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书院的发展
建设国学书院策划书范文3篇
建设国学书院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建设国学书院策划书范文》一、引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和道德智慧。
在当今社会,建设国学书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本策划书旨在提供一个建设国学书院的全面规划,包括目标、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二、目标与理念1. 目标: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国学研究和发展。
2. 理念:以经典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强调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将国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倡导多元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研读。
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拓展课程:诗词创作、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修养课程。
传统礼仪、道德规范、家庭教育等实践课程。
3. 专题课程:如国学与现代社会、国学与领导力等。
四、教学方法1. 经典研读: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经典著作,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2. 实践教学:通过礼仪实践、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的魅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开设在线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五、师资队伍建设1. 招聘优秀教师:招聘具有国学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2.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开展国学研究,推动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3. 教学评估: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
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学习环境与设施建设1. 书院选址:选择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建设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概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唐代的起源、宋代的兴盛和明清的成熟。
1. 唐代的起源:在唐朝,书院的名称开始出现。
最初的书院并非用于讲学,而是作为官方或个人的藏书之所。
官方设立的书院,如丽正修书院和集贤殿书院,主要用于收集、整理、校勘图书。
与此同时,一些文人也有自己的书院,作为他们个人读书、研究的地方。
这些书院通常建在风景优美、环境清幽之地,以便于个人潜心研读。
2. 宋代的兴盛: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书院逐渐兴起并发展。
除了藏书的功能,书院也开始承担起教学的职责,成为私人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
这些书院的教育对象不限于家族子弟,也接纳外来求学者。
宋代的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曾在书院讲学或主持教务。
3. 明清的成熟:到了明清时期,书院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书院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教育质量、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许多著名的书院,如岳麓书院、白鹿书院等,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与此同时,书院的课程内容也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儒家经典,还包括了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经历了从藏书之所到私人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再到教育质量提升和文化交流中心的过程。
书院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诲学道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诲现象和教诲问题;教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诲规律,探讨教诲价值观念和教诲艺术,指导教诲实践。
〔二教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诲的概念〔一教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诲的特点;现代教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专题6:明朝时期学校教育
授书不在多,而在精熟。教学应该留有余地, 使其精神力量有余,方无厌苦之患,而有自 得之美。
这些观点体现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特点, 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国子监的教师包括:祭酒1人,司业1人,监 丞、典簿各1人,博士3人,助教16人,学正 学录各3人,掌馔1人。
洪武二年,要求全国各地设立地方学校。
“学校之教,至元其弊极矣。学校虽设,名 存实亡。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 宜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讲论 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府 学设教授,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各1人, 令设训导,府学4人,州学3人,县学2人。
3、省察克治
省察克治之功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 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 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 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要求要时刻进行 自我反省和检查,自觉克制各种私欲。
4、贵于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 为其能改也。
(四)论儿童教育
1、批判当时儿童教育的弊端
(二)论教育作用
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心”“理”二分,认为 理不在心外,而是在心中,心即理。认为心 的良知即天理,心是本体。心的良知不仅是 宇宙的造化者,而且也是伦理道德观念。这 种伦理道德观念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不 教自会的,即所谓“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 能”。它是人人具有的,不分圣人和愚者; 它不会泯灭,良知在人,不会消失。
3、儿童教育的内容是诗歌、习礼和读书
诗歌,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能使情 感得到正当的宣泄,有助于消除内心的忧闷 和烦恼;
习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 而且通过拜起屈伸,可以导引血脉通畅,增 强体质;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欧洲中世纪大学 柏林大学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近代教育
2.近代中国大学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 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 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②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 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清华大学:
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 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 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 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 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比较项
中国古代
教育目的 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教育内容 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 相结合
中国近代 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
