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教学教案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七个里程碑)
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2、巴斯德证实了微生物的作用 3、李斯特创用了外科手术无菌术 4、郭霍三大发明一法则,将微生物推入
黄金时代
5、发现新的微生物: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迪纳发现类病毒 普鲁西纳发现朊病毒
6、人工自动免疫及人被动免疫:
琴纳发明牛痘菌,贝林发明白喉抗毒素源自学习目的•认识微生物
视而不见,嗅而不闻,触而不觉, 食而不察,得其益而不感其好, 受其害而不知其恶。
•利用有益微生物
人类健康,工业发酵,农业生产, 生物工程学,环境保护,生命科
学基础理论研究。
控制有害微生物 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理、诊断、
治疗和预防
(一三)经、验医时学期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公元1前、两日千常多生年活的夏应禹用时代,就有仪狄作酒的记载
《鼠死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 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 ……”
(一三)经、验医时学期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关于预防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患者的衣服 蒸过之后再穿就不会感染疾病,表明已有消 毒的记载。 明代发明了人痘 接种-预防天花。
7、传染病的化学及抗生素治疗:
欧立希合成砷凡纳明, 弗来明发现、弗劳里提纯青霉素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微生物超微结构的研究 2.病毒组织培养技术的建立 3.基因工程的应用
微生物全基因组的研究,可发现致病基因 和特异DNA序列,用于诊断、研制新抗菌 药物和新疫苗。 4.现代免疫学的兴起
(四)微生物感染的新动向
思考题
1、何谓微生物,其八大特点是什么? 2、微生物按结构、致病与否各分几类? 3、何谓医学微生物学? 4、微生物学发展的七个里程碑? 5、我国在微生物学上有何贡献? 6、郭霍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共占120分713微生物学部分大纲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具体知识点可参考804微生物大纲要求)笔记根据《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为主,《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为辅进行查漏补缺(标注页码基本为路福平版书籍所对应页码,少数为周德庆版书籍所对页码)第一章绪论P1-11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类群(一)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三菌三体)。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共性(五大共性)P11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内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
2.任务:(1)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a.利用菌体:scp、生物杀虫剂,保健品,生物制品,指示菌,污水处理b.利用代谢产物:酒,甘油,调味品,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制剂(2)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四、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1、五界分类系统(Whitaker,1969年)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2、六界分类系统(我国学者,1977年):在Whi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病毒界,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三域学说(美国C.R.Roese,70年代末):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五、微生物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周德庆版P5(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特点:a.无显微镜,没有见到微生物个体b.在应用微生物和防止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验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c.实践-实践-实践(思想方法上处于低水平的应用)(2)初创期(1676年-1861年:近200年)-起始于1676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个体特点:a.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个体b.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c.微生物学科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说先驱、发明显微镜(3)奠基期(1861年-1897年)-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径瓶实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生说”特点:a否定“自生说”成功,解决了生命的起源问题b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显微镜放大到700-1000倍)c.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病原道d.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班理学研究水平e.微生物学科开始形成,进入一系列分支学科研究f思想方法:实践-理论-实践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1)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等;2)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腐败病、蚕病、酒酸等——巴氏消毒法;3)免疫学——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鹅颈瓶实验。
微生物 绪 论
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自然发生学说 Koch’S 法则:1.某一种微生物,当被怀疑是病原体时,它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2.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3.用已纯化的纯培养微生物,人工接种寄主,必须能诱发与原来病害相同病害。
4.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二、填空题1.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是科赫。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_列文虎克_。
2.微生物都是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藻类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3.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4.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__史前期__、__初创期_、__奠基期__、__发展期和成熟期。
三、选择题1、“世纪瘟疫”艾滋病的病原菌是( A )。
A、HIVB、NPVC、CPVD、TMV2、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3、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
A、Robert HookeB、Louis PasteurC、Joseph ListerD、James T.Watson4、分离和纯化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建立起来的。
( A )A、KochB、A JennerC、DelbrückD、Metchnikoff5、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B )。
A、PasteurB、J. Watson and F. CrickC、DyckD、van Leeuwenhoek6、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C )。
微生物绪论
生命形式演化所处的环境。
分布广:
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 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数十公里的高空(最高为离地85公里,需用火箭采样);
几千米的地下;
强酸、强碱、高热的极端环境;
