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要紧讲授会计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差不多理论;掌握会计的差不多核算原理与方法;理解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工作的组织,并具备一定的会计实际业务的操作技能,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际基础。

教学安排:使用教材:《会计学基础》,中国人事出版社参考书目:1《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2006年2月。

3.《基础会计》李桂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4. 《中国税制》马海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5.《会计学》(上、下)[美]查尔斯·T·亨格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10月。

6.《会计学》 21世纪工商治理硕士[MBA]规范教材核心课程陈良华戚啸艳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

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涵义第二节会计的目标与会计职能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差不多前提和一般原则第四节会计差不多核算程序与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关于初学者,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明白得什么是会计,关于会计学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关于会计的差不多概念和差不多理论有一些初步了解,认识到做好会计工作关于加强经济治理的重要作用。

具体要了解会计的历史进展过程;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定义、目标与职能、核算程序与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的差不多前提和一般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包括会计的差不多职能、会计核算的差不多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方法。

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专门短的时刻内,面对初学者讲清会计的一些差不多概念、差不多理论。

例如讲解会计的四项差不多假设与13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教学方法:本章的特点是会计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理论比较多,学生初次接触,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因难。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说明二、教学要求一、课程说明《会计学基础》是皖西学院会计专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市场营销专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一学期开设。

该课程是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是会计专业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要求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来处理一般会计问题,主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以外,视频资源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

辅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学习教材、收看视频课程、及时完成作业。

本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自学文字教材,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则可收看微课解决,也可以通过参加网上讨论解决。

面授辅导课不应也不必系统讲授,而主要是在微课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如下:第一章会计概述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会计的含义、内容与目标;了解现代会计学科的基本架构。

教学内容:一、会计狭义的会计:财务会计。

是一个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基本程序,向企业的信息使用者传递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信息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是一个生成和提供财务信息并用于管理的系统。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课程代码:622510010英文名称:Accounting Its Foundations学时:54 学分:3开课学期:3适用专业:会计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建议教材:《会计学基础》(应用型本科适用教材)董惠良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一、课程目的、任务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中级会计学课程的入门课。

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会计核算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机地与现实的会计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也应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要在课外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业实践。

加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练习。

课堂上,安排6的学时课内实践。

2.教学重点本课程作为专业基本课,是学习其他财务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教学重点:讲解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并不进行过深的理论探讨,以掌握簿记学为主要内容,即,主要是关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本课程要与中级会计学的课程衔接,前者以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为主,后者主要是通用类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

由于理论和实训兼顾,计划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应适当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扩充和实训练习。

3.与先后课程的联系作为专业基本课,本课程没有前置课程,为后续课程中级会计学奠定基本原理和基础方法。

4.主要教学环节安排本课程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期中考试和机动3学时,共计54学时。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它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于统计学、旅游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学等经济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它是一门学科必修课。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对本门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培养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针对具体专业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总论(4学时)1.1会计概述(2学时)1.1.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1.2掌握会计的含义;1.1.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1.1.4理解会计的目标;1.1.5理解会计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会计的含义、基本职能和具体目标1.2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5学时)1.2.1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概念;1.2.2了解会计对象的内容;1.2.3了解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1.2.理解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重点和难点: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内容、会计等式恒等性的理解。

1.3会计的方法(0.5学时)1.4.1了解会计方法的内容;1.4.2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内容;1.4.3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完整性。

重点和难点: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完整性。

2.会计核算基础(2学时)2.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0.5学时)2.1.1理解会计基本前提的含义;2.1.2掌握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

2.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0.5学时)2.2.1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2.2.2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含义。

2.3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其要求(0.5学时)2.3.1了解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含义;2.3.2掌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2.4会计计账基础(0.5学时)2.4.1理解两种计量基础的含义;2.4.2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会计计量属性和权责发生制会计记账基础。

