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名称的演变

合集下载

散打裁判规则与裁判法

散打裁判规则与裁判法

二、每局胜负评定




1、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 评判结果,判定每局胜负。 2、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 (侵人犯规除外)2次,另一方为该局胜 方。 3、一局比赛中,一方2次下台,另一方为 该局胜方。 4、一局比赛中,双方得分相同时,判主 动进攻技术强者为该局胜方。
第四章 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与申诉


申诉程序及要求 (一)运动队如果对裁判组的判决结果有异议,必 须在该运动员比赛结束后15分钟内,由本队领队 或教练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同时交付 1000元的申诉费。如申诉正确,退回申诉费;申 诉不正确的,则维持原判,申诉费不退,作为优 秀裁判员的奖励基金。 (二)各队必须服从仲裁委员会的最终裁决。如果 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建议竞赛监督委 员会、竞赛组委会给予严肃处理。
编排记录长职责



1、负责运动员资格审查,审核报名单。 2、负责组织抽签,编排每场秩序册。 3、准备竞赛中所需要的表格,审查核实成绩、录 取名次。 4、登记和公布各场比赛成绩。 5、统计和收集有关材料,汇编成绩册。
宣告员职责



1、摘要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有关的宣 传材料。 2、介绍临场裁判员、运动员。 3、宣告评判结果。
抽签


1、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有仲裁委员会 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 加。 2、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 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人,则不能 参加比赛。
服装护具


1、运动员必须穿戴中 国武术协会认定的武 术散打比赛服装及护 具。 2、比赛护具分红、蓝 两种颜色。包括拳套、 护头、护胸,以及自 备的护齿、护裆、和 缠手带,护裆必须穿 在裤子内,缠手带的 长度为3.5~4.5米。

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500字

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500字

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500字散打运动是一项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竞技项目,也被称为中国散打或中国拳击。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武术文化。

在中国古代,武术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技能和自我防卫技巧,而散打则是其中一种最基本的格斗术之一。

散打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战争频繁,各个国家的武术家为了增强自己的战斗能力,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切磋。

这些交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竞技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散打。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竞技项目,并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技巧。

在唐朝时期,散打开始在宫廷中得到广泛的推广,成为贵族们进行身体训练和娱乐的方式之一。

到了宋朝时期,散打逐渐走向民间,并开始在一些武术学校和道场中传授。

然而,散打的发展在清朝时期经历了一段低谷。

由于清朝对武术的限制和压制,散打这一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和禁止。

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武术文化的复兴,散打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武术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体育项目之中。

散打也因此成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正式竞技项目,并且开始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和交流。

1978年,中国散打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散打运动的组织和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散打运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散打选手在世界各大比赛中屡获佳绩,并在1990年代获得了国际散打联合会世界冠军。

散打的比赛规则也逐渐趋于完善,包括攻击技巧、防守技巧以及裁判规则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如今,散打运动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竞技项目之一,吸引了大量的爱好者和参与者。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散打运动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项目,散打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总之,散打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它不仅是一项竞技项目,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武术散打的历史发展回顾与展望

武术散打的历史发展回顾与展望

武术散打的历史发展回顾与展望散打二班国际教育学院赵维嘉散打前身为散手,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中华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并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的。

它起源于先辈的生产劳动和生产斗争,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并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先辈的不断改良,才有了现代的散打。

现代散打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实战性强,是力量,速度,技巧相结合的综合项目。

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现代的散打通过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中国各拳种门派的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进行规整并最终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

经过整合,最后确立的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

拳法以冲、掼、抄、鞭为内容,腿法以蹬、鞭、踹、摆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主要是戴手套无法获得把位)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来使用“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

同时,防守技术也被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

散打从比赛形式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

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评点数得分先赢两局者即为赢家。

散打不拘泥于固定的招式与套路,学习者在通过对拳法,腿法以及摔法的学习以及反复训练,熟练掌握之后,在比赛或者实际需要时自由发挥出来,以达到致胜自救的需要。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

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

武术散打简介理论课

武术散打简介理论课
• 8: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将分为资格晋级赛、八强赛、半决赛、 决赛(各级别冠军赛)、总决赛(王者争霸赛)、超级散打王争霸赛 等六个阶段进行比赛。从此出现了柳海龙、苑玉宝、宝力高等一大批 优秀的散手运动员
武术散打的特点
对 抗 性 体 育 性 民 族 性
相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徒手对抗格斗是散打的基 ”的观念发展成为把体能、职能与技 能结合起来,进而突出了它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防身自卫绝技,散打作为竞技体 育项目,必须体现体育的本质属性,即把人体 安全和健康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1.在擂台上进行比赛和三局两胜制就是沿袭了中 国古代民间打擂比武的风俗习惯。 2.在技术的应用上,“远踢近打贴身摔”技击方 法的多样化和打击部位的多层次,充分体现了 中国武术的技术整体性运动特点。
武术散打发展简介
讲师:张雨生
武术散打简介
• 武术散打的概念: •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 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 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 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 1:散手运动全面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1979年国家体委 决定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 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 • 2:979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作了首次汇 报表演,l980年10月,国家体委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 见稿),通过试验修改,于1982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初稿),并按此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 • 3:1989年,散手被批准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 • 4:1991年经国家体委审定, 《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并实行裁 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 • 5: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武术散手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设男子团体一块金牌。全国有l4个单位派队参加,这意味着武术散手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散打是一项源自中国的综合性格斗运动,也被称为中国散打、八极拳等。

它独特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喜爱。

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

战士们在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并将战斗技巧与拳法相结合,形成了散打的雏形。

在古代武术发展的历程中,散打逐渐形成独立的技击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竞技项目。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倡导散打的普及与发展,并成立了国家散打队。

