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48872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8.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知识点总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复习的中心工作,也是九年级复习历史的重要手段。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九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让给德国。
影响:该协定是英国绥靖政策的产物。
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达到求得自己一时太平的外交政策。
实质:纵容法西斯,达到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的目的。
2、大战的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制造了珍珠港事件。
美国对日宣战。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831e8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7.png)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俄国十月革命o背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
o领导者:列宁。
o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o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联)。
o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o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o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弊端,如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o目的: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o主要内容: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理,包括领土、军事、赔款等。
o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但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o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o主要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
o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即华盛顿体系。
但这一体系并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爆发与扩大o慕尼黑阴谋: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o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宣战。
o战争的扩大:德国进攻西欧和北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o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苏、美、英、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o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o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军行动,商讨战后世界安排。
o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o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
o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历史九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bea8e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4.png)
历史九年级下册全部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国家观念。
下面是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全部知识点:1.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1.1 商代的政治格局1.2 西周的政治格局1.3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1.4 秦汉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2. 第二章西方世界的变革与争霸2.1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2.2 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2.3 殖民地争夺与两次世界大战2.4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3. 第三章中国的近代化与民主革命3.1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2 太平天国运动与戊戌变法3.3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3.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4. 第四章二战与中国解放战争4.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4.2 中国的抗日战争4.3 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4.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 第五章当代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 5.1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5.2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5.3 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5.4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6. 第六章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6.1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治理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3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6.4 当代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道路通过学习上述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历史观念和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为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人类进步的镜子,我们应该珍视历史,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这里呈现的午如是通过提及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全部知识点,简要概括了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阅读本文,读者可以获取对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的整体了解。
这些知识点囊括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西方世界的变革与争霸、中国的近代化与民主革命、二战与中国解放战争、当代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不仅涵盖了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国家观念和综合能力。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时复习提纲大全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时复习提纲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44fddd1e2bd960591c677a5.png)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时复习提纲大全学习要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的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苏教版,供大家借鉴。
第一课、*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92ea2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2.png)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历史学科是中学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人类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下面将对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封建领主与农奴,封建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
2. 十字军东征:背景、原因、影响。
3.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发展、主要代表及作品。
二、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1. 印度的宗教与文化: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2. 东亚文明古国:古印度、古中国、古日本和古朝鲜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非洲的古国:埃及、亚述、迦太基以及非洲的草原帝国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4. 美洲的古国:玛雅、阿兹特克以及印加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三、世界的变动与发展1. 欧洲大航海时代:原因、影响。
2. 商业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商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特征。
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
4. 技术革命: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等的发明与影响。
四、现代化进程与帝国主义的兴起1. 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 近代日本的变革: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 中国的民主革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影响。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过程:战争的爆发、发展、战场、结局。
2. 俄国的革命:俄国沙皇制度的崩溃,工农革命的兴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六、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发展1. 列强的入侵与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的影响,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对国内外的影响。
2.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与社会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问题与抗日战争。
七、二战与中国的抗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与结果。
2. 中国的抗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八年抗战的背景、过程、中国的胜利。
八、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发展1.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新中国的成立、和平建设、文化大革命。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45567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4.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知识点九年级历史下册是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它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发展,非常丰富和有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回顾一下九年级历史下册的全套知识点,帮助大家对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在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明的知识。
这包括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
通过学习这些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社会制度和科技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通过学习埃及古代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埃及人民的宗教信仰、金字塔以及他们的文字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希腊罗马文明则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可以学习希腊罗马的哲学思想、城邦制度和奥运会等内容。
印度文明则展示了亚洲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印度古代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教、佛教、种姓制度以及古代印度的数学和医学等知识。
而中国古代文明则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学习中国的封建制度、科技成就、文学艺术等内容。
第二部分: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世界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这包括布尔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通过学习这些事件,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布尔战争是南非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也是英国帝国主义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学习布尔战争,我们可以了解到英国对南非的殖民统治以及当时的南非社会状况等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大规模战争,通过学习这场战争,我们可以了解到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影响以及条约的签订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一场战争,通过学习这场战争,我们可以了解到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种族灭绝等内容。
这些重大事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也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警示作用。
第三部分: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三部分,我们学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包括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等内容。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7dd2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4.png)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知识点历史是研究过去事件的学科,通过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汲取智慧。
在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本学期历史课的知识要点概述。
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形成本章主要讲述了现代世界的形成过程。
从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掌握了海上贸易的主导权,并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随后殖民地战争引发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进一步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国家间的殖民争夺,同时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二章:国家独立与民主革命本章重点介绍了国家独立与民主革命的历史事件。
以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体制,奠定了现代国家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命运本章主要探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改革运动和社会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梦想,也使中国逐渐走上现代化道路。
第四章:二战与冷战本章主要介绍了二战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
二战爆发之后,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和动荡导致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塑。
以联合国成立为标志,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在此期间,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也逐渐形成,引发了持续几十年的冷战。
第五章:当代世界的变革本章围绕当代世界的重大变革展开论述。
