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什么意思
竹林七贤是魏晋之际的一个名士集团,指的是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这七个人,他们因为经常在竹林里聚会,由此得名。
竹林七贤属于不同阶层,但是志趣相投,他们的豪放、洒脱令后人羡慕。
一、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在魏晋之际,国家动乱不断,这时候有七个名士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他们属于不同阶层,但是志趣相投,基本上都崇拜老庄之学,喜欢那种豪放、洒脱的感觉。
这七个人经常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中玩赏自然,纵酒清淡,被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每次聚会,都会饮酒、弹琴、评议国家大事,这七个人当中最有名的当属阮籍跟嵇康,因为他们放荡不羁的性格被人们记住。
当初司马昭一心想让阮籍跟嵇康入朝为官,但都没有成功,而且竹林七贤中只有山涛、王戎在朝当官,其余的人都曾做过官,但都隐退了。
二、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1、嵇康,中散大夫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他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2、阮籍,步兵校尉嵇康,字嗣宗,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3、刘伶,建威参军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4、山涛,吏部尚书山涛,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他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40岁时为郡主簿,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后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竹林七贤
一次,山涛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如 今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指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 吗?”石鉴回答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 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 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果然发 动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山涛于是归隐不问世事。
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 八寸,容止出众。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拜郎中,调 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司隶校 尉钟会,遭其构陷,而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பைடு நூலகம்
广陵绝响
景元四年(263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 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 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 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 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 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 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
(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 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 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选用官吏, 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 官,皆不准。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 九,谥号“康”。 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 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名词解释竹林七贤
名词解释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的七位文化名流,他们都有着才华出众的文学造诣,并且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观。
他们分别是山涛、阮籍、刘伶、阮咸、嵇康、王隐、信陵君。
这七位名士经常聚集在竹林边上,畅谈人生、文化、政治等各类话题,成为东晋文人风尚的代表。
竹林七贤的地位和影响在历史上非常重要。
他们不仅是文学家,也是道德伦理的倡导者。
他们追求真理和道德,追求个人的独立和人性的完善。
他们主张追寻真正的智慧和人生的意义,坚持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行动,反对儒家的套牢束缚和社会的虚伪表面。
竹林七贤中的山涛,是时任丹阳尚书的官员。
他有着极高的政治野心和理想,但最终因政治局势变化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放弃世俗的成就,回归自然山水之间,与大自然共处。
他以自己的生活态度激励他人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
阮籍是竹林七贤中最具文学才华的一位,被誉为“七贤之冠”。
他出身贵族,有着优秀的教育背景。
然而,他对社会不公和平庸现象感到失望,一直以来反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权威,主张追求个人的真实和自由。
他的作品充满了反叛和挑战传统的精神。
刘伶是竹林七贤中唯一的酒徒,他喜欢狂饮作乐,以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个人情怀来创作诗歌和文章。
他的作品多以酒为主题,歌颂自由和快乐的人生。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为知名和重要的一位,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融汇古今,思想深邃,影响广泛。
他的主要作品《琴书》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王隐是竹林七贤中相对低调的一位,他虽不如其他人才名显赫,但深思熟虑,有着宽广的人文知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他的一生中充满了磨难和挫折,但他依然坚信人生的真理和意义。
信陵君是竹林七贤中唯一的贵族出身,他是信陵公的后裔。
他在政治上不善于处事,但却是一位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他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竹林七贤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追求独立自主的个人人格,倡导真实、自由和人性的完善,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
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
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字叔夜。
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
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
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
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
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
竹林七贤的意思
竹林七贤的意思竹林七贤是指晋朝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晋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有记载,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也。
少为太学博士,文帝时曾为散骑常侍。
性至孝。
年四十八,父亲死,服丧尽礼。
