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思想内容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史记教案领略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史记教案领略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史记教案领略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学家,也是我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里程碑之作。

司马迁不仅在历史学领域有出色的贡献,而且他的史学思想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史记教案,来领略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一、史记的价值观与史学方法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史记强调“以实录事”的价值观。

司马迁认为历史应该真实地记录事件和事实,既不能随意编造,也不能隐瞒真相。

因此,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广泛搜集资料,进行详实的整理和记载,力求将历史真实地呈现给后世。

其次,史记注重“立言”和“明法”的意义。

司马迁认为历史不仅应该呈现过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为未来的治理提供规范和借鉴。

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纪传体和列传体的方式,将古代君主和将相的言行记录下来,以供后世儿童及在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借鉴。

最后,史记倡导“全书”与“七就”的编纂方法。

司马迁认为编写历史不应该片面追求个别事件,而是要全面地展现历史的过程和发展。

因此,史记以纪传体和列传体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呈现了中国历史的历程。

同时,史记中通过“七就”的方式进行编撰,即分为本纪、表、志、传、序、世家和列传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功能。

二、史记教案的内容分析在史记教案中,司马迁将史学思想应用到教学中,为后世培养史学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材料。

史记教案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纲目、要旨和说课。

纲目部分是对史记主要内容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有助于学生理解整本书的架构和脉络。

要旨部分是对每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要点进行概括和总结,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每篇文章的重点。

说课部分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详细阐述,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阅读史记。

通过史记教案的编制,司马迁不仅传承了自身的史学思想,更为后世的史学教育提供了模板和指导。

史记教案的编写方法和内容分析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史记,以及培养历史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史记》选讲 课程教学大纲

《史记》选讲 课程教学大纲

《<史记>选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42044课程英文名称:Historical recordsselection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史记选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

首先,能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解历史,品评人物智慧与得失。

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再次,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殿堂,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手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能欣赏本纪、世家、列传三种艺术形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增加文学底蕴和历史底蕴。

2、通过读《史记》作品,能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分析,掌握做事的道理,成为为人处世的必修一课。

3、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从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三)实施说明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40学时。

2.本课程是阅读品评课,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了解历史,品鉴历史,品鉴历史人物。

3.本课程尽量在每节课中加大容量,广泛的涉略,体会《史记》作品的特点,感受史记作品的思想内涵。

4.选文突出基于学会为人处事的核心教学内容。

5.由于本课程涉及的是古代文学作品,涉及古代汉语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课文中存在大量与现代汉语词性和词意不同的古代词汇,所以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已经具备汉语高级水平,在之前古代汉语课学习中掌握了古代汉语的一些基础和应用知识,并已经修完古代汉语的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对所选作品进行适当的翻译练习,一般在了解选段内容之后,用一些时间结合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分析。

《史记》研究教学大纲

《史记》研究教学大纲

《史记》研究教学大纲《史记》研究教学大纲《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著作的巅峰之作,由司马迁所撰写。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史记》的研究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史记》研究教学的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史记》研究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史记》,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理解《史记》的背景和意义:学生应该了解《史记》的创作背景、作者的观点和写作风格,以及《史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2. 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学生应该熟悉《史记》的主要篇章和内容,包括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史料的选取和整理方法等。

3. 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应该能够深入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了解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4. 批判性思考《史记》的局限和偏见:学生应该能够对《史记》中的观点和叙事方式进行批判性思考,认识到《史记》作为一部史书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偏见。

二、教学内容《史记》研究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史记》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介绍《史记》的创作背景,包括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写作动机。

同时,探讨《史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史记》的结构和篇章:介绍《史记》的整体结构和各篇章的内容。

重点讲解《史记》的纪传体写作方式,包括史料的选取和整理方法,以及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事方式。

3.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通过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史记》中的叙事方式和历史意义。

例如,可以选取《史记》中的“太公兴邦”和“项羽本纪”等篇章进行讲解。

4.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分析其在《史记》中的形象描写和历史意义。

例如,可以选取司马迁对刘邦和项羽的描写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对这两位重要人物的评价和观点。

