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培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同步实验班培优题型变式训练(北师大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培优训练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范围: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共23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021·贵州安顺·中考真题)下列几何体中,圆柱体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圆柱体的定义,逐一判断选项,即可.【详解】解:A. 是圆锥,不符合题意;B. 是圆台,不符合题意;C. 是圆柱,符合题意;D. 是棱台,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认识,掌握圆锥、圆柱、圆台、棱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三棱柱,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D【分析】根据三棱柱的截面形状判断即可.【详解】解: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三棱柱,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不可能是六边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熟练掌握三棱柱的截面形状是解题的关键.3.(2022·河北·中考真题)①~④是由相同的小正方体粘在一起的几何体,若组合其中的两个,恰是由6个小正方体构成的长方体,则应选择()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①~④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为4,3,3,2,其中②③组合不能构成长方体,①④组合符合题意【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①~④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分别为4,3,3,2,其中②③组合不能构成长方体,①④组合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应用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4.(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与“话”字相对的字是( )A.跟B.党C.走D.听【答案】C【分析】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由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相间、Z端是对面”可知,“话”与“走”是对面,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掌握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是正确判断的前提.5.(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直线上顺次三个点A、B、C,已知AB=10cm,BC=4cm.D 是AC的中点,M是AB的中点,那么MD=( )cmA.4B.3C.2D.1【答案】C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68AOB ∠=︒,OC 平分AOD ∠且15COD ∠=︒,则BOD ∠的度数为( ).A .28︒B .38︒C .48︒D .53︒【答案】B 【分析】根据OC 平分AOD ∠且15COD ∠=︒可得30AOD ∠=︒,再结合68AOB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OC 平分AOD ∠且15COD ∠=︒,∴230AOD COD ∠=∠=︒,又∵68AOB ∠=︒,∴38BOD AOB AO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_______________.【答案】圆锥【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判定即可.【详解】∵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圆锥,故答案为:圆锥.【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记住常见平面图形旋转的几何体是解题的关键.8.(2022·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一个几何体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立方块的个数为_____.【答案】4【分析】根据左面看与上面看的图形,得到俯视图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左视图和俯视图,这个几何体的底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1个小正方体,所以有314+=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熟练掌握几何体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9.(2019·湖北黄冈·中考真题)如图,,AC BD 在AB 的同侧,2,8,8AC BD AB ===,点M 为AB 的中点,若120CMD ∠=o ,则CD 的最大值是_____.【答案】14【分析】如图,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A′,点B关于DM的对称点B′,证明△A′MB′为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点A关于CM的对称点'A,点B关于DM的对称点'B.120∠=oCMDQ,\∠+∠=o,60AMC DMB\''60∠+∠=o,CMA DMB\∠=o,''60A MBQ,=''MA MB\D为等边三角形A MB''Q,£++=++=''''14CD CA A B B D CA AM BD\的最大值为14,CD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10.(2021·山东·滕州市张汪镇张汪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有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如果记6的对面数字为a,2的对面数字为b,那么a+b的值为_____.【答案】7【分析】从图形进行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得到对面的数字,即可求得结果.【详解】一个正方体已知1,4,6,第二个正方体已知1,2,3,第三个正方体已知2,5,6,且不同的面上写的数字各不相同,可求得1的对面数字为5,6的对面数字为3,2的对面数字为4∴a+b=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的数字,根据相邻的面确定出对面上的数字是解题的关键.11.(2022·山东烟台·期中)2:35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12.(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容积为_____cm3.【答案】6000【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该长方体的高为:42﹣32=10(cm),宽为:32﹣10=20(cm),长为:(70﹣10)÷2=30(cm),故其容积为:30×20×10=6000(cm3),故答案为:6000.【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的关键是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如果长方体相对面上的两个数字之和相等,求2x y -的值.【答案】16【分析】分别找到x 与y 相对的数字即可求解.【详解】因为这是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所以“4”与“10”相对,“x ”与“2”相对,“6”与“y ”相对,所以26410x y +=+=+,所以12x =,8y =,所以2212816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展开图,正确找出相对面是解题的关键.14.(2021·江西·南昌知行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如图,AB =18cm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把线段MB 分成MC :CB =2:1的两部分,求线段AC 的长.请补充完成下列解答:解:∵M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8cm ,∴AM =MB = AB = cm .∵MC :CB =2:1,∴MC = MB = cm .∴AC =AM + = + = cm .15.(2021·广西玉林·七年级期末)如图,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3AC AB =,D 是AC 的中点,若15AB =,求BD 的长.16.(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C 是EB 上一点,AC =12,(1)若EC :CB =1:4,求AB 的长;(2)若F 为CB 的中点,求EF 长,17.(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四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画直线AB;②连接AC、BD,相交于点O;③画射线AD、射线BC,相交于点P.【答案】见详解【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画图即可.【详解】解:如图【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简单作图,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认真作图解答即可.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AD=cm,18.(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9BC=cm.2(1)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2)求AC的长;EA=cm,求BE的长.(3)若点E在直线AD上,且3【答案】(1)6;(2)5cm;(3)4cm或10cm.【分析】(1)固定A为端点,数线段,依次类推,最后求和即可;(2)根据AC=AD-CD=AC-2BC,计算即可;(3)分点E在点A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形求解.【详解】(1)以A为端点的线段为:AC,AB,AD;以C为端点的线段为:CB,CD;以B为端点的线段为:BD;共有3+2+1=6(条);故答案为:6.(2)解:∵B 为CD 中点,2BC =cm∴24CD BC ==cm∵9AD =cm∴945AC AD CD =-=-=cm(3)7AB AC BC =+=cm ,3AE =cm第一种情况:点E 在线段AD 上(点E 在点A 右侧).734BE AB AE =-=-=cm第二种情况:点E 在线段DA 延长线上(点E 在点A 左侧).7310BE AB AE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线段,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的关键.19.(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将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1)如图①,若∠1=4∠2,请计算出∠CAE 的度数;(2)如图②,若∠ACE =2∠BCD ,请求出∠ACD 的度数.【答案】(1)∠CAE =18°;(2)∠ACD =120°.【分析】(1)由题意根据∠BAC =90°列出关于∠1、∠2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到∠2的度数,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E =∠2,从而得解;(2)根据∠ACB 和∠DCE 的度数列出等式求出∠ACE ﹣∠BCD =30°,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BCD ,然后由∠ACD =∠ACB+∠BCD 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BAC =90°,∴∠1+∠2=90°,∴4∠2+∠2=90°,∴∠2=18°,又∵∠DAE =90°,∴∠1+∠CAE =∠2+∠1=90°,∴∠CAE =∠2=18°;(2)∵∠ACE+∠BCE =90°,∠BCD+∠BCE =60°,∴∠ACE ﹣∠BCD =30°,又∠ACE =2∠BCD ,∴2∠BCD ﹣∠BCD =30°,∠BCD =30°,∴∠ACD =∠ACB+∠BCD =90°+30°=12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2022·全国·七年级)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D ∠为锐角,OE CD ⊥,OF 平分BOD ∠(1)图中与AOE ∠互余的角为__________;(2)若EOB DOB ∠=∠,求AOE ∠的度数;(3)图中与锐角AOE ∠互补角的个数随AOE ∠的度数变化而变化,直接写出与AOE ∠互补的角的个数及对应的AOE ∠的度数【答案】(1)AOD ∠、BOC ∠;(2)45︒;(3)见解析.【分析】(1)根据余角的定义可解答;(2)根据补角的定义列方程可解答;(3)设出∠AOE 的度数,依次表达图中的补角,可解.【详解】(1)由题意可得于∠AOE 互余的角为:AOD ∠、BOC∠(2)设AOD x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2022·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一,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点B 表示的数为8,动点P 从A 出发,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沿射线AB 的方向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0t >(1)线段AB=__________.(2)当点P运动到AB的延长线时BP=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时,点M是AP的中点,点N是BP的中点,求此时MN的长度.(3)如图二,当3(4)当点P从A出发时,另一个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沿射线向右运动,①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存在这样的t值,使B、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请直接写出t 值.______________.2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已知∠AOB和∠COD均为锐角,∠AOB>∠COD,OP平分∠AOC,OQ平分∠BOD,将∠COD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使∠BOC=α(0≤α<180°)(1)若∠AOB=60°,∠COD=40°,①当α=0°时,如图1,则∠POQ= ;②当α=80°时,如图2,求∠POQ的度数;③当α=130°时,如图3,请先补全图形,然后求出∠POQ的度数;(2)若∠AOB=m°,∠COD=n°,m>n,则∠POQ= ,(请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AOC= m°+ a°,∵OP平分∠AOC,(m°+ a°),∴∠POC=12(n°+ a°),同理可求∠DOQ=12六、(本大题共12分)23.(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直线l 上有两条可以左右移动的线段:AB =m ,CD =n ,且m ,n 满足()2480m n -+-=,点M ,N 分别为AB ,CD 中点.(1)求线段AB ,CD 的长;(2)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也向右运动.若运动6秒后,MN =4,求此时线段BC 的长;(3)若BC =24,将线段CD 固定不动,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在线段AB 向右运动的某一个时间段t 内,始终有MN +AD 为定值.求出这个定值,并直接写出t 在哪一个时间段内.的关键是掌握分类讨论思想.。
(人教版)深圳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培优)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①AC =BC ;②AC =12AB ;③BC =12AB ;④AB =2AC ;⑤AB =2B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2.给出下列各说法: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的;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的,1个是曲的;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的;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的.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3.如图所示的四个几何体中,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相同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下面四个图形中,能判断∠1>∠2的是( )A .B .C .D . 5.已知∠α与∠β互补,且∠α>∠β,则∠β的余角可以表示为( )A .12α∠B .12β∠C .()12αβ∠-∠D .()1+2αβ∠∠ 6.如图,在ABC 中,90BAC ∠=︒,点D ,E 分别在BC ,CA 边的延长线上,EH BC ⊥于点H ,EH 与AB 交于点F .则1∠与2∠的数量关系是( ).A .12∠=∠B .1∠与2∠互余C .1∠与2∠互补D .12100∠+∠=° 7.如图,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高,将直角三角形ABC 按以下方式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右侧几何体的是( ).A .绕着AC 旋转B .绕着AB 旋转C .绕着CD 旋转 D .绕着BC 旋转 8.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F EG 平分BEF ∠.若1 50∠=︒.则2∠的度数为( )A .50︒B .65︒C .60︒D .70︒9.如图,把APB ∠放置在量角器上,P 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读得射线PA 、PB 分别经过刻度117和153,把APB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 PB ''∠,下列结论: ①APA BPB ''∠=∠;②若射线PA '经过刻度27,则B PA '∠与A PB '∠互补;③若12APB APA ''∠=∠,则射线PA '经过刻度45.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10.若∠A=20°18′,∠B=20°15″,∠C=20.25°,则有( ) A .∠A >∠B >∠CB .∠B >∠A >∠C C .∠A >∠C >∠BD .∠C >∠A >∠B 11.已知∠AOB=40°,∠BOC=20°,则∠AOC 的度数为( ) A .60° B .20° C .40° D .20°或60° 12.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25BC AC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34DA AB =,则线段AD 是线段CB 的____倍 A .98 B .89 C .32 D .2313.22°20′×8等于( ).A.178°20′B.178°40′C.176°16′D.178°30′14.如下图,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都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都不正确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二、填空题16.下午3:40时,时钟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_________度.17.如图,点C,M,N在线段AB上,且M是AC的中点,CN:NB=1:2,若AC=12,MN=15,则线段AB的长是_______.18.把棱长为1cm的四个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则在所得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大等于________2cm.19.科学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方面.下面的这两个情景,请你做出判断.情景一: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二:农民兴修水利,开挖水渠,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线开挖,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20.按照图填空:(1)可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____.(2)必须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B为顶点的角共有______个,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如图,已知OM 是AOC ∠的平分线,ON 平分BOC ∠.若120AOC ︒∠=,30BOC ︒∠=,则MON ∠=_________.22.如图,立体图形是由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按对应序号填空.A 对应___,B 对应___,C 对应___,D 对应__,E 对应__.2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盒的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中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为__,___,___.24.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 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_______.2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D +∠CO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度.26.如图,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12∠=∠,则与1∠互补的角是________.若1283235'''∠=︒,则1∠的补角为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所示,A ,B 两条海上巡逻船同时在海面发现一不明物体,A 船发现该不明物体在他的东北方向(从靠近A 点的船头观测),B 船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从靠近B 点的船头观测),请你试着在图中确定这个不明物体的位置.28.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已知点B 对应的数为2,点A 对应的数为a .(1)若a =﹣1,则线段AB 的长为 ;(2)若点C 到原点的距离为3,且在点A 的左侧,BC ﹣AC =4,求a 的值.29.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70AOC ∠=︒,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那么COE ∠的度数为______;(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 恰好平分A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 ∠和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30.如图所示,长度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点M ,点C 将线段MB 分成:1:2MC CB =,求线段AC 的长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经典题(培优专题)(2)
一、解答题1.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E=90°.(1)如图1,若OC平分∠AOE,求∠AOD的度数;(2)如图2,若∠BOC=4∠FOB,且OE平分∠FOC,求∠EOF的度数.解析:(1)135°;(2)54°【分析】(1)利用OC平分∠AOE,可得∠AOC=12∠AOE=12×90°=45°,再利用∠AOC+∠AOD=180°,即可得出.(2)由∠BOC=4∠FOB,设∠FOB=x°,∠BOC=4x°,可得∠COF=∠COB-∠BOF=3x°,根据OE平分∠COF,可得∠COE=∠EOF=12∠COF=32x°,即可得出.【详解】(1)∵∠AOE=90°,OC平分∠AOE,∴∠AOC=12∠AOE=12×90°=45°,∵∠AOC+∠AOD=180°,∴∠AOD=180°-∠AOC=180°-45°=135°,即∠AOD的度数为135°.(2)∵∠BOC=4∠FOB,∴设∠FOB=x°,∠BOC=4x°∴∠COF=∠COB-∠BOF=4x°-x°=3x°∵OE平分∠COF∴∠COE=∠EOF=12∠COF=32x°∵32x+x=90°∴x=36,∴∠EOF=32x°=32×36°=54°即∠EOF的度数为5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方程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2.已知直线l上有三点A、B、C,AB=3,AC=2,点M是AC的中点.(1)根据条件,画出图形;(2)求线段BM的长.解析:(1)见解析;(2)2或4.【分析】(1)分C点在线段AB上和C点在B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1)中所画图形,根据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故选,分别求出MB的长即可.【详解】(1)点C的位置有两种: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①所示:当点C在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2)∵点M是AC的中点,AC=2,∴AM=CM=12AC=1,如图①所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B=AM+MB,AB=3,∴MB=AB-AM=2.如图②所示:当点C在BA的延长线上时,MB=AM+AB=4.综上所述:MB的长为2或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关键. 3.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1)如图,若点D在线段CB上,且BD=1.5厘米,AD=6.5厘米,求线段CD的长度;(2)若将(1)中的“点D在线段CB上”改为“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线段CD的长度.解析:(1)CD=2.5厘米;(2)CD=4厘米.【分析】根据BD+AD=AB 可求出AB 的长,利用中点的定义可求出BC 的长,根据CD=BC-BD 求出CD 的长即可;(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CD 的长即可.【详解】(1)∵BD=1.5厘米,AD=6.5厘米,∴AB=BD+AD=8(厘米),∵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BC=12AB=4(厘米) ∴CD=BC-BD=2.5(厘米).(2)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BD=1.5厘米,AD=6.5厘米,∴AB=AD-BD=5(厘米),∵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BC=12AB=2.5(厘米) ∴CD=BC+BD=4(厘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4.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曾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个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解析:34个【分析】在最后一次送了一半加三个,篮子的李子没有剩余,可以知道最后一次的一半就是三个,所以上一次剩余6个,6个加上送的2个合计8个,为第二次的一半,可以知道第一次送出后还有16个,16在加上第一次送的1个为17个,所以最初一共有34个.【详解】用逆推法:解: ()32221234⎡⎤⨯+⨯+⨯=⎣⎦(个)【点睛】送出一半又3个的时候,剩余为0,直接可以知道一半就是3个.5.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解析: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分析】根据平面图形: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得答案.【详解】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可知:它们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点睛】此题考查认识平面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对图形的识别.6.如图,已知40AOB ∠=︒,3BOC AOB ∠=∠,OD 平分AOC ∠,求BOD ∠的度数.解析:40°【分析】根据3BOC AOB ∠=∠,40AOB ∠=︒求出120BOC ∠=︒,得到∠AOC 的度数,利用OD 平分AOC ∠,求出∠AOD 的度数,即可求出BOD ∠的度数.【详解】解:∵3BOC AOB ∠=∠,40AOB ∠=︒,∴120BOC ∠=︒.∵AOC AOB BOC ∠=∠+∠,40120=︒+︒,160=︒,又∵OD 平分AOC ∠, ∴1802AOD AOC ∠=∠=︒, ∴BOD AOD AOB ∠=∠-∠, 8040=︒-︒,40=︒.【点睛】此题考查角度的和差计算,会看图明确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角平分线的运用.7.[阅读理解]射线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若1,2COA BOC ∠=∠则我们称射线OC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例如,如图1,60 20AOB AOC COD BOD ∠=∠=∠=∠=,,则12AOC BOC ∠=∠,称射线OC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同时,由于12BOD AOD ∠=∠,称射线OD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知识运用] (1)如图2,120AOB ∠=,射线OM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则AOM ∠= ,若AOB ∠的度数是α,射线ON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NOC ∠的度数是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如180AOB ∠=,射线OC 与射线OA 重合,并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OD 与射线OB 重合,并绕点O 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射线OD 与射线OA 重合时,运动停止,现在两射线同时开始旋转.①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 (秒),使得COD ∠的度数是20,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当t 为多少秒时,射线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 解析:(1)40︒,16α;(2)①存在,当20t =秒或25秒时,∠COD 的度数是20︒;②当907t =,36019,1807,30时,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分析】(1)根据伴随线定义即可求解;(2)①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分相遇之前和之后进行列式计算即可;②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分相遇之前和之后四个图形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120AOB ∠=,射线OM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根据题意,12AOM BOM ∠=∠,则111204033AOM AOB ∠=∠=⨯︒=︒; ∵AOB ∠的度数是α,射线ON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 ∴111233BON AON AOB α∠=∠=∠=,1122BOC AOB α∠=∠=, ∴111236NOC BOC BON ααα∠=∠-∠=-=; 故答案为:40︒,16α; (2)射线OD 与OA 重合时,180365t ==(秒), ①当∠COD 的度数是20°时,有两种可能: 若在相遇之前,则1805320t t --=,∴20t =;若在相遇之后,则5318020t t +-=,∴25t =;所以,综上所述,当20t =秒或25秒时,∠COD 的度数是20°;②相遇之前:(i )如图1,OC 是OA 的伴随线时,则12AOC COD ∠=∠, 即()13180532t t t =--, ∴907t =; (ii )如图2,OC 是OD 的伴随线时,则12COD AOC ∠=∠,即11805332t t t --=⨯, ∴36019t =; 相遇之后: (iii )如图3,OD 是OC 的伴随线时,则12COD AOD ∠=∠, 即()153********t t t +-=-, ∴1807t =; (iv )如图4,OD 是OA 的伴随线时,则12AOD COD ∠=∠, 即()118053t 5t 1802t -=+-, ∴30t =;所以,综上所述,当907t =,36019,1807,30时,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点睛】 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考查了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8.(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多10︒,求这个角的度数.(2)已知α∠的余角是β∠的补角的13,并且32βα∠=∠,试求a β∠+∠的度数. 解析:(1)50°;(2)150°【分析】(1)设这个角为α,则补角为(180°-α),余角为(90°-α),再由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多10°,可得方程,解出即可;(2)根据互余和互补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答案.【详解】(1)设这个角为α,根据题意,得18039010()a α︒-=︒-+︒.解得:50α=︒.答:这个角的度数为50︒.(2)根据题意,得190(180)3αβ︒︒-∠=⨯-∠且32βα∠=∠, ∴60α∠=︒,90β∠=︒.∴ 150αβ∠+∠≡︒.【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 ,B ,C ,D .(1)根据下列语句画图:①射线BA ;②直线AD ,BC 相交于点E ;③延长DC 至F (虚线),使CF=BC ,连接EF (虚线).(2)图中以E 为顶点的角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__________个.解析:(1)见解析;(2)8【分析】(1) 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画出图形即可;(2)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根据角的概念数出角的个数即可.【详解】解:(1)画图如下:(2)(前面数过的不再重数)以EF 为始边的角有4个,以EC 为始边的角有1个,以EA 为始边的角有1个,以EC 的反向延长线为始边的有1个,以EA 的反向延长线为始边的有1个,所以以E 为顶点的角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8个.【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直线、射线、线段,关键是掌握角的概念及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22AB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t t >秒.(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点P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解析:(1)14-,85t -;(2)2.5秒或3秒;(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图形见解析.【分析】(1)根据点B 和点P 的运动轨迹列式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②点P Q 、相遇之后,分别列式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 分别列式求解即可.【详解】(1)14-,85t -;(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 2.5t =.②点P Q 、相遇之后,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3t =.答:若点P Q 、同时出发,2.5或3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理由如下: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 11111()22112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 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1111()11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 ∴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动点的问题,掌握数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已知点B 对应的数为2,点A 对应的数为a .(1)若a =﹣1,则线段AB 的长为 ;(2)若点C 到原点的距离为3,且在点A 的左侧,BC ﹣AC =4,求a 的值.解析:(1)3;(2)﹣2【分析】(1)根据点A 、B 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 的长度;(2)设点C 表示的数为c ,则|c|=3,即c =±3,根据BC ﹣AC =4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 =2﹣a =2﹣(﹣1)=3,故答案为:3;(2)∵点C 到原点的距离为3,∴设点C 表示的数为c ,则|c|=3,即c =±3,∵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在点A 的左侧,且点B 表示的数为2,∴点C 表示的数为﹣3,∵BC ﹣AC =4,∴2﹣(﹣3)﹣[a ﹣(﹣3)]=4,解得a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12.小刚和小强在争论一道几何问题,问题是射击时为什么枪管上有准星.小刚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枪管上才有准星.”小强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当然知道,可是若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这样不是有三点了吗?既然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那弄出第三点是为什么呢?”聪明的你能回答小强的疑问吗? 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结合实际意义,易得答案.【详解】解:如果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那么要想射中目标,人眼与目标确定的这条直线应与子弹所走的直线重合,即与准星和目标所确定的这条直线重合,即可看到哪儿打到哪儿.换句话说要想射中目标就必须使准星在人眼与目标所确定的直线上.