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三篇)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fe79b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f.png)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一、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及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医疗质量改进内容按照二级等级医院的标准进行全面改进,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医疗制度与技术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1. 强化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等。
2. 加强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与监督。
3. 提升全员质量和安全意识,通过教育与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 强化医务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确保人人达标。
5. 完善技术准入制度,为新技术应用做好审核与申请工作。
(二)病历书写责任人:各科科主任1. 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学习并领会《___市病历书写规范》及___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2. 确保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字迹清晰性。
3. 提高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确保上级医生查房记录的规范性。
4. 强化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等。
5. 规范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确保患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6. 评估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菌素的使用与管理。
7. 确保医保病人治疗与审批符合医院规定,转院手续按程序执行。
8. 及时归档病历,确保项目完整,同时加强医技科室的检查时效与报告准确性。
三、改进措施1. 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临床和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与监督。
2. 实施全程质量管理,重视基础质量,加强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的控制。
3.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建立病历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价与反馈机制。
4. 定期组织“三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
5. 加强《病历书写规范》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与领会,明确科室医疗质量责任人与病历质控员职责。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43658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4.png)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随着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医院需不断探索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和持续改进措施。
本文从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监督、医疗质量改进、医患沟通和信息技术应用五个方面,探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应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药剂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制度、规划和计划,监督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定期评估医疗质量,提出改进措施。
2. 设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各临床、医技科室应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医疗骨干等组成。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制度,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持续改进。
二、医疗质量监督1. 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 加强医疗核心制度建设:医院应加强对医疗核心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如床旁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强化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新开展的技术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医疗质量改进1. 开展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医院应鼓励临床科室开展医疗质量改进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持续跟踪效果,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
2.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应建立和完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推进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3. 实施病例讨论和病案管理:医院应加强病例讨论和病案管理工作,通过病例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13篇)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cb1f9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e.png)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依据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相应科室及所属职能部门进行自查或督查;对其存在的问题,科室需____科内人员讨论,有相应整改措施并实施,定期对整改措施进行督查,科室和职能部门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进一步发现存在问题,开始新一轮的整改,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要求。
(二)结合科室实际,对我院住院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特制定本方案:一、成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质控医生、院感医生,护士等人员组成。
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负总责,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三、科室开展的各项诊疗技术项目必须符合医院开设的诊疗项目,开展新技术应申报医院批准。
四、认真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
五、诊治流程及要求:1.新进病人,值班医生或经管医生应及时接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开车辅助检查等,八小时内必须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作出初步诊断,制定出治疗方案,____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
2.认真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诊断不准确,疗效不佳的要及时____讨论、会诊,需要告知患方用意的要及时告知并签字。
3.各项诊疗活动必须有医疗文书记录,上级医生要认真及时督促,检查下级医生的医疗文书,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对住院病历要认真审核,及时归档上级档案室。
4.经管医生要对每一位出院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并作出登记备查。
六、加强医患交流,及时化解矛盾,防范医疗纠纷。
七、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发挥团队作用。
八、每月召开科室质量管理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医疗质量安全与绩效奖惩挂钩,以更好的保证医疗质量安全,让病人放心、满意。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二)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精髓,它不仅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使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制订本方案,具体如下:一、目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1746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c.png)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1.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 科室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 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 要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
质量控制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检查。
2.科室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保证体系, 即建立科室质量管理组织, 职责明确, 配备兼职人员。
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科主任为组长, 副主任、护士长及血透室护理小组长为副组长, 科室其他成员为管理组成员。
3.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 并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科室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医院有关要求和科室医疗工作的实际, 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全面、系统的工作, 能监督医疗、护理的日常质量管理及质量的危机管理。
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 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核心制度。
核心制度包括: 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输血制度等。
对病历质量的重点是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5.加强科室人员质量和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 提高科室人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 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科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有文字记录, 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 定期逐级上报。
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员工的绩效评价。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969e7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c.png)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什么是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评估和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医疗保健的安全性、有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这种过程需要医疗保健工作者和机构的投入和参与,以确保整个保健系统的可持续性和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质量管理不仅限于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还牵涉到所以与保健有关的组织和个体,如药店、保险公司等。
这里还包括了患者和患者家庭的自我管理。
为什么需要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对于上述所有参与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保障患者安全:通过评估和改进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可降低患者面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安全风险。
•提高医疗保健的有效性和适宜性:通过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发现医疗保健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医疗保健系统的水平。
•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通过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可持续地得到提高。
•保证医疗保健服务的经济性:通过医疗质量管理的经济分析,可以选择最为经济和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方式,从而降低医疗服务的开支。
医疗质量管理可以提高整个医疗保健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并加强患者和提供者的信任。
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医疗质量管理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科学合理的实施流程,下面将介绍一般的实施步骤:第一步:确定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标准为了实现一致性,确定质量目标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步。