散打队的成立为散打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中国散打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1993年,散打首次亮相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格斗赛事——UFC(综合格斗锦标赛),并成功获得了冠军。

这一成绩使得散打在国际格斗界赢得了声誉和认可。

随后,散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普及度急剧增加。

中国散打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内外的散打比赛和交流活动。

每年举办的中国散打锦标赛、亚洲散打锦标赛以及世界散打锦标赛等赛事为散打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实力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时,中国散打选手也积极参加国际比赛,提高了中国散打在国际格斗舞台上的竞争力。

中国散打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散打强调技击技巧的实用性与效果,同时也注重训练者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观念。

中国散打继承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注重强身健体、强化意志力和培养自信心。

总的来说,中国散打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的武术精华和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它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武术散打名称的演变

武术散打名称的演变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前言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白打、卞等。

简单而言,散打就是两人徒手按照一定规则,运用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武术。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

散打除踢、打、摔、拿四大技法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目前,散打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已经从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发展到与现代体育运动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

1汉代及汉代以前的散打名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记载于文字、流传于口头的武术散打名称很多。

散打,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等,由于散打是以徒手相搏的形式在台子上进行,故后来也俗称“打擂台”。

古代相搏简称为“搏”,“搏”字最初出现在先秦古籍中,且常常与狩猎活动有关,反映了早期的搏斗技术主要是“田猎搏兽也”。

“搏”的初义与“捕”字相同,可以说“搏”是“捕”的引申义。

随着私有制和部落间战争的频繁出现,始于狩猎活动的徒手逐渐摆脱其生产属性,而成为人与人斗的一种专门技术,并且得到不断的发展。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籍中已明确出现人与人“相搏”、“手搏”之类的文字记载,如《谷梁传·僖公元年》载:“(鲁)公子友谓莒曰: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屏左右相搏。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侯梦与楚子搏。

”“搏,手搏也”,说明“搏”已经由宽泛的含义演变为一种徒手格斗技术的专门术语。

《释名》曰:“搏,四指广(搏)亦以击之也”,今人翁士勋认为此处的“四指”即“四肢”的借代。

“然且始举手击要,终在扑也”,表明当时的手搏技术可打可摔,打要击其要害,摔要使对方倒地,徒手格斗的技法已经相当全面,并不只是单指以手相击。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兵技艺”中收有《手搏》六篇,可见当时手搏不仅在技术上已有相当水平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已有专门的论述。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大全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大全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散打的起源散打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武术练习方式。

散打在唐代就已经形成,并在隋唐时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散打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

在宋代的一部兵书中首次被提及,可以说宋代是散打兴起的一个阶段。

到了明清时期,散打经历了较大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一定规模和内容的武术流派。

在明朝期间,著名将领戚继光曾经使用散打技巧进行军事训练。

后来,散打技术逐渐传入了东南亚其他国家,从而产生了与中国本土不同的发展方式。

二、基本技术要领1. 姿势散打的姿势非常重要,正确的姿势是散打技术的基础。

在散打的比赛中,选手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姿势,能够灵活地进行移动和变换。

合适的姿势能够保证选手在比赛中有更大的机会获胜。

2. 击打技术散打的击打技术包括拳、腿、肘、膝、甩手、拉手等多种技术。

拳腿技术是散打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拳技术主要有直拳、钩拳、肘拳等;而腿技术主要有正踢、侧踢、后踢等。

这些技术在比赛中都会被广泛运用,是选手在比赛中取胜的关键。

3. 防守技术在散打比赛中,防守技术同样十分重要。

选手需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防守,可以采取闪避、格挡等方式来避免对手的进攻。

正确的防守技巧能够有效地降低受伤的概率,并且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4. 体位技术散打比赛中,选手需要比较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体位技术,包括变换体位、转身、跳跃等。

体位技术是散打技术中比较难掌握的一部分,需要选手在日常训练中多加训练,才能熟练运用。

5. 擒拿技术擒拿技术是散打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种擒拿、掐、摔、劈等技术。

这些技术是散打技术中最具有破坏性的技术。

在比赛中,擒拿技术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6. 其他除了以上列举的技术要领外,散打技术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如:步法、躲闪、绷力、呼吸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上的要领同样对选手在比赛中发挥出色有很大的帮助。

三、训练方法1. 基本功训练散打的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走桩、击打目标、距离感掌握、独立技术练习等。

散打运动概述

散打运动概述
步朝着更加公平、合理、安全、精彩的方向完善。
4) 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和赛风的建设。(详见教材P5〜6)。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把散打推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散 打比 赛,更好地促进散打运动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吸引企业的赞助和观众的参与热情, 在全国 正式的锦标赛之外,还举办了散打邀请赛、挑战赛和争霸赛等不同形式的商业 赛事。
▲ 98年分别在陕西户县、河北沧州、山东青岛举行了三次试验性的武术比赛。10月, 分别 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中美武术搏击争霸赛和中国与欧洲运动员搏击对抗赛。
▲ 99年开始,锦标赛正式脱掉护具;5月在浙江台州的“武术散打水上擂台赛” ;12 月赴 美与美国职业拳击进行对抗赛。
▲ 2000年3月,“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开赛。
★ 90年国家体委正式公布《武术散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同年批准了首批散打武英 级运
动员。90《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
★ 91年锦标赛设团体和个人,国际武联将散打列为世界武术锦标赛正式项目,首届在北 京,
以后每两年一次
★ 93年散打列为7运会比赛项目;设男子团体1块金牌,97年8运会设3块;98年泰国13届 亚
、古代“搏〃字含义及其演变
、散手一词的使用及沿革
民国时期,开始将武术中徒手格斗称为“散手”,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 散 手是相对武术套路的固定动作而言,表示将武术套路中固定的攻防招术拆散运用 于攻防实 践。所以,散手、散着、散打、拆手,实质上是不同的词表达的同一个概 念。
★ 1928年和1933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了两届国术国考 ★ 1929年在杭州举行了全国性国术游艺大会 ★ 1933年,在南京举办了 “全国运动大会”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散手项目深受武术爱好者的青睐 ★ 1953年11月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的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散手 被列为 竞赛项目 ★ 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列为竞技比赛实验项目,同年5月在南宁举办的全国 武术

