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2cd98ef5192e45361166f5d3.png)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 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孩子并不是无知无能的白板,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 能干的多。”有 72种无条件反射。(
味觉(对于不同的味道,糖水和柠檬汁有不同的表 情。)
嗅觉(能分辨出香蕉和臭鸡蛋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1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1、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sense)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声音)
“苹果”、“水仙花” 知觉(perception)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机
组成的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和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有机
36
▪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
37
38
视追随
39
40
41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在逐渐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增
1、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的辨别。
3岁辨上下、4岁辩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 6岁能完成以上项目,但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辨别仍 然很困难。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幼儿辨别方位空间是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 为中心辨别。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 示范。
加。三、四岁:6分;五岁:7‘6;六:12 分 3、观察的细致性:随年龄增长越来越细致 4、观察的概括性:系统和本质在逐渐增长。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726e485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f.png)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2f21e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5.png)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前言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感觉和知觉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过程、基本感觉类型和感觉差异等。
感知过程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对外界环境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学前儿童时期的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表征三个阶段。
感觉阶段是指儿童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的过程,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感觉阶段,儿童主要是感受到刺激的物理特性,如颜色、形状、大小和温度等。
知觉阶段是指儿童将感觉的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内容的过程。
在知觉阶段,儿童不仅仅感知到刺激的物理特性,还能够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形成较为精确和细致的认知内容,如物体的种类、属性和特征等。
表征阶段是指儿童将已经加工处理的知觉信息保存到记忆中,形成了认知结构和模式的过程,这些认知结构和模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再利用。
基本感觉类型在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中,有五个基本感觉类型。
视觉视觉是指儿童通过眼睛接收视觉信号,对外界环境的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视觉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至关重要。
听觉听觉是指儿童通过耳朵接收声音和音乐等感觉刺激,对外界环境的声音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听觉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感觉。
触觉触觉是指儿童通过身体感官接受触觉刺激,对外界环境的触觉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触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同样也非常重要。
味觉味觉是指儿童通过舌头感觉味道,对外界环境的味道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味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影响相对较小。
嗅觉嗅觉是指儿童通过鼻子感受香味,对外界环境的气味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嗅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也影响相对较小。
感觉差异在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中,儿童之间存在显著的感觉差异。
这些感觉差异主要分为两类:个体间差异和环境间差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a0310eefc4ffe473268ab5f.png)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4-8月表现出喜欢亮度大,而不喜欢暗色;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喜欢光波长的“温暖色”,不喜欢“冷淡色”。
种探索手段。
问题
“小朋友的手有四两糖”,为什么幼儿总是喜欢 咬手指等物品呢?
扩展知识:口唇期(弗洛伊德)
三、手的触觉探索
•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 (二)视触的协调
• (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 触觉的协调。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 一、视敏度的发展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
发展。
•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
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 红、白、黑、黄、绿、蓝、橙、紫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1dce99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e.png)
PART 04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PART 04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 理解感觉、知觉、观察等概念,了解感知觉的作用和 种类。
3.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 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 胎儿出生后即有本能性触觉反应,如抓握反 射。手的真正意义上的触觉探索,出现在 4~5个月,是以伸手能够抓住东西为标志 的。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 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方位、形状、距离、大小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 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的观察的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 观察力就是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观察力既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儿童在幼儿晚期,在教育影响下,开始有意识地借助于计时工具或其他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认识 时间。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 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 其年龄呈正相关
(三)触觉的发展 1.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如吮吸反射、防御反 射、抓握反射等,也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甚至早产儿也能发生巴宾斯基反射。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b5d4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3.png)
(二)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的发展 (5) 感官的补偿作用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 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不能把整 体和部分结合起来(7、8岁)。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8、9岁)。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证明 了上述观点,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见图4-7),并让儿 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如果儿童在观察图片时,漏看了 部分或漏看了整体,就再问他: “你看还有别的什么?”
