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
政府债券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政府债券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一、总则1.1 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政府债券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使用政府债券资金进行投资建设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1.3 项目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政府债券资金的安全、合规、有效使用。
二、项目管理机构及职责2.1 市财政部门为政府债券资金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2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政府债券资金项目的投资计划制定、项目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2.3 项目业主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验收等工作。
三、项目申报与审批3.1 项目业主单位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方向和重点,向市发展和改革部门申报项目。
3.2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纳入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库,并制定年度投资计划。
3.3 年度投资计划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四、项目实施与监督4.1 项目业主单位根据年度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
4.2 项目业主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
4.3 市财政部门和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五、资金使用与管理5.1 政府债券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直接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设备购置、技术改造等。
5.2 项目业主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和实际进度,合理使用政府债券资金。
5.3 政府债券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执行,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六、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6.1 项目完成后,项目业主单位应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市发展和改革部门。
6.2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今后项目安排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七、法律责任与处罚7.1 项目业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管 理
第一条 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发行行为,保护投资者等合法权益,根 据《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 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和国家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 以下简称专项债券 ) 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 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 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 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第三条 专项债券采用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形式。 第四条 单只专项债券应当以单项政府性基金或 专项收入为偿债来源。单只专项债券可以对应单一 项目发行,也可以对应多个项目集合发行。 第五条 专项债券期限为1年、2年、3年、5年、 7年和10年,由各地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运营、回收 周期和债券市场状况等合理确定,但7年和10年期债
券的合计发行规模不得超过专项债券全年发行规模 的50%。 第六条 专项债券由各地按照市场化原则自发自 还,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行和偿还主 体为地方政府。 第七条 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专项债券信用评 级,择优选择信用评级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签署 信用评级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信用评级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 原则开展信用评级工作,遵守信用评级规定与业务 规范,及时发布信用评级报告。 第九条 各地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披露专项债 券基本信息、财政经济运行及相关债务情况、募投项 目及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情况、风险揭示以 及对投资者做出购买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信息。 第十条 专项债券存续期内,各地应按有关规定
管 理
募集原则等。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 各地采用招标方式发行专项债券时,应制定招 标规则,明确招标方式和中标原则等。 第十七条 各地应当加强发债定价现场管理, 确保在发行定价和配售过程中,不得有违反公平竞 争、进行利益输送、直接或间接谋取不正当利益以 及其他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第十八条 各地应积极扩大专项债券投资者范 围,鼓励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 符合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投资专项债券。 第十九条 各地应当在专项债券发行定价结束 后,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和本地区门户网站等媒 体,及时公布债券发行结果。 处加强对专项债券的监督检查,规范专项债券的发 行、资金使用和偿还等行为。 第二十五条 各地应当将本地区专项债券发行安 排、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承销团组建、发行兑付 等有关规定及时报财政部备案。专项债券发行兑付 过程中出现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向财政部报告。专项 债券每次发行工作完成后,应当在 15 个工作日内将 债券发行情况向财政部及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 员办事处报告;全年发行工作完成后,应当在 20 个 工作日内将年度发行情况向财政部及财政部驻当地 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报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财预2015-47号-一般债券预算管理办法

财预〔2015〕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提高一般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我部制定了《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财政部2015年4月10日附件: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包括为2015年1月1日起新增一般债务发行的新增一般债券、为置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存量一般债务发行的置换一般债券(含为偿还2015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发行的一般债券)。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下简称省级政府)发行的一般债券不得超过国务院确定的本地区一般债券规模。
第四条一般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一般债券的发行主体,具体发行工作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
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一般债券的,应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债券规模内管理,由省级财政部门代办发行,并统一办理还本付息。
经省级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一般债券。
第二章预算编制和调整第六条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批的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内,根据客观因素测算分地区新增一般债券和置换一般债券规模,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
第七条省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分配建议,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省级政府同意后报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如有分配至市县级的新增规模,应在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的市县级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分市县新增一般债券规模的分配建议,报省级政府批准后下达各市县级财政部门。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2016)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201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我部制定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财政部2016年11月9日附件: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以下简称一般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下简称一般债券)、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债务(以下简称外债转贷)、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非地方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一般债务(以下简称非债券形式一般债务)。
