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生物安全
操作者
操作对象
环境
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硬件,轻软件 把生物安全当做科学实验之外的 “行政”任务 只有规定,没有执行
经血或体液传播的职业暴露
经皮肤或粘膜暴露 HIV、HBV、HCV感染为主 传播方式:针刺或其他锐器损害
病毒入皮肤抓伤、皮损、擦伤、烧伤 病毒因意外溅入眼、鼻、口
三种病毒不会经空气传播
HBV、HCV和HIV职业感染 的相对危险性
病毒 HBV HCV HIV
健康工作者的血 每ml血中病 针头刺伤的 清阳转率(%) 毒颗粒数 传播概率
3-35
102-108
6-30
1-28
10-106
0.75-10
0.12-0.4
10-103
0-3
美国CDC
全球卫生保健人员被针刺伤
病原体
危害程度分类 实验活动BSL级别
各类肠道致病菌 各类呼吸道致病菌 各类条件致病菌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爱滋病病毒 梅毒螺旋体
3类(霍乱弧菌属2类)BSL-2
3类(结核杆菌属2类)BSL-2
3类
BSL-2
3类
BSL-2
3类
BSL-2
2类
BSL-2
3类
BSL-2
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 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 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 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 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 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
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法 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
管理条例 规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
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 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规范: 各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容器中的病原体
泄漏 传播 感染途径/感染剂量 易感宿主 潜伏期
规程/设备 个人防护装备
预防接种 传染病监测
危害评估的原则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 不同的实验活动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 分类主要依据
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等 级越高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它们可能会受到当地人 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存 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 予抗血清的预防(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水 的卫生;动物宿主或节肢动物媒介的控制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 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还 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
病种
HBV HCV HIV
传染力
30% 6% 0.3%
流行率
(中国)
14% 4.1% <0.1%
健康工作者HIV感染的职业危险
暴露类型 经皮损 粘膜 经皮损和粘膜 未知 皮肤
报 告 数 量 单次HIV暴露的 截至99年6月 危险性(%)
47
0.3
5
0.03
2
1
0
<0.03
HIV职业暴露平均感染率
物
恰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 防护级别
BSL-1
BSL-2
必须强调对污染的针头或利器的使用要 非常谨慎。
对易于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具有增加工作人员暴露气溶胶或高度飞 溅物的程序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微生物操作必需 在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基础之上, 增加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安全离 心机罩帽、防溅罩或面罩等。
皮肤破损 0.33%( 0.2-0.5%) 粘膜接触 0.09%( 0.06-0.5%)
增加HIV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血液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危险越高 受损伤口越深,危险性越高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 器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采血的针头) 所接触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AIDS,与该患者
不同的实验活动的危害
对于同一病原微生物而言,从事不同的实 验活动,操作者接触微生物的数量、浓度、 可能的感染途径是不同的,一旦暴露,其后 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不同的实验活动均应进行危害评估, 以指导操作者采取合适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及免疫学病原体筛检的防护标准应该是
疟原虫 麻疹病毒
结核杆菌 Q1型热天立花克病次毒体 伤寒沙门菌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福氏志贺菌
梅毒螺旋体 委内瑞拉脑炎病毒
霍乱弧菌
吸入 食入 吸入 食入 吸入 静脉 吸入 吸入 食入 吸入 食入 经皮肤 食入 食入 经皮肤 皮下 食入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Hale Waihona Puke Baidu途径
眼部溅入
吸入 食入
皮肤穿透
实验室感染传播链及其控制手段
接触的医务工作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
直接接触HIV培养物时 所接触的病人处于急性感染与发病期时 CD4越低,VL(病毒载量)越高,感染危险越高
某市发生HIV职业暴露的调查
疾控中心 医院 妇产科 护士 检验科
要求做的几个要素
组成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明确危害防护
等级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包含安
全行为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健康监护、应急处置预案
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 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我评估 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上报备案 人员培训,合格颁上岗证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现场检查
实验室感染取决于
病原微生物自身性质:毒力、感染量、侵入 途径
感染对象状况:免疫状况(性别、种族、年 龄、怀孕、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疾病等)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力度(生物安全):安 全操作技术、安全设备、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构造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剂量
科萨奇病毒 大肠杆菌 吐拉热弗朗西斯菌 蓝氏贾第鞭毛虫 A2型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