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
为⼤家整理的⾼⼀物理必修⼀第⼆章公式⽂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m);路程:⽶;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量;(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册P24〕。
2)⾃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推论Vt2-Vo2=-2gs4.上升⾼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1.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 ²)t是时间(s);3.X=Vot+(1/2)at²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²);4.Vt²-Vo²=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 ²)X是位移(m);5.h=(1/2)gt² Vt=gt Vt²=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s²≈10m/s²)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s²≈10m/s²);=μF 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 N是支持力(N);·=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maF 是合力(N ) m 是质量(kg ) a 是加速度(m/s ²)。
:物理基础公式1. 位移: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tXv ∆∆=瞬时速度:物体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3.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mF t v v t v a =-=∆∆=0 4. 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02200221v v aX at t v X at v v -=+=+= 5. %6.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2221v aX at X at v =⋅⋅=⋅⋅= 7.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静止下落)22221v gh gt h gt v =⋅⋅=⋅⋅= 8. 重力的表达式:mg G = 9. 弹簧弹力表达式:kx F = 10. 静摩擦力范围:max F 0≤<静F 11. 滑动摩擦力表达式:N F μ=滑F12.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惯性。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以下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二所有公式:力学部分:1. 加速度公式:a = (v2 - v1) / t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动能公式:Ek = 1/2mv24. 势能公式:Ep = mgh5. 动量定理:FΔt = mΔv6. 弹性势能公式:Ee = 1/2kx27. 周期公式:T = 2π√(l/g)8. 引力公式:F = Gm1m2/d29. 圆周运动速度公式:v = 2πr/T10. 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a = v2/r11. 圆周运动角速度公式:ω = 2π/T12. 圆周运动角加速度公式:α = ω2r13. 原动力学定理:W = ΔEk14. 功率公式:P = W/t15. 机械能守恒定律:Ep1 + Ek1 = Ep2 + Ek2 光学部分:1. 光速公式:c = λν2. 焦距公式:1/f = 1/do + 1/di3. 透镜公式:1/f = (n - 1)(1/R1 - 1/R2)4. 三角形像公式:α/β = s1 / s2 = h1 / h25. 光程差公式:ΔL = n1d1 + n2d26. 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7. 杨氏实验公式:d(sinθ) = mλ8. 光电效应公式:E = hν - φ9. 波长公式:λ = h/p10. 能量守恒公式:Ep + Ek = hc/λ11. 像距公式:1/o + 1/i = 1/f12. 放大率公式:m = -di/do热学部分:1. 热量公式:Q = mcΔθ2. 热传导公式:Q/t = kA(ΔT / d)3. 热平衡公式:m1c1ΔT1 + m2c2ΔT2 = 04.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5. 绝热过程公式:PVγ = 常数6. 热机效率公式:η = (W/Qh) x 100%7.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 ≥ Q/T8.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下S → 0电学部分:1. 库仑定律:F = kQ1Q2/d22. 电势能公式:Ep = kQ1Q2/d3. 电场强度公式:E = F/Q4. 电势差公式:V = W/Q5. 欧姆定律:I = V/R6. 等效电阻公式:Req = R1 + R2 + R3 + ...7. 电功率公式:P = IV8. 电容公式:C = Q/V9. 平行板电容公式:C = ε0A/d10. 电势差公式(平行板电容器):V = Ed11. 电磁感应公式:ε = -dΦ/dt12. 洛伦兹力公式:F = q(E + v x B)13. 感生电动势公式:ε = -N dΦ/dt14. 磁场强度公式:B = F/Il15. 洛伦兹定律:F = qE + qv x B16. 磁通量公式:Φ = B x A17. 安培环路定理:∮Bdl = μ0I18. 比耐定律:D = ε0εrE19.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dΦ/dt20. 麦克斯韦方程组:divB = 0,rotE = -dB/dt,rotB = μ0(J + ε0dE/dt) ,divE = ρ/ε0。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公式是高中物理知识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修一、二课程有哪些公式要记住?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一)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二)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2). 1T秒、2T秒、3T秒…nT秒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n-1).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三)重力:G = mg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因为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增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仅仅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汇总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其中的知识和公式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汇总:必修一:1. 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位移(s)/时间(t)v = s / t2. 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a)=速度变化(Δv)/时间(t)a = Δv / t3. 力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加速度(a)F = m × a4. 动能公式:动能(E)=质量(m)×速度的平方(v²)/ 2E = m × v² / 25. 功公式:功(W)=力(F)×位移(s)×cosθW = F × s × cosθ6. 