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诊治进展及规范
骨肉瘤化疗方案ie方案
骨肉瘤化疗方案ie方案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骨骼恶性肿瘤,其发生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由于骨肉瘤对传统治疗的抵抗性极高,化疗是当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IE方案(Ifosfamide-Etoposide方案)被广泛用于骨肉瘤化疗中,下面将详细介绍IE方案的治疗原理、用药方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治疗原理IE方案是一种联合化疗方案,由Ifosfamide和Etoposide两种化疗药物组成。
这两种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骨肉瘤细胞,从而达到杀灭恶性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Ifosfamide是一种碱化剂,它通过阻断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干扰恶性细胞的正常生命周期,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
同时,Ifosfamide 还能抑制免疫系统,减少出现排斥反应。
Etoposide是一种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它能够干扰细胞DNA 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癌细胞无法正常进行DNA复制和修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 用药方案IE方案的具体用药方案如下:- Ifosfamide:首先以2g/m²的剂量静脉输注,每日持续14天。
如果患者耐受良好,剂量可以逐渐增加至3g/m²。
- Etoposide:以100mg/m²的剂量静脉输注,每日持续3天。
- 治疗周期:一般为21天,根据具体情况可酌情调整。
3. 注意事项- 医生指导:化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确定,因此在开始IE方案之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检验。
-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IE方案的化疗药物副作用较大,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疲劳等不适反应。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或调整药物剂量。
- 监测治疗效果:IE方案的疗程结束后,患者需定期进行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需要,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放疗或其他治疗措施。
总结:IE方案是一种常用于骨肉瘤化疗的联合方案,通过Ifosfamide和Etoposide的联合作用,可以有效杀灭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骨肉瘤PPT演示课件
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疼痛
骨肉瘤患者最常见的症 状之一,随着病情的发
展逐渐加重。
肿胀
由于肿瘤生长和局部炎 症反应,导致患肢出现
肿胀。
运动障碍
肿瘤侵犯关节或骨骼肌 时,可引起关节活动受
限或肌力减弱。
全身症状
晚期患者可出现发热、 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
。
03
骨肉瘤的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应用
X线检查:骨肉瘤在X线片上表现为骨 膜深层为最易发部位。当肿瘤发生或 蔓延之骨膜下时,骨膜即被肿瘤由骨 面剥离而产生新生新生骨,骨纹呈日 光放射样。肿瘤与骨干相连接处,新 生骨呈三角状。由肿瘤性成骨细胞、 骨样组织所组成,是起源鱼成骨性间 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 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 骨肿瘤。
并发症的发生。
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
心理评估与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提供个性 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减 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提供舒适护理,如按摩、音乐 疗法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术前评估与准备
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同时 ,加强术前营养支持和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术中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合理应用止血带和 输血等措施,控制术中出血。
术后密切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
要的病理检查。
随访注意事项
随访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 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 移等情况。同时,加强对患者的 心理关怀和支持,提高患者生活
骨肉瘤诊疗规范