第三条一般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四条除外债转贷外,一般债务收入通过发行一般债券方式筹措。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一般债券的发行主体,具体发行工作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
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以下简称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一般债券的,应当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债务预算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一发行并转贷给市县级政府。
经省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一般债券。
第五条一般债务收入应当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第六条一般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
一般债务本金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含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发行一般债券等偿还。
一般债务利息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含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等偿还,不得通过发行一般债券偿还。
第七条非债券形式一般债务应当在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内置换成一般债券。
第八条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般债务预算收支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债务管理纳入全国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20.12.09•【文号】财库〔2020〕43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债券正文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20〕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财政部各地监管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团成员,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财政部制定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现予以公布,请遵照执行。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5〕64号)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5〕83号)同时废止。
附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财政部2020年12月9日附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以下称地方政府)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专项债券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以下简称一般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下简称一般债券)、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债务(以下简称外债转贷)、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非地方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一般债务(以下简称非债券形式一般债务)。
第三条一般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四条除外债转贷外,一般债务收入通过发行一般债券方式筹措。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一般债券的发行主体,具体发行工作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
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以下简称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一般债券的,应当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债务预算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一发行并转贷给市县级政府。
经省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一般债券。
第五条一般债务收入应当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第六条一般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
一般债务本金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含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发行一般债券等偿还。
一般债务利息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含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等偿还,不得通过发行一般债券偿还。
第七条非债券形式一般债务应当在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内置换成一般债券。
第八条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般债务预算收支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债务管理纳入全国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九条外债转贷预算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二章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第十条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一般债务限额内,根据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并统筹考虑国家调控政策、各地区公益性项目建设需求等,提出分地区一般债务限额及当年新增一般债务限额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省级财政部门。
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

篷
公共预算收入偿还 ;有一定收益的公 益性项 目,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 ,以对应的政府性基 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 四是明确地方债务偿还主体。2 0 1 6年 1 1 月 1 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 地方政府性债 务风 险应急
处置预案 》 ,明确表示中央不会 为地方政府举债兜底 ,地方政府对其举借 的债务 负有偿还责任。
偿 债需求 和债券 市场状 况等 因素 ,制 订全省地 方政府
债券发行 计划 ,有序做 好债券 发行工 作 ,及 时筹措 债
务资 金。
二是资 金拨付 。省 级财政 部 门发 行地方政 府债券 募 集的 资金 ,应 当缴入 省级闫 库 ,根据 预算安 排和还
足 额缴纳 债券本 息等 资金 的 ,省级财 政部 门 可以采取 适当方式扣回 , 并 将违约情况向市场披露 。
一
是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限。经国务院批 准 ,省级政府可 以适度举债 。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债 的由省
级政府代为举债 。 二是 明确地方政府举债限额。国务院确定各省级政府债务限额 ,省级政府确定本级及各市县政府债
务限额 。各级 政府应在批准的限额内举债 。
三是实施地方债务分类管理。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 目,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融资 ,主要 以一般
三 是债 券使 用。地方 各级财政 部 门应 当依据 预算
调整方 案及债 券发行 规定 的预算 科 目和 用途 ,使 用一
和决 算 、非债券形式债务纳入 预算 、监督管理 等方面 ,
提出 _ r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的工作 要求。
一
般 债券 和专项 债券资 金。确 需 调整支 出用途 的,应 当
( 刘 德伟 )
—
22、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等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下简称一般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一般债券采用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形式。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债券资金收支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四条一般债券期限为1年、3年、5年、7年和10年,由各地根据资金需求和债券市场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但单一期限债券的发行规模不得超过一般债券当年发行规模的30%。
第五条一般债券由各地按照市场化原则自发自还,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行和偿还主体为地方政府。
第六条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一般债券信用评级,择优选择信用评级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签署信用评级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信用评级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信用评级工作,遵守信用评级规定与业务规范,及时发布信用评级报告。
