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3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药的提取、加工和制剂等工艺,将中药转化为易于服用和储存的形式,以便于患者使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和药效评价方法,以期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作为中药材,以及乙醇、水和甘油等作为溶剂。

2. 实验方法:(1)提取: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分别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醇,进行浸泡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

(2)浓缩: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溶剂,得到浓缩液。

(3)制剂:将浓缩液与甘油等辅料混合,加热搅拌,制成中药药剂。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同中药材的提取方法和溶剂选择对提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溶解和损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溶剂。

此外,制剂过程中的辅料选择和配比也对中药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甘油作为一种常用的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黏稠度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制剂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和控制辅料的使用量,以确保中药药剂的质量和药效。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中药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多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中药药剂的药理学评价,包括对其抗菌、抗炎和镇痛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初步评估中药药剂的药效,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三、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药效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方法、溶剂选择和辅料配比等因素对药剂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研究背景中草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草药的药剂研究还相对滞后。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草药的药剂制备技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备、表征和评估中草药药剂,并检测其药效,为中草药药剂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制备中草药药剂;2. 表征中草药药剂的理化性质;3. 评估中草药药剂的药效。

实验材料1. 中草药粉末:黄芪、当归、川芎、白术;2. 乙醇;3. 去离子水;4. 试剂:柳银红碘、酚酞-NaOH溶液。

实验步骤1. 将黄芪、当归、川芎、白术按比例混合,并研磨成粉末;2. 将中草药粉末加入乙醇中,并充分搅拌,浸泡24小时;3. 将浸泡后的中草药溶液过滤,并蒸发乙醇,得到中草药浓缩液;4. 将中草药浓缩液与去离子水按比例混合,得到中草药药剂溶液;5. 对中草药药剂溶液进行理化性质的测试,包括颜色、味道、溶解度等;6. 进行药效评估实验,使用柳银红碘和酚酞-NaOH溶液对中草药药剂溶液进行反应,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制备的中草药药剂溶液呈棕黄色,具有特殊的气味。

在理化性质测试中,中草药药剂溶解度较好,能够溶解在去离子水中。

药效评估实验中,柳银红碘和中草药药剂溶液发生反应后颜色由红变蓝,酚酞-NaOH溶液和中草药药剂溶液发生反应后颜色变为红色。

这些结果表明中草药药剂具有较好的活性成分,并能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草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评估。

结果表明,中草药药剂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药效。

这对于进一步开发中草药的药剂制备技术以及提高中草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探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制剂工艺,验证中药药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实验材料:1. 中药材:金银花、黄芪、当归等。

2. 试剂: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3. 仪器设备:回流提取装置、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颗粒机、压片机等。

实验方法:1. 提取工艺:选取金银花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

首先将金银花粉碎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再通过旋转蒸发仪浓缩,最后得到提取物。

2. 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和柱温,获得目标化合物。

3. 制剂工艺:将纯化后的有效成分与适宜的辅料混合,通过颗粒机制粒,压片机制片,制备成片剂。

4. 质量控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的含量,确保制剂中有效成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通过水提醇沉法成功从金银花中提取到有效成分,并在HPLC中得到单一峰值,表明目标成分被有效分离。

2. 制备的片剂外观均匀,无明显杂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含量符合预期标准。

3. 稳定性测试显示,制剂在储存条件下3个月内成分无明显变化,表明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从中药材中提取并分离出有效成分,并将其制备成片剂。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片剂成分稳定,疗效可靠,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制剂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讨不同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以及更多样化的中药制剂形式。

中药药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散剂、丸剂、煎膏剂等。

3. 了解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备、应用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环节。

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外观、含量、溶出度、微生物限度等方面。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一定规格的粉末制剂。

(3)实验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天平、烧杯等。

(4)实验材料: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5)实验步骤:a. 将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

b. 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c.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内,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

d. 将甘草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

e. 按每包3g分包。

(6)质量检查:a. 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b. 均匀度检查:按《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c. 水分检查:照《中国药典》20xx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 H)测定,不得过9.0%。

d. 装量差异检查:依照《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质量检查。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经过加水、炼蜜等工序,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3)实验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天平、烧杯、炼蜜机等。

