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核心突破课件: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共107页)
高三语文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复习课件
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 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精选ppt
11.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名作动,下雨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名作动,游泳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精选ppt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汉水又东。 名词处在动词 3.能愿动词 +名词 应处的位置上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唐浮图精选慧ppt 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为:每天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
2.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
规律二: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
用为状语。
精选ppt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介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词短语作状语,普通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 名词很少作状语。 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遂迷,不复得路。
“所”字结构:所+ 动词=名词性短语
精选ppt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 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 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规律一: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 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 状语。
精选ppt
1.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为:像……一样。
2019届高中高考专题总结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共26张PPT)
文化 常识整理 (wénhuà)
• 教材 课文(kèwén) 例句
词语
释义
所属类别
• 必修1 《氓》总角之宴 总角 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 成“丫髻”称为“总角” 宗法礼俗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文学 常识整理 (wénxué)
• 教材
课文
文学常识
• 必修一 《静女》、《氓》
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翻译(fānyì)题的注意事项
❖ 三、考查(kǎochá)点:
1、实词(shící)的用法 2、虚词的用法
3、特殊句式
4、课本复习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1、实词 的用法 (shící)
常见考查点有: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yìyì)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偏义复词
•1、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yuánběn)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的内容: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
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静女》、 《氓》都是属于“风”。
分值 19
19
2017年新课 《宋史·曾公亮传》 断句、文化常识、 19
标全国卷Ⅲ (人物传记)
分析与概括、翻译
2018年新课 《晋史·鲁芝传》 标全国卷Ⅰ (人物传记)
断句、文化常识、 19 分析与概括、翻译
第三页,共二十六页。
选材 及题型特点 (xuǎn cái)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 (2)来源比较广泛(guǎngfàn),均为历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课件
类义词(一义多词) ①表示“庄稼收成不好、荒年”的有:凶、俭、歉、饥、馑。 ②表示“责备”的有:让、过、望、谴、非、尤、咎、责、诛、折。 ③表示“赞许”的有:多、称、誉、许、道、与、嘉、褒。 ④表示“私下、暗暗地”的有:阴、潜、间、私、窃、微、暗、密、偷。 ⑤表示“掌管”的有:典、当、知、守、掌、职、执、序、司。 ⑥表示“去、到、往”的有:之、适、如、造、诣、徂、至、趋。 ⑦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有:小、易、轻、少、鄙。 ⑧表示“代理”的有:假、行、权、摄、署。 ⑨表示“等到”的有:及、至、逮、迨、洎。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外__交__使__节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词义变化类型:_词__义__转__移___ (4)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古义:_重__金__收__买___ 今义:购买 词义变化类型:_词__义__弱__化___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古义:_仇__恨__,__怨__恨___ 今义:埋怨,责备 词义变化类型:_词__义__弱__化___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 “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 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通假” 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 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具体见后面“(四)通假字: 本义不通,考虑通假”]
2.二级核心实词:80个。
按拔拜报暴备比币辟薄裁操策曾差 长朝陈称出处传垂次存错贷德独多 夺发伐方分奉负赋苟购果过假将矜 景竟居课类名命逆披趣让稍舍身审 师释视疏图委闻务息系向延夷引游 责直置志中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
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
当然,掌握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
结合课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1.一级核心实词:120个。
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见《高考必背》)2.二级核心实词:80个。
上面的实词是从教材出现频率,尤其是从近十年各地高考频率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需要理解、积累的知识点:五类实词(一)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
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1.追源溯流,寻找义项联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1)词义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汉语词类一般分为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拟声词等十二类。
文言文常见词类及其特点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人、山、水、国 ”等。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如“行、走、 说、笑”等。
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如“高、大、 美、丑”等。
代词的活用
01 02
用作动词
代词在句子中可以活用为动词,表示代替、替代等动作。例如,“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所”代指“学习的东西”,活 用为动词。
用作名词
代词可以活用为名词,表示被代替的人或事物。例如,“君知我者,鲍 子也”中的“者”代指“人”,活用为名词。
03
用作形容词
代词可以活用为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被代替的人或事物的特征。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把……当作 ……”“以……为……”等。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中的“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一般动词的意动用法一样,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
深化文本理解
词类活用往往涉及文言文 的词义、语法等多个方面 ,掌握词类活用有助于更 深入地理解文言文文本。
提升翻译水平
在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 语时,准确理解并翻译词 类活用现象是提升翻译水 平的关键。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内容
本课件主要包括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识别方法、翻译技巧等方面的 内容。
形容词+补语
形容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形容词就 活用为动词。如“邻之厚,君之薄 也”中的“厚”“薄”。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核心突破课件: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理解文言实词(共92张PPT)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若此者绝尘弭 辙 . B.请见 之 . C.三月而反 . D.穆公不说 . 消除 接见 返回 说话
)(3 分)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D项的“说”为通假字,通 “悦”,高兴的意思。
【例题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4-15 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 景公召而数 之, 曰: “吾以子为可, 而使子治东阿。今 . 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 寡人将加大诛 于子。”晏子对曰: “臣请改道易行 . 而治东阿, 三年不治, 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 景公迎而贺之, 曰: “甚善矣, 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 “前臣之治东阿也, 属托不行, 货赂 不至, 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 民而饥者, 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 东阿也, 属托行, 货赂至, 并会赋敛, 仓库少内, 便事左右。陂池之鱼, 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 饥者过半矣, 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 愿乞骸骨, 避贤 者之路, 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 曰: “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 子 之东阿也, 寡人无复与焉。” (刘向《说苑·政理》)
【答案】A 【解析】动词,担心、忧虑。
8.【察】 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曹刿论战》(动词,详审、细 . 究。) B.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 (动词,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 C.舟人大恐。徐而察 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动词, . 观察,仔细看。)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 则无徒(名句,清楚、明晰) .