武术散打知识点归纳总结

武术散打知识点归纳总结

武术散打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起源与发展武术散打源于中国古代的搏击技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种武术理论和技巧,并形成了独特的格斗方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搏击技术,如少林寺的拳法、峨眉山的刀术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术逐渐演化成为了武术散打。

在近代,武术散打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将传统的拳法、腿法、擒拿、摔打等技术进行了整合和提升,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格斗体系。

同时还引进了西方的拳击、摔跤等技术,丰富了武术散打的技术内涵,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基本技术武术散打的基本技术包括拳法、腿法、擒拿、摔打等,通过这些技术的结合和运用,可以有效地完成对手的制服和击败。

下面就这些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1. 拳法拳法是武术散打的基本技术之一,其原理是以手为主要武器,通过快速、灵活的拳击技术来打击对手。

常见的拳法有直拳、钩拳、勾拳、直拳等,这些拳法都注重节奏感和力量的发挥,能够快速有效地打击对手。

2. 腿法腿法是武术散打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原理是以腿为主要武器,通过快速、有力的踢腿技术来攻击对手。

常见的腿法有前踢、侧踢、后踢等,这些腿法能够有效地制止对手,达到制服、击败对手的目的。

3. 擒拿擒拿是武术散打的另一种重要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对手的力量和动作来进行制服和控制。

擒拿技术主要包括抓、扭、扳等动作,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手,让对手无法还手。

4. 摔打摔打是武术散打的另一种重要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对手的重心和平衡来进行抓摔和地面压制。

摔打技术主要包括摔技、倒技、控制技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对手摔倒在地,达到制服、击败对手的目的。

以上就是武术散打的基本技术,这些技术都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实战来掌握,才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实际的比赛和应用中。

三、训练方法武术散打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功训练、技术训练、体能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方法可以使运动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散打

散打

一、散打的概念及演变概念: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手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变: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等。

由于以徒手相搏相角的形式在台子上进行,故俗称“打擂台”,现在称之为散打,亦称散手。

二、现代散打运动发展简况1、十年试验阶段(1978-1989年)2、快速发展时期(1989-1998年)⏹重视并加大了对散打科学研究的力度⏹大力推广和培训技术骨干⏹不断的修改、完善竞赛规则⏹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和赛风的建设3、积极开拓国内外武术市场阶段(1998年至今)三、散打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对抗性——寓技击于体育之中⏹体育性——技法是以增强体制、交流技艺、提高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因此规定了禁击部位及不得使用反关节的擒拿动作。

(对抗性的技击内容)⏹民族性——民族形式有鲜明的时代性2、作用:⏹培养竞争意识——激烈的搏击运动⏹健体防身——斗勇斗智、较计较力的运动⏹锻炼意志——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发展心智——以巧取胜的格斗技术⏹四、散打竞赛规则简介⏹(一)竞赛通则简介⏹1、竞赛性质与办法:团体比赛、个人比赛⏹2、竞赛办法:循环赛、淘汰赛⏹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3、体重分级:(单位:公斤)⏹分≥48、48<~~≥52、52<~~ ≥ 56、56<~~ ≥60、⏹60<~~ ≥65、65<~~ ≥70、70<~~ ≥75、75<~~ ≥ 80、⏹80<~~ ≥85、85<~~ ≥90、90公斤以上级共11个级别。

4、服装护具:全护型和点护型比赛护具分红、黑两种颜色,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拳套、护头、护胸,必须穿戴自备的护齿、护裆(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运动员必须穿指定的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下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30克(女子和青少年运动员均使用该重量的拳套);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武术散打名称的演变

武术散打名称的演变

事先报 名, 来自 各地 的拳师只要 自愿参 加 、 对方 同意就可 以上 台比试 另一种是同主办者高擂 . 各路人 士不 分地区及身份 , 均可 自愿报名参 加, 死伤 自负 , 比赛不分体重级别 . 用“ 拈 阄儿 ” 配对手 . 比武在 高台上 进行 比赛时在擂 台四角各坐一名裁判员 . 另有一名 主裁判 一手持小 铜铃 , 一手持小红旗或黄旗 , 比赛开始或停止时以摇 铃为令 . 出现险情 时旗子隔开 。 每对赛手打 三个 回合 , 以得点多者为胜. “ 见” ( 被打 出血 ) “ 倒桩” ( 倒地 ) “ 甩翻” ( 被丢下台) 为败。获胜者被众人簇拥披红挂彩 、 打马游街 . 以示庆贺
间战争的频繁出现 . 始于狩猎 活动的徒手逐渐摆脱 其生产属性 , 而成
为人与人斗的一种专 门技术 . 并且得到不断的发展 到了春秋战 国时代 . 古籍 中已明确 出现人 与人“ 相搏 ” 、 “ 手搏” 之 类的文字记载 , 如《 谷粱传 . 僖公元年》 载: “ ( 鲁) 公子友谓莒日 : 吾二人 不相悦 , 士卒何罪? 屏左右相搏。 ” 《 左传 . 僖公二十八年 》 载: “ 晋侯梦与 楚子搏 。 ‘ 搏. 手搏也” . 说明“ 搏” 已经 由宽泛 的含义演变为一种徒手 格斗技术 的专门术语。《 释名》 日: “ 搏, 四指广 ( 搏) 亦 以击之也 ” , 今人 翁士勋认为此处的“ 四指” 即“ 四肢” 的借代 “ 然且始举 手击要 . 终在扑 也” . 表 明当时的手搏技术可打可摔 , 打要击其要害 , 摔要使对方倒 地 , 徒手格斗 的技法 已经相 当全面 . 并不只是单指以手相击
方的武术。
散打是 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主要表现形式 . 是中华武术的 精华 , 是具有独特 民族风格的体育项 目。 散打除踢 、 打、 摔、 拿 四大技法 外, 还有 防守 、 步法等技术 。目前 , 散打已经成 为现代体育运动项 目 之 已经从 中国传统武术 的擂 台形式 . 发展到与 现代 体育运动 的相互 借鉴 、 相 互影响 与相互融合 3 民 国 时期 到 上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末 的散 打 名 称