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 中西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现代中国学校教育
1.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体系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 材料二:洋务派派遣的留欧学生回国后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起过重要影响,例如,北洋舰 队12艘主要舰船的管带中,有一半由留学生担任。
——梁燕波、王晨《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材料三: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 ,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 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第8章 明朝的教育
第8章明朝的教育一、明朝的文教政策明太祖朱元璋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因此,早在立国之初,就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
实行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广设学校,培育人才明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学校教育。
在中央,明朝便有南北两个国子监,同时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学校,从而从京师到郡县以及乡村地区,建立起了学校教育网络。
明初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2.重视科举,选拔人才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原来主要有两种:荐举和科举。
后科举日重,荐举日轻,士人都以科举登进为荣,而荐举则名存实亡。
科举日益成为明朝最主要的选士制度。
明朝科举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科举必由学校”。
这样,科举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学校以科举考试为目的,两者紧密结合,共同为当时的社会政治服务。
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明朝统治者广设学校,重视科举,是为了培养和选拔他们所需要的治术人才。
因此,在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重要的有以下三点:(1)推崇程朱,删节《孟子》;(2)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3)屡兴文字狱。
二、明朝的官学制度明朝官学按其设置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类。
中央设立的主要有国子监,此外还有宗学、武学等。
地方设立的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以及都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卫儒学、都转运司儒学、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此外还有武学、医学、阴阳学和社学等。
其中国子监属大学性质;武学、医学、阴阳学属专科学校性质;各府、州、县学和都司、行都司、卫、都转运司、宣慰司、按抚司儒学相当于中等学校性质;社学属小学性质;宗学是贵胄学校。
在教育行政管理方面,国子监同时又是明朝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长官为祭酒,司业为其副,主管中央官学的政令。
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各直省设置儒学提举司。
明朝地方教育行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三、明朝的书院1.明朝书院的发展明朝的书院由于受统治阶级文教政策及其内部矛盾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沉寂——勃兴——禁毁的曲折过程。
333教育综合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答:形成于夏代。
历史性变化:(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
(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礼乐射御书数礼: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
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
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
“官学衰废”“私学兴起”。
由于世袭制度、王权衰落、战争动乱导致了官学衰废。
书院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书院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书院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孕育期:早在汉代便有同书院性质类似的教育场所,但名称并不
叫书院,而是被称为“精舍”或者是“精庐”。
当时很多有名的学者都兴建精舍做为自己传播思想文化的场所,可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书院的特征。
2.产生期:到了唐代,大家所熟知的“书院“一名才正式出现。
唐
玄宗设立正修书院,后又改为集贤殿书院。
当然,从名字中就可以感受到设置集贤殿书院有广招天下贤才之意。
但在这一时期,书院的主要功能是藏书并非教书育人。
3.转折期:唐朝后期,私人书院的功能开始发生转变,逐渐从个人
的书堂演变为师徒讲学的场所。
4.成熟期:宋朝社会较为安定,但北宋并未大规模发展教育事业,
而是单方面发展科举制度,扩大科举的录取名额。
这导致了官学没有得到复兴,士人的求学积极性更高,如此推动了私学的繁荣,于是书院发展到了繁荣阶段。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
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最初的书院是由私人设立的,主要用于收藏、整理、刻印书籍。
到了宋朝,书院逐渐发展成为以讲学、研究、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并形成了独特的书院制度。
在宋朝之前,官学是主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但官学的发展逐渐衰落,因此书院开始兴起。
最早的书院之一是唐玄宗设立的集贤殿书院,主要用于收藏和整理图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逐渐演变为讲学和研究学问的场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士人和学者前来学习和交流。
在宋朝时期,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官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不善、教学质量不高等。
因此,许多士人和学者开始自己创办书院,以提供更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环境。
这个时期,书院的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以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洛阳嵩阳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南京茅山书院等为代表的著名书院。
除了提供教育和研究机会外,书院还具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规章制度。
书院的院长通常由知名学者担任,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并组织教学活动。
同时,书院还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和财务制度,以确保正常运行和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官学再次得到重视和发展,但书院仍然存在并继续发展。
在这个时期,书院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
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化名人都在书院学习和研究过,如王阳明、朱权等。