高考复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共99张PPT)
例二: 范增 数目
项王。
主语(名词)
宾语(名词)
应活用为谓语动词(看)
C,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一:项伯 素善 留侯张良。
主语(名词)
宾语(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待)
例二:王 怒而疏
屈平。
主语
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D,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谓语所具有的性 质,特点(谓语有了使令性)。就是 主语使宾语动。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
答案:A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 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 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①范增数目(用眼示意)项王。(《史记·鸿门宴》) ②籍(登记)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③吾师(学习)道也。(《师说》)
规律小结: “名词+名词”时,其中有一 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
2、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 该名词充当了代词的谓语。例如:
①汝幸而偶(匹配)我。(《与妻书》) ②其后名(取名)之曰:“褒禅。”
①执敲扑而鞭笞(奴役)天下。(《过秦 论》)
②顺流而东(向东流)也。(《赤壁赋》)
规律小结:“动词+而+名词”时, 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课堂巩固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讲稿PPT课件
答案:
1服:穿上戴好 2 水:游泳 3蹄:用蹄踢 4疾病:患疾病
5 志:做标记,“所”字
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 组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 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 当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 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第一、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翻译要具体对待
第六、表示时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主语)使(宾语)怎
B、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C、故远人不服,则修
样”,活用为有“使”“令”
B\走:使(之)逃跑。意义的动词。动词和它的宾
C\使……来。
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 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表示
文德以来之 . 《季氏将伐颛顼》
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 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要 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
名词处在了 动词应该处的 位置上。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 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 词活用为动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PPT课件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容词 → 名词,深度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 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 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 “其”、“之”或数词。翻译时应
第27页/共61页
小学而大遗。
细小 ,小的方面; 大 ,大的方面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美好 → 美好的人才;俊杰
第47页/共61页
3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
混乱 → 作乱之事 34、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 与“小”相对 → 重大意义 35、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五人墓碑记》) 重要 → 重要意义 36、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笔直 → 笔直的枝条 繁密 → 繁密的枝条 端正 → 端正的枝条
事:名词 →动词, 侍奉
第41页/共61页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
表》
外、内: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7、 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击退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第7页/共61页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边邑,把……当作边邑)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镜子,以……为镜子) 意动用法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翻译成“以……为……”或
“认为……是……”或“把……当作……”。
第8页/共61页
吾从而师之。 (《师说》) ( 老师,以……为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核心突破课件: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共107张PPT)
一、考点阐释 最新《考试大纲》规定: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考 试大纲》没有说是哪几种文言句式,倒是普高的《考试大纲》有明确表述, 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在近年广东高职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这一考点考查分值3分,考查形式 稳定,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对给出的四个文言语句的句式或者词类活用进行 分析判断。2010年的考查点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倒装句,还有通假字 (在随后的年份中通假字不再出现)。2011~2013年以考查文言句式为 主:2011年的考查点是判断句、省略句、反问句、被动句,2012年的考查点 是倒装句、反问句、省略句、判断句,2013年的考查点是祈使句、被动句、 疑问句、感叹句。综合来看,虽然2011~2013年文言句式的考查点略有变化, 但仍都是常见的文言句式,且难度不大。2014年、2015年文言文阅读试题 中用词类活用分析替换了对文言句式的考查,考查点重点涉及使动用法、意 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语言现象,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选项, 判断对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析是否正确,选句为文言文阅读中的原句。 分值仍然是3分,难度也稳定,并没有太大浮动。此种考查情形说明,文言句 式和词类活用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是交替考查的。通假字不再作为考查对 象。
2.名词作状语 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识辨方法: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 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1)名词放在动词前,表比喻,翻译为“像……一样”。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 ②烟消云散 烟:像烟那样。云:像云一样 ③土崩瓦解 土:像土一样。瓦:像瓦一样 (2)名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①道芷阳间行 间:抄小路 ②群聚而笑之 群:成群地 (3)名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翻译为:像对 待……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 兄:以对待兄长之礼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奴隶一样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ppt课件
;.
1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
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 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 (1)词义完全相同; (2)完全不同; (3)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
2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
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
3.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 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4.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
;.
