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课件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职业病的危害并提供预防措施,帮助人们认识职业病防护的 必要性与重要性。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工作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疾病,其危害可以来自 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因素。
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及其危害
尘肺病
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肺部疾 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 和永久性损伤。
噪声聋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会引 起听力损害,从而导致聋哑。
有害化学品中毒
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 中毒,威胁身体健康和生命 安全。
常见职业病的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手套及其他必要的个 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 物质。
工作环境改善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 危害物的排放和接触。
健康监测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监测,及早 发现职业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病危害评估与监测
职业病危害评估与监测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通过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 害和检测工人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1 《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
2 《职业病断标准》
对职业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方便职业病的诊断和认定。
3 职业病防治政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
职业病防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保障工人健康
职业病防护措施可以保护工人 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职业病的 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职业病造成的工作能力下 降,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促进社会稳定
职业病防护能够减少社会医疗 负担,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结论与提醒
职业病的预防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重视职业病防护,才能保障个人的健康与安全。
本课件旨在介绍职业病的危害并提供预防措施,帮助人们认识职业病防护的 必要性与重要性。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工作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疾病,其危害可以来自 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因素。
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及其危害
尘肺病
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肺部疾 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 和永久性损伤。
噪声聋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会引 起听力损害,从而导致聋哑。
有害化学品中毒
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 中毒,威胁身体健康和生命 安全。
常见职业病的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手套及其他必要的个 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 物质。
工作环境改善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 危害物的排放和接触。
健康监测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监测,及早 发现职业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病危害评估与监测
职业病危害评估与监测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通过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 害和检测工人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1 《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
2 《职业病断标准》
对职业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方便职业病的诊断和认定。
3 职业病防治政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
职业病防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保障工人健康
职业病防护措施可以保护工人 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职业病的 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职业病造成的工作能力下 降,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促进社会稳定
职业病防护能够减少社会医疗 负担,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结论与提醒
职业病的预防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重视职业病防护,才能保障个人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XX.
03.
04.
05.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 过程中,由于接触有 害物质、生物、物理 因素等,导致身体受 到伤害或疾病的风险。
职业暴露包括化学性 暴露、生物性暴露、 物理性暴露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包括 职业病、职业伤害、 职业死亡等。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防护、工程 防护、管理防护等。
05
加强监管:加强对防护措施的监管,确保其 得到有效执行
02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 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0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使用情况, 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06
建立应急机制:建立应急机制,以便在发生 职业暴露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危害。
评估标准:根据职 业暴露的风险等级 和防护措施的实施 情况
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 设施和设备
定期检查员工的个人防护 用品是否齐全、有效
定期检查员工的操作是否 符合安全规定
定期检查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技能是否达标
确定应急组织架 构和职责
制定应急预案流 程和操作步骤
确定应急资源需 求和调配方案
定期进行应急演 练和培训
立即离开暴露现 场,疏散人员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吸入有害物 质
评估方法:采用问 卷调查、现场观察、 数据收集等方式
评估内容:包括防 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效果、存在的问 题等
评估结果:根据评 估结果,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提高 防护效果
保持工作场所整洁,避免杂物堆积
合理布局工作场所,避免交叉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目录
01.
XX.
03.
04.
