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1.助学团:某些饱和的原子团本身在近紫外区无吸收的,并不“发色”,但其与发色团相连或共轭时,能使发色团的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常用的助色团有—OH,—OR,—NR2,—SR,—Cl,—Br,—I等。
2.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有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基团,此类基团称为发色团。
3红移: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红移。
4蓝移:导致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蓝移。
5.增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降低的作用。第二章红外光谱
1费米(Fermi)共振:由频率相近的倍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倍频峰的强度增大或发生裂分。
2伸缩振动: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沿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4基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将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即基频峰。
5倍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时将产生相应弱的吸收峰,即倍频峰。6振动自由度:将多原子分子的复杂振动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振动,这些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在红外光谱中,波数在1330~667cm-1范围内称为指纹区
8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作振动偶合。
9诱导效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
10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第三章
1化学位移:是指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质氢核所在的位置进行比较,
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偶合常数:两个氢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干扰强度可用偶合常数表示。
3 NOE效应:在观测1H-NMR时,使用第二射频场照射某一核,使其饱和,则空间上与之相近的另一核信号将增强,此作用简称为NOE效应。
4 n+1规律:有n个相邻的磁不等同氢核时,将显示n+1个小峰。这就是n+1规律。5饱和:核连续吸收电磁波,原来过剩的低能态核逐渐减少,吸收信号的强度就会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个现象称为“饱和”
6弛豫:在外部磁场中,低能态的核一般要比高能态的多一些。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迁移到高能态的核会经过非辐射的途径释放能量而回到原来的低能态,这一过程称之为“弛豫”
7自旋偶合:氢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的,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自旋偶合。8化学位移等价:分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值,称为化学位移等价。
9磁等价: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也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称为磁等价原子核。
第四章
1.分辨率R:是指质谱仪分开相邻离子质量数差的能力,即质谱仪能分辨相邻二峰的质量数差越少,分辨率越高。
2.分子离子峰:一个分子通过电离,丢失一个外层价电子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分子离子。
3.准分子离子:准分子离子是指分子获得一个质子或失去一个质子,记[M+H]+, [M+H]-所得质谱峰。
4.离子经电场加速,在飞行途中裂解为离子m2+,此时失去一部分动能,因此其质谱峰不在正常的m2+位置上,而是在较低质量位置上,相应的质谱峰称为亚稳离子峰。
5.图谱中最强的峰称为基峰,将它的强度定为100%,其他离子峰以对基峰的相对百
分值表示,称为相对丰度。 6.均裂:一个б键的两个电子裂开,每个碎片上各保留一个电子。
7.异裂:一个б键的两个电子裂开后,两个电子都归属于其中某一个碎片。
8.断裂发生的位置都是电荷定位原子相邻的第一个碳原子和第二个碳原子之间的键,这个键称为a键,这类由自由基引发的断裂统称a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