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中医诊治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a88a6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1.png)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1、病因分析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其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痰湿内蕴痰湿内蕴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可导致心脏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心肌缺血。
1.2 血瘀阻络血瘀阻络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心脏是血液运行的重要器官,当血液循环发生问题时,容易导致冠脉堵塞,引发冠心病。
1.3 肝火亢盛肝火亢盛是冠心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此时肝脏功能失调,容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2、中医辨证分型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几种:2.1 痰湿阻肺型表现为胸闷、气短、痰多、胸部胀满感。
2.2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胸痛、胸闷、舌质紫暗、脉弦细涩等。
2.3 肝郁气滞型表现为胸腹胀满、情绪烦躁、口苦、舌质红、脉弦。
3、中医治疗方案3.1 祛痰化湿法方药:陈皮、枳壳、茯苓、白术、半夏等。
功效:祛除体内湿气,改善血液循环。
3.2 活血化瘀法方药:丹参、桃仁、川芎、赤芍等。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不足情况。
3.3 疏肝理气法方药:柴胡、枳壳、郁金、白芍等。
功效:疏肝理气,缓解胸腹胀满等症状。
4、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4.1 中医辨证治疗病例分析报告4.2 相关中医药治疗方案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5.2 辨证治疗辨证治疗是中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辨别疾病的表现和体征,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3 祛痰化湿法祛痰化湿法是中医治疗痰湿内蕴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药方剂,去除体内的湿气,改善病情。
5.4 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瘀阻络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药方剂,改善血液循环,清除阻塞血管。
冠心病中医药指导内容(二)
![冠心病中医药指导内容(二)](https://img.taocdn.com/s3/m/f6bf45e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f.png)
冠心病中医药指导内容(二)
冠心病中医药指导内容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发生了狭窄或堵塞,
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病症。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原理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理念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修复心血管功能、改善心脏供血情况的效果。
冠心病中医药的指导内容
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控制盐摄入:适量减少食盐的使用。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限制咖啡因摄入:咖啡、茶、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要适量。
调节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不吸烟,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控制体重,保持适宜的BMI。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中药治疗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服用。
•常用中药:丹参、冬凌草、山楂、三七等。
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穴位:太冲、神门、内关等。
推拿按摩
•按摩心区和相关穴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中医保健养生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中医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问题。
以上是冠心病中医药的指导内容,但请在接受治疗前咨询专业中
医师,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2e05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e.png)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一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
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心绞痛可参照本病。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医内科急证诊疗规范》中“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①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腕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平卧。
②胸闷憋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
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侯,可发生猝死。
③多发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2.西医诊断: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①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②心绞痛每周发作两次以上,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者③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二)证候诊断参照1985年《中医内科学》第五版(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2.气滞心胸: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胃脱胀闷,得暧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痹阻: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4.气阴两虚: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4e6ba3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4.png)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在现代医学中,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和介入手术,然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方法。