功率公式:功率(P)=功(W)/时间(t)P = W / t7. 压强公式:压强(P)=力(F)/面积(A)P = F / A8.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E)=弹性系数(k)×位移的平方(x²)/ 2E = k × x² / 2必修二:1. 等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速度(v)=2πr / Tv = 2πr / T2. 等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角速度(ω)=2π / Tω = 2π / T3.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向心力(F)=质量(m)×角速度的平方(ω²)×半径(r)F = m × ω² × r4. 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周期(T)=2πr / vT = 2πr / v5. 固定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公式:库仑力(F)=(k×q₁×q₂)/r²F = (k × q₁× q₂) / r²6. 电场强度公式:电场强度(E)=力(F)/电荷(q)E =F / q7. 电势差公式:电势差(V)=电场强度(E)×距离(d)V = E × d8. 焦耳定律:电功(W)=电流(I)×电压(V)×时间(t)W = I × V × 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涉及公式集合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必修1部分1.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²)t是时间(s);3.X=Vot+(1/2)at²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²);4.Vt²-Vo²=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²)X是位移(m);5.h=(1/2)gt² Vt=gt Vt²=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²)。
必修2部分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v t 0=上 ④总时间:g v t 02= ⑤最大高度:g v H 220= 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α 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8.斜抛运动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 v X θ2sin 20= ⑤射高:g v Y 2θsin 220= —————————————————————t 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tv x 0=221gt y =0v v x =gt v y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θcos 0v v x =gt -θsin 0v v y =9.线速度:T rt sv ⋅==π210.角速度:T t πϕω2==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14.向心力: 22222244f mr T mr mr r v m F ππω⋅=⋅===向15.向心加速度: r f T rr r v a 22222244ππω====向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gr v =17.方程格式: 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18.开普勒第三定律: k T a =2319.万有引力定律: 221r m m G F =,G=6.67×10-1120.中心天体质量: 2324GT r M π=21.中心天体密度: )(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ππR M ρ==22.卫星的运行速度: r GMv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R GMg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km/s 9.71==Rg v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6.7km/s—————————————————————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 W f = f s , s 为路程②图像法: 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 间接计算功27.动能:221mv E k =28.重力势能:mgh E p =29.弹性势能:221kx E p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p G E W ∆-=31.动能定理: 21222121mv mv E W k -=∆=总32.机械能守恒定律: 2222112121mv mgh mv mgh +=+33.功率: αcos Fv t WP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 Pm v =。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1.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3.X=Vot+1/2at2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4.Vt2-Vo2=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X是位移m;5.h=1/2gt2 Vt=gt Vt2=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7. f=μFNf是摩擦力N 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vt 0=上④总时间:gvt 02= ⑤最大高度:gv H 220=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α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 8.斜抛运动t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θcos 0v v x =gt-θsin 0v v y =t v x 0=221gt y =0v v x =gtv y =绳子伸绳子摆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 v X θ2sin 20= ⑤射高:g v Y 2θsin 220=————————————————————— 9.线速度:Tr ts v ⋅==π210.角速度:Tt πϕω2==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T 1=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 14.向心力: 15.向心加速度: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17.方程格式: 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 ————————————————————— 18.开普勒第三定律: kTa =2319.万有引力定律: 221r m m GF =,G=×10-11 20.中心天体质量: 2324GT r M π=21.中心天体密度: )(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 ππR Mρ==22.卫星的运行速度: rGM v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RGM g =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km/s 9.71==Rg v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6.7km/s —————————————————————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 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 W f = f s, s 为路程 ②图像法: 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 ③功能关系: 间接计算功 27.动能:221mv E k= 28.重力势能:mgh E p = 29.弹性势能:221kx E p=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p GE W ∆-=31.动能定理: 21222121mv mv E W k -=∆=总 32.机械能守恒定律: 33.功率: αcos Fv tWP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Pm v =。
