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问题与现状
利比亚概况
利比亚概况一、概况(发布时间:2008-11-14 )国名: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面积:176万平方公里。
人口:567.3万(2006年利比亚官方统计数字,含35万在利比亚获合法居留资格的外国人)。
利比亚本国人口为532.3万,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两者占总人口的97%。
宗教: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97%是逊尼派穆斯林。
语言:阿拉伯语为国语。
货币:利比亚第纳尔(LYD),1美元=1. 3第纳尔(2007年)。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20万(2005年)。
地理:地处北非中部,位于东经9度-25度,北纬18度-33度。
东接埃及、苏丹,西邻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乍得,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与意大利、南联盟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非洲北大门”之称。
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或半沙漠。
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成为主要水源。
气候: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属热带沙漠气候,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
夏季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部沙漠地区的沙漠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首都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二、经济利比亚长期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曾一度富甲非洲。
1992年开始,受洛克比问题影响,经济状况不断下滑。
19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后,特别是近几年国际油价持续居高,利比亚石油收入大幅增加,加之政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加快私有化进程,经济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自然资源利比亚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硅石、硫碘、铝矾土、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
形势政策几个问题
1.论述南沙群岛问题的复杂性。
20分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首先,东南亚整体一致性的因素存在。
东南亚各国建立了统一的东盟,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
在南沙群岛问题上,东盟十国协调立场,一致要求以整体的立场来和中国商谈南沙群岛问题。
冷战结束以后,由于受到西方宣传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东盟明显的加大了对中国的戒备和防范。
其次,台湾因素的存在。
台湾利用东盟对中国崛起和强大的恐惧,加强与东盟国家建立安全合作关系。
而东盟却利用大陆与台湾的矛盾在南沙问题上大做文章,从中渔利。
第三,美日因素的存在。
南海地区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以及南海地处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美日石油运输线的必经之地。
冷战后,美国出于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和牵制的需要,以及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和称霸的需要,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挑拨东盟和中国关系以达到使东盟继续依赖美国的目的。
日本也为了在亚洲占领导地位,把发展同东盟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
第四,国际法的因素存在。
国际法的内在的矛盾,东盟各国往往借此来为其在南海问题上的要求提供依据。
东盟根据沿海大陆架的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和沿海200里经济专属区的国际文件来为其占有南海提供合法依据。
2.论述如何解决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20分1.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政策倾斜。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下发“一号文件”,建设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免除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这些强农惠农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推动重要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3.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4.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
利比亚乱局中的部落因素
【 关键词】 中东 动乱 茉莉花革命
利 比亚 自 16 99年卡 扎菲 执政 以来 已经
利r, 影响 E_ P
时期接受外来影 响使 的黎波里塔尼亚 、昔 兰 尼加 和费赞各 自形成 了具有不 同文化 和历 史 特点的区域 。的黎波里塔尼亚是沙漠里 贩运
货物商 队的终点 ,也是重要 的港 口,与突尼 斯 、阿尔及利亚接壤 ,从地理 和文化 的角度 来说 ,可以认 为的黎波里塔 尼亚是 马格 里布 的一部分 。昔兰尼加是面积约 占全 国一半 的
广袤地区 ,与埃及为邻 ,是利 比亚沙漠 的一 部分 ,历史 上与埃及关 系密切 。费赞是位于 利 比亚南部 的 内陆高原型盆地 ,其西北部和 南部都是 沙漠 ,只有一些 绿洲分 布其 中。由 于地理位置的原 因,费赞 同撒 哈拉 以南非洲 关系密切 。因此 , 自古利 比亚就只被看作是 个 地 理 名 词 ,分 布 在 三个 地 区 的部 落 间缺 乏作为一个统一 国家 的联系 。
《 非纵横》21 年第4 亚 01 期
处 于一 种无 政府状态 ,其下属三个地 区的居 民几 乎没人认 为他们 属 于一个 国家 。因此 , 除了真主之外 ,部落就是人们效 忠的最 高对 象 ,而各部落之间为争夺利益 的纷争仇杀 向
不鲜 见。