实验时,每个孩子(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孩子的 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36名婴儿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 “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 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三) 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
1. 味觉的发生发展 2. 嗅觉的发生发展
(四) 触觉的发生发展
1. 触觉的产生 2. 口腔触觉 3. 手的触觉
(五) 痛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国外有人做过对新生儿的痛觉测查,他们用针去刺新生 儿最富有感受性的区域——鼻、上唇和手,结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儿,对极强的刺激都没有 不愉快的表现,即可能是感觉不到痛。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e3634ebb4cf7ec4bfed05e.png)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081be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c.png)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问题导入 你知道学前儿童是如何
来认识客观环境中的事物吗?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运 用各种感官来认识 客观环境的事物。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问题导入 那在幼儿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
我们注意些什么呢?
一 感知觉的概述 二 感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 感知觉的概述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器官
个别属性
硬度 颜色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整 体 的 反 映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概念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器官
个别属性
硬度 颜色 气味
整体
苹果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幼儿知识面,不断 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幼儿正确认识事物。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知识点
理解感知觉的概念 和规律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难点
感觉的规律在学前 儿童教育教学中的
运用
思考题
1 2
感知觉的概述及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在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就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感知觉的概Leabharlann 及基本规律1.感觉适应进入到漆黑的电影院,一开始会觉得很 黑什么都看不见,过了几分钟后就逐渐能看到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353851cf84b9d528ea7a4d.png)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3052d75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a.png)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aaa95ccf84b9d528ea7acc.png)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最 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无论是从动物心理发生的角度, 还是从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 感知觉都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知过 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以及自 身的最初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感知 觉获得的。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系统,只 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引起相应 的反射活动。无论是自身经历的直 接经验,还是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 经验都是通过感知觉获取的。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含义
(三)感觉和知 觉的关系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 方面: 第一,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感 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人们通过知觉了解的内容要比感觉到的 东西更加丰富和生动,并且可以获得事 物的整体意义。 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 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信息 加工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大脑对不同感 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二)感知觉是其 他心理过程产生的 基础 感知觉所提供的人类自身和 外界环境的信息,是人们获得知 识的源泉,其他一切高级的心理 活动,如注意、思维、记忆等都 是在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 上进行的。感知觉为认识过程的 高级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材 料,如果感知觉不能正常运作, 其他的心理现象也就不能正常发 展,“感觉剥夺”实验就充分证 明了这一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三)触觉的发展 2.触觉的发展
(1)口腔触觉
• 口腔触觉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反应,表现为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 • 这个阶段被称为“口腔探索阶段”,一般到5个月以后,婴儿的这种探索行为便逐渐减少,其 他方式的探索行为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dc475c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1.png)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1. 感觉的规律:
- 感觉器官的发育不平衡:学前儿童视觉和听觉发育较好,而味觉、嗅觉和触觉发育相对滞后。
- 感觉活动较为单纯:学前儿童的感觉活动较为单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 感觉活动容易疲劳: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感觉活动容易疲劳。