肿瘤医院骨肉瘤诊疗规范一、诊疗流程简图二、诊断骨肉瘤就是起源于间叶组织得恶性肿瘤,以产生骨样组织得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
经典型骨肉瘤就是原发于髓腔内得高度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产生骨样组织,可能就是极少量。
㈠流行病学经典型骨肉瘤占所有骨肉瘤得80%,主要发生于儿童与青少年,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
常见发病部位为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首发症状常为疼痛及肿胀,最常见得转移方式就是血行转移至肺脏。
㈡症状症状基本上持续超过几周或几个月。
骨肉瘤最常见得临床表现就是疼痛与肿块。
疼痛可放射至临近关节,初期疼痛多为间断性隐痛,随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多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休息、制动或者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
㈢体征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局限肿块,有压痛。
运动受限,局部发热与毛细血管扩张及听诊上得血管杂音。
在病情进展期,常见到局部炎症表现与静脉曲张、病理性骨折发生在5-10%得病人中,多见于以溶骨性病变为主得骨肉瘤。
肿瘤突然得增大要怀疑继发得改变,如囊内出血、骨骺虽就是骨肉瘤进入骺端得屏障,但极少数病例中,肿瘤侵及或穿透骨骺,出现关节积液,有些病例可经骨骺穿入关节。
肿瘤晚期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为吸收所致得淋巴结炎,个别见于淋巴结转移或受侵。
早期一般状态较好,消瘦、精神萎靡及贫血常在出现肺转移以后发生、㈣诊断具有恶性征象得经典骨肉瘤患者应转诊至专家医院或综合医院得专科进行诊治。
所有疑似患者活检后应进行分期,需完成以下检查:(1)胸部CT与骨扫描;(2)局部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3)血常规、乳酸脱氢酶与碱性磷酸酶;(4)病理组织学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碱性磷酸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血常规异常。
2、影像学检查常见表现:(1)骨内始发骨破坏;(2)可破坏骨皮质;(3) 可在骨外形成软组织肿块;(4)可伴有骨膜反应;(5)病变基质可分为成骨、溶骨或者混合;(6)病变局部可见卫星病灶及跳跃转移;(7)可有肺转移灶、3、原发部位病变影像检查主要包括X线、CT、MRI 及全身骨扫描。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骨肉瘤病理分级 -回复
骨肉瘤病理分级-回复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或软组织中的幼稚肉母细胞。
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但也可能影响成年人。
这种肿瘤有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和预后可能因病理分级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骨肉瘤进行病理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骨肉瘤病理分级基于肿瘤细胞的特征,包括肿瘤的分化程度、细胞核特征以及细胞核的多型性。
这些因素被用来确定骨肉瘤的分级,从而为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骨肉瘤的病理分级通常从Ⅰ级到Ⅳ级,其标准如下:Ⅰ级:低级别别处理,也可以称为分化好的骨肉瘤。
在低级别别处理下,肿瘤细胞似乎更接近于正常的骨样细胞。
细胞核是规则的,细胞核的染色质和核仁较少。
此类肿瘤增殖缓慢,且生长速度较慢。
Ⅱ级:中级别别处理,也可以称为分化一般的骨肉瘤。
在中级别别处理下,肿瘤细胞稍微失去了与正常骨样细胞相似的特征。
细胞核变得较大,细胞核的染色质和核仁更多。
此类肿瘤增殖速度较快,但相对于其他骨肉瘤病理分级较低的病人,预后更好一些。
Ⅲ级:高级别别处理,也可以称为分化不良的骨肉瘤。
在高级别别处理下,肿瘤细胞几乎完全失去了正常骨肉瘤细胞的特征。
细胞核非常大,并且核仁和染色质非常多。
此类肿瘤生长速度非常快,预后相对较差。
Ⅳ级:胚胎型骨肉瘤。
这一级别别处理通常用于描述生长在软组织中的骨肉瘤,而非骨骼。
胚胎型骨肉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且观察到细胞核某些特征,如核膜不连续或出现嗜不与酯染色的细胞核。
这些病理分级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低级别别处理的肿瘤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较低,预后相对较好。
而高级别别处理的肿瘤则对药物治疗更敏感,但预后较差。
胚胎型骨肉瘤通常对化疗和放疗都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此外,骨肉瘤的病理分级还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这些分子标志物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后指导和治疗选择。
例如,p53、MYCN和MDM2等分子的突变或过度表达与恶性程度和预后相关。
总结起来,骨肉瘤的病理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征及其分化程度,从Ⅰ级到Ⅳ级进行分类。
骨肉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 考文献 :
【 】 谭 红 专 .现 代 流 行 病 学 【 1 M】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北 人
2 0o1. 7 3~ 7 4.
