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是我们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因为课外阅读更考验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比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比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㈠命题人:梦在他乡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5题。

(18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

妻子入见,立有间。

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景公:齐国国君。

③霁(jì):天放晴。

③被:同“披”。

④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2分)其实味不同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6分)①吏二缚.一人诣王________________ ②晏子避席.对曰________________③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______ ④叶徒.相似________________⑤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__________ ⑥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含答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文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文训练

治水必躬亲钱泳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也。

7.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①既不可执一..()..()②泥于掌故③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④潴.有浅深()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②是以必得躬历山川9.第二段介绍了海瑞的什么事?这与第一段有什麽关系?(2分)10.末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1.本文对您有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简要谈谈。

(3分)3.按课文原文填空。

(6分,每小题1分,错漏一字扣1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2),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4)橘生淮南则为橘,。

(《晏子使楚》)(5),家书抵万金。

(《春望》)(6),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3.默写。

(9分)(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2),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4)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7),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4.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过零丁洋别云间文天祥夏完淳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阅读《与顾章书》,回答下列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⑦葺,修建。

⑧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⑨办,具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仆去月谢.病谢________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徒________2.请用标点符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书信从表达方式上看,先______,再写景,在写景中又穿插________,最后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5.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告②仅仅,只。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4.叙述叙述抒情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生活5.“争”“限”“含”“蓄”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的威力、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集聚翠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1. 8年级课外古文阅读及答案(一)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

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三)鲍君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①罝:网,用以捕鸟兽. 1解释文中黑体字。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

晏子使楚练习及参考答案一、语音诣()枳()缚()二、通假字1.缚者曷为者也同意思是2.圣人非所与熙也同意思是三、古今异义词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今义:)2.楚王闻之(闻:古义:今义:)3.楚王谓左右曰(左右: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齐之习辞者也为其来也之楚之水土为何为者也物外之趣生于淮南则为橘楚王闻之生于淮北则为枳吾欲辱之五、重点词语解释1.晏子将使楚使:()2.谓左右曰谓……曰:()左右:()3.习辞者习:()辞:()4.今方来方:()5.何坐坐:()6.坐盗盗:()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诣:()8.齐人固善盗乎固:()9.叶徒相似徒:()10.其实味不同其:()实:()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六、重点语句翻译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7.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七、课文内容理解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8.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中考链接【2007年江苏扬州】[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苏州市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苏州市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苏州市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富贵不能淫》)(乙)陈果①,字稚硕,乡试登唐文献榜第二甲,授兵部山海关主事。

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②友。

大成中年流落,挈③妻子依之;及卒,果又以礼殡葬之,抚其子,择配,嫁其女。

丙申,岁大祲④,果出粟赈饥。

(选自《新安县志》,有删改)【注释】①陈果:明代新安县人(今深圳南头南山村人)。

②阮大成:人名。

③挈(qiè):带,领着。

④岁大祲(jìn):这里指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新安县遇大旱,庄稼枯死,颗粒无收。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父命之________ ②往之女家________③挈妻子依之________ ④及卒________(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B.甲文启示我们“大丈夫”要做到不因富贵、贫贱、威武而动摇。

C.孟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提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是议论文,乙文是记叙文。

(4)按甲文中孟子的标准,陈果是否可以称得上“大丈夫”?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1)分解

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1)分解

D项中“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七分。
9.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见之谓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钱凤进来了,命人退避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就谈背叛 朝廷的计划。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王羲之醒来后,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了,于是佯装流口 水弄脏自己的脸和被子,假装睡得很沉。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
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
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
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
军队软弱了;解庄某跻件在事(我的国困)难境,内不做在了于盗认贼识但别是人官吏,们而不在能于阻认止识,自这己是。政治混乱。大王
(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攻打越国,这(就)是智慧 像眼睛(一样)。”楚庄王就停止了(攻打越国的事宜)。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
答)
答案: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____________的品质。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练习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练习 苏教版

文言文复习(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诣.王(yì)曷.为(hé)为枳.(zhǐ)非所与熙.(xī)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习辞..者(熟练)(言辞)今方.来(将要)缚者曷.为者也(同“何”,什么)何坐.(犯罪)诣.王(到)固.善盗(本来)叶徒.相似(只)其实.味不同(果实)所以然...者何(……的原因)(这样)圣人非所熙.也(同“嬉”,开玩笑)反取病.焉(辱)4、解释下列每组加点字。