居丧期间,与同郡孟嘉、平原准、东武城侯卫觊等相善。
后从司马氏出任江州刺史,不久去职归家。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侍郎,加给事中。
天兴初,迁为尚书左仆射,领步兵校尉。
五月,代王导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领大将军府,进爵位为公,食邑一千户。
其年十二月,车驾东巡,阮籍与孔伷等奉诏入承明宫,值天下大赦,恢复旧制。
阮籍不愿随意更改,世祖便命他到会稽山隐居讲学。
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的代表,在当时以清谈著称,有着崇高的声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们在当时都曾有过不得志的经历,最终获得了重用,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对后来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言论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抨击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二是反映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
晋惠帝时,国势强盛,几乎没有外患,但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混乱不堪。
面对此种状况,士族门阀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政治极度腐败。
这使得社会各阶层普遍厌恶现实,向往理想,追求自由。
嵇康的言论主要针对当时的统治者。
他认为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是“乱世之本”,因而提出了“除暴乱,清静无为”的主张,企图通过道德教化使统治阶级改变作风,然后实施“仁政”,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这无疑具有较强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才能。
其次,嵇康还反对当时流行的玄学,主张通过声音陶冶性灵,培养正直品格,从而达到儒家理想的政治目标。
他还特别提出了通过礼乐教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的问题。
他认为只有建立起合乎自然规律的统治秩序,法律才能得到顺应和推行,社会才能安定有序。
此外,他还强调了在社会转型期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的问题,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等,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和发展。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
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
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字叔夜。
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
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
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
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
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竹林七贤,又称东晋七贤,是指东晋时期一群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们以清廉正直、才学过人而著称。
这七位贤人分别是:嵇康、山涛、刘伶、阮籍、向秀、阮咸和王戎。
他们以志趣相投、聚居于竹林为名,由此得名竹林七贤。
首先,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出生于山西,早年以文章才华获得名望。
嵇康擅长音乐、诗词、文章,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散文家。
他提倡个人修养、追求内在的完善,并主张通过治学来实现社会的进步。
嵇康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界和政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位杰出人物。
他是扬州的人,喜欢浪迹江湖、与众人交往。
他对文学和音乐有深厚的造诣,被誉为才子佳人中的佳人。
山涛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情感的宁静。
他的作品以其自由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受到广泛赞赏。
刘伶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记载有关忧郁症的人。
刘伶天赋聪颖,对世俗的压力和个人的挣扎感到困顿。
他通过诗词和散文表达悲哀的情感,并通过刻画自然景观来寄托情感。
刘伶的作品深深触动了当时的文人,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阮籍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学者。
他来自江西,担任过官职。
然而,他对官场腐败和权力的虚妄感到失望,因此选择隐居山林。
阮籍注重个人的修养,并标榜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以其深情感人的风格和婉约的表现形式而广受好评。
向秀是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对音乐、诗词和书法都有着极高的造诣。
向秀以其清雅的作品风格和敏锐的思想见解而受到推崇。
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倡导人们通过与自然界的交流来寻求真理和解脱。
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知名学者。
他以其深入的学问和理论洞察力而为人所熟知。
阮咸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文学上的独特性而闻名,他的影响力在当时的文化界和学术界都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物。
他才华出众,精通音乐、诗词和政治。
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物
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物?答: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这七个人,他们都是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豪爽之士。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1、嵇康嵇康,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
嵇康虽然家世儒学,但却崇尚老庄,追求自然之道。
他最擅长鼓琴,一曲《广陵散》天下闻名。
他本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所以与后来的司马氏政权格格不入。
嵇康的朋友山涛为司马氏的大官,离职时推荐他,嵇康就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
后最终被司马昭寻找接口杀掉。
2、阮籍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本有意于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但当时政治风云变幻,于是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有时闭门不出,有时四处游玩,有时也做出些放荡的举动。
但他对司马氏政权并不做直接对抗,故一生平安无祸。
3、山涛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山涛以其风神气度闻名于当时,世人说他像璞玉浑金,修养深厚而不外露,对他评价很高。
与嵇康、阮籍不同,山涛的政治生涯比较顺利,先是在曹氏集团中任职,后又很得司马氏的重用,管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
4、向秀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向秀本愿做一个笑傲山林的隐士,但嵇康被杀后,他迫于压力不得不出来做官,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对老庄之学有深入的研究,曾注《庄子》一书,影响非常大。
今日流传的郭象的《庄子注》,其实就是在向秀的基础上完成的。
5、刘伶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
他对司马氏政权深恶痛绝,就行为狂放,以做掩饰。
有次他在屋里裸体,来客责问他,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舍,以屋室为裤,你干嘛钻到我的裤子中?”他以嗜酒留名于后世,出外时经常带着酒壶,边走边饮,还曾作《酒德颂》一篇。