45 9
维普资讯
预后 较差 。随 着分 子生 物学 理论 和技 术水 平 的提高 , 尤其是
肿 瘤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发 展 , 肉瘤 的 发 生 机 制 在 分 子 水 平 有 了 骨
一
自杀 基 因 、 钙蛋 白启 动子 的应用 等一 系列 研究 均在骨 肉瘤 骨
的 基 因 治 疗 实 验 中 取 得 了疗 效 , 其 是 在 对 肺 转 移 骨 肉 瘤 的 尤
维普资讯
潘 红 芽 综 述 , 李 " , 2 郭 伟 审 校 ( r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上海 20 l) 0 o 】
A n e o e e a o se s r o a Re w fG ne Th r py f r O t o a c m
收 稿 日期 :0 2—0 一2 ; 回 日期 :0 2—0 20 l 3修 20 6—1 3
1 p 3基 因 5
p 3 因 是 目前 研 究 的 较 为 深 入 的抑 癌 基 因 之 一 , 因 其 5基 编 码 一 种 5KD的 核 磷 酸 蛋 白而 命 名 。野 生 型 的 p 3基 因 是 3 5
骨 肉 瘤 是 一 种 临 床 常 见 的 成 骨 性 恶 性 肿 瘤 , 占所 有 骨 约 肿瘤 的 2%。 其恶性 程度 高 , 发 于青少 年 , 复发 和转 移 , 0 好 易
法 、 目的基 因 的 正常 表 达 、 目的基 因 的选 择 和应 用 四个方
骨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骨肉瘤临床诊疗指南
类型、细胞间质成分及其分布情况。
常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5【治疗原则】
5.1手术切除是治疗骨肉瘤的主要方法,术前应进行全身
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瘤体及周围正常组织,尽可能达到肿瘤清除。
对于肢体骨肉瘤,术后应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5.2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骨肉瘤或手术切除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放疗可用于控制局部病变和减少疼痛。
5.3化疗是骨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方案有MAP、IE、METHOTREXATE等。
化疗可用于辅助手术治疗、控制局部
病变和预防转移。
6【预后】
6.1骨肉瘤的预后与病变的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分化
程度、病程长短、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
6.2肢体骨肉瘤的预后较好,而躯干骨肉瘤的预后较差。
骨肉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与
骨肉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概述与临床资料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约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1/3。
成骨肉瘤起源于骨的未分化纤维组织。
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原发性骨肉瘤常见于20岁以下年轻人,男女发病率比为2:1,好发于四肢长管状骨。
继发性骨肉瘤可继发于如Paget 病、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以及放射后骨骼等,发病年龄晚于原发性骨肉瘤,好发于扁骨。
成骨肉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骨骼,但亦有其好发部位。
原发性骨肉瘤常发生于四肢长管状的干骺端,75%发生于膝关节周围(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9.5%发生于骨干,其中34.1%可侵犯骨骺。
骨肉瘤常具有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等表现,以疼痛最为常见。
开始为间断性,后持续性加剧。
侵犯软组织时患处可出现肿块,边界常不清,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表浅静脉怒张,邻近关节可肿胀积液。
病情发展较快,病程短。
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多在正常值的两倍以下。
继发性骨肉瘤在原有的病变基础上症状加剧,可出现局部软组织肿块、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等表现。
骨肉瘤多通过血行转移至其他部位,如肺、脊柱、骨盆等,部分可沿长骨骨干跳跃性转移。
发生于肩胛骨、骨盆的骨肉瘤可通过淋巴道转移,常转移至纵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
80%的骨肉瘤可采用术前化疗后保肢手术。
手术切除病灶时,根据病变的范围和分期尽可能避免截肢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二)病理骨肉瘤是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的恶性肿瘤。
