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合集下载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8 制粉工业2007,No.7收稿日期:2007-03-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0825);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项目(2006jql123);安徽农业大学SRF 资助(005)作者简介:司红起(1972-),男,博士研究生,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通讯作者:马传喜。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司红起,马传喜,何克勤,周 娜,胡 娜(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摘 要:L 2DOP A 法是检测小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 O )活性的标准方法(AACC 22-85),但L 2DOP A 试剂昂贵。

为了寻求成本较低且准确的小麦PP O 活性批量检测方法,以L 2DOP A 法为对照,采用了比色皿反应法和邻苯二酚法分别对24个小麦品种PP O 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以196份小麦核心种质和部分应用核心种质为试材,对邻苯二酚法进行了验证。

通过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比色皿反应法所测吸光度值在仪器误差范围内,可重复性较差,不能准确地反映品种间差异,故不宜采用;邻苯二酚法能准确地反映品种间差异,且可重复性好,是检测小麦PP O 活性的理想方法。

验证试验表明,邻苯二酚法和L 2DOP A 法的相关系数为0.984,且达极显著水平。

以邻苯二酚代替L 2DOP A,降低了小麦PP O 活性检测费用,故邻苯二酚法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准确可靠的小麦PP O 活性检测方法。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L 2DOP A;邻苯二酚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07)07-0008-03Co m para ti ve Ana lysis on D etecti on M ethods for Acti v ity of Polyphenol O x i da se i n W hea tABSTRACT:L 2DOP A is a standard method (AACC 22-85)f or detecti on of activity of polyphenol oxidase (PP O )in wheat,but L 2DOP A reagent is very expensive .I n order t o find out one l ow 2cost detecting method by which PP O in wheat is tested accurately,L 2DO 2P A method was taken as contr ol,reacti on in cell method and catechol method were used t o detect the activity of PP O in 24wheat culti 2vars,and catechol method was verified by detecting the activity of PP O in 196wheat core collecti ons and part of app lying wheat core collecti ons .Thr ough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correlati 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abs orbency by reacti on in cellmethod was in the range of instru ment err or,but the repeatability was very bad,and could not reflect the difference exactly a mong cultivars,s o this method could not be used;catechol method could reflect the difference a mong cultivars exactly and the repeatability was very good,s o it was an ideal method t o detect PP O in wheat .The experi m ent indicated that the correlati on coefficient bet w een L 2DOP A method and catechol method was 0.984,and reached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The cost for detecti on of PP O by catechol method could be l owered when substituting catechol f or L 2DOP A,s o catechol method was a l ow 2cost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detecting activity of PP O in wheat .KE YWO R D S:wheat;polyphenol oxidase,L 2DOP A,catechol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 O ),又名酪氨酸酶(Tyr os in ase )、儿茶酚酶、酚酶、氯原酸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含Cu 2+的结合酶,含有Cu A 和Cu B 两个Cu 2+结合区,故又称金属蛋白。

金针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其护色研究

金针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其护色研究

《食品工业》2011年第11期68由上表可知:由极差R 值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A >C >D >B ,即: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火力>pH 。

通过极差分析最佳组合为A 3B 2C 1D 3,因此,樱桃李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料液比1∶25 g/mL ,pH 值为2,微波时间为3 min ,微波功率为650 W 。

按此条件提取樱桃李果胶,重现性良好,提取率达8.43%。

3 结论本试验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樱桃李中的果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樱桃李果胶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5 g/mL ,微波功率650 W ,微波提取时间3 min ,pH 为2。

