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重点内容解读
经典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修订简介.ppt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半填半挖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路基病害
承载力不足 稳定性差(边坡失稳、垮塌、滑移) 耐久性欠缺(冻胀) 变形(整体下沉、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新老路基变形协调) 水损害(溶蚀、崩解、冲刷、塌方、泥石流)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续上页
2015版第7章为“特殊路基 ”,19条,139小条。一般规定 (4)、滑坡地段路基(11)、崩塌地段路基(6)、岩堆地 段路基(6)、泥石流地段路基(6)、岩溶地区路基(6)、 软土地区路基(15)、红粘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4)、膨 胀土地区路基(8)、黄土地区路基(5)、盐渍土地区路基 (11)、多年冻土地区路基(10)、风沙地区路基(5)、雪 害地段路基(10)、涎流冰地段路基(6)、采空区路基 (7)、滨海路基(5)、水库地区路基(7)、季节性冰冻地 区路基(7)等。
1、总则 2、术语、符号 3、一般路基 4、路基排水 5、路基防护与支挡 6、路基拓宽改建 7、特殊路基
附录 A、B、C、D、E、F、G、H、J、K
演示课件
章节内容变化/第1章
2004版第1章为“总则”,12条。目的、适用范围、路基工 程要求、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准备工作、路基设计流程、 高路堤深路堑方案、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不良路段路基最小 填土高度、路基动态设计法、“四新”技术应用、与其他规 范标准关系等。 2015版第1章仍为“总则”,7条。目的、适用范围、路基设 计准备工作、路基设计原理、路基设计原则、“四新”技术 应用、与其他标准规范关系等。
一、历史沿革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9-9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讲解
2、 控制测量
2.1各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及以下公路
平面控制网等级
一级小三角、一级导线、 四级GPS控制网
二级小三角、二级导线
三级导线
2.2公路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在水准测量确有困 难的地段,四、五等水准测量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4.5 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好所有控制桩点,并及时恢复被破坏的 桩点。
试验
1、 路基施工前,应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试验 室。
2、 路基施工前,应对路基基底土进行相关试验。每 公里至少取2个点;土质变化大时,视具体情况增 加取样点数。
3、 应及时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的拟作为路堤填料 的材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土的试验项目包括 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 试验等。
术语
路床: 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0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0.30m)和下路床 (0.30~0.80m)。 路堤: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堤在结构上分为上路 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面底面以下0.80~ 1.50m范围内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 的填方部分。 路堑: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CBR(承载比): 表征路基土、粒料、稳定土强度的一种指标,即 标准试件在贯入量为2.5mm时所施加的试验荷载与 标准碎石材料在相同贯入量时所施加的荷载之比值, 以百分率表示。
3)对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 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临水路基范 围内,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
4)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 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不 得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 好的填料。
讲义总结JTG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及详细解读490页
续上页
2015版第7章为“特殊路基 ”,19条,139小条。一般规定 (4)、滑坡地段路基(11)、崩塌地段路基(6)、岩堆地 段路基(6)、泥石流地段路基(6)、岩溶地区路基(6)、 软土地区路基(15)、红粘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4)、膨 胀土地区路基(8)、黄土地区路基(5)、盐渍土地区路基 (11)、多年冻土地区路基(10)、风沙地区路基(5)、雪 害地段路基(10)、涎流冰地段路基(6)、采空区路基 (7)、滨海路基(5)、水库地区路基(7)、季节性冰冻地 区路基(7)等。
章节内容变化/第1章
2004版第1章为“总则”,12条。目的、适用范围、路基工 程要求、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准备工作、路基设计流程、 高路堤深路堑方案、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不良路段路基最小 填土高度、路基动态设计法、“四新”技术应用、与其他规 范标准关系等。 2015版第1章仍为“总则”,7条。目的、适用范围、路基设 计准备工作、路基设计原理、路基设计原则、“四新”技术 应用、与其他标准规范关系等。
章节内容变化/第4章
2004版第4章为“路基排水”,3条,20小条。一般规定 (4)、地表排水(10)、地下排水(6)等。 2015版第4章为“路基排水”,3条,29小条。一般规定 (6)、地表排水(13)、地下排水(10)等。
章节内容变化/第5章
2004版第5章为“路基防护与支挡”,7条,45小条。一般规 定(6)、坡面防护(4)、沿河路基防护(11)、挡土墙 (9)、边坡锚固(9)、土钉支护(3)、抗滑桩(3)等。
——路基设计内在需求
技术要求(强度、稳定性、耐久性) 经济要求(合理、节约)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要求(节约土地、保护环境)
——公路建设发展需要
“一带一路”全球战略规划 ——沙漠地区公路 ——海滨地区公路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 ——黄土地区公路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015宣贯-改扩建
3
2015‐5‐28
6.2 既有路基状况调查评价