一、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气血运行障碍导致的。
根据不同的辨证,中医将冠心病分为多种类型,具体包括气滞型、痰湿凝结型、气阴两虚型、血瘀肝郁型等。
冠心病的不同辨证类型需要针对病因病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 气滞型冠心病气滞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常伴有心慌、气促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
治疗上,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药物,如丹参、川芎等,以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2. 痰湿凝结型冠心病痰湿凝结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伴有痰多、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是由于体内湿气积聚,阻塞了血脉而引起的。
治疗上,可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茯苓、白术等,以祛除体内湿气,改善痰湿凝结的状况。
3. 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气阴两虚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痛、气促、怔忡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是由于心肺功能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
治疗上,可采用养心安神的中药,如人参、酸枣仁等,以补益心肺,增强心脏功能。
4. 血瘀肝郁型冠心病血瘀肝郁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常伴有情绪不稳、易怒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这种类型的冠心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的。
治疗上,可采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桃仁、香附等,以改善血液循环,舒缓胸闷、胸痛等症状。
二、冠心病的中医综合治疗除了针对不同的中医辨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之外,中医还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饮食调理、心理疏导、针灸推拿等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和调养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和调养](https://img.taocdn.com/s3/m/51ac401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7.png)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和调养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和调养一、病因及病理机制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类心脏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具体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等症状。
二、中医病机辨证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的发病与人体内脏腑气血运行失调有关。
具体病机可分为气滞、痰凝、血瘀、阴虚等不同证型。
不同证型的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关键。
1:气滞证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
针对此证型,可选用理气活血、舒筋止痛的中药治疗。
方药参考:香附、川芎、柴胡、郁金、丹参、远志等。
2:痰凝证型:表现为胸闷、胸痛、痰多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方药参考:半夏、陈皮、枳实、三七、仙鹤草等。
3:血瘀证型: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舌质暗紫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活血化瘀、消食化痰的中药进行治疗。
方药参考:桃仁、红花、赤芍、全蝎、茯苓等。
4:阴虚证型:主要表现为心悸、盗汗、舌质红等症状。
针对此证型,可选用滋阴养血、清热凉血的中药治疗。
方药参考:天冬、黄精、丹参、麦冬、生地等。
三、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以中药为主,辅助于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疗法。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辨证施治结果进行调整。
1:中药治疗根据辨证施治结果选择合适的方剂,可选用汤剂、丸剂、片剂等剂型。
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常用穴位有心俞、胸乡、神门等。
3:推拿疗法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手法包括推拿、按摩等。
4:气功疗法气功疗法可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来调节心脏活动,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
常用气功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
四、生活调养建议除了中医治疗外,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生活调养,以改善病情和预防复发。
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
![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282370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4.png)
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诊断冠心病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心脏方面的不适症状,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历史。
2.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脉象等病征,分析心脏的病理变化。
3. 摸诊:按压患者胸部、心区,观察疼痛位置、性质、程度等,判断心脏功能状态。
4. 听诊:通过听诊患者心脏杂音、心音等声音,判断心脏功能状态。
5. 实验室检查: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帮助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综合以上方面,冠心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心脏不适症状,同时伴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数等病征,经过实验室检查,存在心电图异常、血脂异常等证据。
