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发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复习思考题 发热的定义及分度?
各种热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 练习 1、高热的体温范围为
A、38.1~38.5℃ B、38.5~39.0℃ C、 39.1~41.0℃ D、41.1~41.5℃ E、41.5℃以上
2、体温39℃以上,日温差2℃以上,波动度大,属 于: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弛 张热 E. 波状热
(六)问诊要点
1.起病时的情况: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 (缓急)、病程、程度(热度高低)、频度(间歇性或 持续性)、诱因及缓解因素。 2.有无伴随症状如畏寒、寒战、咳嗽、盗汗等。 3.患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 重改变、睡眠及大小便情况。 4.诊治经过(药物、剂量、疗效)。 5.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流产 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发热
主 讲: 张 蛟
章节重点
❖ 掌握发热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 掌握发热的分度、常见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
义 ❖ 了解发热的病因及机制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 36~37℃ 左右 ,24小 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 < 1℃,下午、运 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受性激素影 响)体温可稍升高,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 率偏低,故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
★ (四)临床表现
★ 3.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回归热 (5)波状热 (6)不规则热
(五)伴随症状
❖ 寒战、结膜充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 大、肝脾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 昏迷。
❖ 先发热后昏迷者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 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 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ຫໍສະໝຸດ Baidu见于脑 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 (四)临床表现
★ 1.发热的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按发热高低可分为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 (四)临床表现
2.发热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升高。 ①骤升型:多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等 ② 缓升型:多见于伤寒、结核病等所致的发热。 (2)高热期:产热与散热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相对 平衡,体温上升至高峰后保持一段时间。表现为皮肤 潮红、灼热,呼吸深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3)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随病因消除 而降至正常水平。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①骤降: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等 ②渐降 :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腋下温度36~37℃(最普遍、常用 ) —口腔温度36.3~37.2℃ —肛测温度36.5~37.7℃
★(一)发热 (fever)的概念
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 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 多,散热减少,体温超出 正常范围,称发热(fever )。
(二)发热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血液 中的中性、嗜酸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通过血-脑脊液 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 定点上移→产热↑散热↓→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 受损→体温调节过程障碍→产热大于 散热→发热
(三)病因
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 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均可出现发热。
(三)病因
2.非感染性发热 常见于: (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4)皮肤散热障碍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