第八条各地应及时披露一般债券基本信息、财政经济运行及债务情况等。
第九条信息披露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投资者对披露信息进行独立分析,独立判断一般债券的投资价值,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第十条各地组建一般债券承销团,承销团成员应当是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金融机构,具有债券承销业务资格,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或者净资本状况等指标达到监管标准。
第十一条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与一般债券承销商签署债券承销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承销商可以书面委托其分支机构代理签署并履行债券承销协议。
第十二条各地可以在一般债券承销商中择优选择主承销商,主承销商为一般债券提供发行定价、登记托管、上市交易等咨询服务。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地方债是指由中央政府批准,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筹集的债务资金。
地方债资金的管理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规范地方债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保障债务人权益,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
一、地方债资金的来源1. 政府投资项目:地方债资金可以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维修和改造。
政府投资项目应经过严格评估和审核,并公开透明地选取合适的项目进行资金投入。
2. 社会民生事业:地方债资金可以用于提升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如教育、医疗、文化建设等。
此类资金应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并确保公平合理地分配。
3. 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债资金可以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水利、电力等。
在项目选择和资金运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地方债资金的管理原则1. 确保资金安全:各级政府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督机制,加强对地方债资金的核查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
2. 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应及时公布地方债资金的使用情况,向社会公众提供透明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 风险防范:地方债资金管理应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债务成本,避免出现过度借债和过度负债的情况。
4. 合理利用资金:地方债资金应当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政府应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资金用于高效率的经济活动中。
三、地方债资金的使用程序1. 项目申请:政府部门或相关单位需提出资金使用申请,包括项目的详细规划、预算等信息。
2. 审批和监督:相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查,并组成专门的审批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批。
审批程序应明确规定,确保程序公平、公正。
3. 资金拨付和使用:经过审批通过的项目,相关部门将拨付资金给项目单位,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使用到位。
4. 资金监管和评估: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地方债资金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要求,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四、地方债资金的追责机制1. 违规追责:对于滥用地方债资金、以及其他违规行为的责任人,应依法追究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一、引言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为了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事业发展而发行的债务工具。
为了确保地方债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运用,制定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地方债资金的筹措与使用1. 地方债的筹措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地方债资金。
在发行过程中,应遵循市场化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风险评估确定债券的发行规模、利率和期限等关键参数。
2. 地方债资金的使用地方债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和民生项目投资等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进行资金运用,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三、地方债资金管理机制1. 信息公开与监督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地方债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地方债的发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偿付情况等相关信息。
同时,应加强债务监督机制,确保地方债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2. 资金监管与管理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与管理体系,确保地方债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同时,应加强对债务偿还能力的评估和风险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3. 财政平衡与债务限额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财政收入水平和偿债能力,合理确定地方债务限额,确保债务规模与财政平衡之间的协调。
同时,应加强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避免过度依赖地方债来填补财政缺口。
四、地方债资金管理的风险防控1. 市场风险防范地方政府应加强市场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及时进行市场情况的监测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调整债券发行策略,避免出现市场供需失衡和债券价格波动等风险。
2. 偿债风险控制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债务偿还保障机制,确保地方债的按期偿还。
同时,应加强对债务偿还能力的评估,并制定应急措施,防止偿债风险的出现。
3. 监管风险防范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地方债资金监管体系,加强监管职能的划分和权责的明确,确保监管措施的落实和执行,防范监管风险的发生。
五、总结地方债资金的管理是保障地方债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举措。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等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下简称一般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一般债券采用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形式。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债券资金收支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四条一般债券期限为1年、3年、5年、7年和10年,由各地根据资金需求和债券市场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但单一期限债券的发行规模不得超过一般债券当年发行规模的30%。
第五条一般债券由各地按照市场化原则自发自还,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行和偿还主体为地方政府。
第六条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一般债券信用评级,择优选择信用评级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签署信用评级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信用评级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信用评级工作,遵守信用评级规定与业务规范,及时发布信用评级报告。
第八条各地应及时披露一般债券基本信息、财政经济运行及债务情况等。
第九条信息披露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投资者对披露信息进行独立分析,独立判断一般债券的投资价值,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第十条各地组建一般债券承销团,承销团成员应当是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金融机构,具有债券承销业务资格,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或者净资本状况等指标达到监管标准。
第十一条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与一般债券承销商签署债券承销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承销商可以书面委托其分支机构代理签署并履行债券承销协议。
