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政策推进.ppt

合集下载

性别尊重 性别平等教育ppt课件

性别尊重 性别平等教育ppt课件

认识性别角色发展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我是(男生/女生),我有较柔的特质: ,也有刚
强的样子:
。性别特质没有男女界线跟限定。
了解自己特质,发展自我优势,培养个人价值观,不 要让性别刻板印象限制自我发展。对于他人特质也要 有接纳,尊重的心,才能使两性在相处上达到平衡及
良性的互动关系。
7
两性在团体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多功能角色扮演)
3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男女角色差别其实来自社会期待及学习而来
我是男生,妈妈要我: 我是女生,妈妈说要:
剪短头发、玩机器人、穿裤子
留长头发、玩娃娃、穿裙子
勇敢、负责、不能哭
温柔、细心、轻声细语
4
一定要这样吗?可是我想……
我是男生,我喜欢芭蕾舞。
我是女生,我想当勇敢的警察。
我是女生,我也喜欢打篮球。
10
了解家庭及社会的角色分工, 不受性别的限制
从前
现在
男主外,女主内。
家庭煮夫,双薪家庭。
职业性别化:
职业不分男女:
军官、司机、医生、律师、工 现在各行各业只要个人能力许
程师都是男性居多。
可,几乎都可以由男生或女生
老师、护士、服装设计师、化 妆师、舞蹈家则是女性居多。
来任职,职业不再专属于哪种 性别,而是依能力胜任与否为 任职标准。
君王专制(男性为一国之君) 男女都可以当总统
还有哪些与传统性别角色不同的突破呢?
11
不同族群文化中两性互动的模式
父系社会
母系社会
以男性为主
以女性为主
女生嫁给男生(招赘制) 男生嫁给女生(招赘制)
财产由男子继承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进策略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进策略
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
1995年,中国政府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承诺要推进男女平等事业,随后在 国家层面提出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推进
中国政府在政策制定、法律保障、社会宣传等多个方面积极推进男女平等事业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03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的现状 与问题
Chapter
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与接受程度
加强宣传教育
推广先进经验
通过媒体、教育等途径,大力宣传男 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公众对性别平 等的认识和意识。
表彰和宣传在男女平等方面取得突出 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更多的 人积极参与。
引导社会风气
鼓励媒体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塑 造和传播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和企业文 化。
THANKS
感谢观看
政策执行中的困难与挑战
01
02
03
资源配置不均
在教育和就业等领域,资 源往往倾向于男性,导致 男女在发展机会上不平等 。
职业晋升壁垒
女性在职业晋升中面临隐 形障碍,往往被排除在决 策层之外。
家庭责任分担不均
传统的家庭观念往往使女 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影响其职业发展。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接受程度
性别刻板印象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 析和政策分析等。
02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起源与演 进
Chapter
国际人权法案的颁布与推广
国际人权法案的颁布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 权宣言》,奠定了国际人权法律的基 础。
国际人权法案的推广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人权法案逐渐 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加入,成为全 球范围内的人权法律基石。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历史演进及推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政策推进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政策推进

婚姻挤压 拐卖妇女 性暴力 性骚扰
妇女问题
男性问题
社会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多年前学界就在讨论出生性别比问题,但官方 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
政府对出生性别比的重视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 据的公布和分析密切相关
2002年以来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控制出生性别 比,“关爱女孩行动”、“奖励生女孩的家庭”
(四)健康
(五)婚姻家庭 (六)生活方式
(七)法律
(八)社会性别观念
调查发现——基本认识与结论
我们认为,简单用提高或下降很难确切 地反映改革对中国大陆妇女社会地位产生 的影响,最为贴切的字眼是“变化”。
妇女自己和自己比整体进步了,与男性的 状况相比或与男性的进步相比,在有些方 面缩小了,在另一些方面扩大了。
女性为7.5%,两性差距由10年前的4.9降低到 现在3.5百分点。女性休闲方式趋向多元化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法律方面 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社会认知程度较高。
妇女法律权利与传统习俗的冲突有所缓 解。 社会性别观念方面 对女性的能力普遍认可。传统性别角色 分工受到挑战。女性的自立意识较强。
中国两性社会地位差距
女性在业率降低,再就业困难,与1990年相比,城 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男性从90.0%降至 81.5%,女性则从76.3%降到63.7%。
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镇女性收入是男 性的70.1%,比90年扩大7.4百分点,农村为60%。
就业的性别结构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男性工作”和 “女性工作”的区隔。非正规就业具有明显的性别 特征。
男女的不同状况和社会地位
状况:妇女的今天 比妇女的昨天:
地位:男、女在某个 时期状况的比较