《史记》教案

《史记》教案

《史记》教案1. 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史书,由司马迁撰写,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史记》不仅记载了历史上的众多事件和人物,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本教案旨在系统介绍《史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史记》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2. 学习目标- 了解《史记》的作者、编纂目的以及历史地位;- 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结构;-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习内容3.1 《史记》的作者和编纂目的- 司马迁的背景和学术成就-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和意义3.2 《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结构- 《史记》的五个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每个部分的特点和意义3.3 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4. 学习活动4.1 探索《史记》的作者和编纂目的- 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司马迁的相关资料- 学生分享对司马迁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介绍《史记》的编纂背景和目的4.2 深入研究《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结构- 小组合作,各自负责一个部分的阅读和总结- 学生展示各自部分的内容和发现- 教师引导整合各组的总结,讨论《史记》的整体结构和特点4.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阅读《史记》选段,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隐含信息和历史背景-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影响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展开综合讨论5. 教学资源5.1 电子版《史记》文本5.2 司马迁的相关资料5.3 与《史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资料6. 评估方式6.1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对《史记》各个部分的理解和总结进行评估6.2 学生参与讨论,发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观点进行评估6.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史记》中一段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研究报告7. 扩展活动7.1 学生阅读其他古代史书,比较其与《史记》的异同7.2 学生进行历史文化考察,寻找与《史记》相关的实物或遗址7.3 学生创作《史记》中某个故事的改编剧本,进行小剧场表演8.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史记》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组织结构,并通过综合活动培养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史记选讲教学大纲

史记选讲教学大纲

史记选讲教学大纲史记选讲教学大纲一、引言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也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来了解各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选讲史记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二、史记概述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大型史书,由司马迁所著,共分为十二卷,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浅出的文字风格,成为了后世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将选取史记中的重要章节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三、课程内容1. 《本纪》本纪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它以各个帝王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政绩和治国理政的经验。

通过学习本纪,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君主对国家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他们的政治才能和个性特点。

2. 《世家》世家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它以世家宗族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兴衰荣辱。

通过学习世家,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世家的家族历史、家族文化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列传》列传是史记中的另一个重要篇章,它以不同人物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和思想。

通过学习列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政治观念和对历史的贡献,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平,来分析历史中的个人奋斗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史记的背景、作者及其写作风格等基本知识,并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史记的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就史记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深入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阅读学生们需要阅读史记的相关章节,并结合课堂讲授和讨论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1. 熟悉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史记精读课程大纲教案

史记精读课程大纲教案

史记精读课程大纲教案教案标题:史记精读课程大纲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精读《史记》,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史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意图。

2. 掌握《史记》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史记》中的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史记》的背景、作者和写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史记》的选段,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史记》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4. 演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记》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第一课:导入和背景介绍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2.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对历史的贡献和意义。

第二课:《史记》的结构和内容1. 分析《史记》的结构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其包含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指导学生阅读《史记》中的选段,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三课: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分析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第四课:历史批判思维的培养1. 引导学生思考《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让他们就《史记》中的某个观点展开辩论。

第五课:总结和评价1. 学生总结自己对《史记》的理解和收获。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分析史记的思想内容

总结分析史记的思想内容

总结分析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内容包括了中国远古时期到秦朝结束的历史记录。

通过对《史记》的细致解读,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首先,《史记》强调“得失荣辱”和“治乱兴衰”的观念。

司马迁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和治乱是与君主的才德和政策密切相关的。

他在书中多次强调,君主应具有德才兼备的品质,有正确的政策和治理能力,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他也不忘提醒后世君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关注民生,时刻谨记国家的利益。

其次,《史记》提出了“以文治国”的观念。

司马迁认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与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他强调文化兴盛对国家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对文化事业加以支持和推动,重视教育,注重文化建设,才能使国家强大、人民安居乐业。

此外,《史记》还提倡了“敬天法祖”的理念。

司马迁认为,天地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君主和人民要恪守礼仪,敬天事祖,维系天人之间的和谐。

