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说出腐乳制作流程,知道发酵的因素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引入课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我国不同地方的腐乳有哪些,风味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讲授】基础知识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原理: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腐乳制作的原理。

教师活动2:教师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介绍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学生活动2:学生回忆关于酶一节的内容,加深对蛋白酶、脂肪酶的理解,并讨论。

教师活动3: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毛霉菌的一些资料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适宜发酵温度:15-18℃分类:真菌(真核生物),生殖(主要方式):孢子生殖学生活动3:学生结合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a、毛霉菌属于细菌还是真菌?b、它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讲授】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教师活动1:教师介绍腐乳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所给的三个资料,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讨论设计实验流程。

高中生物1.2《腐乳的制作》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1.2《腐乳的制作》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1

腐乳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2《腐乳的制作》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2《腐乳的制作》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2《腐乳的制作》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一、课题目标: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一)简述课题背景(二)阅读课文,回忆相关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1、关于毛霉(1)细胞结构:真核细胞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2)繁殖方式:孢子生殖(3)新陈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4)应用:腐乳、豆鼓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腐乳酿造选择优良菌种的条件:(1)不产生毒素,菌丝壁细软、棉絮状,色白或淡黄;(2)生长繁殖快速,且抗杂菌力强;(3)生产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限制;(4)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益于腐乳质量的酶系;(5)使产品气味正常良好。

5、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6、实验操作过程(1)题目:腐乳的制作(2)实验原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过加工腌制成为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

(3)实验材料和用具:豆腐块、小刀、电热干燥箱、干棕叶、托盘、保鲜膜、恒温箱、盐、广口瓶、黄酒、米酒、糖、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酒精灯、大烧杯、小广口瓶(自备腐乳瓶)(4)操作步骤(见教参)五、练习六、小结七、反思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沪科版第一册一、设计思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生命科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生命科学知识。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3. 请设计一个腐乳制作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预期结果和注意事项。
4. 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5. 比较传统手工腐乳与现代工业化腐乳生产的差异,并讨论各自的优缺点。
详细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腐乳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切割、盐腌、发酵、调味、包装等。每个步骤的原理如下: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腐乳制作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腐乳制作过程记录和分析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实验法:设计腐乳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腐乳制作过程、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步骤,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 拓展建议:
(1) 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和科研文章,通过对比不同资料中的信息,总结腐乳制作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品质的因素。
(2) 观看视频资料,从多角度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关注视频中的细节,如菌种的选择、发酵条件的控制等,加深对腐乳制作工艺的理解。
(3) 在实地考察前,指导学生制定考察提纲,明确考察目的和问题,以便在参观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记录。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腐乳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_2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于、、、上。

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___________;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______ 。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____________,保证_______________。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腌制。

三、实验材料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四、实验步骤1.将豆腐切实75px×75px×25px若干块2.豆腐块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豆腐上再铺干净粽叶,再用保鲜膜包裹。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及粽叶,散热及水分,同时散去霉味约36h。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以防止,约腌制8d。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为宜。

8.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疑难点拨】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高中生物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一、教学目标1、知道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2、设计制作腐乳的步骤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二、教学重难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三、导学诱思思考: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1.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被分解成和,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

思考:〔1〕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2.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于、、、上。

3、豆腐制作的流程包括哪几步?4、用于制作腐乳的豆腐含水量应为5、适于毛霉生长的温度为。

6、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7、长满毛霉的豆腐块要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加盐量要,接近瓶品表面的盐要铺的厚一些,为什么?8、制作腐乳时,加盐的作用是什么?9、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

卤汤是由配制而成的。

10、配制卤汤时,一般将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过高过低都不行,为什么?11、制作腐乳时,加酒的作用是什么?12、腐乳装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

四、例题例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例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例3.下面对发酵过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防止杂菌污染B、消灭杂菌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五、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A、青霉B、酵母菌C、毛霉D、醋酸菌2、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A、蛋白酶和脂肪酶B、蛋白酶和淀粉酶C、脂肪酶和淀粉酶D、肽酶和麦芽糖酶3、在配制卤汤时,酒是不可缺少的,对酒量的要求是A、30%B、20%C、15%D、12%4、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假设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A、口味太淡B、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C、重量减轻,影响经济效益D、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及质量5、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无机盐、水、维生素B、氯化钠、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和水6、在制作腐乳中,毛霉生长的温度控制及生长旺盛的时间是A、15~25℃,3天B、15~18℃,3天C、15~18℃,48小时D、15~25℃,5天7、卤汤的主要成分是A、氯化镁、氯化钠和香辛料B、酒和香辛料C、氯化镁和香辛料D、氯化钠和香辛料8、以下哪项不属于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A、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先用温水清洗再用酒精消毒B、装瓶时操作要小心迅速C、封瓶时要使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D、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5~25℃之间9、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右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