6.2.1 既有路基调查应采取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勘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路基 拓宽改建设计前 应收集既有公路的地基及路基勘察设计 竣工图和养护 拓宽改建设计前,应收集既有公路的地基及路基勘察设计、竣工图和养护 等方面的资料。软土地区还应收集既有公路的沉降监测资料
既有路面结构整体破损严重,可结合纵断面设计,将其用作路基
6.4.7 利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拓宽改建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若既有路基 土的强度和压实度不能满足要求,且论证路面补强方案总体不可行的情况下, 应对既有路基进行土质改良或者挖除既有路基路面后重新填筑
凌建明
jmling@
核心:变形协调与控制
6.4.4 水文地质不良地段的既有路基,应结合路基路面拓宽改建设计,增设排水 垫层或地下排水渗沟等 6.4.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基拓宽改建设计应做好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岩石 挖方路段,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方法施工、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
10
2015‐5‐28
6.4.6 既有路基的利用应与路面利用和加铺设计相结合,并根据路基病害的产生 原因和对拓宽结构的影响程度,采取下列针对性的处治措施: 1 当既有路基回弹模量不满足新建路基的要求,但既有路面未出现破损、且拓 宽后通过加铺设计可满足路面设计要求时,宜充分利用既有路基。 2 当既有路基回弹模量不满足新建路基的要求,且路面出现严重破损时,可根 据含水率、压实度和填料类型的分析评价,分别采取改善排水措施、补充碾 压、换填处治等措施。 3 当条件受限不能翻挖既有路基时,可采取水泥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注浆等处理措施
公路设计规范知识要点详解
公路设计规范知识要点详解公路是现代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设计规范则是确保公路建设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解析公路设计规范的要点,包括公路设计的目标、设计原则、布局规范、标线标志规范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规范等内容。
一、公路设计的目标公路设计的目标是确保公路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满足交通需求并具备良好的运行性能。
主要目标包括保证交通的安全、顺畅,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交通运输的可持续性等。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公路设计必须确保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包括行人、车辆和骑行者等。
设计应满足交通工程技术规范对于交通安全的要求,例如减速带、交叉口信号灯等。
2. 经济性原则:公路设计应在合理的经济成本内完成,同时考虑项目的长期效益。
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最优方案来确定适当的投资和成本利益分析。
3. 环境友好原则:公路设计应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景观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因素。
4. 可持续性原则:公路设计应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包括交通需求的变化、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耗减少等。
三、布局规范公路的布局规范主要包括路线选择、线型设计、纵坡设计等。
1. 路线选择:公路的线路应选择在地形条件较好、土壤质量较好、地质条件较稳定的区域,避免地形陡峭、软弱地层和易滑坡等地区。
2. 线型设计:线型设计主要包括水平线型和纵坡线型。
水平线型应基于交通需求和地理条件,在保持合理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曲线的数量和曲线的半径。
纵坡线型应确保在坡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保持安全性和舒适度。
四、标线标志规范标线标志是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引导驾驶员行驶和提供交通信息。
1. 标线规范:标线要清晰、易辨认,以确保驾驶员按照正确的道路规则行驶。
例如,实线和虚线的使用应符合交通规则的要求,并根据车道数量和交通流量合理配置。
2. 标志规范:路标标志的设置应根据交通安全和信息传达的需求。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条文解读 ppt课件
ppt课pp件t课pp件t课件
18
3.1.7 路基设计
——应充分考虑水和冰冻对路基性能的影响;
——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或防冻害设施,以及必要的路基防 护工程,防治路基病害。
ppt课pp件t课pp件t课件
19
3.1.8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填方路基、陡坡路堤和挖方高边 坡路基
——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 基础,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
——各级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3.1.3 规定。
ppt课pp件t课pp件t课件
15
3.1.4 路基设计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 面形式和边坡坡度;
——沿河路基不宜侵占河床,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 支挡工程;
——妥善处理好路基废方,应避免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 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
ppt课pp件t课pp件t课件
27
3.2.8 标准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值 ——应综合考虑公路等级和设计阶段,根据路床深度范围内路 基土(或粒料)的回弹模量,按下列方法确定:
1 根据路基结构应力水平,采用重复加载三轴压缩试验获得。 2 受试验条件限制时,由附录B表B.1、B.2 查取。 3 初步设计阶段,由(3.2.8-1)、(3.2.8-2)估算。
ppt课pp件t课pp件t课件
33
3.3.3 路堤填料
1 路堤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 应小于150 ㎜。
2 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 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堤。冰冻地区的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 土填筑。
3 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3.3.3 的规定。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规范修订简介
