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第二课时说课稿实战版

合集下载

《马说》教案2课时 《马说》教案板书设计

《马说》教案2课时 《马说》教案板书设计

《马说》教案2课时《马说》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马的基本知识,包括马的形态特征、习性、食性等。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马的形态特征2.马的习性3.马的食性4.马的保护三、教学准备1.课件:马的形态特征、习性、食性的图片和介绍。

2.板书工具:彩色粉笔、黑板擦。

3.实物:马的模型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的形态特征和习性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马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有关马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激发学生对马的知识的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向学生介绍马的形态特征,包括体型、颜色、体毛等。

然后,教师介绍马的习性,包括喜欢群居、喜欢奔跑等。

3. 观察互动(20分钟)教师将实物马的模型或图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马的形态特征,并尝试描绘出来。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让学生彼此观察对方手中的马的模型或图片,交流他们对马的形态特征和习性的观察和感受。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马的形态特征和习性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并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马的食性和保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入“动物的食物链”概念,提问学生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保护马。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向学生介绍马的食性,包括马吃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以这样的食物为主食。

然后,教师讲解马的保护意义,包括保护马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3. 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主题,例如马在保护动物方面的意义、马对农业的贡献等,并描述他们对该主题的见解和理解。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 板书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整理出关键词或句子,并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初二语文《马说》说课稿(精选6篇)

初二语文《马说》说课稿(精选6篇)

初二语文《马说》说课稿(精选6篇)初二语文《马说》说课稿(精选6篇)初二语文《马说》说课稿1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马说》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第二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8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

所以要抓好预习。

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三、说教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1]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1]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埋没的可悲情况。

(重点)2、理解文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解决了《马说》中的重点字词与句子翻译,这一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究文本,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

二、温故知新(1)文言文学法之一:分类归纳法例如: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食策食不饱动词,吃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不知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动词,吃尽其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尽其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竭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凑齐音节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千里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连词,表顺承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表转折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2)文言文学法之二:举一反三(积累一个词,能联想到它的其他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或以钱币乞之有人到那里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或者执策而临之面对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临半卷红旗临易水抵达安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稳一寺临河干靠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三、文本探究故事补充: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马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马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马说》第二课时一、文本分析(一)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二)合作探究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明确:(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

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

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

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明确:(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

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明确:(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

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三)深层探究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

先……然后……接下去,……。

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 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  教案
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马说2
编写时间
月日
执行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背诵两篇课文。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重点难点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背诵两篇课文。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篇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二、分析《马说》:
1.用课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千里马的悲惨结局是?表现食 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充当立论依据)
3.“伯乐”、“千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食马者”是有深刻含义的,联系韩愈的生平谈谈他们分别指什么人?
7.末节有何作用?(照应开头;表达对感慨悲歌之士的尊敬;暗示董生:既然隐士都出来做官,你又何必到燕赵去?)
8.文章语言有何特点?(委婉含蓄,名送实留)
四、拓展训练:
对伯乐,对千里马,对食马者,对董生,对韩愈,你分别有什么话要说?
板书设计
马说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
教学反思
4.由题3可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5.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其真不知马也”。)
三、分析《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马说》韩愈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课 课堂实录

《马说》韩愈  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课  课堂实录

《马说》韩愈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目标: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被扼杀,这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思考。

2.复习上节课知识(展示课件)背诵课文。

通假字。

一词多义。

二、问题探究1.说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

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带“不”、“也”的句子,初步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

划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中心论点:就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意思是下文全部都是围绕这一句话而展开的论证和论据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也就是说明本文是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用来比喻需要有明君发现贤才。

而接下来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描写的。

主旨: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也就是中心思想)。

本文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是本文作者发出的感叹,同时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控诉。

这是作者借文章想表达的感情。

2.先看第一段,我们请女学生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洪亮。

提问:一开篇作者就亮出了他的什么观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进一步提问:在作者的观点重,还包含着一个反命题:无伯乐,则无千里马。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

《马说(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祗.(zhǐ)辱于骈.(pián)死B.槽枥.(lì)食.(shí)马者C.外见.(xiàn)尽粟.(sù)一石D.不以千里称.(chēng)也尽粟一石.(shí)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之不能尽其材C.虽有千里之能D.才美不外见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安求其能千里也D.策之不以其道能力提升全练5.(2022四川泸州中考,8—1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7分)[甲]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问说(节选)[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马说第二课时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马说第二课时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知能并重
朗读感知
1.全班齐读,感知内容
2.自主归纳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思考与探究
分析文段一:
1.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
2.没遇见伯乐的千里马遭遇如何?
3.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分析文段二: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总结归纳
拓展延伸
以结构示意图的方式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1.如果是一匹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你会怎么办?
2.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发挥想象,结合自身实际,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回顾复习的学习习惯,并自主地总结归纳
发散学生思维,拓宽思路
课后观评
问题设计
练习设计
重难点突破
效果反馈
课件质量
教学思想
课程资源
2.本段文字说明了喂马者的什么特点?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分析文段三:
1.哪些语句能说明食马者的无知浅薄?
2.本段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3.本段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分析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用“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3、写作背景介绍
4、本课写作特色归纳
1.分段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独立思考时没解决的问题