【点睛】题考查直线的性质,无限延伸性即没有端点;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射击场景,立意新颖,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COD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并使OC 边始终在直线AB 的上方,OE 平分BOC ∠.(1)若70DOE ∠=︒,则AOC ∠=________;(2)若DOE α∠=,求AO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解析:(1)140︒;(2)2α【分析】(1)由70DOE ︒∠=,90COD ︒∠=,可以推出COE ∠的度数,又因为OE 平分BOC ∠,所以可知BOC ∠的度数,180BOC ︒-∠的度数即可解决;(2)由DOE α∠=,90COD ︒∠=,可以推出COE ∠=90α︒-,又因为OE 平分BOC ∠,以可知BOC ∠=2COE ∠=1802α︒-,180BOC ︒-∠即可解决.【详解】解:(1)∵70DOE ︒∠=,90COD ︒∠=,∴907020COE ︒︒︒∠=-=.∵OE 平分BOC ∠,∴20COE BOE ︒∠=∠=,∴1801802140AOC BOC COE ︒︒︒∠=-∠=-∠=.故答案为140︒.(2)∵DOE α∠=,90COD ︒∠=,∴90COE α︒∠=-.∵OE 平分BOC ∠,∴21802BOC COE α︒∠=∠=-,∴()180********AOC BOC α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和直角,熟练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直线l 上有A ,B 两点,AB =24cm ,点O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OA =2OB .(1)OA =__________cm ,OB =___________cm ;(2)若C 点是线段AO 上的一点,且满足AC =CO +CB ,求CO 的长;(3)若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 的速度为2cm /s ,点Q 的速度为1cm s ⁄,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①当t 为何值时,2OP −OQ =8;②当点P 经过点O 时,动点M 从点O 出发,以3cm s ⁄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M 追上点Q 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 运动,遇到点P 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 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 ,Q 停止时,点M 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 行驶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cm .解析:(1)16,8;(2)83;(3)①t=165 或16s;②48. 【解析】【分析】(1)由OA=2OB ,OA+OB=24即可求出OA 、OB .(2)设OC=x ,则AC=16-x ,BC=8+x ,根据AC=CO+CB 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 在点O 左边时,2(16-2t )-(8+t )=8,当点P 在点O 右边时,2(2t-16)-(8+x )=8,解方程即可.②点M 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 从点O 开始到追到点Q 的时间,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s 由题意得:t (2-1)=16由此即可解决.【详解】(1)∵AB=24,OA=2OB ,∴20B+OB=24,∴OB=8,0A=16,故答案分别为16,8.(2)设CO 的长为x cm .由题意,得x +(x +8)=24−8−x .解得x =83.所以CO的长为83cm.(3)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t=165,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t)=8,t=16,∴t=165或16s时,2OP−OQ=8.②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故答案为48cm.【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5.如图,O在直线AC上,OD是∠AOB的平分线,OE在∠BOC内.(1)若OE是∠BOC的平分线,则有∠DOE=90°,试说明理由;(2)若∠BOE=12∠EOC,∠DOE=72°,求∠EOC的度数.解析:(1)见解析;(2)72°【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DOE=12∠AOC=90°;(2)设∠EOB=x度,∠EOC=2x度,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建立x的方程,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详解】(1)如图,因为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BOD=12∠AOB,∠BOE=12∠BOC,所以∠DOE=12(∠AOB+∠BOC)=12∠AOC=90°;(2)设∠EOB=x,则∠EOC=2x,则∠BOD=12(180°–3x),则∠BOE+∠BOD=∠DOE,即x+12(180°–3x )=72°, 解得x=36°,故∠EOC=2x=72°.【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设未知数,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列方程组,求解.角平分线的运用,为解此题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16.把如图图形沿虚线折叠,分别能折叠成什么几何体(图中的五边形均为正五边形)?观察折成的几何体,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几何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2)每个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解析:(1)第一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锥,有10条棱,侧棱相等,底面上的五条棱相等;第二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柱,有15条棱,上下底面上的棱相等,侧棱相等;(2)第一个几何体有6个面,分别是5个等腰三角形,1个正五边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个几何体有7个面,分别是5个长方形,2个正五边形,长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正五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分析】(1)由五棱锥与五棱柱的折叠及五棱锥与五棱柱的展开图解题.(2)根据五棱锥与五棱柱的特征即可求解.【详解】解:(1)图形(1)有10条棱,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图形(2)有15条棱,两个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2)图形(1)有6个面,底面是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形(2)有7个面,底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17.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1)若1AM =,4BC =,求MN 的长度.(2)若6AB =,求MN 的长度.解析:(1)3;(2)3.【分析】(1)由中点可得CN 和MC 的长,再由 MN=MC+CN 可求得MN 的长;(2)由已知可得AB 的长是NM 的2倍,已知AB 的长,可求得MN 的长度.【详解】解:(1)∵N 是BC 的中点,M 是AC 的中点,1AM =,4BC =,∴2CN =,1AM CM ==,∴3MN MC CN =+=.(2)∵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6AB =, ∴132NM MC CN A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18.P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P B 、同时向A 点运动,且C 点的运动速度为2/cm s ,D 点的运动速度为3/cm s ,运动的时间为t s .(1)若8AP cm =,①运动1s 后,求CD 的长;②当D 在线段PB 上运动时,试说明2AC CD =;(2)如果2t s =时,1CD cm =,试探索AP 的值.解析:(1)①3cm ;②见解析;(2)9AP =或11cm.【分析】(1)①先求出PB 、CP 与DB 的长度,然后利用CD=CP+PB-DP 即可求出答案;②用t 表示出AC 、DP 、CD 的长度即可求证AC=2CD ;(2)t=2时,求出CP 、DB 的长度,由于没有说明点D 再C 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详解】解:(1)①由题意可知:212,313CP cm DB cm =⨯==⨯=,∵8,12AP cm AB cm ==,∴4PB AB AP cm =-=,∴2433CD CP PB DB cm =+-=+-=;②∵8,12AP AB ==,∴4,82BP AC t ==-,∴43DP t =-,∴2434CD DP CP t t t =+=+-=-,∴2AC CD =;(2)当2t =时,224,326CP cm DB cm =⨯==⨯=,当点D 在C 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1CD cm =,∴7CB CD DB cm =+=,∴5AC AB CB cm =-=,∴9AP AC CP cm =+=,当点D 在C 的左边时,如图所示:∴6AD AB DB cm =-=,∴11AP AD CD CP cm =++=,综上所述,9AP =或11cm.【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的简单计算以及线段中动点的有关计算.此题的难点在于根据题目画出各线段.19.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小30,求这个锐角的度数和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解析: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分析】设这个锐角为x 度,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锐角为x 度,由题意得:()18049030x x -=--,解得50x =.即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905040︒︒︒-=,18050130︒︒︒-=.答: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熟记“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所示,已知O 是直线AB 上一点,90BOE FOD ∠=∠=︒,OB 平分COD ∠.(1)图中与DOE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2)图中是否有与DOE ∠互补的角?如果有,直接写出全部结果;如果没有,说明理由.解析:(1)EOF ∠,BOD ∠,BOC ∠;(2)BOF ∠,COE ∠.【分析】(1)由∠BOE=90°,则∠DOE+∠BOD=90°,要求与∠DOE 互余的角,只要找到与∠BOD 相等的角即可,即∠BOC ,∠EOF ;(2)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结合OB 平分∠COD ,可得∠DOE=∠AOF ,∠EOF=∠BOD=∠BOC ,则∠DOE 的补角与∠AOF 的补角相等,即∠DOE 互补的角:∠BOF 、∠EOC ;【详解】解:(1)∵∠BOE=∠FOD=90°,∴∠AOF+∠EOF=90°,∠BOD+∠DOE=90°,∠DOE+∠EOF=90°,∵OB 平分∠COD ,∴∠BOD=∠BOC ,∠AOF=∠DOE ,∴与∠DOE 互余的是:∠EOF 、∠BOD 、∠BOC ;故答案为:∠EOF 、∠BOD 、∠BOC ;(2)由(1)以及同角的余角相等可知,∠AOF=∠DOE ,∠EOF=∠BOD=∠BOC , ∴∠DOE 的补角与∠AOF 的补角相等,∵∠AOF+∠BOF=180°,∠BOF=∠EOC ,∴∠AOF+∠EOC=180°,∴∠DOE 的补角有:∠BOF 和∠EOC .【点睛】本题考查了补角和余角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进行解答.21.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2AB =,1BC =,如图所示,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 为原点,写出点A ,C 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 的值;若以C 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求p .解析:(1)-4;(2)-88【分析】(1)根据以B 为原点,则C 表示1,A 表示-2,进而得到p 的值;根据以C 为原点,则A 表示-3,B 表示-1,进而得到p 的值;(2)根据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CO=28,可得C 表示-28,B 表示-29,A 表示-31,据此可得p 的值.【详解】(1)若以B 为原点,则点C 对应1,点A 对应2-,所以1021p =+-=-;若以C 为原点,则点A 对应3-,点B 对应1-,所以3104p =--+=-.(2)若原点O 在题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则点C 对应28-,点B 对应29-,点A 对应31-,所以3129288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数轴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2.射线OA ,OB ,OC ,OD ,OE 有公共端点O .(1)若OA 与OE 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如图(2),若108AOC ︒∠=,(072)COE n n ︒∠=<<,OB 平分AOE ∠,OD平分COE ∠,求BOD ∠的度数.解析:(1)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54︒【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BOD=12∠AOC+12∠COE ,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1)题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有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2)因为OB 平分AOE ∠,OD 平分COE ∠,108AOC ︒∠=,(072)COE n n ︒∠=<<,所以1111()2222BOD BOE DOE AOE COE AOE COE AOC ∠=∠-∠=∠-∠=∠-∠=∠. 因为108AOC ∠=︒,所以54BO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本题中将所有锐角的和转化成与∠AOE 、∠BOD 和∠BOD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的长;(2)求线段MN 的长;(3)若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解析:(1)BC= 7cm ;(2)MN= 6.5cm ;(3)MN=2b 【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 的长;(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N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MN 的长; (3)根据(1)(2)的结论,即可解答.【详解】解:(1)∵AC=6cm ,点M 是AC 的中点, ∴12MC AC ==3cm , ∴BC=MB ﹣MC=10﹣3=7cm .(2)∵N 是BC 的中点,∴CN=12BC=3.5cm , ∴MN=MC+CN=3+3.5=6.5cm .(3)如图,MN=MC ﹣NC=1122AC BC -=12(AC ﹣BC )=12b . MN=2b .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24.已知线段AB =10cm ,直线AB 上有一点C ,BC =6cm ,M 为线段AB 的中点,N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解析:2cm 或8cm【分析】分两种情况:(1)点C 在线段AB 上时,(2)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求出线段MN 的值,即可.【详解】解:(1)若为图1情形,∵M 为AB 的中点,∴MB =MA =5cm ,∵N 为BC 的中点,∴NB =NC =3cm ,∴MN =MB ﹣NB =2cm ;(2)若为图2情形,∵M 为AB 的中点,∴MB =AB =5cm ,∵N 为BC 的中点,∴NB =NC =3cm ,∴MN =MB +BN =8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和线段的中点概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点C 是AB 的中点,D ,E 分别是线段AC ,CB 上的点,且AD =23AC ,DE =35AB ,若AB =24 cm ,求线段CE 的长.解析:CE =10.4cm .【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 、BC 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 、DE 的长,再代入CE=DE-CD 即可.【详解】∵AC=BC=12AB=12cm ,CD=13AC=4cm ,DE=35AB=14.4cm , ∴CE=DE ﹣CD=10.4cm. 26.如图,将一个长方形沿它的长或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回答下列问题:(1)得到什么几何体?(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cm 和4cm ,分别绕它的长和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几何体,它们的体积分别为多少?(结果保留π)解析:(1)圆柱;(2)它们的体积分别为3144cm π,396cm π【分析】(1)矩形旋转一周得到圆柱;(2)绕长旋转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为6cm ,绕宽旋转得到圆柱底面半径为6cm ,高为4cm ,从而可以计算出体积.【详解】解:(1)圆柱(2) 绕宽旋转得到圆柱底面半径为6cm ,高为4cm ,21V r h π=264π=⨯⨯144π=绕长旋转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为6cm ,2246V π=⨯⨯96π=∴它们的体积分别为3144cm π,396cm 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圆柱的体积,熟记圆柱的体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7.已知:如图AB ∥CD ,EF 交AB 于G ,交CD 于F ,FH 平分∠EFD ,交AB 于H ,∠AGE =50°,求:∠BHF 的度数.解析:∠BHF=115° .【分析】由AB ∥CD 得到∠AGE=∠CFG ,由此根据邻补角定义可得∠GFD 的度数,又FH 平分∠EFD ,由此可以先后求出∠GFD ,∠HFD ,继而可求得∠BHF 的度数.【详解】∵AB ∥CD ,∴∠CFG=∠AGE=50°,∴∠GFD=130°;又FH 平分∠EFD ,∴∠HFD=12∠EFD=65°; ∵AB ∥CD ,∴∠BHF=180°-∠HFD=11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等知识,两直线平行时,应该想到它们的性质;由两直线平行的关系可以得到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8.计算(1)34°41′25″×5;(2)72°35′÷2+18°33′×4.解析:(1)173°27′5″;(2)110°29′30″.【分析】(1)根据角度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角度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1)34°41′25″×5=(34°+41′+25″)×5=34°×5+41′×5+25″×5=170°+205′+125″=173°27′5″;(2)72°35′÷2+18°33′×4=36°17′30″+72°132′=110°29′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运算,正确理解角度的60进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将∠AOB分成1∶3的两部分,射线OD将∠AOB分成5∶7的两部分,若∠COD=15°,求∠AOB的度数.解析:90°【分析】设∠AOB的度数为x,根据题意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OC,∠AOD,根据角的关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OB的度数为x.因为射线OC将∠AOB分成1∶3两部分,所以∠AOC=14 x.因为射线OD将∠AOB分成5∶7两部分,所以∠AOD=512x.又因为∠COD=∠AOD-∠AOC,∠COD=15°,所以15°=512x-14x.解得x=90°,即∠AOB的度数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设出未知数,表示出∠AOC,∠AOD,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30.如图是一个去掉盖子的长方体礼品盒的展开图(单位:cm).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A.该长方体礼品盒的容积为______3cm.B.如果把这个去掉盖子的礼品盒沿某些棱重新剪开,可以得到周长最大的展开图,则周长最大为____cm.解析:A:800;B:146【分析】A:根据题意可以得到长方体的长为16宽为10高为5,即可求出体积.B:依据题意展开,计算即可.【详解】解:A:根据题意高为20-15=5 宽为15-5=10 长为 26-10=16V=16×10×5=800B:依据题意展开如图周长=5×2+16×6+10×4=14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及最大展开周长,注意最大展开周长一定是最长棱长最多的.。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属于球的是()2. 下列各选项中,点A,B,C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是 ()A.AB=5 cm,BC=15 cm,AC=20 cmB.AB=8 cm,BC=6 cm,AC=10 cmC.AB=11 cm,BC=21 cm,AC=10 cmD.AB=30 cm,BC=16 cm,AC=14 cm3. 图中的几何体的面数是()A.5B.6C.7D.84.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些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图形是()5.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都一样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 [2019·北京一模]下列几何体中,是圆锥的为()7. 如图所示,下列对图形描述不正确的是()A.直线ABB.直线BCC.射线ACD.射线AB8. 如图,点B,C,D依次在射线AP上,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D=2aB.BC=a-bC.BD=a-bD.AC=2a-b9. 已知∠AOB=70°,以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42°,则∠BOC的度数为()A.28°B.112°C.28°或112°D.68°10. 图(1)(2)中所有的正方形完全相同,将图(1)的正方形放在图(2)中①②③④的某一位置,所组成的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二、填空题11. 如图是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立体图形,那么从正面、左面及上面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中面积最小的是从________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12. 如图,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根据它们所呈现的形状,填出与它们类似的立体图形的名称:(1)______;(2)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13. 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的现象是.14. 如图,点B,O,D在同一条直线上,若∠1=15°,∠2=105°,则∠AOC=°.15. 图中可用字母表示出的射线有条.16. 如图4,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C,OD,OE是从点O引出的三条射线,且∠1∶∠2∶∠3∶∠4=1∶2∶3∶4,则∠5=°.三、作图题17. 如图①②,画出绕虚线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18. 如图①,正方体的下半部分涂上了黑色油漆,在如图②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中把刷油漆的部分涂黑(图②中涂黑部分是正方体的下底面).四、解答题19. 小明和小亮在讨论“射击时为什么枪管上要有准星?”这一问题.小明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枪管上要有准星.”小亮说:“若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这不就有三点了吗?不是三点确定一条直线吗?”你认为他们两个谁的说法正确?20. 如图,下列各几何体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21. 计算:(1)40°26'+30°30'30″÷6;(2)13°53'×3-32°5'31″.22. 如图①是一张长为4 cm,宽为3 cm的长方形纸片,将该长方形纸片分别绕长、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如图②③),会得到两个几何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哪种方式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大.23. 如图,已知∠AOD=150°.(1)如图(a),∠AOC=∠BOD=90°,则∠BOC的余角是°,∠BOC=°.(2)如图(b),已知∠AOB与∠BOC互为余角.①若OB平分∠AOD,求∠BOC的度数;②若∠COD是∠BOC的4倍,求∠BOC的度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培优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B[解析] 选项B中,因为AB=8 cm,BC=6 cm,AC=10 cm,所以AB+BC≠AC.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3. 【答案】B[解析] 图中几何体是五棱锥,有5个侧面和1个底面,共有6个面.4. 【答案】A5. 【答案】A[解析]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球,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圆;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正方形.6. 【答案】D7. 【答案】B8. 【答案】C[解析] 由题图可知BD=a,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9. 【答案】C[解析] 如图,若OC在∠AOB内部,则∠BOC1=∠AOB-∠AOC1=70°-42°=28°;若OC在∠AOB外部,则∠BOC2=∠AOB+∠AOC2=70°+42°=112°.10. 【答案】A二、填空题11. 【答案】左[解析] 该几何体从正面看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从左面看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从上面看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故面积最小的是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12. 【答案】(1)圆柱(2)圆锥(3)圆柱、圆锥的组合体(4)球[解析] 立体图形实际上是由物体抽象得来的.13. 【答案】观察同一个物体,由于方向和角度不同,看到的图形往往不同14. 【答案】90[解析] 因为∠2=105°,所以∠BOC=180°-∠2=75°,所以∠AOC=∠1+∠BOC=15°+75°=90°.15. 【答案】5[解析] 有OA,AB,BC,OP,PE,共5条射线.16. 【答案】60[解析] 设∠1=x°,则∠2=2x°,∠3=3x°.依题意,得x+2x+3x=180,解得x=30,所以∠4=4x°=120°,∠5=180°-120°=60°.三、作图题17. 【答案】解:如图所示:18. 【答案】解:如图所示.四、解答题19. 【答案】解:小明的说法正确,小亮的说法不正确.如果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那么要想射中目标,目标必须在人眼与准星确定的直线上,换句话说要想射中目标就必须使准星在人眼与目标所确定的直线上.20. 【答案】(1)长方形(2)圆(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21. 【答案】解:(1)40°26'+30°30'30″÷6=40°26'+5°5'5″=45°31'5″.(2)13°53'×3-32°5'31″=41°39'-32°5'31″=9°33'29″.22. 【答案】解:绕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 cm,高为4 cm,体积为π×32×4=36π(cm3).绕长方形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 cm,高为3 cm,体积为π×42×3=48π(cm3).因此绕长方形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的体积大.23. 【答案】解:(1)因为∠AOC=∠BOD=90°,所以∠BOC+∠AOB=90°,∠BOC+∠COD=90°.所以∠BOC的余角是∠AOB和∠COD.因为∠AOD=150°,∠AOC=90°,所以∠COD=60°.因为∠BOD=90°,所以∠BOC=30°.故答案为60,30.(2)①因为∠AOB与∠BOC互为余角,所以∠AOC=∠AOB+∠BOC=90°.因为OB平分∠AOD,所以∠AOB=∠AOD=×150°=75°.所以∠BOC=∠AOC-∠AOB=90°-75°=15°.②由①知∠AOC=90°.因为∠COD=∠AOD-∠AOC=150°-90°=60°,且∠COD是∠BOC的4倍,所以∠BOC=15°.。
深圳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阶段测试(培优)
深圳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阶段测试(培优)一、选择题1.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下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的平面图形是()A.A B.B C.C D.D C解析:C【解析】根据折叠的性质,结合折叠不变性,可知剪下来的图形是C,有四个直角三角形构成的特殊四边形.故选C.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B.n棱柱有n个面,n个顶点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D.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B解析:B【解析】A、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说法正确;B、n棱柱有n+2个面,n个顶点,故原题说法错误;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说法正确;D、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说法正确;故选B.3.下面四个图形中,能判断∠1>∠2的是()A.B.C.D. D解析:D【分析】根据图象,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1与∠2是对顶角,相等,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图象,∠1<∠2,故本选项错误;C.∠1是锐角,∠2是直角,∠1<∠2,故本选项错误;D.∠1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所以∠1>∠2,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4.如图所示,90AOC ∠=︒,COB α∠=,OD 平分AOB ∠,则COD ∠的度数为( )A .2αB .45α︒-C .452α︒- D .90α︒- C解析:C【分析】先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AOB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OD 的度数,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D 的度数.【详解】解:∵∠AOC=90°,∠COB=α,∴∠AOB=∠AOC+∠COB=90°+α.∵OD 平分∠AOB ,∴∠BOD=12(90°+α)=45°+12α, ∴∠COD=∠BOD-∠COB=45°-12α, 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 =BC =3CD ,若A ,D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5和6,点E 为BD 的中点,在数轴上的整数点中,离点E 最近的点表示的数是( )A .2B .1C .0D .-1A解析:A【分析】根据A 、D 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求得AD 的长度,然后根据2AB=BC=3CD ,求得AB 、BD 的长度,从而找到BD 的中点E 所表示的数.【详解】解:如图:∵|AD|=|6-(-5)|=11,2AB=BC=3CD,∴AB=1.5CD,∴1.5CD+3CD+CD=11,∴CD=2,∴AB=3,∴BD=8,∴ED=1BD=4,2∴|6-E|=4,∴点E所表示的数是:6-4=2.∴离线段BD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6.体育课上,小悦在点O处进行了四次铅球试投,铅球分别落在图中的M,N,P,Q四个点处,则表示他最好成绩的点是()A.M B.N C.P D.Q C解析:C【分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知最好成绩在P点.【详解】P点与O点距离最长,且在有效范围内,所以最好成绩在P点.【点睛】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7.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A.10 B.15 C.5 D.20A解析:A【分析】根据图形写出各角即可求解.【详解】图中的角有∠AOB、∠AOD、∠AOC、∠AOE、∠EOB、∠EOD、∠EOC、∠COB、∠COD、∠DOB,共10个.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个数,解题的关键是依次写出各角.8.如图,图中射线、线段、直线的条数分别为()A.5,5,1 B.3,3,2C.1,3,2 D.8,4,1D解析:D【分析】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详解】以A点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B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以D 为端点射线有1条,合计射线8条.线段:AB,BC,AC,BD ,合计4条.直线:AC,合计1条故本题 D.【点睛】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9.下图是一个三面带有标记的正方体,它的表面展开图是()A.B.C.D. 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侧面展开图中相邻的面和相对的面,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三角形和正方形是对面,不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C. 三角形和正方形是对面,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展开图,掌握正方体侧面展开图中相邻的面和相对的面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进行逐一分析判断.【详解】A. 根据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则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故该选项正确;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线段公理,故该选项正确;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直线公理,故该选项正确;D. 当三点共线时,则只能确定一条直线,故该选项错误.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二、填空题11.线段3AB cm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截取1BC cm =,则AC =__________.4【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线段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截取则AB+BC=4cm 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解析:4【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线段3AB cm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截取1BC cm =,则AC =AB+BC=4cm ,故填: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的和差关系.12.长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_____,简称____.包围着体的是______.面有____的面与______的面两种.几何体体面平曲【解析】【分析】几何体又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详解】长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故答案为:(1)几何体(2)解析:几何体体面平曲【解析】【分析】几何体又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详解】长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为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故答案为:(1). 几何体(2). 体 (3). 面(4). 平(5). 曲【点睛】此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13.看图填空.(1)AC=AD-_______=AB+_______,(2)BC+CD=_______=_______-AB,(3)AD=AC+___.CDBCBDADCD【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得答案【详解】(1)AC=AD-CD=AB+BC(2)BC+CD=BD=AD-AB(3)AD=AC+CD故答案为:CD;BC;BD;AD解析:CD BC BD AD CD【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得答案.【详解】(1)AC=AD-CD=AB+BC,(2)BC+CD=BD=AD-AB,(3)AD=AC+CD,故答案为:CD;BC;BD;AD;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4.如图所示,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________个,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个,图中所有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________个.3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解析:3 7【分析】根据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依题意求得答案.