需要确保这些建立在当前的治疗规则和政策的基础上,并要涵盖治疗质量、病人满意度、抗生素使用、改进建议处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环境卫生、婚育保健等因素。
第二步:评估现状评估现状的目标是确定现有治疗提供的质量状况,并将其与既定的治疗标准和质量目标进行比较。
评估现状通常包括对患者满意度的走访与调查、对医务人员的调查、并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估。
第三步:发展改进计划通过评估现状发现的弱项,可以发展具体的、可实施的改进计划。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范文(八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范文(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ba154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0.png)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范文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
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
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3bbd2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0.png)
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
1.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自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自查工作,对医疗
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
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3.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医务人
员的安全意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4.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不同学科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诊疗效果。
5.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
的职责和要求,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6.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了解患
者的需求和意见,针对性地改进医疗服务。
7.实施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医疗机构应实施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时发现和
解决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8.加强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医
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医疗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涵盖医疗服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2篇)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a447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4.png)
2024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____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效果。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操作规范和质量评估指标等,并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进行执行和监控。
2.加强医疗质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通过数据的比对和统计,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加强医疗质量意识的培养: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医疗质量的重视程度和主动发现问题和改进的能力。
4.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医疗机构应该明确医疗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对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反馈: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并对患者的反馈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1.建立持续改进的意识: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起持续改进的意识,将改进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通过定期的检查、评估和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进行改进。
2.加强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作: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不同科室和岗位之间的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共同完成各项改进任务。
3.制定改进目标和指标:医疗机构应该制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和指标,对改进的内容和效果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措施,推动改进的实施和落地。
4.加强改进经验的分享和借鉴:医疗机构应该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和学习,借鉴其他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并加以改进和应用。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228d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4.png)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现代医疗机构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所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质量管理活动,管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并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从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目标和原则出发,探讨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持续改进措施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目标和原则1.概念: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针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采取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措施,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为目标,提高医疗效果,保证患者安全和满意度的管理活动。
2.目标: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医疗安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3)满足患者需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权益,关注患者的意见和需求,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原则: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和系统性: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应基于科学依据,符合医学规范和临床指南,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全面性和连续性:医疗质量管理应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包括入院、治疗、护理、出院和康复等各个环节,保证医疗服务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3)患者为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利益,提高满意度和医疗体验。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疗质量管理是现代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重要性和必要性:1.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管理能够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保障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管理能够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0994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b.png)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分管副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2.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修订、监督、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1.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医疗安全、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
2.定期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强化医疗服务流程管理,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2.开展医疗服务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医疗质量控制1.设立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量化评估。
2.开展医疗质量控制活动,如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质量月等。
3.对医疗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安全责任。
2.开展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3.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六、持续改进医疗质量1.建立医疗质量改进机制,对医疗质量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控。
2.开展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如品管圈、PDCA等,推动医疗质量提升。
3.加强医疗质量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七、加强医疗质量文化建设1.培育医疗质量文化,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开展医疗质量文化活动,如医疗质量知识竞赛、医疗质量管理论坛等。
3.表彰医疗质量管理先进典型,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八、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队伍建设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队伍培训机制,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2.引进优秀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充实医疗质量管理队伍。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提高队伍稳定性。
九、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外部合作1.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3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7d51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9.png)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范文(一)基础质量管理1、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有医务科对急诊科的质量监控制度,有记录。
有临床、医技科室支持制度,使重症患者能得到医院提供的优先诊疗、检查等服务;3、每月召开___次科室质量与安全讲评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4、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机械通气等基本技能的教育及培训,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考核心肺复苏和复苏后基本生命支持的技能,有计划,有记录。
医院每半年进行抽查考核___次。
主治医师与护师以上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应达到较高级水平;5、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培训规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危重症抢救技能。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
6、有科室危重症患者常见多发病“临床诊疗指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能熟练运用“诊疗指南”和“操作常规”指导临床工作。
7、有科室病历书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记录医疗文书,急诊病历和急诊观察病历每日进行二线医师质控,每月进行___次科室内病历质量评估分析,病历质量评估结果纳入科室绩效分配制度中并占较大比例。
(二)环节质量管理1、制定急诊病人分诊标准、原则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连贯的、标准和规范的医疗服务;2、对院前急救的操作做规范化培训。