解读《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之一规范修订简介历史沿革1国外状况2适用范围56现实意义6主要内容修订背景3修订内容4201519931995199619982004《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6-199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013-199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199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019-98)一、历史沿革二、国外状况二、国外状况三、修订背景1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
204规范使用11年,积累成功经验。
3适应今后我国公路路基设计需求。
——交通运输业发展公路总里程沥青路面里程水泥砼路面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汽车保有量机动车保有量2014年底,我国公路统计数字:——路基形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病害◆承载力不足◆稳定性差(边坡失稳、垮塌、滑移)◆耐久性欠缺(冻胀)◆变形(整体下沉、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新老路基变形)◆水损害(溶蚀、崩解、冲刷、塌方、泥石流)——路基设计内在需求◆技术要求(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经济要求(合理、节约)◆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要求(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公路建设发展需要“一带一路”全球战略规划——沙漠地区公路——海滨地区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多年冻土地区公路——黄土地区公路四、修订内容◆目录变化◆章节内容变化◆附录变化◆总结总结合并保留原貌增补修订总结一、原规范3.2 节“路床”◆本规范最重大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交通荷载等级:——调整了路床深度范围;——提出了路基结构回弹模量的控制标准及指标预估方法。
总结二、填方路基——补充了“填方路基高度的设计原则与确定路堤高度的方法”。
三、高路堤与陡坡路堤——修订了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补充了“高填方路基在连续降雨工况、地震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015宣贯-路基结构
– 压实度K
施工控制指标 ?
– 回弹模量 E0
静态指标和静力测试方法:应力状态不合实际指标 取值:查表法或经验为主 ?
– 弯沉 l
唯一性? 路面结构 面层[厚度(cm)/ ( )/模量(MPa)] (MP )] 基层[厚度(cm)/模量(MPa)] 土基模量(MPa) 土基顶面压应变 路表弯沉(0.01mm) 33.6 38.1 1 15/1500 30/1500 2 15/1500 21/3000 3 10/1500 26/3000 30 300×10-6 36.6 37.5 35.3 4 10/1500 19/3000 5 10/1500 23/3000
对砾和砂,D60(通过率为60%时的颗粒粒径)大时,取高值,D60小时,取低值。 对其他含细粒的土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大和塑性指数高时,取低值,反之, 取高值。 同等条件下,轻、中等及重交通荷载时取较小值,特重、极重交通条件下取较大值
–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本构模型
oct M R k1 p a p p 1 a a
轻、中等及重交通:0.8m 特重、极重交通:1.2m 特种轴载公路:单独计算
3.2.1 路床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及其轴载组成确定。对特种轴载的公路,应单 独计算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路床厚度
3
2015‐5‐28
二、2004版规范的主要问题
与路基相关的道路病害
– 稳定问题
上边坡 下边坡
– 变形问题
弹性变形:显著影响路面疲劳寿命
t w tires 1 h 2 top of subgrade h 2 w+t w+t+h subgrade h 2 w surface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修订简介
三、修订背景
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
JTG D30-2004规范使用10多年,积累了成功经验和教训;
近10多年来,出现了相关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路基设计的需要。
——交通运输业发展
2014年底,我国公路统计数字 总里程 沥青 :466万公里 :62万公里
水泥
高速路 公路密度 汽车保有量
附录变化
JTG D30-2004 JTG D30-2015
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 B 监测内容与项目 C 多年冻土公路工程分类
A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标准试验方法 B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取值范围与代表值 C 路基平衡湿度预估方法
D 黄土分区图
E 本规范用词说明
D 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的取值范围
E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 F 路基监测内容与项目 G 挡土墙设计计算 H 多年冻土公路工程分类 J 黄土分区图 K 本规范用词说明
8)路基拓宽改建 ——补充了膨胀土地区和岩溶地区原有路基的评价内容;
——修订了原有路基现场测试要求、拓宽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措 施、原有路基利用与处治技术原则及要求。
9)特殊路基
——修订了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红粘土 与高液限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风化、雪害、 涎流冰、采空区、滨海、水库等16 类特殊路基设计原则、病害 防治措施与技术要求;
章节内容变化/第7章
2004版第7章为“特殊路基”,17条,66小条。一般规定 (3)、滑坡地段路基(4)、崩塌与岩堆地段路基(3)、泥 石流地区路基(2)、岩溶地区路基(4)、软土地区路基 (9)、红粘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3)、膨胀土地区路基 (3)、黄土地区路基(4)、盐渍土地区路基(5)、多年冻 土地区路基(5)、风沙地区路基(4)、雪害地段路基(3)、 涎流冰地段路基(2)、采空区路基(2)、滨海路基(5)、 水库地区路基(5)等。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重点内容解读
上路堤 下路堤
注:1.表列压实度系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 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砼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 3.路堤采用特殊填料或处于特殊气候地区时,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路在保证路 基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1~2个百分比。