- 1 -。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89a2ce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d.png)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如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质虚弱等。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一、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方法之一。
针对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通过调理气血,补益心脏,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等。
2. 痰湿阻络证痰湿阻络是冠心病的另一常见证型。
患者常表现为胸闷、胸痛、舌苔厚腻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通过清热化痰、通络开窍,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等。
3. 热毒蕴结证热毒蕴结是冠心病进展较为严重时出现的证型。
患者常出现剧烈的胸痛、口渴、舌质红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连翘、三七等。
二、中医论治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气血两虚证可用补气养血的药物,痰湿阻络证可用化痰通络的药物,热毒蕴结证可用清热解毒的药物等。
2. 辅助疗法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会结合一些辅助疗法进行治疗。
如针灸疗法可以调理气血,改善心脏功能;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等。
这些辅助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
三、预防与调理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时,也强调预防和调理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定期的运动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展。
此外,中医还倡导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造成不良反应。
总结: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辅助疗法和预防调理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83c6f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d.png)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气滞、血淤、湿浊等因素导致心脏失去调节平衡而引起的。
下面将从中医理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一、中医理论1. 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精神意志”三者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命体系。
其中,五脏六腑分布在人体内部,主要负责人体的机能活动;经络气血则贯穿全身,为五脏六腑提供营养和能量;精神意志则是人体活动的指挥者。
2. 疾病发生机理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人体内部的气血失去平衡而引起的。
其中,湿浊、痰饮、气滞、血淤等因素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
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内部的经络阻塞、气血不畅,从而影响心脏机能,引发冠心病。
二、中医诊断1. 望诊中医学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面色苍白或发绀,舌头呈暗红色或有静脉曲张现象,脉象细弱或沉紧都是常见的表现。
2. 闻诊中医学通过听取患者心音和呼吸声来判断患者身体状况。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心音弱或不规则,呼吸声较重等情况。
3. 问诊中医学通过询问患者身体感觉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4. 切诊中医学通过按摩患者身体部位来判断患者身体状态。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胸部压迫感和疼痛等情况。
三、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方子,以调节气血、祛湿化淤为主要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丹参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利用针刺和艾灸等手段来调节人体内部的经络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脏压力,改善心脏功能。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利用手法按摩人体特定部位,以调节经络和气血为主要目的。
☆☆☆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463f94e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e.png)
☆☆☆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胸痹”的范畴,可分为以下7个证型。
1、心血瘀阻证。
症状:胸痛、胸闷,如针刺,痛处固定,夜晚加重,甚至牵引至肩背疼痛,常因生气、过劳而加重;舌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疗以活血通脉,化瘀止痛为原则,方选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证。
症状:胸闷、隐痛,痛处固定,常叹息,情志不畅时加重,或兼有胸部胀满,嗳气或得矢气后缓解;苔薄腻,脉细弦。
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为原则,方选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证。
临床表现:胸闷重于心痛,痰多气短,乏力,肢体沉重,体型大胖,遇阴雨潮湿天气易加重,纳呆,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
治以泄浊豁痰,通阳宣痹为原则,方选栝蒌薤白半夏汤。
4、寒凝心脉证。
症状:突然发作胸痛不适,牵至背部,不能平卧,多因气候寒冷而发病,体寒怕冷,冷汗,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
治以散寒温阳通脉为原则,方选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证。
症状:胸部隐痛,不定时发作,心慌,胸闷气短,乏力,舌红,苔薄白,脉虚细。
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原则,方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证。
症状:心痛、憋闷,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干,虚烦不眠;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
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和络为原则,方选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证,症状:心悸、胸闷、气短,多汗,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怕冷;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迟。