3、核心制度的落实:1)三级查房制度:严格落实查房制度,保证查房次数和及时性,查房前做好各项准备,查房时按规范进行,结合国内外进展,重点解决诊疗中的疑难问题,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诊疗水平相结合。
注意查房礼仪,不在患者面前随意谈论病情,以保护医密。
2)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进行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并记录。
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范文
![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f7e96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8.png)
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质量已经成为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本院决定开展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
本次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院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各科室主任担任委员。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和计划,监督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处理医疗质量问题,以及进行医疗质量的评估和考核。
三、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质量考核制度等,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对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制定医疗风险应急预案,降低医疗风险对患者的影响。
3. 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对医疗技术进行评估和准入管理,确保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医疗安全。
4.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5. 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本院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医疗质量管理意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五、总结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是本院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以及持续改进,本院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26796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f.png)
1.人力资源保障
(1)设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能力;
(3)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进工作,发挥团队力量。
2.物资与经费保障
(1)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保障医疗服务需求;
(2)设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经费,确保改进措施得以实施;
(3)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
八、宣传与教育
1.加强内部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改进工作的认识;
2.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分享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经验;
3.通过多种渠道,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医疗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九、风险管理
1.识别风险
(1)通过不良事件上报、患者投诉、日常监督等途径,全面识别医疗质量安全风险;
(1)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2)开展规范化操作培训,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
(3)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4.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1)加强患者身份识别,防止差错事故;
(2)落实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防范措施;
(3)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5.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3)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有效震慑。
2.加强内部审计
(1)定期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审计,查找潜在问题和不足;
(2)根据审计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3)强化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的审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十四、法律与合规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1)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96b3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4.png)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已成为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永恒的追求。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准确、有见地的建议。
二、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2. 确保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疗技术创新。
5.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三、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内容(一)组织管理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政策、规划及监督实施。
(2)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质量管理日常工作。
(3)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医疗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
2.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3)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确保患者权益。
(二)医疗服务流程管理1.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简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2)优化诊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
(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2)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3)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防止过度医疗。
(三)医疗安全管理1.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安全责任。
(2)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
(3)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 降低医疗风险(1)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
(2)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安全合理使用。
(四)医疗技术管理1.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1)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e5d3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d.png)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建立起持续、系统的医疗质量控制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医疗行业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医疗质量管理的实现需要多方配合,包括医疗机构、医疗从业者、政府监管部门和病患等方面。
下面,我将就医疗质量管理以及持续改进措施方案进行介绍。
一、医疗质量管理1.1医疗质量管理的意义医疗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一个有序、系统的过程,依托于医疗机构,完成制度搭建、医疗服务预期、患者满意度、绩效考核、控制反馈等多项医疗管理任务,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1.3完善医疗质量监控机制完善医疗质量监控机制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包括定期检查医疗设施设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评价、举办技术交流会等。
医院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一定要懂得如何开展医学统计学,并且要知道如何进行医疗质量分析以及统计结论的解读,从而为医院改进垂直力量提供可靠的方法。
1.4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是提高医疗行业效益最直接的途径,其要素包括医生关注、使用医学科技、提供安全治疗、提高病患满意度等。
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完善护理人员的技能,尤其是病患预防、控制绿色医疗、治疗办法、康复理念等,同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好好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向社会传递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信号。
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2.1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意义医疗质量管理是一项不断完善的过程,医疗机构和管理人员对医疗质量进行反复检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保障医疗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影响力,思考如何更好推广和分享医疗质量评价经验和知识。
2.2建立机制,完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对医院管理的合理、科学、公正和公开的反映,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绩效评价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00c77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d.png)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
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已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设立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
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职责,确保医疗质量工作有专人负责。
2、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医疗安全制度、医疗操作规范等。
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3、加强医疗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医疗质量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定期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包括新医疗技术、新诊疗方法、医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
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3、建立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三、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对患者就诊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例如,推行预约挂号、一站式服务、简化住院手续等。
2、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顺畅的转诊和会诊机制,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奔波,提高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医疗影像传输系统等。
四、强化医疗安全管理1、建立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对医疗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2、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参考范文(6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参考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f675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8.png)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参考范文一、医院必须把工作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纳入各项工作中。
二、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性改进工作。
