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年龄划分和别称
【长知识】人这一生,0到100岁的雅称
【长知识】人这一生,0到100岁的雅称
出生瞬间初度
出生3天汤饼之期
0到1岁襁褓
2到3岁还提
7到8岁始龀(也就是开始掉奶牙的时候)
8到14岁总角(束发)
男孩10岁外傅
女孩10岁金钗
女孩十三四豆蔻年华
女孩15岁及笄之年
男孩15岁志学之年
女孩十五六二八佳人
男孩15到20岁舞象时代
女孩16岁破瓜之年
男子20岁加冠之年
女子24岁花信之年
男子30岁而立之年
男子40岁不惑之年
男女50岁知命之年
男女60岁耳顺之年
男女70岁从心之年
男女77岁喜寿之年
男女80岁伞寿之年
男女88岁米寿之年
男女99岁白寿之年
男女百岁期颐之年。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一、人生分九段,中国古代的年龄划分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
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相当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
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
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
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
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
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
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
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
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
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法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龄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别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别称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2-3岁。
3.髫年:女孩7岁。
4.龆年:男孩8岁。
5.总角:幼年泛称。
6.垂髫:童年。
7.黄口:10岁以下。
8.金钗之年:女孩12岁。
9.豆蔻年华:女孩13岁。
10.舞勺之年:13-15岁。
11.束发:青少年。
12.及笄之年:女孩15岁。
13.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14.舞象之年:15-20岁。
15.桃李年华:女孩20岁。
16.弱冠:男孩20岁。
17.花信年华:女孩24岁。
18.梅之年:至出嫁。
19.而立之年:男孩30岁。
20.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21.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22.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23.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24.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25.耄耋之年:80-90岁。
26.鲐背之年:90岁。
27.期颐、上寿:100岁。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古代年岁的别称杨权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各个年龄段的别称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20岁舞家之年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人瑞108岁茶寿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பைடு நூலகம்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人瑞
108岁——茶寿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一、人生分九段,中国古代的年龄划分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
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相当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
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
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
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
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
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
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
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
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
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法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龄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年岁别称
年岁别称:婴儿:人初生襁褓:0岁孩提、总角、垂髫:童年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30不惑之年:40知命之年:50花甲之年:60古稀之年:70喜寿77岁耄耋之年:80米寿88岁鲐背之年:90白寿99岁期颐之年:100部分农村地区在人死亡时称呼年龄0——20岁为夭折21——30岁为短寿31——40岁为强寿41——50岁为艾寿51——60岁为周寿61——70岁为稀寿71——80岁为耋寿81——90岁为耄寿91——100岁为期颐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年龄别称初生:婴儿;一说婴为女,男则为孩。
婴同膺,膺为胸,是指初生儿要抱在胸前喂哺。
“嫛婗” :初生婴儿。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满月”: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为“满月”,也叫“弥月”或“诞月”。
弥是满的意思,所以弥月即满月。
诞月来自《诗经•大雅•生民》第二章的首句:“诞弥厥月。
”这一章是写后稷诞日的情况的。
诞是发语词,“弥厥月”是说满了怀孕应用的月数,后来就用“诞月”指出生满月。
如苏轼《贺坤成节表》:“恭临诞月,仰祝圣期。
”“晬”:小儿满月、满一百日或满一岁都称为“晬”。
因为晬是满一周期的意思。
满百日称“百晬”,满一岁称“周晬”。
百晬、周晬本指一种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曾有记述:“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
”《颜氏家训•风操》中也说:江南风俗,儿女一周年时为其制新衣,洗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这种习俗也称为试晬或抓周。
因此,“百晬”和“周晬”也成为百日和周岁的别称。
宋代人吴自牧《梦梁录•育子》:“(生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
人的年龄划分和别称
人的年龄划分和别称中国古代(旧社会)年岁的别称(划分时间),过去中国民间认为:1岁以内(初生至1岁、不满周岁)----乳儿期、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至3岁----婴儿期;2~3岁的儿童----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6岁-----学前期或幼儿期(1—7岁为幼儿)、孩提;6--12岁-----学龄初期、童年期;7--8----(换牙时期)童龄;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龆[tiao]:儿童换牙。
髫[tiáo]年,髫[tiáo]龄,童年,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8---14岁为少年;9岁九龄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2岁以下是童年,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另外称儿童的有:童孺:儿童。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12---15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3岁(女)--豆蔻年华,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各年龄段的别称
各年龄段的别称
中国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别称:
一、初度:刚出生的婴儿。
二、赤子:初生的婴儿。
三、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四、汤饼之会:婴儿出生第三天举行的宴会。
五、龆齓:儿童换牙齿,即七八岁的儿童。
六、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七、幼学:十岁。
八、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岁。
九、黄口:十岁以下。
十、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十一、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
十二、十三:13岁。
十三、舞勺之年:13-15岁男孩子。
十四、及笄:女子15岁。
十五、志学之年:15岁。
十六、束发:男子15岁。
十七、弱冠:男子20岁。
十八: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十九、而立之年:30岁。
二十、始室:30岁。
二十一、不惑之年:40岁。
二十二、知命:50岁。
二十三、六九:54岁。
二十四、耳顺:60岁。
二十五、从心之年:70岁。
二十六、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权围之年:70岁。
二十七、耋:70-80岁。
二十八:喜寿:77岁。
二十九、耄:80-90岁。
三十、米寿:88岁。
三十一、鲐背之年:90岁。
三十二、白寿:99岁雅称。
三十三:上寿:100岁上(中寿90岁上,下寿80岁上)。
三十四、期颐:100岁。
三十五、茶寿:108岁。
三十六:双稀(双庆):140岁。
蒋介石书法
寿寿寿
寿字对联。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
每个年龄段的称谓是什么?古代年龄称呼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杨权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幼年泛称——总角;(成语总角之交:与“青梅竹马”相对,它指儿时结交相识并一直陪伴长大的朋友。
