据,观察LED灯的闪烁情况。
六、实验结果1. 实现了单片机向电脑发送数据并显示。
2. 实现了电脑向单片机发送数据并控制LED灯闪烁。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使我对串行口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单片机串行口编程方法。
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串口参数设置和通信协议选择等问题,加深了我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串口通讯原理和方法。
2.学习如何通过单片机与计算机进行串口通讯。
3.熟悉串口通讯的相关命令和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串口通讯是一种数据交换的方式,通过串口可以将数据从计算机发送到单片机,也可以将数据从单片机发送到计算机。
在单片机中,常用的串口通讯方式有UART和USART。
串口通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根信号线(TX-发送线和RX-接收线)进行数据的传输。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UART通讯方式,通过串口将单片机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计算机上,并将计算机发送的数据显示在液晶屏上。
三、实验器材1.STM32F103C8T6开发板一块2.杜邦线若干B转串口模块一块4.计算机一台四、实验步骤1.连接硬件设备:将STM32F103C8T6开发板通过USB转串口模块与计算机相连。
2.配置串口参数:在单片机开发环境中,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参数。
3.配置中断优先级:为了确保串口接收中断能够正常工作,需要设置中断优先级。
4.编写程序代码: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单片机的串口通讯程序。
5.烧录程序代码:将编写好的程序代码烧录到单片机中。
6.运行程序:在计算机上打开串口调试工具,观察串口通讯是否正常。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讯。
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从单片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发送数据,从而在液晶屏上显示出相应的结果。
六、实验分析1.串口通讯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灵活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满足很多实际需求。
2.在编写串口通讯程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芯片和开发环境进行相应的配置。
3.在使用串口调试工具时,需要注意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否则无法正常进行通讯。
4.串口通讯可以在许多领域进行应用,如物联网、机器人控制等。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到了单片机串口通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UART通讯方式的具体实现。
单片机串口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串口通信的方式,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并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1. 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2. USB转串口模块3. 电脑一台4. 杜邦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 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即发送和接收双方没有统一的时钟信号。
在串口通信中,发送方将数据以固定的位数(如8位)分成一个个字符,每个字符之间用一个起始位和一个或多个停止位隔开。
接收方在接收到起始位后开始接收数据,并在停止位处停止接收。
由于每个字符之间有起始位和停止位隔开,因此可以通过这些特殊符号来识别每个字符。
2. 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需要通过USB转串口模块来实现。
USB转串口模块将计算机的USB接口转换成RS232标准接口,单片机则直接使用RS232标准接口进行通讯。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硬件设备:将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和USB转串口模块通过杜邦线连接起来,并将USB转串口模块插入电脑的USB接口。
2. 编写程序:使用Keil C51软件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通过串口向计算机发送数据,并接收计算机返回的数据。
3. 烧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
4. 运行程序:在电脑上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设置好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并打开串口连接。
然后在单片机上运行程序,观察串口调试助手上是否能够正常接收到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并能够将计算机发送过来的数据正确地显示在单片机上。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在Keil C51软件中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并将其烧录到了STC89C52单片机中。
通过USB转串口模块将单片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在电脑上打开串口调试助手并设置好参数后,我们可以看到成功地从单片机向电脑发送了一些数据,并且也能够正确地接收到电脑返回的数据。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实验内容:将8031内部RAM 40H—4FH单元置初值A0H—AFH, 然后将片内RAM 40H—4FH单元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内RAM 50H—5FH单元。
将程序经模拟调试通过后, 运行程序, 检查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内容。