总之,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私人藏书楼到后来的教育机构,再到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的场所,书院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十四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➊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世界各地古今学校教育发展历程的了解,构建关于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观念,培养发展教育事业的家国情怀二、通过对世界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成长发展历史的掌握,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即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和博物馆二、教学难点: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➌教学过程设计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1)官学的发展①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②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2)私学的发展①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②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③宋代书院制度产生并发展,书院制度是私学的高级形式(白鹿洞书院)(3)官学与私学的意义①官学与私学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依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2、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1)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注·柏拉图学园(仅作了解):柏拉图约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所创办的学校,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学校;讲授课程包括哲学、数学、物理学等,公元529年停办;是古希腊罗马传播哲学和知识的中心之一(2)中世纪欧洲大学主要有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3、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1)京师大学堂①创办于1898年戊戌变法,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推进,采取分科教育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②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③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将大学定位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很快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2)清华学堂①创办于1911年,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建校资金源于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②1912年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③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注·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3)近代留学教育①19世纪70年代由容闳倡议清政府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詹天佑、唐绍仪、梁诚)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栋梁之材(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钱三强、徐悲鸿)4、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1)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重视公立中学建设,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巴黎高师)(2)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3)美国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5、新中国教育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50,60年代)①国家收回教育主权,接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要向广大工农开门,要为人民大众服务②国家还提出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③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2)文革时期(1966至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①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③1995年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二、印刷书的诞生1、最早的书籍(1)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2)中国早期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1)印刷书的诞生具有革命性转变,有助于文化大众化,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对提高人们文化修养、促进新兴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图书馆的成长1、世界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图书馆,这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收藏有约2.5万块泥版文书)(2)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埃及建立亚历山大图书馆,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3)罗马帝国时期乌尔比安图书馆和君士坦丁堡图书馆规模巨大(仅作了解)(4)西欧中世纪以来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化遗产(5)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巴格达修建了大量保存伊斯兰文明的图书馆(仅作了解)(6)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7)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了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2、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古代①官方: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日本向中国 派遣唐使, 如吉备真备
清政府派留 学生赴美, 如詹天佑
出现留学 日本热潮, 如鲁迅
留法勤工 “以俄为 俭学运动, 师”,留苏 如邓小平 学习热潮
【合作探究】根据下列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的作用。
• 詹天佑:1872年留学美国,后考入耶鲁大学 • 陈独秀:1901年留学日本 • 蔡元培:1902年赴日考察,1907年赴德访问,1912年留学德国 • 胡 适:1910年赴美留学 • 李大钊:1913年留学日本 • 鲁 迅:1902年留学日本 • 钱玄同:1905年留学日本 • 吴 虞:1905年留学日本 • 周恩来:1917—1919年留学日本;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 • 邓小平:1920年赴法留学,1926年离法赴苏留学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 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 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 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 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中央 地方
1 官学
2 私学
பைடு நூலகம்汉朝设立太学
学学 在 在 产生
春秋时期,儒家 孔子
西晋设立国子监 官 民
唐朝:私人学塾、村学、
汉朝设立郡国学 府 间 发展
蒙学基层教育形式 宋代:书院
中央官学:太学
“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孔子讲学图
2012年电大湖湘文化形考答案3
[第21题](判断题) 1897年,在湖南总督陈宝箴的支持下,湖南建立了时务学堂,成为湖南 A.正确 B.错误
[第22题](判断题)张天翼的小说以描写市民生活见长,如《包氏父子》, 《华威先生》。 A.正确 B.错误
[第29题](判断题)时务学堂的创立是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湖南成为当时中国 A.正确 B.错误
[第30题](判断题)湖湘学术思想是湖湘文化的灵魂,是湖湘文化对中华文化贡献最为突出的 A.正确 B.错误
[第31题](判断题)东汉时期湖南耒阳人蔡伦改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A.正确 B.错误
[第23题](判断题)对湖湘文化品格有绝大影响的三篇雄文都出现在宋代。一篇是范仲淹的《 A.正确 B.错误
[第24题](判断题)从远古到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时期,湖南教育都处于原始状态,发展水平
A.正确 B.错误
[第25题](判断题)秦朝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 A.正确 B.错误
[第13题](单选题)1902年,清政府管学大臣、长沙人( )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它是 A.张百熙 B.魏源 C.谭嗣同 D.陈天华
[第14题](单选题)流寓而定居湖南成为“湖南人”的( ),开创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 A.陶澍 B.朱熹 C.周敦颐 D.胡安国、胡宏父子 E.张栻 F.王阳明