根据骨肉瘤细胞和组织分化方向,分为骨母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
①骨母细胞型成骨肉瘤,肿瘤以异型性骨母细胞为主要成分,瘤骨丰富,少有溶骨性破坏。
②软骨母细胞型,瘤组织中1/2以上呈软骨肉瘤样结构,在此基础上可化生形成骨质,但必须见到直接成类骨或瘤骨的梭形瘤细胞,以与软骨肉瘤区分。
③纤维母细胞型,瘤组织中1/2以上呈纤维肉瘤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束状及紧密编织状排列,瘤细胞间有少量肿瘤性骨质或骨样组织。
骨肿瘤的诊治标准
骨肿瘤的诊治标准骨肉瘤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好发于10-20岁青少年,男女比例3:2。
2.多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
3.临床症状、体征:逐步加重的疼痛,肢体局限性肿块,可有临近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触及压痛可伴红肿,皮温增高,毛细血管扩张。
4.实验室检查:约50%病例可见碱性磷酸酶升高。
5. 影像学资料:X线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偏心性溶骨(虫蚀状,斑片状)或成骨性或溶骨成骨混合型边界不清界骨质破坏,伴有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日光放射样),肿瘤突出软组织可以见到软组织影等典型表现。
6.病理学:肿瘤组织为鱼肉样组织,组织学上可见骨样基质细胞,病理学诊断为骨肉瘤诊断的金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1.近期疗效:化疗后疼痛减轻或缓解,肿块缩小,变硬,边界清晰,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影像学上可见肿块的硬化,肿瘤体积缩小,术后病灶组织肿瘤坏死率测定〉90%。
瘤体组织被彻底切除,伤口愈合。
2.远期疗效:肢体功能得到全部或部分恢复及替代,5年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视作临床治愈。
尤文氏肉瘤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好发于5-25岁青少年,男女比例1.3-1.5:12. 多发于长管状骨,股骨最多,其次是胫骨和腓骨,扁平骨也较多见,如骨盆,肋骨,肩胛骨等。
3.临床症状:逐步加重的疼痛和局部肿胀,可有临近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增大,静脉曲张。
相当一部分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如:间歇性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核左移,贫血。
4. 影像学资料:X线可见长管状股的骨干或干骺端区域骨质破坏,主要沿骨的长轴,典型表现为,有葱皮样骨膜反应5.病理学:软组织肿块突出于骨外,无包膜或仅有假包膜。
大多数肿瘤细胞含糖原颗粒,PAS 染色阳性,病理学诊断为尤文氏肉瘤诊断的金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1.近期疗效:化疗后疼痛减轻或缓解,肿块缩小,影像学上可见肿瘤体积缩小,术后病灶组织肿瘤坏死率测定〉90%,瘤体组织被彻底切除,伤口愈合。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核素诊治应用进展
近年来 随着 正 电子 成像 技术 的 发展 、成熟 与 推 广, F — N a F在 恶性 骨肿 瘤 中的应 用价 值 又重新 得 到 人们 的重 视 _ 】 。 F — N a F通 过化学 吸 附作 用沉 积在 骨 表面 ,与 骨羟 基磷 灰石 晶体 的羟 基 发生离 子 交换后 形成 氟化 羟 基磷 灰 石 。骨对 F — N a F的摄取 依 赖 于 骨 的局部 血 流量 和成 骨活 性 . 因此 F — F l u o r i d e优 先 沉积 在那 些 骨转 换率 高和 重塑 活跃 的骨 组织 。利 用 P E T 、 P E T / C T动 态显 像 和 适 宜 的生 理 数 学 模 型 . 采
计算 出反 映骨代 谢 活跃 程 度 的参 数 F — N a F骨流 人
速率( K i ) 。研究 表 明 , F — N a F在 成 骨 与溶骨 性转 移 瘤 中均有 很高 的浓 聚 ,转 移 灶 的 F — N a F局 部 骨流 人 速率 ( K i ) 较正常骨高 3 ~ 1 O倍 , 但 转 移 灶 对 F — N a F的 摄取 机 制 类 似 于 蛳 一 MD P,因此 即 使 采 用 定量 的方 法也无 法 将骨 转移 瘤 与可能 并存 的 良性 骨 病变 完 全 鉴别 开 来 。李 彦生 等 ¨ 报道 自制 F — N a F 放化 纯 度 ( 9 8 %, 对 随机 选 取 的 l O例 肺 癌 患 者 进行 F — Na F P E T / C T和 9 9 . T c — MD P S P E C T骨 显 像 . 研 究
骨肉瘤的早期发现与综合治疗
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训练计划,并在专业