3.账户和复式记账(4学时)3.1会计科目(0.5学时)3.1.1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3.1.2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3.1.3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3.1.4了解会计科目的级次。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课程编号:165113学时:64 学分:4 讲课学时:34 上机/实验学时: 30 考核方式:闭卷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国际商务开课院系:高职学院教材:会计学概论.张国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主要参考书:1. 陈国辉迟旭升. 基础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 沈路.新编会计学习题及解答.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3. 郭立田.会计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会计学》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研究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明确会计的意义和目的,认识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会计学》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型较强的课程,要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批露的全过程,是学生对会计学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总论1.1 会计概述1.2 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1.3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核算方法2.1 会计方法与会计循环2.2 会计科目与帐户2.3 复式记帐2.4 会计凭证2.5 会计帐簿2.6 财产清查流动资产3.1 货币资金3.2 应收及预付款项3.3 存货投资4.1 投资概述4.2 短期投资4.3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5.1 固定资产概述5.2 固定资产增减5.3 固定资产折旧5.4 固定资产修理与改扩建5.5 固定资产的处置5.6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负债6.1 流动负债6.2 长期负债费用和成本7.1 费用的确认和分类7.2 生产成本的核算7.3 成本计算方法7.4 期间费用的核算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8.1 收入8.2 利润及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9.1 所有者权益概述9.2 实收资本9.3 资本公积9.4 留存收益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10.1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10.2 资产负债表10.3 利润表10.4 现金流量表10.5 会计报表附注第十一章会计电算化11.1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11.2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11.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11.4 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实施11.5 会计电算化管理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1.基本要求:运用所学的会计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练习题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 4学分,78学时适用专业:会计(注册会计师)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修(制)订人:黄妍君修(制)订日期:2019.6.15审核人:审核日期:2019.6.20审定人:审定日期:2019.6.2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批露的全过程,学会编制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使学生对会计学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会计的重要性。

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和要求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总论(8学时)1、讲授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方法第三节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2、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特点、概念和分类。

各种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准则体系。

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会计的一般对象,包括企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以工业企业为主。

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和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3、教学重点: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任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权责发生制。

4、难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6学时)1、讲授内容:第一节会计要素第二节会计恒等式2、教学要求:了解: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

理解: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构成。

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会计恒等式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3、教学重点: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案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础会计》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本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的教案基本要求通过运用多种教案媒体和形式组织教案,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四、教案方法和教案形式建议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案媒体、采用多种教案形式组织教案。

应特别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并安排进行会计模拟实验。

五、课程教案要求的层次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案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案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六、教案内容和教案要求第一章总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案内容:一、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内容()会计的内容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会计的具体内容;()会计内容的抽象。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三个基本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二、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自()监督职能、会计的作用三、会计的含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学基础》课程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40030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50 实验(上机)学时:14学分:4适用对象: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一、教学目标《会计学基础》课程是国内外会计学历教育公认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从事经济工作及会计从业者必修课程。

本课程与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本课程必备知识。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奠定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引领学生由非专业学习转向专业化学习。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现代会计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一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会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注意介绍会计工作的实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注意会计基础性知识讲授系统性、全面性;三是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其基本理论;四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由于课时限制,内部控制制度及方法和应用可以采取选讲方式;由于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进行专门职业道德培训,并通过四年专业课的学习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本门课程中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讲授可以简讲。

教学方法: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显著的技术性,因此在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法之外,还应采用“教练式”的教学方式,以巩固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即教师不仅课堂讲授而且要亲自示范演练,学生不仅听课还要动手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尽量给学生简洁、直观、生动的画面,以提高学习兴趣;减少课堂笔记,以提高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实践教学:本课程讲授完毕后,安排10课时的教学实习,实际操作有关账证表的填制方法,全面把握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基本会计处理,为后续《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实践准备。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会计学基础》是电子商务类一门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的基本内容及程序。

深入理解复式记账原理,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成本计算方法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课程总学时51学时,周学时3学时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总论 3学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 3学时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 6学时第四章账户及复式记账的应用 18学时第五章成本计算 3学时第六章会计凭证 3学时第七章会计账簿 3学时第八章财产清查 3学时第九章会计报表 3学时第十章会计核算程序 6学时4.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略)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计要素、复式记账法(借贷记帐法)的应用、成本的计算、会计报表的编制。

教学难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操作等方面。

占课程总评分的30%。

期中考试占15%。

期未采取闭卷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占课程总评分的55%。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从第六章开始,安排学生随着教学进程,针对某企业某时期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借贷记账法,完成从填制会计凭证开始到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综合模拟实验。

9.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基础课,应在专业基础课之前开课。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个基本的认识,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会计基础教学大刚

会计基础教学大刚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会计学》是应用性的微观经济管理学科。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阐明《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特点;认识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内容: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技能:懂得如何利用会计提供信息资料,为经济管理服务。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

2.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深刻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和重要原理。