3 .多 民 族 多 教 派 导 致 不 同 部 落 信 仰 不 同 利 比亚 居 民 由不 同的 民族 组 成 ,其 中 9 %以上是 阿拉伯人 ,即操阿拉伯语兼有 阿 0 拉伯人 和柏柏 尔人血统的穆斯林 ,真正具有 纯粹 阿拉伯 人血统的利 比亚人为数很少 。还 有少量 的柏 柏 尔 原 著 民 ,居 住 在 内富 萨 高 地 ,沿海地 区和沙漠绿洲里 ,以及一些分 布 在 费赞 沙漠里 与南 部非 洲交 界 的土 著人 种 。 不 同的居住 环境和生活习惯使不 同种族部 落 间极 少 联 系 。 伊斯 兰教是利 比亚的 国教 。利 比亚 国民 的 9 . % 信 奉 伊 斯 兰 教 ,其 中 绝 大 部 分 86 ( 占 9 % ) 是逊尼派信徒 。他们 在利 比亚 约 6 形成 了多个教派 ,包 括主要活动在 山区和沙 漠 中的哈瓦利 吉派和以班 加西为 中心活动 于 利 比亚东部地 区的苏 菲派。前者实际上是一 种从事政治 和宗 教活动的反抗运动 。后者提 倡伊斯兰教 的纯 洁性 ,主张恢复伊斯兰教早 期精神 。此外还有分 布在 的黎波里塔尼亚 的 哈瓦利吉派分支易 巴德 派、逊尼派的马立克 教 法学派和 哈乃菲 教法 派 等。 不 同的教派 ①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及失败案例
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Ⅲ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一、国际工程风险的种类
(三)自然风险: 3、地质风险: 地质风险是必须高度关注的风险。有的项目是软土地基, 基层为流动的淤泥层,处理不好会造成整个项目的沉降;有 的项目地下有溶洞或大的裂隙,而如果溶洞或裂隙又与海相 邻,则降水和地基处理都会产生较大困难;有的项目地下岩 石为六类以上岩层,这种项目最好不要采用开挖方案,费时 费力。地基处理是承包工程中对工期和成本影响较大的一步, 很多严重拖期和成本超支的项目都是没有充分预见到地质风 险。
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Ⅲ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一、国际工程风险的种类
2009年11月广西交通科研院中标工期为3.5年的越南岘港 龙桥施工监理项目,原人民币兑越南盾为1:2500,可由于 2010-2011年越南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影响,每年越币贬值 为20%,到2012年人民币兑越盾为1:3400,造成该项目人民币 收益损失在30%以上,原预计的600多万监理费直接缩水约 200多万元。同样也是广西科研院在2010年5月签订的越南球 也—宁平高速公路管理监控标段也是因为汇率的变化,损失 了3000多万元。所以在选择境外工程承包合同结算货币时, 应尽量选择对我方有利的结算货币,若较为稳定的美元、欧 元等。
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Ⅲ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 及工程失败案例
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Ⅲ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材料提纲
一
二 三 国际工程风险种类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现状 国际工程承包失败案例
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Ⅲ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一、国际工程风险的种类
(一)政治风险: 1、政局不稳: 有些国家经常会发生政变,实行戒严,要求解散政府, 重新选举。例如,泰国是国际承包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同 时也是政治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其政府更换及军事政变的频 率之高也令人惊异,直接影响到承包市场正常的工作秩序。 政府更换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上一任政府的项目被暂停或取 消,项目的前期投入以及应收工程款无法收回,承包商蒙受 损失。 最明显2013年10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泰国期间,中泰 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明确透露,中国将用高铁换取泰国 的大米和橡胶。
利比亚立场文件
委员会:联合国难民署执行委员会议题:全球协力改善难民生存环境国家:利比亚在阿拉伯革命引发的利比亚内战中,美国的大力干预让反对派击败了卡扎菲,但如今利比亚仍然处于军阀和部落的血腥混战中,利比亚难民也大批地死在地中海里。
利比亚现在是一个有多个政府的国家,但是没有一个是为了主张对已不存在之国家机构的权威而战斗。
在600万的人口总数当中,4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逾百万人逃亡国外,同时它也成为非法移民的中转站。
部落、区域、族群、信仰以及旧政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冲突现如今都叠加到一起了。
经济严重恶化,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利比亚每况愈下。
1951 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成立,负责全世界的难民工作。
今年四月欧盟各国内政部长会议达成一项共识,确认“欧盟各成员国都有义务分担难民接纳责任”的原则。
9月19日联合国总部举行‘难民和移民问题峰会’,正式通过《难民和移民问题纽约宣言》,对难民和移民作出一系列承诺,设立难民问题全面响应框架等。
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同时一些东欧国家却有自己的担心,匈牙利、捷克、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声明反对欧盟委员会强制摊派给四国接收难民的份额,并且对新提出的分摊12万名难民份额的计划表示拒绝。
除了叙利亚周边国家外,只有少数国家声明愿意收留少量难民,一些临近叙利亚的富裕国家如沙特、卡塔尔等,更是一直以恐怖分子可能藏身难民之中的理由,迄今仍然拒绝收留任何叙利亚难民。
德国、瑞典等国对难民的友善,也难保哪天会耐心耗尽。
反移民的极右派瑞典民主党在去年选举中,一跃成为国会第3大党。
在这次叙利亚难民危机中,被认为对叙利亚现状负有责任的美国,一直都是只肯出钱不肯收人,迄今只收留了1500人左右的叙利亚难民。
这同样是因为移民问题正对美国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所以美国在这方面才变得越来越消极。
利比亚现状
利比亚现状
如今的利比亚国内形势十分复杂,各方矛盾也异常的尖锐,原本卡扎菲时期制定的社会福利,已经大部分都被废除,而毒品和武器也肆虐在这个国家内,许多国民生活也得不到基本保障。
如今,利比亚的许多学校都已关闭,无数的适龄儿童也无法获得上学的机会,因而,利比亚的教育系统也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
而这些还不是最让人害怕的事情,在利比亚,抢劫、绑架、枪击、暗杀等事件非常频发,治安状况也非常的糟糕,许多国民一到8点之后都不敢随便出门,因为外面的环境太复杂了,稍不注意,你就被抢劫或者绑架。
而原来作为利比亚最高收入集体的公务员队伍,如今政府也发不起他们的薪酬,公务员的工资都大幅度缩水。
要知道,在卡扎菲时代,利比亚国内是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别说绑架、抢劫,就连偷窃都很少发生,原因就是卡扎菲对犯罪人制定的法律十分的严苛,谁敢触犯法律,谁就要受到极为残酷的酷刑。