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全球治理机制中,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色逐渐增强,这为世界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引发了全球合作与治理的迫切需求。
本学期历史课的学习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历史既是教训,也是启示。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过去,并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九年级历史下册书上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书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0570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a.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书上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是中学生历史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历史下册书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科技与社会发展在九年级历史下册中,科技与社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这个板块主要探讨了人类社会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革和发展,以及科技对社会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1. 版图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学生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版图拓展过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理解这些拓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2. 印刷术与宗教改革学生需要了解印刷术的发明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印刷术对宗教改革产生的重要影响。
3. 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并思考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这个主题主要探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以及各个文明的独特性与传承。
1. 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例如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印文明的交流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性。
2. 文化传承与文明演变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传承和演变,领会文化对于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作用,加深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
三、近代中国的奋起与崛起九年级历史下册还包括了近代中国的奋起与崛起的内容。
这个板块主要分析了近代中国在国家危机中的奋起与崛起,并探讨了近代中国在国内外压力下所做出的努力和所面临的困境。
1. 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近代史进程学生需要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影响,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史进程产生的重要作用。
2.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学生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理解这场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 战争与和平学生需要思考战争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加深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237cb248d7c1c709a14519.png)
苏教版九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诚实+守信,树立自身形象;勤奋+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知识点一】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b9417bc5da50e2534d7f51.png)
精心整理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排。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机会均等"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维护了世界
统治秩序,但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的基础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历史下册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历史下册九年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bae37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1.png)
历史下册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和了解,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九年级的历史下册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历史,涉及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人物。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在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一系列的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发展的主题有所不同,但都对人类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埃及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法老王的统治和金字塔的建造。
法老王作为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极大的权力。
他们相信死后有来世,因此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以容纳他们的尸体和财富。
古希腊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民主和哲学的起源。
古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政治制度的民主国家,人们可以参与决策。
此外,古希腊还有众多杰出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古罗马是一个伟大的帝国,繁荣了数百年。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许多技术和文化成就达到了巅峰,如圆顶建筑、法律和公共浴室等。
第二部分:中世纪与现代历史中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学习了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等。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制度,由君主、贵族和农民组成。
贵族拥有土地并掌握权力,而农民则为贵族提供劳动力。
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对穆斯林的军事远征。
穆斯林帝国威胁着拜占庭帝国和欧洲基督教世界,于是欧洲国家组织了一系列的远征。
黑死病是14世纪欧洲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瘟疫,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这次灾难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现代历史现代历史是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它包含了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
工业革命是一场从手工制造到机械制造的转变。
通过发明和应用新的技术,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结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涉及到许多国家。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阿尔钦君主遇刺事件,最终导致了全面战争。
历史下册九年级全部知识点
![历史下册九年级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3c722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9.png)
历史下册九年级全部知识点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历史承载着人类过去的记忆和智慧,通过研究和探索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益。
历史下册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现代世界的起点历史下册的开篇主要介绍了近代世界的起源和进程。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了解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和后果,探讨了欧洲大航海时代带来的重要变革,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重要标志,它带来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和艺术文化的繁荣。
而欧洲大航海时代则开启了欧洲国家探险和殖民新大陆的时代,不仅改变了世界地图,也带来了欧洲列强对殖民地贸易的控制。
工业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以机器制造为核心,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在这一章节中,我们研究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兴起和较量。
资本主义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特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社会主义则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在追求公平和社会经济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了鼎盛时期,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让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
而社会主义则在俄国革命的推动下,逐渐崛起并取得较大的实际成就。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瓦解,资本主义成为了主导世界经济的经济制度。
三、世界两次大战和新的国际秩序本章节主要论述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战后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欧洲的霸权,并导致了新国际体系的形成,包括国际联盟的建立。
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浩劫和伤痛。
战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推动了联合国的成立,并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法和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四、冷战和世界的分裂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研究冷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束。
江苏中考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江苏中考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102ec95022aaea998f0fb0.png)
九下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2、十月革命的指挥部:斯莫尔尼宫3、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7日4、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5、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6、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7、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8、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9、目的: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0、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1、苏联人民在斯大林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2、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发展成为工业国13、1936年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称“斯大林模式”14、1574-1917沙俄,1917年2月前到1922年苏俄,1922年到1991年苏联,1991年至今俄罗斯15、中国启示:①要注意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2、巴黎和会地点:巴黎3、会议由谁操纵: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理威尔逊4、核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5、目的:重新瓜分世界6、最能体现会议的性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7、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开端8、启示:弱国无外交,要大力发展提升综合国力9、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0、1922年《九国公约》各国遵守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11、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到几个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2、《九国公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13、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世界新格局,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17、经济大危机从1929到1933年18、经济危机的原因:①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供大于求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③直接原因:(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崩溃(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19、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0、直接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经济21、根本目的(前提):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2、新政的实质:资本主义内部的调整和巩固2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24、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大力兴修公共工程,以工代赈25、新政的作用:①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④开拓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6、消极影响: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在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2、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叫绥靖政策(催化剂),实质是纵容侵略3、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4、影响:①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②极大消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5、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法国沦陷:1940年四五月7、扩大: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8、进一步扩大(最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最大)9、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0、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11、正式联合作战:1942年1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2、《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3、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14、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世界反法西斯国际团结协作,相互配合15、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①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16、二战转折: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德国由进攻转入防御1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美英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