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T8新高考八省顶尖名校大联考作文题目解析审题及优秀范文精品

合集下载

新高考八省联考写作范文(精选7篇)

新高考八省联考写作范文(精选7篇)

新高考八省联考写作范文(精选7篇)新高考八省联考写作范文篇1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

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

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

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

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

他用1667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

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

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

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

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

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

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慢一点也不是坏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新高考八省联考写作范文篇2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面对开放的市场,一些国人掀起了千里迢迢去日本买马桶盖、高价抢购韩国电饭锅的热潮,不少外国人嘲笑我泱泱中华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没有工匠精神!非是我华夏无工匠精神,而是传承这份精神的人在各行各业并不多见,从古至今中国不缺工匠精神。

T8联考八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T8联考八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广东实验、东北育才、石家庄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西南大学附中、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福州一中T8联考八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卷(考试时间:2020年12月29日上午7:40—10: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

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们必须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进行对话、交锋乃至胜出。

“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一个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即中国。

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改革,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提高,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各种理念及制度安排,最终被接纳为西方社会的成员。

“文明型国家”的观点与此截然不同,它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逻辑。

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使中国这个现代国家与众不同。

中国拥有超悠久的历史、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任何一个方面,都有上千年的历史。

因此,我们古老文明形成的许多传统使得中国能融合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长处。

今天的中国是带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伟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带着五千年伟大文明并汲取了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之长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

“文明型国家”的文明基因太强大了,如果这样的国家要被全盘西化的话,它必定走向混乱、分裂乃至解体。

中国是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崛起的,并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

t8联考语文范文解析

t8联考语文范文解析

t8联考语文范文解析一、整体概览。

t8联考的语文范文那可是相当有看头的,就像一场语文武林大会里的高手过招。

这些范文往往在作文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绝招”。

二、立意方面。

1. 深度挖掘。

好的范文立意就像挖矿挖到了宝藏深处。

比如说,如果作文题目是关于社会现象的,那范文可能不会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到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人性因素之类的。

像谈到网络暴力这个话题,它可不会只说“网络暴力不好”这种浅显的话,而是会深入分析网络暴力产生的社会压力、人们的从众心理以及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监管等深层次原因。

这就像是给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问题核心的大门,让人大呼过瘾,觉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2. 独特视角。

范文的立意有时候就像从一个奇特的角度看风景。

别人都从正面看一座山,它却从山的背面或者从山顶俯瞰的角度去看。

还是拿社会现象来说,如果大家都在说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要靠政府保护之类的常规观点,范文可能会提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民间小众文化的挖掘和年轻人的个性化传承角度入手。

这种独特的视角就像在一群黑天鹅里突然出现一只白天鹅,一下子就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让老师觉得这个考生很有想法,不是人云亦云的“小跟班”。

三、结构布局。

1. 开头的魅力。

范文的开头就像一场精彩演出的开场白。

有的开头是那种开门见山型的,“唰”地一下就把观点亮出来,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直接亮剑,简洁有力。

比如“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于知识的获取看似容易,实则面临诸多困境,而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这种开头直接点明主题,让阅卷老师一下子就知道你要写什么,不会有那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还有的开头是先讲个小故事或者引用一句名言警句。

这就像在唱戏前先敲几声锣,引起观众的注意。

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这句诗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在面对社会发展中的种种争议时,我们也应学会从多元的视角去审视。

”这样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论述。

2021年八省联考优秀作文5篇

2021年八省联考优秀作文5篇

2021年八省联考优秀作文5篇2021年八省联考优秀作文篇一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

把生命的滴滴鲜血点缀在伟大的祖国母亲身上;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们,战胜了叫做“纸老虎”的困难。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

我们的亿万同胞们,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赢得一点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碗米饭。

就是他们的奢望了。

听着曾爷爷在我们讲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传说。

曾希贤爷爷作为部队的大当家,想想当时的战友们吃的是什么?玉米粥。

玉米粥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少许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

每一个人也吃不到多少。

即使这样艰苦的生活,曾希贤爷爷照样带领部队的几十名战友英勇战斗。

来到了土匪的领地,曾希贤爷爷把战友们分成了三排。

“一排上!从东北方攻进寨里。

二排上!主攻大门。

三排上!来掩护所有成员。

”他们毫不畏惧,冲锋在前。

最后把那些烧杀抢掠的土匪们打的落花流水,为人民立了功。

曾希贤爷爷如今85岁了。

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的,感人的故事传说。

生命垂危的战士,在临死的时候,都还想着任务,想着祖国。

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四有新人。

我联想到我的期中考试,对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难。

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继续努力。

曾爷爷还说:我们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把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当做敌人。