因此,如今许多利比亚人,开始思念起卡扎菲时代,或许很多人已经后悔了,毕竟伊拉克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而到现在,谁也不知道西方允诺的自由民主的利比亚何时能够实现。
叙利亚 现状 叙利亚问题
叙利亚现状叙利亚问题浅析叙利亚局势摘要:西方炮制的叙利亚危机已成为中东动荡的最新火药桶;当前,叙利亚问题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各大矛盾的总爆发,内外局势渐趋复杂关键词:叙利亚;阿盟;俄美法三方;中国;局势分析中东乱局不断发酵之际,叙利亚也陷入动荡政局,内外势力博弈更趋激烈,俄美法三方各有立场。
叙利亚政府目前接受阿拉伯联盟提出的和平计划,同意撤出军队,与反对派谈判。
一、造成如今形势的原因:自去年叙利亚动荡份以来,叙利亚局势,一直处在恶化阶段,现正上升成为一个国际化问题,众多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人口不多但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叙利亚的动荡局面仅仅是因为国内的反对派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反对派可以说是造成叙利亚当今局势的导火线。
自从三月十八号政府与民众发生一定程度的流血冲突之后,叙利亚反对派的人数日渐增多,实力也就日渐壮大。
如今叙利亚反对派的实力虽然与叙利亚政府存在明显的悬殊,但反对派已经是骑虎难下没有退路,既然已经把事情闹大了,他们就必然会与政府拼个你死我活。
也许从开始,反对派并没有想到现在这种局面,他们只不过是想督促政府加快改革,尽快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却没想到卷起了一场举世震惊的风波。
其次,造成叙利亚当今局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叙利亚政府本身,叙利亚政府在世界上一直没有什么话语权,就像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一样,落后就会挨打,叙利亚也无法逃脱这个自然规律。
而事实上,叙利亚比清政府的状况是好很多的,现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无缘无故公然地挑起事端。
这也给叙利亚政府一个台阶下,只要叙利亚政府能自己解决这次事件,西方国家也就不好插手此事。
所以,叙利亚政府若能处理好与反对派的关系,并加快改革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那么叙利亚的局势或许能够停止恶化,至少不会重蹈利比亚的覆辙。
另外,,从叙利亚的地理位置来看,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
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我国政府、企业等对外投资与海外贸易逐渐增加,我国海外利益也持续拓展,重要性在增强。
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因素增加情况下,中国海外利益现状如何,目前面临的潜在和现实威胁有哪些,如何保护海外利益等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海外利益现状“海外利益”实际上是“境外的国家利益”,属于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
一国的海外利益主要包括:海外公民侨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国家在境外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利益、驻外机构及驻外公司企业的安全;对外交通运输线及运输工具安全等等。
中国的海外利益,即在中国领土之外的中国国家利益。
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海外利益主要体现在资产利益、人身利益、海外市场拓展和重要物资和能源的获取与运输等四个方面。
——资产利益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近年来我国海外经济利益持续拓展。
据商务部统计,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1.2万家中国境内投资者已在境外设立1.3万家企业,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海外直接和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总量已超过2万亿美元(不含银行贷款债权)。
中国对外投资领域己由原来航运和餐饮为主拓宽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领域,对外投资的形式已经从生产性投资为主逐步发展到境外上市、股权置换、跨国并购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
——人身利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我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外人员流动频繁、民间交往日益增多,中国公民出境求学、务工、经商、投资、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
据统计,1978年,中国公民出境仅为20万人次左右,而2008年中国公民出境达4000万人次,增长了200倍。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华侨华人3300多万人以上,分布在150多个国家。
其中,海外中国工人的数量已从2005年的350万人增至今天的550万人。
——海外商品市场拓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利比亚战争
的激烈动荡;其三,利比亚的基本国情及卡扎菲的传奇经历;其四,利比亚社会动荡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大撤离;其五,联合国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其六,为什么打响进攻利比亚第一枪的是法国而不是美国;其七,战争的最新进展及可能的几种结局;其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英法对外发动的战争及其影响;其九,这场战争给中国的警示及中国对未来的未雨绸缪。
“住手”。上校心痛地大喝了一声。他们来到一间房内,把尾随的士兵挡在门外,屋里只有他和她。他看看她,把手枪递还了她,柔声问道:“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沙菲娥。"她呆呆地说完,突然跪倒在上校脚下,深情地、疯狂地吻着上校的鞋和脚。
卫兵在门外紧张地焦急地团团转,却又不敢擅自闯进去。天哪,
这么长时间,鬼知道里面会发生什么?总算门开了,谢天谢地,上校完好无缺地出来了。他和女刺客竟是满面笑容,紧紧依偎,手握着手。女刺客面若桃花,笑容可掬。卫兵们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他们实在想象不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和她的目光都流露出温柔的爱慕,这是一种足以使任何语言都失色的光。女护士的手慢慢地垂下了,漂亮的两颊飞上了两朵红云,长长的睫毛忽闪了一下、又射来两道更加热烈、大胆、火辣辣的光。
卡扎菲微笑了,正要迎上前去,突然身边的警卫发现了,他们比上校更迅猛地冲上去,用老鹰扑小鸡一样的敏捷抓住了女护士。“哎哟“,女护士发出了一声呻吟,却分明已经带上了几分娇态,眼神飞向了上校。