微生物 的类群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拟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古细菌 蓝细胞、支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 藻类、原生动物等
2023/5/16
二、微生物的五大特点 ★ 体积小、比面大(最基础特征) ★ 吸收多、转化快 ★ 生长旺、繁殖快 ★ 适应强、易变异 ★ 分布广、种类多
了抗生素等学科; ③ 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 ④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⑤ 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
弗莱明没有像其他同事那 样,一发现培养物被污染 就马上把它们当垃圾扔掉 ,从而发现了青霉素。
真菌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单细胞或多细胞。
植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为大型非运动真核生物。
动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为大型能运动真核生物。
2023/5/16
细 菌 放线菌 蓝细
菌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
氏体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黄金时期”; ③ 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
水平; ④ 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
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
●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防治微生物有害活动、发觉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学的分科:基础微生物、应用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史前期
●初创期: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奠基期:
●巴斯德——奠基人(创立巴斯德灭菌法、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的方法、
证明发酵是微生物作用而非发酵产生微生物)
●科赫——奠基人: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上建立了细菌纯培养、设计了多种培养
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对病原细菌上有科赫法则(PPT1章32p)。
●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中的应用:直接用菌体、用菌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用菌体产生的酶
●我国工业微生物学发展概论
●应用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增加食物来源、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新微生物资源、培育
新品种。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绪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成员十分庞杂多样。
2.列文虎克:用自己制作的一台单式显微镜于1676年首次看到了细菌,克服了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第一个难关——个体微小,使人类初步踏进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称他为“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3.巴斯德:利用曲颈瓶实验证实了肉汤腐败产生大量细菌的原因只是接种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胚种”,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确立了生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又称生源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4.科赫:利用预先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以划线的方式稀释样品,获得了某一种微生物的纯种菌落,创立了纯培养的方法,解决了阻碍微生物研究的“杂居混生”的难题,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5.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论):这种观点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无生命的普通物质转化而成,或者由另一些完全不同的物质产生。
如腐草化萤。
6.曲颈瓶实验:巴斯德设计一种只让天然空气进入而不许其中的微生物进入的仪器——曲颈瓶,利用这次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确立了胚种学说。
7.胚种学说(生源论):这种观点认为一切生命都以其特有的胚种而代代相传的,生命来自生命。
8.模式微生物:模式微生物是适用于研究和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各种微生物代表。
如,酿酒酵母曾用于研究糖酵解机制,大肠杆菌曾用于研究突变和遗传调控机制。
9.微生物化:由于小体积大面积系统的微生物在体制和培养方面的优越性,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即单细胞化的高等动植物细胞和细胞集团,获得了原料仅属于微生物的体制优势。
10.比面值: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变面积称为比面值,那么物体的体积越小,其比面值就会越大。
11.微生物五大共性:就是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特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排泄面和环境信息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朊朊粒粒((pprionn))
比病毒更小 库鲁病,克雅病 疯牛病,羊瘙痒病 1997年,Prruussiinneerr获获诺诺贝
尔 贝奖尔奖
羊瘙痒病PrPC与PrPSC分子的三维结构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方面
进入分子和基因水平,对于病原菌的外毒素、内毒素的 致病机制、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以及调控基因有了 新的认识。
病原微生物
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 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 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机会 致病性微生物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 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防 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 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 水平的目的。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
真核细胞型: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 染色体。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线粒体等细胞器。例如真菌(酵母菌和霉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单细胞型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型真菌——霉菌
非细胞型:个体最小,无典型细胞结构和产生能量的 酶系统,只能生活在活细胞内;例如病毒和噬菌体。
肠炎
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出血性肠炎等
毛细胞白血病 莱姆病 艾滋病
肺炎衣原体病
病原微生物
幽门螺杆菌(H.pylori)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阮粒(prion) 人疱疹病毒-6型(HHV-6)
戊型肝炎病毒(HEV) 丙型肝炎病毒(HCV)
绪论_微生物学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年 荷兰人列文虎克(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观察到了细菌。 过大学,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会员。 会员。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法国人巴斯德( ) (1822~1895) ~ )
4,653,728 bp
Parkhill et al., Nature, 413 523-527 (2001) 413,
研究发现鼠疫杆菌的基因 组表现出很强的“流动性” 人类并不处在鼠疫杆菌的主要生活 路途上,只是它偶尔绕到界外时的 牺牲品罢了。
传播媒介—跳蚤
冤啊!