05.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 过程中,由于接触有 害物质、生物、物理 因素等,导致身体受 到伤害或疾病的风险。
职业暴露包括化学性 暴露、生物性暴露、 物理性暴露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包括 职业病、职业伤害、 职业死亡等。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防护、工程 防护、管理防护等。
05
加强监管:加强对防护措施的监管,确保其 得到有效执行
02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 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0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使用情况, 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06
建立应急机制:建立应急机制,以便在发生 职业暴露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危害。
评估标准:根据职 业暴露的风险等级 和防护措施的实施 情况
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 设施和设备
定期检查员工的个人防护 用品是否齐全、有效
定期检查员工的操作是否 符合安全规定
定期检查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技能是否达标
确定应急组织架 构和职责
制定应急预案流 程和操作步骤
确定应急资源需 求和调配方案
定期进行应急演 练和培训
立即离开暴露现 场,疏散人员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吸入有害物 质
评估方法:采用问 卷调查、现场观察、 数据收集等方式
评估内容:包括防 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效果、存在的问 题等
评估结果:根据评 估结果,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提高 防护效果
保持工作场所整洁,避免杂物堆积
合理布局工作场所,避免交叉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职业防护培训完整ppt课件
• 职业防护培训的实施效果评估
● 培训前后员工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 培训前后员工防护意识与技能提升情况比较 ● 培训前后员工在工作中防护行为的改变情况比较
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技能掌握、知识 理解等
评估方法:考试、问
评估周期:定期进行评估,以确 保培训效果持续有效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 训计划进行改进和优
职业防护培训的意义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 度
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
物理因素:如噪 声、振动、高温、 辐射等
化学因素:如尘、 毒、窒息性气体 等
生物因素:如细 菌、病毒等
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尘、毒、噪声等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长期接触对健康的损害 职业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
添加副标题
职业防护培训完整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源自02职 和04
职 容
05 职业防护培训的实 施方式和效果评估
06
职 例
添加章节标题
职业防护培训背景和意 义
职业防护培训的背景
劳动者面临职业危害的风险逐渐增加 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不强 企业对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未来职业防护培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握正确的防护技能、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感谢您的耐心
汇报人:
职业防护的实践案例分 享和经验总结
职业防护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1:某化工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泄漏事故,导致身体受到伤害,企业通过加强职业防 护设备等措施,有效避免了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培训前后员工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 培训前后员工防护意识与技能提升情况比较 ● 培训前后员工在工作中防护行为的改变情况比较
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技能掌握、知识 理解等
评估方法:考试、问
评估周期:定期进行评估,以确 保培训效果持续有效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 训计划进行改进和优
职业防护培训的意义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 度
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
物理因素:如噪 声、振动、高温、 辐射等
化学因素:如尘、 毒、窒息性气体 等
生物因素:如细 菌、病毒等
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尘、毒、噪声等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长期接触对健康的损害 职业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
添加副标题
职业防护培训完整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源自02职 和04
职 容
05 职业防护培训的实 施方式和效果评估
06
职 例
添加章节标题
职业防护培训背景和意 义
职业防护培训的背景
劳动者面临职业危害的风险逐渐增加 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不强 企业对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未来职业防护培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握正确的防护技能、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感谢您的耐心
汇报人:
职业防护的实践案例分 享和经验总结
职业防护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1:某化工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泄漏事故,导致身体受到伤害,企业通过加强职业防 护设备等措施,有效避免了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职业安全与防护PPT课件
分离输液器时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收拾手术污物锐器伤的常见原因系统连接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洗手带手套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锐器伤的预防1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锐器伤的预防2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2个月后检测病毒抗体hcv如想早期诊断4周6周后检测hcvrnahcvrna专科抗病毒治疗
19
标准预防的措施
手卫生 PPE:口罩、手套、面罩、护目镜、隔离衣、
防水围裙、防水鞋、帽子等 安全注射/小心处置锐器 污染物品的及时、正确地处理
可复用物品处理:CSSD 医疗废物
环境控制
20
手卫生真的有 那么重要吗?
21
洗手
22
基本概念
手卫生(hand hygiene):
洗手: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 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42
空气隔离(1%)
目的: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直径小于5m 常见疾病:麻疹、SARS、水痘与肺结核等 措施:
通风的单间,尽可能使用负压,房间每小时换气至少 6次
医务人员使用专门的口罩(N95口罩)等高效型口罩 病人呆在隔离室,必须外出戴口罩 室内空气排除前,应经高效过滤处理
43
飞沫隔离(9%)
目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直径多大于5m 常见疾病:流感、SARS、百日咳、猩红热等 措施:
患者入住隔离室,限制活动 同一病种可同居一室,床间距离不应少于1米 工作人员带外科口罩 房间空气不必专门处理
19
标准预防的措施
手卫生 PPE:口罩、手套、面罩、护目镜、隔离衣、
防水围裙、防水鞋、帽子等 安全注射/小心处置锐器 污染物品的及时、正确地处理
可复用物品处理:CSSD 医疗废物
环境控制
20
手卫生真的有 那么重要吗?
