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重点(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
1. 推拿: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 推拿学的三个特征:(1)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2)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3)广泛的适应证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
3. 推拿手法:以术者的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者借用一定的器具以达到手功能的延伸,按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重阳。功法:是手法的前提
4. 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1)持久:手法按要求作用一定的时间。
(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3)均匀: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4)柔和: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宜用蛮力,暴力,做到力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
(5)深透: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
5. 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稳准巧快
6.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有度(生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病理)
7.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冲,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8. 推拿发生意外的原因:(1)诊断不明确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制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不当或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9. 推拿的发展:
(1)甲骨文时期-推拿源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按摩为殷人发明
(2)先秦时期-推拿是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主要手段;用于临床急救
(3)秦汉时期-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书中确定“按摩”之名;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膏摩”,为药物外用与按摩手法结合的外治法;华佗是按摩治疗与自我按摩导引的倡导者,发明五禽戏
(4)两晋南北朝时期-推拿用于急症治疗。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最早的“捏脊”法(5)隋唐时期-推拿专业化。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提出治疗闭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揣摸、拔伸、撙捺、捺正”
6)宋金元时期-推拿理论不断丰富
(7)明代-小儿推拿学术体系形成。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按摩”之名开
始有“推拿”之称;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收录于杨继洲《针灸大成》)
(8)清代-小儿推拿继续发展,正骨推拿形成体系。《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10. 推拿的适应证:骨伤科;内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
主要病种:主要用于伤筋(软组织损伤)头颈肩腰腿痛等。
特色病种:推拿三大病证-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11. 推拿的禁忌证:
1)传染性疾病
2)脊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和感染性疾病
3)有烧伤、烫伤等皮肤破损出的皮肤病
4)有恶性肿瘤者
5)骨折脱位早期,局部严重骨质疏松者
6)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7)有严重心脑肺病,脏器功能衰竭者;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
8)患精神类疾病,不合作者
9)月经期、怀孕期妇女的腰骶部
(10)急性伤筋出血者,1-2 天内局部不宜推拿
(11)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
12. 推拿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13. 推拿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14. 推拿治疗方法:温(温经散寒,补益阳气)通(通壅滞,行气血)补(补气血津液)泻(泻实)汗(祛风散寒)和(调和气血,脏腑)散(疏散气血,化除结聚)清(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八种治法。
15. 推拿的补泻作用(虚者补之,实则泻之):
(1)按经络的循行来分(顺经络循行方向操作为补,逆经为泻)
(2)按血流方向来分:向心性操作为补,离心性为泻。
(3)按手法的运动方向来分: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4)按手法刺激强度来分:轻刺激手法为补,重为泻。
(5)按手法频率来分:频率缓慢为补,急速为泻。
(6)按治疗时间来分:治时间长的操作手法为补,短为泻。
12.
16. 推拿治疗各论
伤科病症
一、颈椎病
一、概述
1、定义:
领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
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等。
3、发病人群:
本病好发于30-60岁的人群。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枕头高低或卧姿不当、
颈部外伤、反复出现落枕等与本病相关。
4、分类:
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
5、中医范畴:
属中医学“项痹”“眩晕”“痿证”“头痛”等范畴。
6、病因:
1. 颈椎急慢性损伤(自体渐进性损伤、外伤);
2. 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不可逆)
3. 风寒湿邪侵袭、劳累等(诱因)二、具体分类
【颈型颈椎病】
1.定义:最早期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
2. 诊断:
(1)症状:疼痛;僵硬;活动障碍(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起转动);怕凉
(2)体征:可触及局部肿胀;肌肉紧张;颈项部有广泛压痛;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阴性。
(3)辅助检查:颈椎X 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或成角,有轻度骨质增生;椎间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
【神经根型颈椎病】
1. 定义:颈椎部增生物压迫到颈椎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中老年人多见。
2.诊断:
(1)症状:颈型症状+ 患侧上肢疼痛、麻木、怕凉、乏力(受压部位在以下,
C5 以上则无上肢症状表现)
(2)体征:病变区域深处有压痛点,有放射痛和麻木感,局部肌肉肿胀、
肌肉紧张、活动障碍;病变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发生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叩顶试验检查阳性,颈椎牵拉实验阴性
(3)辅助检查:颈椎X 线检查(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钩椎关节增生、棘突偏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