[第15题](单选题)( )出版于19 27年的《从军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记述 A.谢冰莹 B.丁玲 C.陈衡哲
[第38题](判断题) 王夫之将人性视为与“习”相结合的建构过程,把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 A.正确 B.错误
高校书院教学区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建设日益完善。
书院作为古代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理念。
为传承和发扬书院文化,结合现代教育需求,特提出本高校书院教学区设计方案。
二、设计理念1. 传承与创新:以传统书院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入现代教学设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2. 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教学区。
3. 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开放共享:构建开放式教学空间,促进师生交流与合作。
三、设计方案1. 建筑风格(1)外观设计:采用传统书院建筑风格,如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等,体现书院的文化底蕴。
(2)内部布局: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教学区、办公区、休闲区等,满足不同需求。
2. 功能区划分(1)教学区:设置教室、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满足教学需求。
(2)办公区:设置教师办公室、学生事务中心等,方便师生交流与合作。
(3)休闲区:设置图书馆、咖啡厅、茶室等,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4)运动区: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环境设计(1)绿化景观: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绿地资源,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2)环保设施: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污染。
(3)无障碍设计:设置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等,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4. 技术支持(1)信息化建设:搭建校园网络,实现教学、办公、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2)智能化设施:安装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设备,提高教学区的安全性、便捷性。
四、实施计划1. 前期筹备:成立项目筹备组,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2. 设计招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建筑设计单位。
3. 施工建设: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调试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设备调试和验收,确保教学区正常运行。
五、预期效果本高校书院教学区的建设,将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书院文化,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宋代的书院制度
宋代的书院制度宋代的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种形式,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色。
宋代书院制度的兴盛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进步和繁荣。
书院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还是一个文化交流中心和社会组织。
它在继承和发扬了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文教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貌。
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宋代的书院制度。
首先,在宋代的书院制度中,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与以往的文教机构有所不同。
书院不同于官办的学校和私塾,它更像是一个地方社群的组成部分。
书院在宋代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还是一个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个社会组织。
在书院中,学生可以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同时还可以与他人交流、结识朋友和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这种书院的功能和性质,为当时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次,宋代的书院制度在组织形式上也有一些特点。
书院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官办书院和私立书院。
官办书院由官府组织和管理,一般由地方的官员主持。
私立书院则由私人或家族出资建立,并由私人或家族进行管理。
两种书院在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则基本相同。
书院的管理者通常是一些有学术造诣和社会地位的人士,他们负责招收学生、聘请教师并组织各种活动。
为了维持书院的正常运行,书院通常会依靠赞助、捐赠和学费等方式筹集经费。
再次,宋代的书院制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特色。
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学和史学,其中以经学为主。
经学是当时的主要学科,它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和理学思想。
书院通常会聘请一些有学术造诣的学者担任教师,他们会通过讲解经典、讨论问题和主持研究等方式来传授知识。
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和讨论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同时,书院也会开设一些其他学科的课程,如诗词、音乐、绘画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最后,宋代书院制度的兴盛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进步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书院为当时的文化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机会,它成为人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发展才情的重要平台。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2
三、图书馆的成长
(一)起源 1.职责与起源:图书馆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责,起 源于对文字资料的收藏。 2.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 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2.西方图书馆 (1)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 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私人图书馆兴起,图书馆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3)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 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
(4)学校教育的作用: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 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印刷书的诞生
1.兴起 (1)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 雏形。(莎草纸) (2)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简策和帛书
2.发展 (1)造纸术的发明: ①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植物纤维纸; ②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印刷术的发展: ①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 ②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这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 ③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成为现代印刷术发 展的重大事件,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推动了报纸、 杂志的普及。