⑴之楚王闻之.(这件事)⑵为为.其来也(相当于“于”)齐之.习辞者也(的)何为.者也(做)吾欲辱之.(他,代晏子)生于淮北则为.枳(结出)⑶使:晏子使.楚(出使)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让)5、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⑵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文: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

⑵齐人固善盗乎?译文: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⑶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⑷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莫非(难道)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⑸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提炼成成语,在本文晏子说这话目的是想说明什么?南橘北枳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阅读1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阅读1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① 半年方得释(③鹦哥谓之曰〔 ② 就笼语鹦鹉曰〔 ④似不忍去〔D.全石以为底日段生以事系狱〔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④。

(1分)二、向一只羊说声对不起(20分) ① 整整27年了,那只山羊偶尔还跑进我的梦里来,他双眸含泪,满是无辜的柔弱样子,让我从梦中痛 醒。

② 1986年7月,那是我暴躁、苦闷、落寞、彷徨的青春岁月。

③ 那年高考,我落榜了。

我的堂伯特地去乡场铁匠铺,炉火熊熊中,堂伯捂着胸口,边咳嗽边大声吩 咐高铁匠:“老伙计,你把锄头打硬实一点,土硬啊,我那不争气的侄儿,要回来种庄稼了。

’‘④ 堂伯扛着锄头,提上镰刀,从乡场上一路叹气回来,来到我家。

我靠在门前,接过堂伯递过来的锄头、镰刀。

沉默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种地农民转变的交接仪式。

黄昏,夕阳的最后光芒被远山吞尽。

堂伯花白的胡子在风中颤动,他开口了:“侄儿啊,你没有那个命,就只有当农民,要当农民,就好好当, 别去想那花花世界了,种地,也饿不死你!〃⑤ 堂伯缩着瘦小的身躯, 走了。

我真担心,一阵大风把堂伯给刮走了。

他一辈子是怎么在土里站稳的, 居然还养活了一家人!我开始扛着锄头上坡,跟我妈学种地,松土、刨行、挖窝、播种、施肥。

⑥ 我满身疲惫地回到家,倒在床上,呼呼睡去。

一个男人一把拖起了我,边拖边叫:“就你这个样子, 还想种地养活自己? 〃是我爸。

我突然暴怒起来,大吼一声:“我们断绝父子关系!〃我推了爸一掌,爸 趔趔趄趄,歪到土墙上。

他望着我,可怜地问: “你真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 “那还有假?说到做到!"我丢下这句话就走了。

我和眼前这个男人,心里是有隔膜的。

别把我当作一个家族的希望,我是我,我要 去闯荡世界,哪怕头破血流。

⑦ 我冲向山梁,想同这个山村作最后的道别。

17岁了,我还不能真正从心里接纳自己,出生在那样一个贫瘠的山梁上,我总是想,我应该生活在别的地方,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1)

苏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1)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1)(一)板桥家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①。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②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③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④,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⑤,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⑥之圣,不废困勉下学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⑧读《阿房宫赋》至四鼓⑨,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节选自《板桥家书》) 【注释】①济事:能成事,中用。

济,对事情有益。

②方寸:指人的内心。

③与:相关④韦编三绝:相传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支茶断了好几次。

韦,皮革。

③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⑥生知安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

这是古人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生,出生。

知,懂得。

安,从容不迫。

行,实行。

⑦困勉下学: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⑧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里指翰林院,翰林学士供职之所。

⑨四鼓:四更,凌晨1~3时。

【阅读指津】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便提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孰.有如孔子者乎( ) (2)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3)虽.生知安行之圣( ) (4)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3.作者认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不济事”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4.本文在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时,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孔愈紧,马嘉鱼愈是愤怒,更加拼命地往前冲,结果一条条“坚强”的马嘉鱼被网孔牢牢地卡死,为渔人所获。

当我们想勇往直前的时候,也不妨想想马嘉鱼的故事。

不看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一味地往前冲,这样莽撞的行为,受伤害的也只能是自己。

所以生活中,给自己一个回环的余地,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春夏乳.子( ) (2)两舟引.张之( )(3)必钻触求进.( ) (4)致不可脱.(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用火薰之B.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C.两舟引张之D.用罹烹醢之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2)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5.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该段有什么作用?(三)孙膑赛马孙膑①尝与庞涓②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③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④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⑤。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忌曰:“君第⑥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⑦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②庞涓: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③黥 ( qíng):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