(4)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

(5)实验步骤:a. 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b. 加水适量,搅拌溶解,制成药液。

c. 将药液倒入炼蜜机中,炼制成熟蜜。

常用中药实验报告总结(3篇)

常用中药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中药的炮制过程、药效成分的提取以及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中药的基本炮制技术和制剂工艺,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中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中药炮制:包括清炒、炙法、蒸制等传统炮制方法,以及现代的微波炮制技术。

2. 药效成分提取:采用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中药制剂制备:包括散剂、丸剂、滴丸剂等不同类型的制剂制备。

三、实验步骤1. 中药炮制实验(1)清炒法:将药材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色泽加深,内部熟透。

(2)炙法:将药材与辅料(如蜜、姜汁等)混合,炒至辅料完全吸收,药材表面呈黄色。

(3)蒸制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蒸汽蒸至药材内部熟透。

2. 药效成分提取实验(1)溶剂萃取:将药材粉碎后,用适当溶剂(如乙醇、甲醇等)浸泡,过滤、浓缩得到药效成分。

(2)超声波辅助提取:将药材粉碎后,加入溶剂,在超声波辅助下提取药效成分。

3. 中药制剂制备实验(1)散剂制备:将药效成分干燥、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分装。

(2)丸剂制备:将药效成分与辅料(如蜂蜜、糯米粉等)混合,制成丸剂。

(3)滴丸剂制备:将药效成分与基质混合,滴入冷凝剂中,形成滴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炮制实验通过清炒、炙法、蒸制等方法,使药材内部熟透,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如清炒法可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炙法可降低药材中挥发油含量,蒸制法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

2. 药效成分提取实验通过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有效提取了中药中的药效成分。

如溶剂萃取法提取的药效成分含量较高,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3. 中药制剂制备实验通过散剂、丸剂、滴丸剂等不同类型的制剂制备,使药效成分易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如散剂便于服用,丸剂可延长药效,滴丸剂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五、实验总结1. 中药炮制是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应根据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中草药的提取、制备、质量控制等实验,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二、实验原理。

1. 中药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水、醇等溶剂进行提取,得到中草药提取物。

2. 药物制剂,将中草药提取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备成颗粒、丸剂、散剂等各种剂型。

3. 质量控制,对中草药提取物和制剂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外观、含量测定、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药材。

1. 仪器,提取仪、干燥箱、离心机、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2. 药材,黄芪、当归、川芎、桂枝等。

四、实验步骤。

1. 药材提取,取一定量的药材,用水或醇进行提取,得到药材提取物。

2. 药物制剂,将药材提取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备成颗粒、丸剂、散剂等各种剂型。

3. 质量控制,对制备的药物制剂进行外观、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药材提取物的质量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药材提取物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其有效成分含量。

2. 药物制剂的质量分析,对制备的药物制剂进行外观、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对中药的提取、制备、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中药研究和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对中药药剂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不断提升自己,为中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参考文献。

1.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2. 《中药学》。

以上为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熟悉不同类型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2. 熟悉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温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等。

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乙醇、蒸馏水等。

3. 药材:滑石、甘草、朱砂、薄荷、黄连、黄芩等。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混合均匀。

② 将混合药材进行粉碎,过80目筛。

③ 将粉碎后的药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匀。

④ 将研匀的药材过100目筛,得到散剂。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散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薄荷、黄连、黄芩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加水煎煮。

② 将煎煮后的药液过滤,收集滤液。

③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浓缩至一定浓度。

④ 将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⑤ 将搅拌均匀的煎膏剂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煎膏剂外观光滑,无气泡,无沉淀。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粉碎成细粉。

② 将细粉过100目筛,得到丸剂原料。

③ 将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制成丸剂。

④ 将丸剂干燥,冷却。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丸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四、思考题1.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 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答: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中药药剂的实验报告(3篇)

中药药剂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中药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学院药学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教授五、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电热炉、磁力搅拌器、滴管、玻璃棒、玻璃管等。

2. 试剂: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白酒、蒸馏水等。

六、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后加入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3)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称定重量,置直径9cm的圆筒中,轻敲使内容物均匀分布,将圆筒倒转,重复操作两次,用直径9cm的圆筒刮刀平行刮取,计算散剂含量,应符合规定。