男女平等 PPT

男女平等 PPT
何为女德?
女德旧指妇女应具备的品德。是 封建社会对妇女行为品德的要求,是 为了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 家族利益需要,根据“ 内外有别”、 “ 男尊女卑”的原则,对妇女的一 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的规范要 求。
如何看待女德?
人是要讲德性的,但是只强调女德不强调男德, 这个德就有点缺了。女人忍耐是好的,但是对家庭 暴力沉默那就是纵容犯罪;女人衣着谈吐要得体那 是对的,但是用迷信的方式支持自己的论点,那就 是大错;提倡对爱情的忠诚专一是好的,但是把贞 操比作嫁妆,这是对人格的一种轻蔑;人对上天有 敬畏之心是有智慧的,但是男人不是女人的天,女 人能顶半边天,这是很多人的共识;男女社会分工 不同,身体条件各有差异,各尽其责,各守本分, 互相尊重,这才是和谐,而要做到这样,那就要做 到男女平等。
男女不平等的现状表现:
1、女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政治参与度偏低 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根深蒂固,造成男 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现实差 异。中国女性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 大大低于男性,在政治生活领域,对女性的 偏见和排斥仍比较普遍。
2、中国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匮乏
大多数女性因为从小受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 思想的压制及现实社会影响,逆来顺受,缺少自信, 缺乏主体意识,缺乏独立自主性,还有很强的依赖心 理,总觉得自己需要被照顾,总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 自己的任务就是做好“贤内助”,缺少一种社会责任 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夫妻双方 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家庭地位。 母系社会之后,就逐渐形成了以男 性为主导、女性从属的社会结构。男性 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家庭生活中始终 占主导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希望 女性从属于男性。
实现男女平等的对策:
1、全面提高中国女性的素质,增强女性独立 的主体意识

男女平等宣传ppt课件

男女平等宣传ppt课件

法>办法》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
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
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12
(二)完善了妇女的政治权利
在选举法的框架下,考虑到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加强了对妇女参政权的特别保障。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
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国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妇女代表的比 例。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 名额。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
第八条:进一步具体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
员中应当有一名以上的女性。”
13
(三)防止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16
性骚扰主要包括语言骚扰、性挑逗和性胁迫 等三类骚扰行为。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 法》办法规定“禁止违反妇女意志以带有性内容 或者与性有关的行为、语言、文字、图片、图像、 电子信息等任何形式故意对其实施性骚扰。”
性骚扰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权力关系中,
也就是工作场合,多表现为上司以满足性要求为
前提为下属加薪或提职;另一类是发生在公共
第五,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 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15
(四)禁止性骚扰
《妇女权益保障法》里增加了对性骚扰的禁止 性规定,“禁止对妇女进行性骚扰。”
一般来说,“判断一种行为究竟是不是性骚 扰,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考虑。”在主 观方面,以受骚扰人的内心感受来衡量,在客 观方面,以一般正常人通常理解作为标准。
第三,要将保障妇女实现发展的权利放到突出 位置。

社会性别平等理论课件-PPT课件

社会性别平等理论课件-PPT课件

社会性别角色的定型
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就 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这种社会性别定型往往是不自觉的. 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及其变迁的影响 ,也受社会性别分工的制约,它是以偏概全的产物,对女 性和男性都包含有“性别歧视”。如:传统文化将女性定 位于家庭,定位于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等,并由此规定
二、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很难改变。社会性别 是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建构和传递而形成的,各种 社会制度也对社会性别的延续和巩固起着重要的作用。 1、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建构和传递 社会性别对男女两性出生后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对其 起着塑造和影响作用。家庭、学校、社会是个人社会性别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家长对男女孩子的不同期待和教育,学校的教材、 教学模式以及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期待和态度,大众传媒中 对男女形象的表现,公共政策中对男女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等,都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和塑造着其社会性别。
4、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1)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 第二,公平性原则 第三,和谐性原则 第四,全面性原则 (2)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决策与政策 第一,把男女平衡状况作为政府科学决策得前提。 第二,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各项法律政策制定过 程。 第三,把妇女组织作为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 中坚力量。
社会性别平等理论
主讲人:王全宾
一、性别平等基本概念
1、什么是性别? 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 又称自然性别,是指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别 。生理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不因人的种族、民族 、地域或国别而有所差别。 社会性别 通常是指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含意 ,泛指社会对男女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亦即由特定的文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身份的 性别特征及行为举止。如:男外女内的社会性别分工,男 刚女柔的性格特质,男尊女卑的性别角色评价等。