你战胜了困难就等于战胜了敌人。

听了曾爷爷的话,我满怀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明白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曾爷爷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你们:那些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战士们!2021年八省联考优秀作文篇二这一仗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锻造了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长城。

这场战争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现代化程度和依靠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最为典型的一场战争。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省八校(T8联考)第一次联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省八校(T8联考)第一次联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省八校(T8联考)第一次联考作文解析及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古代先贤有很多关于幸福的言论,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做出辨析或阐释。

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一两句为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审题理解一、首先来看五句话所包含的幸福观: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语出老子《道德经》,讲的是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因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讲的是对立统一的矛盾。

“祸”使人悲伤,“福”使人快乐,因此“祸”“福”之间是一个对立矛盾。

然而“祸”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训而产生“福”,“福”有可能使人乐极生悲而产生“祸”,因此“祸”与“福”又是一个统一的矛盾。

命题选取这句话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可以这样认为:幸福与不幸福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也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也可以互相转化。

可见命题选取这句话是为了凸显幸福与不幸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也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从而引导考生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辩证对待,不沉沦于一时的“不幸”,也不局限于暂时的“幸福”,保持头脑清醒、理智思考、辩证分析,努力成长为一位珍惜幸福,理智面对“不幸”,并且在“不幸”中寻找转机,并努力走向幸福的人。

2021八省联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解析版)

2021八省联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解析版)

2021八省联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解析版)【现代文阅读原题再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2021八省联考语文真题及点评

2021八省联考语文真题及点评

2021八省联考语文真题及点评语文试题,一言以蔽之:相对于近年来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题型变化较大,个别题型较为新颖。

这次考试是一次“适应性考试”,即模拟、演练性考试,因参加联考学校之多、规模之大、意义重大而备受人们关注!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消失了?全国卷常见的第一题——“一般论述文阅读”,这个9分的题目“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并将分值由原来的12分提高到了19分,共5个题目:3个客观题、2个主观题。

可能是因为这两题考查学生的能力太雷同了,所以命题人这样出题。

二、小说主观题难度大小说题型几乎成为近年来高考语文的“必考题”。

考查知识点也相对固定: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等。

但本次试卷估计会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一题为分析“传统小说”的特点;一题要求学生为“小评论”列出评论要点!此题分值没有变化,但考查方式更灵活,难度加大。

三、文言文增加一个主观题文言文题型考查方式基本无变化:依然是断句题、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

但增加了一个3分的主观题型,该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文言文、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此题得分应该不会太难。

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没有任何变动。

四、“语言文字应用”题“换汤不换药”“语言文字应用”题由2个语段和后面的小题组成。

乍一看,题型变化较大,但其实“换汤不换药”。

第一个语段:18题考查语言的连贯,19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均属常见高考考查点,较为简单。

变化较大的是20题:将近年来的客观题改为了主观题,要求学生修改病句,难度相对增加。

第二个语段:21题考查语言的连贯,22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

这题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原来的2个语段,变成了共用一个语言材料的形式,在本质上并无新意。

五、作文题作文为“材料作文题”,其实也是近年来常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这类作文难失分,不易离题,但也难写好,难得高分。

学生容易流于“喊口号”式的空洞,难体现真情实感。

新高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精品】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优秀作文汇编

