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四章
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 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消灭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 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革、完 善和发展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升华
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 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 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 强大的道义力量
小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 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 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 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 正心、笃实以为功
有问题?
课程结束 谢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 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 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 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 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 大而深远
4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学院各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本素质”的主干课程,也是学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科学的理想信念落实到职业岗位中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职业精神和法律观念,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增强诚实守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为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素质合格、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参加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道德与法律基本素质”认证考核,获取相应的证书。
2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熟悉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基本法律规范与法律程序。
(2)能力目标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分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增强诚信、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依据法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观念;学会适应社会,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交流沟通,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3教学组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要体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技能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根据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设计了7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0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考核形式:考查一、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它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同时,它又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八荣八耻”为一根主线,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法制意识,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要讲清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更新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大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到学习该课程与自己的成长成才的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1、新时代的定义及其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
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原因是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上层建筑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思想基础、精神支撑、法治保障。
然而,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调节领域和调节方式存在差异。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思想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思想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思想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2)同时,人的个人价值也需要被考虑,包括其对家庭、朋友和社会的贡献以及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等方面。
二、实现正确评价:1)要摒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不以金钱和地位为唯一标准评价人生价值,而是注重人的内在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
思修课程标准
思修课程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系(院):基础部适用专业:三年高职各专业课程类别:基本素质与能力1、前言课程性质与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在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是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隶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本课程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着重解决大学一年级学生面对新生活、新转变所出现的思想困惑与理论不足的问题。
课程既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也有突出的理论性、知识性,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是体现我国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旨在培养和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爱国的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认识国家、社会及自身,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爱国信念及科学的规范意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和提升实践能力。
本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侧重于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为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及法律素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大纲.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三)开课对象:专科各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各专业综合教育必修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认识高校、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六)教学内容: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社会主义廉政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序号内容学时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4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6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6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6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4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6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1(八)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8年版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须认真 P16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 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
认真地面对生活。
2、人生当务实
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 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应乐观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 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人啊,认识你自己!”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对于人是什么,或者什么才是人即人的本质是 什么,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 题。先哲柏拉图也尝试作过解释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有人问柏拉图,如何给“人” 下定义。柏拉图就说:人就是身 上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行走的动 物。他的学生听到他们的对话后, 把家里的鸡拨光了羽毛,说 :这就是柏拉图认为的人。
乞丐的三个愿望乞丐的三个愿望有一个又老又脏的乞丐天天站在路旁乞讨有有一个又老又脏的乞丐天天站在路旁乞讨有一顿没下一顿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他每一顿没下一顿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他每天早上仍然虔诚地做祷告希望奇迹能降临到自天早上仍然虔诚地做祷告希望奇迹能降临到自己身上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师: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人的一生怎样才能 更有意义、更有价 值?
27
辞去教育厅副厅长职务,回大学当辅导员
曲建武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 范大学,留校任辅导员,
1998年被任命为辽宁师范大 学党委副书记。2004年,他 调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 教育厅副厅长。2013年,曲 建武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 意料的决定,要求辞去正厅 级职务,回到高校,当一名
2018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第一章
人对自身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对此曾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但只有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它来观察人、分析人、认识人的时候,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正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人生,逐渐地感悟人生,才形成了相应的人生观。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教师需要讲清楚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设计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必修课,涵盖思想道德、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他人、责任心强的公民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基本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形成健康的思想和行为;2.熟练掌握民事法律、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及相应的法律程序和基本诉讼法律知识;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崇尚正义、尊敬他人、爱护环境的生活方式;4.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和行为习惯,强化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规范。
同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责任心和公德心,促进学生培养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民事法律涉及婚姻家庭法、合同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讲解法律作用和法律适用过程。
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着重讲解民间常见纠纷中应对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包含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等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讲解刑事和行政案例,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法律知识为主,配合案例教学和讨论等教学方式。
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一些相关的课外服务,如法律咨询、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教师将通过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结合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进行综合评价。
六、总结本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
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绪论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重点: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含义和历史机遇
难点:教育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2、正确的人生观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学习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正确的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重点和难点:如何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具体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人生环境;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崇高的理想信念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学习要求: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信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
重点及难点:树立社会政治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大学生应如何确立、追求和实现理想。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个人的梦。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学习要求: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重点和难点:领会中国精神的核心与内涵;关于爱国主义概念的问题;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的问题;关于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问题;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坚定价值观自信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
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难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学习要求:通过本节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的内涵、本质、功能及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具备基本道德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必须具德的条件。
从而能提高自觉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从而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帮助学生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从而能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能把握中国革命道德和人类优秀道德成果基本内容,从而在传承革命道德和人类优秀道德成果中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完善自我。
重点:道德的本质,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难点:道德发展总趋势,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5、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深入具体地阐述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公民应当在哪些方面拥有保护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从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为下一章具体法律制度的教学,起到铺路石的作用。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法律尊严,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
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法律修养和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法
律思维方式;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履行义务,正确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八、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课时为36,实践课时18。
绪论 2学时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4学时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4学时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6学时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学时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6学时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8学时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 如课堂案例分析、讨论、辩论赛、看教育片等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应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
九、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相结合。
十、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主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
制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