性别平等教育法PPT课件

性别平等教育法PPT课件
• 第 16 條學校之考績委員會、申訴評議委員會、教師評審委員會 及中央與直轄市、 縣 (市) 主管機關之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之組成, 任一性別委員應占委員 總數三分之一以上。但學校之考績委員會及教 師評審委員會因該校任一性 別教師人數少於委員總數三分之一者,不 在此限。 學校或主管機關相關組織未符合前項規定者,應自本法施行 之日起一年內 完成改組。
五、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指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之一方為學校校長 、
教師、職員、工友或學生,他方為學生者。
➢ 第 3 條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教育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 (市 ) 為縣 (市) 政府。
• 第 4 條中央主管機關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其任務如下: ➢ 一、研擬全國性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法規、政策及年度實施計畫。 ➢ 二、協調及整合相關資源,協助並補助地方主管機關及所主管學校、社教機構落 實性別平等教育之實施與發展。 ➢ 三、督導考核地方主管機關及所主管學校、社教機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工作之實 施。 ➢ 四、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教學、評量與相關問題之研究與發展。 ➢ 五、規劃及辦理性別平等教育人員之培訓。 ➢ 六、提供性別平等教育相關事項之諮詢服務及調查、處理與本法有關之案件。 ➢ 七、推動全國性有關性別平等之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 ➢ 八、其他關於全國性之性別平等教育事務。
• 第 5 條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其任務如下: ➢ 一、研擬地方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法規、政策及年度實施計畫。 ➢ 二、協調及整合相關資源,並協助所主管學校、社教機構落實性別平等教 育之實 施與發展。 ➢ 三、督導考核所主管學校、社教機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工作之實施。 ➢ 四、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教學、評量及相關問題之研究發展。 ➢ 五、提供所主管學校、社教機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事項之諮詢服務及調查 、處理 與本法有關之案件。 ➢ 六、辦理所主管學校教育人員及相關人員之在職進修。 ➢ 七、推動地方有關性別平等之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 ➢ 八、其他關於地方之性別平等教育事務

性别尊重性别平等教育课件PPT

性别尊重性别平等教育课件PPT

• 母系社会 • 以女性为主 • 男生嫁给女生(招赘制) • 财产由女子继承 • 女子为从事生产主力 • 代表:
平埔族与阿美族等。
两性平等意义
• 了解两性有许多不相同之处,但基本机会、待遇应平等,不应 有性别上的歧视或差别限制。
• 男女生在先天生理及心理上特质不同,应互相尊重、接纳,不 该有排斥、轻视或欺负现象。
认知两性在家庭和职场中的角色,并共同担负责任。
男女生在先天生理及心理上特质不同,应互相尊重、接纳,不该有排斥、轻视或欺负现象。
女生嫁给男生(招赘制)
我是(男生/女生),我有较柔的特质:
,也有刚强的样子:

适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不受性别的限制,
男生女生先天在声音、外貌、皮肤、身材、生理构造上都有所不同。
8.学习两性间的互动与合作。
•平等对待、互相尊重, 让两性相处更融洽美好!
君王专制(男性为一国之君) 认识两性在家庭及社会间的互动关系 ,
• 男生也可以安慰别人。
了解性别刻板化印象对两性生涯规划的影响。
平埔族与阿美族等。
认知两性在家庭和职场中的角色,并共同担负责任。
认识性别定义---心理差别?
男生一定外向勇敢?女生一定内向柔弱?
没有什么事是专属于哪个性别该做或不该做的,可依专长分工合作,让两性相处更融洽。
性别尊重
~性别平等教育~
认识性别定义---生理差别
• 我是男生
• 我是女生
男生女生先天在声音、外貌、皮肤、身材、生理构造上都有所不同。
认识性别定义---心理差别?
男生一定外向勇敢?女生一定内向柔弱?
• 我是男生
பைடு நூலகம்
• 我是女生
我很害羞,也有脆弱的时候,不 有时候我也很勇敢,活泼大方,