治以温补肾阳,振奋心阳为原则,方选参附汤合右归饮。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与药膳调理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与药膳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2fdc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4.png)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与药膳调理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病症。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体系,对冠心病的辨证治疗和药膳调理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为您介绍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和药膳调理的相关内容。
一、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思想,也是针对不同病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痰瘀阻络、心火上炎、气阴两虚、脾胃湿热。
1. 痰瘀阻络型病情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等症状,舌苔黄厚、脉弦滑等。
治疗应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为主,可选用逍遥散、丹参等中药进行调理。
2. 心火上炎型病情表现为心悸、口渴、失眠等症状,舌红苔黄、脉数等。
治疗应以清热降火、安神补心为主,可选用黄连、酸枣仁等中药进行治疗。
3. 气阴两虚型病情表现为胸闷、气短、盗汗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等。
治疗应以益气养阴、固摄安抚为主,可选用党参、麦冬等中药进行调理。
4. 脾胃湿热型病情表现为胸闷、胃脘不适、口苦等症状,舌苔厚腻、脉滑数等。
治疗应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为主,可选用山药、茵陈等中药进行治疗。
二、药膳调理药膳作为中医药物治疗的一种形式,能够通过合理搭配食材,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款适合冠心病患者的药膳。
1. 复合菊花茶材料:菊花、枸杞子、荷叶、蜂蜜。
制作方法:将菊花、枸杞子、荷叶放入茶壶中,冲泡成茶水后加入适量的蜂蜜。
功效:菊花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的作用;枸杞子能够养肝明目、抗氧化;荷叶能够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2. 红枣山药粥材料:红枣、山药、糯米。
制作方法:将红枣、山药、糯米一起煮粥,熟透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
功效:红枣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山药能够益气养阴、补脾健胃;糯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肠胃蠕动和排毒。
3. 黄芪茶材料:黄芪、枸杞子、蜂蜜。
制作方法:将黄芪、枸杞子捣碎后放入热水中浸泡,待水温适宜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f41cb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2.png)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这个疾病不仅在老年人中高发,也在年轻人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中医作为一门传统的医学形式,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冠心病的中医诊断。
首先,中医强调病因的多元性。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而这些因素包括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主要指的是人体内部的因素,如体质、脏腑功能等。
外因则主要指的是外界的环境因素,如饮食、睡眠、运动等。
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时,中医医师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到患者疾病的根源。
其次,中医强调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
在冠心病的中医诊断中,医师会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状况,以及把脉等手段,来准确判断患者的证型。
冠心病的证型主要有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痰湿阻络型等。
在明确了患者的证型后,医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中药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来调节患者的体内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第三,中医注重整体观察。
在中医诊断中,医师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整体情况,而不仅仅是关注病症一部分。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体温等细节,医师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信息。
比如,患者的面色苍白可能暗示气血不足,舌苔黄腻可能暗示痰湿等。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中医诊断和辨证论治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患者信息,使医师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证型。
最后,中医注重预防和调理。
在中医看来,预防胜于治疗。
因此,在冠心病的中医诊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预防和调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饮食调理、锻炼身体、调整作息等。
通过持续地遵循这些建议,患者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中医诊断是一门独特而综合的医学方法。
它不仅强调患者病因的多元性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还注重整体观察和预防调理。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7315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b.png)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传统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历史悠久,且被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合其个体需要的草药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草药进行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可选用益气活血的草药进行治疗。
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辨证后,选用合适的中药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中医草药治疗的常用方剂1. 丹参饮丹参饮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舒心安神的功效。
丹参、川芎、红花等草药可以改善心脏的微循环,促进心血管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2. 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丸是一种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效果显著的中药方剂。