1970年3月,利比亚二号人物、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贾卢德少校突然访问埃及,他求见纳赛尔的目的是请教利比亚帮埃及买一颗核弹的可行性。“卡扎菲主席希望把核弹交给埃及使用”,贾卢德说。被惊呆的纳赛尔问:“你们准备找谁买?”贾卢德回答说:“卡扎菲主席知道美国和苏联是不会卖的,但同样拥有核武器的中国可能会卖。”纳赛尔说:“据我了解,核武器是从来不会出售的。”“啊!”贾卢德说,“我们不要大的原子弹,我们只要一颗战术原子弹就行……”尽管纳赛尔再三劝阻,贾卢德还是几经周折去了中国。中国总理周恩来接待了他,并向他解释说,中国研制和试验核武器是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核武器不是用来出售的。贾卢德只好空手而归。
形势与政策课作业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看利比亚问题目录摘要2011年已过半,在这风云多变的半年里,世界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局势整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也有局部地区和国家动荡与紧张。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风险犹存。
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也使世界经济、能源受到严重影响。
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
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
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地区冲突仍将是国际斗争的主要形式。
谈及地区冲突,利比亚内乱可谓本年度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2011年初,利比亚爆发了反对总统卡扎菲专制统治的国内动乱。
时至今日,由于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等势力的介入,内乱逐渐升级为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军事冲突,而各种势力的插手,使利比亚内乱愈演愈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次内乱不仅严重影响了利比亚的正常发展与利比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危害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地区和平的维护。
目前利比亚的形势是东西对峙,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之间的对峙,卡扎菲政府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对峙。
利比亚局势究竟何去何从,将会对当今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利比亚内乱,卡扎菲,北约,霸权主义,国际局势正文一、利比亚简介: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利比亚位於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西亚相邻。
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
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
专题四 中东北非问题
物价忒高了!
三、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原因
1、经济:高失业率和低生活水平 埃及
西红柿半年间 涨了6倍,工 薪阶层吃西红 柿都成了一种 奢侈。
西红柿太贵, 俺吃不起啊!
三、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原因
1、经济:高失业率和低生活水平
埃 及 著 名 的 “ 死 人 城 ”
三、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原因
1、经济:高失业率和低生活水平
利比亚 利比亚2008 年人均GDP 为16114美 元,为非洲 第一 。
这么高?那利比 亚人小日子肯定 很安逸了?
三、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原因
1、经济:高失业率和低生活水平
利比亚
但利比亚靠石油创 造的财富也没有惠 及普通民众,民众 的生活水平与利比 亚的人均GDP很不 相称。
哦,是这样啊!
三、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原因
城管暴力执法
• 2010年12月17日,突尼 斯南部西迪布吉德一名青 年商贩因不满城管暴力执 法自焚,尽管被送往最好 的医院依然因为伤势过重 死亡。此事引发了民众对 政府的怒火,全国各地相 继爆发大规模骚乱并造成 流血冲突。
暴力升级为政治危机
• 2010年12月28日,阿里发表电视讲话,谴责反对者。他声称街头暴 力是少数极端分子所为,并警告示威人群,他们会受到“法律的严 惩”。 • 2011年1月10日,政府宣布关闭所有学校和大学。阿里在电视讲话中 宣布,将努力在2012年前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 • 2011年1月13日,阿里在电视讲话中表示不会参加2014年的大选,并 承诺进行国家体制改革,调查游行中的死伤人数,宣布解禁部分网站。 • 2011年1月14日,阿里宣布解散政府,并在六个月内进行合法大选。 总理加努希宣布担任临时总统。 • 2011年1月15日,沙特阿拉伯宣布接受阿里的政治避难。伦敦的流亡 生涯返回突尼斯。 • 2011年1月17日,总理加努希宣布组建新的联合政府,但是政府中仍 然包括多名阿里的亲信。突尼斯民众对新政府表示不满,继续上街游 行。 • 2011年1月26日,突尼斯请求国际刑警组织帮助捉拿逃亡的阿里及其 家庭成员,并下达了国际逮捕令。 • 2011年6月20日,突尼斯首都一家法庭以挪用公款罪缺席判处突阿里 及其妻子35年徒刑。
地缘政治、中东破碎地带与利比亚战争
、
阿拉伯 世界 灾难 性 的建 国历 史
从地 缘政 治角度 阐释 国家权力 由来 已久 。 历史 上 曾先 后 出现过 麦金 德的 “ 陆权 说 ” 马汉 的“ 、 海 权 说 ”和 斯拜 克曼 的 “ 缘地 带说 ”等 ,尽 管这些 学 说侧重 点各有 不 同 ,但 无不将 国家 权 力与地 边 理 因素联 系在 一起 。地理 位置 、版 图大小和 资源配 置等地 缘政 治基 本要 素对 决定 国家权 力大 小有 着 持久性 影 响。“ 国家 )权力取 决于 与全部 领土有 关 的大小 、位置 ,以及它所 拥有 的必 要 的物 质 (
即瓦解 伊 斯 兰 阵营 ,打 败 、毁 灭 奥 斯 曼帝 国 ;也 因 为它 继 土 耳其 之 后 建立 的 国家对 我 们 没有 危 害 …… 如果我 们措 施得 当 ,他 们就 会保 持政 治分裂 状态 ,成 为一 个 由一 些缺乏 内聚 力 的相互 忌惮 的 公国组 成 的组织 。 不难 看 出,英 国人 支持 阿拉 伯人 起义 的真 实动机 ,除针对 奥斯 曼帝 国外 , ” 还暗 含分 裂 阿拉伯 世 界之 意 。据 此 不难 理解 ,在与侯 赛 因达 成协 议不 久 ,英 国又与 法 国秘 密 签订 “ 克斯 一 赛 皮科 特 协定 ” ,暗 中将阿 拉伯 世 界划 分 为不 同势 力范 围 :法 国得到叙 利亚 和黎 巴嫩 ,波 斯成 了英 国保 护 国 ,伊 拉 克和 巴勒 斯坦 则成 为 英 国势力 范 围。与 此 同时 ,部分 英 国官员还 鼓励 犹