6、阮咸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阮籍之侄,二人合称为“大小阮”。
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
懂音律,以善弹琵琶而闻名。
竹林七贤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竹林七贤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竹林七贤是指晋代(公元265年-420年)时期七位居士,都有文学才能和政治抱负,他们住在一座名为竹林的山林之中,因此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分别是:
1. 屠岸贾:屠世子,好学,精通兵法和文学。
2. 刘伶:字少陵,善于诗词和音乐,被称为东方玄猿。
3.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善于写田园诗。
4. 嵇康:字叔夜,善于音乐,弹琴造诣甚高。
5. 王戎:字文达,以文才著称,擅长古文和诗词。
6. 谢灵运:字幼安,好学,尤善于写散文和诗词。
7. 侯伯远:字公卿,擅长诗词和文学。
竹林七贤在古代文学中是一种文学现象,他们钟情于田园、清居、自由自在,对于时代的问题看得非常清楚,换言之,他们的观点比较现代,反对书生之见,抨击儒家的顽固保守。
他们在政治上并不成功,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心态对后来的文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心灵选择和精神追求对古代文学心态和创作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简介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的竹林下,饮酒、赋诗、纵歌,肆意酣畅,又因为被称为七贤,所以就和地名竹林合称,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竹林七贤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嵇康简介嵇康,生于公元223年,字叔夜,死于公元262年,享年40岁。
与阮籍等竹林名士提倡玄学,他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主张不要理会世俗的观念,不要将世俗观念放在心上,顺应人本来的天性,超越自然,自己所想的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所拘束,这样才能看透富贵贫贱。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兄长抚养他成人。
他在小的时候便可以看出他天资聪颖,后来迎娶了曹操后人长乐亭为妻,并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嵇康还是个音乐家,他喜爱弹琴,一曲《广陵散》更是让人俯首称臣,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邑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后在隋朝被作为取仕的条件。
王戎简介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主要活跃在河南山阳县一带,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
其作品用多种手法沿袭了建安文学精神,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受到世人的敬重。
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而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字濬冲,出生于山东东南沿海的临沂,因为自身对于评鉴有着精辟独到的眼光而闻名,早年间承袭父亲贞陵亭侯的爵位,后来被聘作掾属。
王戎的仕途过程中,相继就任过吏部侍郎、散骑侍从、河东郡守、荆州刺史多个官职,后来被罢官后,又被调任豫州刺史与建威将军。
刘伶,字伯伦,又称酒仙,是魏晋时期的诗人。
因为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七个人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相聚,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刘伶是他们七人之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
刘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
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
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与阮籍、嵇康两人特别聊的来。
《竹林七贤》全文及翻译
《竹林七贤》全文及翻译竹林七贤全文及翻译竹林七贤是指六朝时期的七位文人,他们都喜欢隐居在竹林中,追求自由和真理。
下面是他们的名字及相关翻译。
1. 嵇康(Ji Kang)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一人,被誉为乐府诗的创始人之一。
他以男子汉气概和傲骨闻名。
2. 陶渊明(Tao Yuanming)陶渊明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二人,被誉为乡土诗的奠基人。
他以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3. 陆机(Lu Ji)陆机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三人,他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充满辩证法的思考,对古代政治和社会制度提出了批评和反思。
4. 干宝(Gan Bao)干宝是竹林七贤中的第四人,他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代表作《搜神记》被誉为古代神怪文学的典范。
5. 王戎(Wang Rong)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五人,他以其洒脱豪放的个性和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向读者传递了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6. 谢灵运(Xie Lingyun)谢灵运是竹林七贤中的第六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和文学评论家。
他的作品追求深度和内涵,对人性和宇宙的思考非常深刻。
7. 阮籍(Ruan Ji)阮籍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七人,他是一位叛逆而才华横溢的文人。
他的作品以反叛和挑战传统为特点,对社会和人性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这些竹林七贤共同以自由和追求真理为信条,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竹林七贤的文化精神,人们可以感受到乐观向上、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
竹林七贤的介绍
竹林七贤的介绍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1、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
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
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主要成就: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主要作品:《嵇中散集》。
2、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3、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
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
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
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
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
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
他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
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
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4、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
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竹林七贤”都有谁?