SARS病毒 病毒
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
12 3.4 1.04 1.4 2.3
30 25 25 20 26
4.1× 4.1×103 10.6 2.1 2.64 4.92
藻 类
硅藻 草履虫
为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效率提高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
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学
内
绪论
容
学时分配
2 14 6 4 6 8 4 4 2 4 2
第一章至第三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 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产品的论证 机动
2.7× 2.7×1011 1.2× 1.2×1024 8.2× 8.2×103 7.0× 7.0×1013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绪论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内容、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应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医院消毒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内容。
3. 分类与特点: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4. 医学微生物学:讲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微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应用实例。
6.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的医学微生物学病例,讲解微生物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7.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预防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六、板书设计微生物学: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内容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微生物分类: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代谢类型多样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 列举三种微生物,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3. 解释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答案:1.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典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和系统微生物学。
微生物名词解释绪论
绪论重要名词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其特点是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和进化地位低。
微生物包括三大类:①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②真核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微藻等);③非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2. 列文虎克列文虎克是荷兰业余显微镜制造家,微生物学的先驱。
他一生制作过400余架单式显微镜(放大率约为50〜200倍)。
曾观察并记录过原生动物(1674)、细菌(1676)等微生物和其他微小物体。
3.巴斯德巴斯德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奠基人。
曾用曲颈瓶试验否定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了科学的胚种学说(1861)。
后来研究“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炭疽病和人类狂犬病,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制作炭疽疫苗和狂犬疫苗等,大大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4.科赫科赫是德国细菌学家,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
其重要贡献为:①建立了能获得微生物纯种的平板分离法以及细菌染色、悬滴培养和显微摄影等技术;②分离了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重要病原菌;③提出了证实病原菌必须遵循的四条原则,即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5. 曲颈瓶实验:曲颈瓶试验是巴斯德设计的一个著名实验,曾用于驳斥生命的自然发生说。
他烧制了上端有一细长弯曲颈部的玻璃瓶,其内盛有营养液。
将它加热煮沸再冷却后,外界空气仍可进入,而尘埃却被阻挡在颈部,结果营养液长期不发生腐败。
相反,若将颈部折断或让营养液与颈部尘埃接触,则营养液很快腐败。
