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二战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cc2a9da98271fe900ef9b9.png)
『解读』材料2主要阐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1)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 地位,适应了美国的经济扩张需要; (3)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1.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 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解析】题中反映的是货币体系并不是市场体系,故A项错误;“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 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现了世界经济的霸主从英国到美国转变,故B项正确; 题干主要讲述货币体系的演变,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故D项错误。
单元十五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二战后(1945年至今)的世界
§15-2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发展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专题知识
知识主线·宏观把控专题知识
复习内容上,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两种趋势”,关注“三 个阶段”,理清知识主线。
(1)“一条主线”即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历程,从布雷顿森
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西欧和日 本的崛起、经济滞胀的冲击以及自身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美国无 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 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92c626aa32d7375a417806f.png)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90S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0C40S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是指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战 和国际贸易体系的总和
后
资 本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主 义 经
(以美元为主导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
地位。
Hale Waihona Puke 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
(250亿美元的储备)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影响
积极: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②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 ③有利于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消极:美国拥有特殊地位。它满足了美国对外经 济扩张的需要,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 经济的霸主地位。
二、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 贸易 全球化; 2、 生产 全球化; 3、 资本 全球化
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1、加强了国家间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 2、提高生产效率,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基础知识梳理
四、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发达国家 主导下的 资本 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某国际金融组织2017年12月12日在巴黎发布公
报说,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该组织在2019年后
将不再向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项目提供贷款。
同时表示,最贫穷国家的那些能让贫困人口受益、
且符合《巴黎协定》要求的天然气项目仍将获得
资金支持。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ppt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315c468bd63186bdebbc7d.png)
二、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
条件:国际金融、贸易体系共同规则的制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 银行建立;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建立)
美国主导→发达国家主导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趋势1:经济区域集团化
趋势(二战以来)
归宿
趋势2:经济全球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亚太经合组织 东盟、非洲联盟
域 集
团
化
最终归宿
经 济
双 刃
全剑
球
化
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回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商品 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
二战后 资本新一 轮扩张 全球化新时代
一、全球市场的形成(16世纪-20世纪初)
条件: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交通通讯技术发展、殖民扩张加剧)
形成过程
1)、标志:国际货币基金会议(1944年7月,又称布 雷顿森林会议,《布雷顿森林协定》 )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间、宗旨、标志 B. 世界银行成立:时间、宗旨、标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宗 旨
▪ 稳定国际汇兑; ▪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
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
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
由此促使德意日三国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
战争道路。请问: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 有一定的道理。 ▪ 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时,各国面对恶化的形势,转嫁
危机,设置关税壁垒,从而引发了倾销战、关税战, 使危机程度更加严重。各国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 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资源自给率较低、 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逐渐勾结并结成了法西斯 联盟,走上了战争道路。
高考历史10单元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1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10单元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1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06a1bca3968011ca2009156.png)
第10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个核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两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大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金融、贸易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演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第2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美元帝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标志: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
3.特征(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两大机构⎩⎪⎨⎪⎧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
②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5.影响(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
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
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1.原因(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916c45126fff705cc170ab1.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主干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老师)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2e236e868e9951e79a892745.png)
浙江省黄岩区灵石中学高三复习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考点扫描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二、板块结构三、温故知新考点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核心知识回顾】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原因:西欧经济遭重创,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美国企图取代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
2、建立:1944年7月,来自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3、体系的构成:(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
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1945年成立其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3)这两个组织由成员国认缴资金、并根据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这样美元就取得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4、作用:(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2)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4)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https://img.taocdn.com/s3/m/95926c36ee06eff9aef80750.png)
)
第十七专题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2. 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 ( ) A.欧盟 B.东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A.欧盟 B.东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13. 下列图片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 ( )
A
B
C
D
第十七专题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4.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因为 (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世界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C.世界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
第十七专题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7.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 贸总协定④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 贸总协定④联合国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 8.《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 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这说明了 ( )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 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欧共体成立之后, 9. 欧共体成立之后,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 一步发展① 一步发展①建立了关税同盟 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建立了欧洲统一大市场④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动 ( ) 建立了欧洲统一大市场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④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dffb0c426fff705cc170af7.png)
用“一二三四”掌握经济全球化 一个体系: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三个认识: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无法逃避;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③以美国
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客观上有利于世
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趋势。
(2011·福建高考)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 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 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 ,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 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 居弱势地位 答案:B
四个集团: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
组织。
(2012·广东高考)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 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 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 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 问题”。这反映了 (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 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关贸总协定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分为序言和四大部分,共计 38条,另附若干附件。第一部分从第1条到第2条,规定 缔约各方在关税及贸易方面相互提供无条件最惠国待遇 和关税减让事项。第二部分从第3条到第23条,规定取 消数量限制以及允许采取的例外和紧急措施。第三部分 从第24条到第35条,规定本协定的接受、生效、减让、 停止或撤销以及退出等程序。第四部分从第36条到第38 条,规定了缔约国中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发展问题。这 一部分是后加的,于1966年开始生效。