散打简介

散打简介

历史与发展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

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国内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现在武术散打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

散打特点散打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体育性----散打与其它运动项目基本相同,属于体育,但又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技法。

散打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种流派的技法。

对抗性----散打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

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

民族性----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散打不同于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为“过去形式”、“历史形式”或“传统形式”。

民族形式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

散打的作用通过学习和训练散,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打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坚持散打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

散打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

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观

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观

需 要 , 发 现 其 问 题 所 在 , 找 出 解 决 的 办 法 , 候 了 。基 于前 文 的 认识 ,我 认 为散 打 王要 提 出发 展 方 向 ,是 当前 散 打 工 作者 的 首要 走 向 成 功 ,至 少 要 做 到 以 下 两 点 : 任务。 其 一 ,散 打 王应 该 发 展成 为 一项 商 业 2 现 状 运作成功的职业搏击赛。

近 年 来 ,国际 的 徒 手搏 击 术 在飞 速 发 展 ,并呈现 出五彩缤纷 、欣 欣向荣之 势。特 别 是欧 美 的 自由搏 击 、 泰 国的 泰 拳 以及 日 本的 K 一 1都 以频繁的 赛事 、强大的攻 击力 和 震 撼 的 宣 传 效 果 风 靡 世 界 。 中 国 武 术 散 打 运动 也 与 国 际搏 击 运 动一 样 在 如火 如 荼 的开 展 。 无论 是 国 内的 “ 散打 王 争 霸赛 ”, 还 是 中 国散打 对 抗 美 国职 业 拳 击 、泰 国职 业 泰拳 亦 或是 散 打 对抗 法 国 自由搏 击 、 日 本 空 手 道等 ,一 时 间 中 外 武 林 赛 事 频 繁 , 捷 报 频 传 ,真 有 让 众人 眼花 缭乱 、 目不 暇 接 的 感 觉 。然 而 冷静 地 分 析 中 国武 术 散打 的 现 状 , 却 发 现 有 很 多 不 足 ,需 要 加 以 改 进和完善 。 1998年 ,中 国散打应 战欧 洲联队 ,9 比 0胜 ;接受 美国 自由搏击 的挑战 ,8 比 1 胜 ;获曼 谷亚运 会武 术散 打全部 5枚金 牌 。 I 99年 ,中国散 打对 美国 自由搏击 , 9 7比 2胜 ;中国功 夫对美 国职业拳 击 ,7比 2胜 。 20 0 0年 ,中国散打对美 国职业 拳击 ,6 比 3胜 。 2 01年 ,中国散打对法 国自由搏 击,2 0 比 l胜 ;对 韩 国跆 拳 道 3比 1胜 ;对 美 国 散 打 4比 O胜 。 2 001至 ~2 0 0 2,中国散打与泰拳进 行 了 3次 较量 ,在 “ 广州 站” 中国散打 队凭 , 点 数 5 比 2 取 胜 ;在 “ 谷 站 ” 中 国 散 打 曼 , l比 4败 ;第 三次 “ 州站 ”一战 ,中国散 广 打 7比 2 胜 。 如果 仅从 表 面 现 象看 , 中 国武 术散 打 似 乎取 得 了辉 煌 的 战 绩 。 但客 观 冷 静地 分 析 对 手 的 实 际 和 比 赛 现 场 中 方 队 员的 表 现 , 笔者 得 中国 散 打还 很 稚嫩 , 散打 的 路还 很 &,还 需 要 不 断 的 探 索 和 改进 。 中囤散 打经过 20年 的发展 ,运动 员的 技 术水平 、体 能 、抗 击 打 能 力 已经 有 了较 大提 高 ,出现 了 一 优 秀的运 动 员,同时 , 批 教 练 员 、 裁 判 员 队 伍 也 形 成 , 标 志 着 散 打 自身 建 设在 走 向成 熟 。 但 是 , 中国 武 术散 打 受 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 与 国 外 的 搏 击 术 相 比较 显得更文 气些 。虽然 散扣 在 l 9年被 8 9 国家 体委 列 为 止式 比 赛项 目,但 国 人似 乎 更 热 衷 十 武 术 套 路 及 武 术 健 身 。 天 安 门 广 场 曾仃 万 人 人极 拳 表 演的 情 形 。 当然 ,这 恐博 大 精 深 的武 术 文 化底 蕴 的 体现 ,但 从 搏 打比赛 激 烈性 的 角 度 及观 众 的 关心 程 度 舌 , 却 显得 力不 从 心 。 3 现 代 化 如此 说 来 ,彳 现 代 社 会 条 件下 ,期 望 E 武术继 续 发展 壮 大 ,其 主 渠 道还 是 应 该 定 位 在 发 展 职 业 擂 台 赛 之 上。就 目前 而 言 , } _ 具 规 模 的 散 打 王 应 该 是 最 佳 侯 选 人 之 J J 但 是 很 显 然 , 相 对 于 摆 在 他 面 前 厚 重 的 历 史使 命 , 目前 的 散打 王真 的 如其 短 暂 历 史 一 样 , 仅 是 一 个 三 岁 小 孩 罢 了 。 然 而 小 并 不 可 怕 ,相 反 白 纸 之 上 好 画 图 。 如 今 的 散 打 王 正 处 在 发 展 战 略 定 位 的 关 口之 上 ,是 到 了该 为 他 谋划 “ 生 ” 道路 的 时 人