他强调君主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仪态,对百姓要以身作则,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史记》中还提到了很多有关伦理道德的思想。

司马迁强调,一个人要有纯洁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操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他提出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的概念,要求个人要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质,同时要关注社会公德和共同利益。

此外,《史记》还对法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评述。

虽然司马迁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对法家思想也持有一定的肯定态度。

他认为法家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指出了法家思想的缺陷和弊端,提出了应该保持人性与法律的平衡,不能过分依赖法律来约束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总而言之,通过对《史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思想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

它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还深入探讨了国家治理、文化建设、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史记》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包括君主的德政、文化的兴盛、敬天法祖、修养身心、崇尚仁义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说课稿

《史记》说课稿

《史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背景、作者、体例及《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手法,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3.通过阅读和分析《史记》中的篇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介绍《史记》的背景、作者、体例及《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重点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选取《史记》中的一篇或几篇篇目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4.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史记》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

2.分析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篇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史记》的艺术价值。

4.阅读法:通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素养。

四、教学环节1.导言(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书和文学作品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引出《史记》这一主题。

•介绍《史记》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过程、体例等。

•强调《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史记》的背景,包括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写作背景等。

•详细介绍《史记》的体例、篇目结构等。

•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分析人物描写手法(20分钟)•选取《史记》中的一篇或几篇篇目进行重点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技巧。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史记》中的篇目进行深入探究。

•小组讨论的内容包括:《史记》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等。

品读《史记》光亮人生课程纲要

品读《史记》光亮人生课程纲要

品读《史记》,光亮人生一、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它以文学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数以百计的历史人物,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让学生品读《史记》的经典作品,学习、掌握司马迁的文学笔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同时,通过阅读,总结历史上成事的经验和败事的教训,领会作者和书中人物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倾向,并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学习为人处事的技巧和道理,将阅读、写作、做事三者完美地有机统一起来。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读史使人明智。

通过品读《史记》来观古人智慧,悟做人智谋,变处事思维,得人生幸福。

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

在读懂、悟透的基础上,提炼出司马迁的一些写作笔法。

如:①人物传记:历史与文学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②语言运用: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特征、慧眼选材、立意深刻、叙事巧妙、人物格化、描写传神、文采斐然等。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史记》,能对其人物进行进行透彻分析,分析历史人物的为人处事方式,并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掌握经世做事的技巧和道理,成为每个同学走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

②将《史记》中的写作技法,经过每个专题的研习、模仿,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技能,使学生作文形成“亮点”。

3、价值目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学习其长处,了解书中人物的生平事迹,理解人物的人格和品质,学习其经世处事的智慧和谋略,领会司马迁的思想取向和价值取向,加深对祖国古代优秀人物、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而且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探讨,学习作文的技法,掌握经世处事的技巧、具备成材成功的素养。