“竹林七贤”都有谁?魏明帝曹叡撒手人寰后,将八岁的养子曹芳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实际掌握朝政大权的司马氏于是大肆诛杀异己,一时间“天下名士减半”。
一些名士为了全身保命,只好去遨游山水,探讨玄理,时称“清谈”。
“竹林七贤”就是正始时期的七位名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当初他们旨趣相投、彼此欣赏,时常相聚于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茂盛碧翠的竹林深处,故称“竹林七贤”。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与曹魏集团有一定的联系,但未身居要职,后来对待司马氏集团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招致杀身之祸,山涛和王戎则先后依附于司马氏集团,向秀迫于形势也步入仕途,其他人则采取了消极的避世态度。
“竹林七贤”是正史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抒写个人的精神苦痛和内心忧愤,诗歌多含蓄蕴藉、寄托遥深,文学史上称为“正始之音”。
“竹林七贤”中数阮籍和嵇康的文学成就最大,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嵇志清峻,阮旨遥深”,这是对嵇康和阮籍诗作的精当品评,也说明了二人的创作风格有很大不同。
阮籍(210—263),字嗣宗,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官至步兵校尉,故后世又称阮步兵。
阮籍善作“青白眼”,对于假仁假义的当权者和趋炎附势的得志小人,他常以“白眼”相向,对于其赏识的人才用“青眼”相看,这就是后世“青白眼”这个典故的由来。
他以佯醉躲避现实,常常一个人驾着小车载酒出游,走到路的尽头就放声恸哭,在故作旷达的背后是不尽的无奈和悲伤。
阮籍是继曹植之后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诗人,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当中。
这些诗作是他政治生涯与心理感受的真实记录,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花木凋零、世事反复,或写鸟兽虫鱼命不由己的无奈,从多个方面折射了诗人内心的寂寞、痛苦和愤懑。
如: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
包括: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嵇康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破除礼法束缚。
哲学上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阮籍
三国魏诗人。
在政治上有济世之志。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
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
山涛
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
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向秀
魏晋间文学家。
好老庄之学。
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
刘伶
魏末晋初人士。
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
王戎
西晋大臣。
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热衷名利,性极贪吝。
阮咸
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时人并称为“大小阮”。
他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竹林七贤是什么意思
竹林七贤是魏晋之际的一个名士集团,指的是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这七个人,他们因为经常在竹林里聚会,由此得名。
竹林七贤属于不同阶层,但是志趣相投,他们的豪放、洒脱令后人羡慕。
一、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在魏晋之际,国家动乱不断,这时候有七个名士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他们属于不同阶层,但是志趣相投,基本上都崇拜老庄之学,喜欢那种豪放、洒脱的感觉。
这七个人经常在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别墅中玩赏自然,纵酒清淡,被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每次聚会,都会饮酒、弹琴、评议国家大事,这七个人当中最有名的当属阮籍跟嵇康,因为他们放荡不羁的性格被人们记住。
当初司马昭一心想让阮籍跟嵇康入朝为官,但都没有成功,而且竹林七贤中只有山涛、王戎在朝当官,其余的人都曾做过官,但都隐退了。
二、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1、嵇康,中散大夫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他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2、阮籍,步兵校尉嵇康,字嗣宗,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3、刘伶,建威参军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4、山涛,吏部尚书山涛,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他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40岁时为郡主簿,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后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1、嵇康,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
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2、阮籍,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3、山涛,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
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4、向秀,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5、刘伶,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6、王戎,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
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
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7、阮咸,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
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其中,嵇康的成就最高。
文学家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
《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贤简介1.嵇康嵇康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之一,世称嵇中散。
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因家居侧有嵇山,故改姓嵇。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
其罪证之一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
临刑,嵇康神色自若。
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
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
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爱好打铁。
曾被孙登说:“保身之道不足”。
在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
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山巨源)。
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
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2.阮籍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
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籍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
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
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