由此,他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并提出了生命必须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
6.生源论胚种学说又称生源论或生源说。
与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论)截然相反,胚种学说认为包括微生物在内的一切生物皆由其同种生物的胚种发育而来。
巴斯德以其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有力地证明了胚种学说是正确的。
7.胚种学说一切生命都以其特有的“种子”(germ,胚种)而代代相传的。
微生物学 完整版全套课件
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利用,甚至用其它方法难以
降解的农药、清洁剂、橡胶以及毒性较大的化工产品,如
甲苯、萘、酚等都能被微生物分解。我们不禁要产生这样
的疑问: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物质都能找到相应的微生物
将其分解呢?能不能分离到一种微生物用来对付现今最令
人头疼的“白色污染”呢?为什么在90℃的高温、-80℃
始mg计,272个细菌将超过4722吨。微生物的
这种繁殖速度给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 食谱杂,培养易:自然界中的易利用物质如蛋
白质、糖类、脂肪和无机盐以及难利用物质如纤
维素、石油、塑料,甚至有害物质如氰、酚类、
聚氯联苯、有关农药等均能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0
5.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素有小型“活化工厂” 之称。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是高
等 动 物的 千 倍和 万 倍 , 如 1kg酒 精 酵 母 1天 内 可 “消耗”几千公斤糖并转变为酒精;每个乳酸菌
自然界中的“超生大户”,如大肠杆菌平均20分钟分裂一次,若每
个子细胞都具有同样的繁殖能力,那么从理论上24小时可繁殖72代;
微生物还是生物圈中的善变者,当外界环境一变化,在千分之一秒
内,它们就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特性使得微生物在大自然的选
择作用下能在其它生物不能生存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例如,海洋深
处的硫细菌可在250℃甚至300℃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大多数细
二.微生物种类和范围:
细菌 Bacteria、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酵母菌 Yeast、 丝状真菌(霉菌)Mould、
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支原体 Mycoplasma、
衣原体 Chlamydia、 螺旋体 Spirochaet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第1-2学时
课程说明:本课程的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同时掌握微生物的种类以及
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共分十章,课时数约为72或76学时,共18或19周,根据每学期的时间长短酌情调节
◆课程要求:考核由平时分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分总分100分占30%,试卷成绩100分占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及课堂提问,课上表现等。
◆考试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等
◆课程特点:内容较多,较繁琐,名词解释较多,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知识点琐碎,需认真听课做笔记,考试重点每堂课都会讲到,最后不再统一总结
◆课堂要求:1.抽查考勤,点名三次未到者,平时记为零分
2.上课期间,手机关闭或调振动,如有手机铃声响者,无论何种原因,一律没收
手机一周,并写检讨,扣平时成绩5分,拒绝交手机者并不写检讨者扣平时成绩30分,态度恶劣者赶出教室,直到认识错误方能上课,另外如有手机响没有人承认全班每人扣平时分10分。
3.上课提前5分钟到教室,铃声响后迟到超过5分钟者,或早退少于5分钟者
一次扣10分,早退多于5分钟按旷课记,旷课一次扣30分
4.作业一次不交扣10分
5.请事假记缺课一次扣10分,病假要有医院证明或班主任亲自证明不扣分
6.课堂提问拒绝回答者一次扣5分,其他情况及课堂纪律,据实际情况适当扣分。
(注:平时成绩基础分为100分,实行扣分制)
绪论
引言:微生物是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它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我们的自然界中。
当你清晨起床后,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喝一杯可口的酸奶,品尝着美味的面包或馒头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享受到了微生物给你带来的好处;当你因患感冒或其他某些疾病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经受病痛的折磨时,那便是有害的微生物侵蚀了你的身体;但当白衣护士给你服用(或注射)抗生素类药物,使你很快恢复了健康时,你得感谢微生物给你带来的福音,因为抗生素是微生物的“奉献”….这些都是微生物通过发酵在为我们服务。
等等…..