2. 煎膏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按处方比例称取。

2)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不断搅拌,煎煮时间为2小时。

3)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取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白酒,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却,待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块,晾干即得。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伍、制备、贮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中药药剂,探索中药的药理学和药剂学特性,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2. 研究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3. 分析中药药剂的药理学特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中药材: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2. 溶剂:乙醇、水;3. 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将其粉碎成细粉;2. 提取:将细粉加入适量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过滤,得到提取液;3. 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发皿中,用水浴加热蒸发,直到得到浓缩液;4. 干燥:将浓缩液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得到中药药剂;5. 质量控制: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中药药剂的质量,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6. 药理学特性研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通过观察中药药剂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微观结构。

在药理学特性研究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通过分析光谱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和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中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药理学特性,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药剂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王五,赵六.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1. 研究背景
中草药在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药剂的研究对于开发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草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
- 掌握中草药药剂的制备方法;
- 分析中草药药剂的理化性质;
- 评估中草药药剂的药用价值。

3. 实验过程
3.1 材料准备
准备所需的中草药和制备药剂的其他原料。

3.2 制备中草药药剂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中草药和其他原料进行混合,制备中草药药剂。

3.3 理化性质分析
对制备的药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指标。

3.4 药用价值评估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中草药药剂的药用价值,包括对特定疾病的功效、副作用等。

4. 实验结果
4.1 中草药药剂制备
成功制备了中草药药剂,药剂中草药的配比为x:y:z。

制备过程中注意到...
4.2 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药剂呈现为颜色A,具有气味B,可溶于液体C等。

4.3 药用价值评估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中草药药剂具有对疾病D有一定功效,但可能会导致副作用E。

5. 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中草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和药用价值评估。

该药剂在特定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功效,但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6. 参考文献
[1] 引用文献1
[2] 引用文献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3. 学习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中药药剂学实验室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100目)、研钵、烧杯、天平、蒸发皿、蒸馏装置等。

2. 试剂:中药药材(如黄连、黄芩、黄柏等)、蒸馏水、乙醇、盐酸等。

四、实验内容1. 中药药材的粉碎与筛分(1)称取一定量的中药药材,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规定细度。

(2)将粉碎好的药材过100目药筛,得到所需细度的药材粉末。

2. 中药煎膏剂的制备(1)将药材粉末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煮沸提取。

(2)过滤药液,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浓缩至一定浓度。

(3)加入适量的辅料(如糖、蜂蜜等)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即得中药煎膏剂。

3. 中药酊剂的制备(1)将药材粉末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一定时间。

(2)过滤药液,收集滤液,即为中药酊剂。

4. 中药散剂的制备(1)将药材粉末过100目药筛,得到所需细度的药材粉末。

(2)根据处方比例,将药材粉末与辅料(如滑石粉、淀粉等)混合均匀。

(3)将混合好的药材粉末过筛,即得中药散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煎膏剂实验制备的中药煎膏剂外观呈棕褐色,具有药材特有的香气和味道。

经测定,煎膏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要求。

2. 中药酊剂实验制备的中药酊剂外观呈棕色,具有药材特有的香气和味道。

经测定,酊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要求。

3. 中药散剂实验制备的中药散剂外观呈均匀粉末,无杂质。

经测定,散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煎膏剂、酊剂和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了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制剂符合要求,具有良好的质量和稳定性。

七、实验思考1.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何确保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2. 如何选择合适的辅料和制备工艺,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3.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质量控制?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掌握了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掌握相关制剂技术,并对所制备的药剂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

通过实验,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中药材:_____、_____、_____等。

辅料:_____、_____、_____等。

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精度为 001g。

粉碎机:用于药材的粉碎。

煎煮锅:不锈钢材质,容量_____L。

离心机:转速可达_____rpm。

干燥箱:温度可调节范围为_____℃至_____℃。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药材的预处理对选取的中药材进行拣选,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将药材洗净、晾干,然后使用粉碎机粉碎成适当的粒度。

2、提取工艺称取一定量粉碎后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料液比加入溶剂(如水、乙醇等)。

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煎煮或回流提取。

3、分离与纯化提取液经过滤去除药渣。

滤液采用离心或沉淀等方法进一步去除杂质。

4、浓缩与干燥将滤液放入浓缩设备中,在适当的温度和真空度下进行浓缩。

浓缩液采用干燥箱进行干燥,得到干浸膏。

5、制剂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干浸膏与相应的辅料混合,制备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