《马说》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马说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

《马说》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马说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

《马说》说课稿范文模板12篇(马说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下面是收集的《马说》说课稿12篇(马说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阅。

《马说》说课稿1一、分析教材《马说》,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马说》这篇文章篇幅精短,寓意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

二、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说”的文体特点,理解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使学生认识识别人才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五、教学手段幻灯片、古筝曲伴音朗读。

六、教学思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教法:启发诱导、分层次教学;2、学法:讨论法、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即第一层次疏通文意,第二层次推究文理,第三层次品位意境。

在此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才艺展示,诗词背诵(目的是让学生继承更多更好的古代文化遗产,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

第二环节:导入课题。

通过《爱莲说》复习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从而导入新课《马说》(并板书)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伯乐相马”的故事,(这样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好的.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 第三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1、第一层次的诵读,疏通文意。

⑴教师范读课文,(伴着古筝曲《寒鸦戏水》,教师范读课文,把学生领入学习的境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⑵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的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意在让学生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的中心词语和句段的含义。

)⑶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

将文中不懂的词语、句段找出来,向大家求救,即质疑问难,由同学互帮互助的形式解决,看谁帮同学的次数最多,给予掌声鼓励,困难较大的可由老师指点。

(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及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马说
课题
23、马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3、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难点
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3、▲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
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四、总结全文:
五、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六、拓展延伸:
(一)中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食: 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3.根据选文,,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④以水沃面。往往粥⑤不继,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大本练习相关内容。
教学札记
三、合作探究:
1、、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第2课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第2课时【教案】

23 《马说》教案(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教学重点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我们先一起来背诵一下《马说》。

师生齐背。

通过背诵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到课文中去。

二、品读重点语句1.这是一批怎样不幸的千里马?请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明确:祗辱于……不外见。

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惋惜这是一个怎样无知的食马者?结合提示找出相关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主朗读,并圈点勾画。

喂养的方法:驾驭的方法:对马的了解:对马的感叹:明确:喂养的方法:食马者不知……食也。

驾驭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对马的了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对马的感叹:天下无马!这些句子我们可以读出什么感情?——讽刺和批判三、写作特色韩愈的《马说》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注:学生分析,教师补充总结。

)1.材料一:韩愈从19岁到23岁参加了3次科举考试,均以落榜告终。

25岁时第4次科考,中了进士。

中后还需通过“仕考”,才能做官。

于是韩愈又考了三年,年年不中。

韩愈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还是“待命”40余日,“志不得通”。

2.材料二:①25岁中进士。

②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③诗文作品:《马说》、《师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的成语有:一视同仁、异曲同工、垂头丧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杂乱无章、名存实亡、再接再厉……⑤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看了这两则材料,你们觉得《马说》仅仅是在写马吗?明确: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明主。

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托物寓意。

《马说》韩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课课堂实录

《马说》韩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课课堂实录

《马说》韩愈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目标: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被扼杀,这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思考。

2.复习上节课知识(展示课件)背诵课文。

通假字。

一词多义。

二、问题探究1.说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

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带“不”、“也”的句子,初步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

划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中心论点:就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意思是下文全部都是围绕这一句话而展开的论证和论据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也就是说明本文是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用来比喻需要有明君发现贤才。

而接下来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描写的。

主旨: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也就是中心思想)。

本文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是本文作者发出的感叹,同时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控诉。

这是作者借文章想表达的感情。

2.先看第一段,我们请女学生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洪亮。

提问:一开篇作者就亮出了他的什么观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进一步提问:在作者的观点重,还包含着一个反命题:无伯乐,则无千里马。

《马说》优秀说课稿(通用7篇)

《马说》优秀说课稿(通用7篇)

《马说》优秀说课稿《马说》优秀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说》优秀说课稿(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说》优秀说课稿篇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6.23 《马说》(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6.23 《马说》(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3课马说(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2.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2.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怀才不遇者和不识人才者两种人不同的情感。

2.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中有关“马”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和简单赏析。

由此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本课的重点句子,学生翻译。

【设计意图】回顾重点句子并翻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课文第1段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作者是怎样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这样开头,在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学生朗读全文,同桌之间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段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这样开头的作用。