21
洗手
22
基本概念
手卫生(hand hygiene):
洗手: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 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42
空气隔离(1%)
目的: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直径小于5m 常见疾病:麻疹、SARS、水痘与肺结核等 措施:
通风的单间,尽可能使用负压,房间每小时换气至少 6次
医务人员使用专门的口罩(N95口罩)等高效型口罩 病人呆在隔离室,必须外出戴口罩 室内空气排除前,应经高效过滤处理
43
飞沫隔离(9%)
目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直径多大于5m 常见疾病:流感、SARS、百日咳、猩红热等 措施:
患者入住隔离室,限制活动 同一病种可同居一室,床间距离不应少于1米 工作人员带外科口罩 房间空气不必专门处理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罩、医用外科口罩等。
防护服
隔离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 避免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飞溅。
手套
减少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接触。
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 等级选择相应的防护 用品。
选择舒适度高、透气 性好的防护用品,以 减少医务人员的不适 感。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佩戴个人 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
化学性危害及应对
化学性危害来源
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消毒 剂、化疗药物等。
防护措施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危害,正确 使用和储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应对方法
立即脱离有害环境,用清水冲洗受 污染部位;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培训形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
职业防护宣传与教育
宣传内容
宣传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普及职业防 护知识和技能。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 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意识。
物理性危害及应对
物理性危害来源
长时间站立、弯腰等导致肌肉骨 骼损伤;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设备
造成辐射伤害。
防护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正确
使用和维护放射性设备。
应对方法
进行肌肉骨骼损伤的康复治疗, 如理疗、按摩等;发生辐射伤害 时立即脱离辐射源,并接受专业
防护服
隔离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 避免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飞溅。
手套
减少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接触。
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 等级选择相应的防护 用品。
选择舒适度高、透气 性好的防护用品,以 减少医务人员的不适 感。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佩戴个人 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
化学性危害及应对
化学性危害来源
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消毒 剂、化疗药物等。
防护措施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危害,正确 使用和储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应对方法
立即脱离有害环境,用清水冲洗受 污染部位;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培训形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
职业防护宣传与教育
宣传内容
宣传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普及职业防 护知识和技能。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 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意识。
物理性危害及应对
物理性危害来源
长时间站立、弯腰等导致肌肉骨 骼损伤;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设备
造成辐射伤害。
防护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正确
使用和维护放射性设备。
应对方法
进行肌肉骨骼损伤的康复治疗, 如理疗、按摩等;发生辐射伤害 时立即脱离辐射源,并接受专业
2024版《职业卫生培训》PPT课件
重要性
职业卫生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社 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
法规
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法规, 如《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 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为职 业卫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标准
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标准, 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等,为职业卫生 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06
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与形式
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处理与救援等
培训形式
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
职业卫生宣传方式与手段
宣传方式
海报、宣传册、视频、微信公众号等
宣传手段
定期发布职业卫生知识,组织职业卫生知识竞赛,开展职业卫生宣传周活动等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
物理因素危害及防护
物理因素类型
噪声、振动、高温、低温、 辐射等。
危害表现
听力损失、手臂振动病、 中暑、冻伤、放射性疾病 等。
防护措施
控制声源,减少振动,隔 热降温,保暖防寒,加强 辐射防护等。
生物因素危害及防护
生物因素类型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 等)和寄生虫(蠕虫、昆虫等)。
职业卫生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职业卫生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断 发展。
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高度重视,职业卫生 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不断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系 统化的方向发展。
02
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职业卫生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社 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
法规
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法规, 如《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 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为职 业卫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标准
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标准, 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等,为职业卫生 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06
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与形式
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处理与救援等
培训形式
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
职业卫生宣传方式与手段
宣传方式
海报、宣传册、视频、微信公众号等
宣传手段
定期发布职业卫生知识,组织职业卫生知识竞赛,开展职业卫生宣传周活动等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
物理因素危害及防护
物理因素类型
噪声、振动、高温、低温、 辐射等。
危害表现
听力损失、手臂振动病、 中暑、冻伤、放射性疾病 等。
防护措施
控制声源,减少振动,隔 热降温,保暖防寒,加强 辐射防护等。
生物因素危害及防护
生物因素类型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 等)和寄生虫(蠕虫、昆虫等)。
职业卫生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职业卫生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断 发展。
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高度重视,职业卫生 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不断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系 统化的方向发展。
02
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职业卫生与防护ppt课件
2、物理因素 (1)不良气象条件及异常气压 气温、湿度、压力过高过低,强热辐射和有害气流 a. 产生。气候、工艺条件、生产设备产生。 b.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人体散热困难而中暑。
编辑课件
26
(2)噪声与振动 a. 产生:噪声来自物体振动,分为机械噪声、流体动力噪
声、电磁噪声。 b. 噪声的强度和频率。 c.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一)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采取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个人防
护措施、卫生保健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消除、减弱、限制有害因素,使作业人 员不受其害。