3.印刷书的作用
极大地推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使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 人,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 各民族的发展。
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
1607年,徐光启与意大利传 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欧 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前六卷, 也就是平面几何部分。我们现在 一直在使用也习以为常的几何、 点、线、面、直角、钝角、锐角、 内切圆、平行线等术语,都是徐 光启在400多年前翻译时首创的。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Ⅰ 考试性质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教育学原理约 60分中外教育史约 50分教育心理学约 40分(注:中外教育史包含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材料分析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Ⅳ 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 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 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 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 关于“教育”的陈述类型教育定义;教育隐喻;教育口号。
2.教育定义的类型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3.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概念的内涵;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 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宋太宗淳化年间的书院教育
宋太宗淳化年间的书院教育宋太宗赵光义,即宋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推行书院教育。
宋太宗淳化年间的书院教育对于中国教育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书院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书院的起源宋太宗淳化年间的书院教育起源于唐代的私塾制度。
唐代的私塾是由私人或地方政府设立的,主要教授儿童基础的文化知识。
然而,唐朝后期,私塾逐渐衰落,教育质量下降。
宋太宗淳化年间,为了改善教育状况,他开始推行书院制度。
书院是由政府设立的教育机构,主要培养士人。
书院的设立标志着教育由私人领域进入了公共领域,成为国家的重要事务。
宋太宗淳化年间,书院的数量迅速增加,遍布全国各地。
书院的发展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书院的发展宋太宗淳化年间,书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
初期的书院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设立的,以培养地方官员为主要目标。
这些书院的规模较小,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史子集等基础知识。
初期的书院在教育质量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为后来的书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期的书院是在初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结果。
宋太宗淳化年间,他下令将书院纳入官方教育体系,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中期的书院规模扩大,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
除了经史子集,还增加了诗词、礼仪、音乐等课程。
中期的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强调儒家思想的传承。
后期的书院是在中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
宋太宗淳化年间,他下令将书院的规模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增加了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
后期的书院成为了培养士人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前来学习。
后期的书院不仅注重学术研究,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三、书院教育的影响宋太宗淳化年间的书院教育对于中国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书院教育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书院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重要来源,培养了大量的士人。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一千多年,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全国书院现状分析报告
全国书院现状分析报告概述全国书院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在中国古代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书院既是学术的研究中心,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书院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衰退。
本报告将对全国书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书院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1. 师资不足书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优秀的师资相对不足。
一方面,一些老一辈的书院教师已进入退休年龄,而新的优秀人才流动不足;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制度下的竞争,各类学校更具吸引力,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选择到名校任教。
2. 文化认同缺失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其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独特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外来文化,书院的文化逐渐失去吸引力。
加之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很多人不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经典文化,这使得书院难以在当代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资金不足书院作为传统教育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书院的运营成本较高,包括教师薪酬、图书资源的购买、场所的租赁等。
然而,书院的收入主要依靠学费和政府的支持,而这些收入渠道相对匮乏。
许多书院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日常运营,导致其发展受限。
发展前景虽然书院面临种种困难,但也有一些积极的迹象和新的发展机遇。
1. 教育改革和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呼吁教育改革,包括强调人文精神、审美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
这为书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政府在支持教育改革和传统文化保护方面也加大力度,为书院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2. 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回归近年来,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在逐渐增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书院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机构,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书院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
3.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书院可以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11-3-1-国学发展大事记
国学发展大事记
1. 国学在古代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孔子开办私学,这难道不是国学发展的一大步吗?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人们求知的道路。
想想看,那时候多少人因为孔子的教育而开启了智慧之门啊!