【详解】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2个:∠B,∠C;以A为顶点的角有3个:∠BAD,∠BAC,∠DAC;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7个:∠BAD,∠BAC,∠DAC,∠B,∠C,∠ADB,∠ADC.故答案为2,3,7.【点睛】利用了角的概念求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角.角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角+3个大写英文字母;2.角+1个大写英文字母;3.角+小写希腊字母;4.角+阿拉伯数字.15.科学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方面.下面的这两个情景,请你做出判断.情景一: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二:农民兴修水利,开挖水渠,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线开挖,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情景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赞同第二种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学校和图书馆两根立桩之间的路线可看做是一条线段接下来根据根据线解析:情景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赞同第二种,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学校和图书馆、两根立桩之间的路线可看做是一条线段,接下来,根据根据线段的性质来分析得出即可.【详解】第一个情景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来做的,第二个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赞同第二种做法.我们利用科学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我赞同第二种做法.我们利用科学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我们周围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点睛】此题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线段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把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分割成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并把它们排列成一排,则可排________米.100【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1分米=01米即可解答【详解】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解析:100【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1分米=0.1米,即可解答【详解】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1=1000(个),则总长度是1×1000=1000(分米)=100(米).【点睛】此题考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7.如图,折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使角的顶点落在A′处,且使得∠ABA′=90°,BC为折痕,若BD为∠A′BE的平分线,则∠CBD=________°.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根据BD为∠A′BE的平分线得到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BD为∠A′BE的平分线∴∴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解析: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根据BD 为∠A′BE 的平分线,得到45A BD '∠=︒,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BD 为∠A′BE 的平分线,∴45A BD '∠=︒,∴90CBD A BC A BD ∠∠∠=+=''︒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对应角角相等,利用平角求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图形中各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O 是直线AB 上一点,OD 平分∠BOC, ∠COE =90°,若∠AOC =40°,则∠DOE =_________.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 平分∠BOC 得出∠COD=∠BOC 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 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C=18解析:20【解析】【分析】求出∠BOC=140°,根据OD 平分∠BOC 得出∠COD=12∠BOC ,求出∠COD=70°,根据∠DOE=∠COE-∠COD 求出即可.【详解】∵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C=180°,∵∠AOC=40°,∴∠BOC=140°,∵OD 平分∠BOC ,∴∠COD=12∠BOC=70°,∵∠DOE=∠COE-∠COD,∠COE=90°,∴∠DOE=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能求出各个角的度数. 19.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_______.【分析】先求出∠CAB及∠A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即可进行解答【详解】∵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45°方向∴∠CAB+∠ABC=180°﹣(60°+45°)=75°解析:【分析】先求出∠CAB及∠A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即可进行解答.【详解】∵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45°方向,∴∠CAB+∠ABC=180°﹣(60°+45°)=75°,∵三角形内角和是180°,∴∠ACB=180°﹣∠CAB﹣∠ABC=180°﹣30°﹣45°=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概念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得到∠CAB和∠ABC的度数是解题关键.20.有高度相同的一段方木和一段圆木,体积之比是1:1.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方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将圆木加工成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则得到的圆柱和长方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 圆的面积与解析:2 8【分析】先计算方木中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再计算圆木中圆内接正方形与圆本身的面积之比,由于方木底面正方形与圆木底面圆面积相等,故两比值之比即为结果.【详解】正方形内作最大的圆:设圆的半径为r ,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2224r r r ππ=⨯圆内作最大的正方形:设圆的半径为R ,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比是:222R R R ππ⨯=, 因为,方木与圆木的体积和高度都相等,说明底面积也相等,即图(1)的大正方形面积等于图(2)的大圆的面积,所以,现在的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是:22:48πππ=; 答:圆柱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比值为28π.故答案为:28π.【点睛】 本题以方木圆木的体积为背景,考查了正方形的内切圆,圆的内接正方形的面积问题,熟练的掌握以上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 将∠AOB 分成1∶3的两部分,射线OD 将∠AOB 分成5∶7的两部分,若∠COD =15°,求∠AOB 的度数.解析:90°【分析】设∠AOB 的度数为x ,根据题意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AOC ,∠AOD ,根据角的关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OB的度数为x.因为射线OC将∠AOB分成1∶3两部分,所以∠AOC=14 x.因为射线OD将∠AOB分成5∶7两部分,所以∠AOD=512x.又因为∠COD=∠AOD-∠AOC,∠COD=15°,所以15°=512x-14x.解得x=90°,即∠AOB的度数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设出未知数,表示出∠AOC,∠AOD,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2.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1134BD AB 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的间距是10cm,求AB、CD的长.解析:AB=12cm,CD=16cm【分析】先设BD=xcm,由题意得AB=3xcm,CD=4xcm,AC=6xcm,再根据中点的定义,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E=1.5xcm和CF=2xcm,再根据EF=AC-AE-CF=2.5xcm,且E、F之间距离是EF=10cm,所以2.5x=10,解方程求得x的值,即可求AB,CD的长.【详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点E、点F分别为AB、CD的中点,∴AE=12AB=1.5xcm,CF=12CD=2xcm.∴EF=AC-AE-CF=2.5xcm.∵EF=10cm,∴2.5x=10,解得:x=4.∴AB=12cm,CD=16cm.【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设好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关键.23.如图,点C是AB的中点,D,E分别是线段AC,CB上的点,且AD=23AC,DE=35AB ,若AB =24 cm ,求线段CE 的长.解析:CE =10.4cm .【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 、BC 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 、DE 的长,再代入CE=DE-CD 即可.【详解】∵AC=BC=12AB=12cm ,CD=13AC=4cm ,DE=35AB=14.4cm , ∴CE=DE ﹣CD=10.4cm. 24.如图,射线ON ,OE ,OS ,OW 分别表示以点O 为中心的北,东,南,西四个方向,点A 在点O 的北偏东45︒方向,点B 在点O 的北偏西30方向.(1)画出射线OB ,若BOC ∠与AOB ∠互余,请在图(1)或备用图中画出BOC ∠; (2)若OP 是AOC ∠的平分线,直接写出AOP ∠的度数.(不需要计算过程) 解析:(1)见解析;(2)45︒或30.【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如图所示,BOC ∠与BOC '∠即为所求.(2)AOP ∠的度数为45︒或30︒.∵∠AON=45°,∠BON=30°,∴∠AOB=75°,∵∠BOC 与∠AOB 互余,∴∠BOC=∠BOC′=15°,∴∠AOC=90°,∠AOC=60°,∵OP 是∠AOC 的角平分线,∴∠AOP=45°或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余角的定义,作出图形,正确掌握方向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25.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15cm AC =,35CB AC =,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解析:5cm【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15cm AC =,35CB AC =, 所以3159(cm)5CB =⨯=, 所以15924(cm)AB =+=.因为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所以112cm 2AE BE AB ===,17.5cm 2DC AD AC ===. 所以127.5 4.5(cm)DE AE A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26.如图,∠AOB=∠DOC=90°,OE 平分∠AOD ,反向延长射线OE 至F.(1)∠AOD 和∠BOC 是否互补?说明理由;(2)射线OF 是∠BOC 的平分线吗?说明理由;(3)反向延长射线OA 至点G ,射线OG 将∠COF 分成了4:3的两个角,求∠AOD .解析:(1)互补;理由见解析;(2)是;理由见解析;(3)54°或720()11 【分析】(1)根据和等于180°的两个角互补即可求解;(2)通过求解得到∠COF =∠BOF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①当∠COG :∠GOF =4:3时;②当∠COG :∠GOF =3:4时;进行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因为∠AOD +∠BOC =360°﹣∠AOB ﹣∠DOC =360°﹣90°﹣90°=180°,所以∠AOD 和∠BOC 互补.(2)因为OE 平分∠AOD ,所以∠AOE =∠DOE ,因为∠COF =180°﹣∠DOC ﹣∠DOE =90°﹣∠DOE ,∠BOF =180°﹣∠AOB ﹣∠AOE =90°﹣∠AOE ,所以∠COF =∠BOF ,即OF 是∠BOC 的平分线.(3)因为OG 将∠COF 分成了4:3的两个部分,所以∠COG :∠GOF =4:3或者∠COG :∠GOF =3:4.①当∠COG :∠GOF =4:3时,设∠COG =4x °,则∠GOF =3x °,由(2)得:∠BOF =∠COF =7x °因为∠AOB +∠BOF +∠FOG =180°,所以90°+7x +3x =180°,解方程得:x =9°,所以∠AOD =180°﹣∠BOC =180°﹣14x =54°.②当∠COG :∠GOF =3:4时,设∠COG =3x °,∠GOF =4x °,同理可列出方程:90°+7x +4x =180°,解得:x = 90()11, 所以∠AOD =180°﹣∠BOC =180°﹣14x 720()11=. 综上所述:∠AOD 的度数是54°或720()1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涉及到分类思想的综合运用. 27.已知线段AB=12,CD=6,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C 、A 在B 左侧,C 在D 左侧).(1)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若BC=4,求MN ;(2)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P 是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PA PB PC+是定值;②PA PB PC -是定值,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 解析:(1)MN =9;(2)①PA PB PC+是定值2. 【分析】 (1)如图,根据“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可先计算出CM 、BN 的长度,然后根据MN =MC +BC +BN 利用线段间的和差关系计算即可;(2)根据题意可得: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C 为线段AB 的中点,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 =BC ,此时①式可变形为()()PC AC PC BC PA PB PC PC ++-+=,进而可得结论.【详解】解:(1)如图,∵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CM =12AC =12(AB ﹣BC )=12(12﹣4)=4, BN =12BD =12(CD ﹣BC )=12(6﹣4)=1, ∴MN =MC +BC +BN =4+4+1=9;(2)①正确,且PA PB PC+=2. 如图,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AB =12,CD =6,∴C 为线段AB 的中点,∴AC =BC ,∴()()22PC AC PC BC PA PB PC PC PC PC ++-+===, 而()()212PC AC PC BC PA PB AC PC PC PC PC+---===,不是定值. ∴①PA PB PC +是定值2.【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计算等知识,正确画出图形、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8.(1)如图,AC =DB ,请你写出图中另外两条相等的线段.(2)在一直道边植树8棵,若相邻两树之间距离均为1.5m ,则首尾两颗大树之间的距离是_____.解析:(1)AB=CD;(2)10.5m.【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8棵树之间共有7段距离,从而计算即可.【详解】(1)因为AC=BD,∴AC-BC=DB-BC,即AB=CD.(2)设首尾之间的距离为x,由8棵树之间共有7段间隔,可得x=7×1.5=10.5(m).故答案为:10.5m.【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及线段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明白8棵树之间的间隔是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几何图形初步(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在数轴上、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和,我们用表示到之间的距离;例如表示7到3之间的距离.(1)当时,的值为________.(2)如何理解表示的含义?(3)若点、在0到3(含0和3)之间运动,求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答案】(1)5或-3(2)解:∵ = ,∴表示到-2的距离(3)解:∵点、在0到3(含0和3)之间运动,∴0≤a≤3, 0≤b≤3,当时, =0+2=2,此时值最小,故最小值为2;当时, =2+5=7,此时值最大,故最大值为7【解析】【解答】(1)∵,∴a=5或-3;故答案为:5或-3;【分析】(1)此题就是求表示数a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是4,根据表示数a的点在表示数1的点的右边与左边两种情况考虑即可得出答案;(2)此题就是求表示数b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3)此题就是求表示数a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及表示数b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和,而0≤a≤3, 0≤b≤3, 借助数轴当时,的值最小;当时,的值最大.2.如图,直线m与直线n互相垂直,垂足为O,A、B两点同时从点O出发,点A沿直线m向左运动,点B沿直线n向上运动.(1)若∠BAO和∠ABO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在点A、B的运动过程中,∠AP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若△ABO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AQ、BQ相交于点Q,AP的延长线交QB的延长线于点C,在点A、B的运动过程中,∠Q和∠C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Q和∠C的度数;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不变化.理由:∵AP和BP分别是∠BAO和∠ABO的平分线,∠AOB=90°,∴∠APB=180°(∠OAB+∠ABO)=180° ×90°=135°(2)解:都不变.理由:∵AQ和BQ分别是∠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AP和BP分别是∠BAO和∠ABO的平分线,∴∠CAQ=∠QBP=90°,又∠APB=135°,∴∠Q=45°,∴∠C=45°【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PB=180° −(∠OAB+∠ABO);根据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得到∠CAQ=∠QBP=90°,由∠APB的度数,求出∠Q和∠C的度数.3.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O点作射线OC,使∠AOC:∠BOC=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________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上述直角三角板从图1逆时针旋转到图3的位置的过程中,若三角板绕点O按15°每秒的速度旋转,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N所在直线恰好平分∠AOC时,求此时三角板绕点O的运动时间t的值.【答案】(1)90(2)解:如图3,∠AOM﹣∠NOC=30°.设∠AOC=α,由∠AOC:∠BOC=1:2可得∠BOC=2α.∵∠AOC+∠BOC=180°,∴α+2α=180°.解得α=60°.即∠AOC=60°.∴∠AON+∠NOC=60°.①∵∠MON=90°,∴∠AOM+∠AON=90°.②由②﹣①,得∠AOM﹣∠NOC=30°;(3)(ⅰ)如图4,当直角边ON在∠AOC外部时,由OD平分∠AOC,可得∠BON=30°.因此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60°.此时三角板的运动时间为:t=60°÷15°=4(秒).(ⅱ)如图5,当直角边ON在∠AOC内部时,由ON平分∠AOC,可得∠CON=30°.因此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240°.此时三角板的运动时间为:t=240°÷15°=16(秒).【解析】【解答】解:(1)由旋转的性质知,旋转角∠MON=90°.故答案是:90;【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知,旋转角是∠MON;(2)如图3,利用平角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AOC:∠BOC=1:2”求得∠AOC=60°;然后由直角的性质、图中角与角间的数量关系推知∠AOM﹣∠NOC=30°;(3)需要分类讨论:(ⅰ)当直角边ON在∠AOC外部时,旋转角是60°;(ⅱ)当直角边ON在∠AOC内部时,旋转角是240°.4.如图(1),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若∠DCE=25°,∠ACB=?;若∠ACB=150°,则∠DCE=?;(2)猜想∠ACB与∠DCE的大小有何特殊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2),若是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尺60°锐角的顶点A重合在一起,则∠DAB与∠CAE的大小又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答】∵∠ECB=90°,∠DCE=25°∴∠DCB=90°﹣25°=65°∵∠ACD=90°∴∠ACB=∠ACD+∠DCB=155°.∵∠ACB=150°,∠ACD=90°∴∠DCB=150°﹣90°=60°∵∠ECB=90°∴∠DCE=90°﹣60°=30°.故答案为:155°,30°(2)【解答】猜想得:∠ACB+∠DCE=180°(或∠ACB与∠DCE互补)理由:∵∠ECB=90°,∠ACD=90°∴∠ACB=∠ACD+∠DCB=90°+∠DCB∠DCE=∠ECB﹣∠DCB=90°﹣∠DCB∴∠ACB+∠DCE=180°(3)【解答】∠DAB+∠CAE=120°理由如下:∵∠DAB=∠DAE+∠CAE+∠CAB故∠DAB+∠CAE=∠DAE+∠CAE+∠CAB+∠CAE=∠DAC+∠BAE=120°.【解析】【分析】(1)本题已知两块直角三角尺实际就是已知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就可以求出∠ACB,∠DCE的度数;(2)根据前个小问题的结论猜想∠ACB与∠DCE的大小关系,结合前问的解决思路得出证明.(3)根据(1)(2)解决思路确定∠DAB与∠CAE的大小并证明.5.综合题(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对于(1)问,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已知点C在直线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如果没有,说明理由.【答案】(1)解:∵AC=6cm,且M是AC的中点,∴MC= AC= 6=3cm,同理:CN=2cm,∴MN=MC+CN=3cm+2cm=5cm,∴线段MN的长度是5m(2)解:分两种情况:当点C在线段AB上,由(1)得MN=5cm,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6cm,且M是AC的中点∴MC= AC= ×6=3cm,同理:CN=2cm,∴MN=MC﹣CN=3cm﹣2cm=1cm,∴当C在直线AB上时,线段MN的长度是5cm或1cm.【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由M是AC的中点,求出MC、CN的值,得到MN=MC+CN的值;(2)当点C在线段AB上,由(1)得MN的值;当C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再由M是AC的中点,求出MC、CN的值,得到MN=MC﹣CN的值.6.如图1,△ABC中,∠ABC=∠BAC,D是BC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AD,AE平分∠CAD 交CD于点E,过点E作EH⊥AB,垂足为点H.直线EH与直线AC相交于点F.设∠AEH=,∠ADC= .(1)求证:∠EFC=∠FEC;(2)①若∠B=30°,∠CAD=50°,则=________,=________;②试探究与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将“D是BC延长线上一动点”改为“D是CB延长线上一动点”,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与的关系.【答案】(1)证明:∵∠ABC=∠BAC,EH⊥AB.∴∠EFC=∠AFH=90°-∠BAC,∠FEC=90°-∠ABC,∴∠EFC=∠FEC.(2)35°;70°;解:② , 理由如下: 由(1)可知:, 又∵ , ∴ . ∴ .(3)解:图形如下:∵∠ABC=∠BAC,∠BHE=90°-∠ABC,∠F=90°-∠BAC,∴ .又∵,∴在△CEF中有:∠ECF+2∠CEF=180°,即 ..∵2∠EAC=∠DAC, ,∴ .∴即 .∴ .【解析】【解答】解:(2)①∵∠CAD=50°,AE平分∠CAD,∴∠ =∠AFH-∠EAC=90°-∠BAC-∠EAC=90°-30°-25°=35°.∵∠ACB=∠ABC+∠BAC=60°,∠CAD=50°,∴∠ =180°-∠ACB-∠CAD=180°-60°-50°=70°.故答案为:35°,70°.【分析】(1)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证明即可.(2)①利用外角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②分别用∠和∠表示出∠AEC即可解.(3)画出图形,将所有的角度集中在△CEF 的内角和上,列出等式求解即可.7.探究与发现:(1)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2)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3)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4)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解:探究一:∵∠FDC=∠A+∠ACD,∠ECD=∠A+∠ADC,∴∠FDC+∠ECD=∠A+∠ACD+∠A+∠ADC=180°+∠A;(2)探究二:∵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DC= ∠ADC,∠PCD= ∠ACD,∴∠DPC=180°-∠PDC-∠PCD,=180°- ∠ADC- ∠ACD,=180°- (∠ADC+∠ACD),=180°- (180°-∠A),=90°+ ∠A;(3)探究三:∵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PDC= ∠ADC,∠PCD= ∠BCD,∴∠DPC=180°-∠PDC-∠PCD,=180°- ∠ADC- ∠BCD,=180°- (∠ADC+∠BCD),=180°- (360°-∠A-∠B),= (∠A+∠B);(4)探究四:六边形ABCDEF的内角和为:(6-2)•180°=720°,∵DP、CP分别平分∠EDC和∠BCD,∴∠PDC= ∠EDC,∠PCD= ∠BCD,∴∠P=180°-∠PDC-∠PCD=180°- ∠EDC- ∠BCD=180°- (∠EDC+∠BCD)=180°- (720°-∠A-∠B-∠E-∠F)= (∠A+∠B+∠E+∠F)-180°,即∠P= (∠A+∠B+∠E+∠F)-180°.【解析】【分析】探究一: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FDC=∠A+∠ACD,∠ECD=∠A+∠AD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 ∠ADC,∠PCD= ∠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三: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探究四:根据六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表示出∠E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8.如图,∠AOB=40°,点C在OA上,点P为OB上一动点,∠CPB的角平分线PD交射线OA于D。
肇庆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培优)
一、解答题1.P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P B 、同时向A 点运动,且C 点的运动速度为2/cm s ,D 点的运动速度为3/cm s ,运动的时间为t s .(1)若8AP cm =,①运动1s 后,求CD 的长;②当D 在线段PB 上运动时,试说明2AC CD =;(2)如果2t s =时,1CD cm =,试探索AP 的值.解析:(1)①3cm ;②见解析;(2)9AP =或11cm.【分析】(1)①先求出PB 、CP 与DB 的长度,然后利用CD=CP+PB-DP 即可求出答案;②用t 表示出AC 、DP 、CD 的长度即可求证AC=2CD ;(2)t=2时,求出CP 、DB 的长度,由于没有说明点D 再C 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详解】解:(1)①由题意可知:212,313CP cm DB cm =⨯==⨯=,∵8,12AP cm AB cm ==,∴4PB AB AP cm =-=,∴2433CD CP PB DB cm =+-=+-=;②∵8,12AP AB ==,∴4,82BP AC t ==-,∴43DP t =-,∴2434CD DP CP t t t =+=+-=-,∴2AC CD =;(2)当2t =时,224,326CP cm DB cm =⨯==⨯=,当点D 在C 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1CD cm =,∴7CB CD DB cm =+=,∴5AC AB CB cm =-=,∴9AP AC CP cm =+=,当点D 在C 的左边时,如图所示:∴6AD AB DB cm =-=,∴11AP AD CD CP cm =++=,综上所述,9AP =或11cm.【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的简单计算以及线段中动点的有关计算.此题的难点在于根据题目画出各线段.2.直线l 上有A ,B 两点,AB =24cm ,点O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OA =2OB .(1)OA =__________cm ,OB =___________cm ;(2)若C点是线段AO上的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 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①当t为何值时,2OP−OQ=8;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 s⁄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cm.解析:(1)16,8;(2)83;(3)①t=165或16s;②48.【解析】【分析】(1)由OA=2OB,OA+OB=24即可求出OA、OB.(2)设OC=x,则AC=16-x,BC=8+x,根据AC=CO+CB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x)=8,解方程即可.②点M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从点O开始到追到点Q的时间,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得:t(2-1)=16由此即可解决.【详解】(1)∵AB=24,OA=2OB,∴20B+OB=24,∴OB=8,0A=16,故答案分别为16,8.(2)设CO的长为x cm.由题意,得x+(x+8)=24−8−x.解得x=83.所以CO的长为83cm.(3)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t=165,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t)=8,t=16,∴t=165或16s时,2OP−OQ=8.②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故答案为48cm.【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如图,C,D,E为直线AB上的三点.(1)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射线有哪些?请表示出来;(2)若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解析:(1)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AB、线段CD、线段CE、线段CB、线段DE、线段DB、线段EB.(2)(1)2n n-条线段,2n条射线.【解析】【分析】对于(1),这条直线上共5个点,求直线上的线段条数,相当于求从5个点中任取两个点的不同取法有多少种,可从点A开始,用划曲线的方法从左向右依次连接其它各点,再从点C开始,用同样的划曲线方法,直到将线段EB画出为止,即可找到所有的线段,由于每个点对应两条射线,由直线上的5个点即可知有多少条射线;对于(2),和(1)类似,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结合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则可计算出n个点所组成的线段条数;一个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可表示出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的射线条数.【详解】解:(1)图中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如图所示.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AB、线段CD、线段CE、线段CB、线段DE、线段DB、线段EB.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射线:射线AC、射线CD、射线DE、射线EB、射线CA、射线DC、射线ED、射线BE.(2)因为n个点,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所以n个点就组成n(n-1)条线段.因为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如线段AC与线段CA,所以这条直线上共有(1)2n n-条线段.因为一个端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所以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共有2n条射线.【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直线上射线、线段条数的求法.4.如下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解析: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特点和各几何图形的特性判断即可.试题如图所示:5.如图,有一只蚂蚁想从A点沿正方体的表面爬到G点,走哪一条路最近?(1)请你利用部分平面展开图画出这条最短的路线,并说明理由.(2)探究若这只蚂蚁在正方体上爬行的最短路线,请你找出所有的最短路线,并画出示意.解析:如图①,(1)见解析,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见解析.【分析】(1)先把正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由A爬到G的最短途径.(2)分情况讨论,作图解答即可.【详解】(1)如图①,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图②,这种最短路线有4条.【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和最短路线问题,把几何体展开为平面图形是解决“怎样爬行最近”这类问题的关键.6.百羊问题 甲赶群羊逐草茂,乙牵肥羊一只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原有一群凑,再添一半小一半,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请列出方程.(说明:“小一半”是指一半的一半,即四分之一)解析:x +x +12x +14x +1=100. 【分析】 根据“再有这么一群,再加半群,又加四分之一群,再把你的一只凑进来,才满100只”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设羊群原有羊x 只,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x +x +12x +14x +1=100. 【点睛】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列出方程.7.如图,已知40AOB ∠=︒,3BOC AOB ∠=∠,OD 平分AOC ∠,求BOD ∠的度数.解析:40°【分析】根据3BOC AOB ∠=∠,40AOB ∠=︒求出120BOC ∠=︒,得到∠AOC 的度数,利用OD 平分AOC ∠,求出∠AOD 的度数,即可求出BOD ∠的度数.【详解】解:∵3BOC AOB ∠=∠,40AOB ∠=︒,∴120BOC ∠=︒.∵AOC AOB BOC ∠=∠+∠, 40120=︒+︒,160=︒,又∵OD 平分AOC ∠, ∴1802AOD AOC ∠=∠=︒, ∴BOD AOD AOB ∠=∠-∠,8040=︒-︒, 40=︒.【点睛】此题考查角度的和差计算,会看图明确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角平分线的运用. 8.(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多10︒,求这个角的度数.(2)已知α∠的余角是β∠的补角的13,并且32βα∠=∠,试求a β∠+∠的度数. 解析:(1)50°;(2)150°【分析】(1)设这个角为α,则补角为(180°-α),余角为(90°-α),再由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多10°,可得方程,解出即可;(2)根据互余和互补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答案.【详解】(1)设这个角为α,根据题意,得 18039010()a α︒-=︒-+︒.解得:50α=︒.答:这个角的度数为50︒.(2)根据题意,得190(180)3αβ︒︒-∠=⨯-∠且32βα∠=∠,∴60α∠=︒,90β∠=︒.∴ 150αβ∠+∠≡︒.【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点F ,G 在边CD 上,连接EF ,EG .将BEG ∠对折,点B 落在直线BG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MEN ∠的度数;(2)如图(2),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且30FEG ︒∠=,求MEN ∠的度数; (3)若MEN 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 ∠的大小.