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年文言文阅读题

合集下载

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霍光病笃。

车驾..自临问,上为之涕泣。

光上书谢恩,愿分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去病祀。

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三月,庚午,光薨。

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国家新失大将军,宜显明功臣以填藩国,毋空大位,以塞争权。

宜以车骑将军安世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以其子延寿为光禄勋。

”上亦欲用之。

夏,四月,戊申,以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上思报大将军德,乃封光兄孙山为乐平侯,使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魏相因昌成君....许广汉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

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冢宰。

今光死,子复为右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

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

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

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

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

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

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枢机周密,品式备备,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

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必然。

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

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是以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B.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C.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D.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原指马驾的车,后来多指天子出巡时乘坐的马车,也作天子的代称。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南京)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闽有带鱼[明]谢肇淛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1)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2)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3)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分析】译文: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

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

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

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停顿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原文①距虎丘三里而近,有朱氏园林,盖昔朱某翁先生之所创也。

园昔为田为圃,先生买而为园。

园之大二百亩,凡费金钱数万。

其间竹木水石、亭榭楼阁,重叠映带,极一时之盛。

先生垂没而园分授诸子。

于是其季子某间其东隔之绿荫斋,以读书其间,而时时召集门友赋诗饮酒,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

②斋之东有古桂一株,盖百余年物,其枝四面分披而下,其中可坐数十人。

每花开,召客宴集其下,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轴。

行酒者伛而入,绕树根而周,客无不欢极情叹而去。

③天标尝导余游遍园中,台榭多倾圮矣,水或涸而石或颓矣,竹木存者十不及一二矣,苔生于牖,草环于亭,非复曩日之盛。

而园中故有七松草。

七松者,有松七株,盖宋、元时物。

数里外望之,挺然离立云表。

自先生没而七松地属某氏,某氏斧以为薪,存者仅一株,差小,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

呜呼!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于匹夫之手者多矣!吾悼七松,所以幸古桂之遇也。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22.概括第①段中“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中的“是”指的是什么? (2分)23.第②段画线句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试对其进行赏析。

(2分)24.本文题名为《绿荫斋古桂记》,为何要在第①段写“朱氏园林”?(3分)25.下列对“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因为被搁在朱家的院子内才免于被砍为柴。

B.把它与朱家的围墙相隔得以免于被砍为柴。

C.因它被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才得以幸免。

D.把它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从而得以幸免。

26.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4分)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22.(2分)朱家的小儿子得到绿荫斋,在这里读书交友。

23.(2分)采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写出了宴饮时愉快的心情;或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比作帐幔和藩篱,形象地写出了桂树的繁茂。

24.(3分)第一段写朱氏园林由繁盛到分给诸子的转变,既交代了绿荫斋古桂的由来,又为下文写朱氏园林衰败和七松被砍伐埋下了伏笔。

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一)(2022·江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

上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②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

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节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①嗣昌、起潜:人名,指杨嗣昌、高起潜。

②脰:颈,脖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刃及鞍勿顾(顾念、考虑) B.恨不得死所(遗憾)C.次顺义(编次)D.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使……听到)2.下列句中的“之”与“象昇击却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 B.何陋之有C.已而之细柳军 D.益慕圣贤之道3.翻译下列句子。

(1)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2)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4.文中的卢象昇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二)(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①中安边为务,常曰:“太平之将,但当抚循②训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

2004-2011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部分

2004-2011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部分

文言文部分(2004高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每小题3分)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

举进士,选桂州教授。

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

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勣恶亶为人,辞不答。

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

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

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

”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

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

迁翰林学士。

国史久不成,勣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盖由元祐、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

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

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

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

”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

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

”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

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2004高考)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B.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2004高考)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蔡京以宫僚之.旧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推讲而.力行之耳外连衡而.斗诸侯C.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以.疾卒,年七十九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2004高考)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①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②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③勣恶亶为人,辞不答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⑤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2004高考)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勣应命从军。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扬州)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为.蒲亭长②枳棘非鸾凤所集.(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④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

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

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

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

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

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

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

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只要无愧于心。

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江苏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第一部分一、文言文阅读文段一颜杲卿字昕,以文儒世家。

性刚正,莅事明济。

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

开元中,与兄春卿、弟曜卿并以书判超等,吏部侍郎席豫咨嗟推伏。

再以最迁范阳户曹参军。

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禄山反,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谒于道,赐杲卿紫袍,履谦绯袍,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

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著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

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使平卢节度副使贾循取幽州。

谋泄,禄山杀循。

杲卿阳不事事,委政履谦,潜召处士权涣、郭仲邕定策。

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

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

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乃矫贼命召钦凑计事,钦凑夜还,杲卿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使履谦及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饮劳,既醉,斩之,并杀其将潘惟慎,贼党歼,投尸滹沱水。

履谦以示杲卿,则首喜且泣。

先是,禄山遣将高邈召兵范阳未还,杲卿使藁城尉崔安石图之。

已而事显,乃拜杲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履谦为常山太守,深司马。

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万入土门,遣郭仲邕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