它主要由藿香、荆芥、升麻等草药组成,可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对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中医草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千差万别,因此在选择草药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盲目使用草药。
2. 配伍合理、药效互补在中药治疗中,药物的配伍十分重要。
应根据草药的药性、功效相互配伍,使药效相辅相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长期治疗、定期复诊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中医草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同时定期复诊,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的对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在临床实践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愿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能够不断完善,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a359e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4.png)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冠心病的辨证治疗。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紊乱,进而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阻塞心脉,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二、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痰浊痹阻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气短等症状,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滑或弦。
治疗宜化痰宣痹,活血通络。
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2、瘀血痹阻型:主要表现为心胸疼痛、刺痛、固定不移等症状,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沉涩或结代。
治疗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3、心气不足型: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自汗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治疗宜补益心气,养心安神。
常用四君子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4、心阳不振型: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或迟缓。
治疗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常用桂枝甘草汤合参附汤加减。
三、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冠心病以辨证施治为主,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调整脏腑功能,特别是心脏的阴阳平衡,同时兼顾气血双调,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还在于副作用小,长期服用对患者身体无不良影响。
四、预防与调护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冠心病的预防与调护。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2、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3、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4、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5、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
![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ce955b8762caaedc33d426.png)
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冠心病治疗方法一有的冠心病患者的阳气虚衰类型的,这类患者的年龄大都四十岁以上,进入中年阳气不足,心之阳气衰弱,运血无力,所以血流不畅,导致心悸、心痛。
患者如果脸色较为苍白,平时比较怕冷,手脚比较凉,容易出汗,在较为寒冷的天气心绞痛会发作或者病情会加重,就应该是这一类。
治疗方法就是用姜、葱白煮粥喝,首先用纱布袋装好等量的干姜和高良姜,然后按照正常步骤煮粥,只是在里面放进装好的姜和葱白,这样每天喝两碗,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治疗方法二有的冠心病患者是痰浊阻滞类型的,这类患者主要因为肥胖而导致关心病的,而且平时会觉得痰多气短,经常觉得疲倦乏力,四肢沉重,食欲不振。
这类患者的治疗妙方是四味饮,就是用山楂、葱白、薏苡仁、荷叶煎水服用,每天早晚一碗。
冠心病治疗方法三冠心病还有一类是久病入络类型的,主要是中老年患者,患病时间比较长,除了冠心病症状,还伴有失眠烦、心悸头晕、腰和膝盖酸胀等症状。
这类患者应该多食用麦冬粥,具体做法是先将生姜片、麦冬、薏苡仁和生地黄一起煮水,煮好后留下水,用这水来煮粥,每天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症状。
冠心病治疗方法四冠心病患者常有胸闷憋气,胸阳痹阻较甚者,加瓜萎、薤白;心痛剧烈、痛引肩背、气血瘀滞重者,加三七、金铃子;心烦易怒,心慌汗出,心肝失调者,加小麦、大枣;若高血压性心脏病,亦可用此方去龙骨,加决明子、川牛膝、杜仲;肺源性心脏病,可加银杏、天冬、生地、杏仁,去川芎等。
治疗方法即太子参15克、茯神茯苓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丹参10克、桂枝8克、炙甘草5克、麦门冬10克、川芎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冠心病治疗方法五冠心病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病毒性心肌炎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027c7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9.png)
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和理念。
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辨证施治原则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第一步是准确辨证。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面色等症状,了解病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1. 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多伴有气血循环不畅,导致血瘀现象。
针对这一证候,中医药可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血流,如桃仁、川芎、红花等,以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气滞证:情绪压抑、气郁则易引发冠心病。
治疗气滞证的方法主要是疏肝理气,如柴胡、香附等药物有助于舒缓患者的症状,减轻心脏负担。