8、再次协调作战:1945年4月,柏林战役19、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20、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21、启示: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③时刻警惕法西斯势力的重新抬头22、起止时间: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战后的繁荣: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③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④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3、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4、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处:通货膨胀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债务负担6、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7、欧洲的合作的目的:①发展经济②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8、西欧:①客观: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②主观: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9、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10、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组织11、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2、欧盟:①资源互补、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②政治: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促进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13、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14、日本:①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扶持③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15、20世界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6、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17、你觉得期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①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立国②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但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⑤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冷战: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际,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2、冷战目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争霸世界3、冷战政治上的表现: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4、冷战经济上的表现: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5、冷战军事上的表现: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6、两级格局由此形成7、“米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西欧,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8、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9、70年代苏攻美守,美国深陷越南战争,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10、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11、一战后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2、二战后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3、当今的格局:“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14、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15、冷战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16、世界发展趋势: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17、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18、主要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19、举例说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2001中国加入WTO、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APEC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4、国际互联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促进③新科技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6、影响: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新苏教版初三年级历史知识点
![新苏教版初三年级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5ed1ef0c22590102029d8e.png)
新苏教版初三年级历史知识点
这篇关于新苏教版初三年级历史知识点,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一、早期人类1.人类的起源(1
)神话和传说: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2
)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许多科学家认为,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2.人类的进化(1)人类的进化过程
古猿―――→完全形成的人(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距今二三百万年前距今约25万年前后距今5万年前后(2)晚期智人的代表:
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
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
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3.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4.世界三大人种(1
)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就形成了。
(2
)人类按体貌特征可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
)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1.氏族(1
)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
(2)母系氏族:
①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
﹡②特征:
家庭构成氏族成员组成一个大家庭,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由于群婚,人。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1a9f2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b.png)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在历史九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按照历史事件的顺序,为您总结和回顾这些知识点。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历史九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
1. 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
我们将学习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制、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等政治体制,以及他们对艺术、哲学和科学的重要贡献。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这部分,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
我们将了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封建贵族和皇帝的统治方式,以及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封建制度在这个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学习封建制度的组成部分,如封建领主、封建农民和封建骑士等,以及封建制度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影响。
4. 欧洲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
我们将学习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学、科学和宗教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航线。
我们将学习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航线和贸易往来的内容,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6. 近代工业革命近代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我们将学习工业革命的起因、发展和影响,了解机器制造业、工厂制度和城市化的兴起,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深远影响。
7. 二战及其后果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学习二战的原因、战争进程和重要战役,以及战争结束后的世界秩序变化和联合国的成立。
8.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在这部分,我们将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我们将了解五年计划经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和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和社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
九下知识点总结历史
![九下知识点总结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bb53c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6.png)
九下知识点总结历史一、古代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华夏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发展和衰败对于人类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2.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汉朝、隋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等。
这些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 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哲学、文学和艺术,以及古罗马的法律、工程学和军事制度等。
这些文明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古代世界,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印度以及周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近代史1. 欧洲的封建制度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其特点是君主与封建主构成的政治体制和封建的生产关系。
封建制度是欧洲近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15世纪至16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世纪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变。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的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为欧洲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欧洲的探险欧洲的探险是欧洲国家在近代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海外探险活动。
这些探险活动使欧洲国家开拓了新的领域,探索了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全球化进程。
4. 近代的中国近代的中国经历了清朝的强国政策、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
近代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危机和挑战,中国人民从各种角度积极寻求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史1. 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两场极端残酷的战争,对世界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各种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冲突。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8e4f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7.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
其中,中国古代史主要涉及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世界古代史主要包括古希腊、古罗马、印度、阿拉伯帝国等古代文明;现代史主要包括近代中国史和世界近现代史。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
首先,中国古代史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三国时期的割据、南北朝的分裂、隋唐的盛世、宋代的繁荣、元朝的统一、明清的封建社会等历史时期。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以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其次,世界古代史部分,我们需要了解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古罗马的帝国统一、法律制度、军事征服等方面的特点,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传播等方面的特点,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特点。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们需要重点了解各个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贡献。
最后,现代史部分,我们需要了解近代中国史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世界近现代史的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危机、殖民主义解体、冷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们需要重点了解各个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它们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总的来说,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涉及到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内容丰富而深刻。
我们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历史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苏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a474b958fafab068dc0294.png)
苏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苏教版初三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苏教版初三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ccaf0ba58da0116d1749b1.png)
苏教版初三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①宪章运动: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升政治地位积极实行斗争。
时间:1836—1848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因为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时间:1848年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背景:(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有防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时间:1861—1865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美国总统林肯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北方胜利的原因:(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6.对象:封建****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
2.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