性别平等教育.pptx

性别平等教育.pptx

3
支持服务网络完善
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网络,为家长 提供便捷、专业的咨询服务和资源支持。
社会宣传普及渠道拓展和创新手段应用
主流媒体宣传强化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加大性别平等观念的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认知度。
新媒体平台创新利用
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和传播性别平等主题的 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吸引年轻人关注。
性别平等教育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和偏见 ,包括在言语、行为、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歧视现象, 为每个人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提倡合作,共建和谐社会理念
倡导男女合作共赢
性别平等教育鼓励男女两性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通过互相支持、协作共进,实现个人与社会
的和谐发展。
培养和谐社会责任感
性别平等教育注重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使 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
成立性别平等学生社团或组织,鼓励学生自主参 与性别平等实践活动。
监测评估机制完善与执行情况
建立性别平等教育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校园内性别平等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收集师生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评估体系,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THE RAP OF CHINA
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企事业单位将性别平等观念融入企业文化,营造公平、公正 、和谐的工作氛围。
民间组织合作及资源整合方案
民间组织联动机制构建
合作项目策划与实施
建立性别平等教育相关的民间组织联 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 协同行动。
策划实施具体的合作项目,如性别平 等教育研究、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 ,提升民间组织在性别平等教育领域 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

最新主题班会男女平等优秀班会PPT课件

最新主题班会男女平等优秀班会PPT课件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男女平等的认识
加强学校教育
01
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性别平
等意识。
开展社会宣传
02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理念和政策,提高
公众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理解。
举办专题活动
03
组织各类专题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深入探讨性别平等问
题,促进社会各界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和参与。
05
推进男女平等工作的建议 和展望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
0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妇女权益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妇女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权益。
02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侵害妇女权益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
实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03
建立健全司法救助机制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0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
积极参与国际性别平等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做法,推 动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
02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学习借鉴国外在性别平等领域的 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国实际 情况加以应用和创新。
பைடு நூலகம்03
推动国际公约的签 署和实施
积极参与国际公约的签署和实施 工作,推动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 发展和进步。
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缩小男女在就业方面的差距
1 2 3
促进女性就业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女性参与就业,为女 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消除就业歧视
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打击性别歧视和招聘过 程中的不公平现象,确保男女在就业方面的平等 权利。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联培训)PPT精选文档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联培训)PPT精选文档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中共金平县委党校 伍政
1
第一部分
《妇女权益保障法》
2
[互动1] 《妇女权益保障法》
是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 核心内容是什么?
1992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 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3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 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新时期妇女儿童事 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6
1.它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夯实党的群众 基础的必然要求。
17
2.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8
3.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 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19
四、男女平等存在的误区
一、争夺虚荣,追求形式上的男女平等
20
二、脱离现实,追求理论上的男女平等。
21
三、事事平均,追求虚幻上的男女平等。
27
二是建立健全促进男女平等受教育的社会机制。
28
三是提高女性参政水平,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29
[互动6] 一名女职工生了
四胞胎,请问这名女 职工应得多少天产假? 90+15×4=150天
30
[互动7] 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
的规定,女职工权益包括哪些?
政治权利 文化教育权益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财产权益 人身权利 婚姻家庭权益。
平等 互补 共存 和谐
13
妇女和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和家庭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14
三、为什么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互动4]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江泽 民同志1995年9月4日在第四次世 界妇女大会开幕式明确提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分层机制。性别是 个人能力、社会结构和制度因素后的影响 社会分层的第三组因素,确实在发挥着作 用。
地位调查中妇女社会地位
基本概念: 与男性相比,妇女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权 利、资源、责任和作用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从八个方面反映妇女社会地位状况: (一)经济 (二)政治 (三)教育 (四)健康 (五)婚姻家庭 (六)生活方式 (七)法律 (八)社会性别观念
讨论的基础建立在:
社会转型期中国阶层结构调查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 政府性别统计数据
希望回答下述几个问题:
市场机制的导入是否必然导致性别利益的 分化?
经济发展与妇女发展、现代化与性别平等 是否能够同步,其基本条件是什么?
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不同女性群体社会地 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仍 然偏低,有24.1%的村委会干部中没有 女性。党支部中没有女委员的高达 57.6%。
中国两性社会地位的差距
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妇女享有健康服务仍有差 距,农村35岁孕期未作产前检查24%,西部 35%。健康上的性别差距从儿童时期已经开始。
家务劳动依然主要由妇女承担,85%以上的日 常家务由女性负担,平均时间4小时,比男性 多2.7小时。
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商业服务业人员中 男女分布较平均,产业工人中男性比例高(占3 /5);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远高于 男性(女性约占70~80%)。
调查结论
男性阶层结构更趋向于橄榄型,女性阶层 结构及社会经济等级结构更趋向于金字塔 型。
存在着明显的性别阶层分化现象,当前的 职业分化和阶层分化都受到性别因素的影 响。
地位:男、女在某个 时期状况的比较
1990
2000
2000
状况的改变并不必然带来社会地位的提高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经济方面: 部分女性就业层次提高,2000年专业人员女
性比例51.7%,占城镇女性在业者的22.8%, 比男性高6个百分点;就业自主性增强。 政治和社会参与方面: 妇女政治参与程度提高,人大代表参选率 73%,低于男性4个百分点,社会更加认同妇 女参与高层决策,74%女性赞同,男性75%。
中国两性社会地位差距
女性在业率降低,再就业困难,与1990年相比, 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男性从90.0%降 至81.5%,女性则从76.3%降到63.7%。
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镇女性收入是男 性的70.1%,比90年扩大7.4百分点,农村为60%。
就业的性别结构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男性工作”和 “女性工作”的区隔。非正规就业具有明显的性别 特征。
男女两.5
农村
1990 78.9