6、质量检测对所制备的制剂进行外观、粒度、水分、含量测定等质量检测项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提取工艺结果记录不同提取条件下(如溶剂种类、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温度)的提取率。

分析提取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2、制剂质量检测结果外观:观察制剂的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判断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粒度:使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制剂的粒度分布,评估其均匀性。

水分:采用干燥失重法测定水分含量,确保在规定范围内。

含量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判断是否达到预定标准。

3、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制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中药,实验报告

中药,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共9篇)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共9篇)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共9篇)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第一篇《社会实践之中医院药学部实习报告》社会实践之中医院药学部实习报告每次的实践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艰辛和收获,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深地认识到光是学理论是用处不大的,因为理论掌握得再好也只是理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把中药学知识发挥到最大的用处。

因此,这个暑假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医院药学部的实习机会,当然也很感谢主任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虽然申请的过程有点艰辛,但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到底,这一次的成功告诉我即使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蕴藏着机会,关键靠你能不能抓住机会,敢不敢去尝试,能不能坚持到底,我们不能被别人的质疑、别人认为的不可能而吓到,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都要去尝试一下,不尝试的话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去中医院报到的第一天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办理了一切手续,最后被告知自己接下来的见习部门将会在煎药室和制剂室,每个部门轮流半个月,不能去门诊药房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一定会服从安排把分配到的工作做到最好。

我首先去的是煎药室,刘老师带我去见组长--辉哥--一个很阳光的男生,看起来比我们才大几岁,他很热情,对我这个新来的见习生很照顾。

他向我一一介绍了煎药室的成员,大家都很热情,和他们交谈很快就消除了我心中的紧张和忐忑。

我的带教前辈是一个很胖的男生,他很认真也很负责,有问必答,最令我意外的就是他原来是我的同校师兄,有了这一层关系我们相处就很自然了,没那么拘谨。

我在煎药室的工作主要是剪药、送药和对药,煎药主要是去掉包装,但要把特殊中药分出来,这里就很需要用到中药学的知识了,有毒的、先煎、后下的等等都要有所区分,对于这个本人非常惭愧,中药学只是掌握得与理想还有段差距,不过很开心,那里的员工都很热情地教导我。

接着就是去门诊药房送药,这是每天上班每隔一个半钟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工作是不允许出现差错和绝对不允许马虎的,因为一旦送错药导致病人吃错药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在顶着高要求的压力下,我莫名的感到了责任重如泰山。

中药药剂学见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见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见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中药药剂学见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中药药剂学基本知识和技术,并掌握制备方剂的流程和方法。

实验仪器:酒精灯、温度计、研钵、研棒、称重器等。

实验药材:黄黄、白术、人参、甘草等。

实验药剂:十全大补汤、四物汤等。

实验流程:1.筛选药材:将黄芭、白术、人参、甘草等药材进行筛选,去除破损、虫蛀、霉变等不符合要求的部分,确保药材的质量。

2.粉碎药材:将筛选好的药材分别放入研钵中,用研棒研磨成细粉, 保持粉末的细度和均匀度。

3.配制药方:根据处方配制药方,例如十全大补汤、四物汤等。

将配好的药材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

4.煎煮药方:根据药方煎煮,将混合好的药材放入煮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酒精灯烧开,转换成文火慢煮。

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火候掌握,保持锅内温度和水量的稳定,煮沸后不宜搅动。

5.滤去渣滓:煮沸后,用滤网将药渣滤去,留下浸润中药的药水。

6.再次煮沸:将药水倒回煮药锅中,进行二次煮沸,此时需要加入适量的糖类、蜂蜜等调味料,使口感更佳。

7.浓缩药液:经过二次煮沸后,将药水放入浓缩器中,进行浓缩处理,直到达到所需浓度。

8.研制制剂:将浓缩后的药液研制成为各种制剂,如液态剂、干燥剂、胶囊等,制剂制作时需注意药材的选用、配比、加工工艺等要点。

实验数据:所选中药:黄黄、白术、人参、甘草制作药剂:四物汤所用药材重量:黄黄(20g)、白术(Iog)、人参(5g)、甘草(5g)煮药时间:120min浓缩比例:L10制剂类别:液态剂获得制剂量:12OnIl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了四物汤液态剂。