人教版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全套教案-1.2 腐乳的制作(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全套教案-1.2 腐乳的制作(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腐乳的制作..................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盐腌制⎩⎪⎨⎪⎧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配制卤汤⎩⎪⎨⎪⎧ 酒⎩⎨⎧ 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的用量⎩⎨⎧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2)酒的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生物:1.2《腐乳的制作》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生物:1.2《腐乳的制作》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一)简述课题背景(二)阅读课文,回忆相关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1、关于毛霉(1)细胞结构:真核细胞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2)繁殖方式:孢子生殖(3)新陈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4)应用:腐乳、豆鼓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腐乳酿造选择优良菌种的条件:(1)不产生毒素,菌丝壁细软、棉絮状,色白或淡黄;(2)生长繁殖快速,且抗杂菌力强;(3)生产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限制;(4)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益于腐乳质量的酶系;(5)使产品气味正常良好。

5、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6、实验操作过程(1)题目:腐乳的制作(2)实验原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过加工腌制成为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

(3)实验材料和用具:豆腐块、小刀、电热干燥箱、干棕叶、托盘、保鲜膜、恒温箱、盐、广口瓶、黄酒、米酒、糖、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酒精灯、大烧杯、小广口瓶(自备腐乳瓶)(4)操作步骤(见教参)五、练习六、小结七、反思。

【高中生物】生物:1.2《腐乳的制作》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生物:1.2《腐乳的制作》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一)简述课题背景(二)阅读课文,回忆相关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1、关于毛霉(1)细胞结构:真核细胞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2)繁殖方式:孢子生殖(3)新陈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4)应用:腐乳、豆鼓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腐乳酿造选择优良菌种的条件:(1)不产生毒素,菌丝壁细软、棉絮状,色白或淡黄;(2)生长繁殖快速,且抗杂菌力强;(3)生产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限制;(4)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益于腐乳质量的酶系;(5)使产品气味正常良好。

5、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6、实验操作过程(1)题目:腐乳的制作(2)实验原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过加工腌制成为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

(3)实验材料和用具:豆腐块、小刀、电热干燥箱、干棕叶、托盘、保鲜膜、恒温箱、盐、广口瓶、黄酒、米酒、糖、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酒精灯、大烧杯、小广口瓶(自备腐乳瓶)(4)操作步骤(见教参)五、练习六、小结七、反思高中生物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生物答题技巧:选择题做题的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高中生物 1.2腐乳的制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1.2腐乳的制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教案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以制作腐乳为例,认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要素。

3.依据实验流程表示图和供给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试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剖析影响腐乳质量的条件二、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 :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达成腐乳的制作难点 :实践中探索影响腐乳质量的条件三、教课方案思路以课题背景为切入点,经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指引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进而睁开课题。

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课,教师能够利用对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联合旁栏思虑题,组织学生议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概过程。

此中波及到的各种微生物,如毛霉、青霉、曲霉、酵母菌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要修业生经过看课本总结出来。

认识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联合课本的实验流程表示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而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议论沟通,找出最完美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行。

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予适合的提示,如控制好资料的用量、防备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以后,同学们互相沟通自己的制作成就,进行结果的剖析和评论,并对课题进行延长和有关链接的教课,借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忱以及对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认识。

本节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共1课时,发酵部分在课下时间达成。

四、教课实行的程序学习阶教师的组织和指引段拿一瓶腐乳过来,先问同学们引能否喜爱吃腐乳,让同学们品入课尝,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办感人题民创建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教师能够利用对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联合旁栏思虑题,组织学生议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概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1.你能解说豆腐上为何能长腐出白毛吗?乳制 2. 为何一般的豆腐经过多种作的微生物的作用后,变为了我们爱原理吃的腐乳了呢?3. 用豆腐做腐乳,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当称作什么?要想保证毛霉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理论上能够分为几种?教师组织学生看教材中的实验流程表示图和三个资料,同学们联合所给的流程图和资料,设计学教课生活企图动经过学课题背生进景,激发行分学生对劳析、感人民的讨敬意,引论、发学生学交习制作兴流。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doc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doc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doc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以课题背景为切入点,通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从而展开课题。

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

其中涉及到的各种微生物,如毛霉、青霉、曲霉、酵母菌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看课本总结出来。

了解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结合课本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然后各实
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完善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广。

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如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并对课题进行延伸和相关链接的教学,借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了解。

本节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共1课时,发酵部分在课下时间完成。

四、教学实施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