三、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考核办法。
四、加强对医院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保证医患权利。
五、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督导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每季度____一次全院检查汇总评价。
六、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要有文字记录,由质量管理委员会监管下的质控科定期检查,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
有利于不断改进医院医疗服务技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七、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结果与个人考评挂钩,以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工作的真正落实。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参考范文(二)管理目标及实施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按照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提升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与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8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77ccf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3.png)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
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____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作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
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三级质控,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目标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ca4b5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5.png)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1.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医院需要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本文将讨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持续改进措施。
2.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是确保医疗服务达到最佳水平的关键。
它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医院的声誉,减少医疗纠纷,并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疗质量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医院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设定、质量评估和改进计划等。
通过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可以更好地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发生率。
2.2 提高医疗标准医院应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标准符合国家和行业要求。
医院可以通过培训医护人员、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等方式,提升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2.3 优化医疗流程医院应优化医疗流程,简化操作步骤,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调度和资源配置,医院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3.持续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不断改进和提升医疗质量,寻找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1 开展质量评估医院可以开展质量评估工作,对医疗服务进行定期的自查和外部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医院可以了解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改进计划提供依据。
3.2 强化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执业水平。
通过培训,医院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减少医疗操作中的错误和疏忽。
3.3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医院可以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例如,引进影像诊断系统、手术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效率,减少手术风险。
3.4 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医院应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质量控制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质量控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b65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9.png)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质量控制方案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基础。
本质量控制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二、质量控制目标1. 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3. 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 降低医疗成本,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三、质量控制措施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2.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1)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2)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提升专业水平。
(3)建立医务人员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优秀人才。
3. 强化医疗过程管理(1)规范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2)加强药品、器械、试剂等物资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3)强化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4. 优化医疗服务环境(1)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供舒适便捷的医疗服务。
(2)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权益。
(3)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和处理患者诉求。
5. 强化信息管理(1)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
(2)加强医疗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3)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四、持续改进机制1.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自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
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医院感染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措施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馈医疗质量问题。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干预措施。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每月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医疗质量缺陷通报。
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常务秘书: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2、医院感染委员会:(职责、办公室)(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办公室:小会议室3、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1)根据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护理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操作规范。
(2)审核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科研教学规划和实施情况。
(3)审核医院各级护理岗位职责。
(4)确定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
(5)每季度对全院护理质量督导检查,确定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办公室:小会议室常务秘书:护理部主任4、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我院响应的规章制度、实施措施,监督各科实施情况(2)依据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药品目录,并定期修订目录。
(3)根据医院药品目录,检查审定医院药品计划;审核医院新药的购进。
(4)督医院药品的合理使用,重点检查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事故的处理。
(5)组织检查医院医疗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支持医院药学向临床发展,开展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
办公室:门诊小会议室常务秘书:药剂科主任5、病案管理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病历书写的各项规定,制订医院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病历质量书写的规范要求。
(3)定期组织病案质量考核小组对病历进行质量检查。
(4)根据病案质量反馈问题提出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5)根据医院病历质量结合参观其他医院提出完善的修订方案。
(6)对医院病历的安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
办公室:医务科常务秘书:医务科主任6、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1)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修订医院有关输血管理各项管理制度。
(3)审核医院输血室的各项操作规程(4)指导临床对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5)对临床严重的输血反应进行调查处理(6)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解决临床输血中需要及时协调解决的问题。
办公室:医务部常务秘书:医务部主任7、质量督导科室职责(质量控制办、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1)、提出各项管理措施的初步意见和方案由各委员会讨论通过。
(2)、完成部门规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工作安排。
(3)、定期完成各委员会的安排。
(4)、定期完成每月的质量检查并对质量问题分析采取措施。
(5)、监督检查医院管理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等医院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
(6)、每月在质量控制办的协调下按时完成质量考核。
(7)、以医院管理评价体系为基础建立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详细科室考核细则,并随时修订考核细则。
(8)、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干预的措施。
(9)、对质量考核的结果各职能科分析原因,采取确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10)、对职能科、后勤保障科室的工作监督考核.三、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按时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
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强化个人管理是实现医院质量控制的源动力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一)对各级医生的要求分述如下: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会诊制度。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治;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质量指标::(1)按照门诊医生开出的住院单为依据,统计每个医生的门诊诊断和最后诊断符合率;(2)按着每天出诊的各类医生(科主任、主治医生、高年或低年资医生)的比例进行统计,并做好平时的统计积累。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
(7)对所管病人,每天必须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抢救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
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
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