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

④田忌:齐王的宗族。

③驰逐重射:赛马赌博。

⑥第:只,只管。

⑦下驷:下等马。

【阅读指津】文章告诉人们的道理是:避实就虚,牵制敌方的主要力量,使用智力去求取胜利,此种方法远较以蛮力强行取胜来得高明。

孙膑关于“上驷”“中驷”“下驷”的推理和议论,正是其智慧的体现,因此,他最后能成为威王之师也是顺理成章的。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史记》与、、并称“前四史”。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君第.重射( ) (2)窃.载与之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4.指出下列句子中与“田忌信然之”中“然”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B.我妻死之年手.植也C.不耻.下问D.无案犊之劳.形5.庞涓为什么要加害孙膑?孙膑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四)戴高帽俗以喜人面谀①者曰:“喜戴高帽。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②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③。

”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⑥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选自俞樾《春在堂全书》) 【注释】①谀:奉承。

②辄:就。

③龃龉(jǔ yǔ):下牙齿不齐。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子盾。

④直途:正直的方式。

事:对待。

⑤欤:呢。

句末疑问语气词。

⑥颔首:点头。

⑦止:同“只”。

【阅读指津】戴高帽也叫扣高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抬高别人,不管是故意的还是实在的。

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作“喜欢戴高帽”。

后人用“好戴高帽”来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文中的老师被京官几句恭维的话迷惑了,失去了自己的原则。

文章借此讽刺了那些所谓的“师者”对阿诀奉承也难以抵御的社会现实。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能否在局中也保持一颗清醒的心呢?希望本文能给你有益的启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俗以喜人面.谀者曰( ) (2)外官.不易为( )(3)汝言.亦不为无见( ) (4)语.人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2)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3.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其修辞方法是。

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

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五)双清溪水数日阴雨。

苦甚。

至双清庄,天稍霁①。

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②。

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

石篑③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④,邀石篑起。

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

”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⑤茗数碗,即同行。

(选自袁宏道《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注释】①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精:精致讲究。

③石篑:作者的朋友,陶石篑。

④茗糜:茶与粥。

⑤啜:喝。

【阅读指津】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公安派”主帅,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选文是一篇游记,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描写双清庄的溪水。

文中既没有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也没有逼真的形象,作者只描写溪水的响声,而且是通过石篑听觉上的感受从侧面介绍给读者的。

作者落笔于人物,却实于景物,写得清新自然、别有情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数日阴雨,苦甚.( ) (2)遂不能寐.( )(3)邀.石篑起( ) (4)响者乃.溪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

(2)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3.文中“石篑大笑”的“笑”非常传神,试分析石篑笑的原因。

4.作者为什么要极力刻画友人石篑的情绪变化?(六)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选自周怡《尺牍·精华》)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阅读指津】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古人积累了大量的治家经验,希望子孙们世代遵守,以保长久的幸福安宁。

周怡在这里所谈的是“奢”与“俭”的关系问题。

古人常说“勤俭持家”,不知道衣食得之不易,很容易犯铺张浪费的毛病,所以作者要对他的子侄说明俭朴的重要。

最后作者语重心长地告诫儿侄要“居安思危”,必须“未雨绸缪”,切不可到穷途末路时才知追悔。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何必图.好吃好着( )(2)莫.待无时思有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此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七)鲁恭治中牟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⑤,俱坐桑下。

有雉⑥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⑦白⑧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郡大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⑤阡陌:田间小路。

⑥雉(zhì):野鸡。

⑦状:报告。

⑧白:给。

【阅读指津】鲁恭(32年一113年),字仲康。

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鲁。

鲁恭于东汉章帝建初年间(76年一84年)任中牟县令,他着重以道德风尚感化人,不依靠刑罚命令惩治人,遇有讼争,尽量说服,使犯法者自感愧悔,深受人民爱戴,有“鲁恭三异”(蝗不入境,化及禽兽,竖子有仁心)的传说。

本文所记的就是他任中牟县令时,他的上级袁安因怀疑他的道德教化而派人视察时发生的“鲁恭三异”之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疑.其不实( ) (2)儿言雉方.雏( )(3)久留徒.扰贤者耳( ) (4)吾将速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人曰:“儿何不捕之?”(2)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3.鲁恭任中牟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4.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八)郑板桥知潍县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

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

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

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捽⑦头黥面⑧,逐之出。

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