1.0.7
路基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5/6/5
7
2 符号和术语
2015/6/5
8
2.1.2 路床
路面结构层以下0.8m或1.20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分 为上路床及下路床两层。上路床厚度0.3m;下路床厚 度在轻、中等及重交通公路为0.5m,特重、极重交通 公路为0.9m。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堤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 路堤,上路堤是指路床以下0.7m厚度范围的填方部分; 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3.2.4
竖向压应变为验算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路基在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应低于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和《公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有关规 定。 2 沥青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的计算值应满足沥青路 面永久变形的控制要求。 3 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可不作控制。
(2 CBR 12)
M R 22.1CBR 0.55 (12 CBR 80)
2015/6/5 22
3.2 路床
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设计可按下列
3.2.7
方法预估湿度状态,确定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 1 可按附录C的有关规定,根据路基相对高度、路基土 组类别及其毛细水上升高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并 预估路基结构的平衡湿度。 2 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可按附录D确定。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条文解读
1.0.2 适用范围
——各级公路新建路基设计; ——各级公路改扩建的路基设计; ——等外公路路基设计可参考。
精品课件
1.0.3 路基设计准备工作
路基设计时 ——应做好公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工作; ——查明沿线地质条件; ——获取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精品课件
1.0.4 路基设计原理
精品课件
3.2.4 组成路基结构的路基土 ——应均匀,其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2.4 的规定。
精品课件
3.2.5 路床应分层铺筑,碾压密实,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 2 压实度应符合表3.2.5 的规定。 3 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精品课件
3.2.6 路基结构 ——应以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 ——以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为验算指标;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应与交通量等级相适应,并应符合表 3.2.6 的规定。
精品课件
3.1.2 路基设计时 ——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 ——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中心挖方深度超过30m 时,结 合路线方案与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或分离式路基作方案比选。
精品课件
3.1.3 水浸淹路段路基 ——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 波浪侵袭高,以及0.5m 的安全高度; ——各级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3.1.3 规定。
精品课件
3.1.8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填方路基、陡坡路堤和挖方高边 坡路基 ——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 基础,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
精品课件
3.2 路床
3.2.1 路床设计 ——应与公路路基结构相适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水 文、工程地质等条件,结合公路等级、交通量及其轴载情况、 路基填挖高度和路面结构形式等,合理选择路基结构形式。
2015-2016公路工程新规范要点解析及说明
桥头路基过渡段
3.3.7 填方路基与桥梁、涵洞、通道相邻处,常有 跳车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路堤压实度不够。为消除 ——过渡段长度宜按式(3.3.7)确定。 这种跳车现象,在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 通道)等连接处设置过渡段是有效的工程措施。 对于过渡段的长度,原规范(JTG D30-2004)是 采用(2~3)H。本次修订根据实际工程情况,为 便于施工碾压机械作业,增加了过渡 段长度 。 L——过渡段长度(m); H——路基填土高度(m);
——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并做好填料、地基 处理、台背防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
02
PART TWO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20一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一. 2 节“术语” 2.0.12 碾压遍数 ——压路机沿相同或相近轮迹往、返碾压各1次, 称为1遍,并以此方式计算碾压数量。 2.0.12 碾压遍数 ——压路机沿相同或相近轮迹往、返碾压各1次,称为1遍, 并以此方式计算碾压数量。 碾压遍数——前进+后退算1遍。 对于11m宽路面,如钢轮压路机碾压宽度2.1m,按1/3错 2.0.11 容许延迟时间 ——在满足强度标准的前提下,水泥稳定材料拌和 后至碾压成型之前所容许的最大时间间隔。 轮碾压,压路机从路的一侧走到另一侧,需要走(11-2.1) /1.4≈6个来回,相当于大部分碾压3遍。
02
01
PART ONE
JTG D30-2015《公路路基路基设计规范》
一.原规范3.2 节“路床” 根据交通荷载等级
3.2.1 路床设计
——应与公路路基结构相适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 水文、工程地质等条件,结合公路等级、交通量及其轴载情 况、路基填挖高度和路面结构形式等,合理选择路基结构形 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条文解读
.