由此可见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息息相关。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什么是微生物
1.微生物的概念:在自然界中,除了多种多样的动物、细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
生物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引起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人、动物和植物的传染病、馒头、面包的膨胀,酒、醋酿造,泡菜发酸,衣物生霉,食物变坏,肥料沤制等,都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
2、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指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一样,具有一切生命活动的共同的特点,例如新陈代谢、生
长繁殖、遗传变异等。
同时,微生物也有与一般生物不同的特点,概括为下面几点:
1、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2、分布广,种类多;
3、生长繁殖快;
4、代谢能力强;
5、容易发生变异。
分别解释如下:
微生物的特点:
1、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微生物很小,要通过显微镜放大才能看清。
微
生物的大小通常用微米为单位表示,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真菌中霉菌菌丝的直径为3—10微米,细菌的直径一般为0.5—1微米。
至于病毒,就更小了,几十个或几百个才有细菌那么大,已超出了普通显微镜的可见的范围,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微生物结构也很简单,许多是单细胞的,有的不是非细胞形态的。
2、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分布很广。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微生物有十万种以上。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能利用不同的有机、无机物质为营养,能适应不同环境而生存,因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上至28公里,下至6000 m的深海,无论土壤、空气、水域、各种物体的表面,到处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可以形容为“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任意一颗土粒,就是一个微生物世界。
据测定, 1克土中有数亿个M细胞。
空气:微生物坐在尘埃或飞沫上,凭借风力,随空气流动可漫游3000km
远,20000m 高。
人和动植物体内,也生长着大量的微生物。
水域:有大量微生物,在6000m的深海(约600个大气压)还有微生物。
其它生物体:健康人体表及体内也有大量M,如大肠杆菌等。
食物:各种食物中都有微生物,可造成食物的霉变、腐烂。
如黄曲霉(食物中毒、癌)。
恶劣环境:90℃温泉,盐湖、稀酸液、高压环境、严寒(极地、冻库)
3、代谢强,生长繁殖快——微生物繁殖速度要比动、植物快得多。
由于微生物个体很小,因此它们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人的比表面积为1,大肠杆菌200万。
微生物是通过表面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巨大的表面积使它们能够在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迅速交换营养物质和废物。
因此,微生物能以很高的速度进行繁殖。
一般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18分钟就可繁殖一代,不到90分钟就可“五世同堂”。
24小时就可繁殖72代,1个菌体可增殖到47×1022个!如果任其繁殖下去,一个小小的微生物,在24小时内,它的子孙后代聚集在一起,就有地球大!
这一点对有益的微生物来说,可利用其大大提高生产率,对病原微生物来说,要控制其繁殖蔓延。
微生物的每一个细胞,基本上都能独立生活,能充分与外界环境接触,迅速地从培养基中吸取营养物质,并排除大量的、多样性的代谢产物,相当于身体体重的30—40倍,这是其它生物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4、容易发生变异——微生物个体小,对外界条件敏感,当环境剧烈变化时,大
多数容易死亡,只有极少数能发生变异适应新的环境。
这有利于进行诱变育种。
5.易培养
大多数微生物能够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作为营养,无论是固体原料或是液体原料,都可用来培养微生物;而且它不占耕地,不限季节,便于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微生物不是生物界的一个独立的类群。
现代生物学观点认为,整个生物界区分为非细胞生物和细胞生物两大类。
非细胞生物主要是指病毒;细胞类生物又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个进化发展阶段。
目前普遍的将微生物划分为下面6界:
病毒界——病毒和类病毒。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和枝
原体。
真核原生生物界——藻类和原生动物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四)、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命名
在种名后面加上给这个种命名的人的姓。
命名人的姓一律用正体字。
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 第一个字是曲霉的属名,第二个字是种
名(黄色的),第三个字是命名人的姓。
微生物的中文名称,有的是按学名译出的,有的则是按我国习惯重新命名的,一般也是由一个定名的形容词和一个属名或属名简化名词(在后)构成。
如:黑曲霉、米曲霉、枯草杆菌、圆褐固氮菌等。
在生产实践中,当一个菌种未进行鉴定以前往往用微生物菌株的名称,有的采用编号,有的采用代称,也有代称与编号合在一起的。
如“五四0六”、鲁保一号等。
二、微生物的作用
(一)广泛的分解能力
1.分解各种有机残体,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避免尸体堆积如山。
2.分解纤维素使纤维素在温和环境中被分解成能被其它生物所吸收的营
养物质。
牛羊等反雏动物能“吃草挤奶”,就是因为在这些生物的瘤胃中有大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