日中,传数百里。

贼张献诚方围饶阳,弃甲走。

于是杲卿兄弟兵大振。

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

不涉旬,贼急攻城。

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

贼胁使降,不应。

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

”杲卿不答。

遂并卢逖杀之。

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

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因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

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

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赤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已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

②堂皇:厂大的堂厦。

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

④阖:草帘子。

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余购以月俸(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②为南唐避暑所.③以一官易.此园④太守之乐.其乐(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甲】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

江苏南京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江苏南京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江苏南京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闽有带鱼[明]谢肇肃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

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2分)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3分)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7.(2分)A8.(3分)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9.(3分)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参考译文】闽地有一种带鱼,长约一丈多,没有鳞甲,味道很腥,是众多鱼类中的价格最便宜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煎着吃,也还是芳香扑鼻的。

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饿得很,在道路边闻到很浓的香气,问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人回答说是带鱼。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南通)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万里传①(节选)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

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②浚入相,荐之朝。

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率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

③淳熙十二年五月,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

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金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场者何道。

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

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恃。

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

④东宫讲官阙②,帝亲擢万里为侍读。

宫僚以得端人③相贺。

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万里曰:“人才。

”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

淮次第擢用之。

⑤开禧二年,闻.韩侂胄④撞开边衅,愤惋不食,手书八十四言,掷笔落坐而逝。

⑥万里精于诗,著《易传》行于世。

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谥文节。

【注释】①选自(宋史》,有删改。

②阙:同“缺”。

③端人:正直的人。

④韩侂( tuō)胄:南宋大臣。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两处)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②率师.往平之③孰.为才④闻.韩侂胄撞开边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入相后又把他推荐给朝廷。

B.杨万里应诏上书,劝谏皇帝“增屯聚粮,治舰扼险”。

C.担任侍读,杨万里主动向太子推荐人才,因此“太子深敬之”。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

②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拄杖偻.步偻:弯腰B.斩伐.其居伐:攻打C.绛衣素.带素:白色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回头(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汉武帝和大臣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说:“老臣冒死启奏。

”就看到在宫殿房梁上有一个白胡子老翁。

这老翁身高只有八九寸,他拄着拐杖,驼着背,样子十分苍老。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常州)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

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

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而已。

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地。

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

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

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

②展玩:展读,赏玩。

③寻绎:探求推理。

④相上下:相比较。

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

⑥耄:八九十岁。

⑦差胜:略微超过。

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②学学半...③究极..本领④再三..展玩⑤因窃.自愧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

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

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

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

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

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

”网之,果得三百斤。

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

”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

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

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

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

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

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释】①畜(xǜ):富养。

②比年:到了一年。

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④獭(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②网.之,果得三百斤③问鱼苗几何..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

(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

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

2022年江苏省各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2年江苏省各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3年江苏省各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2023年江苏省各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一、对比阅读(2023.江苏南京鼓楼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注]①员半千,骆宾王的友人。

②戢(jι):收敛。

③双凫乘(sh3ng)雁:指成双作对的野鸭和鸿雁。

④翰:羽毛。

⑤抢(q⅛ιg)榆:借指仅能短程飞掠的小鸟。

⑥傥来:偶然得来。

⑦苟:如果。

我身白居易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口。

秋霜剪根断,浩浩随长风。

昔游秦雍间,今落巴蛮①中。

昔为意气郎,今作寂寥翁。

外貌虽寂寞,中怀颇冲融②。

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

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

穷则为鹤鹤③,一枝足自容。

苟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

(选自《白居易全集》)[注]①巴蛮:指忠州。

白居易时任忠州刺史。

②冲融:冲和,恬适。

③鹏鹦Cjiao1iao):鸟名,形小。

语出《庄子・逍遥游》:“鹅鹑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1.同桌制作了下面的文言字词积累卡,请你帮助完善。

根据课文“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推测“技风九万”的“技”意思是(2)查阅字典法古汉语字典中,“宁”有以下义项:①安宁;②宁愿;③难道。

据此,可推断“亦文不知在藻抢榆之力,,的“宁,,意思是(3)1 o(填序号)语境推断法选文用语讲究对称,上下句意义常常相关。

根据上句可推断“假力于在藻”的“假”意思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O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轩冕是傥来,悟荣华非力致。

3.根据诗意选择填入诗中口内最恰当的字,并说明理由。

A.朋B.篷C.鹏D.蓬我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所选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从“而欲图侥幸于权贵之交乎”推断,员半千来信可能是劝骆宾王结交权贵,谋求富贵。

B.从诗中的“寂寥”“寂寞”等词语推断,白居易此时仕途不得志,处在“身穷”的阶段。

C.“鹏”是具有独特意蕴的文学形象,以上诗文中“鹏”与《庄子》中的“鹏”一脉相承。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

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因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

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

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赤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已巳三月记。

(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

②堂皇:厂大的堂厦。

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

④阖:草帘子。

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余购以月俸(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②为南唐避暑所.③以一官易.此园④太守之乐.其乐(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5)【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甲】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2016年)文言文阅读(18分)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卞,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惫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鞠之鞠:审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2015年)文言文阅读(18分)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

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2014年)文言文阅读(18分)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分)(2013年)文言文阅读(19分)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2012年)文言文阅读(19分)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