3
高考文言实词考查内容
1.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 联词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12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用心 因为心思
读书用功或肯动脑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筋
一也
美人 妃嫔
美貌女子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鱼肉 鱼和肉 左右 侍卫人员 牺牲 作祭礼的牲畜
鱼的肉 1、方位词 2、控制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
7
(二)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2.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3. 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此小大之辩也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ppt课件
4 名词作状语
❖ 状语是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面;起修饰 限制作用的 现 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而是常用副词充当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到副词的作用 有 的翻译时需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 状 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 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 3 西举巴蜀 过秦论 西——向西
❖ 4 东割膏腴之地 六国论 东——向东
❖ 5 北收要害之郡 过秦论
北——向北 ❖ 6 仓皇东出 伶官传序
东面——向东 ❖ 7 汶水西流 登泰山记
西面——向西 ❖ 8 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
东面——向东 ❖ 9 东犬西吠 项脊轩志
西面——朝西
❖ 10 骊山北构而西折 阿房宫赋 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
特点: 1 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例如:鞭;本是名词;但在公子怒;欲鞭之中受能愿动 词欲 修饰并且带了宾语;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因 此;我们说在这个句子中;鞭活用作动词;离开了这个句子或 语言环境它仍然是普通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
名 词
•1 一般动词 •2 使动用法
天——每天 ❖ 3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天——一天天地
二 动词的活用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2 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3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 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 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 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 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 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字;被定语修 饰 如: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2】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余之所得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吾恐上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与掌握。分析例句的句式特 点,是用“……也”表判断句,属于判断句。A是定语后置;B项用 “为……所……”形式表被动,属被动句;C以“……者也”形式表判 断;D项为主语承前省略。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 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 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 ④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 修饰。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盒子装 规律三:能愿动词(可、能、欲、足、应、当、宜、得、愿) 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②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 ③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
二、考纲要求解说 紧接着最新《考试大纲》又规定: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②③ 这些文字看起来较多,实际上表述不精炼,压缩后就几个字:文言文的 不同句式和翻译。再压缩就成两个字——翻译。为什么呢?因为在 文言翻译题中,命题人自然考虑了文言的句式特点和词类活用。为什 么《考试大纲》中不列入“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这两种文言 特殊句式?也许是这两种句式偏难。其实,这两种句式中“定语后置” 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介词结构后置”的难度适中,且在试题中出 现频率也高。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多加注意。至于“词类活用”,粗 看与“句”不协调,但“词类活用”也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关系到文言文翻译的难点突破,说直白点,就是文言文翻译中重要 的得分点。 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古汉语在语言的表达(句法)方面,与 现代汉语差别不大,但有所不同。这里所说的文言句式,是指常见的 古汉语表达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形式。它包括判断句、被动句、 省略句、倒置句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
)
【答案】 A 【解析】 题目例句属定语后置。按现代文汉语习惯“涉江”应放 在“人”的前面。A为被动句式,其余属定语后置。
【例题4】 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在括号内补出,其中错误的 一项是 ( ) A.移时(公)乃自仁和肆中饮归 B.(吾)但以实告 C.然(真宗)自此奇公 D.(中使)乃与公约曰
四、备考策略和方法 关键是掌握知识,把握规律,此之后,通过典型题目的训练 使知识形成能力。 常见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 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 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 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第二节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一、考点阐释 最新《考试大纲》规定:②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考 试大纲》没有说是哪几种文言句式,倒是普高的《考试大纲》有明确表述, 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在近年广东高职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这一考点考查分值3分,考查形式 稳定,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对给出的四个文言语句的句式或者词类活用进行 分析判断。2010年的考查点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倒装句,还有通假字 (在随后的年份中通假字不再出现)。2011~2013年以考查文言句式为 主:2011年的考查点是判断句、省略句、反问句、被动句,2012年的考查点 是倒装句、反问句、省略句、判断句,2013年的考查点是祈使句、被动句、 疑问句、感叹句。综合来看,虽然2011~2013年文言句式的考查点略有变化, 但仍都是常见的文言句式,且难度不大。2014年、2015年文言文阅读试题 中用词类活用分析替换了对文言句式的考查,考查点重点涉及使动用法、意 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语言现象,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选项, 判断对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析是否正确,选句为文言文阅读中的原句。 分值仍然是3分,难度也稳定,并没有太大浮动。此种考查情形说明,文言句 式和词类活用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是交替考查的。通假字不再作为考查对 象。
16.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祈使句。 B.“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被动句。 C.“又何马之能知也”,疑问句。 D.“一至于此乎”,感叹句。
)(3分)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与掌握。A项是省略句,应 为“穆公见之,使(之)行求马”;B项是主谓倒装,应为“子所使求马 者,败矣”;C项是宾语前置,应为“又何马能知之也”。
三、高考样题及解题简析
【例题 1】 (2013 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 题。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 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 “良马, 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 若灭若没, 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 . 辙。臣之子皆下才也, 可告以良马, 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 薪菜者, 一九方皋, 此其于马非臣下也。请见 之。”穆公见之, 使行求马。三 . 月而反 , 报曰: “已得之矣, 在沙丘。”穆公问: “何马也?”对曰: “牝而黄。” . 使人往取之, 牡而骊。穆公不说 , 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 子所使求马者。 .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 “一至于此乎。是 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 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 在其 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 不见其所不见; 视其所视, 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 者, 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 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说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