必修一二物理公式汇总
必修一、二物理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ts1.基本公式a=tvvt0-v=20tv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atvvt+=2021attvs+=tvvs t2+=222vvast-=3.常用于计算打点计时器问题: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tSVVV tt=+=22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2aTS=∆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4.自由落体:221gth=22tvhg=gtVt=2、重力:mg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2)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4、胡克定律:弹簧弹力kxF=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Nfμ=6、求F 1 、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1212 F -F F F F ≤≤+7、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8、超重与失重超重:a 向上 N ma mg =+ 失重:a 向下 N mg ma =- 完全失重: a=g 且竖直向下 0N =9、功 :θcos FS W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0、平均功率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P W t =或P Fv =计算平均功率,而计算瞬时功率,则只能应用公式P Fv =。
11、汽车启动问题常用公式:F=f+ma P=Fv m P P v F f== 12、动能: 221mv E K =13、重力势能:mgh E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14、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15、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角:合力的方向与F1成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静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电路、磁场全部公式
电阻: 1 1 1 1 ...... (两个电阻: R R1R2 )
R R1 R2 R3
R1 R2
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
E R
r
求电动势 E 和电池内阻 r:
E E
U1 U2
I1r I2r
,其中
r
U2 I1
U1 I2
△U △I
磁场
①磁通量: BS (B 与 S 垂直的时候)
BS cos ( 为 S 与 S 的夹角)
BS sin ( 为 B 与 S 的夹角)
②安培力: F 0 (B 与 I 平行时) F BIl (B 与 I 垂直时) F BIl sin ( 为 B 与 I 的夹角)
③洛伦兹力: F 0 (v 与 B 平行时)
F qvB (v 与 B 垂直时)
F qvB sin ( 为 v 与 B 的夹角)
2 T
,T
2
。
向心加速度:a
v2 r
2r
2 T
2
r
,向心力:F
ma
mv2 r
m 2r
m
2 T
2
r
。
1/5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同桌过寒假!
寒假弯道超车,鸡年一鸣惊人!
名师 1 对 1 免费约课:4000—176—333
系列资料 BY 三好网汇编
③万有引力:
F
GMm r2
在地方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S
I
③电功:W UIt
电功率: P电
W t
UI
热量: Q I 2 Rt
热功率:
P热
Q t
I
2R
(纯电阻电路)功:W Q UIt I 2 Rt U 2 t R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14个基本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14个基本公式
班级姓名
1、对任何运动都适用的两个公式
平均速度定义式:加速度定义式:
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6个公式
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公式:
推论一: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还等于。
公式表示为。
推论二:任意时间间隔内相等。
公式表示为。
由这个公式还可得到x n -x m= 。
(其中n>m) 推论三: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六个比例式
(1)按时间等分
①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v1:v2: v3:… :v n= 。
②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x1:x2: x3:… :x n= 。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xⅠ:xⅡ:xⅢ:…:x N= 。
(2)按位移等分
①通过x、2x、3x…nx所用时间之比t1:t2: t3:… :t n= 。
②通过第一个x,第二个x,第三个x…第n个x所用的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t N= 。
③x末,2x末,3x末…nx末的速度之比v1:v2: v3:… :v n= 。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常用公式
02t v v v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个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2012x v t at =+速度时间公式:2ax=v 2-v 02二、三个速度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公式:v =x t =v 0+v t 2 适用条件:(1)v =x 总t 总,适用于任何运动(包括曲线运动);(2)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中间时刻的速度(中时速)公式:v =x t =v t 2=v 0+v t 2使用条件:匀变速运动3、中位速公式:v x 2=√v 02+v t 22使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位移差公式公式:2x aT ∆=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x 2-x 1=aT 2x 3-x 2=aT 2x 3-x 1=2aT 2x 4-x 2=2aT 2x 4-x 1=2aT 2x n -x m =(n -m )aT 2应用:逐差法求加速度2)(n x x a T 前后-=(若有6组数据,则平分为后三组与前三组,则n 取三,同理,若有4组数据则n 取2)四、常见比例式使用条件: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等时间比例(1)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 1:4:9:...:n2(2)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x ∶∶x ∶∶…∶x N = 1:3:9:...:2n -1(3)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 