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4.2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二)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分布与需求矛盾,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资源调配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还将安排一个课后项目,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感兴趣的区域,为其设计一个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并撰写一份调研报告。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背景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2.设计问题引导。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教引发学生关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影响。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资源的定义、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等。
2.教师详细讲解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分析其背景、过程及影响。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引发学生思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3~4课时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一线工程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二线工程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
)天然气开发建设干管道建设部用户管网建设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主干管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养成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通过观看西气东输工程的纪录片了解背景,找出起点和终点。
提问:实施西气东输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活动】展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图,指导学生读图,可分成小组讨论、据图的数据出总结我国东部和西部天然气生产量、能源消费量的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西部能源消费较小,天然气的生产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东部能源消费大占比接近50%,天然气的生产量小。
【教师总结】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的发展水平很不匹配,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充分发挥。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其中新疆的能源资源特别丰富,仅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就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
然而,新疆以及周边地区消费较小。
所以我们就可以进行天然气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缓解地区能源消费和生产的不平衡的矛盾。
(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活动】展示《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xx年)》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有何不同?【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以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为主。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提问】我国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总结】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与意义;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与意义;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难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践案例分析;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策略与效果。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际案例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资源分布不均衡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然后提出问题:“当资源在其中一地区过剩,而在另一地区短缺时,我们应该如何调配资源呢?”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二、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和意义。
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
例如,可以选择中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对煤炭资源调配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煤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地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讨论与展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进行研究与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小组通过PPT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配方案和理由。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策略与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前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通过查阅资料或阅读相关报道,选择一个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的话题进行写作或展开思考。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企业、机构或地区,深入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必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必要性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问题讨论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意义和主要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引导学生理解调配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环境等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5.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复杂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8. 板书设计:资源跨区域调配1. 定义: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通过技术手段、交通方式等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2. 意义:解决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 主要方式:水资源的调配、能源资源的调配、矿产资源的调配等。
4. 面临的挑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
六、教学延伸1.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工作者的角度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情况和挑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其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高地选择性必修二4.2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2.增强学生的国情认识,使学生了解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3.培养学生保护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方式。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具体情况。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分享给其他同学,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4.实践操作:本节课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5.情感教育:本节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②
黄土
高③原
华④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⑤ 上海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三次跨越黄河的 原 因?
1.为了从以靖边为首的陕甘宁鄂尔多斯气源区得到 补充气源和调峰气源; 2.为了连接更多的城市。
影响西气东输线路走向的因素有哪些?
据新华网河南频道报道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 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要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 工程将于 2013 年完成主体工程, 2014 年汛 后通水。读
_ ____________ 。
(4) 南水北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区域 表现
影响
长江 径流量尤其是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降 减少 低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沿线 水位 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地区 上升 ;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
差,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的 对张策 及 其 理 由 。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开发新能源
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 ;
构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 量 大;
资
类型:西气东输(典例)等
源
线路布局
跨 区 域
原因
调出区 调入区
调
配
有利
影响
不利
(1 )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二第
产业,其原因工主业要快是 速发展
。
( 2东)部我地国区东发、电中量、、西用部电电量力都生大产;与东消部费地的区
区 地用差 异电是量 大__于___发__电__量__;__中__、___西_ 部。地 区 发 电 量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一、教案主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和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以全面评估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情况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相关章节。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
3. 案例材料:关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资料。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一、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意义及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 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意义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a. 引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b. 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c.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 第二节: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a. 讲解西气东输工程b. 介绍南水北调工程c. 阐述西电东送工程3.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a.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域的影响b. 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的影响c. 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区域的影响4. 第四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a. 选择典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案例b. 分析案例中的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5. 第五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缺点a. 列举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点b.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缺点c. 讨论如何优化资源跨区域调配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按照教学内容,有序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原因、工程及影响。
3. 互动: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巩固知识。
4.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典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过程及影响。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秀教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标准解读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资源的跨区域统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重点不是讲资源是如何跨区域调配或为什么要这样调配等问题。
当然,在讲到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很自然的要涉及上述问题,但必须抓住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
这种影响,包括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必修3则是在上述的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因此,从必修1、必修2到必修3,是一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到处用”的过程。
必修3前四章分别讲述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这四章都订要是以单一地理区域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间的动态联系。
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深化。
第五章主要讲述两个问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目前,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最显著的有两个例子:一是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别一个是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本节内容就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荡然无存调配,不分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3)学生能够说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以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南多北少的特点,加深对南水北调背景的认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2.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3.你认为我国还需要进行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什么?