二、课程内容前言:《史记》是一部无与伦比、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梁启超称赞其是“千古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学作文第一单元回眸人生悟生活——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经典阅读:《李将军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二单元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高远底蕴丰厚经典阅读:《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三单元抓牛抓住牛鼻子——抓根本看轻其余详略得当经典阅读:《酷吏列传》《魏公子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四单元尺水兴波技巧多——故事化手法和紧张场面的运用经典阅读:《魏其武安侯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五单元拨开云雾见天日——选材典型以一当十经典阅读:《游侠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六单元细微之处见真章——捕捉典型的细节经典阅读:《高祖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七单元铺锦列绣一唱三叹——句式多变文采斐然经典阅读:《平原君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二)学做事第一单元做人之“基”,成功者必备——伟大的品格造就伟大的成功者1、忠诚,为人处世之本经典阅读:《殷本纪》/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2、有容人之度,终成大事经典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3、勤奋努力是成大事的根本经典阅读:《补三皇本纪》/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第二单元非常手段,成就大事——凡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会做事的人1、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经典阅读:《春申君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2、善于示弱,智夺於与经典阅读:《孙子吴起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3、学会烧香,让你通达经典阅读:《佞幸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第三单元做事灵活,圆通周到——成在事者,多方圆通达之人1、鸡蛋不能跟石头碰经典阅读:《白起王剪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2、方圆处事,巧妙进言经典阅读:《滑稽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典阅读:《淮阴侯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第四单元处事之道“计”不可少——谁把握了计谋,谁就把握成功1、间之王者,反间之计经典阅读:《陈丞相世家》/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2、破釜沉舟,绝处求生经典阅读:《项羽本纪》/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3、暗渡陈仓,迷惑敌人经典阅读:《高祖本纪》/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第五单元识人之策,用人之法——十步之内,必有芳草1、举贤不避仇,用人不疑经典阅读:《齐太公世家》/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2、赏罚分明,才能让人折服经典阅读:《田敬仲完世家》/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3、士为知己者死经典阅读:《刺客列传·豫让》/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第六单元韬光养晦,谨慎行事——生死存亡人生路,进退选择一念间1、藏敛锋芒,打消他人戒备之心经典阅读:《白起王剪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2、谦虚谨慎,奉法守职经典阅读:《卫将军骠骑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3、忍小则不乱大谋经典阅读:《淮阴侯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第七单元舌绽春蕾,所向披靡——好口才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1、巧妙归缪,说服他人经典阅读:《滑稽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2、直陈利害,以理取胜经典阅读:《平原君虞卿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3、为达目的,先兜圈子经典阅读:《张释之冯唐列传》/品读《史记》/观古人智慧/悟做事智谋/口语实践附录三、教材编写原则(一)教材体系突出“写作本位”和“经世处事之道”的生活智慧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写作技法,第一到第七单元分别结合《史记》作品,确定了七个写作基本知识点:叙事中心、立意高远、叙事贵曲、选材典型、细节描写、详略得当、语言锤炼,这七个方面指向叙事和论述两种文体;从阅读到写作,从师生互动到学生独立作文,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内在联系;第二模块,为经世处事之道,第一到第七单元,分别结合《史记》历史故事,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做事”之基、非常手段、灵活周到、善于谋划、善于用人、韬光养晦、能言善辩七个方面,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谈做事的技巧和道理。

史记选读课程纲要

史记选读课程纲要

二、课程纲要《史记》选读一、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首先,能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解历史,品评人物智慧与得失。

其次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再次也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殿堂,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手法。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能欣赏本纪、世家、列传三种艺术形式,理解写作的一些基本技法,体会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无所不包的内容。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增加文学底蕴和历史底蕴。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史记》作品,能对其进行比较透彻分析,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人物,并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掌握经世做事的技巧和道理,成为每个同学为人处世的必修一课。

②将《史记》中的写作技法,经过每一课时的研习、模仿,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技能,使学生作文形成“亮点”。

3、价值目标: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从而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课时《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二课时《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三课时《外戚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四课时《外戚世家》/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五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六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七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八课时《卫将军骠骑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九课时《卫将军骠骑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课时《李将军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一课时《魏其武安侯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二课时《孙子吴起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三、教材编写原则(一)教材体系突出“阅读品评”《史记》选读精选了《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中的经典篇目,旨在通过阅读品评,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了解历史,品鉴历史,品鉴历史人物。

史记讲课稿

史记讲课稿

四.《史记》的艺术成就
(1)准确地把握并精 心选择史料。

如司马迁从史料中认识到李广的为人特点是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史 记·太史公自序》),然后以此为基础,对 材料加以组织安排,通过“上郡遭遇战”、 “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和从“卫 青击匈奴”四个典型战例中,表现李广的才 能、功勋和“不遇时”的遭遇。
四.《史记》的艺术成就
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史记》130篇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各篇章 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了司 马迁驾驭材料、构思组织文章的高超技巧。 如《项羽本纪》中介绍项羽少时“学书不成, 去,学剑,又不成。”学兵法也是“略知其 意,又不肯竞学。”这就预示着他将来必然 有勇无谋、功业不终。 “合传”、“类传” 、“互见法”
二、《史记》简介
2.《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 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 成,计130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 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52万6千多字。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 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 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 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的传 记。
(2)《史记》还 善于把历史事件故 事化、情节化,通 过构造富于戏剧冲 突的情节,以表现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 突。