源程序清单:ORG 0000HRESET: AJMP MAINORG 003FHMAIN: MOV R0, #40HMOV R2, #10HMOV A, #0A0HA1:MOV @R0, AINC R0INC ADJNZ R2, A1MOV R1,#40HMOV R0, #50HMOV R2, #10HA3: MOV A, @R1MOV @R0, AINC R0INC R1DJNZ R2, A3LJMP 0000H思考题:1.按照实验内容补全程序.2.CP.对8031内部RAM存储器有哪些寻址方式?直接寻址, 立即寻址, 寄存器寻址, 寄存器间接寻址。
3.执行程序后下列各单元的内容是什么?内部RAM 40H~4FH ___0A0H~0AFH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部RAM 50H~5FH___0A0H~0AFH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实验内容:多字节十进制加法。
加数首地址由R0 指出, 被加数和结果的存储单元首地址由R1指出,字节数由R2 指出。
将程序经模拟调试通过后, 运行程序, 检查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内容。
源程序清单: ORG 0000HRESET: AJMP MAINORG 0100HMAIN: MOV SP, #60HMOV R0, #31HMOV @R0, #22HDEC R0MOV @R0, #33HMOV R1, #21HMOV @R1, #44HDEC R1MOV @R1, #55HMOV R2, #02HACALL DACNHERE: AJMP HEREDACN: CLR CDAL: MOV A, @R0ADDC A, @R1DA AMOV @R1, AINC R0INC R1DJNZ R2, DALCLR AMOV ACC.0 , CRET思考题:1.按照实验内容补全程序。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
单片机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与编程方法,熟悉单片机的开发环境,技能,了解单片机的必要电路原理。
二、实验器材和软件
器材:STC89C52单片机板、开发环境、PC机、线路板、电源、按钮开关、LED灯、蜂鸣器等。
软件:Keil uVision4编译器。
三、实验内容
1.点亮一个LED灯
将LED灯连接到单片机的1号引脚,通过编写程序点亮LED灯。
2.使用按钮开关控制LED灯
将按钮开关连接到单片机的2号引脚,编写程序使按钮开关控制LED 灯的亮灭。
3.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给PC机
设置单片机与PC机进行串口通信,通过编写程序将单片机中的数据发送给PC机。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器材和软件的要求搭建实验电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中点亮一个LED灯、使用按钮开关控制LED灯、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给PC机的实验均取得了预期的结果,显示出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与编程方法。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掌握了单片机的开发环境和技能,学会了使用单片机将数据发送到PC机,并能通过编程控制LED灯的亮灭。
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连接不正确、程序代码错误等,但通过仔细排查和调试,最终解决了问题。
这次实验使我对单片机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参考资料:
无。
单片机软件实验报告
\实验一内存操作1.实验目的①掌握数据传送指令;②掌握各种数据传送指令的寻址方式;③熟练运用keil 环境对汇编程序进行调试;④掌握数据传送、复制等程序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预习要求①理解数据传送指令和循环指令的使用;②理解如何对内部寄存器、内部RAM、外部XRAM(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写;③理解各种寻址方式,尤其是较为抽象的变址寻址及相对寻址的方式;④认真预习本实验内容,自行编写程序,填写实验报告。
3.实验设备计算机1台;4.基础型实验内容:1.下列程序的功能是给外部XRAM 8000H~80FFH的256个单元的内容赋值,赋值的内容取决于程序中A的赋值。
在Keil环境运行该程序,并观察寄存器及内存单元的变化。
ORG 0000HSTART EQU 8000H;MAIN: MOV DPTR,#START;;起始地址MOV R0,#0H;;设置256字节计数值MOV A,#1H;Loop: MOVX @DPTR,A;INC DPTR;;指向下一个地址DJNZ R0,Loop;;计数值减1NOP;SJMP $;END寄存器A为1H,DPTR递增到8100H,奇偶校验位由于A的内容是1H,所以p也是1.2.下列程序将外部XRAM 3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存储块移动到外部XRAM 4000H起始的256个字节存储块,在Keil环境运行如下程序,观察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变化。
ORG 0000HMOV DPTR,#3000HMOV A,#01HMOV R5,#0HLOOP: MOVX @DPTR,AINC DPTRDJNZ R5,LOOPMOV R0,#30HMOV R1,#00HMOV R2,#40HMOV R3,#00HMOV R7,#0HLOOP1: MOV DPH,R0MOV DPL,R1MOVX A,@DPTRMOV DPH,R2MOV DPL,R3MOVX @DPTR,AINC R1INC R3DJNZ R7,LOOP1SJMP $END实现了将3000H开始的256个单元的内容复制到以4000H开头的外部RAM存储单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篇一: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
姓名:袁志生
时间:04.17第五六节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3、熟悉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
实验要求:1、实现单片机内部RAm之间,外部RAm之间以及内部RAm与外部RAm之间的数据传送。
2、利用Keil软件编辑、汇编、调试、运行实验程序并
记录实验数据。
二、设计要求
1、编写程序将00h~0Fh16个数据分别送到单片机内部RAm30h~3Fh单元中。
2、编写程序将片内RAm30h~3Fh的内容传送至片内RAm40~4Fh单元中。
3、编写程序将片内RAm40h~4F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4800h~480Fh单元中。
4、编写程序将片外4800h~480Fh单元内容送到外部RAm5800h~580Fh单元中。
5、编写程序将片外RAm5800h~580Fh单元内容传送回片内RAm50h~5Fh单元中。
三、实验程序流程框图和程序清单.