3. 痰湿证:冠心病患者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容易导致体内湿气滞留,引发痰湿证。
针对痰湿证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化痰,运用半夏、茯苓等药物排除湿气,以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症状。
二、整体观念,辨病辨证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强调以整体观念来看待身体健康。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结合辨证论治原则,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中医药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作息和心理状态,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三、疏肝理气,调节情绪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气滞证,中医药注重通过疏肝理气来调节患者的情绪。
患者可以适量运动和舒缓身体的压力,如散步、打太极等,也可采用中药调理情绪,如柴胡、香附等,以舒缓情绪,改善心脏的功能。
四、中药配方的使用治疗冠心病时,中医药常常采用复方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配制适合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血瘀证,可使用桃仁、川芎、红花等药物;对于气滞证,可使用柴胡、香附等药物;对于痰湿证,可使用半夏、茯苓等药物。
通过合理搭配,中药方剂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辨证施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既强调准确的辨证施治,又强调辨证论治。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将辨证施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综合运用针灸、艾灸、中药等疗法,以期取得较好的疗效。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f742b3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7.png)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一:背景介绍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疾病。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能够从整体角度对冠心病进行治疗,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
二:病因病机1. 病因冠心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久坐少动、吸烟酗酒、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
2. 病机冠心病的病机主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内阻、心肾不交等方面。
三:辨证分型根据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辨证类型:1. 血瘀型-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剧烈、心悸、舌质紫暗、脉弦涩。
-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2. 湿痰阻滞型-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气短、舌苔黄腻、脉滑。
- 治疗方法:化痰利湿,行气通络。
3. 气滞型-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心烦不安、舌质暗红、脉弦。
- 治疗方法:行气活血,疏肝解郁。
4. 心肾不交型- 主要表现:胸闷、胸痛、心悸、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
- 治疗方法:温补心肾,活血化瘀。
四:辨证施治1. 血瘀型治疗- 中药方剂:桃红四物汤合黄连阿胶汤。
- 穴位治疗:血海、列缺、神门、内关等。
2. 湿痰阻滞型治疗- 中药方剂:消痰丸合升阳汤。
- 穴位治疗:中府、大椎、太渊、关元等。
3. 气滞型治疗- 中药方剂:活血化瘀汤合足太阴肺经湿凉药。
- 穴位治疗:曲池、内关、大包、三阴交等。
4. 心肾不交型治疗- 中药方剂:桃红四物汤加仙灵脾气汤。
- 穴位治疗:关元、神门、太溪、气海等。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以下内容:- 附件1:冠心病患者饮食宜忌表- 附件2:冠心病患者运动指导表- 附件3:冠心病中药方剂处方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冠心病: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的心脏疾病。
2.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病症表现和脉象等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后选择相应的中草药方剂和穴位进行治疗。
七:全文结束。
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86948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7.png)
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中医治疗冠心病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治疗。
在中医中,有一套辨证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冠心病的辨证标准。
一、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弱有力等。
治疗上,重点补益心脏气血,活血化瘀。
可选用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川芎等。
二、痰湿阻滞证痰湿阻滞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患者多有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舌苔白腻,脉濡滑等。
治疗上,重点祛痰化湿,通络导滞。
可以选用降痰化湿的中药,如半夏、川贝等。
三、血瘀阻络证血瘀阻络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胸闷、心痛、疼痛剧烈等症状,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上,重点活血化瘀,通络祛瘀。
可以选用活血祛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等。
四、阴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患者多有心悸、口干、失眠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上,重点滋阴清热,平衡阴阳。
可以选用滋阴清热的中药,如天冬、玄参等。
五、心肾不交证心肾不交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腰酸等症状,舌质红,脉细数或沉弦。
治疗上,重点补益心肾,调节心肾功能。
可以选用补益心肾的中药,如熟地、山药等。
综上所述,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主要包括气虚血瘀证、痰湿阻滞证、血瘀阻络证、阴虚火旺证和心肾不交证。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以达到平衡阴阳、调整气血、活血化瘀的目的。
当然,在进行中医治疗之前,还应结合现代医学诊断,遵循医生的建议,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注:本文所阐述的中医辨证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冠心病中医诊疗方案