从制备药材到最终的制品,整个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质量、粉碎和配制量的准确性、煎煮的时间和火候的掌握、滤渣的过程、药水的二次煮沸和浓缩、药剂的制备等等。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四物汤液态剂,在药材选取、煎煮、浓缩和制剂制作等方面都需要加以注意,制剂制作技术的掌握对于制剂的质量至关重要。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一、前言中药药剂学是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研究中药剂型的制备、质量评价和合理应用的一门学科。

在我国,中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药药剂学实习。

本报告将对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实习内容1. 中药原材料的识别与处理在实习的第一周,导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中药材市场,讲解了如何识别各种中药材。

中药材的来源、产地、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因素都会影响药材的质量。

在识别中药材时,要注重外观、气味、颜色等方面的特征。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中药材的加工处理方法,如切片、研磨、过筛等,以保证药材的药用价值。

2. 中药剂型的制备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中药剂型的制备技术。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多种剂型。

在制备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和现代制药技术,确保剂型的质量。

例如,在制备丸剂时,要掌握好药材的粉碎程度、蜜水的浓度、揉制成型的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中药煎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保证汤剂的煎煮质量。

3. 中药质量评价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学习了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

中药质量评价包括性状评价、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方面。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中药质量。

此外,还了解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4. 合理应用与临床实践实习的第四周,我们参与了临床实践,学习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选用中药剂型和剂量。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奥秘。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导言: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着重研究中药的混合、加工以及制剂的制备等方面。

实验报告旨在记录我们进行的一次中药药剂学实验以及所获得的结果和结论。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中药的制剂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药的制剂技术,了解中药的合理配伍规律,并掌握制备中药煎剂和丸剂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1)中药材:人参、黄芪、当归、枸杞子。

(2)辅料:麦芽糊精、淀粉、葡萄糖。

2. 仪器设备:(1)研钵、研针、药锅。

(2)电子天平、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1. 中药煎剂的制备:(1)称取适量的人参、黄芪、当归分别,洗净。

(2)将药材放入研钵中,添加一定量的水,并用研针细细磨碎。

(3)将磨碎的药材放入药锅中,加水适量,加热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一段时间。

(4)煎煮完成后,倒入容器中,待凉后过滤出煎剂。

2. 中药丸剂的制备:(1)称取适量的人参、黄芪、当归、枸杞子,洗净。

(2)将药材放入研钵中,加入麦芽糊精、葡萄糖并一起研磨。

(3)将研磨后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搅拌均匀。

(4)将混合好的药丸料压制成均匀大小的丸剂。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中药煎剂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制备的人参、黄芪、当归煎剂均具有很好的颜色和气味,表明制剂的工艺操作正确。

通过对煎剂的理化性质实验,我们发现,人参煎剂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黄芪煎剂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当归煎剂具有补血、调经的功能。

这与我们预期的中药性能相符合,说明我们的实验结果可靠。

2. 中药丸剂实验结果分析:在制备中药丸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药丸料的加入量和压制力度对丸剂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如果药丸料过多或压制力度不均匀,则丸剂易碎或质量不均匀。

通过多次调整药丸料的加入量和压制力度,我们最终制备出了质量稳定、形状均匀的中药丸剂。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的制剂技术,了解了中药的合理配伍规律,并成功制备出中药煎剂和丸剂。

实习报告-中药药剂

实习报告-中药药剂

实习报告-中药药剂实验报告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养阴生肌散[处方] 明腰黄0.62g 人工牛黄0.15g 青黛0.93g 龙胆末0.62g 黄柏0.62g 黄连0.62g 煅石膏3.13g 甘草0.62g 冰片0.62g 薄荷冰0.62g[制法]以上各药粉碎过七号筛。

(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宿将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疱疹性口腔炎。

[用法]取散少许置口腔溃疡处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21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21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21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益母草膏[处方] 益母草125g 红糖32g[制法] 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拉丝状态”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沸腾即可,与上述清膏混合,再浓缩至“拉丝状态”,即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符琼菁学号:201225821001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乌贝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海螵蛸(去壳)86g,浙贝母15g,陈皮油0.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海螵蛸、浙贝母各粉碎成细粉。