太人 向阿拉伯 土地 移 民 。1 1 9 7年 1 1月 2 日,英 国外 交大 臣贝尔福 发表 讲话 ,称 乐意看 到在 巴勒 斯坦 地 区建立 一个 “ 太 人 的 民族 之家 ” 犹 ,这就 是 著名 的 “ 贝尔福 宣 言 ” 显 而易见 ,该宣 言与麦 。“ 克 马洪给 侯赛 因的许诺 相 矛盾 ,也 与协 约 国就 瓜分 奥斯 曼帝 国而 达成 的秘 密条 约背道 而驰 。 ”
利比亚历史中的利比亚内战
利比亚历史中的利比亚内战在利比亚历史中,利比亚内战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利比亚内战发生于2011年,标志着民众对穆阿迈尔·卡扎菲独裁统治的抗议升级为一场全面的武装冲突。
这场内战导致利比亚政权崩溃,并对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战的背景利比亚历史中的内战可以追溯到卡扎菲上台之前的时期。
卡扎菲在1969年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在他的统治下,利比亚政权实行了独裁主义,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并且对反对派采取了镇压措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卡扎菲的统治感到不满,并开始发起抗议活动,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化。
二、起因与发展利比亚内战的直接起因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运动。
在埃及和突尼斯的抗议示威成功后,利比亚的反对派力量也开始组织示威活动,并要求卡扎菲下台。
然而,卡扎菲拒绝妥协,并派军队对抗示威者,这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利比亚内战的发展非常迅速,抗议活动迅速演变成一场全面的武装冲突。
反对派组织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试图推翻卡扎菲政权。
同时,国际社会也对利比亚内战表达了关切,并采取了干预行动。
北约成员国在2011年3月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袭,以保护平民免受政权军队的袭击。
三、内战的后果利比亚内战导致了许多深远的后果。
首先,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卡扎菲本人被发现并处决,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此后,利比亚陷入了政治的混乱和分裂状态。
各地的武装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治安的恶化。
其次,利比亚的经济遭受了重大破坏。
内战期间,许多城市和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油田和石油设施也遭到损坏。
利比亚是一个富饶的石油生产国,其经济的崩溃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利比亚内战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员流离失所和难民涌入邻国和欧洲。
此外,利比亚内战也给整个地区的稳定带来了挑战。
邻国突尼斯和埃及都曾经历过自己的政治动荡,利比亚的内战可能给这些国家带来影响。
此外,内战还催生了恐怖主义组织的滋生,如ISIS等,对整个地区的安全产生了威胁。
利比亚现状
利比亚现状:目前,利比亚当局分成四大武装派别,东部地区形成一个派别,即班加西派。
在西部地区,分成三大派,主要是米苏拉塔派、津坦派和的黎波里派,这些派别都将参与日后新政府的组成。
面对中企找人难的困境,记者特地请教了些熟知当地派系斗争的党派人士。
利比亚民主党成员本·艾明向《经济参考报》介绍:从大的范围看,米苏拉塔委员会未来在利比亚新政权中将具有重要话语权。
从小的范围看,自己的政治团体有200多人,在同类团体中规模最大,有望在新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利比亚当局分成四大武装派别,东部地区形成一个派别,即班加西派。
在西部地区,分成三大派,主要是米苏拉塔派、津坦派和的黎波里派。
其中,米苏拉塔派实力最大,其武装实际上控制了的黎波里,这也是当局高官不愿居住在的黎波里的重要原因。
米苏拉塔派希望由自己的人担任过渡政府总理,取代贾布里勒。
无论总理人选如何,米苏拉塔派将在新政府中拥有重要话语权,对班加西派构成挑战。
艾明分析了日后新政府人员执政前景。
他表示,在过渡政府中,现任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石油和财政部长阿里·塔古尼有较好前景。
塔古尼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任教,长期居住在美国,是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金融和国际投资领域专家,获得多次国际奖项。
此人具有左翼倾向,曾经是反对卡扎菲的利比亚国民大会成员,长期流亡海外。
根据此前泄露出的利比亚过渡政府名单,塔古尼将升任副总理,负责金融和经济事务。
"在过渡政府中,现任石油部副部长本·亚齐可能担任石油部长,他来自的黎波里。
在最近一段时间,他接见了许多到访利比亚的石油领域相关人员,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石油公司的负责人。
"艾明说。
10月3日,"全国过渡委员会"重组下属的执行委员会。
一些主要部长的职位没有变动,如塔古尼担任临时的财政和石油部长。
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表示过,利比亚石油事务将由国家石油公司管理,这一机构最近将启动。
利比亚政治家:卡扎菲人物简介
卡扎菲与非洲国家的合作
• 在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进行合作
• 支持非洲国家的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斗争
卡扎菲与国际恐怖主义的关系
卡扎菲与恐怖主义的关联
卡扎菲与国际恐怖主义的关系
• 被指控支持恐怖主义活动
• 卡扎菲政权否认与恐怖主义有关
• 与一些恐怖组织有联系
• 国际社会对卡扎菲政权与恐怖主义的关联存在争议
础教育
卡扎菲的科技政策
• 重视科技,发展科研事
卡扎菲的文化政策
业
• 支持利比亚的科技进步
和创新
• 提倡阿拉伯文化,抵制
西方文化
• 支持利比亚的文化发展
和交流
卡扎菲国内政策的后果与影响
卡扎菲国内政策对利比亚的影响
• 提高了利比亚人民的生活水平
• 改善了利比亚的基础设施状况
卡扎菲国内政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卡扎菲的职业生涯
• 1961年,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加入利比亚军队
• 1969年,发动政变推翻君主制,成为利比亚领导人
卡扎菲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关系
01
卡扎菲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
• 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 提倡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和自主
02