![冠心病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7deab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c.png)
冠心病中医诊疗方案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中医在诊疗冠心病方面有一些独特的方案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供参考。
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冠心病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脉象观察: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了解心脏血液循环的情况,对冠心病进行初步判断。
- 病史询问:中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等,以确定病情和病因。
- 舌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舌头的形态和颜色等,进一步了解疾病情况。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草药治疗: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制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桃仁、川芎等,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心脏功能,对冠心病有一定的疗效。
-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疾病的影响,建议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少食多餐,减少对心脏的负荷。
同时,中医还会给出一些具体的食物禁忌和调理方法。
3. 中医预防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和调理,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有以下几个方面:- 定期体检:中医建议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
-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循环系统的健康,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给出合适的运动方案。
-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对心脏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建议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
中医诊疗冠心病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式,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f5720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c.png)
中医治疗冠⼼病的⽅法 很多冠⼼病患者愿意选择中医治疗,⽽在中医上,对于冠⼼病的治疗,是有详细的分类的。
根据病因、病情的不同,中医采⽤的冠⼼病的治疗⽅法都是有所区别的。
冠⼼病的中医治疗⽅法 (1)寒凝⼼胸型:每当受寒或天⽓骤冷则⼼胸剧痛,胸闷如压重物,甚则痛引肩背,⾆苔⽩腻,脉弦等。
这种冠⼼病的治疗以温阳散寒、宣痹开结。
⽅⽤⽠蒌薤⽩桂枝汤加减,常⽤药物如⽠蒌、薤⽩、桂枝、法半夏、陈⽪、枳实、⼲姜等。
(2)痰湿中阻型:临床表现为⼼胸闷痛,脘腹胀满,四肢困重,⼝淡乏味,⾆苔⽩厚腻,脉弦滑,治以祛痰化湿,⾏⽓健脾,⽅⽤平胃散合温胆汤加减,药⽤苍术、厚朴、半夏、茯苓、菖蒲、枳实、砂仁、⽩术,可适当加活⾎药如丹参、⾚芍、三七等以利⼼脉循⾏。
(3)⼼脉瘀滞型:症见⼼胸疼痛,痛如锥刺,固定不移,伴⼼烦⽓短,胸胁胀闷,⾆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当活⾎化瘀、⾏⽓⽌痛。
⽅投⾎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冠⼼病的治疗在⽤药上以当归、川芎、⾚芍、丹参、桃仁、红花、檀⾹、降⾹、三七、枳壳、厚朴、⽠蒌、桔梗、⽜膝等。
冠⼼病的⾷疗⽅ 1、芹菜红枣汤 ⽤料:芹菜根5个,红枣10个。
做法:⽔煎服,⾷枣饮汤。
每⽇2次。
功效:养精,益⽓养⾎,有降压和镇静作⽤,有效治疗冠⼼病。
2、⿊⽊⽿烧⾖腐 ⽤料:⾖腐60克,⿊⽊⽿15克,葱15克、辣椒3克,蒜15克,花椒1克,植物油适量。
做法:将锅烧热,放⼊适量植物油,烧⾄六成热,放⼊⾖腐,翻炒⼗分钟左右,下⿊⽊⽿翻炒⽚刻,放⼊花椒、葱、辣椒、蒜等调料,炒匀即成。
功效:益胃、滋养、活⾎、润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缓和作⽤。
3、⾲⽩粥 ⽤料:⾲⽩30克,粳⽶100克。
做法:粳⽶淘净。
⾲⽩洗净,⼀同放⼊锅内,加适量清⽔,⽤旺⽕烧沸,改⽤⽂⽕煮⾄⽶烂。
功效:能益⾎补阳,适合冠⼼病患者⾷⽤。
每天两次,早、晚餐⾷⽤。
冠⼼病的护理 1、冠⼼病的护理需控制总热量摄⼊和防⽌肥胖。
饮⾷过多则产⽣的热量就越多,热能的摄⼊应维持正常的⽣理消耗。
冠心病的中医诊治
![冠心病的中医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38134c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c.png)
冠心病的中医诊治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心气虚弱,痰湿阻滞,血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中医诊治中,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调理和辅助疗法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中医诊断中,我们会结合患者的病史、脉象、舌诊等综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出患者的主要病机。
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我们会注意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和质地是否有变化,脉搏是否有虚、实、滑、细等特点,从而判断患者是属于哪一类病机。
在冠心病的中医诊治中,针灸疗法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首先,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来调整心脏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其次,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来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改善心理状况,减轻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药治疗方面,中医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病机配方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中气不足、痰湿阻滞等表现较重的患者,我们可以使用健脾化痰、行气活血的中药方剂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调整配伍,加减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中药和针灸疗法,中医还推崇一种千百年传承的饮食疗法,即“五谷调养心”的理念。
这个理念认为,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烹调方式,可以起到保护心脏健康的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等,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
同时,还可以避免高盐、高油、高糖等食物的摄入,以减少对心脏的负担。