【精品】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优秀作文汇编

优秀范文二
无古不成今,挑战无止境
廖鹏
(“无古不成今”语出《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
今”,借名言拟题明确点出“铭记历史”的必要,“挑战无止境” 则紧扣“迎接挑战”这个关键因子,题目准确,观点明晰,同时
两个四字短语则为题目增添了文采。)
七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回溯历史长河,新 中国在炮火中历练成长。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万众一 心、不计生死、万里为邻的精神并未随历史的远去而熄灭 而暗淡,而是在每一次沧海横流中愈发壮大。“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魏征之言言犹在耳。我们在一次次历史 事件中,汲取精神力量,坚毅迎接挑战。
紧扣材料中“抗美援朝”谈“铭记历史”才能“汲取精神力量,坚 毅迎接挑战”,行文严谨。
《论语》中有言:“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 廋哉?”斯言不谬。人的言行举止往往会暴露出他的内心。2020年一场 新冠疫情汹汹来袭。疫情先在武汉肆虐,进而蔓延到全国。封一座城, 护一国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和政府站在一起。人们宅居在家,听从 国家的指挥。而反观西方很多国家的百姓标榜自由,任由自己的任性将 病毒蔓延给更多的人。在中国百姓蛰居在家时,他们依然外出跑步,不 戴口罩。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齐心抗疫给中国抗疫胜利奠定了基础。 历史已经用如椽大笔铭刻下逆行者的声名。如耄耋之年无畏逆行的钟南 山,矢志科研担当大任的李兰娟,“国有战,召必回”的医护人员,他 们以不畏牺牲的英勇,挑起时代大任的担当,镌刻在我们心间。正是有 了万众一心的百姓和不计生死的英雄,我们2020年的抗疫阻击战才能取 得胜利。
永远都不要忘记,那些在历史事件中,我们的先辈用 鲜血留下的宝贵经验与教训。以史为鉴,提炼要义,时刻 反思现状。铭记历史经验教训,但愿我们前路平畅。勇敢 迎接新的挑战,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2021年八省联考英语作文解读及优秀范文

2021年八省联考英语作文解读及优秀范文

2021年八省联考英语作文解读及优秀范文0115假定你是李华,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英文诗朗诵比赛。

请给外教George写封邮件求助,内容包括:1.说明比赛要求;2.请他推荐英文诗;3.请教朗诵技巧。

注意:1.写作词数应为80左右;2.请按如下格式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Dear Mr.George,I’m writing to ask for yourhel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rs,Li Hua题型解读应用文写作主要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该题型写作目的明确,测试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下运用英语传达信息、表达观点的能力,题目侧重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

应用文写作文体以书信(邮件)类为主,这类应用文通常出现提纲式要点,话题常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关。

此次八省联考英语写作部分第一题应用文写作考查的方向是求助信。

这对学生作文训练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是一个挑战。

推荐词汇和句型求助信是向对方求助,所以言辞要诚恳,如实说出自己的现状以及求助内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说明写信目的、描述所遇问题、表达期望。

其中“写信目的”和“表达期望”可以使用如下的一些常用句式进行展开:【写信目的】1.I’m writing to ask for your help.我写信的目的是寻求你的帮助。

2.I wonder if you can offer me some tips on…我想知道你能否给我一些关于……的建议。

3.I am writing in the hope that you can give me some advice on…我写信是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关于……的建议。

4.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give me a hand with the following problems?你能帮我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表达期望】1.I’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me some guidance.如果你能给我一些指导,我会很感激的。

2021高三八省联考作文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2021高三八省联考作文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2021高三八省联考作文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

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

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

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试卷切题立意:1.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2.铭记抗美援朝精神,走好新长征路。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感悟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密码”。

……偏题立意:1.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偏离材料的核心词)2.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偏离核心任务)3.历史已经过去,今天更加美好。

(同上)4.不怕艰苦,不惧强敌。

(同上)5.气势如虹,跨过“鸭绿江”。

(同上)优秀范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奋战,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来,中国人民勠力同心、风雨无阻,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谱写着中华儿女继往开来、英勇向前的华美乐章。

2021年八省联考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及范文赏析(六篇优选范文)

2021年八省联考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及范文赏析(六篇优选范文)

2021年八省联考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及范文赏析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其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使之构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During this past year, I've had three instances of car trouble. Each time these things happened, I was sick of the way most people hadn't bothered to help. One of those times, I was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for close to three hours with my big Jeep. I put signs in the windows, big signs that said NEED A JACK(千斤顶), and offered money. Nothing. Right as I was about to give up, a Mexican family in a small truck pulled over, and the father bounded out.He sized up the situation and called for his daughter, who spoke English. He conveyed through her that he had a jack but that it was too small for the Jeep, so we would need something to support it. Then he got a saw(锯子)from the truck and cut a section out of a big lo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We rolled it over and put his jack on top, and we were in business.I started taking the wheel off, and then, if you can believe it, I broke his tire iron. No worries: He handed it to his wife, and she was gone in a flash down the road to buy a new tire iron. She was back in 15 minutes. We finished the job, and I was a very happy man.The two of us were dirty and sweaty. His wife prepared a pot of water for us to wash our hands. I tried to put a $20 bill in the man's hand, but he wouldn't take it, so instead I went up to the truck and gave it to his wife as quietly as I could. I asked the little girl where they lived. Mexico, she said. They were in Oregon so Mommy and Daddy could work on a fruit farm for the next few weeks. Then they would go home.注意:1. 续写词数应为150左右;2. 请按如下格式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T8新高考八省顶尖名校大联考作文题目解析审题及优秀范文精品作文题目【2021届高三新高考八省顶尖名校大联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4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士兵不约而同地放下武器,爬出战壕,走到曾经的“无人区”庆祝节日,交换礼品。