现代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现代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现代武术散打发展历程一、武术散打竞赛的形成与发展(1978年-1988年)武术散手俗称散打,古代称“相搏”“手搏”“白打”“手战”等。

由于这种对抗形式是在规定的高台上进行的,又称打擂台。

民国时期,曾试图将打擂台这种形式以体育比赛的形式展现出来,但由于旧中国的内忧外患,政治的腐败,散打项目的开展,未获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武术运动队,都强调发展武术套路,在相当程度上偏废了散打项目,虽然在民间有些人练技击功夫,大多不张扬。

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的思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武术界也不例外,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加以创新发展,已成为武术界共同考虑的问题,许多人来信来电和上访,都建议国家体委开展技击项目:“技击中有许多武术的精华,是中国武术的根本,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开展技击运动能强身健体,自卫御敌,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大家的意见,1978年,原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处成立了武术散打调研组;同年在湖南湘潭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期间,听取教练领队及武术工作者的意见;此后又在北京召开了武术界代表及知名武术老师、教授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开展技击项目的意见。

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给国家体委的,《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

国家体委领导研究后提出:“可积极、稳妥搞试点。

”这一方针,为武术散打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领导的支持,开始筹划散打的试点工作。

1979年,元旦运动司武术处组织了调研组,赴广州观摩粤港搏击表演比赛,录制了现场比赛资料,中国香港教练员梁克明先生给我们调研组介绍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及有关训练资料。

为1979年的制定散打比赛规则,积累了素材,提供了经验等。

本着逐步积累经验的原则,国家体委决定,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以取得经验后,逐步向全国推广。

同年5月,在南宁举行的首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三个试点单位做了汇报表演;9月,又在第四届全运比赛期间(石家庄武术赛区)与河北省选拔的武术散打队进行了公开交流表演。

散打

散打

散打一、散打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一)散打运动的起源武术自原始社会萌芽以来,即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而演进,至秦汉已趋成型。

到两宋时期,发展迅速,套路武术初步形成;明、清时期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拳术流派多,风格各异。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内在思想和外在的表现形式无不渗透着儒家、道家和释家的精神。

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散打又称为散手,在中国历代有许多种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

由于多种对抗都采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国民间还有“打擂台”之称。

然而,现在的散打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9年,随着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中国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并于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

同年,又进行了几次比赛。

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

(二)散打的发展现代散打是武术筐架内应该是一个新型产物,从1979年的初步尝试和1982年《散打比赛规则》的制订,这个新型产物迅速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湖南长沙市举行,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

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竞赛组织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请外国选手正式组队参加常规比赛。

这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国际化理念将由设想变成为现实。

同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将分为资格晋级赛、八强赛、半决赛、决赛(各级别冠军赛)、总决赛(王者争霸赛)、超级散打王争霸赛等六个阶段进行比赛。

从武术散打的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趋势

从武术散打的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趋势

从武术散打的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趋势摘要: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致力于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助推中国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武术散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再仅仅是技击本义的沿袭,更是在新时代发展下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展现。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从武术散打的发展史探讨其发展趋势,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武术散打;发展历史;趋势引言武术散打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为基础,结合“礼仪之邦”所孕育的大环境,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建立起来的,其发展过程重视“武德”的传承,练习及比赛中所呈现的是一种内外双修的过程,也是一个习武之人坚韧毅力的外在体现。

一、武术散打武术散打是劳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借助长期斗争生活背景,并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运动形式,其从类型上看,归于我国传统的武术体育运动项目范畴。

武术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散打是以具备对抗性为主,顺应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从武术散打的称谓定义及演变来看,称谓变化不同,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期称之为手博、互博、散打、拍打等,随后又称之为“打擂台”。

二、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概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武术散打20世纪20年代末,中央国术馆的成立,标志着武术散打正式被列入教程,而且武术散打运动也正式成为了比赛项目,武术散打是无防护对打的比赛项目,采用当时先进的淘汰制,以三局两胜的办法来决定胜负。

在第二届散打比赛中,武术散打又增设了有防护道具的散打比赛,在全国第四届运动会的综合类比赛项目中,武术散打被正式列为大赛的比赛项目,武术散打在当时的比赛指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体重和性别,规定指定击中部位,仍然是三局两胜制,但是没有时间限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武术散打据史料记载,武术散打肇始于远古时期与兽搏斗及狩猎活动,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更迭,西方竞技体育浪潮的涌入,散打摒弃了致命致残的传统技法,于1979年起,逐渐发展为统一竞赛规则下的散打运动。