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这是 刘邦和项羽对面较量的一个关键时刻,是历 史胜负的转折关头,故事由矛盾的开端,到 觥筹交错、刀光剑影、杀机重重的宴会,再 到刘邦甜言蜜语,趁机溜之大吉的解围,生 动地表现了项羽头脑迟钝,优寡寡断的性格。

史记教学大纲

史记教学大纲

史记教学大纲史记教学大纲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史记既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又融入了作者司马迁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对于史记的教学,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史记的内涵和价值。

一、史记的背景和意义在进行史记教学前,首先需要介绍史记的背景和意义。

史记是司马迁在西汉时期所著,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化瑰宝。

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将中国历史分为十二本纪和三十篇列传,详细记载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史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还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见解,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史记的基本内容在史记教学中,需要对史记的基本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可以从纪传体的特点入手,解释纪传体的含义和作用。

然后,可以分别介绍史记的十二本纪和三十篇列传的内容,包括每一本纪和篇章的主题、重点人物和事件等。

通过详细介绍史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史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史记的价值和影响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在史记教学中,需要重点强调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以增强学生对史记的兴趣和理解。

首先,可以介绍史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包括史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方面。

其次,可以介绍史记对于塑造中国古代文化形象和价值观的影响,包括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弘扬等。

通过对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记的内涵和意义。

四、史记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进行史记教学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首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图片、音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史记的内容和背景。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意识。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的思想内容肖旭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都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载帝王的言行和政绩;表:按世代年月谱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书:记载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典章制度;世家:记载王侯的兴衰;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有显著事迹可传的人物,也记载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

通过这五种形式,互为补充,而构成纪传体通史的完整体系,从黄帝到当今将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载下来。

因在司马迁之前,中国历史著作很多,但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中国史,而《史记》恰恰完成了这一任务,并有着自己的体例。

从史学上看,《史记》有何发展创造?1、《史记》是区别于国别史、断代史的我国第一部通史,又是区别于编年史的纪传体史书,它开创了纪传体史学。

2、《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大事。

用纪传体来写历史是司马迁的开创,后代史学家大都沿袭了这样的体制。

这里附带说一下关于《史记》的名称问题。

《史记》这一名称,在我国古代原泛指一般史书,是个泛称,即称史书为“史记”,并不是某部史书的专称。

司马迁这部书在当时只称《太史公书》。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称“太史公一百三十篇”。

后来有称《太史公记》或《史记》的。

直至唐代编撰《隋书》时,才著录“《史记》一百三十卷,汉中书令司马迁撰。

”这时才把司马迁和《史记》联系起来,《史记》才正式由泛称变为专名。

二、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史记》一书体现了司马迁哪些进步的历史观)。

写作目的,按司马迁自己的说法,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下面从这三句话对《史记》的写作目的进行阐释。

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所谓“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天道可以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是天,人是人,天是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并批判了许多当时流行的迷信思想。

《史记》导读 教学大纲

《史记》导读  教学大纲

《史记》导读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史记导读》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系列课程之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史记》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了解《史记》的流传与研究情况,熟悉《史记》的代表性篇目,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史记》的阅读鉴赏能力,为今后的散文研究和语文教学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绪论、《太史公自序》导读、人物传记导读、《游侠列传》导读以及《史记》的文学成就等部分组成。

内容侧重于文本的研读,力求以“大文学观”为指导,立足史学本位,借鉴叙事学、传播学等理论,对《史记》名篇进行文学阐释。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相结合,讲解、讨论并重,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篇目,并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小论文。

本课程本着“大中文”理念,打破文、史、哲学科的人为界限,对课程体系进行结构优化。

讲授时,尤其要处理好文学与史学的关系,尽量做到史学本位与文学视域的结合。

注重从文本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避免“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不良学风。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⒈考查学生对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的结构与内容、地位和影响、流传和研究等方面的了解掌握情况;⒉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鉴赏《史记》名篇的能力,使学生在认真研读具体作品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传统的浸染,把握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切实提高其人文素养。