卡扎菲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 与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建立了密切关系
• 组建了一个名为“自由军官”的秘密组织
• 筹集了一批武器和资金
03
卡扎菲政变的经过
•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
• 占领了首都的黎波里和重要军事基地
• 宣布推翻君主制,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建立政权及其政治理念
卡扎菲的政治理念
• 提倡“世界第三理论”
利比亚第纳尔贬值对利比亚旅游业的影响
利比亚第纳尔贬值对利比亚旅游业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汇率的波动对各个行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利比亚第纳尔贬值对利比亚旅游业的影响,并分析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 利比亚第纳尔贬值的原因利比亚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资源的国家,其经济发展与石油价格密切相关。
近年来,全球石油价格持续下跌,这对利比亚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同时,政治动荡和不稳定局势也导致了利比亚第纳尔的大幅贬值。
2. 利比亚旅游业的现状尽管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但由于长期的政治冲突和不稳定局势,利比亚旅游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旅游业对外汇收入的依赖度较低,因此利比亚第纳尔贬值对该行业的冲击较为有限。
3. 利比亚第纳尔贬值对利比亚旅游业的影响3.1 减少海外游客:利比亚是一个地处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国家,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遗迹。
然而,在政治局势不稳定和安全形势堪忧的情况下,海外游客已经大幅减少。
利比亚第纳尔贬值可能导致旅游成本进一步上升,使得更少的游客选择利比亚作为旅游目的地。
3.2 鼓励国内旅游:虽然外国游客减少,但利比亚并没有放弃开发本土旅游市场。
利比亚政府可以通过推动国内旅游活动来抵消外国游客减少的负面影响。
该举措有助于提高本国经济的稳定性,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3 旅游业结构调整:贬值可推动旅游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例如,酒店及旅游设施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本地化服务和降低整体成本来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
此外,旅游业也可以着眼于培养当地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开发新的旅游路线,以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3.4 风险与挑战:虽然第纳尔贬值可能带来一些机遇,但由于政治不稳定和安全形势,利比亚旅游业在面临挑战时需要更加小心。
投资者和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政局变化和安全形势,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4. 应对策略政府和旅游行业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应对利比亚第纳尔贬值所带来的挑战:4.1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通过广告、网络宣传和旅游展会等方式,积极宣传利比亚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深度国际
17
钓鱼岛事件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 称其为“尖阁 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 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 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 成,分散பைடு நூலகம்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总面 积约6.344平方公里。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 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 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深度国际
近年国际形势
会审1203班第二小组作品
1
目录
朝鲜半岛局势 利比亚局势 定点清除本· 拉登行动 叙利亚局势 黄岩岛事件 钓鱼岛事件
2
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现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北 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 南半部的大韩民国。两国无论是社 会制度、政治体制、还是意识形态 都处于对立的状态。这两个国家的 政治现状于1953年才被确定,之前 两国曾为了半岛的统一而爆发了波 及朝韩两国以及其他地区的朝鲜战 争。 近年来,朝鲜的核试验将各国的目光 聚焦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只是重 点不是在“统一”上,而是在半岛无 核化上。就在朝鲜去核化进程未有 什么实质性进展之时,天安号事件发 生了,这无疑将会使半岛局势更加紧 张,更加扑朔迷离。
12
导火索
经济原因:叙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却算得上是一个资源大国,且是中东的 主要石油出口国,其财政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石油出口 。 政治原因 : 叙利亚问题其实也是以美国为首和以俄罗斯为首的大国之间的 政治博弈 。 宗教斗争 :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是为了加强阿拉伯 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 地缘政治原因 :叙利亚的地理位置来看,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 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 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 叙利亚是连接中东各个国家的纽带, 只要控制了叙利亚,就几乎等于控制了整个中东。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转变与民主发展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转变与民主发展近几十年来,阿拉伯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转变,这其中的核心动力之一就是民主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阿拉伯国家政治转变的原因,以及民主在该地区的发展现状。