编辑课件
36
三、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危害及控制
(二)控制的对象、措施、对策
1、控制对象——接触浓度(强度)与接触时间。 (1)控制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2)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3)控制接触时间。包括单次接触时间和累计接触时间。
(二)有害因素的形态: 1、物质形态:固、液、气态和烟尘、雾以及生物体 2、能量形态:机械能、热能、电磁能 (三)有害因素的分类: 1、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编辑课件
23
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
(四)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 a. 粉尘的产生。机械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均可产生。 b.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导致尘肺病是最主要最严重的危害,
6、了解工时与人力安排,分析劳动组织是否合理,识别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编辑课件
31
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
(八)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 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 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 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 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 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 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 吸收。
编辑课件
26
(2)噪声与振动 a. 产生:噪声来自物体振动,分为机械噪声、流体动力噪
声、电磁噪声。 b. 噪声的强度和频率。 c.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一)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采取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个人防
护措施、卫生保健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消除、减弱、限制有害因素,使作业人 员不受其害。
编辑课件
36
三、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危害及控制
(二)控制的对象、措施、对策
1、控制对象——接触浓度(强度)与接触时间。 (1)控制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2)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 (3)控制接触时间。包括单次接触时间和累计接触时间。
(二)有害因素的形态: 1、物质形态:固、液、气态和烟尘、雾以及生物体 2、能量形态:机械能、热能、电磁能 (三)有害因素的分类: 1、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编辑课件
23
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
(四)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 a. 粉尘的产生。机械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均可产生。 b.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导致尘肺病是最主要最严重的危害,
6、了解工时与人力安排,分析劳动组织是否合理,识别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编辑课件
31
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
(八)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 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 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 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 被吸收。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 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 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 吸收。
职业防护ppt课件
餐饮行业
职业防护重点
餐饮行业应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如勤洗 手、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口罩等。同时,采取 适当的食品安全措施,确保食材新鲜、加工规
范、烹饪熟透。
特殊防护需求
对于某些特定岗位,如厨房工作人员,可能面 临高温、油烟等职业危害。因此,需要提供适 当的防护装备,如防高温手套、油烟口罩等, 并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通风条件。
工作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如油 漆、农药、腐蚀性化学品等, 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气体泄漏
工厂或实验室中的气体泄漏, 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吸入有害气 体,造成健康问题。
生物因素
01
常见危害
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细菌、病毒等) 和生物体(动植物细胞、病原体等), 这些生物体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02
防护措施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 使用防护器材等,以减少或避免生物因
提高生产效率
工作效率
做好职业防护可以避免员工受伤,从而保证工作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
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培养安全意识, 降低事故发生率。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劳动法
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劳动法律 法规,保护员工权益。
落实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 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
02
职业防护ppt 课件
汇报人:XXX
01
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02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03
职业防护措施
04
不同行业的职业防护重点
05
职业防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 录
01
职业防护的重要 性
保护员工健 康
01
防护用品
提供高质量的防护用品,如口罩、 手套等,可以有效地保护员工的身 体健康。
职业防护ppt课件
化学泄漏处理
掌握化学泄漏处理知识,了解泄漏源、泄漏物质及泄漏量,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个人防护
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 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等。
紧急救援
在化学泄漏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施紧急 救援,如切断泄漏源、进行人员疏散、拨打救援电话等。
疫情应对措施
职业防护重点
医疗行业需特别关注 锐器伤害、化学暴露 和生物感染等职业危 害。
防护措施
采用合适的个人防护 装备,如手套、口罩、 防护服等,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措施。
建筑行业
职业防护重点
建筑行业需注重防止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
职业防护重点
在服务业中,职业防护的重点包括防止顾客的攻击 和言语骚扰,保护个人隐私和机密信息,以及防止 因服务态度或行为引发的纠纷。
服务业
05
应对突发事件的职业防 护措施
火灾应对措施
了解火源
在火灾发生时,了解火源的类 型和位置是至关重要的,以便
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使用灭火器
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在火 灾初起时迅速扑灭火源,以降
低火势蔓延的风险。
逃生计划
制定有效的逃生计划,熟悉逃 生路线和集合地点,以便在紧
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化学泄漏应对措施
01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密闭空间等,务保持社交距离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有至少 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02 勤洗手
其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职业防护措施
针对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 如佩戴防护装备、使用防护器材等,以降低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演示)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3.2010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国卫生部网) (中
病名 艾滋病
发病数 5930
死亡数 768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105007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淋病 梅毒
3312
10500 7 14448 9639 36180
2
56 9 0 7
4、社会心理因素
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疾病、意外伤害、死亡,忧伤 情绪会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社会对医护工 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突发事件以及酗酒、 吸毒、医闹等社会问题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 性和紧张感。长期的三班倒造成医务人员心理压 力加重,角色及生物钟紊乱。
(二)、防护手段
当发生针刺伤后你如何处理?
①自行用消毒液消毒即可?
②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及清洗冲洗
√
×
(二)、防护手段
③科室内有备肥皂水吗? 为何职业暴露后要用肥皂水处理?