1:2:3:...:n2、等位移比例(1)1x 内、2x 内、3x 内……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 1: √2 : √3 : ... : √n(2)第一个x 内、第二个x 内、第三个x 内……时间的比为:t ∶∶t ∶∶t ∶∶…∶tN = 1 : √2-1 : √3-√2 : ... : √n -√(n -1)(3)1x 末、2x 末、3x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 1: √2 : √3 : ... : √n五、滑动摩擦力F=ηF N ( η:滑动摩擦因数 F N :正压力)六、牛顿第二定理F 合=ma (F 合:物体所受合力 a :物体加速度 m :物体质量)六、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v x =v 0 v y =gt gtv v v tan 0x y==θ x=v 0t 2gt 21y = gt 2v gt 21t v x y tan 020===α推论一:αθtan 2tan =推论二: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七、圆周运动r v ω=ωππ2v r 2==T r 4m r m r v m m a 2222n n TF πω==== (F n :向心力 a n :向心加速度 v :线速度 :角速度 T :周期 r :轨迹半径 )八、万有引力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它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3a k T=) 万有引力公式:221rm m G F =引 天体运行:n 22222ma r T 4m r m r v m rm n ======πωM G F F 引 (M :中心天体质量 a n :向心加速度 v :线速度 :角速度 T :周期 r :轨迹半径 )五个参数,知二求全,若加上中心天体半径R ,则可求出体积,进而求出中心天体密度(环绕物体不可求)黄金代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自转影响可忽略时)2Rm mg M G =➩2g R GM = (R:中心天体半径)九、机械能1、功θxcos F W =(为力和位移夹角)ωωθ2、功率tW P =(计算结果为平均功率) θcos v F P =(计算结果为瞬时功率,为力和速度夹角)3、动能2k mv 21=E 动能定理:202mv 21mv 21-=W (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θ。
(完整版)必修一必修二教科版物理公式大全
船水min v v d s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V V t 02+=st(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为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胡克定律: F = Kx3、重力: G = mg4、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an α=F F F 212sin cos θθ+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滑动摩擦力: f= μN5、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合速度:22y x v v v +=合位移:22y x s +=小船渡河最短时间:船m in v dt =小船渡河最短位移:①水船v v > 则d s =min ②水船v v < 则 7、平抛运动: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 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1t 时刻平抛物体速度:222022t g v v v v y x t +=+=tan v gtv v xy ==θ(θ为v 与水平防线夹角)t 时刻平抛物体位移s :⎪⎭⎫ ⎝⎛+=+=22202221gt t v y x s2tan v gtx y ==α(α为s 与水平防线夹角)αθtan 2tan =平抛运动初速度: ①轨迹完整:yg xv 20= ②轨迹不完整ABBC h h g v -=9、圆周运动线速度: v= ωR=2πn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n 2 R 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 R= m 422πTR =m42πn 2 R 10、开普勒第三定律: k Tr =23(r 为椭圆的半长轴或轨道半径,T 为公转周期)11、 万有引力:F=Gm m r 122(r 为两质点或两球心距离,或是球心与质点间的距离)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①万有引力=向心力G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②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 g = G M R2则GM gR =2(黄金代换式) ③距地面h 高处 ()2h R GMmmg +=求天体的加速度、质量、密度1.加速度:表面上mgMm G=2R 得2g R GM = 非表面 ()ma R MmG =+2h 得)(2R a h GM += 一、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的行星或卫星r mv rMm G 22= G rv M 2=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22ωmr rMm G = G r M 32ω=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22)2(T mr rMm G π= G T r M 232)2(π= (已知周期与半径) 二、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表面运行的行星或卫星R mv RMm G 22= G Rv M 2=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22ωmR RMm G = G R M 32ω=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G πωρ432=(已知角速度)22)2(T mR R Mm G π=(已知周期与半径) 已知周期)与任何因数都无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七个物理量中,如果θ在 Vo、Vy、V、X、y、t、
x
θ) vo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vy
v
16 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 t = mv’ 一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8 功 :
θW = Fs cos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 R=
4、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RεU =
R
输出功率:
= Iε-I 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RR+r
(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
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 F 、 的合力的公式:
F=
角:α合力的方向与 F1 成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
1. 动力定理:FΔs = Δ(p)
2. 力的合成:F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4. 动量定理:FΔt = Δ(p)
5. 万有引力定律:F = G(m₁m₂)/r²
6. 弹簧力:F = kx
7.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Δx = vt
8.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v = at
9.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初速度为0):x = 1/2at²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
1. 运动方程(匀加速直线运动):x = v₀t + 1/2at²