3.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根据所给条件,灵活自如地处理会计业务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总论1.会计的基本概念(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会计的职能(3)会计的特点(4)会计的目标*(5)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对象(1)会计的一般对象*(2)企业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3.会计准则(2)会计假设(3)会计的一般原则4.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1)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2)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程序——会计循环(二)会计科目和帐户1.会计科目(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3)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分类* 2.会计恒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2)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关系(3)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关系3.会计账户(1)会计账户概述(2)会计账户的结构(3)会计账户的分类(三)复式记帐1.复式记帐原理(l)记帐方法概述(2)复式记帐法的特点* 2.借贷记帐法(1)借贷记帐法概述(2)借贷记帐法的记账符号(3)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4)借贷记帐法的应用与会计分录(5)借贷记帐法的试算平衡方法1.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概述(2)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3)记帐凭证的填制和审核2.会计帐簿* (1)会计帐簿概述(2)序时账簿(3)分类帐簿(4)登记账簿的规则(5)结账和对账(6)账簿的更换和保管*(五)主要经济业务核算1.筹集资金的核算(1)投入资本的核算(2)借入资金的核算2.供应过程的核算(1)供应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2)账户(3)核算举例3.生产过程核算(1)生产过程核算的内容(2)账户(3)生产费用发生和归集的核算(4)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4.销售过程的核算(1)销售过程核算的内容(2)账户(3)核算举例5.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1)利润的形成与分配(2)账户(3)核算举例(六)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转1.期末存货计价* (1)存货的盘存制度(2)存货的计价方法(3)存货结转的账务处理2.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转(1)期末账项调整(2)期末账项结转* 3.对账和结账(1)对账(2)结账(七)财产清查1.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作用(1)财产清查的意义(2)财产清查的作用* (3)财产清查的种类2.财产清查的程序和方法(1)财产清查的程序*(2)财产清查的方法*3.财产清查的核算(1)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2)财产清查的核算(八)会计报表* 1.会计报表概述(1)会计报表的意义(2)会计报表的作用(3)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4)会计报表的种类* 2.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的意义(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利润表(1)利润表的意义(2)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3)利润表的编制方法4.会计报表的报送与审核(1)会计报表的报送(2)会计报表的审核(九)会计核算形式1.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种类(l)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2)建立会计核算形式的要求*(3)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2.记帐凭证核算形式(1)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2)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帐务处理程序(3)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4)记帐凭证核算形式举例* 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2)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方法(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4)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举例* 4.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1)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2)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帐务处理程序(3)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4)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举例(十)会计工作组织* 1.会计法规体系(1)会计法规体系的意义和内容(2)会计法(3)会计准则(4)会计制度2.会计工作管理体制(1)会计工作管理部门(2)会计机构设置(3)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4)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3.会计人员和会计职业道德(1)会计人员(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4.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加强基础会计工作的意义(2)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5.会计电算化(1)会计电算化的意义(2)会计电算化的内容(3)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四、课时分配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六、教学建议1.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进行实际操作模拟试验,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2007-《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07-《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Accounting课程编号:12812007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本科)学时数:42 学分数:3执笔人:王丹编写日期:2009年10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门课程属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学基础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运用会计学原理中的理论和方法反映制造业有关经济活动状况,并能利用会计信息参与制造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提高学生对会计学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企业实际财务会计核算、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课堂讲授: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实验教学可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教学辅助资料包括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 课件等。

作业方面:本课程作业可全部从我院教学网站下载,教师可根据教学的不同需要,进行抽选,要使学生对已学会计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企业会计主要业务实际核算和分析。

考试环节:考试形式,主要采取闭卷形式;考试内容,应重视对学生企业实际会计业务核算和分析能力考核。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总论 (6学时)教学内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的任务与作用、会计的方法、会计学及其分支,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特点和目标,掌握会计的方法,了解会计学及其分支;理解企业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及其基本内容,理解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权责发生制。

重点:会计的对象、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假设、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难点: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会计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之一,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会计学原理与方法,掌握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会计账户的建立方法。

2.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能够编制企业的基本账户和报表。

3. 熟悉会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能够分析并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教学内容
1. 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会计账户的建立方法
3.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4. 企业基本账户和报表的编制
5. 会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
6. 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评估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结合教材,对会计学的概念、原则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2.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企业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问题为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 课堂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3. 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会计学基础2、英文名称:Accounting3、课程号:00310005二、学时总学时学时其中:授课学时实验学时三、考核方式考查四、适用专业非会计学类专业五、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非会计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帐户的相关理论和记帐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帐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了解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并进行与会计报表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计算;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置、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等。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会计学基础》是本校各非会计类专业的共同选修课程之一。

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都要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有关的会计与财务课程。

《会计学基础》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它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所基本而系统的了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财务与会计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理论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概论 4课时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对象和任务;会计要素;会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前提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会计学原理的整体结构,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作用,掌握会计对象、任务和会计要素,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作概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相互联系。