这就是著名的“圣诞节停战”。

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2007年,科特迪瓦内战频仍。

足球明星德罗巴提议将3月的非洲杯预选赛放在叛军首都布尔凯举行,并邀请200名政府军前往观战,还送给叛军领袖一双印着“为了和平而团结”的球鞋。

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双方首次没有敌意的见面,最终,科特迪瓦5球大胜,大家共同欢呼。

足球竟成为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新时代领路人在2020年11月12日的《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2020年还剩下最后几天,校团委计划举办一个“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

请你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参考作文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

前两则侧重于事件叙述,第三则侧重于理论阐述。

材料一是一战时期“圣诞节停战”事件,结尾有关键句: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是球星德罗巴以足球比赛化解战争危机的故事,结尾有关键句:足球成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是致辞的摘选,关键信息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意题目的写作任务,校团委举办“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要求学生围绕材料,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提示材料和写作任务是以“和平”为主题组织的。

考生审题立意、构思行文都应该紧扣这个中心,可以表达“崇尚和平”的共识,“祈求和平”的愿望,同时深入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是和平?为什么说和平是人心所向、时代主题?为什么世界上、历史上又会产生战争?和平和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圣诞节、足球等文化、体育形式对于战争、和平的意义是什么?足球成为“和平的使者”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天,我们该如何制止战争,守护和平?材料解析材料一、材料二谈的是战争时期因为某个特殊契机而迎来的和平:材料一中的敌对双方以圣诞节为契机,自发停战,庆祝节日,表明人性之中天然有对和平的渴望;材料二中的足球比赛是化解战争的有效手段,让敌对双方搁置敌意,共同为比赛欢呼。

材料三更偏向道理的阐述,正面肯定了“和平”的价值,并据此提建议:和平是时代主题、历史潮流、人心所向;我们应秉持和平的理念,团结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中是极富于哲理意味的情节,礼物象征着人性的本真,象征着幸福和温馨,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希冀。

战争为节日和足球让路,或者说共同的节日和爱好驱散了战争的阴云,这是人类理性和良知的胜利,是人们在战争的血雨中撕开的一小段明净的时空。

人们常常并不屈服于暴力,却不得不驯服于美好和温暖,这个哲学命题值得所有人深思。

战争里,人们依然能从心底生出一种可以称之为美好或圣洁的情愫,会真诚地为之祈祷:让这一刻长久些,再长久些,直至永恒。

参考立意1.和平是历史潮流、人心所向、时代的主题2.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3.反对战争,抛下敌意,拥抱和平4.对和平的渴望,能超越一切纷争5.总有比战争更宝贵、更崇高的东西6.寻找和平使者,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7.团结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拟题示例放飞和平鸽答好和平的时代考卷让和平的阳光普照世界让和平树常青(来自湘语文)和平是时代必修课让和平长驻人间崇尚和平,平息战火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和平力量,不可撼动愿和平永驻人间和平与发展,世界主旋律如果世界不曾有战争诵和平之诗,歌发展之章手执和平明灯,照亮美好未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愿君平乐,共盼未来素材积累1、纵观历史,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3000余万人,死1000余万人,经济损失27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5100多万人,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

2、当今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第一,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创伤,人心思和是大势所趋。

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性增强。

第三,核武器等足以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相互制约,也成为制止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成为制约战争的又一重要因素。

像美国这样的大国都不敢轻易发动一场战争,更何况其他国家。

第五,科学技术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越来越多。

3、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局部战争从未间断。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恐怖活动频繁发生,危害人们的安宁。