2. 速度-时间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v = v₀ + at
3. 位置-时间关系(自由落体运动):y = v₀t + 1/2gt²
4. 速度-时间关系(自由落体运动):v = v₀ + gt
5. 速度-位置关系(自由落体运动):v² = v₀² + 2gy
6. 抛体运动的水平方向位移:Δx = vxΔt
7. 抛体运动的垂直方向位移:Δy = v₀yΔt + 1/2g(Δt)²
8. 抛体运动的水平方向速度:vx = v₀cosθ
9. 抛体运动的垂直方向速度:vy = v₀sinθ - gt
10. 抛体运动的最大高度:H = (v₀y)²/(2g)。
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v = Δx/Δt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与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总v = x/t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v = Δx/Δt (Δt趋近于0)4、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a = Δv/Δt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低压交流电电压为6V以下,以及解题思想: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纸带上点的求法: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前后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加速度的求法:a = Δv/Δt。
2、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 = Δx/Δt,Δx为纸带上连续两段的差,T为时间间隔。
v = v0 + atx = v0t + 1/2at^22)、位移:x = v0t + 1/2at^23)、速度与位移:v^2 - v0^2 = 2ax4)、自由落体运动:v = gt,h = 1/2gt^2三、相互作用1)、重力:G = mg2)、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F = kx,F ≤ Fmax3)、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 之间:F < Fmax,根据平衡力特点计算4)、滑动摩擦力:f = μFN5)、力的合成:两个力F1,F2的合力F合的范围:F1 - F2 ≤ F合≤ F1 + F2,F合的大小:F合= √(F1^2 + F2^2 +2F1F2cosθ)四、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 = ma2)、超重:FN。
G,失重:FN < G五、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 = vt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y = gt,位移:h = 1/2gt^2合速度的大小:v = √(v0^2 + 2gh)方向:tanθ = vy/vx2)、圆周运动:线速度:物体运动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 = Δs/Δt 角速度:物体运动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w = Δθ/Δt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wr向心加速度:an = v^2/r = mω^2r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使物体向圆心移动的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汇总一、 运动:1、平均速度:v xt ∆=∆ (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1)瞬时速度:va t ∆=∆ (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 (2)加速度:v a t ∆=∆ (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1)速度公式v=v 0+at(2)位移公式201v t 2x at =+(3)速度与位移式v 2-v 0=2ax (4)平均速度公式()0t v v v 2x t +==平均3、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0t2v v v 2t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 的关系为:v 中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几个重要结论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4∶9∶……∶n 2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1):::--⋯-5、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 v gt = ②位移公式:21h 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2t v 2gh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t =6、竖直上坡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 0v v gt =- ②位移公式:201h v t 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22t 0v v 2gh -=-两个推论: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0v t g= 上升的最大高度20v h 2g =二、 力:1、 重力:重力的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公式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一考试网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在高中物理中,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公式,本文将对这些内容的公式进行总结。
1. 必修一在必修一《物理 1》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动能定理:Ek=Ep-wt(其中 Ek 为物体的动能,Ep 为物体的势能,w 为物体的运动速度)重力势能:ep=mgh(其中 ep 为物体的重力势能,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2. 必修二在必修二《物理 2》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波动方程:2πf=βl(其中 f 为波的频率,l 为波长,β为波速) 光的反射定律:sinθ1=sinθ2(其中θ1 为入射角,θ2 为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sinθ=sin(θ/2)(其中θ为折射角)3. 必修三在必修三《物理 3》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电场强度:E=F/q(其中 E 为电场强度,F 为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 为该点的电荷密度)电势差:U=φ-V(其中 U 为电势差,φ为某一点的电势,V 为该点的距离)安培定理:I=B×ΔV(其中 I 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B 为磁感应强度,ΔV 为变化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ΔΦ/Δt(其中 E 为磁场的变化率,n 为磁通量密度,ΔΦ为磁通量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变化率)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中所涉及的主要公式,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解题时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公式,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形、波动方程的推导、电场强度的推导等,也需要熟练掌握。