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定期复查与病情监测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间:根据病情和治疗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复查计划 复查项目: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病理检查等 病情监测:通过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
01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
帮助其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04 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均衡的营
养,帮助其恢复体力和免疫力
02 疼痛管理:使用药物、物理疗
法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
03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 功能锻炼,以保持肌肉力量和关
节活动度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
类型
分期评估:根据肿瘤的 大小、位置、侵犯范围
等,评估肿瘤的分期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诊 断结果和分期,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误诊的避免措施
提高医生对骨肉瘤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加强早期症状的观察和记录 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如X光、CT、MRI等 及时进行病理检查和活检,以确定诊断结果
骨肉瘤的综合治 疗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骨肉瘤治疗的预 后与康复
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
肿瘤大小:肿瘤体积的变化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肿瘤分期:根据肿瘤的分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生存率:生存率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 力,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 获得社会支持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多中心性骨肉瘤6例
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多升高 , 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随访截 止 2 0 1 3年 6月我 院诊治 的 6例 多 中
A
B
心性骨 肉瘤病例 , 其 中男 5例 , 女 1例 , 年龄 8—1 9岁 , 中位年 龄为 1 5 . 0岁。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 酸酶升 高 5例。根据 A m s t u t z _ 2 的研究 分型 : I 型: 年龄 ≤1 8岁 , 多发性病 灶出现时间间 隔< 5个 月 ; Ⅱ型 : 年龄 >1 8岁 , 多 发性病 灶 出现时 间间隔 < 5 个月 ; Ⅲ型 : 不考 虑 年 龄 因素 , 多 发 性 病灶 出现 时 间 间隔 >5
性发生 的病灶 , 首发病灶 一般体积最大 , 侵袭性最 强。大病 灶 影像 表现多为骨质 明显破坏 , 骨正常结构 及骨小梁 消失 , 骨髓 腔密 度增高 , 大量瘤 骨形 成包 绕病 变处 骨质 , 呈 团状硬化表现 , 骨膜反应明显 , 可 见层 状骨 膜反 应及 C o d m a n三 角 , 周 围 可见
于转移 的病灶 。临床表现与一般的骨 肉瘤相似 , 但大部分 的多
所有病例均 行 x线 平片检 查 , 其 中 1例行 C T检 发病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 。 3 . 2 影像表现 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骨肿 瘤 中的广泛应用 , 多中心 骨肉瘤 的检 出有增 高的趋势 。骨 肉瘤 患者 中多处骨受 累者 可达 l %一 3 %, 其 中包 括真 正 的多 中心 骨 肉瘤及骨 肉瘤骨转移 J , 两者有 时鉴别 困难 。
骨肉瘤化疗方案
骨肉瘤化疗方案引言: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骨骼恶性肿瘤,常见于青少年和青年人。
由于其高度侵袭性和容易发生转移的特点,治疗骨肉瘤常需要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其中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骨肉瘤化疗的方法和方案。
一、单独化疗针对早期骨肉瘤患者,单独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常被应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和高剂量甲氨蝶呤。
一般给药周期为每3周一次,连续4-6个周期。
在化疗期间,医生会进行定期监测,根据效果和患者耐受情况来调整剂量或换药。
二、联合化疗对于中晚期骨肉瘤患者,联合化疗是更常用的治疗方法。