46
3.4.2 岩质路堑
1 岩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 工方法等,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确定。必要时可采用稳 定分析方法予以检算。边坡高度不大于30m 时,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 按附录E 确定岩体类型,边坡坡率可按表3.4.2 确定。
.
44
3.3.11 填方路基
——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护脚路基。
——护脚高度不宜超过5m,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予防护或 加固。
.
45
3.4 挖方路基
3.4.1 土质路堑
1 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 水措施、施工方法等,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 合确定。边坡高度不大于20m 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4.1 规定。 2 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 时,其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按第3.7 节确定。
.
23
3.2.4 组成路基结构的路基土 ——应均匀,其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2.4 的规定。
.
24
3.2.5 路床应分层铺筑,碾压密实,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 2 压实度应符合表3.2.5 的规定。 3 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
25
3.2.6 路基结构 ——应以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 ——以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为验算指标;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应与交通量等级相适应,并应符合表 3.2.6 的规定。
.
42
3.3.9 护肩路基 ——护肩高度不宜超过2m; ——顶面宽度不应侵占硬路肩或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面范围。
.
43
3.3.10 砌石路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CBR 12)
M R 22.1CBR 0.55 (12 CBR 80)
2015/6/5 22
3.2 路床
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设计可按下列
3.2.7
方法预估湿度状态,确定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 1 可按附录C的有关规定,根据路基相对高度、路基土 组类别及其毛细水上升高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并 预估路基结构的平衡湿度。 2 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可按附录D确定。
路基设计之前,应收集公路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貌、 地质、地震、筑路材料等资料,做好沿线地质、路基填料 勘察试验工作,查明地层岩土性质、厚度、空间分布特征 及有关物理力学参数。 地质资料是路基设计的重要基础资料。
2015/6/5
15
3.1 一般规定
3.1.6
路基设计应控制路基工后沉降量。对软弱地基、路基与桥 涵结构物连接处、路基填挖交界处、高路堤、陡坡路堤等, 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路基不均匀变形。
2015/6/5
16
3.1 一般规定
3.1.8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路堤、陡坡路堤和深路堑等均应采 用动态设计。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 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 动态设计是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测资料完善设 计,是一种客观求实、准确安全的设计方法,适用于 路基施工阶段,是施工图设计的延伸。 动态设计不是:
上路堤 下路堤
注:1.表列压实度系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 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当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砼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 3.路堤采用特殊填料或处于特殊气候地区时,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路在保证路 基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1~2个百分比。
安全适用
适用性 可靠性 耐久性 设计可靠性
安全可靠
2015/6/5
4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
1.0.3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
路基结构 路基设施
2015/6/5 5
1.0.4
路基设计应做好公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工作,查明沿 线水文、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为路基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2.1.13 软土
2015/6/5
2.1.19 多年冻土
冻结状态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温度低于0℃且含冰的 土(岩)。
2.1.20 季节冻土
随季节冻结和融化的土。
2.1.21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 面活动的地质现象。 高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倾倒或坠落 的地质现象。
12
2.1.22 崩塌
2015/6/5
2.1.25 采空区
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 开裂、破碎垮落,直到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所引起 的地表变形和破坏的地区或范围,统称为采空区。狭义 采空区至开采空间。 抵抗滑坡下滑力或土压力的横向受力桩。
2.1.27 抗滑桩 2.1.29
3.6.7
分析时,应考虑一下三种工况: 1 正常工况:路基投入运营后经常发生或持续时间长的 工况。 2 非正常工况Ⅰ:路基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 况。 3 非正常工况Ⅱ:路基遭遇地震等荷载作用的工况。
2015/6/5
30
3.6 高路堤与陡坡路堤
高路堤与陡坡路堤稳定性分析的强度参数应根据填料来源、
路基结构形式
上路床 轻、中、重交通 下路床 特重、极重交通
2015/6/5
18
3.2 路床
路床应分层铺筑,碾压密实,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3.2.3
1 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 2 压实度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3 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表3.2.3 路床压实度要求