散打.ppt1

散打.ppt1
主要表现: 1、1979年开始对散打项目进行试点(只有
三个试点) 2、举行散打项目表演赛 3、1989年,国家体委批准散打为正式比赛 项目
二、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年)
主要表现:
1、制定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和竞赛规则 2、各主要赛事上都增(1998年至今)
主要表现: 1、通过竞赛改革,使比赛更为激烈,提高了 其观赏性 2、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同类徒手格斗进行了多 次交流与相互学习,是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 势
主要散打赛事


世 界 武 术 锦 标 赛
武 亚 中 全 术 运 国 运 散 会 武 会 术 打 散 世 打 界 王 杯 争 霸 赛



散打的特点
散手一词的使用及沿革
1、民国时期,将武术徒手格斗称为散手,在
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 2、“散手”是相对武术套路的固定动作而言, 表示将武术套路中固定的攻防招术拆散运用 于攻防实践。所以散手、散招、散打、拆招, 实际上是不同的词代表同一概念。
套路中的攻防动作
散打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十年试验阶段(1979—1989年)
谢谢!
一、对抗性——相对于武术套路运动
二、体育性——相对于传统的防身自卫绝技,
散打是作为竞技体育项目 三、民族性——继承与发展了传统的武术基 本技术,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民族特点
思考

散打与跆拳道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散打可以有拳法.腿法.擒拿.摔角.还有
防身术除了用肘、膝盖,其余都可以而跆拳道 90%用腿和脚 ; 联系:散打和跆拳道都有直拳摆拳勾拳,都是 要打倒对手都要求有力量、速度、敏捷。
散打
一、散打的名词解释

浅谈散打运动的发展

浅谈散打运动的发展

浅谈散打运动的发展【摘要】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拳打、脚踢、快摔,进攻的立体性,技击性,实用性,观赏性更强。

【关键词】散打;运动;发展1 散打的概念及名称由来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是相对于武术套路的固定动作而言,表示将武术套路中固定的攻防招术拆散运用于攻防实践。

散打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古称“相搏、卞、弃、白打”等,现代也称为“散手”,另外散打比赛是在擂台上进行,也俗称为“打擂台”。

对于中国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名称叫“散手”还是称为“散打”,从1979年开始试点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众所周知,名称是表示某一种事物的语言文字符号,它作为一种专用的概念术语应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本质特征。

一种观点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尊重了历史的变革,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散”字,就表示散手、散着(招)、拆手、拆招的意思,在习练传统武术套路中,经常把套路招式拆开来进行徒手对练,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称为散手,比较符合历史。

另外“唐手道”、“空手道”等徒手对抗项目在国际上有这类带“手”的名字,称为“散手”能够得到国际上的认同。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散手”这个名称不准确,不好理解,称为“散手”,老百姓搞不懂。

“散”与“打”字相结合,表示运用武术的散招技法进行格斗、打斗,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比较通俗易懂,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在武术界到底用“散手”还是用“散打”争论了很久。

1999年以后中国武术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正式的比赛和交往中,逐渐推广使用“散打”一词,但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还是没有做到统一,比如在国内比赛称为“武术散打”,国际比赛称作“武术散手”,在向外推广传播中造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武术散打在新时期的发展与推广。

散打发展史

散打发展史

中国散打发展史散打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1.古代起源与演变: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在与野兽搏斗中逐渐掌握了徒手技能,这是散打运动的萌芽。

当时的格斗技术虽然原始,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相搏”、“技击”、“拳勇”等徒手搏斗技术较为普遍,相搏攻防技术中,拳打、脚踢、摔法、拿法都有了一定发展,搏斗战术也有所进步。

秦汉时期:徒手格斗被称为“手搏”,比赛已经比较正规,有裁判人员主持,这使得搏斗技艺进一步发展,并且还有理论专著《手搏六篇》问世。

隋唐五代时期:手搏、角抵倍受重视,发展较快,比赛几乎形成制度,在正月十五及七月十五中元节多有相关比赛。

不过这一时期的比赛没有护具及体重分级,除击打外主要靠摔倒对手取胜。

两宋时期:手搏与角抵在民间更为流行,民间每年都举行“露台争交”的比赛,并且有了相应的比赛“规则”。

元明时期:元代统治者禁止民间习武,但民间起义推动了民间武术搏击的发展。

明代,民间“打擂台”比武之风盛行,手搏多称为“白打”或“搏击”,被列为“十八般武艺”之中。

比赛由“布署”主持裁判,并规定“不许暗算”,先败下台的为输。

清朝时期:统治者严禁民间练武,但武术在民间仍有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2.近代雏形确立:民国初期: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

技击大师霍元甲在上海创立了“精武体育会”;中央国术馆也相继成立,并于1928年10月28日在南京举行了“第一届国术国考”。

国考设有散打比赛,不分级别,不带护具,打法不限流派,比赛中凡用手、肘、脚、膝击中对方有效部位得一点,凡击中对方眼部、喉部、裆部为犯规,三局两胜。

1933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行了“第二届国术国考”,设有男、女散打比赛,以“点到为止”决胜负,标志着散打运动的雏形基本确立。

3.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步发展:试点阶段(1979——1989年):1979年3月,随着全国“武术热”的兴起,原国家体委决定进行武术对抗项目试点训练。

同年10月的第4届全国运动会上和1980年5月在太原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都进行了散打表演,此时的散手试验比赛不设擂台,只在地上画一直径为六米的圆圈,出圆即为出界。

中国武术散打介绍

中国武术散打介绍

前言在武术界“散打”和“散手”是通用的词汇。

这种用法是否科学合理,顾及的人并不多,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个简单的回顾。

在散打比赛刚刚试行的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人首先提出了用“散打”、“散手”哪个词更准确的问题。

经过一番讨论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因而两个词混用的现象就长期存在下来,直至今天。