一、政治转变的原因1. 社会不满与政治压力:许多阿拉伯国家长期以来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不公正等问题,导致民众对现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并最终引爆了政治转变的浪潮。
2. 外部因素的影响:国际社会对阿拉伯地区政治局势的干预也是政治转变的一大原因。
例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叙利亚内战等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该地区的政治动荡,进一步推动了政治转变的进程。
二、民主发展的挑战与变革1. 政治体制的僵化:长期以来,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体制普遍较为单一,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这使得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反应相对迟缓,也削弱了民主发展的空间。
2. 社会与文化差异:阿拉伯国家拥有多元、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这使得在这些国家实施民主制度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宗教因素、族群分歧、性别平等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3. 经济转型的压力:许多阿拉伯国家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挑战,而这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经济转型的压力增加了民主发展的复杂性。
三、民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1. 成功的案例:突尼斯是阿拉伯国家中民主转型的成功案例之一。
在阿拉伯之春运动中,民众的反抗推动了前总统本·阿里的下台,随后国家实施了民主改革。
然而,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地,民主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干扰。
2. 持续的挑战:许多阿拉伯国家面临着恐怖主义、社会冲突和外国干预等挑战,这些因素对民主的发展提出了巨大威胁。
此外,一些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也对民主改革缺乏充分的支持。
3. 前景与希望:尽管阿拉伯地区面临许多挑战,但仍然有一些迹象显示出民主发展的希望。
例如,一些年轻人和妇女积极参与政治,呼吁改革和民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民众之间的沟通和组织更加容易,为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利比亚油气工业现状及投资环境分析
至到 2 0 0 8年 1月石 油储量居 世 界第九 位 。在非 洲 , 利 比亚 的石 油储 量 居 非 洲第 一 位 , 油 产 量居 第 二 石
( 1亿 吨/ ) 年 。利 比出 口原 油 中 9 % 以上 销 往 欧 0
洲 , 意大利 、 国 、 国 , 有 部分 销往 西班牙 和希 如 德 法 还 腊 。此 外 , 比亚 在 中断 对 美 出 口石 油 近 2 利 O年 之
一
0
…
寸
…
∞
0
…
寸
∞
0
寸
&
&
8 8 8 8
年份
图 1 18 2 0 9 0— 07年 利 比亚 原 油 探 明 储 量
批 油 田 ,9 1年 开始 出 口石 油 。近 年 来 , 比亚 16 利
的石 油探 明储量 增 长较快 ,0 6年 石油 探 明储 量 达 20
主要 的石 油生 产 出 口国之 一 ,06年 其 原油 出 口量 20
皿
在 O E 成 员 国 排 名 第 八 位 , 125 PC 为 4 .6万 桶/日
( 2 万 吨/ ) 占 O E 718 年 , P C总 出 口量 的 6 1 。尽 .%
颦
嘲
想
2 0 2 01 0 0 2 0 2 0 0 6 0 7 0 0 0 2 02 20 3 0 4 0 5 2 0 2 0
椒 后 , 20 于 0 4年 6月恢 复对 美 出 口石 油 。这里 的 石油
位, 天然气 储 量居第 四位 , 天然 气产 量居第 二位 。
1 利 比亚 油气 工业 现状 1 1 油气 资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比亚局势与现状
——以霸权主义为视角
利比亚现在的局势不是由某一单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它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但从本质上来说的话,即霸权主义和中西斗争特别是中美斗争的一个产物。
要说利比亚局势还得先说说利比亚问题的的由来。
利比亚在二战前十英法的殖民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
但是宣布独立后的利比亚仍然没有获得完全的独立和自主权。
国王只是西方殖民者的一个傀儡。
进入五十年代后,利比亚大量地发掘和出口石油,因此获得了大量的金钱。
但是这些金钱并没有直接分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手中去,所以利比亚贫富差距大和贪污腐败以及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卡扎菲的带领下起义军推翻了国王统治,建立了卡扎菲政权。
虽然英法殖民者此时早已经离开了利比亚但是他们仍然还有很多产业在利比亚。
但是利比亚卡扎菲政府一直仇视西方,而这一点让西方对他们在利比亚的产业或利益感到极大的不安。
特别是利比亚的石油出口,利比亚的石油是低硫的高质石油比中东的高硫石头质量更高,而欧洲各国的炼油厂大多只能提炼低硫石油,因此对利比亚的石油依赖性强。
再者如果让卡扎菲政府打败了反对派的话,那么容易引起欧洲各国的连锁反应,各仇视西方的派别或者国家都会纷纷效仿,倒是欧洲不仅仅只是在利比亚的利益受到影响,而是在整个非洲甚至是世界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而正好利比亚在地中海沿岸,是最靠近欧洲的国之一,英法不需要飞跃其他国家的领空就可以对利比亚直接进行打击。
炮打出头鸟,所以对于利比亚英法是必须打的。
否则非洲的局势一旦以为内利比亚的而失控的话,英法乃至美国都将无法控制。
而英法甚至美国打击利比亚不仅仅只有以上原因,更重要的还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是师出有名,卡扎菲是一个独裁者,是所谓西方民主社会和世界观中的眼中钉。
同时卡扎菲还支持恐怖主义,多记名声极差。
而且他在曾经雇用过雇佣军屠杀了上万名利比亚反对则,构成了极大地反人类、反社会罪。
对这样的国家或者政权用兵,容易博得国内民众和议会的支持。
其次是利比亚有石油,且是高质量和欧洲依赖性强的石油;同时利比亚离欧洲近,运输石油的成本低,运输时间段。
再者,利比亚一旦投靠了北约的敌对势力或者被北约敌对势力所,再加之利比亚离欧洲又近,这将对欧洲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犹如在脖子上面悬着一把刀,割谁谁都不愿意。