考试要求:⒈将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⒉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1、中国《史记》研究会编,《史记教程》,商务印书馆,2011年3月版。

二、本文第一讲绪论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史记》的历史观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史记》的结构与内容、《史记》的地位和影响、《史记》研究史概况。

《史记》中的历史观念与史料解读的教学方案

《史记》中的历史观念与史料解读的教学方案

《史记》中的历史观念与史料解读的教学方案一、引言介绍《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献之一,作者司马迁对历史观念和史料解读有着深刻的思考与贡献。

本文将针对《史记》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和其使用的史料解读方法进行教学方案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史记》中体现的历史观念;2.掌握《史记》中运用的史料解读方法;3.提高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献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1:介绍《史记》及司马迁•简要介绍《史记》的特点和地位;•让学生了解司马迁作为编列者的背景和动机。

步骤2:探讨《史记》中的历史观念•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几个重要章节,如「封禅书」和「太史公自序」等;•指导学生理解《史记》中的观点,例如历史的重要性、人类的历史责任等。

步骤3:分析《史记》中的史料运用•对比不同章节和篇目,让学生注意司马迁如何选择、整理和解读史料;•鼓励学生思考司马迁选择特定材料的目的和意图。

步骤4:课堂讨论与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史记》中某一具体章节或事件,并思考其历史观念与使用的史料解读方法;•每个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并通过讨论发现共同点和差异。

步骤5:综合评价与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个小论文,探讨《史记》对中国历史观念的影响,并阐述他们对其中某个章节或者司马迁在编纂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参与和贡献;2.小组讨论汇报:评估学生对《史记》中历史观念和史料解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小论文评分:综合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1.电子或纸质版《史记》全书;2.相关资料和文献阅读列表,供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

六、结语通过本教学方案,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史记》中的历史观念与史料解读方法,并且提高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献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历史研究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史记历史文化教学教案

史记历史文化教学教案

史记历史文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基本背景和作者司马迁的重要性。

2. 掌握《史记》的结构和内容特点。

3. 理解《史记》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4. 学习并运用《史记》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史记的简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创作。

-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内容涵盖了从上古到西汉的历史。

2. 《史记》的结构和内容特点- 本纪部分记载各个时期的君主和重要事件,具有编年体的特点。

- 表部分用表格形式呈现历代君主和其重要官员的名字及任职时间,属于编志体。

- 书部分按年代编写,对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世家部分着重记载历史人物的世系及其事迹,可以说是传记体。

- 列传部分以人物为主线,通过描述其思想、行为、功绩等来展现历史。

3. 《史记》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史记》是一部集史、传、志于一体的巨著,为后世的历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司马迁通过《史记》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迹,为后世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 《史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风俗、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深入的了解。

- 通过学习《史记》,可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培养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文化自信。

4. 运用《史记》中的历史文化知识(此部分可根据具体内容需求进行扩展,可举例采用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相关图片、视频或者故事引入《史记》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2. 学习《史记》的基本知识- 通过ppt、教科书等教学资料,简要讲解《史记》的背景、作者等基本知识点。

- 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结构和内容特点,梳理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3. 探究《史记》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史记》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和总结。

【总结】史记教案

【总结】史记教案

【关键字】总结《史记》教案陈春保1、教学内容:司马迁及《史记》2、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3、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与思想特点,理解《史记》体制特点、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领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化史上的意义,增强对两汉历史和文学的理解。

4、教学重点:《史记》的传记文学成就、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代表了汉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史记》出现于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汉武帝时代,其时文学创作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政论散文和辞赋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史记》的诞生与诸多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相联系,也与作者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天才创造密不可分。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写作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

他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前145年),卒于昭帝之初(前86年左右)(司马迁的生卒年,学术界争论很大,各有五、六种说法,迄今无定论。

此处从王国维之论。

)享年约六十岁。

司马迁的一生恰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相终始,正值西汉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制度确立以后的第一个盛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出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局面。