参考文献:[1] 兰士波.樱桃李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中国林副特产,2008, (10): 89-91.[2] 刘影,赵玉,张相锋.新疆珍稀濒危植物野生樱桃李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2): 11754-11756.[3] 纵伟,梁茂雨,张世涛.微波辅助提取西番莲果皮中果胶的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7(2): 63-65.[4] 黄永春,何仁,马月飞,等.微波辅助提取西番莲果皮中果胶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7(28): 161-164.[5] 游新侠,仇农学.咔唑比色法测定苹果渣提取液果胶含量研究[J].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7(1): 19-22.表1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试验号因素提取率/%A料液比/ (g·ml -1)B pH C 微波时间 /h D微波功率/W 11(1∶15)1(1.5)1(3)1(550)8.23212(2)2(4)2(600)7.34313(2.5)3(5)3(650)7.6542(1∶20)123 6.99522317.38623127.6773(1∶25)1328.12832138.43933218.24K 123.2223.3424.3323.85K 222.0423.1522.5723.13K 324.7923.5623.0623.07k 17.747.788.117.95k 27.357.727.527.71k 38.267.857.697.69R0.910.130.590.26徐州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徐州 2210088)金针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其护色研究孙月娥,张俊韬,王卫东摘 要 研究了温度、pH 值对金针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护色方案,以确定金针菇的护色条件。

9个牡丹品种叶片、叶柄中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9个牡丹品种叶片、叶柄中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9个牡丹品种叶片、叶柄中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刘会超;贾文庆;尤扬【摘要】对9个牡丹品种的叶片外植体进行水冲洗处理,测定了其总酚含量和PPO 活性.结果表明:牡丹不同品种间的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柄的总酚含量比叶片低,经水冲洗1.0 h后总酚含量最低;不同品种间PPO活性无显著差异,经水冲洗0.5,1.0、2.0、6.0 h后,牡丹外植体的PPO活性比未冲洗的对照明显降低;外植体材料经水冲洗处理0.5~1.0 h时PPO活性最低,此时材料适合进行组织培养.【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7)008【总页数】2页(P170-171)【关键词】牡丹;水冲洗时间;总酚含量;PPO活性【作者】刘会超;贾文庆;尤扬【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11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为芍药科芍药属木本花卉,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

牡丹的组织培养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迄今为止获得完整组培苗的报道极少[1]。

已有研究表明,愈伤组织的褐化问题是影响组培苗分化与成活的关键,而褐化与愈伤组织中的酚类物质有关。

高国训[2]和Mager[3]进行花卉组织培养时发现,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其褐变率成正相关、与成活率成负相关。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牡丹品种不同组织中的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探讨了不同品种间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差异,以期为牡丹的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供试牡丹包括金星雪浪、丹皂镏金、金玉良缘、洛阳红、似荷莲、如花似玉、白雪塔、萍实艳和十八号等9个品种,均采自河南科技学院牡丹园。

从牡丹植株东、西、南、北4个方位采取当年生的叶片和叶柄,经自来水冲洗后,再用蒸馏水分别冲洗0.5、1.0、2.0、6.0 h,然后测定总酚含量和PPO活性。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生物工程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1 前言多酚氧化酶(PPO)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果实和蔬菜收获后,PPO所引起的反应常常会使果肉发生褐变、产生异味和损失营养。

本文总结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方法以及对其活性的控制,主要研究了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为果蔬贮藏和加工中酶促褐变的防治提供思路。

多酚氧化酶(PPO)作为一种植物酶类,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因素。

鲜切果蔬因组织被切分使PPO与酚类底物的接触机会增加,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棕褐色的醌,导致产品褐变。

抑制PPO活性取决于抑制剂的性质和浓度、底物的可利用性、pH值和温度。

一些还原剂、酶类、螯合剂和蜂蜜等均已被用于防止果蔬酶褐变。

本文主要总结了抑制剂对于控制果蔬PPO活性的研究。

2 主题部分2.1 从果蔬中提取PPO(以莲藕为例)2.1.1 丙酮法(丙酮法提取所得酶液比活力最高。

适合需大量制样时使用)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4倍量预冷至.18。

C的丙酮(w/v为1:4)捣碎,搅拌3min,抽滤,冷风吹干残渣后,混匀,得丙酮粉。

称取丙酮粉O.5 g,加入0.2 mol/L,pH为5.4的预冷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20ml,搅拌3min,8 000r/min离心10min,所得上层清液即为粗酶液。