PH试纸:
因为:肥皂水属于碱性液,能中和毒素
碱性显示 绿色,酸 性显示红 色
(二)、防护手段
1、洗手 (二)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洗手时注意掌握正确的洗手顺序 、方法及范围,手的各个部位都应 洗到并冲净,洗手后,手不应检出 致病性微生物。如果手被体液或人 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 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 ,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3)麻醉剂:有学者报道美国手术室麻醉 护士因慢性吸入麻醉气体氟烷、氧化亚氮致流产 率高达28%,而一般护士为9%。女麻醉师的自 然流产率为38%,一般医师为10%。英国、芬兰 、丹麦等亦发现女麻醉师中流产率增高。还有研 究发现接触麻醉剂的医务人员有肝病、肾病及 VitB12代谢紊乱。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
– 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 处理
–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 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37
.
38
一、执行安全操作
• 认真洗手
–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 病人中传播和主要原因之一
• 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 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 危险度评估结果准备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
• 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 实验室
.
30
(五)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
•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制订生物安全管理计 划以及实验室安全操作手册。
.
15
生物安全标志
.
16
BSL-2实验室
• 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 可视窗
• 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 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 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 •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
17
• 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 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
11
生物安全实验室(BSL)
• 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实验设备的配 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建造的实验 室
• 目的:有效预防实验室感染的发生
• 结构:一级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 ,其不同组合构成了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水平
.
职业性危害及防护培训课件PPT(45张)
劳动保护用品
劳保简介
劳动防护用品(又称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 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的所配备的一种防护性装备。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通过采取阻隔、封闭、吸收、分散、悬浮 等措施,能起到保护机体的局或全部免受外来侵害的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主要的防护措施。 防护用品严格保证质量,安全可靠,而且穿戴要舒适方便,经 济耐用。
职业性危害及防护 (劳保用品使用)
目录
一、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二、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三、个体防护用品
前言
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预防,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 有效的根治手段。
良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消除职业病危害最有效 的、最经济的办法。
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工伤:多见于意外事故。 职业病 :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国
家规定的法定职但也见于非
职业人群中。
职业病简介
职业病概念: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将职业病定义为:是指 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 的疾病 。
强调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从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出发,必须普及 职业卫生知识,提高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的
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职业卫生与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 职业卫生又称为劳动卫生,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 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 境,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 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病防护知识PPT课件
二、职业病防治
(一)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 单位和个体组织(用人单位)的劳动 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噪声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 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目录》 (卫法监发[2002]108号,卫 生部、劳动保障部) :10类115种职业病
1.尘肺:13种(含其他)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含其他) 3.职业中毒:56种(含其他)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种 6.职业性皮肤病:8种(含其他) 7.职业性眼病: 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他职业病:5种
飘尘:粒子直径在10-0.01微米,在静止的 空气中下降缓慢作等速度下降。
尘烟:粒子直径0.1-0.01微米,只能在超显 微镜下才能看见,在静止的空气中几乎完全 不沉降或非常缓慢曲折地沉降。
尘肺是指粉尘进人 肺组织而使肺组织 纤维化并以其为主 要病变的全身性疾 病。
尘肺分为矽肺、矽 酸盐肺、煤肺、混 合性肺和其它尘肺。
❖ 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程序及病人的权利保障;
❖ 第五章(监督检查):法定执法权力及承担 相关义务;
❖ 第六章(法律责任):各类主体违反法定义 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 职业病防治或职业卫生工作的主要法律义务
❖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达到开业的准入条件,履行相关报批手续,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 管理措施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包括机构、人 员、履职情况、经费保障、相应的规章、制 度建设及其执行情况等、事故报告及配合调 查的义务。
工业卫生是分 析、研究、消除工
工 业
业生产过程中不良 卫
劳动条件和有害因 生
素对人体的危害, 的
职业健康卫生防护PPT课件
我保护能力。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 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