第十二条各地可以在一般债券承销商中择优选择主承销商,主承销商为一般债券提供发行定价、登记托管、上市交易等咨询服务。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6.11.09•【文号】财预〔2016〕154号•【施行日期】2016.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我部制定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财政部2016年11月9日附件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以下简称一般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下简称一般债券)、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债务(以下简称外债转贷)、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非地方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一般债务(以下简称非债券形式一般债务)。
第三条一般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四条除外债转贷外,一般债务收入通过发行一般债券方式筹措。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一般债券的发行主体,具体发行工作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
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以下简称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一般债券的,应当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债务预算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一发行并转贷给市县级政府。
经省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一般债券。
第五条一般债务收入应当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第六条一般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
一般债务本金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含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发行一般债券等偿还。
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办法

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包括为2015年1月1日起新增一般债务发行的新增一般债券、为置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存量一般债务发行的置换一般债券(含为偿还2015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发行的一般债券)。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下简称省级政府)发行的一般债券不得超过国务院确定的本地区一般债券规模。
第四条一般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一般债券的发行主体,具体发行工作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
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一般债券的,应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债券规模内管理,由省级财政部门代办发行,并统一办理还本付息。
经省级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一般债券。
第二章预算编制和调整 第六条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批的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内,根据客观因素测算分地区新增一般债券和置换一般债券规模,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
第七条省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分配建议,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省级政府同意后报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如有分配至市县级的新增规模,应在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的市县级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分市县新增一般债券规模的分配建议,报省级政府批准后下达各市县级财政部门。
省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置换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置换一般债券规模的分配建议,报省级政府批准后,分配省本级各部门和各市县级财政部门。
第八条市县级财政部门在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内,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本级政府同意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市县级财政部门在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置换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置换一般债券规模的分配建议,报本级政府批准。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地方债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的用于筹措资金的债券。
为了规范地方债的管理,保证债务的安全和有效运作,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地方债资金的管理办法。
一、地方债的分类地方债根据用途和偿还期限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债务债券和专项债券两种类型。
一般债务债券主要用于补充地方财政收入,满足基本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等资金需求。
专项债券则是为特定项目或领域筹措资金,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
二、地方债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地方债的筹措和使用是地方债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
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债务风险状况,确定债券的发行规模和期限。
发行地方债需要依法进行,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公开透明地进行招标或拍卖等方式发行。
地方债资金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法定用途,确保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应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资金运用,防范债务风险。
三、地方债的风险评估和监督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公开对外披露。
评估内容包括地方债偿还能力、债务规模和债务存续期限等。
地方政府应加强债务的监督和信息披露,定期向社会公布债务情况,使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债务的风险和收益情况。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与投资者建立沟通机制,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四、地方债违约处置办法尽管地方债应履行偿付义务,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违约。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对违约行为的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违约,地方政府应及时报告上级政府,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同时,地方政府与债权人应积极协商,寻求解决办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总结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地方债市场的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地方债的融资效率。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地方债的筹措和使用的监督,做好债务风险评估工作,并及时公开债务情况,以保障债务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同时,在违约处置方面,应加强沟通协商,寻求解决办法,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

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一、引言近年来,地方债的规模和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加强对地方债资金的管理,确保地方债的使用合法合规、审慎有效,提高债务偿还能力,制定了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
本文将围绕地方债资金管理办法展开讨论。
二、地方债的定义和分类地方债是指由地方政府或授权机构以地方政府信用为基础发行或担保的债券,用于筹集投资资金和政府支出。
根据资金来源和用途的不同,地方债可分为一般债务融资和专项债务融资两种。
三、地方债资金管理的原则1. 依法依规。
地方债发行和使用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
2. 资金专户管理。
地方债资金必须独立设立专户管理,将其与一般财政资金分开管理,确保资金流向清晰透明。
3. 严格审批程序。
地方债发行和使用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包括预算编制、审议通过、财政部门备案等环节,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4. 投资项目审查。
地方债资金用于投资项目的,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资金用途合理、效益显著。
5. 监督与风险防控。
地方债资金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范风险。
四、地方债资金管理的程序和要求1. 发行程序。
地方政府需要提出债务融资计划,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报财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发行。
2. 资金使用程序。
地方债资金使用需要提前编制项目计划和预算,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才能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按照预算进行严格管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3. 使用效果评估。