拓展:除了上述的公式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公式需要在物理学习中熟练掌握,如下所示: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不动。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勐腊县一中 曾大国
一、运动的描述
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和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速度
4、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打点时间间隔: 0.02s
(2)、电源:低压交流电 电压:6V 以下
(3)、纸袋处理:解题思想: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
纸带上点的求法: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前后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
度。
加速度的求法:2
x
a T ∆=(x ∆:纸带上连续两段的差)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0v v at =+
(2)、位移:2
12
x v t at =+ (3)、速度与位移:22
02v v ax -=
(4)、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gt = 位移:212
h gt =
三、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
(2)、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F
kx =
(3)、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 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max 0F F <≤。
根据平衡力特点计算 (
4)、滑动摩擦力:N f F μ=
(5)、力的合成:两个力1F ,2F 的合力F 合的范围:1212F F F F F -≤≤+合 F 合的大小:F 合
四、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超重:N F G > 失重:N F G <
五、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 位移:0x v t = 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
速度:y v gt = 位移:2
12
h gt =
②、合速度的大小:v = 方向:0
tan y v v θ=
(2)、圆周运动:
线速度:物体运动过的弧长(s ∆)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图1) 角速度:物体运动转过的角度(θ∆)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wr
=(r :圆周的半径)
(3)、向心加速度:2
2n v a rw r == (4)、向心力:22
v F m mrw r
==向
(5)、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①汽车平弯道转弯: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即22
=v f m mrw r
=摩
②轨道的弯道(图1所示):火车重力G 和
轨道对火车的支持力N F 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③拱形桥(图2所示):重力G 和支持力N
F 的和合 力提供向心力。
2=N v G F m r
-
的和合
④凹形桥(如图3所示):重力G 和支持力N
F 力提供向心力。
2
-N v F G m r
=
⑤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航天员重力G=mg 和航天器
对航天员支持力N F 的和合力提供向心力。
2
N v mg F m r
-= (当v gR =时,航天员对航天器座舱的压力0N F =)
(6)、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
设周期为T ,在以上知识
的基础上做如下补充。
①、线速度:2r v T π=
角速度:2w T π= 频率:1
f T
=
(图2)
(图3)
②、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发生变化。
角速度,动能,周期,频率不变。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1)、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
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
2a k T
=
(2)、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2m m 和的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3)、计算地球的质量(M ):不考虑地球转的影响,以地面上的物体(m )为研究对象,其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引力。
2
R Mm
mg
G
=(黄金代换)
(4)、计算太阳的质量(M ):设M 为太阳的质量,m 是某个行星的质量,r 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v,w 分别表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太阳的
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运动的向心力。
则:
2
22Mm v G m
r r r v T
π==
得:232
4r M GT π= 或者:22
2Mm
G
mrw r w T
π==
得:232
4r M
GT π= (5)、第一宇宙速度(v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①、计算:地球质量为M,地球附近的物体的质量为m,其速度为v,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则:
2
2
R
Mm v G m R
=
得:7.9/v km s ==
或者:2
v m mg R
= 得:7.9/v km s =≈
②、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环绕速度。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功的计算式:()W Fl F l =力与位移同向
cos W Fl θ=(θ是F 与l 的夹角) (2)、功率(P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定义式:W
P t
=
; 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 Fv =
(3)、重力是能(P E ):P
E mgh =;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1212G P P W E E mgh mgh =-=-
(4)、弹性势能(P E ):21
2
P E kx =(x 是弹簧的改变量 ) (5)、功与速度的关系:2W v ∝(功正比与速度的平方) (6)、动能(k E ):212
k E mv =
(7)、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公式:22
21211122
k k W E E mv mv =-=
-合 (8)、机械能守恒定律:
表述1: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公式:22
22
1122111122
k p k p E E E E mv mgh mv mgh +=++=+或者
表述2: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
于动能的增加量。
公式:22
122112
2111==22
P P k k E E E E mgh mgh mv mv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