反应能力。
教育行业
教育行业工作者常常面临长时间站立、 讲话和接触各种学生等职业健康风险。
教育行业工作者需要加强嗓音保护, 合理使用麦克风等辅助工具,减少嗓 音疲劳和损伤。
教育行业工作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坐姿 和站姿,适当休息和锻炼,以减少职 业病的发生。
THANKS
01
02
03
• 案例概述:某建筑工地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尘土、噪音、高温等。为保障员工健康,企 业采取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护措施。
某建筑工地职业病防护案例
采取的措施 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清扫,减少尘土污染。
某建筑工地职业病防护案例
使用低噪音施工设备,降低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建筑业
0标1题
建••筑业文文工字字人内内常容容常面临 高•空作文业字、内重容体力劳
• 文字内容 动和恶劣环境等职业
健康风险。
02
建筑业工人需要穿戴 安全带、头盔、防护 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以减少意外伤害和
职业病的发生。
03
建筑业企业应提供定 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 培训,提高工人的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员工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加强员工职业卫生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取得的成效:施工现场环境得到改善,员工健康状况得 到保障,生产效率提高。
某医院职业病防护实践案例
• 案例概述:某医院医护人员因长时间接触患者、消毒剂等职业危害因素,面临多 种职业病风险。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职业病防护。
培训需求分析
员工健康状况
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员工可能面临的各种职业病和健康问题。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 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
反应能力。
教育行业
教育行业工作者常常面临长时间站立、 讲话和接触各种学生等职业健康风险。
教育行业工作者需要加强嗓音保护, 合理使用麦克风等辅助工具,减少嗓 音疲劳和损伤。
教育行业工作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坐姿 和站姿,适当休息和锻炼,以减少职 业病的发生。
THANKS
01
02
03
• 案例概述:某建筑工地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尘土、噪音、高温等。为保障员工健康,企 业采取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护措施。
某建筑工地职业病防护案例
采取的措施 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清扫,减少尘土污染。
某建筑工地职业病防护案例
使用低噪音施工设备,降低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建筑业
0标1题
建••筑业文文工字字人内内常容容常面临 高•空作文业字、内重容体力劳
• 文字内容 动和恶劣环境等职业
健康风险。
02
建筑业工人需要穿戴 安全带、头盔、防护 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以减少意外伤害和
职业病的发生。
03
建筑业企业应提供定 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 培训,提高工人的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员工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
加强员工职业卫生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取得的成效:施工现场环境得到改善,员工健康状况得 到保障,生产效率提高。
某医院职业病防护实践案例
• 案例概述:某医院医护人员因长时间接触患者、消毒剂等职业危害因素,面临多 种职业病风险。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职业病防护。
培训需求分析
员工健康状况
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员工可能面临的各种职业病和健康问题。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
BSL-2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要求
BSL-2实验室设计建造特殊要求:在BSL-1实验 室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 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应有足够的 存储空间摆放物品;门上具有符合要求的BSL-2实 验室生物危险警示标志;应通风,如果使用窗户 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 应急照明。
二、实验室人员工作中所面临 的生物危害及个人防护
实验室人员的防护装备 检验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注意事项
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
所涉及的防护部位: 1、眼睛 2、头面部、呼吸道 3、躯体 4、手 5、足 6、耳(听力)
装备包括:
1、眼镜(安全镜、护目镜) 2、帽子、口罩、面罩、防毒面具 3、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 体衣及围裙) 4、手套 5、鞋套
BSL-2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要求
BSL-2实验室的安全设备个人防护:需Ⅱ级生物 安全柜;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洗眼设施应安装在BSL-2实验室出口处的洗手池附近。 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工作服外穿防护服,戴帽子、口 罩;当操作的感染性材料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而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操作时,为防止材料溅出或雾 化产生气溶胶的危害,必须使用面部防护装置(如护 目镜、面罩、个体呼吸防护品)。
安全设备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防护屏障,主要包括 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离心机安全罩等;实验室设施是生 物安全实验室的二级防护屏障。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biosafety cabinet,BSC)是直接操 作危险性微生物时所用的负压过滤排风柜。
其防护原理是:从安全柜排除的空气经过高效 过滤器(HEPA过滤器)过滤释放,以保护外环境; 安全柜内形成的负压和气幕可以防止气溶胶外泄, 以保护操作者;送入安全柜工作区的空气经过HEPA 过滤器过滤,在安全柜内形成百级清洁度的环境, 以保护操作对象。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教育PPT课件
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设施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他规定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职业危害因素强度、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设备、工具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要求《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7号令
振动所产生的噪音转动机械,如轴承缺陷冲击,如冲床、段造设备共振,如引擎、马达摩擦,如有切削、研磨
其他噪音在日常生活中,室内各项家庭用具均会发生声音,如冷气机、音响、抽油烟机、电视、空调设备,均为噪音源
流场所产生的噪音当空气以高速流经导管或金属表面时,一般空气在导管中流动碰到阻碍产生乱流或大而急速的压力改变均会有噪音产生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188-2014