为什么我们称为“散打”,而不是“散手”呢?这主要基于两种考虑,首先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古代有关“散打”的代名词颇多,古代有相搏、手搏、卞、弁、手战、白打等;近代有散招、散着、拆手、拆招、招术等;现代只有散打和散手两种叫法。

应该说“散手”是传统意义上的沿革,自然而然,合乎情理,而“散打”更符合现代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字记忆、媒体报道的基本要求,同时更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散”字,代表了散手、散着、招术等意思,“打”宇则表示了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格斗较量的性质和用途。

所以,现代使用“散打”一词更准确。

其次散打发展需要有统一的国际称呼。

在武术走向世界、走向奥运的今天,一切必须规范化。

1988年“武术” (Wu-shu)一词率先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法定用语,从此结束了与世界上流行的“功夫”(Kung-fu)一词混用的现象,并确立了武术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确地位。

“散打”一词亦如此。

散打是相对于套路而言的。

1988年全国武术专题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散打与套路是结合,还是分离”的问题,经过实验论证和研讨,多数学者认为,“打练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学科高度综合与分化的结果。

分离后的散打迅速走上“快车道”,经过二十多年不断的摸索、改造,逐渐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管理体系,并成功地推出了“散打王”品牌。

目前,散打已经成为国内外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的鲜明特点是好学、好记、好练、好用、好看。

根据我们的预测,当前乃至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散打活动及竞赛将更加火爆,直接或间接参与这项运动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散打名称的演变【摘要】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攻防打斗以此制胜对方的搏斗术。

散打以擂台技击的形式来表现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被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

本研究通过对历史上散打名称的演变进行探寻,以期对散打运动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散打;名称;演变0 前言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白打、卞等。

简单而言,散打就是两人徒手按照一定规则,运用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武术。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

散打除踢、打、摔、拿四大技法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目前,散打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已经从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发展到与现代体育运动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

1 汉代及汉代以前的散打名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记载于文字、流传于口头的武术散打名称很多。

散打,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等,由于散打是以徒手相搏的形式在台子上进行,故后来也俗称“打擂台”。

古代相搏简称为“搏”,“搏”字最初出现在先秦古籍中,且常常与狩猎活动有关,反映了早期的搏斗技术主要是“田猎搏兽也”。

“搏”的初义与“捕”字相同,可以说“搏”是“捕”的引申义。

随着私有制和部落间战争的频繁出现,始于狩猎活动的徒手逐渐摆脱其生产属性,而成为人与人斗的一种专门技术,并且得到不断的发展。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籍中已明确出现人与人“相搏”、“手搏”之类的文字记载,如《谷梁传·僖公元年》载:“(鲁)公子友谓莒曰: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屏左右相搏。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侯梦与楚子搏。

”“搏,手搏也”,说明“搏”已经由宽泛的含义演变为一种徒手格斗技术的专门术语。

《释名》曰:“搏,四指广(搏)亦以击之也”,今人翁士勋认为此处的“四指”即“四肢”的借代。

“然且始举手击要,终在扑也”,表明当时的手搏技术可打可摔,打要击其要害,摔要使对方倒地,徒手格斗的技法已经相当全面,并不只是单指以手相击。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兵技艺”中收有《手搏》六篇,可见当时手搏不仅在技术上已有相当水平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已有专门的论述。

今人陈邦怀注意到《剧延汉简甲编》第1304号简有六个字,释文是“相错畜,相散手”。

他认为这支残简正是《汉书·艺文志》中《手搏》一书的佚文。

在汉代“手搏”亦可称为“卞”或“弁”。

如《汉书·哀帝纪赞》曰:“哀帝……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

”又《汉书·甘延寿传》载:“试弁,为期门,以材力爱幸。

”据《说文解字》“卞”的本字是“拚”,由于同义,古籍中常借用为“卞”“弁”。

“拚”的原义是“拊手也”,因此,段玉裁认为是由“拊手”引申为“两手相搏也”,即“手搏”,所以“卞”“弁”实为“手搏”的异称。

2 汉之后到明清的散打名称隋唐代时,比武几乎形成制度,大体规则是不分体重级别,没有护具,多赤身穿短裤,活动多在方形的台子上进行,犯规处罚不严格,获胜者给予重奖。

宋代一般在比武前要筑台,称做“露台”,上台比武称做“露台争交”。

到了明代,正规的比武叫“打擂台”,赛前先设擂主,再安排高手战,凡欲较量高低之人,临场报名并立下生死文书,方可上台献艺。

当时的台子叫“献台”,裁判员称做“部署”。

比赛时不许暗算,先被打下台者为输,胜者可获得旗、帐、银杯、彩缎、马匹等奖品。

明清时期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打擂”比武在民间颇为流行,诸如春节、庙会或其他节日集会,各门派不同拳种的练武“社”“馆”大都会设擂比武发展技艺,一般在擂台两侧挂上诸如“拳手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楹联以增加比赛的气氛。

比赛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擂主在公开场合搭上擂台,分别迎战,所有的挑战者。

这种比赛不用事先报名,来自各地的拳师只要自愿参加、对方同意就可以上台比试。

另一种是同主办者高擂,各路人士不分地区及身份,均可自愿报名参加,死伤自负,比赛不分体重级别,用“拈阄儿”配对手,比武在高台上进行。

比赛时在擂台四角各坐一名裁判员,另有一名主裁判一手持小铜铃,一手持小红旗或黄旗,比赛开始或停止时以摇铃为令,出现险情时旗子隔开。

每对赛手打三个回合,以得点多者为胜,“见”(被打出血)“倒桩”(倒地)“甩翻”(被丢下台)为败。

获胜者被众人簇拥披红挂彩、打马游街,以示庆贺。

3 民国时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散打名称民国时期,始将武术徒手格斗称为“散手”,在民间等到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