2015/6/5
20
3.2 路床
3.2.5
新建公路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0可由标准状态下的路基回 弹模量按式(3.2.5-1)确定,并应满足式(3.2.5-2) 的要求。
E0 K s K M R
E0 [ E0 ]
2015/6/5
21
3.2 路床
标准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2015/6/5 28
3.6 高路堤与陡坡路堤
3.6.1
高路堤、陡坡路堤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路段的路堤,应 作为独立工点进行勘察设计。
不良地质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特殊岩土
软土、红黏土、高液限土、膨胀土、 黄土(湿陷性黄土)等。
2015/6/5
29
3.7 深路堑
高路堤与陡坡路堤设计时,应进行路基稳定性计算分析。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 (m) 0.8~1.5 1.2~1.9 0.8~1.5 1.9以下 压实度(%)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94 ≥94 ≥93 二 级 公 路 ≥94 ≥94 ≥92 三、四级 公 路 ≥93 ≥93 ≥90
项目分类 轻、中、重交通 特重、极重交通 轻、中、重交通 特重、极重交通
路基结构形式 上路床 下路床 轻、中、重交通 特重、极重交通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m) 0~0.3 0.3~0.8 0.3~1.2
路床压实度(%)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96 ≥96 ≥96 二级公路 ≥95 ≥95 ≥95 三、四级 公路 ≥94 ≥94 -
2015/6/5
19
3.2 路床
路基结构应以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以路床顶面
2.1.8 陡坡路堤
2015/6/5
地面斜坡陡于1:2.5的路堤。
10
2.1.9 深路堑
土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20m或岩石挖方边坡高度大于 30m的路堑。
2.1.10 填石路堤
用粒径大于40mm、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
2.1.12 特殊路基
位于特殊土(岩)路段、不良地质路段及受水、气候等 自然因素影响强烈,需要进行特殊设计的路基。 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 粒土。泛指软黏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等软弱 土。
边施工 边设计
2015/6/5 17
3.2 路床
3.2.2
路基填料应均匀 ,其最小承载比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 路床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
路面底面 以下深度(m) 0~0.3 0.3~0.8 0.3~1.2 填料最小承载比(CBR)(%)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8 5 5 二级公路 6 4 4 三、四级 公路 5 3 -
3.6.8
场地情况及分析工况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室 内试验,并结合现场情况确定。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路基填土的强度参数c、 φ值,可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 不排水剪试验获得。不同工况下试样制备要求见表 3.6.8。当路基填料为粗粒土或填石料时,应采用大型 三轴试验仪或大型直剪试验仪进行试验。 2 地基土的强度参数c、 φ值,宜采用直剪固结快剪或三 轴剪的固结不排水剪试验获得。
解读《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之二
重点内容解读
主要内容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一般路基
4
路基排水
5
路基防护与支档
6
路基拓宽改建
7
特殊路基
8
附录
2015/6/5
2
1 总则
2015/6/5
3
1.0.1
为统一公路路基设计技术标准,使公路路基工程设计符合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预应力锚杆 (索)
由锚头、预应力筋、锚固体组成,通过对预应力筋施加 张拉力以加固岩土体的支护结构。 对路基边坡进行支护,限制路基边坡发生过大变形,允 许结构出现一定的变形的一种路基支挡形式。
13
柔性支护结构
2015/6/5
2.1.30
3 一般路基
2015/6/5
14
3.1 一般规定
3.1.1
1.0.7
路基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5/6/5
7
2 符号和术语
2015/6/5
8
2.1.2 路床
路面结构层以下0.8m或1.20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分 为上路床及下路床两层。上路床厚度0.3m;下路床厚 度在轻、中等及重交通公路为0.5m,特重、极重交通 公路为0.9m。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堤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 路堤,上路堤是指路床以下0.7m厚度范围的填方部分; 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1.0.5
路基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遵循因地制宜、就地 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必 选,合理确定路基方案,做好综合设计。 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相对应。
2015/6/5
6
1.0.6
路基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地采用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3.2.4
竖向压应变为验算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路基在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应低于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和《公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有关规 定。 2 沥青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的计算值应满足沥青路 面永久变形的控制要求。 3 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可不作控制。
2015/6/5
24
3.3 填方路基
路堤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3.3.1
1 满足公路等级所对应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及其设计洪 水位。 2 路堤高度不宜小于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 3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堤高度不宜小于当地路基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