4、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是谁打破了宁静的世界,却让战火烧透人类的家园?是谁抹去了孩童的欢笑,却让泪水淘尽生命的硝烟?是谁偷走了皎洁的月光,却让烈火烧出地狱般的辉煌?是谁遮住了人类的视野,让白鸽的羽毛插满秃鹰血腥的身躯?是谁蒙蔽了智慧的认知,让繁花般的生命如此落英飞洒?6、战争,一直与人类的历史相随而行。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

”无论是非正义战争还是正义战争,无论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都免不了死亡,而作为个体的“人”,在世上活着的时间毕竟很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应该好好活着,享受生命的恩赐,而不该去做炮灰。

7、我们都渴望和平、热爱和平,只有和平才能让骨肉不再分离,亲人不再哭泣,刀枪将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硝烟只是伴随除夕的烟火升上天空。

8、打开书本,回望历史的天空,硝烟滚滚,枪炮轰鸣,战火熊熊。

60多年前的一幕又现眼前:中国,东北某村庄,烈火熊熊……苏联,斯大林格勒,硝烟涨天……法国,诺曼底海滩,血肉横飞……凄厉的轰炸,遍野的哀号,刺眼的鲜血,堆积的尸体,倾颓的房屋……幽静的小路,路边排满死尸,一个孩子若无其事地走过……9、2005年5月,德国总理施罗德给俄罗斯报纸撰文,对纳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俄罗斯及其他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

德俄两国政府均强调,“绝对不要再有战争,绝对不要再有暴力。

”优秀学生范文让和平在风中飘荡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2021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辞旧迎新的同时须臾不可或缺的是理性的思考:关于世界与和平。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人;子弹要在空中飞多久,才能变为白鸽。

”两次世界大战已过去数十载光阴,鲍白迪伦渴望的答案仍在风中飘荡。

中东战乱,恐怖组织让局部世界笼罩在血气阴影之下,人类关于权力与战争的命题仿佛永远没有结局。

但是,人性的光辉是全体人类骨子里无法抹去的善的基因,绝不会因残酷的战争而消逝。

1914年的法国一战战场,交战双方的士兵因庆祝圣诞而放下干戈与偏见,走出战壕互相祝福。

这是多么感人而发人深省的一幕!抛去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人类拥有着同样的生理结构,共享着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这些相似性暗示了和平的无限可能。

“祝人之国如祝其国,祝人之身如祝其身。

”发扬人性的光辉,是让和平在风中飘荡的根本途径。

2007年科特迪瓦内战使该国群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而足球明显德罗巴的一个“足球和平”的好点子,促成了战争的化解和和平的到来。

这样巧妙化解冲突的案例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数不胜数。

中国与美国就曾应“一颗小球”转到两个世界。

思想制度有意识形态,而艺术与科学都是非意识形态的,是全体人类共同欣赏的瑰宝。

“人的天性在于美的追求。

”所以,运用艺术的手段,是让和平在风中飘荡的重要方式。

有一位哲人曾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逃脱罪责意味着重犯。

”中国作文一个百年来在腥风血雨中成长起来的大国,最能领会战争给人带来的无限伤害。

因此,我们不忘国耻,警钟长鸣,不仅是震慑他人亦是警示自己。

同时,我们呼唤和平,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号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发扬人性光辉与运用艺术手段的总和。

有的同学可能会不解,可能会质疑,可能会哂笑这个规划的未来前景。

但我坚信,“青年之口头无困难之语。

”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到我们新一代青年的手上,我们应当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敢于面对世界目前的挑战,主动走向国际,加强团结、携手共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龟缩于一隅,不是中国青年的态度;心中有四方天地,才是追求世界和平的航标。

让在空中飞射的不是子弹,而是和平;让在头顶弥漫的不是硝烟,而是和平;让在风中飘荡的不是未解的答案,而是和平。

中国与中国人将一起努力,踏着2021的霞光,那仿佛是人性与艺术的光辉,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我们发出嘹亮的宣誓,让和平在风中飘荡。

谢谢大家!教师点评:文章构思巧妙,标题、开头、结尾化用鲍勃·迪伦的名曲《答案在风中飘荡》,首尾圆融,彼此呼应,文气贯通,蓄势升华。

作者对材料的理解深刻,观点源自材料,“发扬人性的光辉”“运用艺术的手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分析之细;材料化为论据,列举后有分析,列举中有对比,可见运用之妙。

作者又能跳出材料,迁移出相关贴切的例证,足见思维之灵动、视野之开阔。

文章还较好地营造了主题团会的现场感,具有对话感和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