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
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
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
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
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
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
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
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
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
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企业
环境管理既是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要防止或减轻企业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企业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应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和企业经营。
②从政府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主要有:形成有利于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市场竞争环
境,在宏观上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引导和监督;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等。
③从公众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主要有:作为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作
为个体或通过社会团体对企业破坏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作为政府的公务员或企业的员工,通
过自身的工作促进企业环境保护。
三、公众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公众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作用主要是以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各种岗位上的公众个体,
以及以某个目标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行为来体现。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
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公众和公众行为涵盖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远不能被政府行为和
企业行为所替代和包涵。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要解决公众行为可能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公众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公众应提高环境意识,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养
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②从政府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应当增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公众的生活和消费行为,使之有利于环境保护;规范和引导公众和NGO的环境保护工作。
③从企业对公众行调控的角度,应当提供绿色的时尚环保产品引导公众的消费潮流,尽
可能满足公众对绿色消费的需求;对企业员工不利于环境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与NGO 合作来影响和引导公众行为。
4.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P28-29
(一)概念
环境管理学是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依据的一门科学。
环境管理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的发
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因而环境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综合科学。
(二)特点
①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②环境管理学是复杂的科学。环境管理所面对的对象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构成的复杂
巨系统,该系统成分多样,结构复杂,并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功能,且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动
态性的特点。
③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目前,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尚不完善,方法也很不完备,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P35-36
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 )
原则:
① 持续性原则。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②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世界各国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
展政策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
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
给世界各国以公平的发
展权和资源使用权,在可持续发展的的进程中消除贫困, 消除人类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
两
极分化状况。代际公平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存量有限的前提下,
要给后代人以公平
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 环境条件。
③ 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
必须由全球共同联合行动,
这是由于地球
的整体性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 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2.
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
位
P42
(一)三种生产理论的概念模型:
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组成的复杂巨系统, 统”。人类与环境的密切联系体现在: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上。
(二)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内涵及其联系
物资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
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同时产生加
可称之为“环境社会系
并将
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人力
物质主产
f
i 笙
■
生再
人仃生产
■
I 自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