)
垂髫(tiáo):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儿童。
10岁以下——黄口;(成语黄口小儿:黄口,指儿童;小儿,指小孩子。
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用指老人。
女孩7岁——髫(tiáo)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成人礼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摽(biào)梅之年;
30岁(女)——半老;
13~15岁——舞勺之年;
20岁(男)——弱冠之年;成人礼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之年;
60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
90岁——鲐(tái)背之年;
100岁——期颐(yí)之年。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一、人生分九段,中国古代的年龄划分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
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相当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
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
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
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
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
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
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
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
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
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法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龄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qi ǎng 褓b ǎo 。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ti áo 年。
男孩7岁称韶sh áo 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j ī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ch èn、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
年龄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人生各年龄段的雅称
人生各年龄段的雅称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另外对女子专用语言;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附另外一则:幼学之年.10岁舞勺之年.13岁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华.女子16岁风信之年.花信之年.24岁在我国传统医学文献裏,关於「天年」(人类自然的年寿)的记载------如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说明人类的自然寿命,是可以活到百余岁的。
但是遗传、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天灾人祸、疾病、意外事故及个人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因素影响,往往使人天年不遂,留下遗憾,故一般祝寿之辞,多以坚定之喻,献上祈愿。
通俗者,若「寿比南山」、「寿比松龄」、「日月长明」、「福如东海」等。
其实在这些制式外,社交场合中有些长寿的象徵性用语,更富隐喻之雅趣呢!「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岁。
「米寿」是八十八岁:将[米]字拆开彷如八十八的模样,故借指八十八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年龄划分和别称中国古代(旧社会)年岁的别称(划分时间),过去中国民间认为:1岁以内(初生至1岁、不满周岁)----乳儿期、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至3岁----婴儿期;2~3岁的儿童----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6岁-----学前期或幼儿期(1—7岁为幼儿)、孩提;6--12岁-----学龄初期、童年期;7--8----(换牙时期)童龄;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龆[tiao]:儿童换牙。
髫[tiáo]年,髫[tiáo]龄,童年,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8---14岁为少年;9岁九龄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2岁以下是童年,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另外称儿童的有:童孺:儿童。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12---15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3岁(女)--豆蔻年华,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5至18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少年后期;儿童是0-18岁,未成年是0-18岁;15---30岁为青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15---20岁--舞象之年、碧玉年华;18岁—40岁------青年。
(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20岁(女)--桃李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0岁(男)--弱冠、冠、冠者、就进入了青年了,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而立;就进入了中年;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31---50岁为中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不惑,壮年;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1—65岁----中年。
(1)壮实期41—48岁; (2)稳健期49—55岁;(3)调整期56-65岁;50岁-年逾(过)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天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半百,当然算老年了;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0岁以上为老年;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耆;耆[qí]艾,耳顺、还历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66岁以后----老年。
(1)初老期67—72岁;(2)中老期73—84岁;(3) 年老期85岁以后;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
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之年。
70岁以上为古稀。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70~80岁---耋;80岁--杖朝之年;重;朝枝之年、伞寿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88岁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80~90岁--耄耋之年、耄;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
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
”《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
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
耄,八九十岁的年纪。
耄,七八十岁的年纪。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中寿:指80岁以上。
90岁--鲐背之年;毫;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人瑞”寿星。
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
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
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
期颐指一百岁。
“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08岁茶寿: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老人的有:斑白:老人。
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
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一般来说,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 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之天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70古稀. 80,90 岁耄耋之年过去中国民间认为:人的一生分为婴儿(1岁以内)、幼年(1--7岁)、少年(8--14)、青年(15--30)、中年(31--50)、老年(50岁以上,70岁以上为古稀)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代表了人从出生、成长到衰老的过程。
现代学家认为人的年龄应是:出生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综合。
第一年龄段为16周岁以下;第二年龄段为女性16周岁及以上至55周岁、男性16周岁及以上至60周岁;第三年龄段为女性55周岁、男性60周岁及以上。
儿童与未成年人的区分年龄是多少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儿童是0-18岁,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未成年是0-18岁.多少岁以下的算是儿童呢?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