联合化疗方案一般采用多种化疗药物,并结合手术和放疗进行综合治疗。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MAID方案(阿霉素、顺铂、高剂量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IE方案(异环磷酰胺和VP-16)、VAC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和环磷酰胺)等。
这些方案的具体剂量和给药周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新药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一些新型的化疗药物也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骨肉瘤治疗中。
例如,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索拉非尼(Sorafenib)用于治疗晚期骨肉瘤。
索拉非尼是一种靶向药物,能够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尚有其他一些新药正在临床试验中,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新选择。
四、化疗的副作用与护理化疗虽然在骨肉瘤治疗中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由于其强烈的毒性,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疲劳、脱发、消化道反应等。
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水分摄入,减少感染风险,避免暴露在有毒物质中。
结论:骨肉瘤化疗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
在进行化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并在治疗中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
此外,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合理护理和管理,以减轻副作用的发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信心有望更好地控制骨肉瘤的发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面性
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1. 病理上肿瘤间有多量大小不等, 互相连接的血腔或 扩张血管腔,腔壁由瘤细胞被覆,腔内(血窦)含有 血液或坏死瘤组织,只有少量为实质性瘤组织。其 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2. X线:溶骨性破坏,部分为膨胀、囊性改变,边界可 清楚,一般无硬化。常累及骨骺线及关节软骨,向 软组织扩展形成肿块,有骨膜反应。此病常误诊为 动脉瘤样骨囊肿。 3. MRI:由于肿瘤内为流动缓慢的血液,T1、T2呈高 信号。
高分化皮质内骨肉瘤
起源于哈伏氏管间充质细胞,低度恶性,好发于 胫骨。病灶在皮质内,局部皮质增厚,密度高,内可 见椭圆形不规则透亮区,酷似骨样骨瘤。肿瘤一般不 侵犯髓腔及软组织。此型早期才能诊断,晚期病变累 及髓腔及引起骨膜反应。进展缓慢,局部有疼痛症状。
高分化髓内骨肉瘤
病变在髓内,主要为纤维组织或骨组织, 分化好,以硬化为主。有时硬化与溶骨 混合存在,病灶无清楚界限。骨皮质内 缘可有侵蚀现象。
三、病
1.
理
大体检查
(1) 骨肉瘤内纤维度不等,一般肿瘤体积较大,直 径可达8~10cm。肿瘤可呈粉红色、灰白色似“鱼 肉状”改变,或灰至蓝色改变。肿瘤断面常有黄 至 黄白色的钙化灶及坏死组织。骨肉瘤一般富含血 管,常可见到肿瘤组织中呈紫红色的出血区、黄 色干燥坏死区及囊腔。
骨肉瘤的诊治进展
本课内容
骨肉瘤定义 2. 流行病学 3. 病理、组织学分类 4. 骨肿瘤的亚型 5. 诊断与治疗 6. 随访 7 预后
1.
一、定义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又称成骨肉瘤, 是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 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虽然在肿 瘤中也可以见到纤维或软骨组织,或两种 都有,但只要见到肉瘤基质细胞直接产生 的骨样组织,其肿瘤的性质则为骨肉瘤。
三、病
1.
理
大体检查
(2) 肿瘤组织常可穿透骨皮质。少数时候肿瘤组织可
被骨膜很好的包容,但大多数情况下,骨膜常被 侵犯,并可侵润肌肉。大多数情况下肿瘤最外层 质地较软,容易切开,为肿瘤的“发展核心”,术 中切取这部分标本做冷冻活体组织检查最适宜。
三、病
1. 大体检查
理
(3)骨肉瘤大多数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骨骺尚未钙
三、病理、组织学分类
骨肉瘤是多细胞成分的肿瘤,是源自原始间 充质细胞,由于分化方向不同而有多类型细胞出 现。 骨肉瘤的主要成分是肿瘤性成骨细胞及肿瘤 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此外还可有肿瘤性软骨组 织和纤维组织。 因为原始间充质细胞分化不同,按其主要组 织成分和有否血腔形成,组织学分五种类型:
三、病理、组织学分类
1. 骨母细胞型: 以异型性骨母细胞为主要成分,瘤骨形 成多,溶骨性病变较少。 2.