【1】2.1.2 匀浆法(匀浆法提取的酶液没有活性)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入0.05mol/L,pH5.4的预冷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含5%的PVPP),料液比为1:2.2,捣碎,搅拌,抽滤。

向滤渣中加入0.05mol/L,pH5.4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溶液(W/V为1:1)再次搅拌,抽滤,两次滤液合并,8 000r/min离心10rain,所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2】2.2.3 匀浆浸提法(匀浆浸提法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最高,操作简便,提取所得粗酶液活性高,且可以直接用于研究)(1)将莲藕洗净,去皮,切碎,加入0.05mol/L,pH5.4的预冷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含5%的PVPP),料液比为1:2.2,捣碎,搅拌,4。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实验四、马铃薯块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及酶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一般原理及操作技术方法。

2了解酶的活性与植物组织褐变以及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不耐储藏,在加工过程中去皮切分后非常容易发生酶促褐变,使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大为降低,制约着马铃薯的开发利用。

酶促褐变是马铃薯加工产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其中多酚氧化酶是导致马铃薯等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重要酶类。

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直接影响酶促褐变程度。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又称酪氨酸酶、儿茶酚酶、酚酶等.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含铜氧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O2氧化形成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对食品的加工与保藏工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检测食品中多酚氧化酶具有重要意义。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条件下,有氧存在时,能使催化邻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单位时间内有色物质在410nm处的吸光度与酶活性强弱成正相关,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OD值产生变化,通过OD值的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多酚氧化酶?邻苯二酚(儿茶酚)+1∕2?O2——————→邻醌+H2O?三、试验材料、试剂及试验用品1.材料:马铃薯块茎。

2.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容量瓶3.试剂:0.1mmol/L 磷酸缓冲液(pH=7.0);0.01mol/L邻苯二酚;0.1mol/L 磷酸氢二钠;0.1mol/L磷酸二氢钠;10mmol/L柠檬酸;10mmol/L抗坏血酸;10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10mmol/L亚硫酸钠四、实验方法:1.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取0.5g马铃薯块茎样品,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7.0)3ml,研磨匀浆,转移到离心管中,再用7mL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在4℃下离心(8000r/min)5min,取上清液为多酚氧化酶提取液,并量取粗酶液体积。

小麦粉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小麦粉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小麦粉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周小玲;杨代明;李娜【摘要】选取3个小麦粉作为试验材料,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粮油检验小麦粉多酚氧化酶测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发现该法因缺少PPO粗酶提取过程,参加反应的酶量较少,不能反映小麦粉真实的PPO活性;其次PPO与底物的反应温度不是最适宜的,导致酶反应不充分;第三酶反应后再离心,使得一部分酶反应产物被沉淀截留,导致检测数据小且不准确.文章在该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考察浸提时间、最适反应温度、底物邻苯二酚添加时间对PPO活性检测的影响,优化该检验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检验方法测得的结果较为理想,采用浸提4h、离心后添加邻苯二酚、反应温度70℃,测得的PPO活性数值大大提高,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并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检测了50种小麦粉,得出不同等级的小麦粉PPO的范围.【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5(031)006【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多酚氧化酶;最佳条件;小麦粉等级与PPO范围【作者】周小玲;杨代明;李娜【作者单位】湖南省振华食品检测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省振华食品检测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省振华食品检测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近年来谷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2]。

小麦中多酚氧化酶催化细胞内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进一步与其它醌、氨基酸以及蛋白质聚合生成色素类物质,从而降低了小麦粉的经济价值[3-4]。

尽管小麦粉中PPO含量仅占籽粒PPO含量的3%左右,但SvihusB等[5]研究发现PPO是加工储藏过程中面制食品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葛秀秀等[6]研究发现籽粒和面粉PPO活性与鲜面片和挂面24h亮度(L*)的变化显著相关。