“散手”是相对武术套路的固定动作而言,表示将武术套路中固定的攻防动作拆散运用于攻防实践。

所以散手、散着(招)、散打、拆手,是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概念。

民国,随着“国粹体育”和民族体育的弘扬,人们认为“欲振兴国术,非积极提倡比试不可”。

通过竞技可振作尚武精神。

同时,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下,武术逐渐走向现代体育运动会的竞赛场。

1928年和1933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先后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办了两届国术国考,有近20个省、市国术馆和中央国术馆三百多名应试者参加考试。

考试分为预试和正试,预试为单人表演,正大试为两人对抗比赛,散手被列为“国考”的重点项目,预试及格方可参加正试。

比赛不按体重分级,只以抽签分组进行淘汰赛。

比赛无任何护具,也不作时间限制。

规则要点是凡用手、肘、脚、膝击中对方任何部位得一点,凡击中对方眼部、喉部、裆部为犯规,犯规三资取消比赛资格,严重者一次取消资格。

当时的散手比赛主要是点到为止,有的只用脚尖路易中对方或以手指摸到对方的头发也算得一点,故双方均不轻易进攻,只得躲躲闪闪跳过来蹦过去,状如斗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散手项目亦受到武术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习练者日众。

1953年11月在天津市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散手被列为竞赛项目。

其后,国家只将套路运动形式作为武术推广、表演和竞赛的重点,散手则在民间仍有流传,直到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列为竞技比赛试验项目,同年5月在南宁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散手作了尝试性的表演。

1980年,列入“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

从这里可以看出,近代历次举行比赛中的散打都被称为散手,为尊重历史沿革,“散手”一词目前在武术界仍被广为引用。

4 八十年代以来的“散手”和“散打”之争中国武术的徒手对抗运动,一向有“散手”和“散打”两个名称,并且过去多半是叫散手。

例如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行的第一次“国考”就叫散手,此后多年里“国考”系统的各级比赛都叫散手。

解放后,武术的对抗比赛一度被停止,相当长的时间里称套路演练为“竞技武术”,竞技的核心是“规定套路”和所谓“难度动作”,本质上是对体操比赛的生搬硬套,又加上一点戏剧武功和舞蹈之类。

上世纪80年代初,武术的徒手搏击由试验逐步走上正式开展,古老的散手终于重新浮出水面。

但它到底应该叫“散手”还是叫“散打”呢?当时的主管部门没有专门研究过,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两个名字并行使用,没有任何理论的阐释和界定,即使在正式颁发的竞赛规则和高校教材中也是如此。

1980年5月,武汉体院成立了“散打试验小组”,编订了《散手竞赛规则》,这是80年代以来的第一个规则,在此基础上,这个规则在1982年被改称为《散手竞赛规则》。

稍晚于此,1983年9月版的全国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其第十章第一节也是《散手》。

此后,大多数官颁的规则都叫散手而不叫散打,1991年版和1994年版的通用教材《武术》中,用的也是“散手”。

这一切给人一个的感觉:“散手”是官方认同并加以确定的名称,“散打”则是别称,是非正式的民间称谓。

对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运动项目“散手”这一名称,从1979年开始试点比赛之后,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尊重了历史的沿革,是自然而合乎情理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散手”这个名称不准确,不好理解,应该改为“散打”。

名称是表示某一事物的语言文字符号,它作为一种专用的概念术语应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际上,从历史发展来看,将武术对抗形式的比试引入正式体育比赛场,就是要把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运动从传统的、民间的、封闭的状态,引进现代的、公众的、开放的竞技体育舞台。

因此,不仅是在技术层面和表现形式上有一个由零散、繁杂向统一、规范的竞技体育转换的问题,而且在名称和术语的使用上也应该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要求。

武术徒手对抗比赛试验的反复实践过程所反映出来的表象,在人们的头脑里逐渐形成了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

人们在口头语言、文字记载、媒体报道中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散打”这一术语。

“散打”概念中的“散”字,就是表示散手、散着(招)、拆手、招术的意思;“打”字表示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格斗较量的性质和用途。

这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字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从字面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表象及其本质属性,见其词、明其意,而且通俗易懂,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因此,中国武术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在正式的比赛和交往中,推广使用”散打“一词,并逐渐规范统一。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个名称问题,现代散打动作作为体育这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已经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武术实用散手,它不再仅仅是对武术中的传统技击术进行简单的继承和再现,而是将传统武术不同风格的技击术,在继承的基础上,遵循现代体育精神进行了改造和发展,这也是一种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

根据武术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文明方面的需求,把“散打”作为竞技体育运动并大力推广,从转型的模式上讲,就是在“制度层面”把武术的散打纳为体育运动系列,使之成为“竞赛项目”。

由于体育竞技运动的规律和要求,其技术表现和运用不可能完全保持原来的面目,需要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有目的的舍取与整合,使之能够符合体育竞赛的特点。

正是这些变化,最终产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即“意识层面”的更新,使得体育性质的武术散打概念得以确立,这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5 散打运动的现代化与正规化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主要类别。

散打多年来在民间流传繁衍,深受人民喜爱,它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同步。

散打产生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并始终服务于实践应用,直至今天演化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群众生活。

现代散打运动的兴起可谓一波三折,1979年,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武术重新又热了起来,为了抢救、发掘散打运动,武术界通过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找出了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最终确立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其中拳法以冲、掼、抄、鞭为主,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主;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根据“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