解析:(1)90︒;(2)105︒;(3)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2180FEG 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1802FEG α︒∠=-【分析】(1)由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由题意根据∠MEN=∠NEF+∠FEG+∠MEG ,求出∠NEF+∠MEG 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分点G 在点F 的右侧以及点G 在点F 的左侧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F ∠, 所以12NEF AEF ∠=∠,12MEF BEF ∠=∠, 所以1111()2222MEN NEF MEF AEF BEF AEF BEF AEB ∠=∠+∠=∠+∠=∠+∠=∠. 因为180AEB ︒∠=, 所以1180902MEN ︒︒∠=⨯=. (2)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 所以12NEF AEF ∠=∠,12MEG BEG ∠=∠, 所以1111()()2222NEF MEG AEF BEG AEF BEG AEB FEG ∠+∠=∠+∠=∠+∠=∠-∠.因为180AEB ︒∠=,30FEG ︒∠=, 所以()118030752NEF MEG ︒︒︒∠+∠=-=, 所以7530105MEN NEF FEG MEG ︒︒︒∠=∠+∠+∠=+=.(3)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所以12NEF AEF AEN ∠=∠=∠,12MEG BEG BEM ∠=∠=∠, 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MEN NEF FEG MEG α∠=∠+∠+∠=, ()()(180)2180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MEN NEF MEG FEG α∠=∠+∠-∠=1801802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0.已知:如图,18cm AB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把线段MB 分成:2:1MC CB =的两部分,求线段AC 的长.请补充下列解答过程:解: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所以AM MB ==________AB =________cm .因为:2:1MC CB =,所以MC =________MB =________cm .所以AC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解析:12,9,23,6,MC ,9,6,15.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根据线段的比,可得MC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19cm 2AM MB AB ===. ∵:2:1MC CB =,∴26cm 3MC MB ==. ∴9615(cm)AC AM MC =+=+=. 故答案为:12,9,23,6,MC ,9,6,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AM,线段的比得出MC是解题关键.11.如图是一个去掉盖子的长方体礼品盒的展开图(单位:cm).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A.该长方体礼品盒的容积为______3cm.B.如果把这个去掉盖子的礼品盒沿某些棱重新剪开,可以得到周长最大的展开图,则周长最大为____cm.解析:A:800;B:146【分析】A:根据题意可以得到长方体的长为16宽为10高为5,即可求出体积.B:依据题意展开,计算即可.【详解】解:A:根据题意高为20-15=5 宽为15-5=10 长为 26-10=16V=16×10×5=800B:依据题意展开如图周长=5×2+16×6+10×4=14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及最大展开周长,注意最大展开周长一定是最长棱长最多的.12.如图,∠AOB=∠DOC=90°,OE平分∠AOD,反向延长射线OE至F.(1)∠AOD 和∠BOC 是否互补?说明理由;(2)射线OF 是∠BOC 的平分线吗?说明理由;(3)反向延长射线OA 至点G ,射线OG 将∠COF 分成了4:3的两个角,求∠AOD .解析:(1)互补;理由见解析;(2)是;理由见解析;(3)54°或720()11 【分析】(1)根据和等于180°的两个角互补即可求解;(2)通过求解得到∠COF =∠BOF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①当∠COG :∠GOF =4:3时;②当∠COG :∠GOF =3:4时;进行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因为∠AOD +∠BOC =360°﹣∠AOB ﹣∠DOC =360°﹣90°﹣90°=180°,所以∠AOD 和∠BOC 互补.(2)因为OE 平分∠AOD ,所以∠AOE =∠DOE ,因为∠COF =180°﹣∠DOC ﹣∠DOE =90°﹣∠DOE ,∠BOF =180°﹣∠AOB ﹣∠AOE =90°﹣∠AOE ,所以∠COF =∠BOF ,即OF 是∠BOC 的平分线.(3)因为OG 将∠COF 分成了4:3的两个部分,所以∠COG :∠GOF =4:3或者∠COG :∠GOF =3:4.①当∠COG :∠GOF =4:3时,设∠COG =4x °,则∠GOF =3x °,由(2)得:∠BOF =∠COF =7x °因为∠AOB +∠BOF +∠FOG =180°,所以90°+7x +3x =180°,解方程得:x =9°,所以∠AOD =180°﹣∠BOC =180°﹣14x =54°.②当∠COG :∠GOF =3:4时,设∠COG =3x °,∠GOF =4x °,同理可列出方程:90°+7x +4x =180°,解得:x = 90()11, 所以∠AOD =180°﹣∠BOC =180°﹣14x 720()11 . 综上所述:∠AOD 的度数是54°或720()11.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涉及到分类思想的综合运用.13.线段AD=6cm,线段AC=BD=4cm ,E、F分别是线段AB、CD中点,求EF.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求得线段EB、BC、CF的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EF的长.【详解】∵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AB=2EB=2AE,CD=2CF=2FD,∵AD=AB+BC+CD=2EB+BC+2CF=6,AC=2EB+BC=4,∴AC+2CF=6,解得,CF=1,同理可得:EB=1,∴BC=2,∴EF=EB+BC+CF=1+2+1=4.【点睛】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4.如图是由几个完全相同的小立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解析: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从正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1,4,2;从左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4,2.据此可画出图形.【详解】解:如图所示.本题考查了作图-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能根据俯视图对几何体进行推测分析,有一定的挑战性,关键是从俯视图中得出几何体的排列信息.15.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E=90°.(1)如图1,若OC平分∠AOE,求∠AOD的度数;(2)如图2,若∠BOC=4∠FOB,且OE平分∠FOC,求∠EOF的度数.解析:(1)135°;(2)54°【分析】(1)利用OC平分∠AOE,可得∠AOC=12∠AOE=12×90°=45°,再利用∠AOC+∠AOD=180°,即可得出.(2)由∠BOC=4∠FOB,设∠FOB=x°,∠BOC=4x°,可得∠COF=∠COB-∠BOF=3x°,根据OE平分∠COF,可得∠COE=∠EOF=12∠COF=32x°,即可得出.【详解】(1)∵∠AOE=90°,OC平分∠AOE,∴∠AOC=12∠AOE=12×90°=45°,∵∠AOC+∠AOD=180°,∴∠AOD=180°-∠AOC=180°-45°=135°,即∠AOD的度数为135°.(2)∵∠BOC=4∠FOB,∴设∠FOB=x°,∠BOC=4x°∴∠COF=∠COB-∠BOF=4x°-x°=3x°∵OE平分∠COF∴∠COE=∠EOF=12∠COF=32x°∵32x+x=90°∴x=36,∴∠EOF=32x°=32×36°=54°即∠EOF的度数为5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方程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16.小明在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这一课后,明白了很多几何体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于是他在家用剪刀展开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可是一不小心多剪了一条棱,把纸盒剪成了两部分,即图中的①和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总共剪开了条棱.(2)现在小明想将剪断的②重新粘贴到①上去,而且经过折叠以后,仍然可以还原成一个长方体纸盒,你认为他应该将剪断的纸条粘贴到①中的什么位置?请你帮助小明在①上补全.(3)小明说:已知这个长方体纸盒高为20cm,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个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解析:(1)8;(2)见解析;(3)200000立方厘米【分析】1)根据长方体总共有12条棱,有4条棱未剪开,即可得出剪开的棱的条数;(2)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的情况可知有4种情况;(3)设底面边长为acm,根据棱长的和是880cm,列出方程可求出底面边长,进而得到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详解】解:(1)由图可得,小明共剪了8条棱,故答案为:8.(2)如图,粘贴的位置有四种情况如下:(3)∵长方体纸盒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可设底面边长acm ,∵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 ,长方体纸盒高为20cm ,∴4×20+8a =880,解得a =100,∴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为:20×100×100=200000立方厘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展开图,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7.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小30,求这个锐角的度数和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解析: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分析】设这个锐角为x 度,根据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这个角的补角与余角,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锐角为x 度,由题意得:()18049030x x -=--,解得50x =.即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905040︒︒︒-=,18050130︒︒︒-=.答:这个锐角的度数为50︒,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40︒,补角的度数为130︒.【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熟记“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射线ON ,OE ,OS ,OW 分别表示以点O 为中心的北,东,南,西四个方向,点A 在点O 的北偏东45︒方向,点B 在点O 的北偏西30方向.(1)画出射线OB ,若BOC ∠与AOB ∠互余,请在图(1)或备用图中画出BOC ∠; (2)若OP 是AOC ∠的平分线,直接写出AOP ∠的度数.(不需要计算过程) 解析:(1)见解析;(2)45︒或30.【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如图所示,BOC ∠与BOC '∠即为所求.(2)AOP ∠的度数为45︒或30︒.∵∠AON=45°,∠BON=30°,∴∠AOB=75°,∵∠BOC 与∠AOB 互余,∴∠BOC=∠BOC′=15°,∴∠AOC=90°,∠AOC=60°,∵OP 是∠AOC 的角平分线,∴∠AOP=45°或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余角的定义,作出图形,正确掌握方向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9.如图,点C 为线段AD 上一点,点B 为CD 的中点,且6cm AC =,2cm BD =.(1)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求AD 的长.解析:(1)6条;(2)10cm【分析】(1)根据线段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2)由点B 为CD 的中点,即可求出CD 的长度,然后求出AD 的长度.【详解】解:(1)根据题意,图中共有6条线段,分别是AC ,AB ,AD ,CB ,CD ,BD . (2)因为点B 是CD 的中点,2cm BD =,所以24cm CD BD ==,所以10cm AD AC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以及线段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有关的计算问题.20.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2AB =,1BC =,如图所示,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 为原点,写出点A ,C 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 的值;若以C 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求p .解析:(1)-4;(2)-88【分析】(1)根据以B 为原点,则C 表示1,A 表示-2,进而得到p 的值;根据以C 为原点,则A 表示-3,B 表示-1,进而得到p 的值;(2)根据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CO=28,可得C 表示-28,B 表示-29,A 表示-31,据此可得p 的值.【详解】(1)若以B 为原点,则点C 对应1,点A 对应2-,所以1021p =+-=-;若以C 为原点,则点A 对应3-,点B 对应1-,所以3104p =--+=-.(2)若原点O 在题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则点C 对应28-,点B 对应29-,点A 对应31-,所以3129288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数轴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的长;(2)求线段MN 的长;(3)若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解析:(1)BC= 7cm ;(2)MN= 6.5cm ;(3)MN=2b 【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C 的长;(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MC 、NC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MN 的长; (3)根据(1)(2)的结论,即可解答.【详解】 解:(1)∵AC=6cm ,点M 是AC 的中点,∴12MC AC ==3cm , ∴BC=MB ﹣MC=10﹣3=7cm .(2)∵N 是BC 的中点,∴CN=12BC=3.5cm , ∴MN=MC+CN=3+3.5=6.5cm .(3)如图,MN=MC ﹣NC=1122AC BC -=12(AC ﹣BC )=12b . MN=2b .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22.已知线段AB =10cm ,直线AB 上有一点C ,BC =6cm ,M 为线段AB 的中点,N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解析:2cm 或8cm【分析】分两种情况:(1)点C 在线段AB 上时,(2)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求出线段MN 的值,即可.【详解】解:(1)若为图1情形,∵M 为AB 的中点,∴MB =MA =5cm ,∵N 为BC 的中点,∴NB =NC =3cm ,∴MN =MB ﹣NB =2cm ;(2)若为图2情形,∵M为AB的中点,∴MB=AB=5cm,∵N为BC的中点,∴NB=NC=3cm,∴MN=MB+BN=8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和线段的中点概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3.作图:如图,平面内有 A,B,C,D 四点按下列语句画图:(1)画射线 AB,直线 BC,线段 AC(2)连接 AD 与 BC 相交于点 E.解析:答案见解析【分析】利用作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方法作图.【详解】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24.已知线段14AB=,在线段AB上有点C,D,M,N四个点,且满足AC:CD:1DB=:2:4,12AM AC=,且14DN BD=,求MN的长.解析:7或3【分析】求出AC,CD,BD,求出CM,DN,根据MN CM CD DN=++或MN CM CD ND =+-求出即可.【详解】如图,14AB =,AC :CD :1BD =:2:4,2AC ∴=,4CD =,8BD =, 12AM AC =,14DN DB =, 1CM ∴=,2DN =,1427MN CM CD DN ∴=++=++=或1423MN CM CD ND =+-=+-=. 则MN 的长是7或3.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关键是找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25.如图所示,点A 、O 、C 在同一直线上,OE 是BOC ∠的平分线,90EOF ∠=︒,()1420x ∠=+︒,()210x ∠=-︒.(1)求1∠的度数(请写出解题过程).(2)如以OF 为一边,在COF ∠的外部画DOF COF ∠=∠,问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吗?请说明理由.解析:(1)1140∠=︒;(2)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因为OE 是∠BOC 的平分线 所以∠BOC=2∠2,再根据点A 、O 、C 在一直线上,求出∠1和∠2关于x 的关系式,列出等式求出x 的值;(2)根据∠EOF=∠EOC+∠COF=90°和∠EOC=12∠BOC ,∠FOC=12∠DOC ,12∠BOC+12∠DOC=90°,得出∠BOC+∠DOC=180°,进而可可判断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详解】(1)因为OE 是BOC ∠的平分线,所以22BOC ∠=∠,因为点A 、O 、C 在同一直线上,所以1180BOC ∠+∠=︒,又因为()1420x ∠=+︒,()210x ∠=-︒,所以()()420210180x x ++-=,解得:30x =,1140∠=︒(2)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理由:因为90EOF EOC COF ∠=∠+∠=︒, 又因为12EOF BOC ∠=∠,12FOC DOC ∠=∠. ∴119022BOC DOC ∠+∠=︒, 即180BOC DOC ∠+∠=︒,所以点D 、O 、B 在同一直线上,即边OD 与边OB 成一直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角之间的等量关系.26.把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重叠在一起.(1)问题发现:如图①,当OB 平分∠COD 时,∠AOD+∠BOC 的度数是 ; (2)拓展探究:如图②,当OB 不平分∠COD 时,∠AOD+∠BOC 的度数是多少? (3)问题解决:当∠BOC 的余角的4倍等于∠AOD 时,求∠BOC 的度数.解析:(1)180°;(2)180°;(3)60°.【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OB 平分∠COD 得出∠BOC 及∠AOC 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 (2)根据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得出∠AOB=∠AOC+∠BOC=90°,∠COD=∠BOD+∠BOC=90°进而可得出结论;(3)根据(1)、(2)的结论可知∠AOD+∠BOC=180°,故可得出∠AOD=180°﹣∠BOC ,根据∠BOC 的余角的4倍等于∠AOD 即可得出结论.解:(1)∵OB 平分∠COD ,∴∠BOC=∠BOD=45°.∵∠AOC+∠BOC=45°,∴∠AOC=45°,∴∠AOD+∠BOC=∠AOC+∠COD+∠BOC=45°+90°+45°=180°.故答案为180°;(2)∵∠AOB=∠AOC+∠BOC=90°,∠COD=∠BOD+∠BOC=90°,∴∠AOD+∠BOC=∠AOC+∠BOC+∠BOD+∠BOC=90°+90°=180°;(3)∵由(1)、(2)得,∠AOD+∠BOC=180°,∴∠AOD=180°﹣∠BOC.∵∠AOD=4(90°﹣∠BOC),∴180°﹣∠BOC=4(90°﹣∠BOC),∴∠BOC=60°.考点: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27.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将∠AOB分成1∶3的两部分,射线OD将∠AOB分成5∶7的两部分,若∠COD=15°,求∠AOB的度数.解析:90°【分析】设∠AOB的度数为x,根据题意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OC,∠AOD,根据角的关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OB的度数为x.因为射线OC将∠AOB分成1∶3两部分,所以∠AOC=14 x.因为射线OD将∠AOB分成5∶7两部分,所以∠AOD=512x.又因为∠COD=∠AOD-∠AOC,∠COD=15°,所以15°=512x-14x.解得x=90°,即∠AOB的度数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设出未知数,表示出∠AOC,∠AOD,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8.把如图图形沿虚线折叠,分别能折叠成什么几何体(图中的五边形均为正五边形)?观察折成的几何体,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几何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2)每个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解析:(1)第一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锥,有10条棱,侧棱相等,底面上的五条棱相等;第二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柱,有15条棱,上下底面上的棱相等,侧棱相等;(2)第一个几何体有6个面,分别是5个等腰三角形,1个正五边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个几何体有7个面,分别是5个长方形,2个正五边形,长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正五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分析】(1)由五棱锥与五棱柱的折叠及五棱锥与五棱柱的展开图解题.(2)根据五棱锥与五棱柱的特征即可求解.【详解】解:(1)图形(1)有10条棱,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图形(2)有15条棱,两个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2)图形(1)有6个面,底面是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形(2)有7个面,底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29.已知:如图,在∠AOB的内部从O点引3条射线OC,OD,OE,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若在∠AOB的内部,从O点引出4条,5条,6条,…,n条不同的射线,可以分别得到多少个不同的角?解析:角的个数分别为10,15,21,28,…,(2)(1)2n n++.【分析】1、在锐角∠AOB的内部以O为顶点作3条射线,由此你能得到以O为顶点的射线共有多少条吗?2、根据以一条射线为边,以其余n+1条射线为另一边可作n+1个角,相信你能求得5条射线共多少个锐角;3、由于任意两射线所得的角都多计一次,所以当在∠AOB的内部从O点引3条射线共有1452⨯⨯个角;4、结合作3条射线得到的角的个数,可以推出以O为顶点共有n条射线时,得到的角的个数为(1)(2)2n n++,继而将n=5、6、7代入即可.【详解】解:顺时针数,与射线OA构成的角有4个,与射线OC构成的角有3个,与射线OD构成的角有2个,与射线OE构成的角有1个,故共有角4+3+2+1=10(个). 类似地,引4条射线有角5+4+3+2+1=15(个),引5条射线有角6+5+4+3+2+1=21(个),引6条射线有角7+6+5+4+3+2+1=28(个),…,以此类推,引n条射线有角(n+1)+n+(n-1)+…+2+1=(1)(2)2n n++(个) .【点睛】本题中,根据以点O为顶点的射线有n+2条,再求这n+2条射线可形成的角的个数.要求同学们能够准确利用题目中的已知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本题还可以采用顺序枚举法进行解答,按一定顺序,把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要做到不重不漏,适合元素(射线)个数较少情况,如果图中有n条射线这时无法逐一列举,可用规律归纳法.30.如图,已知A、B、C、D四点,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画直线AB、射线AD;(2)画∠CDB;(3)找一点P,使点P既在AC上又在BD上.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利用直线以及射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角的定义作射线DC,DB即可;(3)连接AC,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详解】解:(1)如图所示:直线AB、射线AD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DB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以及角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试题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试题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四个说法:①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38°15'和38.15°相等;④已知三条射线OA,OB,OC,若∠AOC=∠AOB,则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2.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3)一个锐角的补角是钝角;(4)长方体中任何一个面都与两个面垂直.A.1个B.2个C.3个D.4个3.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a,线段BC=b,点M,点N分别是线段AC,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MN长是()A.B.C.D.随点C位置而变化4.平面展开图是下面名称几何体的展开图,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不相符的是()A.B.C.D.5.如图,OB⊥AE于O,OC,OD分别是∠AOB,∠BOE的平分线,则互余的角有()A.3对B.4对C.5对D.6对6.在1:50时,分针与时针所夹的小于平角的角为()A.85°B.90°C.105°D.115°7.小明用如下左图所示的胶漆滚从左到右滚涂墙壁,下列平面图形中符合胶漆滚涂出的图案是()A.B.C.D.8.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平分∠AOB,射线OD,OE三等分∠AOB,又OF平分∠AOD,则图中等于∠BOE的角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定长线段CD在线段AB上移动,点E是CD的中点,若BD=2AC,则的值是()A.2B.C.1D.10.如图是无盖长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图(重叠部分不计),则盒子的容积为()A.4B.6C.12D.1511.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A.B.C.D.12.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任意两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DB的中点,若AB=a,MN=b,则线段CD的长是()A.2b﹣a B.2(a﹣b)C.a﹣b D.(a+b)二.填空题(共6小题)13.一个角的度数为28°30′,那么这个角的补角度数为.14.如图,用棱长为a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按照这样的拼法,第n个长方体表面积是.15.已知,如图,线段AB=10cm,点O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BD=4cm,则线段OD=cm.16.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如果∠AOE=140°,∠COD =30°,则∠AOB=°.17.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若其中途要停靠4个站,则需准备种火车票.18.如图,B、D在线段AC上,BD=AB=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距离是10cm,则AB=cm.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重合在一起,即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其中∠A=60°,∠B=30°,∠D=45°.(1)若∠BCD=45°,求∠ACE的度数.(2)若∠ACE=150°,求∠BCD的度数.(3)由(1)、(2)猜想∠ACE与∠BCD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0.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BOD,求∠MON的大小为;(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BOD,求∠MON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AOB=10°,当∠BOC从该位置起始在∠AOD内绕着点O 以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当|∠AOM﹣∠DON|=20°时,求此时t的值.21.已知∠AOB=110°,∠COD=40°,OE平分∠AOC,OF平分∠BOD.(1)如图,当OB、OC重合时,求∠EOF的度数;(2)如图,当OB、OC重合时,求∠AOE﹣∠BOF的值;(3)当∠COD从图示位置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t秒(0<t<10);在旋转过程中∠AOE﹣∠BOF的值是否会因t的变化而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该定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2.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BC=3:2,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若AB=10cm,求线段MN的长.23.已知关于m的方程m+m=m﹣2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x﹣3)﹣n=13的解.(1)求m、n的值.(2)若线段AB=m,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n,点Q为AP的中点,求线段BQ的长.(3)若线段AB=m,点A,B分别以2个单位/秒和5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而行,经过几秒,A、B两点相距2个单位.24.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提示:AD∥BC),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GF折叠成图c.(1)若∠DEF=20°,则图b中∠EGB=,∠CFG=;(2)若∠DEF=20°,则图c中∠EFC=;(3)若∠DEF=α,把图c中∠EFC用α表示为;(4)若继续按EF折叠成图d,按此操作,最后一次折叠后恰好完全盖住∠EFG,整个过程共折叠了9次,问图a中∠DEF的度数是.25.以直线AB上一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BOC=40°,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O处,即∠DOE=90°.(1)如图1,若直角三角板DOE的一边OE放在射线OA上,则∠COD=;(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顺时针转动到某个位置,若OE恰好平分∠AOC,则∠COD=;(3)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顺时针转动(OD与OB重合时为停止)的过程中,恰好有∠COD=∠AOE,求此时∠BOD的度数.。
集宁一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阶段测试(培优专题)
一、解答题1.已知:如图,18cm AB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把线段MB 分成:2:1MC CB =的两部分,求线段AC 的长.请补充下列解答过程:解: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所以AM MB ==________AB =________cm .因为:2:1MC CB =,所以MC =________MB =________cm .所以AC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解析:12,9,23,6,MC ,9,6,15.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根据线段的比,可得MC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M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18cm AB =,∴19cm 2AM MB AB ===. ∵:2:1MC CB =,∴26cm 3MC MB ==. ∴9615(cm)AC AM MC =+=+=. 故答案为:12,9,23,6,MC ,9,6,1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AM ,线段的比得出MC 是解题关键.2.如图所示,长度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点M ,点C 将线段MB 分成:1:2MC CB =,求线段AC 的长度.解析:8cm【解析】【分析】设MC =xcm ,由MC :CB =1:2得到CB =2xcm ,则MB =3x ,根据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得到AM =MB 12=AB 12=⨯12=3x ,可求出x 的值,又AC =AM +MC =4x ,即可得到【详解】设MC =xcm ,则CB =2xcm ,∴MB =3x .∵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AM =MB 12=AB 12=⨯12=3x , ∴x =2,而AC =AM +MC ,∴AC =3x +x =4x =4×2=8(cm ).故线段AC 的长度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方程思想的运用.3.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1)如图,若点D 在线段CB 上,且BD =1.5厘米,AD =6.5厘米,求线段CD 的长度;(2)若将(1)中的“点D 在线段CB 上”改为“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线段CD 的长度.解析:(1)CD=2.5厘米;(2)CD=4厘米.【分析】根据BD+AD=AB 可求出AB 的长,利用中点的定义可求出BC 的长,根据CD=BC-BD 求出CD 的长即可;(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CD 的长即可.【详解】(1)∵BD=1.5厘米,AD=6.5厘米,∴AB=BD+AD=8(厘米),∵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BC=12AB=4(厘米) ∴CD=BC-BD=2.5(厘米).(2)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BD=1.5厘米,AD=6.5厘米,∴AB=AD-BD=5(厘米),∵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BC=12AB=2.5(厘米) ∴CD=BC+BD=4(厘米)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4.百羊问题 甲赶群羊逐草茂,乙牵肥羊一只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原有一群凑,再添一半小一半,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请列出方程.(说明:“小一半”是指一半的一半,即四分之一)解析:x +x +12x +14x +1=100. 【分析】 根据“再有这么一群,再加半群,又加四分之一群,再把你的一只凑进来,才满100只”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设羊群原有羊x 只,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x +x +12x +14x +1=100. 【点睛】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列出方程.5.蜗牛爬树 一棵树高九丈八,一只蜗牛往上爬.白天往上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试问需要多少天,爬到树顶不下滑?解析: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蜗牛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所爬行的路程,即蜗牛每天前进的路程,最后一天,也就是还剩下一丈的时候,他爬到树顶就不再往下滑了,在这之前都是白天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接下来设需要x 天,爬到树顶不下滑,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设蜗牛需x 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即爬到九丈八需x 天,可列方程(10-7.8)(x -1)+10=98,解得x =41.答: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6.如图,已知40AOB ∠=︒,3BOC AOB ∠=∠,OD 平分AOC ∠,求BOD ∠的度数.解析:40°【分析】根据3BOC AOB ∠=∠,40AOB ∠=︒求出120BOC ∠=︒,得到∠AOC 的度数,利用OD 平分AOC ∠,求出∠AOD 的度数,即可求出BOD ∠的度数.【详解】解:∵3BOC AOB ∠=∠,40AOB ∠=︒,∴120BOC ∠=︒.∵AOC AOB BOC ∠=∠+∠, 40120=︒+︒,160=︒,又∵OD 平分AOC ∠, ∴1802AOD AOC ∠=∠=︒, ∴BOD AOD AOB ∠=∠-∠,8040=︒-︒, 40=︒.【点睛】此题考查角度的和差计算,会看图明确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角平分线的运用. 7.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面B 、面C 相对的面分别是 和 ;(2)若A =a 3+15a 2b +3,B =﹣12a 2b +a 3,C =a 3﹣1,D =﹣15(a 2b +15),且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求E 、F 代表的代数式. 