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
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另据史料记载,因为阮籍才华横溢,在当时名气很大,掌权的司马集团很想拉拢他,但阮籍和司马集团总是若即若离。
阮籍曾经当过司马集团给他的一个官——东平太守。
他骑驴上任,进了衙门便令人拆去隔墙,十几天后又骑驴离开了,好像开一个玩笑似的。
后来他又主动要了一个官干,当了一名步兵校尉,其动机就是看上了步兵营中有一位厨师很会做酒,而且营中藏有美酒300斛。
在两任官职期间,他也每日只是与刘伶饮酒吃肉,成天醉倒在酒乡里,从不发表任何政治见解。
后来,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其实,阮籍在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思想、态度是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的。
幼时的阮籍所接受的是很正统的儒家教育,并未接触过真实社会、只沉浸在书本中的阮籍一直到青年时期都还在受此影响。
他的真实想法是,当今世道大乱,唯有依靠儒家的思想教育民众,方可实现救赎,而能做到这些的,又舍我其谁?他的这种思想在他的早期作品《乐论》中可见一斑,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如今天下大乱,世风不古,可通过音乐来救赎人心,美乐至则民心顺。
胸怀大志的阮籍走向社会后,通过与一干人等的接触、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只不过是统治者的一个工具,要实现太平、实现自己心中那种美好的愿望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他不得不很悲痛的转投了老庄一派,原因是,在老庄的世界里,在竹林的世界里,虽然不可以“平天下”,却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心灵的自由美好,畅然物外,其亦乐哉。
可是阮籍并没有完全的去适应,尤其在司马家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政权之后,阮籍选择了彻底放纵自己,选择了逃避。
他常常自己驱车,任意游走,行至路穷处便放声大哭。
他很痛苦。
这是一种最悲凉的痛苦。
3.山涛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
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早孤,家贫。
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
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
年四十,始为郡主簿。
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
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
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
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
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
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
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山涛虽在竹林七贤年龄最长,可是很晚才开始为官。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功曹,上计喙,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
《晋书·山涛传》他第一次做官大约在正始六年左右没当多久就逃走了。
山涛初次入仕时间极短,到正始八年就开始同嵇康、阮籍同做竹林之游。
短短的几年隐居生活後,山涛开始了第二次入仕。
山涛第二次入仕虽与婚姻有关,但它在此後的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活,还是对当时社会有很大的作用,它为当时的晋朝选取了大量人才,在当官时选贤任人,对自己约束甚严,对于贿款而能一直坚守其节,在那时的政治风气下实属不易。
山涛山涛是司马氏政权的骨干力量,所以历代文人从正统观念出发对他有所非议,甚至被後世视为「贰臣」然而就如此断定山涛的评价,不免也失之公平,因为当他在为官期间并未有迫害曹氏成员的记载,更没有杀害过正直之士,而是对有才之人大力提拔,这对社会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拜赵国相,遣尚书吏部郎,文帝与涛书曰:足下在事清明,雅操迈时,念多所乏,今致钱二十万,榖二百斛。
《晋书·山涛传》由上可知山涛在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并没有像一些官僚那样大肆兼并,生活奢华,而是雅操清明。
他为朝廷选拔人才,并不营私结党,而是选举任能。
山司徒前後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提目,皆如其言。
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
亮亦寻为贿败。
有此可知山涛与其他竹林七贤有其相当的差别在于任官方面,他的积极出仕跟其他人来比的确有一段差距,他曾三次举谏阮咸为吏部郎,虽然嵇康写了与他的「绝交书」但嵇康的儿子嵇绍後来也是由山涛举谏而进入仕途的。
山涛一生的宦途生涯几近似十年之久,从四十岁开始任郡主簿,功曹之职,因预见曹爽的被杀而隐居不仕,但是不久之後又即被召回,以後任官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三代政权,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得力助手,他与阮籍嵇康不同,他的一生鲜少有反司马氏思想,反而紧密的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并成为司马氏晋王朝的开国功臣。
在他的职历中最重要的是尚书吏部郎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职,这些都是属于吏部的官职,其职权是以派任官吏人事为主,属于中枢性的部门,这必须通晓官界里复杂的人事关系,同时还需有识人的气度,这对一向以自己的政治器识为豪的山涛来说,正是适得其所。
与其他六贤之差异: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加入了竹林七贤之列,可是本质上他却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
山涛的性格基本上他可能并不是一个真能忘情逍遥世外的人,他还是身在红尘之中有野心想立身扬名于世,只不过因他政治上的远识,使他在政争最厉害的时候避世远遁,一旦机会来了他还是会出仕的,他与嵇康阮籍之交也可说是偶有交会迸出的火花罢。
所以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到“足下傍通多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所谓“偶与足下相知耳”正道出了这其中的实情。
对《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节略做补充。
其实,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另一个层面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这封绝交书,就不会因为自己不配合政府的态度而连累到好朋友。
后来嵇康被杀害,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涛,留言:“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做官不过多要求什么,对待朋友赤诚坦坦。
后世者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牵强附会。
4.向秀向秀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
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
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
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
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
擅诗赋。
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他又与吕安同在山阳地方灌园以自给。
山阳是嵇康住宅所在之地,可见他们三人交往甚密。
但是种田、栽培蔬菜并不是他们的嗜好所在。
以田园工作换取生活所需,一旦有了空闲,就相携出游于大自然间,逃脱政治的黑暗樊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
虽然他们三人的行止如此亲近,但向秀的性格却是与嵇、吕相异,嵇康傲世不羁,吕安放逸而超迈俗人,向秀则好读书,所以常被他们所嘲笑。
三心灵的交流从向秀的《思旧赋》可看出:“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不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据晋书本传的说法,向秀是喜好老庄之学的,但是从年轻时就喜欢读书的向秀,对儒家思想也是相当有研究的。
他二十岁时,曾写过一篇《儒道论》,从他后来的《庄子注》一书中的思想满可以约略猜出,这篇文章大约是想将儒道两家的思想做一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