1999 大 70.1 7.4
1999


59.6
19.7
中国两性社会地位差距
农村女性教育水平与男性差距较大,农 村妇女58.8%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 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 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
与10年前相比,不同地区两性地位、妇 女发展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性别分层、妇女地位变化背景
1990年后的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 深化发展的十年,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层 矛盾的解决,无疑会对包括妇女在内的全 体社会成员的观念、行为和地位产生深刻 的影响。
有专家认为,改革初期,几乎人人享有改 革的成果,而90年代后,弱势群体开始 一步步被抛离社会发展主流
社会转型期中国阶层结构调查表明
三个最具优势地位的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都是以男性为主(约占 3/4)。
在社会的中间层中,现代中产阶层(专业技术人 员和办事人员)男女分布较平均,但上层中男性 比例较高,而中下层女性比例较高;传统中产阶 层(个体工商户)中则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传统性别观念仍有较大影响,对“干的好不如 嫁得好”女性37.3%赞同,高于男性 7.1%50%以上赞同“男主外女主内”。
婴儿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60 50 40 30 20 10
0 1975
1975-2000年婴儿死亡率性别比
1980
94.8 80 75.9
47.1
87.6
73.4
47.1 24.4
产前检查率
住院分娩率
城市 35岁以下 城市 35岁及以上 农村 35岁以下 农村 35岁及以上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婚姻家庭方面: 在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上女性有了更多的参与
权。多数女性拥有决定个人事务的自主权。 生活方式方面: 妇女的活动和交往范围扩大。从未出过远门的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教育方面:
女性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文盲率 由90年30.1%下降到11.1%,女性(6.1年) 与男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1.9 到1.5年。
健康方面: 妇女的生育健康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社会和妇女对自己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
分城乡、分年龄妇女生育方式比较(%)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 政策推进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蒋永萍
一、数据中的性别分层与两性地位
性别问题对许多人并不陌生 大多数人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认识两
性关系和两性状况 人们的认识往往受到生活圈子的局限 对性别平等的价值判断也影响人们的认
识 统计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更为全面、
更为客观的两性世界
女性为7.5%,两性差距由10年前的4.9降低到 现在3.5百分点。女性休闲方式趋向多元化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法律方面 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社会认知程度较高。
妇女法律权利与传统习俗的冲突有所缓 解。 社会性别观念方面 对女性的能力普遍认可。传统性别角色 分工受到挑战。女性的自立意识较强。
调查发现——基本认识与结论
我们认为,简单用提高或下降很难确切 地反映改革对中国大陆妇女社会地位产生 的影响,最为贴切的字眼是“变化”。
妇女自己和自己比整体进步了,与男性的 状况相比或与男性的进步相比,在有些方 面缩小了,在另一些方面扩大了。
男女的不同状况和社会地位
状况:妇女的今天 比妇女的昨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