解析:(1)面F ,面E ;(2)F =12a 2b ,E =1 【分析】(1)根据“相间Z 端是对面”,可得B 的对面为F ,C 的对面是E ,(2)根据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三组对面为:A 与D ,B 与F ,C 与E ,列式计算即可.【详解】(1)由“相间Z 端是对面”,可得B 的对面为F ,C 的对面是E.故答案为:面F ,面E. (2)由题意得:A 与D 相对,B 与F 相对,C 与E 相对,A +D =B +F =C +E将A =a 315+a 2b +3,B 12=-a 2b +a 3,C =a 3﹣1,D 15=-(a 2b +15)代入得:a 315+a 2b +315-(a 2b +15)12=-a 2b +a 3+F =a 3﹣1+E , ∴F 12=a 2b , E =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整式的加减,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和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8.如图,点B 、C 在线段AD 上,且::2:3:4AB BC CD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CD 上的一点,且9MN =.(1)若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求BD 的长;(2)若点N 是线段CD 的三等分点,求BD 的长.解析:(1)14;(2)37823或37831. 【分析】(1)设AB=2x ,则BC=3x ,CD=4x .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MC 、CN ,列出方程求出x ,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当N 在CD 的第一个三等分点时,根据MN=9,求出x 的值,再根据BD=BC+CD 求出结果即可;②当N 在CD 的第二个三等分点时,方法同①.【详解】设AB=2x ,则BC=3x ,CD=4x .∴AC=AB+BC=5x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MC=2.5x ,∵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CN=2x ,∴MN=MC+CN=2.5x+2x=4.5x∵MN=9,∴4.5x=9,解得x=2,∴BD=BC+CD=3x+4x=7x=14.(2)情形1:当N 在CD 的第一个三等分点时,CN=43x , ∴MN=MC+CN=54239236x x x +== 解得,5423x =,∴BD=BC+CD=3x+4x=7x=37823; 情形2:当当N 在CD 的第二个三等分点时,CN=83x ,∴MN=MC+CN=58319236x x x +== 解得,5431x =, ∴BD=BC+CD=3x+4x=7x=37831; 故BD 的长为37823或37831.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和三等分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阅读理解]射线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若1,2COA BOC ∠=∠则我们称射线OC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例如,如图1,60 20AOB AOC COD BOD ∠=∠=∠=∠=,,则12AOC BOC ∠=∠,称射线OC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同时,由于12BOD AOD ∠=∠,称射线OD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知识运用](1)如图2,120AOB ∠=,射线OM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则AOM ∠= ,若AOB ∠的度数是α,射线ON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NOC ∠的度数是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如180AOB ∠=,射线OC 与射线OA 重合,并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OD 与射线OB 重合,并绕点O 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射线OD 与射线OA 重合时,运动停止,现在两射线同时开始旋转.①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 (秒),使得COD ∠的度数是20,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当t 为多少秒时,射线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 解析:(1)40︒,16α;(2)①存在,当20t =秒或25秒时,∠COD 的度数是20︒;②当907t =,36019,1807,30时,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分析】(1)根据伴随线定义即可求解;(2)①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分相遇之前和之后进行列式计算即可;②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分相遇之前和之后四个图形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120AOB ∠=,射线OM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根据题意,12AOM BOM ∠=∠,则111204033AOM AOB ∠=∠=⨯︒=︒; ∵AOB ∠的度数是α,射线ON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 ∴111233BON AON AOB α∠=∠=∠=,1122BOC AOB α∠=∠=, ∴111236NOC BOC BON ααα∠=∠-∠=-=; 故答案为:40︒,16α; (2)射线OD 与OA 重合时,180365t ==(秒), ①当∠COD 的度数是20°时,有两种可能: 若在相遇之前,则1805320t t --=,∴20t =;若在相遇之后,则5318020t t +-=,∴25t =;所以,综上所述,当20t =秒或25秒时,∠COD 的度数是20°;②相遇之前:(i )如图1,OC 是OA 的伴随线时,则12AOC COD ∠=∠,即()13180532t t t =--, ∴907t =; (ii )如图2,OC 是OD 的伴随线时,则12COD AOC ∠=∠, 即11805332t t t --=⨯, ∴36019t =; 相遇之后: (iii )如图3,OD 是OC 的伴随线时,则12COD AOD ∠=∠, 即()153********t t t +-=-, ∴1807t =; (iv )如图4,OD 是OA 的伴随线时,则12AOD COD ∠=∠,即()118053t 5t 1802t -=+-, ∴30t =; 所以,综上所述,当907t =,36019,1807,30时,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点睛】 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考查了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0.(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多10︒,求这个角的度数.(2)已知α∠的余角是β∠的补角的13,并且32βα∠=∠,试求a β∠+∠的度数. 解析:(1)50°;(2)150°【分析】(1)设这个角为α,则补角为(180°-α),余角为(90°-α),再由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多10°,可得方程,解出即可;(2)根据互余和互补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答案.【详解】(1)设这个角为α,根据题意,得 18039010()a α︒-=︒-+︒.解得:50α=︒.答:这个角的度数为50︒.(2)根据题意,得190(180)3αβ︒︒-∠=⨯-∠且32βα∠=∠, ∴60α∠=︒,90β∠=︒.∴ 150αβ∠+∠≡︒.【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11.将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1)如图①,若∠1=4∠2,请计算出∠CAE 的度数;(2)如图②,若∠ACE =2∠BCD ,请求出∠ACD 的度数.解析:(1)∠CAE =18°;(2)∠ACD =120°.【分析】(1)由题意根据∠BAC =90°列出关于∠1、∠2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到∠2的度数,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E =∠2,从而得解;(2)根据∠ACB 和∠DCE 的度数列出等式求出∠ACE ﹣∠BCD =30°,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BCD ,然后由∠ACD =∠ACB+∠BCD 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BAC =90°,∴∠1+∠2=90°,∵∠1=4∠2,∴4∠2+∠2=90°,∴∠2=18°,又∵∠DAE =90°,∴∠1+∠CAE =∠2+∠1=90°,∴∠CAE =∠2=18°;(2)∵∠ACE+∠BCE =90°,∠BCD+∠BCE =60°,∴∠ACE ﹣∠BCD =30°,又∠ACE =2∠BCD ,∴2∠BCD ﹣∠BCD =30°,∠BCD =30°,∴∠ACD =∠ACB+∠BCD =90°+30°=12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22AB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t t >秒.(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点P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解析:(1)14-,85t -;(2)2.5秒或3秒;(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图形见解析.【分析】(1)根据点B 和点P 的运动轨迹列式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②点P Q 、相遇之后,分别列式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 分别列式求解即可.【详解】(1)14-,85t -;(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 2.5t =.②点P Q 、相遇之后,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3t =.答:若点P Q 、同时出发,2.5或3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理由如下: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 11111()22112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 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1111()11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 ∴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动点的问题,掌握数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线段AB=12,CD=6,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C 、A 在B 左侧,C 在D 左侧).(1)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若BC=4,求MN ;(2)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P 是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PA PB PC +是定值; ②PA PB PC-是定值,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 解析:(1)MN =9;(2)①PA PB PC+是定值2. 【分析】(1)如图,根据“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可先计算出CM 、BN 的长度,然后根据MN =MC +BC +BN 利用线段间的和差关系计算即可;(2)根据题意可得: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C 为线段AB 的中点,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 =BC ,此时①式可变形为()()PC AC PC BC PA PB PC PC ++-+=,进而可得结论.【详解】 解:(1)如图,∵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CM =12AC =12(AB ﹣BC )=12(12﹣4)=4, BN =12BD =12(CD ﹣BC )=12(6﹣4)=1, ∴MN =MC +BC +BN =4+4+1=9;(2)①正确,且PA PB PC+=2. 如图,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AB =12,CD =6,∴C 为线段AB 的中点,∴AC =BC ,∴()()22PC AC PC BC PA PB PC PC PC PC ++-+===, 而()()212PC AC PC BC PA PB AC PC PC PC PC+---===,不是定值. ∴①PA PB PC +是定值2.【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计算等知识,正确画出图形、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直线l 上有A ,B 两点,AB =24cm ,点O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OA =2OB .(1)OA =__________cm ,OB =___________cm ;(2)若C 点是线段AO 上的一点,且满足AC =CO +CB ,求CO 的长;(3)若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 的速度为2cm /s ,点Q 的速度为1cm s ⁄,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①当t 为何值时,2OP −OQ =8;②当点P 经过点O 时,动点M 从点O 出发,以3cm s ⁄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M 追上点Q 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 运动,遇到点P 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 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 ,Q 停止时,点M 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 行驶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cm.解析:(1)16,8;(2)83;(3)①t=165或16s;②48.【解析】【分析】(1)由OA=2OB,OA+OB=24即可求出OA、OB.(2)设OC=x,则AC=16-x,BC=8+x,根据AC=CO+CB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x)=8,解方程即可.②点M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从点O开始到追到点Q的时间,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得:t(2-1)=16由此即可解决.【详解】(1)∵AB=24,OA=2OB,∴20B+OB=24,∴OB=8,0A=16,故答案分别为16,8.(2)设CO的长为x cm.由题意,得x+(x+8)=24−8−x.解得x=83.所以CO的长为83cm.(3)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t=165,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t)=8,t=16,∴t=165或16s时,2OP−OQ=8.②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故答案为48cm.【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5.仓库里有以下四种规格且数量足够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铁片(单位:分米).从中选5块铁片,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铁盒(不浪费材料),甲型盒是由2块规格①,1块规格②和2块规格③焊接而成的铁盒,乙型盒是容积最小的铁盒.(1)甲型盒的容积为________立方分米;乙型盒的容积为________立方分米;(直接写出答案)(2)现取两个装满水的乙型盒,再将其内部所有的水都倒入一个水平放置的甲型盒,甲型盒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铁片厚度忽略不计)解析:(1)40,8;(2)甲型盒中水的高度是2分米【分析】(1)甲型盒是由2块规格①、1块规格②和2块规格③焊接而成的铁盒,可得一个长为2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5分米的长方体,其中规格②为长方体的底,可求体积为40立方分米,乙型盒是容积最小,即长宽高最小,可得到长宽高都为2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为8立方分米,(2)甲盒的底面为长2分米,宽为4分米的长方形,根据体积相等,可求出高度.【详解】(1)因为甲型盒是由2块规格①,1块规格②和2块规格③焊接而成的,所以甲型盒的容积为24540⨯⨯=(立方分米).乙型盒容积最小,即长、宽、高最小,因此乙型盒为长、宽、高均为2分米的正方体,容积为2228⨯⨯=(立方分米),故答案为40,8.(2)甲型盒的底面积为248⨯=(平方分米),两个乙型盒中的水的体积为8216⨯=(立方分米),所以甲型盒内水的高度为1682÷=(分米).答:甲型盒中水的高度是2分米.【点睛】考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折叠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以及体积相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AOD比∠BOD大30°,则∠COD的度数为________.解析:15°【分析】设∠BOD=x,分别表示出∠AOD=x+30°,∠AOC= x+15°,即可求出∠COD.【详解】解:设∠BOD=x,则∠AOD=x+30°,所以∠AOB=2x+30°.因为OC是∠AOB的平分线,所以∠AOC=12∠AOB= x+15°,所以∠COD=∠AOD-∠AOC=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等知识,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并用含x的式子表示是解题关键.17.如图是一个去掉盖子的长方体礼品盒的展开图(单位:cm).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A.该长方体礼品盒的容积为______3cm.B.如果把这个去掉盖子的礼品盒沿某些棱重新剪开,可以得到周长最大的展开图,则周长最大为____cm.解析:A:800;B:146【分析】A:根据题意可以得到长方体的长为16宽为10高为5,即可求出体积.B:依据题意展开,计算即可.【详解】解:A:根据题意高为20-15=5 宽为15-5=10 长为 26-10=16V=16×10×5=800B:依据题意展开如图周长=5×2+16×6+10×4=14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及最大展开周长,注意最大展开周长一定是最长棱长最多的.18.如图,已知∠BOC=2∠AOC,OD平分∠AOB,且∠COD=20°,求∠AOB的度数.解析:120°【分析】此题可以设∠AOC=x,进一步根据角之间的关系用未知数表示其它角,再根据已知的角列方程即可进行计算.【详解】解:设∠AOC=x,则∠BOC=2x.∴∠AOB=3x.又OD平分∠AOB,∴∠AOD=1.5x.∴∠COD=∠AOD﹣∠AOC=1.5x﹣x=20°.∴x=40°∴∠AOB=120°.【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计算,设出适当的未知数,运用方程求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1)如图1,当∠AOB=90°,∠BOC=60°时,∠MON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2)如图2,当∠AOB=70°,∠BOC=60°时,∠MON=度.(直接写出结果)(3)如图3,当∠AOB=α,∠BOC=β时,猜想:∠MON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解析:(1)45°,理由见解析;(2)35;(3)12α,理由见解析【分析】(1)求出∠AOC度数,求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求出即可;(2)求出∠AOC度数,求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求出即可;(3)表示出∠AOC度数,表示出∠MOC和∠NOC的度数,代入∠MON=∠MOC﹣∠NOC 求出即可.【详解】解:(1)如图1,∵∠AOB =90°,∠BOC =60°,∴∠AOC =∠AOB +∠BOC =90°+60°=150°,∵OM 是∠AOC 的平分线,ON 是∠BOC 的平分线,∴∠MOC =12∠AOC =75°, ∠NOC =12∠BOC =30°, ∴∠MON =∠MOC ﹣∠NOC =75°﹣30°=45°;(2)如图2,∵∠AOB =70°,∠BOC =60°,∴∠AOC =70°+60°=130°,∵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MOC =12∠AOC =65°,∠NOC =12∠BOC =30°, ∴∠MON =∠MOC ﹣∠NOC =65°﹣30°=35°.故答案为:35.(3)如图3,∵∠AOB =α,∠BOC =β,∴∠AOC =∠AOB +∠BOC =α+β,∵OM 是∠AOC 的平分线,ON 是∠BOC 的平分线,∴∠MOC =12∠AOC =12(α+β), ∠NOC =12∠BOC =12β, ∴∠MON =∠MOC ﹣∠NOC =12(α+β)﹣12β=12α.【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关键是求出∠AOC 、∠MOC 、∠NOC 的度数和得出∠MON=∠MOC-∠NOC.20.已知90AOB ∠=︒,OC 为一条射线,OE ,OF 分别平分AOC ∠,BOC ∠,求EOF ∠的度数.解析:45︒【分析】本题需要分类讨论,当OC 在AOB ∠内部时,根据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COE AOC ∠=∠,12COF BOC ∠=∠,即可求出EOF ∠的度数;当OC 在AOB ∠外部时,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EOC AOC ∠=∠,12FOC BOC ∠=∠,所以1122EOF FOC EOC BOC AOC ∠=∠-∠=∠-∠,即可解决. 【详解】解:①如图,当OC 在AOB ∠内部时.因为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COE AOC ∠=∠,12COF BOC ∠=∠, 所以1122COE COF AOC BOC ∠+∠=∠+∠, 即12EOF AOB =∠∠.又因为90AOB ︒∠=,所以45EOF ︒∠=.②如图,当OC 在AOB ∠外部时.因为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12EOC AOC ∠=∠,12FOC BOC ∠=∠, 所以1111()452222EOF FOC EOC BOC AOC BOC AOC AOB ︒∠=∠-∠=∠-∠=∠-∠=∠=.综上所述,45EO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分类讨论思想,并且画出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15cm AC =,35CB AC =,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解析:5cm【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因为15cm AC =,35CB AC =, 所以3159(cm)5CB =⨯=, 所以15924(cm)AB =+=.因为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所以112cm 2AE BE AB ===,17.5cm 2DC AD AC ===. 所以127.5 4.5(cm)DE AE A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22.如图,长度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点C 将线段MB 分成两部分,且:1:2MC CB =,则线段AC 的长度为________.解析:8cm【分析】先由中点的定义求出AM ,BM 的长,再根据MC :CB=1:2的关系,求MC 的长,最后利用AC=AM+MC 得其长度.【详解】∵线段AB 的中点为M ,∴AM=BM=6cm设MC=x ,则CB=2x ,∴x+2x=6,解得x=2即MC=2cm .∴AC=AM+MC=6+2=8cm .故答案为:8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在解题时要能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3.如图,射线ON ,OE ,OS ,OW 分别表示以点O 为中心的北,东,南,西四个方向,点A 在点O 的北偏东45︒方向,点B 在点O 的北偏西30方向.(1)画出射线OB ,若BOC ∠与AOB ∠互余,请在图(1)或备用图中画出BOC ∠; (2)若OP 是AOC ∠的平分线,直接写出AOP ∠的度数.(不需要计算过程) 解析:(1)见解析;(2)45︒或30.【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如图所示,BOC ∠与BOC '∠即为所求.(2)AOP ∠的度数为45︒或30︒.∵∠AON=45°,∠BON=30°,∴∠AOB=75°,∵∠BOC 与∠AOB 互余,∴∠BOC=∠BOC′=15°,∴∠AOC=90°,∠AOC=60°,∵OP 是∠AOC 的角平分线,∴∠AOP=45°或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余角的定义,作出图形,正确掌握方向角的定义是解题关24.如图,C ,D 两点将线段AB 分成2:3:4三部分,E 为线段AB 的中点,6cm AD =.求:(1)线段AB 的长;(2)线段DE 的长.解析:(1)10.8cm ;(2)0.6cm【分析】(1)设2cm AC x =,3cm CD x =,4cm BD x =,则根据6cm AD =列式计算即可. (2)由E 为线段AB 的中点,且根据(1)知AB 的长为10.8cm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1)设2cm AC x =,3cm CD x =,4cm BD x =.则有236x x +=,解得 1.2x =.则234910.8x x x x ++==.所以AB 的长为10.8cm .(2)因为E 为线段AB 的中点, 所以1 5.4cm 2AE AB ==. 所以6 5.40.6cm DE AD A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1)如图1.若30AOC ∠=︒.求DOE ∠的度数;(2)在图1中,AOC a ∠=,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 ∠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15DOE ∠=︒;(2)12DOE a ∠=;(3)2AOC DOE ∠∠=,理由见解【分析】(1)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BOC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OE 的度数,根据∠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2)同(1)可得出结论;(3)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OE =∠BOE =12∠BOC ,再由∠DOE =∠COD -∠CO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COD ∠是直角,30AOC ∠=︒, 180903060BOD ∴∠=︒-︒-︒=︒,9060150COB ∴∠=︒+︒=︒,∵OE 平分BOC ∠,1752BOE BOC ∴∠=∠=︒, 756015DOE BOE BOD ∴∠=∠-∠=︒-︒=︒.(2)COD ∠是直角,AOC a ∠=,1809090BOD a a ∴∠=︒-︒-=︒-,9090180COB a a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 ∴∠=∠=︒-, ()11909022DOE BOE BOD a a a ∴∠=∠-∠=︒--︒-=. (3)2AOC DOE ∠=∠,理由是:180BOC AOC ∠=︒-∠,OE 平分BOC ∠,119022BOE BOC AOC ∴∠=∠=︒-∠, 90COD ∠=︒,()909018090BOD BOC AOC AOC ∴∠=︒-∠=︒-︒-∠=∠-︒,()11909022DOE BOD BOE AOC AOC AOC ⎛⎫∴∠=∠+∠=∠-︒+︒-∠=∠ ⎪⎝⎭, 即2AOC DO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熟知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如图,点C 是AB 的中点,D ,E 分别是线段AC ,CB 上的点,且AD =23AC ,DE =35AB ,若AB =24 cm ,求线段CE 的长.解析:CE =10.4cm .【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C 、BC 的长,然后根据题已知求解CD 、DE 的长,再代入CE=DE-CD 即可.【详解】∵AC=BC=12AB=12cm ,CD=13AC=4cm ,DE=35AB=14.4cm , ∴CE=DE ﹣CD=10.4cm. 27.已知线段14AB =,在线段AB 上有点C ,D ,M ,N 四个点,且满足AC :CD :1DB =:2:4,12AM AC =,且14DN BD =,求MN 的长. 解析:7或3【分析】 求出AC ,CD ,BD ,求出CM ,DN ,根据MN CM CD DN =++或MN CM CD ND =+-求出即可.【详解】如图,14AB =,AC :CD :1BD =:2:4,2AC ∴=,4CD =,8BD =,12AM AC =,14DN DB =, 1CM ∴=,2DN =,1427MN CM CD DN ∴=++=++=或1423MN CM CD ND =+-=+-=. 则MN 的长是7或3.【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关键是找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28.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100BOC ∠=︒.(1)如图1,求AOC ∠的度数;(2)如图2,过点O 作射线OD ,使90COD ∠=︒,作AOC ∠的平分线OM ,求MOD ∠的度数;(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作射线OP ,若BOP ∠与AOM ∠互余,请画出图形,并求COP ∠的度数.解析:(1)80°;(2)50°;(3)50︒或150︒,图见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即可求解;(2)直接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解;(3)根据P BO ∠与M AO ∠互余,可得50BOP ∠=︒,分①当射线P O 在C BO ∠内部时;②当射线P O 在C BO ∠外部时,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详解】解:(1)180********∠=︒-∠=︒-︒=︒AOC BOC ;(2)由(1)得80AOC ∠=︒,90COD ∠=︒,10AOD COD AOC ∴∠=∠-∠=︒, OM 是AOC ∠的平分线, 11804022AOM AOC ∴∠=∠=⨯︒=︒, 401050MOD AOM AOD ∴∠=∠+∠=︒+︒=︒;(3)由(2)得40AOM ∠=︒,BOP ∠与AOM ∠互余,90BOP AOM ∴∠+∠=︒,90904050BOP AOM ∴∠=︒-∠=︒-︒=︒,①当射线OP 在BOC ∠内部时(如图3-1),1005050COP BOC BOP ∠=∠-∠=︒-︒=︒;②当射线OP 在BOC ∠外部时(如图3-2),10050150COP BOC BOP ∠=∠+∠=︒+︒=︒.综上所述,COP ∠的度数为50︒或1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邻补角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性质、余角的概念,熟练进行逻辑推理是解题关键.29.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1134BD AB 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间距是10cm ,求AB 、CD 的长.解析:AB=12cm ,CD=16cm【分析】先设BD=xcm ,由题意得AB=3xcm ,CD=4xcm ,AC=6xcm ,再根据中点的定义,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AE=1.5xcm 和CF=2xcm ,再根据EF=AC-AE-CF=2.5xcm ,且E 、F 之间距离是EF=10cm ,所以2.5x=10,解方程求得x 的值,即可求AB ,CD 的长.【详解】设BD=xcm ,则AB=3xcm ,CD=4xcm ,AC=6xcm .∵点E 、点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AE=12AB=1.5xcm ,CF=12CD=2xcm . ∴EF=AC -AE -CF=2.5xcm .∵EF=10cm ,∴2.5x=10,解得:x=4.∴AB=12cm ,CD=16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性质,设好未知数,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关键.30.如图,已知∠AOB=90°,∠EOF=60°,OE 平分∠AOB ,OF 平分∠BOC ,求∠AOC 和∠COB 的度数.解析:120°,30°【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求得∠BOE 的度数,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得BOF ∠的度数,最后根据角平分线,求得BOC ∠、AOC ∠的度数.【详解】∵OE 平分∠AOB ,∠AOB=90°∴∠BOE=∠AOB =45°又∵∠EOF=60°∴∠BOF=∠EOF -∠BOE= 15°又∵OF 平分∠BOC∴∠BOC=2∠BOF=30°∴∠AOC=∠AOB +∠BOC=120°故∠AOC=120°,∠COB=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也可以根据AOC ∠的度数是EOF ∠度数的2倍进行求解.。
(必考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经典练习(课后培优)(1)