每个小组可以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补充。通过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五)总结归纳,500字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能源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引发学生对资源调配的思考。
-基础知识讲解:详细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止点、输气量、工程规模等。
-深入分析: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案例拓展:引导学生分析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总结共同特点和差异。
(二)讲授新知,500字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过程、技术难点、输气量、受益地区等方面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资源跨区域调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刚才我所讲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意义和方式,掌握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及影响。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路径及效益,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3.掌握地理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中,你认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应承担哪些责任?
[精品]新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质课教案
51资的跨区域调配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使生了解天然其资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会分析跨区域资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生自主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我国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与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生树立正确的资观和环境观。
教重点1、我国能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动送工程的原因及意义。
教难点1、与煤炭资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启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过程:设计千年神往,百代梦想,一朝辉煌。
燕赵牧马饮长江!待日,送神舟登月,.提高资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每条线路的起点地区与终点地区?同们,通过本课的习,我们知道能资十.板书设计:5.1资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中国的资跨区域调配工程:1.资调配原因:2.西气东输:组成部分、起点、终点、经过地区二.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资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2.我国调整能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3.提高资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为了最大化资源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
2. 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点和挑战。
3. 了解不同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需求差异。
4. 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概述a. 定义和意义b. 资源的种类和需求c. 资源的调配方式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点和挑战a. 优点i. 最大化资源利用ii. 优化资源配置iii.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b. 挑战i. 跨区域运输成本高ii. 跨区域调配难度大iii.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挑战3. 不同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需求差异a. 自然资源的分布b. 人力资源的分布c. 技术和创新资源的分布4.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a. 经济发展i.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ii. 提升地区经济水平b. 社会进步i. 提供就业机会ii. 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优点、挑战,以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2. 讨论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需求差异,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3. 多媒体呈现: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案例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思考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 讲解:介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优点和挑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需求差异,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进行总结和讨论。
5.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案例和影响。
6. 总结归纳: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记录和分享结果是否准确和完整。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2、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
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展示图片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1)城市化的发生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2)城市化的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长了的“S”形态。
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展示图片阅读教材,结合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资料”,思考问题并完成表格:《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资料: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动手设计表格:从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和常见问题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教师总结:《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小组探究:对照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2.1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思考:《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2)目前各处与城市化的那一阶段?(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度较高,但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于资源节约、环保等方面的意识逐渐增强,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不均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学生分享对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源跨区域调配。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掌握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方式。
2.学会分析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因素,如地理、经济、政策等,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
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协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交流解题心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协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一、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介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讨论: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资源调配的实际情况。
2. 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资源分布和调配路线,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PPT、地图、图表等。
2. 收集一些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
3. 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题。
4.2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我国资源分布的特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如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供需矛盾等。
2.介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了解这些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学生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问题,拓宽视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促进课进行梳理,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重大工程及其地理学原理等。
2.强调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3.鼓励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4.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学的现实意义,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树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
3.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最新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思想设计】主体地理思想——资源跨区域调配属于国土整治范畴,对一个地区进行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理念】本课基于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点事件的“现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必修Ⅰ”和“必修Ⅱ”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必修Ⅲ”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必修Ⅲ”第一章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其中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是在前三节基础上的递进、深化。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
第一部分的内容较少且比较简单,所以与第二部分合并在第一课时中。
第二部分又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个模块。
根据与学生生活的贴切程度和参考鲁教、人教版教材,本节课创造性利用教材,选取“西气东输”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看,一方面学生已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我国区域经济状况等知识,对我国资源的调配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虽通过不同渠道对西气东输工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此工程的认识尚不够系统和深入。
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2023
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2023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
【教材分析】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必修3”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公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以及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鐡民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通过对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总计分析图表方案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中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自行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见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图文结合、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授归纳、启发诱导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引出南方煤炭资源不足,从北方调来)如果让大家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视频内容,你会用哪些关键词?(请一位同学)南方雪灾,煤炭告急,北煤南运。
过渡:为什么南方发生雪灾,要从北方调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展示PPT,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为什么要把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我们先来看两张地图,完成学案问题一:中国煤碳资源分布图、中国石油资源分布图、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完成(1)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人人教版必修三教材,本节标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这种教材编写思路契合了本条“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
同时
必须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
本节教材通过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探讨了两大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从而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深刻的内在原因及历史背景,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的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作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高三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
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工程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故重点确定为:①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②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工程仅仅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个缩影、个案,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能够得到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所以难点确定为:①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原因的分析方法;②掌握工程建设评价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其主要程序是:创设情景,导入正题——展示案例,直观感知——设疑问难,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班级交流,学习互补——总结评价,能力提高。
该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
2.目标市场:
3.主干管道: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国家层面
2.具体意义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进而培养其资源观和环境观。
同时,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以及能够借西气东输工程的知识,分析西电东输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