软骨母细胞型:
瘤组织中一半以上为软骨肉瘤样结构, 也可见到软骨内化骨过程。但必须具有异形 梭形肿瘤细胞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及肿瘤骨, 这是诊断此型也是区别于软骨肉瘤的重要依 据。
三、病理、组织学分类
3、 纤维母细胞型: 瘤组织一半以上呈纤维肉瘤样结构,不同 于恶性纤维细胞者,可见到少量瘤骨形成。 4、 混合型: 由骨母细胞型与软骨母或纤维母两种成分 的混合。 5、 血管扩张型: 肿瘤由多个较大血腔及间隔内有少量实性
二、流行病学
1.
发病率
人类的恶性肿瘤中,骨肉瘤的发病率仅0.2%,每年每1000000 人中大约2~3例。在原发骨肿瘤中,骨肉瘤发病率居第二 位,仅次于浆细胞骨髓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但就 肿瘤总体而言,仍是一种不太常见的肿瘤。
2.
性别和年龄
大多数发生于10~20岁(占45.7%),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 比为2:1,其它各年龄组有报道但占少数。
圆形细胞骨肉瘤
组织学上具有骨肉瘤和Ewing肉瘤两者特征。主要由小圆 形细胞构成,恶性度高。瘤细胞可直接形成类骨及骨质, 而Ewing肉瘤不能;在组化和免疫组化方面二者亦不同, Ewing肉瘤含丰富的糖原,对S-100蛋白的抗体呈阳性反 应,而圆形细胞肉瘤则呈阴性。 此瘤多见于30岁以上,好发于长骨干骺部,向骨干蔓延, 可达1/2,破坏范围大,皮质、髓腔广泛受累,边模糊, 可有巨大骨旁软组织包块及骨膜反应,与骨破坏程度不 相称。
肿瘤组织构成。
四、骨肉瘤的亚型
1993年WHO提出新的骨肿瘤组织学分类, 其中骨肉瘤可分 :
普通中心性 1、中心性(髓性) 血管扩张性 骨内高度分化(又分髓内及皮质内)
圆形细胞
四、骨肉瘤的亚型
骨旁(皮质旁)-可分去分化 骨旁肉瘤 骨膜型 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
除了大家熟悉的普通中心性这型典型骨肉瘤外,其他类 型可称为亚型,均较少见,下面分别扼要地讨论各种亚 型的特点。
化,骨骺板可作为一个屏障阻止肿瘤向骨骺部分 侵袭。然而,近来研究表明,骨肉瘤常直接侵犯 骨骺板,但一般不会穿破软骨进入关节。 骨肉瘤一般只有一个主体肿瘤,但在25%的病例 中可以发现有肿瘤的“跳跃”区存在。
三、病
2.
理
显微镜检查
骨肉瘤主要诊断依据是肉瘤性的基质组织,以 及由它直接转变而形成的骨样组织及骨小梁。 骨肉瘤含有多形性基质成分,如梭形的成纤维 细胞、大量的圆形或卵圆形的骨母细胞,奇特 形状的多核肿瘤细胞。 总之,多形性是其主要特征。主要由以下两种:
三、病
2. 显微镜检查
理
(1)肿瘤性骨样组织及骨小梁 类型有很大差异。典型表现是在恶性基质细胞中
产生嗜酸性透明状物质,成为簿带状,易与胶原 纤维混淆。 (2)肿瘤性软骨 某些骨肉瘤,尤其是生长很快的,可有多寡不等 的软骨形成,可能误诊为软骨肉瘤。鉴别要点: 骨肉瘤可直接自肿瘤的基质中产生肿瘤性骨样组 织或骨小梁,这在软骨肉瘤中不存在。
骨旁(皮质旁)骨肉瘤
发生于骨外表面,来自骨膜附近结缔组织或皮质表 面成骨性结缔组织,高分化,是骨肉瘤预后最好的 一型。 多见于30岁后,好发于股骨下端后方,生长缓慢, 症状轻微,有报告病程可长达30年。 X线:肿瘤附着于皮质表面,宽基底,与皮质大部 有透亮线(骨膜)相隔。瘤体密度高,呈分叶或须 状团块,边界清楚,沿骨干生长,有包围骨干生长 倾向。晚期侵犯骨皮质甚至髓腔,边界变模糊,且 密度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