一、解答题1.如图,已知平面上有四个村庄,用四个点A,B,C,D表示.(1)连接AB,作射线AD,作直线BC与射线AD交于点E;(2)若要建一供电所M,向四个村庄供电,要使所用电线最短,则供电所M应建在何处?请画出点M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解析:(1)如图所示.见解析;(2)如图,见解析;供电所M应建在AC与BD的交点处.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1)根据射线、直线的定义进而得出E点位置;(2)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结合题意,要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就要使它在AC与BD的交点处.【详解】(1)如图所示:点E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点M即为所求.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与应用作图,关键是掌握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2.如图所示,∠AOB=35°,∠BOC=50°,∠COD=22°,OE平分∠AOD,求∠BOE的度数.解析:5°【分析】首先根据角的和差关系算出∠AOD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OE =12∠AOD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AOB =35°,∠BOC =50°,∠COD =22°,∴∠AOD =35°+50°+22°=107°.∵OE 平分∠AOD ,∴∠AOE =12∠AOD =12×107°=53.5°,∴∠BOE =∠AOE -∠AOB =53.5°-35°=18.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3.如图,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上两点,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M 是AD 的中点,若MC =2,求AD 的长.解析:AD=36.【分析】根据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可得出CD 与AD 的关系,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D=12AD ,利用MC=MD-CD 即可求出AD 的长度. 【详解】∵点B 、C 将AD 分成2︰3︰4三部分,∴CD=49AD , ∵M 是AD 的中点, ∴MD=12AD , ∵MC=MD-CD=2,∴12AD-49AD=2, ∴AD=36.【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4.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曾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个给第二个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分析】在最后一次送了一半加三个,篮子的李子没有剩余,可以知道最后一次的一半就是三个,所以上一次剩余6个,6个加上送的2个合计8个,为第二次的一半,可以知道第一次送出后还有16个,16在加上第一次送的1个为17个,所以最初一共有34个.【详解】用逆推法:解: ()32221234⎡⎤⨯+⨯+⨯=⎣⎦(个)【点睛】送出一半又3个的时候,剩余为0,直接可以知道一半就是3个.5.(1)如图,AC =DB ,请你写出图中另外两条相等的线段.(2)在一直道边植树8棵,若相邻两树之间距离均为1.5m ,则首尾两颗大树之间的距离是_____.解析:(1)AB=CD ;(2)10.5m.【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8棵树之间共有7段距离,从而计算即可.【详解】(1)因为AC =BD ,∴AC -BC =DB -BC ,即AB =CD .(2)设首尾之间的距离为x ,由8棵树之间共有7段间隔,可得x =7×1.5=10.5(m ). 故答案为:10.5m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及线段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明白8棵树之间的间隔是关键. 6.已知A ,B ,C 三点,他们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3,a.(1)求线段AB 的长度AB ;(2)若AC=6,求a 的值;(3)若d=3a ++5a -,求d 的最小值,并判定d 与AB .解析:(1)8;(2)a =11或-1;(3)8,d =AB .【分析】(1)线段AB 的长等于A 点表示的数减去B 点表示的数;(2)AC =|A 点表示的数-C 点表示的数|,然后解方程即可;(3)要想使d 的最小,点C 一定在A 、B 两点之间,且最小值为8.【详解】(1)AB =5-(-3)=8;(2)AC =5a -=6,解得:a =11或-1;即在数轴上,若 C 点在A 点左边,则a =-1,若C 点在A 点右边,则a =11;(3)要想使d 的最小,点C 一定在A 、B 两点之间,且最小值为8,所以d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利用数轴上求线段长度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解决问题.7.蜗牛爬树 一棵树高九丈八,一只蜗牛往上爬.白天往上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试问需要多少天,爬到树顶不下滑?解析: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蜗牛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所爬行的路程,即蜗牛每天前进的路程,最后一天,也就是还剩下一丈的时候,他爬到树顶就不再往下滑了,在这之前都是白天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接下来设需要x 天,爬到树顶不下滑,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设蜗牛需x 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即爬到九丈八需x 天,可列方程(10-7.8)(x -1)+10=98,解得x =41.答: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8.如图,已知40AOB ∠=︒,3BOC AOB ∠=∠,OD 平分AOC ∠,求BOD ∠的度数.解析:40°【分析】根据3BOC AOB ∠=∠,40AOB ∠=︒求出120BOC ∠=︒,得到∠AOC 的度数,利用OD 平分AOC ∠,求出∠AOD 的度数,即可求出BOD ∠的度数.【详解】解:∵3BOC AOB ∠=∠,40AOB ∠=︒,∴120BOC ∠=︒.∵AOC AOB BOC ∠=∠+∠,40120=︒+︒,160=︒,又∵OD 平分AOC ∠, ∴1802AOD AOC ∠=∠=︒, ∴BOD AOD AOB ∠=∠-∠,8040=︒-︒,40=︒.【点睛】此题考查角度的和差计算,会看图明确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角平分线的运用. 9.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面B、面C相对的面分别是和;(2)若A=a3+15a2b+3,B=﹣12a2b+a3,C=a3﹣1,D=﹣15(a2b+15),且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求E、F代表的代数式.解析:(1)面F,面E;(2)F=12a2b,E=1【分析】(1)根据“相间Z端是对面”,可得B的对面为F,C的对面是E,(2)根据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三组对面为:A与D,B与F,C与E,列式计算即可.【详解】(1)由“相间Z端是对面”,可得B的对面为F,C的对面是E.故答案为:面F,面E.(2)由题意得:A与D相对,B与F相对,C与E相对,A+D=B+F=C+E将A=a315+a2b+3,B12=-a2b+a3,C=a3﹣1,D15=-(a2b+15)代入得:a315+a2b+315-(a2b+15)12=-a2b+a3+F=a3﹣1+E,∴F12=a2b,E=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整式的加减,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和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10.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且::2:3:4AB BC CD=,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且9MN=.(1)若点N是线段CD的中点,求BD的长;(2)若点N是线段CD的三等分点,求BD的长.解析:(1)14;(2)37823或37831. 【分析】(1)设AB=2x ,则BC=3x ,CD=4x .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MC 、CN ,列出方程求出x ,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当N 在CD 的第一个三等分点时,根据MN=9,求出x 的值,再根据BD=BC+CD 求出结果即可;②当N 在CD 的第二个三等分点时,方法同①.【详解】设AB=2x ,则BC=3x ,CD=4x .∴AC=AB+BC=5x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MC=2.5x ,∵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CN=2x ,∴MN=MC+CN=2.5x+2x=4.5x∵MN=9,∴4.5x=9,解得x=2,∴BD=BC+CD=3x+4x=7x=14.(2)情形1:当N 在CD 的第一个三等分点时,CN=43x , ∴MN=MC+CN=54239236x x x +== 解得,5423x =, ∴BD=BC+CD=3x+4x=7x=37823; 情形2:当当N 在CD 的第二个三等分点时,CN=83x ,∴MN=MC+CN=58319236x x x +== 解得,5431x =, ∴BD=BC+CD=3x+4x=7x=37831; 故BD 的长为37823或3783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和三等分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70AOC ∠=︒,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那么COE ∠的度数为______;(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 恰好平分A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 ∠和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析:(1)20︒;(2)20︒;(3)20COE AOD ∠-∠=︒或20COE AOD ∠=︒+∠.【分析】(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则∠COE =20°; (2)由角平分线可得70COE AOC ∠=∠=︒,再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即可; (3)分别用∠COE 及∠AOD 的式子表达∠COD ,进行列式即可.【详解】解:(1)∵90DOE ∠=︒,70AOC ∠=︒∴907020COE DOE AOC =∠-∠=︒-︒=︒∠故答案为:20︒(2)∵OC 平分AOE ∠,70AOC ∠=︒,∴70COE AOC ∠=∠=︒,∵90DOE ∠=︒,∴907020COD DOE COE ∠=∠-∠=︒-︒=︒.(3)∵90COD DOE COE COE =∠-∠=︒-∠∠,70COD AOC AOD AOD =∠-∠=︒-∠∠∴9070COE AOD ︒-∠=︒-∠∴20COE AOD ∠-∠=︒或20COE AOD ∠=︒+∠.故答案为:20COE AOD ∠-∠=︒或20COE AO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准确表达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将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1)如图①,若∠1=4∠2,请计算出∠CAE 的度数;(2)如图②,若∠ACE =2∠BCD ,请求出∠ACD 的度数.解析:(1)∠CAE =18°;(2)∠ACD =120°.【分析】(1)由题意根据∠BAC =90°列出关于∠1、∠2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到∠2的度数,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E =∠2,从而得解;(2)根据∠ACB 和∠DCE 的度数列出等式求出∠ACE ﹣∠BCD =30°,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BCD ,然后由∠ACD =∠ACB+∠BCD 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BAC =90°,∴∠1+∠2=90°,∵∠1=4∠2,∴4∠2+∠2=90°,∴∠2=18°,又∵∠DAE =90°,∴∠1+∠CAE =∠2+∠1=90°,∴∠CAE =∠2=18°;(2)∵∠ACE+∠BCE =90°,∠BCD+∠BCE =60°,∴∠ACE ﹣∠BCD =30°,又∠ACE =2∠BCD ,∴2∠BCD ﹣∠BCD =30°,∠BCD =30°,∴∠ACD =∠ACB+∠BCD =90°+30°=12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图形,请将多余部分涂黑;若图形不全,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5cm ,长方形的长为8cm ,请计算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析:(1)多余一个正方形,图形见解析;(2)表面积为:210cm 2;体积为:200cm 3.【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判断出多余一个正方形;(2)根据表面积=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体积=底面积×高分别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多余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2)表面积为:225285450160210()cm ⨯+⨯⨯=+=,体积为:235820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求法,熟练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长度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点M ,点C 将线段MB 分成:1:2MC CB =,求线段AC 的长度.解析:8cm【解析】【分析】设MC =xcm ,由MC :CB =1:2得到CB =2xcm ,则MB =3x ,根据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得到AM =MB 12=AB 12=⨯12=3x ,可求出x 的值,又AC =AM +MC =4x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设MC =xcm ,则CB =2xcm ,∴MB =3x .∵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AM =MB 12=AB 12=⨯12=3x , ∴x =2,而AC =AM +MC ,∴AC =3x +x =4x =4×2=8(cm ).故线段AC 的长度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方程思想的运用.15.如图所示,A ,B 两条海上巡逻船同时在海面发现一不明物体,A 船发现该不明物体在他的东北方向(从靠近A 点的船头观测),B 船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从靠近B 点的船头观测),请你试着在图中确定这个不明物体的位置.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这个不明物体应该在这两个方向的交叉点上,根据图示方向在A 点向东北方向作一条线,在B 点向南偏东60°方向作一条线,交点即是.【详解】根据题意,分别以A 和B 所在位置作出不明物体所在它们的方向上的射线,两线的交点D 即为不明物体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6.把如图图形沿虚线折叠,分别能折叠成什么几何体(图中的五边形均为正五边形)?观察折成的几何体,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几何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2)每个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解析:(1)第一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锥,有10条棱,侧棱相等,底面上的五条棱相等;第二个图形能折成一个正五棱柱,有15条棱,上下底面上的棱相等,侧棱相等;(2)第一个几何体有6个面,分别是5个等腰三角形,1个正五边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个几何体有7个面,分别是5个长方形,2个正五边形,长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正五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分析】(1)由五棱锥与五棱柱的折叠及五棱锥与五棱柱的展开图解题.(2)根据五棱锥与五棱柱的特征即可求解.【详解】解:(1)图形(1)有10条棱,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图形(2)有15条棱,两个底面棱的长度相等,侧面棱的长度相等;(2)图形(1)有6个面,底面是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图形(2)有7个面,底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五边形,侧面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17.线段AD=6cm,线段AC=BD=4cm ,E、F分别是线段AB、CD中点,求EF.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求得线段EB、BC、CF的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EF的长.【详解】∵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AB=2EB=2AE,CD=2CF=2FD,∵AD=AB+BC+CD=2EB+BC+2CF=6,AC=2EB+BC=4,∴AC+2CF=6,解得,CF=1,同理可得:EB=1,∴BC=2,∴EF=EB+BC+CF=1+2+1=4.【点睛】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8.如图,∠AOC:∠COD:∠BOD=2:3:4,且A,O,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E,OF分别平分∠AOC和∠BOD,OG平分∠EOF,求∠GOF的度数。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综合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培优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 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 垂线段最短B. 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 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3.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从正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4. 如图,在∠AOB内部任取一点C,连接OC,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AOC>∠BOCB.∠BOC<∠AOBC.∠AOC<∠BOCD.∠BOC>∠AOB5. 下列图形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6. 如图所示,AC,BD相交于点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AO就是∠DACB.∠COB就是∠OC.∠2就是∠OBCD.∠CDB就是∠17. 若∠A与∠B互为余角,∠A=30°,则∠B的补角是()A.60°B.120°C.30°D.150°8. 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立体图形是图中的()9. 直线AB上有一个异于A,B两点的点C,直线AB外有一点D,则在A,B,C,D四点中,过其中两点作直线,能确定的直线有()A.3条B.4条C.1条或4条D.4条或6条10. [2019·北京一模]下列几何体中,是圆锥的为()11. 如图,∠AOC为直角,OC是∠BOD的平分线,且∠AOB=34°,则∠AOD的度数为()A.124°B.136°C.146°D.158°12. 如图所示,∠β>∠α,则∠α与(∠β-∠α)的关系为()A.互补B.互余C.和为45°D.和为22.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3.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由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条线.14. 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的现象是.15. 如图,∠1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为.16. 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是棱柱的有______.(填序号)17. (1)将度化为度、分、秒的形式:1.45°=;(2)2700″=°.18. 已知∠A=100°,那么∠A的补角为________度.19. 指出图中包含的平面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个即可)20. 如图所示的8个立体图形中,是柱体的有,是锥体的有,是球的有.(填序号)21. 如图,把下列实物图和与其对应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22. 如图所示,AF=.(用含a,b,c的式子表示)23. 图中可用字母表示出的射线有条.24. 如图,已知三点A,B,C.(1)画出直线AC,线段BC,射线AB;(2)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D(不同于点B,C),画线段AD;(3)数数看,此时图中共有条线段.命题点3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25. 如图,已知线段a,b(a>b),作一条线段,使其等于2a-2b.26. 如图①,正方体的下半部分涂上了黑色油漆,在如图②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中把刷油漆的部分涂黑(图②中涂黑部分是正方体的下底面).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27. 如图,已知∠AOB=90°,∠EOF=6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AOC和∠BOC的度数.28. 如图,∠EDC=∠CDF=90°,∠1=∠2.(1)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2)∠ADF与∠BDE有什么数量关系?∠ADC与∠BDC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29. 材料阅读题用M,N,P,Q分别代表四种简单几何图形(线段、三角形、正方形、圆)中的一种.如图①~③是由M,N,P,Q中的两种图形组合而成的(组合用“&”表示).分别画出表示下列组合的图形:(1)M&N;(2)P&Q;(3)M&N&Q.30. 已知M是线段AB上一点,点C在线段AM上,点D在线段BM上,C,D 两点分别同时从点M,B出发,以1 cm/s,3 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1)若AB=10 cm,当点C,D运动了2 s时,点C,D的位置如图0①所示,求AC+MD的值;(2)若点C,D在没有运动到点A和点M前,总有MD=3AC,试说明此时有AM= AB;(3)如图②,若AM=AB,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31. 如图①,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若∠DCE=35°,则∠ACB=°;若∠ACB=140°,则∠DCE=°.(2)猜想∠ACB与∠DCE有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将两个同样的含60°角的三角尺的顶点A重合在一起,则∠DAB与∠CAE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4)如图③,已知∠AOB=α,∠COD=β(α,β都是锐角),若把它们的顶点O重合在一起,请直接写出∠AOD与∠BOC之间的数量关系.32. 如图①,射线OM把∠AOB分成两部分,图中有1+2=3(个)锐角;如图②,射线OM1,OM2把∠AOB分成三部分,图中有1+2+3=6(个)锐角;如图③,射线OM1,OM2,OM3把∠AOB分成四部分,图中有1+2+3+4=10(个)锐角.(1)如图④,射线OM1,OM2,OM3,…,OM n把∠AOB分成(n+1)部分,图中有个锐角;(2)如果∠AOB内部有2020条射线,那么图中有个锐角.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培优训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 【答案】D2. 【答案】B【解析】根据余角的概念,如果两个角之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由B选项可知∠1+∠2=90°.3. 【答案】A4. 【答案】B5. 【答案】C[解析] 角、圆、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圆锥是立体图形.6. 【答案】B[解析] A项,∠DAO与∠DAC的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也相同,所以∠DAO就是∠DAC,正确;B项,因为顶点O处有四个角,所以∠COB不能用∠O表示,错误;C项,∠2与∠OBC的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也相同,所以∠2就是∠OBC,正确; D项,∠CDB与∠1的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也相同,所以∠CDB就是∠1,正确.7. 【答案】B[解析] 因为∠A与∠B互为余角,∠A=30°,所以∠B=60°.所以∠B的补角为120°.故选B.8. 【答案】A9. 【答案】B[解析] 如图所示,A,B,C,D四点能确定的直线有4条.10. 【答案】D11. 【答案】C12. 【答案】B[解析] ∠α+(∠β-∠α)=(∠β+∠α)=×180°=9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3. 【答案】4614. 【答案】观察同一个物体,由于方向和角度不同,看到的图形往往不同15. 【答案】∠MCN或∠MCB16. 【答案】②⑥17. 【答案】(1)1°27'(2)0.7518. 【答案】80【解析】用180度减去已知角,就得这个角的补角.即∠A的补角为:180°-100°=80°.19. 【答案】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答案不唯一,从中任选三个即可)20. 【答案】①②⑤⑦⑧④⑥③21. 【答案】①-C,②-B,③-D,④-E,⑤-A连线略22. 【答案】2a-2b-c23. 【答案】5[解析] 有OA,AB,BC,OP,PE,共5条射线.24. 【答案】解:(1)(2)如图所示:(3)图中共有6条线段.故答案为6.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25. 【答案】解:如图所示.①画射线AF;②在射线AF上顺次截取AB=BC=a;③在线段AC上顺次截取AD=DE=b,则线段EC即为所要画的线段.26. 【答案】解:如图所示.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27. 【答案】解:因为OE平分∠AOB,OF平分∠BOC,所以∠BOE=∠AOB=×90°=45°,∠COF=∠BOF=∠BOC.因为∠BOF=∠EOF-∠BOE=60°-45°=15°,所以∠BOC=2∠BOF=30°.所以∠AOC=∠BOC+∠AOB=30°+90°=120°.28. 【答案】解:(1)因为∠EDC=∠CDF=90°,∠1=∠2,所以∠1和∠ADC,∠1和∠BDC,∠2和∠ADC,∠2和∠BDC互为余角;∠1和∠ADF,∠2和∠ADF,∠EDC和∠CDF,∠2和∠BDE,∠1和∠BDE 互为补角.(2)∠ADF=∠BDE,∠ADC=∠BDC.理由:因为∠1=∠2,∠1+∠ADF=180°,∠2+∠BDE=180°,所以∠ADF=∠BDE.因为∠EDC=∠CDF=90°,所以∠1+∠ADC=90°,∠2+∠BDC=90°.又因为∠1=∠2,所以∠ADC=∠BDC.29. 【答案】解:由已知条件可知,P表示圆,M表示正方形,N表示三角形,Q表示线段.因此所求各组合图形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30. 【答案】解:(1)当点C,D运动了2 s时,CM=2 cm,BD=6 cm.因为AB=10 cm,所以AC+MD=AB-CM-BD=10-2-6=2(cm).(2)因为C,D两点的速度分别为1 cm/s,3 cm/s,所以当运动时间为t s时,BD=3t cm,CM=t cm.又因为MD=3AC,所以BD+MD=3t+3AC=3(CM+AC),即BM=3AM,所以AM=AB.(3)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①若点N在线段AB上,如图(a)所示:因为AN-BN=MN,且AN-AM=MN,所以BN=AM=AB.所以MN=AB,即=.②若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图(b)所示:因为AN-BN=MN,AN-BN=AB,所以MN=AB,即=1.综上所述,的值为或1.31. 【答案】解:(1)因为∠ACD=90°,∠DCE=35°,所以∠ACE=90°-35°=55°.因为∠BCE=90°,所以∠ACB=∠ACE+∠BCE=55°+90°=145°.因为∠ACB=140°,∠BCE=90°,所以∠ACE=140°-90°=50°.因为∠ACD=90°,所以∠DCE=90°-50°=40°.故答案为145,40.(2)∠ACB+∠DCE=180°.理由如下:因为∠ACB=∠ACD+∠BCD=90°+∠BCD,所以∠ACB+∠DCE=90°+∠BCD+∠DCE=90°+∠BCE=180°.(3)∠DAB+∠CAE=120°.理由如下:因为∠DAB=∠DAC+∠CAB=60°+∠CAB,所以∠DAB+∠CAE=60°+∠CAB+∠CAE=60°+∠EAB=120°.(4)∠AOD+∠BOC=α+β.理由如下:因为∠AOD=∠COD+∠COA=β+∠COA,所以∠AOD+∠BOC=β+∠COA+∠BOC=β+∠AOB=α+β.32. 【答案】(1)(2)2043231。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解析版)(课堂学案及配套作业)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解析版)【知识点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区别: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联系: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立体图形.考点:(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例1(2022秋•即墨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左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为()A.B.C.D.思路引领:根据解答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画出该组合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即可.解: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所得到的图形为:故选:D.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理解视图的定义,掌握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针对练习1.(2020秋•江门期末)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思路引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建”与“会”是相对面.故答案为:会.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2021•东明县二模)如图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能由它折叠而成的是()A.B.C.D.思路引领:将A、B、C、D分别展开,能和原图相对应的即为正确答案.解:A、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B、展开得到,能和原图相对,故本选项正确;C、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D、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悉其侧面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3.(2020秋•秦淮区期末)如图,已知BC是圆柱底面的直径,AB是圆柱的高,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C嵌有一圈路径最短的金属丝,现将圆柱侧面沿AB剪开,所得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A.B.C.D.思路引领: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因圆柱的侧面展开面为长方形,AC展开应该是两线段,且有公共点C.故选:A.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4.(2021秋•天台县期末)如图1,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沿表面爬行到顶点B,怎样爬行路线最短?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呢?请完成下列问题:(1)图2是将立方体表面展开的一部分,请将图形补充完整;(画一种即可)(2)在图2中画出点A到点B的最短爬行路线;(3)在图2中标出点C,并画出A、C两点的最短爬行路线(画一种即可).思路引领:(1)根据题意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即可;(2)根据线段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3)根据线段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连接AB,线段AB的即为点A到点B的最短爬行路线;(3)如图所示,线段AC即为A、C两点的最短爬行路线.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几何体的展开图,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的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知识点二】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端点个数不同:直线没有端点,射线一个端点,线段两个端点.(2)延伸方向不同,直线向两方延伸,射线向一个方向延伸,线段无延伸.联系:(1)都可以用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是用任意两点字母,没有先后顺序;射线是用一个端点字母和任一点字母,端点字母在前;线段只能用两端点字母,没有先后顺序.(2)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和射线不可度量.2.两个性质、一个中点:(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例2(2020秋•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直线l上有A、B两点,AB=24cm,点O是线段AB 上的一点,OA=2OB.(1)OA=cm,OB=cm.(2)若点C是线段AO上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①当t为何值时,2OP﹣OQ=8.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s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48cm.思路引领:(1)由OA=2OB,OA+OB=24即可求出OA、OB.(2)设OC=x,则AC=16﹣x,BC=8+x,根据AC=CO+CB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当点P在点O 右边时,2(2t﹣16)﹣(8+x)=8,解方程即可.②点M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从点O开始到追到点Q的时间,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得:t(2﹣1)=16由此即可解决.解:(1)∵AB=24,OA=2OB,∴20B+OB=24,∴OB=8,0A=16,故答案分别为16,8.(2)设CO=x,则AC=16﹣x,BC=8+x,∵AC=CO+CB,∴16﹣x=x+8+x,∴x=8 3,∴CO=8 3.(3)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t=16 5,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t)=8,t=16,∴t=165或16s时,2OP﹣OQ=8.②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故答案为48cm.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针对练习1.(南充模拟)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3cm,则线段AC=.思路引领: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解: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AC=AB+BC=8+3=11cm;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AC=AB﹣BC=8﹣3=5cm;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故答案为:11cm或5cm.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19秋•鄞州区期末)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上一点,下列条件不能确定点D是线段BC的中点的是()A.CD=DB B.BD=13AD C.2AD=3BC D.3AD=4BC思路引领:解:如图,∵CD=DB,∴点D是线段BC的中点,A不合题意;∵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又∵BD=13AD,∴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不合题意;∵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2AD=3BC,∴2(BC+CD)=3BC,∴BC=2CD,∴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不合题意;3AD=4BC,不能确定点D是线段BC的中点,D符合题意.故选:D.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3.(2021秋•德江县期末)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A.2cm B.3cm C.4cm D.6cm思路引领:由图形可知AC=AB﹣BC,依此求出AC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C 的长.解:由图形可知AC=AB﹣BC=8﹣2=6cm,∵M是线段AC的中点,∴MC=12AC=3cm.故MC的长为3cm.故选:B.解题秘籍: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求出与所求线段相关的线段AC的长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4.(2021秋•长乐区期末)如图,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变短,这样做的道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垂线段最短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解: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变短,这样做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B.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需要记忆内容.5.如图,在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和OA+OB+OC+OD最小,并说出你的理由,由本题你得到什么数学结论?举例说明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思路引领: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点O就是所要找的点;取不同于点O的任意一点P,连接P A、PB、PC、P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到P A+PB+PC+PD>OA+OB+OC+OD,从而可得点O就是所要找的四边形ABCD内符合要求的点.解:要使OA+OB+OC+OD最小,则点O是线段AC、BD的交点.理由如下:如果存在不同于点O的交点P,连接P A、PB、PC、PD,因为点P有可能在AC上,所以P A+PC也有可能等于AC,即P A+PC≥AC,同理,PB+PD≥BD,但因为点P不同于点O,所以点P不可能同时在AC、BD上,所以“P A+PC=AC“与“PB+PD=BD“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P A+PB+PC+PD>OA+OB+OC+OD,由本题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际应用: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出图形更助于问题的解决,把问题转化为求两条线段的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点O是线段AB=28cm的中点,而点P将线段AB分为两部分,AP:PB=23:415,求线段OP的长.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比例的性质,可得AP:PB=10:4,根据按比例分配,可得AP 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O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由比例的性质,得AP:PB=10:4.按比例分配,得AP :28×1010+4=20(cm ). 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 AO =12AB =14(cm ). OP =AP ﹣AO =20﹣14=6(cm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比例的性质,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7.(2017春•太谷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C ,D 两点在线段AB 上,AB =10cm ,CD =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则MN = cm .思路引领:结合图形,得MN =MC +CD +ND ,根据线段的中点,得MC =12AC ,ND =12DB ,然后代入,结合已知的数据进行求解. 解:∵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MN =MC +CD +ND =12AC +CD +12DB =12(AC +DB )+CD =12(AB ﹣CD )+CD =12×(10﹣6)+6=8. 故答案为:8.解题秘籍: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结合图形,把要求的线段用已知的线段表示.8.(2019秋•北仑区期末)如图,C 为射线AB 上一点,AB =30,AC 比BC 的14多5,P 、Q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个单位/秒和1个单位/秒的速度在射线AB 上沿AB 方向运动,当点P 运动到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 (s ),M 为BP 的中点,N 为MQ 的中点,以下结论:①BC =2AC ;②AB =4NQ ;③当BP =12BQ 时,t =12;④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 (填写序号)思路引领: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解:∵AB =30,AC 比BC 的14多5,∴BC =20,AC =10, ∴BC =2AC ;故①正确;∵P ,Q 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个单位/秒和1个单位/秒的速度, ∴BP =30﹣2t ,BQ =t ,∵M 为BP 的中点,N 为MQ 的中点,∴PM=12BP=15﹣t,MQ=MB+BQ=15,NQ=12MQ=7.5,∴AB=4NQ;故②正确;∵BP=30−2t,BQ=t,BP=12 BQ,∴30−2t=t2,解得:t=12,故③正确,∵BP=30﹣2t,BQ=t,∴BM=12PB=15﹣t,∴MQ=BM+BQ=15﹣t+t=15,∴MN=12MQ=152,∴MN的值与t无关是定值,故答案为:①②③④.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求出P到达B点时的时间,以及点P 与Q重合时的时间,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9.