高考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速记
![高考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f714e60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c.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速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同时,世界也先后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
线索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线索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世界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览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以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方式建立的,以欧洲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通过会议协商方式确立的,以美国为中心。
世界“救火队”和“扶贫队”分别是什么(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如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可向该组织求援,所以该组织具有“救急”的特点,是世界金融的“救火队”。
(2)世界银行侧重于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其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成员国建立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可以说该组织是世界经济的“扶贫队”。
除了黑暗森林体系,你也得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二战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战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ad244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9.png)
二战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战结束后,全球化发展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推动。
以下是二战后全球化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
1. 经济全球化:二战结束后,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增加,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国际贸易协定和自由化政策的推动使得货物、人员、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更加便捷,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互相依赖和发展。
2. 跨国公司的崛起:二战后,一些跨国公司迅速崛起并扩张到全球范围。
这些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间建立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网络,实现了跨国经营和全球市场的开拓。
跨国公司的出现加速了全球化进程,也推动了经济整合和文化交流。
3. 信息技术的革命:二战之后,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传输技术的进步。
这使得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全球化,促进了跨国企业的合作和全球市场的融合。
4.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交流: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更加接触和交流。
同时,许多国家也采取了措施保护本国文化的多样性。
这种保护与交流的平衡是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争议点。
5. 国际合作与机构的建立:为了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各国之间加强了合作,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等。
这些机构在推动全球化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和金融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二战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增强和加速,跨国公司的崛起,信息技术的革命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交流。
这些趋势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整合和互动。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的演变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的演变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88498691ed9ad51f01df2c7.png)
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 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 (1)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
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表现:美苏的衰落;日本经济的崛起;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中国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核心词: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 1.欧共体 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过程:签订《巴黎条约》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 马条约》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 共同体(1967 年)。 影响: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世界政治多极化是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必 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①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 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②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②欧盟在 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的步伐。④俄罗斯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 和恢复大国地位。⑤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在国 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 1.演变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 演变趋势
二战改变了国际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原因 力量对比;美苏 欧共体、日本、中国和 对抗 “冷战 政 ” 治 杜鲁门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多极化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https://img.taocdn.com/s3/m/97c1472a192e45361066f5ea.png)
美主导
领导人非正 式会议
【思考】
区域经济合作出现的主要原因?
1). 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 优化经济资源配置,打破民族国界限制,消除内部分歧 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 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2). 世界格局的缓和与经济竞争的激烈。(国际斗争的重 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区域国家为提高本国经 济竞争力) 3).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 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玻璃、 收音机 加拿大
车身底板 齿轮 瑞士
阀门、螺母 美国
外胎、内胎 比利时
风扇、皮带 丹麦
加、散热器 奥地利
油漆、轮胎 荷兰
福特汽车 生产网络
灯管、汽缸头 意大利 启动器 日本
金属构件 瑞典
发电机 法国
配电器 德国
点火器、油泵 英国
电气配线 西班牙
1、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 .原因: 布-、美国、
2.过程: 1947年10月 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1948年1月1日实施。 宗旨:削减~,取消~,以促进自由贸易 特点:第一个以……形式,调整……的规则与程序。 (三).作用 客观上创造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 成 美国为中心
APEC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其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 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 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最大特点:
多样性、差异性。
各成员间文化价值迥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利益取向各有不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90d82976bec0975f465e257.png)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会议1.背景①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大危机和二战。
②二战即将胜利,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③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亟待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
④战后美国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
2.召开: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3.内容:基本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4.作用: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目的①直接:在战后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根本: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从而为美国世界霸权政策的推定奠定基础。
3.机构: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B正式成立。
①IMF宗旨: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环节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IMF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②WB宗旨: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最初贷款对象主要是西欧国家,后来转向亚非拉国家)。
→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IMF和WB职能上的差异:IMF主要职能是稳定世界金融秩序,保证各国汇率稳定,因此其贷款主要是短期的;WB主要职能是促进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而战后初期主要负责西欧经济的恢复,后来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放,因此其贷款主要是长期的。
4.评价①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第20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0讲: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9a1c0205901020207409c60.png)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新航路开辟 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两次工业革命 最终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90年代以来,速度明显加快; 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90年代以来,速度明显加快; 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时代。 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时代 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时代。 2、二战后全球化迅速发展 原因: 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 原因: •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 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进一步加深) (或: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进一步加深)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世界联系的纽带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世界联系的纽带 •两极格局结束 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消除障碍, 两极格局结束 消除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 •国际金融的发展 国际金融的发展——全球化的催化剂 国际金融的发展 全球化的催化剂 •跨国公司、区域集团的推动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
总结: 总结: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关系: 互相促进,又彼此制约。 关系: 互相促进,又彼此制约。 •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经济一体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八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八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e036fcfe5ef7ba0d4a733bb3.png)
专题八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2.过程①1944年,
②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名称/内容宗旨美国的地位
组
织
机
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固
定
汇
率
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
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
度
3.影响:
4.崩溃:
二、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建立宗旨影响
关税与
贸易总
协定
世界贸
易组织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两大体系
三大支柱
两大发展方向
一个发展趋势
影响:
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
2.机遇:
3.挑战:
4.对策:
五、世界经济集团化
背景成立宗旨、目标影响特点欧盟
北美自
由贸易
区
亚太经
济合作
组织
六、世界经济全球化
1.起步阶段(15-18世纪中期):
2.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
3.加速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原
因
①
②
③
④
表
现
①贸易全球化:
②资本全球化:
③生产全球化:
影
响
①利弊共存:
②发达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