地方债资金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向社会公开,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后续管理。
4. 债务偿还程序。
地方政府需要按照债务偿还计划按时偿还债务,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债务偿还情况。
五、地方债资金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 风险管理。
加强对地方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提前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2. 信息披露。
加强地方债资金的信息公开和披露工作,增加透明度,提高社会监督,防止信息不对称。
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办法

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管理办法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18〕61号)、《财政部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19〕23号)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有关规定,现就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申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政府债券项目计划管理地方政府债券申请单位要在每年6月份前,向财政局上报下年度拟申请债券资金的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类型、立项审批依据、项目性质、建设状态、预计施工时间、立项年度、建设期、项目运行预计年收入等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后附相关佐证资料,确保申请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财政局根据各单位上报情况对项目进行甄选,初步确定申报项目。
二、规范债券项目申报(一)地方政府债券申请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认真严谨梳理申请项目相关情况。
在上级部门下发债券资金需求申报通知后,按照财政局要求及时上报专项债券需求表并填报地债系统,完成债券资金的申请工作。
(二)在本地区债券限额下发后,地方政府债券申请单位在债券限额内,按照申报要求,及时提供项目概况、分年度投资计划、项目资金来源、预期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潜在风险评估、主管部门责任、财务评估报告(重点是项目预期收益和融资平衡情况评估)、法律意见书、信用评级等。
三、规范债券资金管理(一)财政局根据实情加快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拨付进度,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债券资金,防止资金长期滞留国库,尽早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二)地方政府债券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申报的项目确保专款专用,严禁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挪作他用,严禁用于经常性支出或建设明令禁止的楼堂馆所等项目。
四、加快债券项目实施(一)严格资金预算管理,项目主管单位、代建单位要严格按照债券申报项目加快工程进度,根据进度及时向区政府申请资金,财政局依据“按计划,按预算,按合同,按进度”的原则,加强资金拨付审核、提出意见,区政府对财政提出意见批复后,由财政局按照国库支付流程办理拨付手续,确保资金的安全有序。
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21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87b5a77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6.png)
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券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我部制定了《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财政部二○○九年二月十八日附件: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的能力,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
第三条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可以用于省级(包括计划单列市,下同)直接支出,也可以转贷市、县级政府使用。
第四条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实行预算管理。
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全额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市、县级政府使用债券收入的,由省级财政转贷,纳入市、县级财政预算。
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管理。
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收入安排支出的部门和单位,要将支出纳入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制度管理。
第五条地方政府债券收入根据省级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的额度编制。
市、县级财政根据省级财政核准的转贷额度编列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
地方政府债券支出根据各级财政使用债券收入或者债券转贷收入安排的支出编制。
政府一般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政府一般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一、总则1.1 为加强政府一般债券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债券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一般债券资金的筹集、使用、监督和管理。
二、债券发行2.1 债券发行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债券资金的安全、合规、有效。
2.2 债券发行规模、期限、利率等要素应结合财政收支状况、市场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
2.3 债券发行应通过公开招标、协议发行等方式进行,确保债券发行价格合理。
三、资金使用3.1 债券资金应严格按照债券发行文件约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3.2 债券资金使用方向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共服务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项目等。
3.3 债券资金使用过程中,应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进度、质量、效益符合预期。
四、预算管理4.1 债券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按照预算管理要求进行分配、使用、监督。
4.2 债券资金支出应遵循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合规、及时。
4.3 债券资金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五、风险防控5.1 建立健全债券风险评估机制,对债券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
5.2 加强债券资金使用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5.3 建立债券资金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六、监督与考核6.1 建立健全债券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加强对债券资金筹集、使用、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6.2 对债券资金使用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依据。
6.3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7.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____年__月__日。
7.2 本办法由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7.3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门备案。
八、资金筹集8.1 政府一般债券资金的筹集应依据年度预算安排和债券发行计划,合理确定债券发行时间和规模。
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05.19•【字号】粤财预〔2015〕136号•【施行日期】2015.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粤财预〔2015〕136号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委),顺德区财税局,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省直各单位:为规范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现将《财政部关于印发〈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47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32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同时,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各地、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省财政厅联系。
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由省政府统一管理地方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广东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由省政府统一管理,具体发行工作由广东省财政厅负责。
市县政府确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应向省财政厅提出申请,纳入全省债券规模内管理,由省财政厅代办发行,并统一代办还本付息。