企业职责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隐瞒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设施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他规定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职业危害因素强度、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设备、工具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要求《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7号令
振动所产生的噪音转动机械,如轴承缺陷冲击,如冲床、段造设备共振,如引擎、马达摩擦,如有切削、研磨
其他噪音在日常生活中,室内各项家庭用具均会发生声音,如冷气机、音响、抽油烟机、电视、空调设备,均为噪音源
流场所产生的噪音当空气以高速流经导管或金属表面时,一般空气在导管中流动碰到阻碍产生乱流或大而急速的压力改变均会有噪音产生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188-2014
企业职责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隐瞒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而采用的;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的医务工作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
直接接触HIV培养物时 所接触的病人处于急性感染与发病期时 CD4越低,VL(病毒载量)越高,感染危险越高
某市发生HIV职业暴露的调查
疾控中心 医院 妇产科 护士 检验科
要求做的几个要素
组成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明确危害防护
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
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法 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
管理条例 规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
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 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规范: 各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病种
HBV HCV HIV
传染力
30% 6% 0.3%
流行率
(中国)
14% 4.1% <0.1%
健康工作者HIV感染的职业危险
暴露类型 经皮损 粘膜 经皮损和粘膜 未知 皮肤
报 告 数 量 单次HIV暴露的 截至99年6月 危险性(%)
47
0.3
5
0.03
2
1
0
<0.03
HIV职业暴露平均感染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 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 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 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 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 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物
恰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 防护级别
BSL-1
BSL-2
必须强调对污染的针头或利器的使用要 非常谨慎。
对易于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具有增加工作人员暴露气溶胶或高度飞 溅物的程序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微生物操作必需 在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基础之上, 增加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安全离 心机罩帽、防溅罩或面罩等。
等级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包含安
全行为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健康监护、应急处置预案
Hale Waihona Puke 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 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我评估 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上报备案 人员培训,合格颁上岗证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现场检查
实验室生物安全
操作者
操作对象
环境
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硬件,轻软件 把生物安全当做科学实验之外的 “行政”任务 只有规定,没有执行
经血或体液传播的职业暴露
经皮肤或粘膜暴露 HIV、HBV、HCV感染为主 传播方式:针刺或其他锐器损害
病毒入皮肤抓伤、皮损、擦伤、烧伤 病毒因意外溅入眼、鼻、口
三种病毒不会经空气传播
HBV、HCV和HIV职业感染 的相对危险性
病毒 HBV HCV HIV
健康工作者的血 每ml血中病 针头刺伤的 清阳转率(%) 毒颗粒数 传播概率
3-35
102-108
6-30
1-28
10-106
0.75-10
0.12-0.4
10-103
0-3
美国CDC
全球卫生保健人员被针刺伤
疟原虫 麻疹病毒
结核杆菌 Q1型热天立花克病次毒体 伤寒沙门菌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福氏志贺菌
梅毒螺旋体 委内瑞拉脑炎病毒
霍乱弧菌
吸入 食入 吸入 食入 吸入 静脉 吸入 吸入 食入 吸入 食入 经皮肤 食入 食入 经皮肤 皮下 食入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途径
眼部溅入
吸入 食入
皮肤穿透
实验室感染传播链及其控制手段
实验室感染取决于
病原微生物自身性质:毒力、感染量、侵入 途径
感染对象状况:免疫状况(性别、种族、年 龄、怀孕、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疾病等)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力度(生物安全):安 全操作技术、安全设备、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构造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剂量
科萨奇病毒 大肠杆菌 吐拉热弗朗西斯菌 蓝氏贾第鞭毛虫 A2型流感病毒
皮肤破损 0.33%( 0.2-0.5%) 粘膜接触 0.09%( 0.06-0.5%)
增加HIV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血液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危险越高 受损伤口越深,危险性越高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 器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采血的针头) 所接触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AIDS,与该患者
容器中的病原体
泄漏 传播 感染途径/感染剂量 易感宿主 潜伏期
规程/设备 个人防护装备
预防接种 传染病监测
危害评估的原则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 不同的实验活动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 分类主要依据
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等 级越高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它们可能会受到当地人 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存 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 予抗血清的预防(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水 的卫生;动物宿主或节肢动物媒介的控制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 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还 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
不同的实验活动的危害