因此,对籽粒和面粉PPO活性的抑制应作为面制品品质改良的主要措施之一[7-8]。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_代丽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_代丽

多酚氧化酶(PPO)是动物、植物、真菌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铜结合酶。

早在1883年Yoghid就发现日本漆树树汁变硬可能与某种活性物质有关。

1894年Betrand首次研究了这种物质,发现它是一种酶蛋白。

1937年Kubowitz在Warburg实验室中第1次分离出多酚氧化酶[1,2]。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多酚氧化酶各方面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笔者就多酚氧化酶的生理作用、功能、定位分布做简要介绍。

1多酚氧化酶的分布和定位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各种器官或组织中,如花器官、分生组织、叶片、块茎、根中,一般在幼嫩部位含量高,而成熟部位较少[2]。

番茄的茎杆的韧皮部、叶片的表皮细胞、花蕾的分生组织、种子和果实中均有积累,在靠近顶端幼叶的PPO主要积累在表皮细胞和毛状体中,成熟叶片中的PPO主要积累在分化的叶肉、韧皮部、毛状体中[3]。

马铃薯芽、根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最高,幼叶和成熟块茎中活性中等,成熟叶和茎叶活性最低[4]。

烟叶在苗期时PPO的活性较高,叶片进入旺盛生长期后PPO逐渐升高,在叶片定长时PPO达最大,进入成熟期后PPO活性开始下降,并且同一生育期烟叶PPO活性比较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5]。

Kruger等研究了小麦籽粒发育和成熟过程中PPO活性变化,指出在籽粒早期就有PPO存在,未成熟籽粒的PPO主要存在于胚乳中,随籽粒的发育成熟,籽粒中的双酚氧化酶活性很高,在成熟后降至很低[6,7]。

Thygesen等[8]报道,马铃薯匍匐茎、块茎、根和花中PPO活性高,而叶和茎中的低,在块茎发育过程中块茎的PPO活性不断升高。

基因水平同样证明,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综述代丽1,宫长荣1,史霖1,陈付军1,巩培智2(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湖北襄樊市烟草公司,湖北襄樊441003)摘要: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简称PPO)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中的一种铜结合酶。

茶叶中多酚氧化酶提取的响应面优化_刘琨

茶叶中多酚氧化酶提取的响应面优化_刘琨
Abstract: The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polyphenol oxidase from green tea was optimiz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parameters for further pur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H value of buffer, the amount of polivinpolypyrrolidone (PVP) and ratio of buffer to material on the extrac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three-factor CCD design. The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ncreased to max as pH value rose to 5.6, the amount of PVP rose to 0.16% and the ratio of buffer to material rose to 4.5:1. Extraction model of polyphenol oxidase established by CCD method can precisely predict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 the best conditions deduced from the mode, the extraction activity of polyphenol oxidase is high. Key words: tea; polyphenol oxidase; extraction; response surface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的报告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的报告

朴东日: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掌握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的一般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试验原理酚氧化酶(PPO)催化各种酚与O2氧化为醌。

本实验是采用邻苯二酚为底物,在0.2M磷酸氢二钠-0.1M柠檬酸缓冲液PH6.0的反应体系中,PPO催化邻苯二酚形成褐色的醌,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OD值产生变化,通过OD值上升的读数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三、试验材料、试剂及试验用品材料:李子样本80个(按照80个预算药品)李子处理:果实发育早期、果实发育中期、果实发育后期、发育中期果实用1-MCP处理、发育中期果实用乙烯处理。

药品: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6.4)20mL1mL(0.1mol/L)邻苯二酚4mL磷酸缓冲液(pH6.4)四、实验方法:1.PPO的提取取1g李子果肉样品,冰浴研磨,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pH6.4)20mL,在4℃下离心(4200r/min)10min,取上清液为蜜柚果肉PPO酶提取液。