(3)将上述药材细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再逐渐加入陈皮油0.15g,混匀,即得。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常见的共熔组分有樟脑与薄荷脑,薄荷脑与冰片等。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实验二夏枯草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夏枯草100g3.辅料:蔗糖30g三、实验内容制法:取夏枯草,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85℃)的清膏。

每100g 清膏加蔗糖200g ,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四、煎膏剂的常规检查1.相对密度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约2倍,糟密称定,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照相对密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Ⅶ A)测定,按下式计算,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有关规定。

f f1211⨯-⨯-=W W W W 供试品相对密度式中 W 1为比重瓶内供试品溶液的重量,g ;W 2为比重瓶内水的重量,g ;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供试品重量加入供试品中的水重量+=f 凡加饮片细粉的煎膏剂,不检查相对密度。

2.不溶物 取供试品5g ,加热水200ml ,搅拌使溶化,放置3分钟后观察,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加饮片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药粉前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药粉。

加入药粉后不再检查不溶物。

3.装量 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 ),应符合规定。

4.微生物限度 照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 )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控制加入糖或蜂蜜的量,防止出现返砂现象。

煎煮2-3次为宜,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实验三感冒退热颗粒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2.药材:大青叶435g、板蓝根435g、连翘217g、拳参217g3.试剂:乙醇、蔗糖粉、糊精三、实验内容制法:取上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90~95℃),待冷至室温,加等量的乙醇使沉淀,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加等量的水,搅拌,静置8小时。

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0(60℃)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粉、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四、颗粒剂的常规检查1.粒度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Ⅺ B第二法,双筛分法)测定,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2.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 )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6.0%。

3.溶化性取供试品1袋(多剂量包装取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应全部溶化或呈混悬状。

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混悬颖粒应能混悬均匀。

4.泡腾颗粒检查法取供试品3袋,分别里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水温为15~25℃,应迅速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5分钟内颗粒均应完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

颗粒剂按上述方法检查,均不得有焦屑等。

5.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1倍。

7.装量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8.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制备颗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遇到挥发性成分要采用低温至稠膏状,精制95%乙醇适量,制粒用一号筛,赋形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5倍。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质量检查?辅料用量,外观检查,溶化性,水分,硬度,粒度,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

实验四麻仁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2.试剂:蜂蜜3.药材:火麻仁200g 苦杏仁100g 大黄200g 枳实(炒)200g 厚朴(姜制)100g 白芍(炒)200g三、实验内容制法: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苦杏仁掺研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即得。

四、丸剂的常规检查方法1.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水丸、糊丸和浓缩水丸不得过9.0%。

蜡丸不检查水分。

2.重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丸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以10丸为1份(丸重1. 5g 及1. 5g以上的以1丸为1份),取供试品10份,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每份标示重量(每丸标示量×称取丸数)相比较(无标示重量的丸剂,与平均重量比较),按表1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份,并不得有1份超出限度1倍。

表1包糖衣丸剂应检查丸芯的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糖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其他包衣丸剂应在包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凡进行装最差异检查的单剂量包装丸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3.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丸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2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衣1袋(瓶)超出限度1倍。

表24.装量装量以重量标示的多剂量包装丸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ⅫC)检查,应符合规定。

以丸数标示的多剂量包装丸剂,不检查装量。

5.溶散时限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丸,选择适当孔径筛网的吊篮(丸剂直径在2.5mm以下的用孔径约0.42mm的筛网;在2.5~3.5mm之间的用孔径约1.0mm 的筛网;在3.5mm以上的用孔径约2.0mm的筛网),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Ⅻ A)片剂项下的方法加档板进行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

操作过程中如供试品黏附挡板妨碍检查时,应另取供试品6丸,以不加挡板进行检查。

上述检查,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通过筛网。

如有细小颗粒状物未通过筛网,但已软化且无硬芯者可按符合规定论。

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Ⅻ A)片剂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及研碎、嚼碎等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查溶散时限。

6.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炼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炼蜜的程度,用蜜量及合药时温度?炼蜜目的: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嫩蜜适合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中蜜适合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

老蜜适合粘性差的药材制丸。

蜜温一般60-80℃,用量1:1-1:1.5。

实验结果及完成大纲情况:1.掌握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生产工艺。

2.掌握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质量控制项目和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及相关设备的构造,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