对于同一病原微生物而言,从事不同的实 验活动,操作者接触微生物的数量、浓度、 可能的感染途径是不同的,一旦暴露,其后 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不同的实验活动均应进行危害评估, 以指导操作者采取合适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及免疫学病原体筛检的防护标准应该是
病原体
危害程度分类 实验活动BSL级别
各类肠道致病菌 各类呼吸道致病菌 各类条件致病菌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爱滋病病毒 梅毒螺旋体
3类(霍乱弧菌属2类)BSL-2
3类(结核杆菌属2类)BSL-2
3类
BSL-2
3类
BSL-2
3类
BSL-2
2类
BSL-2
3类
BSL-2
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直接接触HIV培养物时 所接触的病人处于急性感染与发病期时 CD4越低,VL(病毒载量)越高,感染危险越高
某市发生HIV职业暴露的调查
疾控中心 医院 妇产科 护士 检验科
要求做的几个要素
组成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明确危害防护
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
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法 律法规与监督管理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
管理条例 规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
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 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规范: 各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病种
HBV HCV HIV
传染力
30% 6% 0.3%
流行率
(中国)
14% 4.1% <0.1%
健康工作者HIV感染的职业危险
暴露类型 经皮损 粘膜 经皮损和粘膜 未知 皮肤
报 告 数 量 单次HIV暴露的 截至99年6月 危险性(%)
47
0.3
5
0.03
2
1
0
<0.03
HIV职业暴露平均感染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 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 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 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 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 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物
恰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 防护级别
BSL-1
BSL-2
必须强调对污染的针头或利器的使用要 非常谨慎。
对易于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具有增加工作人员暴露气溶胶或高度飞 溅物的程序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微生物操作必需 在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基础之上, 增加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安全离 心机罩帽、防溅罩或面罩等。
等级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包含安
全行为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健康监护、应急处置预案
Hale Waihona Puke 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 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我评估 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上报备案 人员培训,合格颁上岗证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现场检查
实验室生物安全
操作者
操作对象
环境
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硬件,轻软件 把生物安全当做科学实验之外的 “行政”任务 只有规定,没有执行
经血或体液传播的职业暴露
经皮肤或粘膜暴露 HIV、HBV、HCV感染为主 传播方式:针刺或其他锐器损害
病毒入皮肤抓伤、皮损、擦伤、烧伤 病毒因意外溅入眼、鼻、口
三种病毒不会经空气传播
HBV、HCV和HIV职业感染 的相对危险性
病毒 HBV HCV HIV
健康工作者的血 每ml血中病 针头刺伤的 清阳转率(%) 毒颗粒数 传播概率
3-35
102-108
6-30
1-28
10-106
0.75-10
0.12-0.4
10-103
0-3
美国CDC
全球卫生保健人员被针刺伤
疟原虫 麻疹病毒
结核杆菌 Q1型热天立花克病次毒体 伤寒沙门菌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福氏志贺菌
梅毒螺旋体 委内瑞拉脑炎病毒
霍乱弧菌
吸入 食入 吸入 食入 吸入 静脉 吸入 吸入 食入 吸入 食入 经皮肤 食入 食入 经皮肤 皮下 食入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途径
眼部溅入
吸入 食入
皮肤穿透
实验室感染传播链及其控制手段
实验室感染取决于
病原微生物自身性质:毒力、感染量、侵入 途径
感染对象状况:免疫状况(性别、种族、年 龄、怀孕、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疾病等)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力度(生物安全):安 全操作技术、安全设备、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构造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剂量
科萨奇病毒 大肠杆菌 吐拉热弗朗西斯菌 蓝氏贾第鞭毛虫 A2型流感病毒
皮肤破损 0.33%( 0.2-0.5%) 粘膜接触 0.09%( 0.06-0.5%)
增加HIV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血液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危险越高 受损伤口越深,危险性越高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 器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采血的针头) 所接触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AIDS,与该患者
容器中的病原体
泄漏 传播 感染途径/感染剂量 易感宿主 潜伏期
规程/设备 个人防护装备
预防接种 传染病监测
危害评估的原则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 不同的实验活动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 分类主要依据
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等 级越高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它们可能会受到当地人 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存 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 予抗血清的预防(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水 的卫生;动物宿主或节肢动物媒介的控制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 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还 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
不同的实验活动的危害
对于同一病原微生物而言,从事不同的实 验活动,操作者接触微生物的数量、浓度、 可能的感染途径是不同的,一旦暴露,其后 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不同的实验活动均应进行危害评估, 以指导操作者采取合适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及免疫学病原体筛检的防护标准应该是
病原体
危害程度分类 实验活动BSL级别
各类肠道致病菌 各类呼吸道致病菌 各类条件致病菌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爱滋病病毒 梅毒螺旋体
3类(霍乱弧菌属2类)BSL-2
3类(结核杆菌属2类)BSL-2
3类
BSL-2
3类
BSL-2
3类
BSL-2
2类
BSL-2
3类
BSL-2
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