2.PPO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

将1mL(0.1mol/L)邻苯二酚加入4mL磷酸缓冲液(pH6.4)中,加入1mL酶液,立即于波长420nm下测定吸光度的变化,每隔20s记录1次,共记录3min。

以不加酶提取液的反应液做对照,以每分钟吸光度变化0.01为1个PPO酶活性单位。

3.最后作吸光度A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依据曲线最初直线段的斜率(ΔA/t)计算PPO活力。

(注意空白为:2.5 mL缓冲液和0.5 mL 0.01 mol/L邻苯二酚溶液)一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以每分钟每毫升增加吸光值0.001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4.多酚氧化酶酶活的计算公式:E=M×60/V (式1)式中:M—每秒钟增加的吸光值V—粗酶液的体积/mL。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

实验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实验四、马铃薯块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及酶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一般原理及操作技术方法。

2了解酶的活性与植物组织褐变以及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不耐储藏,在加工过程中去皮切分后非常容易发生酶促褐变,使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大为降低,制约着马铃薯的开发利用。

酶促褐变是马铃薯加工产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其中多酚氧化酶是导致马铃薯等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重要酶类。

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直接影响酶促褐变程度。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又称酪氨酸酶、儿茶酚酶、酚酶等.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含铜氧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O2氧化形成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对食品的加工与保藏工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检测食品中多酚氧化酶具有重要意义。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一定的温度、pH条件下,有氧存在时,能使催化邻苯二酚氧化生成有色物质,单位时间内有色物质在410nm处的吸光度与酶活性强弱成正相关,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OD值产生变化,通过OD值的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多酚氧化酶邻苯二酚(儿茶酚)+1∕2O2——————→邻醌+H2O三、试验材料、试剂及试验用品1.材料:马铃薯块茎。

2.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试管;移液管;容量瓶3.试剂:L 磷酸缓冲液(pH=);L邻苯二酚;L磷酸氢二钠;L磷酸二氢钠;10mmol/L 柠檬酸;10mmol/L抗坏血酸;10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10mmol/L亚硫酸钠四、实验方法:1.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取马铃薯块茎样品,加入预冷的磷酸缓冲液()3ml,研磨匀浆,转移到离心管中,再用7mL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在4℃下离心(8000r/min)5min,取上清液为多酚氧化酶提取液,并量取粗酶液体积。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摘要: 采⽤分光光度法, 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 PPO) 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 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了研究, 同时研究了Vc、EDTA、NaCl、柠檬酸4种添加剂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板栗仁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吸收波长为410nm, 最佳反应时间为3min, 最适反应温度为30℃ , 最适pH 值为6. 0, ⽶⽒常数Km = 0.0694mo l/L, Vmax = 3.918OD/min。

95℃⽔浴处理5min该酶已基本失活, 其中V c和EDTA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板栗; 多酚氧化酶; 褐变; 抑制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 idase, PPO ) 是由核基因编码的铜⾦属酶, 其酶促褐变机制是:内源性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成醌, 醌再相互作⽤⽣成⾼分⼦聚合物, 从⽽导致褐⾊素的⽣成。

它能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 可以使⼀元酚羟基化, ⽣成相应的邻⼆羟基化合物;也可以氧化邻苯⼆酚⽣成醌[ 1]。

⽽酚类物质是果疏组织褐变的物质基础, 不同植物、同⼀植物的不同组织, 同⼀植物的不同品种、⽣长环境以及不同的发育期, 其褐变的主要酚类物质均有所不同, 导致酶褐变活性也有所差异。

云南富产板栗, 但对板栗仁PPO 的活性及影响活性因素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1材料与⽅法1.1材料板栗市场购外观良好, ⽆病⾍害, ⽆机械损伤新鲜的云南板栗。