(2021秋•易县期末)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且AB=8,点A表示的数为6;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2)当t=2时,线段PQ的长是;(3)当0<t<3时,则线段AP=;(用含t的式子表示)(4)当PQ=14AB时,求t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2)先求出当t=2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2=4,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1×2=8,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PQ的长;(3)先求出当0<t<3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6,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P的长;(4)由于t秒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t,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PQ=|2t﹣(6+t)|=|t﹣6|,根据PQ=14AB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1)6+8=14.故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14;(2)当t=2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2=4,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1×2=8,8﹣4=4.故线段PQ的长是4;(3)当0<t<3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6,故AP=6﹣2t;(4)根据题意可得:|t﹣6|=14×8,解得:t=4或t=8.故t的值是4或8.故答案为:14;4;6﹣2t.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移动与点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4)中解方程时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知识点三】角的比较与运算1.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2.互余、互补反映两角的特殊数量关系.3.方位角中经常涉及两角的互余.4.计算两角的和、差时要分清两角的位置关系.例3(2020秋•和平区期末)如图:∠AOB:∠BOC:∠COD=2:3:4,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与∠COD,又∠MON=84°,则∠AOB为()A.28°B.30°C.32°D.38°思路引领:首先设出未知数,然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OB的度数.解:设∠AOB=2x°,则∠BOC=3x°,∠COD=4x°,∵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与∠COD,∴∠BOM=12∠AOB=x°,∠CON=12∠COD=2x°,又∵∠MON=84°,∴x+3x+2x=84,x=14,∴∠AOB=14°×2=28°.故选:A.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计算,解题时要能根据图形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角的度数.例4(2021秋•北辰区期末)如图所示,∠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若∠1=26°,则∠2的度数为.思路引领:由图示可得,∠1与∠BOC互余,结合已知可求∠BOC,又因为∠2与∠COB 互补,即可求出∠2的度数.解:∵∠1=26°,∠AOC=90°,∴∠BOC=64°,∵∠2+∠BOC=180°,∴∠2=116°.故答案为:116°.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针对练习1.(2019•隆化县二模)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A.38°B.104°C.142°D.144°思路引领: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BOD=76°,∴∠AOC=∠BOD=76°,∵射线OM平分∠AOC,∴∠AOM=12∠AOC=12×76°=38°,∴∠BOM=180°﹣∠AOM=180°﹣38°=142°.故选:C.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通辽中考)4点10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小于平角的角为()A.55°B.65°C.70°D.以上结论都不对思路引领:因为钟表上的刻度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12等份,每一份是30°,找出4点10分时针和分针分别转动角度即可求出.解:∵4点10分时,分针在指在2时位置处,时针指在4时过10分钟处,由于一大格是30°,10分钟转过的角度为1060×30°=5°,因此4点10分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30°+5°=65°.故选:B.解题秘籍: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用到的知识点为:钟表上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3.(渝北区期末)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上,则∠1+∠2=()A.60°B.90°C.110°D.180°思路引领:由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l上,根据平角的定义可知∠1与∠2互余,从而求解.解: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l上,则∠1+∠2=180°﹣90°=90°.故选:B.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余角及平角的定义,正确观察图形,得出∠1与∠2互余是解题的关键.4.(2021春•未央区月考)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可先延长BO得到∠AOC,然后测量∠AOC的度数,再计算出∠AOB的度数.其中依据的原理是()A.对顶角相等B.同角的余角相等C.等角的余角相等D.同角的补角相等思路引领:根据邻补角的定义以及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答案.解:如图,由题意得,∠AOC+∠AOB=180°,即∠AOC与∠AOB互补,因此量出∠AOC的度数,即可求出∠AOC的补角,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AOB的度数,故选:D.解题秘籍:本题考查邻补角的定义、同角的补角相等,理解同角的补角相等是正确判断的前提.5.(2015秋•庆云县期末)计算:①33°52′+21°54′=;②36°27′×3=.思路引领:①利用度加度,分加分,再进位即可;②利用度和分分别乘以3,再进位.解:①33°52′+21°54′=54°106′=55°46′;②36°27′×3=108°81′=109°21′;故答案为:55°46′;109°21′.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计算,关键是掌握在进行度、分、秒的运算时也应注意借位和进位的方法.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余?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补?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相等?思路引领:根据每个图中的三角尺的摆放位置,容易得出∠α与∠β的关系.解:(1)根据平角的定义得:∠α+90°+∠β=180°,∴∠α+∠β=90°,即∠α与∠β互余;(2)根据两个直角的位置得:∠α=∠β;(3)根据三角尺的特点和摆放位置得:∠α+45°=180°,∠β+45°=180°,∴∠α=∠β;(4)根据图形可知∠α与∠β是邻补角,∴∠α+∠β=180°;综上所述:(1)中∠α与∠β互余;(4)中∠α与∠β互补;(2)(3)中,∠α=∠β.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仔细观察图形,弄清两个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2012秋•襄城区期末)如图,A地和B地都是海上观测站,从A地发现它的北偏东60°方向有一艘船,同时,从B地发现这艘船在它北偏东30°的方向上,试在图中确定这艘船的位置.思路引领: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分别画出过点A与点B的射线,两条射线的交点即为这艘船的位置.解:如图所示:作∠1=60°,∠2=30°,两射线相交于P点,则点P即为所求.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方位角的画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方向角的描述方法,即用方向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偏多少度.8.(2019秋•东莞市期末)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DE上,CF平分∠BCD.(1)在图1中,若∠BCE=40°,∠ACF=;(2)在图1中,若∠BCE=α,∠ACF=(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1中的三角板ABC绕顶点C旋转至图2的位置,若∠BCE=150°,试求∠ACF 与∠ACE的度数.思路引领:(1)、(2)结合平角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 (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解答即可. 解:(1)如图1,∵∠ACB =90°,∠BCE =40°,∴∠ACD =180°﹣90°﹣40°=50°,∠BCD =180°﹣40°=140°, 又CF 平分∠BCD ,∴∠DCF =∠BCF =12∠BCD =70°,∴∠ACF =∠DCF ﹣∠ACD =70°﹣50°=20°; 故答案为:20°;(2)如图1,∵∠ACB =90°,∠BCE =α°,∴∠ACD =180°﹣90°﹣α°=90°﹣α,∠BCD =180°﹣α, 又CF 平分∠BCD ,∴∠DCF =∠BCF =12∠BCD =90°−12α, ∴∠ACF =90°−12α﹣90°+α=12α; 故答案为:12α;(3)如图2,∵∠BCE =150°, ∴∠BCD =30°, ∵CF 平分∠BCD , ∴∠BCF =12∠BCD =15°, ∴∠ACF =90°﹣∠BCF =75°, ∠ACD =90°﹣∠BCD =60°, ∴∠ACE =180°﹣∠ACD =120°.解题秘籍:考查了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求解过程类似.9.(2019秋•梁园区期末)如图,已知∠AOB=60°,∠AOB的边OA上有一动点P,从距离O点18cm的点M处出发,沿线段MO、射线OB运动,速度为2cm/s;动点Q从点O 出发,沿射线OB运动,速度为1cm/s;P、Q同时出发,同时射线OC绕着点O从OA 上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是t(s).(1)当点P在MO上运动时,PO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在线段MO上运动时,t为何值时,OP=OQ?此时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3)在射线OB上是否存在P、Q相距2cm?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并求出此时∠BOC 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先确定出PM=2t,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OP=OQ建立方程求出t=6,进而求出∠AOC=30°,即可得出结论;(3)分P、Q相遇前相距2cm和相遇后2cm两种情况,建立方程求解,接口得出结论.解:(1)当点P在MO PM=2t,∵OM=18cm,∴PO=OM﹣PM=(18﹣2t)cm,故答案为:(18﹣2t);(2)由(1)知,OP=18﹣2t,当OP=OQ时,则有18﹣2t=t,∴t=6即t=6时,能使OP=OQ,∵射线OC绕着点O从OA上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AOC=5°×6=30°,∵∠AOB=60°,∴∠BOC=∠AOB﹣∠AOC=30°=∠AOC,∴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3)分为两种情形.当P、Q相遇前相距2cm时,OQ﹣OP=2∴t﹣(2t﹣18)=2解这个方程,得t=16,∴∠AOC=5°×16=80°∴∠BOC=80°﹣60°=20°,当P、Q相遇后相距2cm时,OP﹣OQ=2∴(2t﹣18)﹣t=2解这个方程,得t=20,∴∠AOC=5°×20=100°∴∠BOC=100°﹣60°=40°,综合上述t=16,∠BOC=20°或t=20,∠BOC=40°.解题秘籍: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旋转的性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配套作业1.(2021•芜湖模拟)如图,甲、乙都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关于它们的视图,判断正确的是()A.仅主视图相同B.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C.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D.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思路引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依据三视图进行判断即可.解:如图所示:由图可得,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故选:D.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掌握三视图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0秋•大丰区月考)如图,三个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按相同规律涂有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那么涂绿色的对面是色.思路引领:根据与“白”相邻的是黄、黑、红、绿判断出“白”的对面是“蓝”,与“黄”相邻的是白、黑、蓝、红判断出“绿”的对面是“黄”.解:由图可知,与“白”相邻的是黄、黑、红、绿,所以,“白”的对面是“蓝”,与“黄”相邻的是白、黑、蓝、红,所以,“绿”的对面是“黄”.故答案为:黄.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此题关键是抓住图中出现了2次的颜色红和黄的邻面颜色的特点,推理得出它们的对面颜色分别是黑和绿.3.(2010秋•洛江区期末)如图,把左边的图形折叠起来,它会变为()A.B.C.D.思路引领:本题以小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认识.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进行具体折纸、翻转活动,也可以.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可知正确的为B.故选:B.解题秘籍:本题虽然是选择题,但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另外,本题通过考查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展示了这样一个教学导向,教学中要让学生确实经历活动过程,而不要将活动层次停留于记忆水平.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不是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而是给出几种结论,这样教出的学生肯定遇到动手操作题型时就束手无策了.4.(2021秋•成都期中)下列图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思路引领:正方体共有11种表面展开图,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解:A选项能围成正方体;B和C折叠后缺少一个面,故不能折成正方体;D出现了“田”字格,故不折成正方体能.故选:A.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解题时注意,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5.(2017秋•江岸区校级期末)如图,线段AB上有E、D、C、F四点,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DB的中点,有下列结论:①EF=12AB;②EF=12(AB﹣CD);③DE=12(DA﹣DC);④AF=12(DA+A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思路引领: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EC=12AC,DF=FB=12DB;对于①②,结合图形,依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判断正误;同理再判断③和④的正误.解:如图,∵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DB的中点,∴AE=EC=12AC,DF=FB=12DB,∴EF=AB﹣AE﹣FB=AB−12(AC+DB)=AB−12(AB+CD)=12(AB﹣CD),故结论①错误,结论②正确;DE=EC﹣DC=12AC﹣DC=12(AD +DC )﹣DC =12(AD ﹣DC ), 故结论③正确; AF =AB ﹣BF =AB −12BD=AB −12(AB ﹣DA ) =12(AB +DA ), 故结论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中点定义及线段和差的计算,解题时要结合图形认真观察分析,数形结合,理清相关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6.(2020秋•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 =8,点C 是线段AB 是一动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E 是线段BD 的中点,在点C 从点A 向点B 运动的过程中,当点C 刚好为线段DE 的中点时,线段AC 的长为( )A .3.2B .4C .4.2D .167思路引领:由已知条件可得:AD =CD =CE ,CD =CE ,则AB =AD +DC +CE +BE =3AD +BE =3AD +DE =3AD +2CD =5AD 即可求. 解:∵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 ∴AD =CD ,∵点E 是线段BD 的中点, ∴BE =DE ,∵点C 为线段DE 的中点, ∴CD =CE , ∴AD =CD =CE ,∵AB =AD +DC +CE +BE =3AD +BE =3AD +DE =3AD +2CD =5AD , ∴AD =1.6, ∴AC =2AD =3.2, 故选:A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熟悉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2021秋•济南期末)如图,线段AB =16cm ,在AB 上取一点C ,M 是AB 的中点,N 是AC中点,若MN=3cm,则线段AC的长是()A.6B.8C.10D.12思路引领:设CM=a,可得CN=CM+MN=a+3,由M是AB的中点,N是AC中点,可得AM=12AB,AN=CN=a+3,由AM=AN+MN=8,即可算出a的值,根据AC=AM+CM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设CM=a,CN=CM+MN=a+3,∵M是AB的中点,N是AC中点,∴AM=12AB=12×16=8,AN=CN=a+3,∵AM=AN+MN=8,即a+3+3=8,∴a=2,∴AC=AM+CM=8+2=10.故选:C.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两点的距离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06•巴中)巴广高速路的设计者准备在西华山再设计修建一个隧道,以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其主要依据是()A.垂线段最短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思路引领: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计巴广高速路,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解:要想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尽量是两地在一条直线上,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故选:B.解题秘籍:此题考查知识点两点间线段最短.9.如图,公路上有A1、A2、A3、A4、A5、A6、A7七个村庄,现要在这段公路上设一车站,使这七个村庄到车站的路程总和最小,车站应建在何处?思路引领:根据“当点数为奇数个点时,应设在中点上;当点数为偶数时,应设在中间相邻的两点或其两点之间的任何地方,距离之和为最小”的规律,本题有7个村庄,应设在中点A4上.解:因为有7个村庄,是奇数个点,所以应设在中间点上,即设在A4点上.。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点E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点F是BC边上一个定点,过点E作,交直线AB于点D,连接BE,过点F作,交直线AC于点G.(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2)在(1)的条件下,判断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一个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4)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答案】(1)解:∵∴∵∴∴(2)解:这三个角的度数和为一个定值,是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3)解: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故的关系仍成立(4)不成立| ∠EGF-∠DEC+∠BFG=180°【解析】【解答】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DEC=∠EGH∵∴∴∠HGF+∠BFG=180°∵∠HGF=∠EGF-∠EGH∴∠HGF=∠EGF-∠DEC∴∠EGF-∠DEC+∠BFG=180°∴(2)中的关系不成立,∠EGF、∠DEC、∠BFG之间关系为:∠EGF-∠DEC+∠BFG=180°故答案为:不成立,∠EGF-∠DEC+∠BFG=180°【分析】(1)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G作交BE于点H,根据平行线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到,因为,所以,得到,即可求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DEC=∠EGH,因为,所以,推得∠HGF+∠BFG=180°,即可求解.2.如图,已知AB∥CD,现将一直角三角形PMN放入图中,其中∠P=90°,PM交AB于点E,PN交CD于点F(1)当△PMN所放位置如图①所示时,则∠PFD与∠AEM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2)当△PMN所放位置如图②所示时,求证:∠PFD−∠AEM=90°;(3)在(2)的条件下,若MN与CD交于点O,且∠DON=30°,∠PEB=15°,求∠N的度数.【答案】(1)∠PFD+∠AEM=90°(2)过点P作PG∥AB∵AB∥CD,∴PG∥AB∥CD,∴∠AEM=∠MPG,∠PFD=∠NPG∵∠MPN=90°∴∠NPG-∠MPG=90°∴∠PFD-∠AEM=90°;(3)设AB与PN交于点H∵∠P=90°,∠PEB=15°∴∠PHE=180°-∠P-∠PEB=75°∵AB∥CD,∴∠PFO=∠PHE=75°∴∠N=∠PFO-∠DON=45°.【解析】【解答】(1)过点P作PH∥AB∵AB∥CD,∴PH∥AB∥CD,∴∠AEM=∠MPH,∠PFD=∠NPH∵∠MPN=90°∴∠MPH+∠NPH=90°∴∠PFD+∠AEM=90°故答案为:∠PFD+∠AEM=90°;【分析】(1)过点P作PH∥AB,然后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可得P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M=∠MPH,∠PFD=∠NPH,然后根据∠MPH+∠NPH=90°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P作PG∥AB,然后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可得PG∥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M=∠MPG,∠PFD=∠NPG,然后根据∠NPG-∠MPG=90°和等量代换即可证出结论;(3)设AB与PN 交于点H,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PHE,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PFO=∠PHE,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结论.3.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作AB.当A、B两点中有一点为原点时,不妨设A点在原点.如图①所示,则AB=OB=|b|=|a﹣b|.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⑴如图②所示,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不妨设点A在点B的左侧,则AB=OB﹣OA=|b|﹣|a|=b﹣a=|b﹣a|=|a﹣b|⑵如图③所示,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不妨设点A在点B的右侧,则AB=OB﹣OA=|b|﹣|a|=﹣b﹣(﹣a)=a﹣b=|a﹣b|⑶如图④所示,点A、B分别在原点的两边,不妨设点A在点O的右侧,则AB=OB+OA=|b|+|a|=a+(﹣b)=|a﹣b|回答下列问题:(1)综上所述,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________.(2)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AB=________.(3)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AB=________,如果AB=2,则x的值为________.(4)若代数式|x+2|+|x﹣3|有最小值,则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1)(2)6(3);0或-4(4)5【解析】【解答】(1)综上所述,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 (3)数轴上表示和-2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如果,则的值为或由题意可知:当x在−2与3之间时,此时,代数式|x+2|+|x−3|取最小值,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2)6;(3),0或-4;(4)5.【分析】(1)发现规律: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故可求解;(2)根据(1),即可直接求出结果;(3)先根据(1)即可表示出AB;当AB=2时,得到方程,解出x的值即可;(4)|x+2|+|x-3|表示数轴上一点到-2与3两点的距离的和,当这点是-2或5或在它们之间时和最小,最小距离是-2与3之间的距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单元测试卷-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单元培优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 ( 3分) 如图,直线AB∥CD,AE平分∠CAB.AE与CD相交于点E,∠ACD=50°,则∠BAE的度数是()A. 50°B. 65°C. 70°D. 130°2. ( 3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最小的负整数是﹣1;②数轴上表示数2和﹣2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③当a≤0时,|a|=﹣a成立;④a+5一定比a大;⑤(﹣2)3和﹣23相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 ( 3分) 如图,一条笔直的河L,牧马人从P地出发,到河边M处饮马,然后到Q地,现有如下四种方案,可使牧马人所走路径最短的是()A. B. C. D.4. ( 3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BA=AC-BCB. 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B=AC+BCC. 若AC+BC>AB,则点C一定在线段BA外D. 若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AC+BC5. ( 3分) 一条船停在海面上,从船上看灯塔位于北偏东30°,那么从灯塔看,船位于()A. 南偏西60°B. 西偏南40°C. 南偏西30°D. 北偏东30°6. ( 3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1)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若AB=2CB,则点C是AB的中点;(4)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 ( 3分) 下列四个生产生活现象,可以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是()A. 用两个钉子可以把木条钉在墙上B. 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一条直线上C. 打靶的时候,眼睛要与枪上的准星、靶心在同一直线上D. 为了缩短航程把弯曲的河道改直8. ( 3分) 如图,已知A,O,B在一条直线上,∠1是锐角,则∠1的余角是()A. 12∠2−∠1 B. 12∠2−32∠1 C. 12(∠2−∠1) D. ∠2-∠19. ( 3分) 有三个点A,B,C,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直线()A. 1条B. 2条C. 1条或3条D. 无法确定10. ( 3分) 如图,在△ABC中,AB=AC,∠BAC=6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E、F分别在BC、AC上,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BEO的度数是()A. 26°B. 32°C. 52°D. 58°二、填空题(共8题;共36分)11. ( 8分) 如图,要从B点到C点,有三条路线:①从B到A再到C;②从B到D再到C;③线段BC.要使距离最近,你选择路线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12. ( 4分) 已知线段AB=10cm,线段BC=4cm,则线段AC的长是________ cm.13. ( 4分) 如图,BA1和CA1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BA2是∠A1BD的角平分线,CA2是∠A1CD的角平分线,BA3是∠A2BD的角平分线,CA3是∠A2CD的角平分线,若∠A=α,则∠A2019=________.14. ( 4分) 如图,C、D是线段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2cm,BC=5cm,则BD的长为________.15. ( 4分) 如图,点O在直线AE上,射线OC平分∠AOE.如果∠DOB=90°,∠1=25°,那么∠AOB的度数为________.16. ( 4分) 如图,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若原点O是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那么a+b-2c= ________ .17. ( 4分)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一点,且BE=1,F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将EF烧点E顺时什旋转60°得到EG,连接CG,则CG的最小值为________.18. ( 4分)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π取3)三、解答题(共5题;共25分)19. ( 5分) 如图,已知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AC的中点,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的和为13,求线段AC的长.20. ( 5分) 如图,在△ABC中,已知∠B=40°,∠C=60°,AE⊥BC于E,AD平分∠BAC,求∠DAE 的度数.21. ( 5分) 用如图所示的长31.4cm,宽5cm的长方形,围成一个圆柱体,求需加上的两个底面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3.14)22. ( 5分) 如图,AB∥CD,且∠PMQ=2∠QMB,∠PNQ=2∠QND,判断∠P 与∠Q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3. ( 5分) 直线l上有2009个不同的点.以这些点为端点的线段有2009×2008条.这些线段至少有多少个2互不相同的中点?四、作图题(共3题;共29分)24. ( 5分) 如图,请在横线上画一个角,这个角与图中的角互为补角.25. ( 10分) 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在同一平面内,若∠AOB=70°,∠BOC=15°24′36″,求∠AOC 的度数.下面是七年级同学小明在黑板上写的解题过程:解:根据题意可画出图(如图1)因为∠AOB=70°,∠BOC=15°24′36″,所以∠AOC=∠AOB+∠BOC=70°+15°24′36″=85°24′36″即得到∠AOC=85°24′36″同学们在下面议论,都说小明解答不全面,还有另一种情况.请按下列要求完成这道题的求解.(1)依照图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将另一种解法的图形在图2中补充完整.(2)结合第(1)小题的图形写出求∠AOC的度数的完整过程.26. ( 14分) (1)一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或区域),如图,两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三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试画图说明.(2)四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试画出示意图,并说明这四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平面上有n条直线,每两条直线都恰好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处于这种位置的n条直线分一个平面所成的区域最多,记为a n,试研究a n与n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图形的初步单元培优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 ( 3分) 如图,直线AB∥CD,AE平分∠CAB.AE与CD相交于点E,∠ACD=50°,则∠BAE的度数是()A. 50°B. 65°C. 70°D. 130°【答案】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析】【解答】解:∵AB∥CD,∴∠ACD+∠BAC=180°,∵∠ACD=50°,∴∠BAC=180°﹣50°=130°,∵AE平分∠CAB,∴∠BAE= 12∠BAC= 12×130°=65°,故选B.【分析】先由平行线性质得出∠ACD与∠BAC互补,并根据已知∠ACD=50°计算出∠BA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BAE的度数.2. ( 3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最小的负整数是﹣1;②数轴上表示数2和﹣2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③当a≤0时,|a|=﹣a成立;④a+5一定比a大;⑤(﹣2)3和﹣23相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考点】绝对值及有理数的绝对值,有理数大小比较,两点间的距离,有理数及其分类【解析】【解答】①最大的负整数是1,故不符合题意;②2和-2的绝对值相等,则数轴上表示数2和-2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故命题符合题意;③④⑤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定义,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绝对值的性质及有理数的乘方及比较大小逐项判断即可。