2. 汉朝设立太学,这可真是国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啊!这就好比是给国学的发展修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让更多的人能够走上这条道路,去探索国学的奥秘呀!
3. 科举制度的出现,哇塞,这对国学发展的影响可太大啦!这不就像是给国学的传承安装了一个强大的引擎吗?无数人通过科举去钻研国学经典。
4. 宋代书院的兴盛,那也是国学发展的关键时刻呀!这不就如同国学的花园里绽放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吗?吸引着人们去欣赏、去学习。
5. 明清时期对儒家经典的重视,哎呀呀,这绝对是国学发展的重要一环啊!就好像是给国学的大厦添砖加瓦,让它更加稳固、更加辉煌。
6. 近代国学大师们的涌现,这简直是国学发展的惊喜呀!他们就像黑夜中的明灯,指引着国学前进的方向,难道不是吗?
7. 白话文运动,这对国学发展也是有着深刻影响的呀!这就好像是给国学这辆车换上了新的轮子,让它能更好地行驶在时代的道路上。
8. 现代国学教育的普及,哇哦,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呀!就如同
春风吹遍大地,让国学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9. 国学研究机构的成立,这对国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不小哇!这不就像是给国学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让它能茁壮成长。
10. 国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哈哈,这真的太让人自豪啦!这不就是国学这颗璀璨明珠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吗?
我觉得国学的发展是非常了不起的,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魅力,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和弘扬国学呀!。
我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及特点
作者: 丁玉辉
出版物刊名: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57-58页
主题词: 东林书院;书院的发展;白鹿洞书院;我国古代;学术研究;古代书院;教学内容;王守仁;
教育史;教育机构
摘要: 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以其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独树一帜。
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它对我国古代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书院的发展1 唐代书院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但唐初书院尚不具备学校性质。
开元年间的丽正书院,集合全国众多学者以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书院
白鹿洞书院
东林书院
诂经精舍
学海堂
朝代
后唐、南宋
宋(杨时)
明代(顾宪成,顾允成)
清朝封疆大史
阮元
地点
江西庐山
无锡
1文化学术中心
2教学讲学中心。
3完备的讲会制度
杭州孤山
广州粤秀山
相关人物
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
顾宪成
《东林会约》
重要的学术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思想
2大力发展期
代表书院
白鹿洞书院---朱熹
特点
1、教育制度确立,组织结构完善
2、促进南宋理学发展和繁荣
3、官学化的倾向
1政府出资,加强统治管理。
2接近官学
3成为科举的附庸
4教育内容:理学家著作。
1失意官僚和在野士人设立书院讲学。
2政治色彩明显:讽议时政,裁量人Hale Waihona Puke 。3传播自家学说:王守仁。
1清政府提倡创办书院。
3.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自学自修,制定读书法。
4.师生关系融洽
理学
1推崇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心学。
2容纳各种实学。
3讽议朝政,裁量人物。(风雨)
1崇尚汉学,实事求是。
2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3培养德才兼备的德育教育
教育宗旨
汇集儒家思想,变成学规
1教育目的:
2学习法:
3修身之要:
4处世之要:
5接物之要:
东林书院讲会制度
1学术讨论会,学术争论。
2会讲制度化,形成组织。
书院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原因
1、政治上:始于唐末,社会动荡,官学衰落,私学受影响较小。
2、历史上:悠久的私人讲学传统。
3、文化上:收到佛教讲学的影响。
4、经济物质上:印刷术发展,大量书籍需要收藏,讲学也在其中进行。
二、发展
宋代书院
元代书院
明代的书院
清代的书院
产生原因
官学停顿
1、停滞期
2、兴盛期
1缓慢发展期
3虚怀以听,相互讨论。
1.“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致力于学术研究。不事科举。
2教师”各用所长“,学生”因材施教“。
3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刊刻师生研究成果。注重自学和独立研究。
书院教育特点
1.教育与研究,出版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发展学术。
2.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不同学派的宗师一起辩论讲学,登门论战,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