此外,调整饮食的温度和口感也是中医饮食疗法的重要内容。
当然,冠心病的中医诊治还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
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养心生活方式,如学习冥想、放松心情、与亲友交流等。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诊治冠心病是一种综合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的中医诊断
【摘要】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诊断较为可靠,但结合中医对冠心病早期、无创、敏感的诊断方法,尚未形成常规,本文依据内经“有诸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冠心病亦可通过经络形诸于外,形成四诊之征,从而不断探索中医诊断冠心病的规律。
本文探讨望诊其中包含察舌,观耳垂皱褶征、脉诊等内容,以寻求中医对冠心病的诊断规律,并通过对诊察的分析,提出中医诊断冠心病的具体条件。
同时也认为舌象及观耳褶是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较为可靠的客观指征,而对脉象的准确诊察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中医诊断;冠心病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根据现代医学有关生理、病理衍变过程,对照祖国医学类似冠心病病因、病机、治疗的描述,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总结出不少新的规律和客观指征,为了提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本文试图就冠心病的中医诊断,作一简要探讨。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诊断较为可靠,但结合中医对冠心病早期无创敏感的诊断方法还较少,随着中西医研究工作的进展,寻找新的客观诊断指征,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诊断学的一个新课题。
据《内经》“有诸于内,必形于外”的理论,冠心病亦可通过经络形诸于外,形成四诊之征,从而不断探索中医诊断冠心病的规律。
1.望诊
1.1 舌诊
1.1.1 察舌质、舌苔:郭氏等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发现舌质红赤、紫暗或兼瘀斑者占59%,淡紫而胖者占41%,故冠心病以紫舌者多见,与国际和平医院发现冠心病舌紫者占84%,可疑冠心病舌紫者占85%。
结果基本相符。
西苑医院陈可冀指出四诊尤其是舌诊是中医诊察之重要手段。
老年人冠心病紫黯舌与红绛舌有一定比例,说明有阴虚与瘀血证之存在,而舌苔变化老人则以白腻苔最多,此与
气阴虚衰关系密切。
血气分析亦证明紫舌者确实存在血氧含量明显下降,其Pco2,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淡红舌组,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高于淡红舌组。
舌质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情的进退同样有重要的诊察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表明,在发病早期舌质颜色偏暗或紫色占93.0%,有瘀斑点的33%,而再梗塞患者舌质有瘀斑点的可高达50.0%。
合并心室壁瘤的则更高,为62.5%。
北京市宣武医院、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患者舌质的变化一般发病初期以黯舌为主,分别占92%、94.4%。
随病情好转,黯舌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四周后部分恢复正常,分别下降到63.7%、56.3%。
同时舌质的变化也可反映瘀血程度之轻重,如一例男性患者发生阿-斯综合征,呼吸心跳停止达二十余分钟,经抢救复苏成活,其舌质始终成紫黯。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舌苔,也可以发现病情的变化是循着一定的规律的:苔由腻而转为薄白苔为顺象,多提示病情较轻浅。
若苔由白而灰,由灰变黑或呈黄褐腻、或厚腻久久不退者多为危象,示邪深病重,若舌苔骤退、骤无、不由渐而退,呈舌光或花剥苔者,示胃气将绝,病多危候。
初期即呈黄厚腻,黄褐腻,腻垢苔者,示病情复杂往往有合并症,以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为多。
上述结果表明,中医的“舌是心之外候”这一理论特点,为判断冠心病之顺逆及预测患者之生死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关于冠心病与舌质的一些研究均提示舌象的改变有可能作为机体循环功能,特别是微循环状态一个较敏感的指标,实践证明舌象的变化已显示出临床对冠心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参考价值。
1.1.2 察舌下筋脉。
黄氏等依据前人“如见舌下筋脉粗胀,作青紫,甚则带紫黑色,大多数为瘀血之证”之说,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舌下筋脉进行了观察,(正常人舌下筋脉中央为舌系带,其两旁为平直伸展于粘膜下的小静脉大约为系带的2~3倍)按其反映瘀血的轻重程度,大致分为如下四级。
第一级:舌下两侧瘀筋增粗,作青紫色;第二级:除具有第一级改变外,尚于增粗瘀筋的周围有紫纹分布或瘀筋迂曲;第三级:除具有第二级改变外尚于增粗瘀筋的周围有散在突
的缩小。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耳为肾之窍”“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口问篇》,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汇聚于耳,故此,耳其实也是一个缩小的全息单位,可在耳的相应部位出现各种反应,其中包含压痛,皱褶、结节、色素沉着或脱屑等。
这完全符合中医望诊:“视其外而知其内,则知所病”之机理。
2.脉诊
冠心病脉象多见弦、弦细、细、滑、沉、涩、结代、微等,且会随着病期不同而有所变化:初期以弦脉多见,后期细弱较多。
急梗患者从第二周以后滑数脉有所增加,而细脉有所减少。
严世芸认为心肌梗塞患者,其脉象变细而无力,变数或变迟,脉象由匀变不匀,以致出现结代脉或者原有结代脉,后变得更频繁者,均表示心气渐衰。
观察冠心病之脉象可予示疾病的顺逆凶吉,如陈镜含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梗患者一般都有涩脉存在。
若无结代、虚数、疾促、迟涩等脉出现为顺脉,若迟涩脉并现,是心肌抑制性增高之表现,往往会出现心跳骤停,阿斯综合征。
若出现结脉、代脉或结代脉,将提示病情有恶化趋势,应迅速处理。
疾脱脉指脉持动极快,一息七至以上,脉形极短,时限缩窄,如豆粒转动来去极速,甚至疾速不可数,其脉或细或弦。
当急性心梗出现此脉时,为虚阳上浮,阴阳离决,即将变为室颤而致心跳骤停,病情极为凶险。
这表明冠心病的脉象反映多且复杂,同时脉象的诊察有较多的因素均可影响到脉诊,如药物、情绪、气候变更,患者形体等。
因此,脉诊不如舌诊明显、客观。
根据中医对四诊的分析,郭氏等对于中医诊断冠心病提出了三个主要条件:
(1)40岁以上卒发性有胸闷、心痛;
(2)舌质红赤、紫黯、淡紫或兼边尖瘀斑;
(3)脉象沉弦细。
(以左脉明显)次要条件:
(1)40岁以上常有心悸、出汗、脉结代;
(2)面色不华、胸闷、体胖、少寐、多汗。
具备两项主要条件或一项主要条件二项次要条件,且无其他明显气滞血瘀疾患者,可以诊断冠心病。
应用以上条件验证冠心病准确率达90%左右,对部分病例早期诊断尚不完全具备西医诊断标准者,也可作出及时的诊断。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冠心病,通过诊察的分析,确实提供了不少重要依据及客观体征。
但当前仍有问题尚需逐步解决。
如冠心病过程中所反映的中医脉象类型多且复杂,同时很多因素往往也影响到脉象的准确,有不少医师认为舌象是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较可靠的客观指标,尤其是对耳垂皱褶征的观察,清晰可辨。
而对脉象的准确观察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脉诊对冠心病的诊察效果,确是一个有待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