- 对感官刺激的敏感性较高:学前儿童对新奇、鲜明的感官刺激反应较为敏感。
2. 知觉的规律:
- 知觉活动具有片面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往往只关注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或特征,缺乏全面性。
- 知觉活动缺乏稳定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缺乏稳定性。
- 知觉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念形成较为困难。
- 知觉活动具有主观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兴趣和需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儿童感知能力
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之感觉知觉介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之感觉知觉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ad566f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4.png)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 惯:培养孩子良好 的生活习惯,如按 时作息、规律饮食 等,有助于感觉知 觉的发展。
提供安全的环境: 提供安全的环境, 让孩子自由探索和 玩耍,避免意外伤 害。
家长参与和陪伴: 家长参与和陪伴孩 子的学习和成长, 提供支持和鼓励, 有助于感觉知觉的 发展。
感觉知觉的评估与干预
01
评估方法:观察、访谈、测试等
演讲人
01
02
03
1
感觉知觉的定义
01
感觉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02பைடு நூலகம்
感觉知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03
感觉知觉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
04
感觉知觉的发展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
感觉知觉的分类
01
视觉:对光的感 知,如颜色、形
状、大小等
02
听觉:对声音的 感知,如音调、
听觉发展
A
胎儿期:听觉系统开始发育, 对声音有反应
B
婴儿期:听觉能力迅速发展, 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
幼儿期:听觉能力进一步发展,
C
能够分辨声音的音高、音色和
节奏
学龄前期:听觉能力基本成熟,
D
能够理解语言和音乐,并具备
一定的听觉记忆能力
触觉发展
01 触觉是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感 觉之一
02 触觉的发展与儿童的运动能力、 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密切相关
音色、音量等
03
触觉:对压力、 温度、疼痛等物
理刺激的感知
04
嗅觉:对气味的 感知,如香、臭、
酸、甜等
05
味觉:对味道的 感知,如咸、甜、
酸、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盲人摸象
很久以前,几个盲人相约来到王宫求
见国王,说他们想亲手摸一摸象,盲
人们摸到哪就说哪的特征,以为那就
是象,并争执不休。
问:为什么盲人对大象缺乏一个完整
的、清晰的认识呢?
案例导入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颜色眼睛红色
气味鼻子水果香
形状皮肤圆的
味道味蕾酸甜
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还反映机
体本身的状况。
如:“我
感觉好饿,好渴。
”“我
感觉好热。
”等。
分类标准:刺激源
感觉外部感觉
视觉黑、白、彩色
味觉酸甜苦辣咸
听觉声音
嗅觉气味
肤觉
冷、痛、温、压、
触
内部感觉
运动觉书写、绘画、手工
平衡觉
荡秋千、坐过
山车、晕船
机体觉
(内脏感觉)
饥、渴、恶心
感觉剥夺实验(证明了感觉的重要性)
3.感觉的心理学意义
感觉剥夺是指将被试和外界环
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
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
一段时间后,人的记忆、想象、
思维、言语能力都出现不同情
况阻碍,甚至出现幻觉、强迫
症状,使正常心理活动受到破
坏。
由此可见,感觉对于维护人的正
常心理、保证人与环境的平衡起
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知觉
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从整体上认识到这
是个“红色的番茄”
知觉
视知
觉
听知
觉
嗅知
觉
味知
觉
触知
觉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猴子攀登) 时间知觉:个人对时间变化的感受与判
断(昼夜更替)
运动知觉:人对空间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真动、诱动、似动)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关系的知觉
角色知觉
2.分类根据知觉过程中起视知觉
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
肤知觉
根据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空间知觉: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猴子攀登)
时间知觉:个人对时间变化的感受与判断(昼夜更替)
运动知觉:人对空间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真动、诱动、似动)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关系的知觉
角色知觉
错觉
有刺激物,
刺激物完全不符合刺激
本身特征的知觉经验。
哪根线条更长?中心的圆哪个大?
直线条还是斜线条?黑点还是白点?
幻觉
无刺激物(无中生有)
虚幻
正常人在某些特殊的状态下如强烈的情绪体
验,并伴有生动的想象,回忆和期待的心情,
紧张的情绪,会处于催眠状态,都可能会出
现幻觉,在入睡或醒觉状态的过程中也会发
生幻觉,幻觉也是心里异常的重要征象,舒
感觉剥夺精神疾病药物中毒,饮酒过量,吸
食毒品等,常会产生幻觉。
如幻听、幻视等。
①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有思维和个体经验的参与)
②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整体属性)
③与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感觉知觉
区别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个别属性整体属性产生来源不同生理—心理心理
生理机制不同单一分析器多种分析器
联系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应
均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一)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也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感知觉提供的内部环境信息,是人获得知识的源泉。
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
(二)感知觉既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感知觉是比较低级、简单的心理过程,却给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必要基础。
没有感知觉就没有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