数学七年级上册 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65°,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1)如图①,将三角板MON的一边ON与射线OB重合时,则∠MOC=________;(2)如图②,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此时OC是∠MOB的角平分线,求旋转角∠BON和∠CON的度数;(3)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③时,∠NOC=∠AOM,求∠NOB的度数.【答案】(1)25°(2)解:∠BOC=65°,OC平分∠MOB∠MOB=2∠BOC=130°∠BON=∠MOB-∠MON=130°-90°=40°∠CON=∠COB-∠BON=65°-40°=25°(3)解:∠NOC= ∠AOM ∠AOM=4∠NOC ∠BOC=65°∠AOC=∠AOB-∠BOC=180°-65°=115°∠MON=90°∠AOM+∠NOC=∠AOC-∠MON=115°-90°=25°4∠NOC+∠NOC=25°∠NOC=5°∠NOB=∠NOC+∠BOC=70°【解析】【解答】解:(1)∠MON=90,∠BOC=65°∠MOC=∠MON-∠BOC=90°-65°=25°【分析】(1)根据∠MON和∠BOC的度数可以得到∠MON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由∠BOC=65°,可以求得∠BOM的度数,然后由∠NOM-90°,可得∠BON的度数,从而得解;(3)由∠BOC=65°,∠NOM=90°,∠NOC= ∠AOM,从而可求得∠NOC的度数,然后由∠BOC=65°,从而得解.2.在数轴上、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和,我们用表示到之间的距离;例如表示7到3之间的距离.(1)当时,的值为________.(2)如何理解表示的含义?(3)若点、在0到3(含0和3)之间运动,求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答案】(1)5或-3(2)解:∵ = ,∴表示到-2的距离(3)解:∵点、在0到3(含0和3)之间运动,∴0≤a≤3, 0≤b≤3,当时, =0+2=2,此时值最小,故最小值为2;当时, =2+5=7,此时值最大,故最大值为7【解析】【解答】(1)∵,∴a=5或-3;故答案为:5或-3;【分析】(1)此题就是求表示数a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是4,根据表示数a的点在表示数1的点的右边与左边两种情况考虑即可得出答案;(2)此题就是求表示数b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3)此题就是求表示数a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及表示数b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和,而0≤a≤3, 0≤b≤3, 借助数轴当时,的值最小;当时,的值最大.3.如图,直线m与直线n互相垂直,垂足为O,A、B两点同时从点O出发,点A沿直线m向左运动,点B沿直线n向上运动.(1)若∠BAO和∠ABO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在点A、B的运动过程中,∠AP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若△ABO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AQ、BQ相交于点Q,AP的延长线交QB的延长线于点C,在点A、B的运动过程中,∠Q和∠C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Q和∠C的度数;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不变化.理由:∵AP和BP分别是∠BAO和∠ABO的平分线,∠AOB=90°,∴∠APB=180°(∠OAB+∠ABO)=180° ×90°=135°(2)解:都不变.理由:∵AQ和BQ分别是∠BAO的邻补角和∠AB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AP和BP分别是∠BAO和∠ABO的平分线,∴∠CAQ=∠QBP=90°,又∠APB=135°,∴∠Q=45°,∴∠C=45°【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PB=180° −(∠OAB+∠ABO);根据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得到∠CAQ=∠QBP=90°,由∠APB的度数,求出∠Q和∠C的度数.4.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 OA+50=OB,点B对应数是90.(1)求A点对应的数;(2)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7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点M、N之间的距离等于P、M之间的距离;(3)如图3,将(2)中的三动点M、N、P的运动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其余条件不变,设Q为线段MN的中点,R为线段OP的中点,求22RQ﹣28RO﹣5PN的值.【答案】(1)解:如图1,∵点B对应数是90,∴OB=90.又∵ OA+50=OB,即 OA+50=90,∴OA=120.∴点A所对应的数是﹣120(2)解:依题意得,MN=|(﹣120+7t)﹣2t|=|﹣120+5t|,PM=|2t﹣(90﹣8t)|=|10t﹣90|,又∵MN=PM,∴|﹣120+5t|=|10t﹣90|,∴﹣120+5t=10t﹣90或﹣120+5t=﹣(10t﹣90)解得t=﹣6或t=14,∵t≥0,∴t=14,点M、N之间的距离等于点P、M之间的距离(3)解:依题意得RQ=( 45+4t)﹣(﹣60﹣4.5t)=105+8.5t,RO=45+4t,PN=(90+8t)﹣(﹣120﹣7t)=210+15t,则22RQ﹣28RO﹣5PN=22(105+8.5t)﹣28(45+4t)﹣5(210+15t)=0【解析】【分析】(1)根据点B对应的数求得OB的长度,结合已知条件和图形来求点A 所对应的数;(2)由M、N之间的距离等于P、M之间的距离列式为,列方程求出t;(3)由M、N之间的距离等于P、M之间的距离列式为,列方程求出t,并求出RQ,RO 及PN,再求出22RQ﹣28RO﹣5PN的值.5.已知,AB//CD,(1)如图,若E 为DC 延长线上一点,AF、CG 分别为∠BAC、∠ACE 的平分线.(1)求证:AF//CG.(2)若 E 为线段 DC 上一点(E 不与 C 重合),AF、CG 分别为∠BAC、∠ACE的平分线,画出图形,试判断 AF,CG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AB//CD∴∠BAC=∠ACE,∵AF、CG 分别为∠BAC、∠ACE的平分线,∴∠CAF= ∠BAC, ∠ACG= ∠ACE,∴∠CAF=∠ACG∴AF//CG.(2)解:AF⊥CG,理由如下:如图,AF、CG 分别为∠BAC、∠ACE的平分线,∴∠1= ∠BAC,∠2= ∠ACD,∵AB//CD,∴∠BAC+∠ACD=180°,∴∠1+∠2= ∠BAC+ ∠ACD= (∠BAC+∠ACD)=90°,∴∠3=180°-(∠1+∠2)=90°,∴AF⊥CG.【解析】【分析】(1)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BAC=∠ACE,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AF=∠ACG ,进而根据内错角相等,二直线平行得出AF∥CG;(2)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 ∠BAC,∠2= ∠ACD, 根据二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BAC+∠ACD=180°,从而即可得出∠1+∠2= 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3=90°,进而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F⊥CG.6.如图1,点是第二象限内一点, 轴于,且是轴正半轴上一点,是x轴负半轴上一点,且 .(1)(________),(________)(2)如图2,设为线段上一动点,当时,的角平分线与的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 ,求的度数: (注: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 )(3)如图3,当点在线段上运动时,作交于的平分线交于 ,当点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2,0;0,3(2)解:如图,作DM∥x轴根据题意,设∠ADP=∠OAP=x,∠EAF=∠CAF=∠OAP=y,∵∠CAD=90°,∴∠CAE+∠OAD=90°,∴2y+∠OAD=90°,∴∠OAD=90°-2y,∵DM∥x轴,∴∠OAD+∠ADM=180°,∴90-2y+2x+90°=180°,∴x=y,∴∠APD=180°-(∠PAD+∠ADP)=180°-(y+90°-2y+x)=180°-90°=90°(3)解:∠N的大小不变,∠N=45°理由:如图,过D作DE∥BC,过N作NF∥BC.∵BC∥x轴,∴DE∥BC∥x轴,NF∥BC∥x轴,∴∠EDM=∠BMD,∠EDA=∠OAD,∵DM⊥AD,∴∠ADM=90°,∴∠BMD+∠OAD=∠EDM+∠EDA=∠ADM=90°,∵MN平分∠BMD,AN平分∠DAO,∴∠BMN= ∠BMD,∠OAN= ∠OAD,∴∠ANM=∠BMN+∠OAN= ∠BMD+ ∠OAD= ×90°=45°.【解析】【解答】解:(1)由,可得和,解得∴A的坐标是(-2,0)、B的坐标是(0,3);故答案为:-2,0;0,3;【分析】(1)利用非负数的和为零,各项分别为零,求出a,b的值;(2)如图,作DM∥x轴,结合题意可设∠ADP=∠OAP=x,∠EAF=∠CAF=∠OAP=y,根据平角的定义可知∠OAD=90°-2y,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OAD+∠ADM=180°,即90-2y+2x+90°=180°,进而可得出x=y,再结合图形即可得出∠APD的度数;(3)∠N的大小不变,∠N=45°,如图,过D作DE∥BC,过N作NF∥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BMD+∠OAD=∠ADM=9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NM= ∠BMD+ ∠OAD,据此即可得到结论.7.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CE是∠ACB的平分线.(1)若∠A=40°,∠B=76°,求∠DCE的度数;(2)若∠A=α,∠B=β,求∠DCE的度数(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3)当线段CD沿DA方向平移时,平移后的线段与线段CE交于G点,与AB交于H点,若∠A=α,∠B=β,求∠HGE与α、β的数量关系.【答案】(1)解:∵∠A=40°,∠B=76°,∴∠ACB=64°.∵CE是∠ACB的平分线,∴∠ECB ∠ACB=32°.∵CD是AB边上的高,∴∠BDC=90°,∴∠BCD=90°﹣∠B=14°,∴∠DCE=∠ECB﹣∠BCD=32°﹣14°=18°;(2)解:∵∠A=α,∠B=β,∴∠ACB=180°﹣α﹣β.∵CE是∠ACB的平分线,∴∠ECB ∠ACB (180°﹣α﹣β).∵CD是AB边上的高,∴∠BDC=90°,∴∠BCD=90°﹣∠B=90°﹣β,∴∠DCE=∠ECB﹣∠BCD β α;(3)解:如图所示.∵∠A=α,∠B=β,∴∠ACB=180°﹣α﹣β.∵CE是∠ACB的平分线,∴∠ECB ∠ACB (180°﹣α﹣β).∵CD是AB边上的高,∴∠BDC=90°,∴∠BCD=90°﹣∠B=90°﹣β,∴∠DCE=∠ECB﹣∠BCD β α,由平移可得:GH∥CD,∴∠HGE=∠DCE β α.【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CB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CB的度数,根据余角的定义得到∠BCD=90°-∠B,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CB=180°-α-β,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CB= ∠ACB= (180°-α-β),根据余角的定义得到∠BCD=90°-∠B=90°-β,于是得到结论;(3)运用(2)中的方法,得到∠DCE=∠ECB-∠BCD= β- α,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8.如图,四边形ABCD,BE、DF分别平分四边形的外角∠MBC和∠NDC,若∠BAD=α,∠BCD=β(1)如图,若α+β=120°,求∠MBC+∠NDC的度数;(2)如图,若BE与DF相交于点G,∠BGD=30°,请写出α、β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式;(3)如图,若α=β,判断BE、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在四边形ABCD中,∠BAD+∠ABC+∠BCD+∠ADC=360°,∴∠ABC+∠ADC=360°-(α+β),∵∠MBC+∠ABC=180°,∠NDC+∠ADC=180°∴∠MBC+∠NDC=180°-∠ABC+180°-∠ADC=360°-(∠ABC+∠ADC)=360°-[360°-(α+β)]=α+β,∵α+β=120°,∴∠MBC+∠NDC=120°(2)解:β﹣α=60°理由:如图1,连接BD,由(1)得,∠MBC+∠NDC=α+β,∵BE、DF分别平分四边形的外角∠MBC和∠NDC,∴∠CBG= ∠MBC,∠CDG= ∠NDC,∴∠CBG+∠CDG= ∠MBC+ ∠NDC= (∠MBC+∠NDC)= (α+β),在△BCD中,∠BDC+∠CDB=180°﹣∠BCD=180°﹣β,在△BDG中,∠GBD+∠GDB+∠BGD=180°,∴∠CBG+∠CBD+∠CDG+∠BDC+∠BGD=180°,∴(∠CBG+∠CDG)+(∠BDC+∠CDB)+∠BGD=180°,∴(α+β)+180°﹣β+30°=180°,∴β﹣α=60°(3)解:平行,理由:如图2,延长BC交DF于H,由(1)有,∠MBC+∠NDC=α+β,∵BE、DF分别平分四边形的外角∠MBC和∠NDC,∴∠CBE= ∠MBC,∠CDH= ∠NDC,∴∠CBE+∠CDH= ∠MBC+ ∠NDC= (∠MBC+∠NDC)= (α+β),∵∠BCD=∠CDH+∠DHB,∴∠CDH=∠BCD﹣∠DHB=β﹣∠DHB,∴∠CBE+β﹣∠DHB= (α+β),∵α=β,∴∠CBE+β﹣∠DHB= (β+β)=β,∴∠CBE=∠DHB,∴BE∥DF【解析】【分析】(1)由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并结合已知条件可求得∠ABC+∠ADC 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MBC+∠NDC=180°-∠ABC+180°-∠ADC=360°-(∠ABC+∠ADC),代入计算即可求解;(2)由(1)得,∠MBC+∠NDC=α+β,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BG=∠MBC,∠CDG=∠NDC,所以∠CBG+∠CDG=(∠MBC+∠NDC)=(α+β),分别在三角形BCD 和三角形BDG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DC+∠CDB=180°﹣∠BCD=180°﹣β,∠GBD+∠GDB+∠BGD=180°,即∠CBG+∠CBD+∠CDG+∠BDC+∠BGD=180°,分别把(∠CBG+∠CDG)、(∠BDC+∠CDB)、∠BGD代入计算即可求解;(3)延长BC交DF于H,由(1)得,∠MBC+∠NDC=α+β,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BE=∠MBC,∠CDH=∠NDC,两式相加整理可得∠CBE+∠CDH=(α+β);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BCD=∠CDH+∠DHB,所以∠CDH=β﹣∠DHB,则∠CBE+β﹣∠DHB=(α+β),把α=β代入整理可得∠CBE=∠DHB,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E∥DF。
七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1)问题发现:如图 1,已知点 F,G 分别在直线 AB,CD 上,且 AB∥CD,若∠BFE=40°,∠CGE=130°,则∠GEF 的度数为________;(2)拓展探究:∠GEF,∠BFE,∠CG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给出证明;答:∠GEF=▲ .证明:过点 E 作 EH∥AB,∴∠FEH=∠BFE(▲),∵AB∥CD,EH∥AB,(辅助线的作法)∴EH∥CD(▲),∴∠HEG=180°-∠CGE(▲),∴∠FEG=∠HFG+∠FEH=▲ .(3)深入探究:如图 2,∠BFE 的平分线 FQ 所在直线与∠CG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P,试探究∠GPQ 与∠GEF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答案】(1)90°(2)解:∠GEF=∠BFE+180°−∠CGE,证明:过点 E 作 EH∥AB,∴∠FEH=∠B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EH∥AB,(辅助线的作法)∴EH∥CD(平行线的迁移性),∴∠HEG=180°-∠CGE(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FEG=∠HFG+∠FEH=∠BFE+180°−∠CGE ,故答案为:∠BFE+180°−∠CG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迁移性;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FE+180°−∠CGE;(3)解:∠GPQ+∠GEF=90°,理由是:如图2,∵FQ平分∠BFE,GP平分∠CGE,∴∠BFQ=∠BFE,∠CGP=∠CGE,在△PMF中,∠GPQ=∠GMF−∠PFM=∠CGP−∠BFQ,∴∠GPQ+∠GEF=∠CGE− ∠BFE+∠GEF= ×180°=90°.即∠GPQ+∠GEF=90°.【解析】【解答】(1)解:如图1,过E作EH∥AB,∵AB∥CD,∴AB∥CD∥EH,∴∠HEF=∠BFE=40°,∠HEG+∠CGE=180°,∵∠CGE=130°,∴∠HEG=50°,∴∠GEF=∠HEF+∠HEG=40°+50°=90°;故答案为:90°;【分析】(1)如图1,过E作EH∥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HEF=∠BFE=40 ,∠HEG=50 ,相加可得结论;(2)由①知:∠HEF=∠BFE,∠HEG+∠CGE=180°,则∠HEG=180°−∠CGE,两式相加可得∠GEF=∠BFE+180°−∠CGE;(3)如图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FQ=∠BFE,∠CGP=∠CGE,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GPQ=∠GMF−∠PFM=∠CGP−∠BFQ,计算∠GPQ+∠GEF并结合②的结论可得结果.2.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答案】(1)解:AB∥CD.理由如下:如图1,∵∠1与∠2互补,∴∠1+∠2=180°.又∵∠1=∠AEF,∠2=∠CFE,∴∠AEF+∠CFE=180°,∴AB∥CD;(2)证明:如图2,由(1)知,AB∥CD,∴∠BEF+∠EFD=180°.又∵∠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FEP+∠EFP= (∠BEF+∠EFD)=90°,∴∠EPF=90°,即EG⊥PF.∵GH⊥EG,∴PF∥G H;(3)解:∠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如图3,∵∠1=∠2,∴∠3=2∠2.又∵GH⊥EG,∴∠4=90°-∠3=90°-2∠2.∴∠EPK=180°-∠4=90°+2∠2.∵PQ平分∠EPK,∴∠QPK= ∠EPK=45°+∠2.∴∠HPQ=∠QPK-∠2=45°,∴∠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一直是45°.【解析】【分析】(1)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以推知同旁内角∠AEF、∠CFE互补,所以易证AB∥CD;(2)利用(1)中平行线的性质推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得∠EPF=90°,即EG⊥PF,故结合已知条件GH⊥EG,易证PF∥GH;(3)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4=90°-∠3=90°-2∠2;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推知∠QPK= ∠EPK=45°+∠2;最后根据图形中的角与角间的和差关系求得∠HPQ的大小不变,是定值45°.3.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BC=8(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 =3,若存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得:6t+8+2t=24解得:t=2(秒);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由题意得:6t﹣8+2t=24解得:t=4(秒)(2)解:4或16(3)解:存在关系式 =3.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3时,点B和点C重合,点P在线段AB上,0<PC≤2,且BD=CD=4,AP+3PC=AB+2PC=2+2PC,当PC=1时,BD=AP+3PC,即 =3;2)当3<t<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0<PC<2,①点P在线段AC上时,BD=CD﹣BC=4﹣BC,AP+3PC=AC+2PC=AB﹣BC+2PC=2﹣BC+2PC,当PC=1时,有BD=AP+3PC,即 =3;点P在线段BC上时,BD=CD﹣BC=4﹣BC,AP+3PC=AC+4PC=AB﹣BC+4PC=2﹣BC+4PC,当PC= 时,有BD=AP+3PC,即 =3;3°当t= 时,点A与点C重合,0<PC≤2,BD=CD﹣AB=2,AP+3PC=4PC,当PC= 时,有BD=AP+3PC,即 =3;4°当<t 时,0<PC<4,BD=CD﹣BC=4﹣BC,AP+3PC=AB﹣BC+4PC=2﹣BC+4PC,PC= 时,有BD=AP+3PC,即 =3.∵P在C点左侧或右侧,∴PD的长有3种可能,即5或3.5【解析】【解答】解:(2)当运动2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当运动4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分析】(1)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然后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由(1)中求出的运动时间即可求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4.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结PH,在GH上取一点K,使得∠PKG=2∠HPK,过点P 作PQ平分∠EPK交EF于点Q,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温馨提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答案】(1)解:如图,∵∠1和∠2互补,∠2和∠3互补,∴∠1=∠3∴AB∥CD(2)解:如图,由(1)得AB∥CD,∴∠BEF+∠EFD=180°又∵∠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FEP+∠EFP= (∠BEF+∠EFD)=90°,∴∠EPF=90°,即EG⊥PF∵GH⊥EG,∴PF∥GH.(3)解:∠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EG⊥HG,∴∠KGP=90°∴∠EPK=180°-∠4=180°-(180-∠3-∠KGP)=90°+∠3∵∠3=2∠6,∴∠EPK=90°+2∠6∵PQ平分∠EPK,∴∠QPK= ∠EPK=45°+∠6∴∠HPQ=∠QPK-∠6=45°∴∠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一直是45°【解析】【分析】(1)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可证得∠2与∠3互补,再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证得∠1=∠3,然后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证得结论。
数学七年级上册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点E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点F是BC边上一个定点,过点E作,交直线AB于点D,连接BE,过点F作,交直线AC于点G.(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2)在(1)的条件下,判断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一个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4)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答案】(1)解:∵∴∵∴∴(2)解:这三个角的度数和为一个定值,是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3)解: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故的关系仍成立(4)不成立| ∠EGF-∠DEC+∠BFG=180°【解析】【解答】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DEC=∠EGH∵∴∴∠HGF+∠BFG=180°∵∠HGF=∠EGF-∠EGH∴∠HGF=∠EGF-∠DEC∴∠EGF-∠DEC+∠BFG=180°∴(2)中的关系不成立,∠EGF、∠DEC、∠BFG之间关系为:∠EGF-∠DEC+∠BFG=180°故答案为:不成立,∠EGF-∠DEC+∠BFG=180°【分析】(1)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G作交BE于点H,根据平行线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到,因为,所以,得到,即可求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DEC=∠EGH,因为,所以,推得∠HGF+∠BFG=180°,即可求解.2.问题情境1:如图1,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右侧,探究∠B,∠P,∠D之间的关系?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知识点(培优练)
一、解答题1.小刚和小强在争论一道几何问题,问题是射击时为什么枪管上有准星.小刚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枪管上才有准星.”小强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当然知道,可是若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这样不是有三点了吗?既然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那弄出第三点是为什么呢?”聪明的你能回答小强的疑问吗?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结合实际意义,易得答案.【详解】解:如果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那么要想射中目标,人眼与目标确定的这条直线应与子弹所走的直线重合,即与准星和目标所确定的这条直线重合,即可看到哪儿打到哪儿.换句话说要想射中目标就必须使准星在人眼与目标所确定的直线上.【点睛】题考查直线的性质,无限延伸性即没有端点;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射击场景,立意新颖,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C,D,E为直线AB上的三点.(1)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射线有哪些?请表示出来;(2)若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解析:(1)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AB、线段CD、线段CE、线段CB、线段DE、线段DB、线段EB.(2)(1)2n n条线段,2n条射线.【解析】【分析】对于(1),这条直线上共5个点,求直线上的线段条数,相当于求从5个点中任取两个点的不同取法有多少种,可从点A开始,用划曲线的方法从左向右依次连接其它各点,再从点C开始,用同样的划曲线方法,直到将线段EB画出为止,即可找到所有的线段,由于每个点对应两条射线,由直线上的5个点即可知有多少条射线;对于(2),和(1)类似,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结合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则可计算出n个点所组成的线段条数;一个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可表示出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的射线条数.【详解】解:(1)图中有10条线段,10条射线.如图所示.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线段:线段AC 、线段AD 、线段AE 、线段AB 、线段CD 、线段CE 、线段CB 、线段DE 、线段DB 、线段EB.能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射线:射线AC 、射线CD 、射线DE 、射线EB 、射线CA 、射线DC 、射线ED 、射线BE.(2)因为n 个点,其中任意1个点与剩余的(n-1)个点都能组成(n-1)条线段, 所以n 个点就组成n(n-1)条线段.因为其中有一半重合的线段,如线段AC 与线段CA , 所以这条直线上共有(1)2n n 条线段. 因为一个端点对应延伸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所以当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时,共有2n 条射线. 【点睛】此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直线上射线、线段条数的求法. 3.如图所示,∠AOB =35°,∠BOC =50°,∠COD =22°,OE 平分∠AOD ,求∠BOE 的度数.解析:5°【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角的和差关系算出∠AOD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OE =12∠AOD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AOB =35°,∠BOC =50°,∠COD =22°,∴∠AOD =35°+50°+22°=107°.∵OE 平分∠AOD ,∴∠AOE =12∠AOD =12×107°=53.5°,∴∠BOE =∠AOE -∠AOB =53.5°-35°=18.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4.如下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解析: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特点和各几何图形的特性判断即可.试题如图所示:5.如图是由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堆成的,平放于桌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点E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点F是BC边上一个定点,过点E作,交直线AB于点D,连接BE,过点F作,交直线AC于点G.(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2)在(1)的条件下,判断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一个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4)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答案】(1)解:∵∴∵∴∴(2)解:这三个角的度数和为一个定值,是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3)解: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故的关系仍成立(4)不成立| ∠EGF-∠DEC+∠BFG=180°【解析】【解答】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DEC=∠EGH∵∴∴∠HGF+∠BFG=180°∵∠HGF=∠EGF-∠EGH∴∠HGF=∠EGF-∠DEC∴∠EGF-∠DEC+∠BFG=180°∴(2)中的关系不成立,∠EGF、∠DEC、∠BFG之间关系为:∠EGF-∠DEC+∠BFG=180°故答案为:不成立,∠EGF-∠DEC+∠BFG=180°【分析】(1)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G作交BE于点H,根据平行线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到,因为,所以,得到,即可求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DEC=∠EGH,因为,所以,推得∠HGF+∠BFG=180°,即可求解.2.(1)问题发现:如图 1,已知点 F,G 分别在直线 AB,CD 上,且 AB∥CD,若∠BFE=40°,∠CGE=130°,则∠GEF 的度数为________;(2)拓展探究:∠GEF,∠BFE,∠CG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给出证明;答:∠GEF=▲ .证明:过点 E 作 EH∥AB,∴∠FEH=∠BFE(▲),∵AB∥CD,EH∥AB,(辅助线的作法)∴EH∥CD(▲),∴∠HEG=180°-∠CGE(▲),∴∠FEG=∠HFG+∠FEH=▲ .(3)深入探究:如图 2,∠BFE 的平分线 FQ 所在直线与∠CG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P,试探究∠GPQ 与∠GEF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答案】(1)90°(2)解:∠GEF=∠BFE+180°−∠CGE,证明:过点 E 作 EH∥AB,∴∠FEH=∠B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EH∥AB,(辅助线的作法)∴EH∥CD(平行线的迁移性),∴∠HEG=180°-∠CGE(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FEG=∠HFG+∠FEH=∠BFE+180°−∠CGE ,故答案为:∠BFE+180°−∠CG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迁移性;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FE+180°−∠CGE;(3)解:∠GPQ+∠GEF=90°,理由是:如图2,∵FQ平分∠BFE,GP平分∠CGE,∴∠BFQ=∠BFE,∠CGP=∠CGE,在△PMF中,∠GPQ=∠GMF−∠PFM=∠CGP−∠BFQ,∴∠GPQ+∠GEF=∠CGE− ∠BFE+∠GEF= ×180°=90°.即∠GPQ+∠GEF=90°.【解析】【解答】(1)解:如图1,过E作EH∥AB,∵AB∥CD,∴AB∥CD∥EH,∴∠HEF=∠BFE=40°,∠HEG+∠CGE=180°,∵∠CGE=130°,∴∠HEG=50°,∴∠GEF=∠HEF+∠HEG=40°+50°=90°;故答案为:90°;【分析】(1)如图1,过E作EH∥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HEF=∠BFE=40 ,∠HEG=50 ,相加可得结论;(2)由①知:∠HEF=∠BFE,∠HEG+∠CGE=180°,则∠HEG=180°−∠CGE,两式相加可得∠GEF=∠BFE+180°−∠CGE;(3)如图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FQ=∠BFE,∠CGP=∠CGE,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GPQ=∠GMF−∠PFM=∠CGP−∠BFQ,计算∠GPQ+∠GEF并结合②的结论可得结果.3.问题情境1:如图1,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右侧,探究∠B,∠P,∠D之间的关系?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问题情境2如图3,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左侧,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问题迁移:请合理的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已知AB∥CD,∠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1)如图4,若∠E=80°,求∠BFD的度数;(2)如图5中,∠ABM= ∠ABF,∠CDM= ∠CDF,写出∠M与∠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BM= ∠ABF,∠CDM= ∠CDF,设∠E=m°,用含有n,m°的代数式直接写出∠M=________.【答案】(1)解:根据问题情境2,可得出∠BFD=∠AEF+∠CDF∵,∠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AEF=∠FBE,∠CDF=∠FDE∴∠FBE+∠FDE=∠BFD∵∠E+∠BFD+∠FBE+∠FDE=360°∴80°+∠BFD+∠BFD=360°∴∠BFD=140°(2)结论为:6∠M+∠E=360°证明:∵∠ABM= ∠ABF,∠CDM= ∠CDF∴∠ABF=3∠ABM,∠CDF=3∠CDM∵∠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ABE=6∠ABM,∠CDE=6∠CDM∵∠ABE+∠CDE+∠E=360°∴6(∠ABM+∠CDM)+∠E=360°∵∠M=∠ABM+∠CDM∴6∠M+∠E=360°(3)证明:根据(2)的结论可知2n∠ABM+2n∠CDM+∠E=360°2n(∠ABM+∠CDME)+∠E=360°∵∠M=∠ABM+∠CDM∴2n∠M+m°=360°∴∠M=【解析】问题情境1: 图1中∠B,∠P,∠D之间关系是:∠P+∠B+∠D=360°,问题情境2:图3中∠B,∠P,∠D之间关系是:∠P=∠B+∠D;【分析】问题情境1和2 过点P作EP∥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1)利用问题情境2的结论,可得出∠BFD=∠AEF+∠CD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EF=∠FBE,∠CDF=∠FDE,再证明∠E+∠BFD+∠FBE+∠FDE=360°,就可建立方程80°+∠BFD+∠BFD=360°,解方程求出∠BFD的度数即可。
(2)根据已知可得出∠ABF=3∠ABM,∠CDF=3∠CD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E=6∠ABM,∠CDE=6∠CDM,然后根据问题情境1的结论∠ABE+∠CDE+∠E=360°,可推出6(∠ABM+∠CDM)+∠E=360°,变形即可证得结论。
(3)根据已知得出2n∠ABM+2n∠CDM+∠E=360°,再根据∠M=∠ABM+∠CDM,代入变形即可得出结论。
4.如图1,∠AOB=120°,∠COE=60°,OF平分∠AOE(1)若∠COF=20°,则∠BOE=________°(2)将∠COE绕点O旋转至如图2位置,求∠BOE和∠COF的数量关系(3)在(2)的条件下,在∠BOE内部是否存在射线OD,使∠DOF=3∠DOE,且∠BOD=70°?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0(2)解:∵∴∴(3)解:存在.理由如下:∵设∴∵∴∴∴∴【解析】【解答】⑴∴∵OF平分∠AOE,∴∴∴故答案为:40。
【分析】(1)根据,∠EOF=∠COE-∠COF=4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OF=∠EOF=40°,最后∠BOE=∠AOB−∠AOE=120°−80°=40°.(2)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OE=2∠EOF,再利用等量代换得∠AOE=120°−∠BOE=2(60°−∠COF) , 整理得∠BOE=2∠COF;(3)∠DOF=3∠DOE,设∠DOE=α,∠DOF=3α ,∠AOF=∠EOF=2α ,根据∠AOD+∠BOD=120°,构建一个含α的方程,5α+70°=120°求出α,进而求出∠DOF和∠COF.5.如图1,已知,点A、B在直线a上,点C、B在直线b上,且于E.(1)求证:;(2)如图2,平分交于点F,平分交于点G,求的度数;(3)如图3,P为线段上一点,I为线段上一点,连接,N为的角平分线上一点,且,则、、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1)证明:过作 ,∴∴∴∴∴(2)解:作,,设,,由(1)知:,,,∴,∴,同理:,∴(3)【解析】【解答】解:(3)结论:或,I.∠NCD在∠BCD内部时,过I点作,过N点作,设∠IPN=∠BPN=x, =y,∴∠BCD=3y.∵a∥b,∴∴,,,∴,,∴,∴∴II. 在外部时,如图3(2):过I点作,过N点作,设∠IPN=∠BPN=x, =y,∴∠BCD=y.∵a∥b,∴IG∥a∥∴,,,∴,,∴,∴∴.故答案为:.【分析】(1) 过作EF∥a,由BC⊥AD可知,由平行可知,,从而可得 = + = ;(2)作,,设,,由平行线性质和邻补角定义可得,,进而计算出即可解答;(3)分两种情况解答:I.∠NCD在∠BCD内部,II 外部,仿照(2)解答即可.6.已知,与两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D是射线上一个动点,过点D的直线分别交射线,,于点E,F,C.(1)如图1,若,,,求的度数;(2)如图2,若,请探索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点运动的过程中,请直接写出,与这三个角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________.【答案】(1)解:∵PA、PB是∠BAM、∠ABN的角平分线,∴∠BAP=∠PAE= ∠BAM= ,∠ABP=∠PBE= ∠ABN= ,∴∠BPC=∠BAP+∠ABP= ;(2)解:,理由如下:∵PA、PB是∠BAM、∠ABN的角平分线,∴设,,∵,∴,∵,∴,又∵,∴,∴;(3)【解析】【解答】解:(3)∵PA、PB是∠BAM、∠ABN的角平分线,∴设,,∵,∴,如图,当点P在线段BD上时,,∴;如图,当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即,∴,即;故答案为:.【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2)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3)分点P在线段BD上和点P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7.如图①,已知AB//CD, AC//EF(1)若∠A=75°,∠E=45°,求∠C和∠CDE的度数;(2)探究:∠A、∠CDE与∠E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将图①变为图②,题设的条件不变,此时∠A、∠CDE 与∠E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探究的结论.【答案】(1)解:在图①中,∵AB∥CD∴∠A+∠C=180°,∵∠A=75°,∴∠C=180°-∠A=180°-75°=105°,过点D作DG∥AC,∵AC∥EF,∴DG∥AC∥EF,∴∠C+∠CDG=180°,∠E=∠GDE,∵∠C=105°,∠E=45°,∴∠CDG=180°-105°=75°,∠GDE=45°,∵∠CDE=∠CDG+∠GDE,∴∠CDE=75°+45°=120°;(2)解:如图①,通过探究发现,∠CDE=∠A+∠E. 理由如下:∵AB∥CD,∴∠A+∠C=180°,过点D作DG∥AC,∵AC∥EF,∴DG∥AC∥EF,∴∠C+∠CDG=180°,∠GDE=∠E,∴∠CDG=∠A,∵∠CDE=∠CDG+∠GDE,∴∠CDE=∠A+∠E;(3)解:如图②,通过探究发现,∠CDE=∠A-∠E.∵AB∥CD,∴∠A+∠C=180°,∵AC∥EF,∴∠E=∠CHD,∵∠CHD+∠C+∠CDE=180°,∴∠E+∠C+∠CDE=180°,∴∠E+∠CDE=∠A,即∠CDE=∠A-∠E.【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可得∠C,过点D作DG∥AC,可得DG∥AC∥EF,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可得∠CDG,由∠CDE=∠CDG+∠GDE,代入数值可得结果;(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同角的补角相等得∠A=∠CDG,由角的和及等量代换可得;(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结论.8.如图1,直线CB∥OA,∠A=∠B=120°,E ,F在BC上,且满足∠FOC =∠AOC,并且OE 平分∠BOF.(1)求∠AOB及∠EOC的度数;(2)如图2,若平行移动AC,那么∠OCB: ∠OFB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答案】(1)解:∵CB∥OA∴∠BOA+∠B=180°∴∠BOA=60°∵∠FOC=∠AOC,OE平分∠BOF∴∠EOC=∠EOF+∠FOC= ∠BOF+ ∠F0A= (∠BOF+∠FOA)= ×60°=30°(2)解:不变∵CB∥OA∴∠OCB=∠COA,∠OFB=∠FOA∵∠FOC=∠AOC∴∠COA= ∠FOA, 即∠OCB:∠OFB=1:2【解析】【分析】(1)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易证∠BOA+∠B=180°,即可求出∠AOB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BOE=∠EOF,从而可推出∠EOC=∠AOB,代入计算求出∠EOC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