2.课文第1段怎样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请用课文语句回答。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先独立找出原文语句,然后同桌之间讨论其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从句子内部的联系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进行分析。

3.在作者看来,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特性?学生先找到并朗读相关语段,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中的因果关系梳理清楚。

4.课文结尾所说的“不知马”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自主分条梳理。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齐读这两句话,先判断其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作者的语气和表达的情感分析其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文中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分别指的是哪些人?由此可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说”的文体特征思考本文的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表现手法。

八年级语文《马说》说课稿(最新)

八年级语文《马说》说课稿(最新)

八年级语文《马说》说课稿一、说教材《马说》就是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选拔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无一字谈到人才。

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与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又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含蓄写法,因此安排两课时,我今天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1、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和单元主题,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确定为理解本文所寓含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2、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通过编导、表演、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根据本课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由它的写作特点,以及学生不了解封建人才选拔决定的。

四、说教法学法1、因为本课题旨较含蓄,宜用启发诱导的教法。

2、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

五、说程序(一)以四组赛背课文的方式检查复习情况。

(二)才艺表演、导入新课以伯乐相马的故事和本文内容为创作原形,由三位同学分别饰演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让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展示食马者的愚妄、千里马的悲惨命运和伯乐的慧眼识英才。

(三)记者访谈饰演千里马、食马者的两位同学以及导演和个别观众接受老师的采访。

1、访千里马①你怎么理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板书)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②第二个问题是你被埋没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吃不饱,没有力气。

用韩愈的话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③第三个问题是你被埋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可以向现场同学求助,愿意帮助的同学请举手。

伯乐不常有,食马者愚妄。

【部编版】《马说》第2课时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马说》第2课时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

一、新课导入没有被发现千里之能的千里马,只能忍受食不饱、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最后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悲惨命运。

作者对于这样的千里马,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又是从何而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马说》。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你能读出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态度吗?试着读一读。

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结合上节课的节奏划分,为全文设计朗读脚本。

(2)小组内互相分享设计理由,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汇报脚本。

(3)小组内互相分享朗读,选择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一名进行朗读分享,一名分享设计理由。

3.知识回顾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示范样例我们可以结合标点的提示,读出关键句的语气。

如“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天下无马!”是文中最为形象的一笔,食马者面对千里马却有眼无珠,其故作姿态的样子通过这个感叹号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读出藐视、高傲的语气。

而后面一句“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一句,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以及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马说》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马说》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韩愈《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

“马”是文中托物寓意的对象,“说”是文体名。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控诉;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人生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对课文学习的提示级本课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把握本文主旨。

2、明确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等的比喻意义,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认识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愚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几种意象的比喻义;把握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能力。

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道;另外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加深理解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朗读法,点拨法,师生合作交流。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方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我准备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在这一节课有所收获,首先要有好的导课材料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我设计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播放《相信自己》这首歌曲,学生跟我一起用手语唱出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告诉大家,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为时代
的弄潮儿,成为职场的“常胜将军”,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千里马。

(二)温故而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首先通过上节课知识的回顾,进而转入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

我涉及的题目是:
1、《马说》的作者是___(朝代)的____(作者)。

2、“说”是一种文体,“马说”的意思是____。

3、解释下列文言实词和虚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食马者
才美不外见(xiàn)
4、四人一小组讲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这4个问题针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让他们来回答问题,增强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三)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环节我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布置有任务。

小组内互相讨论完成任务并回答问题,其他组也可以抢答,抢答有重奖的形式。

我的问题设置主要是围绕着文章主旨来展开的,起到了辐射全篇的效果。

我的问题设置如下:
1、文章哪句话表明作者观点?
2、文中的主旨句是哪句?
3、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揭示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是什么?
6、这篇文章中带“也”字的句子很多,从文章中画出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中等生设置的,中等生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同学的讨论完成本组任务,有所收获。

(四)合作交流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生在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后,接下来就要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了。

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设置了两个问题:
1、在这篇文章中的四种事物分别比喻什么?(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常马)
2、通过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尖子生提出的,对于第一个问题,老师做适当地引导,可以运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可以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要结合背景来理解,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指导学生生活,为将来幸福人生打基础。

所以,我们的语文还必须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能达到文章的目的。

问题是说话练习。

“如果我是一匹千里马,……。


学生根据自己学了这一篇文章的体会,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自己的感受,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你怎么样让伯乐赏识自己。

在现在这个社会你怎样推销自己,进而施展自己的才华。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的板书从两个方面设计,以突出文章重点。

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文章的主旨分析问题: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呼吁伯乐
点名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重视人才
千里马——人才
托物寓意常马——普通人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埋没、摧残人才的人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