更何况是军事和经济以及政治实力如此强大的欧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利比亚即卡扎菲政群背后没有大国的支持,打了也没人出头,便面上是北约对利比亚不听劝告即不停止内战的军事制裁,实际上是为了占领利比亚的丰富石油。
因此,在以上种种原因和利益的推动下北约发动了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
从而造成了利比亚现在混乱不堪的局面。
其实这场打击早在北约空袭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在北约的支持:武器和信息以及资金的支持下,反政府武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开始同政府军进行对抗和交火,并且不断的抢夺城市。
极大的消耗了政府军的实力和暴露了政府军的机密据点。
可以这样说利比亚反政府军是北约的探头部队。
同时在利比亚政府军和发政府军的交火中造成了大量的平民的死亡和受伤。
给利比亚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许多人民因此无家可归,这给社会管理和治理带来克极大的难。
以至于在后期,卡扎菲政府为了报复北约和反政府军,竟然给全民发枪。
这又给本来就已经混乱到极点的利比亚局势雪上加霜。
现在,卡扎菲政权早已经被强大的北约所推翻。
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利比亚政权的交接问题。
交接说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在早期的与政府军对抗的反政府军有几派,现在他们所谓的“革命”胜利了,那么又谁来获得政权。
这将是摆在北约和反政府军面
前的一个难题。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则利比亚局势可能再度失控,并给人民带来深重的战火灾难。
说到这里不得的不说到,利比亚局势中的中国利益问题。
在之前的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对抗中,中国只和政府军取得了联系,而没有同反政府军取得联系,所以现在反政府军夺取了政权之后,对于中国曾经在利比亚的投资全部收归国有,也就是说中国之前在利比亚的投资化为乌有了,全没了。
这给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也给中国在海外的投资来了一个下马威,可能会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而在最近的美国对叙利亚的问题上,中国就显得比对叙利亚问题更加的成熟和稳重了。
其实,美国在中东或者非洲的很多战略很大程度上都有针对中国的成分。
例如在利比亚问题上,北约对利比亚动武一方面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另外一方面是针对中国的。
因为近些年来,中国的在利比亚甚至在整个非洲的投资特别是在石油方面的投资正在迅猛的增长,甚至有超过西方的趋势,这给西方在这里的利益造成了威胁。
所以,北约通过对利比亚的打击一方面维护自己的利益;另外一方面打击和损毁中国的利益。
以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再回到叙利亚现状上来。
假设利比亚的政权交接顺利,那么谁能保证其不是西方政府的傀儡政权呢?若果是傀儡政权的话,那么谁又能保证利比亚石油出口所带来的财富能够分到广大群众手中去呢?如果不能使石油出口带来的财富分到广大群众手中去的话,那么手又能保证利比亚不会出现第二个卡扎菲呢?因此,基于这样考虑,利比亚问题并不是说:北约推翻了卡扎菲独裁统治,利比亚就可以获得民主,获得自由,过上富裕的生活了。
曾经在卡扎菲政府的统治下,利比亚可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人均收入早就超过一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准了。
只是因为北约的原因,利比亚被打断了。
由现在利比亚的局势和现状我不得不想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他们既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又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在资本的扩张过程中,他们总是时隐时现。
因为资本的扩张必须得到政治和军事的支持。
例如美国的军火商财团和石油财阀,他们鼓动的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就是为资本的扩张打开市场。
军火商需要战争从而获得美国军方的订单;石油财阀需要石油产地来保证他们充足的供应和足够的垄断能力。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两外一个表现就是无视他国的主权,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帜和口号,公然侵犯他国主权。
例如美国对南斯拉夫所发动的空袭。
他们无视别国的主权,在帮助别国人民获得主权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在损害别国的人权。
在空袭的过程中,多少人死于非命,多少人的房屋被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这些却视而不见,却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实现和实现的程度。
却不顾他们自己所打着的旗号和践踏的人权。
对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这种侵犯别主权和干涉别国内政的暴行,一方面它首先违反了中国在五十年代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另外一方面,不利于构建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与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格格不入。
曾经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时候,爆发的亚非拉人民运动就是典型的反霸反帝形式,并且在那次会议前后,非洲人民的解放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将近50个国家独立。
并且全世界现在的190多个国家,100多个国家是战后才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中解放出来,才获得独立的。
虽然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已经从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但是直到现在他们都还或多或少的受着殖民体系的延续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或者影响。
综上所述,由利比亚的局势和现状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即使在以和平和发展为时代主题的现代世界仍然有很多不安定因素。
这些因素部分由民族纷争、资源纷争或历史问题所引起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和引起的。
因此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加强背部联系以低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渗透或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