司马迁降生在这个盛世,完成了空前的历史巨著,正是应运而生。

司马迁父司马谈,武帝是曾为太史令,是著名思想史家,其《论六家要旨》将春秋以来诸子之学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分别加以评说,对前五家既有肯定又指出不足,只对道家全盘肯定。

司马迁幼年在家乡耕读,十岁随父亲到长安,曾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古文典籍。

二十岁开始漫游,到过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

回来后任郎中。

又奉使出使西南,侍从武帝巡狩,足迹几乎遍及全国。

到处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民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其时汉武帝欲东游泰山,行“封禅”祭天之礼。

《史记》中的历史思维培养与政治觉悟教学方案

《史记》中的历史思维培养与政治觉悟教学方案

史记中的历史思维培养与政治觉悟教学方案1. 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自上古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学习《史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本文将介绍一套针对《史记》的历史思维培养与政治觉悟教学方案。

2. 目标和意义2.1 目标:通过学习《史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不同观点之间的辨析。

同时,提高学生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心。

2.2 意义:掌握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并为他们未来投身于公共事务领域做好准备。

3. 教材选择选择《史记》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中国最早最完整地记载了不同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史书之一。

它具有丰富的历史素材,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并对这些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

4. 教学方法4.1 建立基础知识: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史记》的结构、编写背景和作者司马迁的思想观点。

通过讲解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4.2 进行主题分析:选择几个重要的章节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文、文献分析以及讨论来理解文本中所传达的意义和思想。

4.3 辩证思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以开放性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辩论并比较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

4.4 制定实践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史记》中历史思维和政治觉悟的理解,制定一个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小型调查或社会参与项目。

在项目过程中培养他们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估5.1 参与度考核: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个人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5.2 知识掌握:通过作业、阶段性测试以及期末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史记》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实践项目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应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政治觉悟的提升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 例构成。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 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
“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 的 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
“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 专 门事项的记载;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 诸 侯和重要人物的传记;
图书档案;《功令》《列封》《令甲》
B、取资金石、文物、图像及建筑;琅琊、之罘石刻
C、游历访问,实地调查; D、接触当事人或他人的口述;刘邦、李广、郭解 E、采集歌谣诗赋,俚语俗谚;谚曰、语曰 F、搜求被秦始皇焚灭了的古诸侯史记。《秦记》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 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 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 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 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 内容丰富。
B、究天人之际。寻找天道与人道之间的汇合点,这 原先本是巫所担负的神圣使命,与上古巫文化精神 息息相通。
C、通古今之变。时势之变,兴亡之变,成败之变, 穷达之变。
D、成一家之言。继承孔子文化,像诸子那样自立字 自说,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3、《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
《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 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 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 材料来源。 A、“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阅读皇家所藏
第三节、《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史记》简介
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 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 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 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 一部著作。
2、创作宗旨
A、继《春秋》创一代大典。司马迁从六经异传和诸 子百家著作中吸取了许多学术观点,特别是孔子的 《春秋》,这是《史记》创作的理论基石。
B、对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及其内部斗 争、互相倾轧的丑恶行径也进行了揭露。 《吕太后本纪》吕雉
C、对贪暴官吏残害无辜的罪行也进行暴 露和谴责。《酷吏列传》王文舒
2、热情歌颂了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陈 涉世家》陈胜、吴广,《项羽本纪》项 羽。
3、传述了一些中下层人物,颂扬了他们 的可贵品质和指挥才能。《刺客列传》 五位刺客,《游侠列传》“布衣之侠”。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 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
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 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
而司马迁虽然是朝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官,《史记》 却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
二、《史记》的思想内容
1、暴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
A、对历代帝王,特别是汉代帝王,本着 “实录”的原则,善恶并书,从而暴露 了他们的丑恶面目,如《高祖本纪》。 正如班固所评价的:“其文直,其事核, 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对“今上”武 帝也作了大胆的暴露和批判,如《大宛 列传》。
5、《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黄帝,下迄 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包 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 所有地域。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三千年间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司马迁意识 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 在这个 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涵着从根本上、整体 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