1.2试剂与仪器主要试剂: 聚⼄烯吡咯烷酮( PVPP)、邻苯⼆酚、⼄酸钠、冰⼄酸、磷酸氢⼆钠、磷酸⼆氢钠、甲醇、⼄醛、盐酸、维⽣素C ( V c)、EDTA、柠檬酸、氯化钠等, 均为国产分析纯。

主要试验仪器: TGL - 16G ⾼速台式冷冻离⼼机、722W 型分光光度计、HH - 4型数显恒温⽔浴锅、冰箱等。

1.3试验⽅法1.3.1粗酶液的制备酶液提取参照⽂献[ 2] 的⽅法, 有所改进。

紫叶李叶片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紫叶李叶片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现代园艺2022年第9期紫叶李叶片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谭国辉,王泽行,王汝鑫,张月星,任梦凡,陈苏丹*(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为进一步开发应用紫叶李多酚,以紫叶李叶片为原材料,通过超声波辅助获得紫叶李叶片的多酚类化合物。

经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对紫叶李叶片多酚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用超声波辅助萃取紫叶李叶片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提取时间40min、水浴提取温度40℃、料液比1︰80(g/mL),在此条件下,总多酚得率是4.72mg/g。

紫叶李叶片多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能力与多酚含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紫叶李叶片多酚浓度为0.04mg/mL时,DPPH·、·OH和O2·分别为53.3%、70.7%和78.7%。

关键词:紫叶李叶片;总多酚;超声辅助提取;抗氧化活性;正交试验2.1紫叶李叶片总多酚物质提取取一定量的紫叶李叶片冲洗干净,在干燥箱中40℃干燥至恒重。

粉碎后过筛,经精密计算称得0.5g的细粉,放入100mL三角瓶中,按相应的料液比加入相应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摇匀后用封口膜封住瓶口,然后放在恒温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提取一段时间,再进行超声提取,在高速冷冻离心机中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紫叶李叶片多酚提取液。

2.2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2.2.1对照溶液的制备。

量取0.5mL福林酚试剂于10mL容量瓶中,后取2mL20%碳酸钠溶液与福林酚反应,最后定容至10mL。

避光静置2h。

2.2.2标准曲线绘制。

参照高剑[7]的方法并做适当改动,得到回归方程y=1.2728x+0.0455,相关系数R2=0.9992。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开题报告]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生物工程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控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多酚氧化酶(PPO)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果实和蔬菜收获后,PPO所引起的反应常常会使果肉发生褐变、产生异味和损失营养。

本研究就PPO的活性和影响该酶作用的因素进行阐述,为果蔬贮藏和加工中酶促褐变的防治提供思路。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2.1鲜切莲藕组织中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从鲜切藕中粗提多酚氧化酶,并通过硫酸铵盐析沉淀,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柱层析以及PHenyl SepHArose 6FAsT Flow疏水柱层析进行纯化后,经SDS-PAGE电泳确定为单一条带,表明该酶已被纯化到电泳均一。

在整个过程中,该酶纯化了95.66倍,产率为2.4%。

同时研究表明,鲜切莲藕组织中PPO相对分子质量在65 900~66 100之间。

2.2 不同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以邻苯二酚和酪氨酸为底物所测PPO活性极显著相关,邻苯二酚所测活性强,但酪氨酸所测活性的变异系数大。

面粉PPO活性和面粉及面制品色泽的变化相关性最强,但籽粒和全麦粉中的PPO活性高,变异系数大。

2.3 PPO活性与小麦粉主要理化指标的关系PPO活性与小麦粉白度成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灰分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性;前路粉流PPO 活性比后路粉流低;物料含皮较多的在线粉流PPO活性高;物料来源于小麦胚乳外层的粉流PPO活性高。

2.4 核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控制在抑制PPO活性方面,PVP作用最明显,其次是NA2S2O3、AGNO3。

2.5 石榴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底物浓度宜大于20mmol/L,其最适波长为420nm,最适pH值为6.8,最适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不宜超过20min,反应完成后在20min后测定PPO的活性最为稳定。