考虑到深圳市财政单列,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深圳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二、地方政府债券按程序申请发行省级有关部门将需使用债券资金的项目计划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在财政部下达我省的债券限额内统筹制定省本级和市县级债券分配方案。
新增债券分配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置换债券分配方案报省政府批准。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区财税局和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在省财政厅下达的债券限额内,制定地方政府债券代发计划,经本级政府同意后报省财政厅。
省财政厅审核后,将债券代发规模下达给有关市县财政部门。
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一)编制预算调整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包括为2015年1月1日起新增一般债务发行的新增一般债券、为置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存量一般债务发行的置换一般债券(含为偿还2015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发行的一般债券)。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下简称省级政府)发行的一般债券不得超过国务院确定的本地区一般债券规模。
第四条一般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一般债券的发行主体,具体发行工作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
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一般债券的,应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债券规模内管理,由省级财政部门代办发行,并统一办理还本付息。
经省级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一般债券。
第二章预算编制和调整
第六条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批的地方政府举借债务
的规模内,根据客观因素测算分地区新增一般债券和置换一般债券规模,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
第七条省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分配建议,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省级政府同意后报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如有分配至市县级的新增规模,应在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的市县级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分市县新增一般债券规模的分配建议,报省级政府批准后下达各市县级财政部门。
省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置换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置换一般债券规模的分配建议,报省级政府批准后,分配省本级各部门和各市县级财政部门。
第八条市县级财政部门在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内,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本级政府同意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市县级财政部门在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置换一般债券规模内,提出置换一般债券规模的分配建议,报本级政府批准。
第九条使用新增一般债券资金的省级或市县级政府,在编制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方案时,应将新增一般债券规模在收入合计线下“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反映。
第十条一般债券收入安排的项目支出,根据拟使用债务资金的项目支出情况,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线上,按照一般债券资金
使用方向对应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科目反映。
第十一条一般债券付息支出根据一般债券发行规模、利率等情况,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线上相应科目反映。
第十二条一般债券发行费用支出根据一般债券发行规模、费率等情况,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线上相应科目反映。
第三章预算科目
第十三条对《2015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增设或调整有关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类科目,完整反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的收入、安排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转贷等情况。
第十四条删除“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050104)”项级科目。
在“地方政府债务收入(10504)”款级科目下增设“一般债务收入(1050401)”项级科目,科目说明为“反映地方政府取得的一般债务收入”。
第十五条在“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23102)”款级科目下增设“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310201)”项级科目,科目说明为“反映地方政府用于归还一般债务本金所发生的支出”。
项下增设两个目级科目:“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31020101)”,科目说明为“反映地方政府用于归还一般债券本金所发生的支出”;“地方政府其他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31020104)”,科目说明为“反映地方政府用于归还其他一般债务本金所发生的支出”。
在“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支出(23202)”款级科目下增设“一般债务
付息支出(2320201)”项级科目,科目说明为“反映地方政府用于归还一般债务利息所发生的支出”。
项下增设两个目级科目:“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232020101)”,科目说明为“反映地方政府用于归还一般债券利息所发生的支出”;“地方政府其他一般债务付息支出(232020104)”,科目说明为“反映地方政府用于归还其他一般债务利息所发生的支出”。
在“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3302)”款级科目下增设“一般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330201)”项级科目,科目说明为“反映地方政府用于一般债务发行兑付费用的支出”。
第十六条将“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101101)”项级科目修改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101101)”,科目说明为“反映下级政府收到的上级政府转贷的一般债务收入”。
将“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支出(2301101)”项级科目修改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支出(2301101)”,科目说明为“反映向下级政府转贷的一般债务支出”。
第四章预算执行
第十七条一般债券收入缴库、安排支出的资金拨付、债券还本付息的资金拨付等,按照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并纳入一般公共预算进行会计核算。
第十八条一般债券按市场化原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发行。
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购买一般债券。
第十九条省级政府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债券发行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等相关工作。
披露的信息应包括一般债券基本信息、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及相关债务情况、偿债资金安排以及对投资者做出购买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信息等。
第二十条市县级政府申请省级财政部门代发一般债券的,应与省级财政部门签订代发和转贷协议。
省级财政部门代市县级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募集的资金,应按照代发和转贷协议及时转贷给市县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省级财政部门完成一般债券发行工作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发行情况报财政部预算司、国库司及财政部驻当地专员办备案。
全年发行工作结束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将年度发行情况报财政部预算司、国库司及财政部驻当地专员办备案。
第二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应按时兑付一般债券本息。
省级财政部门代市县级政府发行的一般债券,市县级财政部门应按照协议约定及时向省级财政部门足额上缴还本付息资金。
未按时足额缴纳还本付息资金的,按逾期支付额和逾期天数计算罚息,年度终了仍未缴纳的部分,省级财政部门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扣回,并将违约情况及时向市场披露。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地方财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各有关部门使用一般债券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对存在发行一般债券弄虚作假、违规组织债券发行、改变债券资金用途、未按要求将债券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未按期偿还到期债券本息等情形的地方,视情节轻重减少一般债券规模或暂停一般债券发行资格。
违反《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各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