(二)帐户和会计科目 2课时内容包括:会计恒等式;帐户的概念;设置帐户的原则;帐户的基本结构;帐户的分类;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220022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英文名称:Accounting Foundatio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学时:30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佛山校区财务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会计学课程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手工簿记系统的构成以及该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会计核算基础;会计循环;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存货;投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与成本;收入与利润;财务报表列报;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利用。

Accounting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the composition of manual bookkeeping system,and the basic operating procedures,basic methods and basic skills of the system.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general introduction;accounting basis;accounting cycle;monetary funds and receivables;inventory;investment;fixed assets and intangible assets;liabilities;owner's equity;expenses and costs;income and profit;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analysis and utiliz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课程体系中属于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会计学》则是会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等学校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不包括会计学)的学科基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会计账簿 教学内容:
7.1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7.2 会计账簿的设置 7.3 会计账簿的启用和登记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账簿的概念与分类、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及启用原则; ②理解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方法、会计内账簿的设置; ③运用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对账、结账及错账的更正方法处理业务。 教学重点: 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 错账的更正 第8章账户分类 教学内容: 8.1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8.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能力要求: ①知道账户分类; ②正确运用账户登记经济业务。 教学重点: 账户的分类 第9章财产清查 教学内容: 9.1 财产清查的意义 9.2 财产清查的方法 9.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能力要求: ① 知道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分类; ②理解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③运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未达账项,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财产清查结果。 教学重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10章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内容: 10.1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0.2 资产负债表 10.3 利润表 10.4 现金流量表 10.5会计报表附注 能力要求: ①知道编制财务报告的意义、会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财务报告的内容及分类、财务报告的报送内
3.2 账户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科目的名称、会计科目的分类; ②理解会计账户的结构。 教学重点: 会计科目 第4章复式记账法 教学内容: 4.1 会计等式 4.2 借贷记账法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 ②理解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 教学重点: 借贷记账法 第5章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教学内容: 5.1 资金筹集和资金退出 5.2 存货 5.3 生产成本 5.4 期间费用 5.5 收入和利润 能力要求: ①知道制造业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所设置的核算账户的结构; ③运用“借贷记账法”对筹资、供应、生产、收入、利润及资金退出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 主要会计核算账户 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的会计核算 第6章会计凭证 教学内容: 6.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6.2 原始凭证 6.3 记账凭证 6.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凭证的概念及分类、会计凭证的内容、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方法; ②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 ③运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填制、审核凭证。 教学重点: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索进行,尽可能做到精讲多练。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
后续课程:财务管理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期。
五、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序 教学内容 号 1 总论
总学时 3
2 会计前提、会计基础和会
3
计核算要求
3 会计科目和账户
4
4 复式记账法
《 会计学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面向专职学生,为专业基础课。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是一般课程;侧重理论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基础会计》是高职高专财会专业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介绍相关会计 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侧重对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财 务会计报告等七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企业常见经济业务培养学生对七种会计核算方法运用的 能力,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中理解账务处理程序。通过本课程教学,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奠定 良好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以便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二)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三)教学建议
1. 理论上,以 “必需、够用”为原则,侧重方法训练和能力培养。
2.内容上,以《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学》为依据,应力求深入浅出。
3.方法上,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常规业务的会计处理。
4.教学过程上,应按照学习目标——案例引导——理论教学——课程训练——总结考核这一基本线
容、对象及时限; ②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及内容; ③运用编制方法编制利润报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 教学重点: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第11章 账务处理程序 教学内容: 11.1 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11.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1.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1.4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能力要求: ①知道账务处理程序的含义、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②理解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步骤及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12章 会计电算化 教学内容: 12.1 概述 12.2 选择计算机运行环境和会计软件 12.3 替代手工记账 12.4 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运行环境和会计软件。 学习重点: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运行环境和会计软件。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1章总论 教学内容:
1.1 会计的概念 1.2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1.3 会计核算方法 1.4 会计法规和会计工作组织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会计对象和要素、会计核算方法; ②理解会计的定义、目标与职能。 第2章会计前提、会计基础和会计核算要求 教学内容: 2.1 会计前提 2.2 会计基础 2.3 会计核算要求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前提、会计基础、会计核算要求; ②理解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3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教学内容: 3.1 会计科目
7
5 企业主要经济活动核算
13
和成本计算
6 会计凭证
4
7 会计账簿
2
8 账户分类
2
9 财产清查
2
10 财务会计报告
2
11 账务处理程序
1
12 会计电算化
1
13 复习
2
14 考核
2
小计
48
讲课 3 3 4 5 9 4 2 2 2 2 1 1 2 2 42
实验(上机、 习题课、 课程设计
实训)
讨论课
2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