程序清单:
oRg0000h
sTART:moVR0,#30h
moVDpTR,#Qw1
moVR5,#0
Loop:
Qw1:
Qw2:
Loop1:
Loop2:
Loop3:
R7,#16A,R5A,@A+DpTR@R0,AR0IncR5R7,LoopQw200h,01h,02 h,03h,04h,05h,06h,07h08h,09h,0Ah,0bh,0ch,0Dh,0eh,0F hR0,#30hR1,#40hmoVR5,#16A,@R0@R1,AR0R1R5,Loop1R1,#4 0hmoVDpTR,#4800hR5,#16A,@R1@DpTR,AR1DpTRR5,Loop2moV sp,#60h11h,#48h10h,#58hR2,#00hDpL,R210h11hDphmoVxA, @DpTRmoVmoVmoVcmoVIncDJnZLJmpDbDbmoVmoVmoVmoVIncInc DJnZmoVmoVmoVmoVxIncIncDJnZmoVmoVmoVmoVpushpushpop pop
moVx
Inc
cJne
moV
moV
moV
Loop4:moVx
moV
Inc
Inc
DJnZ
enD
四,实验小结
Dph@DpTR,AR2R2,#10h,Loop3R1,#50hDpTR,#5800hR5,#16A, @DpTR@R1,AR1DpTRR5,Loop4
1通过本次实验熟悉了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单片机的数据传送类和循环类汇编指令系统,学会了各种数据传送形式的程序设计方法.
3掌握了单片机的调试方法。
为以后的实验开了个好头.
五、思考题
1、说明mcs-51系列单片机对片内RAm和片外RAm存贮器各有哪些寻址方式?答:片内RAm寻址方式有:寄存器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位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
片外RAm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
2、说明指令moVA,20h和moVc,20h中的20h含义有什么不同?传送指令中的助记符moV,moVx,moVc各适用于访问哪个存储器空间?
答:(1)moVA,20h的含义是字节地址,moVc,20h的含义是位地址。
(2)助记符moV适用于访问片内RAm,助记符moVx适用于访问外部RAm,助记符moVc适用于访问程序存储空间。
篇二: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实验三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㈠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程序的编辑、汇编及调试方法;
2.掌握单片机内部RAm和外部RAm的数据操作;
3.了解单片机系统地址分配概念。
㈡实验器材
1.2.3.4.
g6w仿真器一台mcs—51实验板一台pc机一台电源一台㈢实验内容及要求
1.以数据表格形式在Rom中建立一个含有正数和负数的表格,数据长度
为16个字节,要求放置八个正数、八个负数,正、负数应离散随机放置,不允许三个以上同类型数据连续放置,数据的具体内容自行确定;2.编制程序,将数据表格中的数据读出并按正、负数归类,正数送入首地
址为40h的内部RAm中;负数送入首地址为0b000h的外部RAm中;3.将首地址为0b000h的外部RAm中的数据取出并求其绝对值,然后送
入内部RAm的48h~4Fh单元。
程序如下:
oRg0000hAJmpmAInoRg0060hmAIn:
moVA,#10h;数据长度放入了累加器A中
moVR1,#0b0h;负数所需送入的首地址高位放入R1
moV20h,#00h;负数所需送入的首地址低位放入20h单元中moVR0,#40h;正数所需送入的首地址40h放到R0中去moVDpTR,#0A00h;将表格开始的位置放入DpTR;以上为初始化的全部内容pushDphpushDpLpushAsTART:popApopDpL popDph
pushA;将A压栈,保护里面存储的数据长度
10hmoVA,#00h
moVcA,@A+DpTR;读表头地址moV20h,A
IncDpTR;DpTR指针加1,以读取表格中下一个数
pushDph;为了保护DpTR中存储的表格地址,压栈以便于放入0b000h,存储负数pushDpLJuDge:
moVA,20hRLcA
JcnegATIVe;opposITe:moVA,20h
moV@R0,A;IncR0;popDpLpopDphpopA
DecA;pushDphpushDpLpushA
JnZsTART;sJmpenD1;negATIVe:
moVA,20hmoVDph,R1moVDpL,20hmoVx@DpTR,A
IncDpTR;0b000hmoV20h,DpLmoVR1,DphpopDpLpopDphpopADe cA
pushDphpushDpLpu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