抑制剂NAHSO4的有效抑制浓度为0.8mmol/L。

2.6 纯化的莲藕多酚氧化酶(PPO)与底物和抑制剂相互作用时的二级结构变化园二色谱分析表明莲藕PPO主要含有α一螺旋和β一折叠结构。

甘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

甘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

甘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甘薯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测定方法,并深入研究如何控制甘薯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因PPO活性过高引发的褐变现象。

甘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但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甘薯常因PPO的作用而发生褐变,这不仅影响了甘薯的外观品质,还可能降低其营养价值,甚至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度。

因此,研究甘薯中PPO活性的测定方法和褐变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甘薯的加工品质和储存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PPO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甘薯中的功能,然后详细阐述PPO活性的测定方法,包括常用的比色法、光谱法等。

接着,我们将分析甘薯褐变的原因和机理,探讨影响PPO活性的各种因素,如温度、pH值、抑制剂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控制甘薯褐变的策略和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评价。

我们将对甘薯中PPO活性的测定及褐变控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甘薯的加工和储存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甘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在甘薯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一种关键的酶,参与了甘薯褐变的过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甘薯褐变的机制并寻找有效的褐变控制方法,对甘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精确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方法主要基于酶催化底物氧化产生有色产物的原理。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经典的邻苯二酚法来测定甘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将甘薯样品进行匀浆处理,以获得含有多酚氧化酶的酶液。

然后,将适量的酶液与底物邻苯二酚混合,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邻苯二酚被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生成有色产物。

通过测定有色产物的吸光度,可以间接反映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我们在测定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实验条件,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等。

植物多酚提取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酚提取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酚提取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杨荣坚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3期[摘要]植物多酚,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多酚类成分在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降血脂、血压等多个方面的疗效逐渐被证实,植物多酚成为当前医学研究开发的热点。

本文从植物多酚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出发,重点系统介绍植物多酚的提取和检测方法,并对未来植物多酚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植物多酚;提取;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Q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43-01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s),是分子中具有多个羟基的酚类植物成分的总称,又称植物单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实中的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

常见的植物多酚有茶多酚、葡萄多酚、苹果多酚、柑橘多酚、石榴多酚等。

植物多酚最初常用于制革,20世纪50 年代后,人们对其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有了更进一步了解,植物多酚逐渐被应用于食品、医学、营养、保健,甚至日化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中多酚类成分在抗氧化、抗癌、抗菌、抑制心血管疾病、调血脂和降血糖等多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1、植物多酚的提取目前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层析法、超声浸提法、微波提取法以及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1.1 溶剂提取法植物多酚具有很强的分子极性,受热结构不稳定等特性。

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植物多酚提取方法为溶剂萃取法,根据其所用溶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液提取和有机溶剂萃取两种。

溶剂萃取法主要根据相似相溶的反应机理,用于可溶性植物多酚的提取。

相比于水溶剂提取,有机溶剂的应用范围更为宽广,主要的提取方式为用丙酮水溶液或者弱酸性醇水溶液室温冷浸提取,其中前者主要适用于以酸酯多酚为主体的酚类,后者主要用于提取以缩合单宁为主体的酚类。

针对所要提取的具体多酚类别,应选用特定的萃取溶剂、萃取容器、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

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第25卷第1期2005年1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Vol.25No.1Jan.2005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李忠光, 龚 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摘 要: 文章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反应产物邻醌的吸收光谱和酶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分析,确定了邻醌的最高吸收光谱和酶测定的适宜参数。

这一测定方法与原方法[1]相比,提高了多酚氧化酶测定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可比性,使灵敏度提高了5倍。

关 键 词: 改进;多酚氧化酶;动力学曲线中图分类号: O9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793(2005)01-0044-02多份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2,3],它包括单酚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 EC.1.10.3.2]、双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ase),EC.1.10.3.2]、漆酶(laccase,EC.1.10.3.1)[4,5]。

它可以把酚类物质如单酚、邻苯二酚、邻苯三酚、对苯二酚等氧化为相应的醌类物质[6,7]。

醌类物质对病原微生物起着抑制作用或杀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因此,在感病的植物体中,PPO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抵抗病原体进一步侵染健康的植物组织[4,5]。

此外,PPO对食品和饮料生产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食品和饮料的色泽,也影响其品质,特别是在制作绿茶、红茶、烤烟和水果类饮料的过程中更为突出[8,9]。

所以,准确测定PPO活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现实意义。

PPO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1]和氧电极法[6],本文通过对比色法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PP0测定的准确性、重现性和可比性,使灵敏度提高了5倍。

1. 材料的准备和处理方法1.1植物材料的培养和选购挑选饱满的玉米(Zea Mays)品种大黄的种子,以0.1%HgCl2消毒10min后,漂洗干净,于26.5 下吸涨12h,播于垫有6层湿润滤纸的带盖白磁盘(24cm 16cm)中,于26.5 下黑暗中萌发60h。

松针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特征

松针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特征

(1.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ꎬ甘肃 兰州 730030ꎻ 2.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ꎬ甘肃 兰州 730050ꎻ 3.兰州理工大学ꎬ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 为优化松针多酚的提取工艺ꎬ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作用以及对 α ̄葡萄糖苷酶、α ̄淀粉酶、酪氨酸酶活
性的抑制作用ꎬ本研究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ꎬ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等要素对松针多酚提取
18 120 μg / mlꎬ 0.399-10 570 mg / ml and 0.121-3 725 mg / mlꎬ respectively. In summaryꎬ pine needles have high poly ̄
phenol contentꎬ obvious antioxidant activityꎬ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activities of α ̄glucosidaseꎬ α ̄amylase and ty ̄
多酚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ꎬ具有抗肿瘤、抗
水浴锅( HH. S21 ̄6ꎬ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
取方法主要有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溶
制药机械有限公司产品)
病毒、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1 ̄3]
ꎮ 目前植物多酚的提
剂浸提法等ꎬ而超声辅助提取法具有方便快捷的优
点ꎬ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多酚提取方法
rosinaseꎬ and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and hypoglycemic drugs.
Key words: pine needlesꎻ polyphenolsꎻ extraction processꎻ antioxidantꎻ enzyme activity inhibition

基于植物多酚化合物的设备及实验环境优化研究

基于植物多酚化合物的设备及实验环境优化研究

基于植物多酚化合物的设备及实验环境优化研究植物多酚化合物是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一类重要天然物质,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生理功效,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然而,目前关于植物多酚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检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设备和实验环境的优化来解决。

一、提取设备优化1. 溶剂选择植物多酚化合物存在于植物的不同部位和组织中,如果实、叶子、根茎等,因此其提取方法也各不相同。

对于某些植物,常规的水浸法或乙醇浸法并不能充分提取多酚化合物,需要寻找新的溶剂和提取方式。

比如,某些植物的多酚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在水中难以溶解,此时可以考虑改为非极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己烷等,或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方法。

2. 提取设备改良传统的植物提取设备主要包括水浴、超声波、微波等,这些设备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提取效率低、操作危险等。

因此,研发新型的提取设备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比如,高压萃取技术是将原料置于高压容器中,在高压条件下进行溶剂萃取,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对物料品质影响小等优点;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将溶剂置于超临界状态下进行提取,具有不需挥发、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二、纯化设备优化目前许多植物多酚化合物的纯化方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凝胶层析、高效液相色谱、逆流色谱等技术,这些技术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纯度的化合物,但是操作难度较大、耗时长、成本高,对于大规模生产不利。

因此,研究新型的纯化技术和设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

1. 亲和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技术是通过化合物在生物分子上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纯化的一种方法,具有选择性高、效率高等优点。

比如,可以利用多酚化合物在聚合物上的亲和作用,将其吸附到聚合物表面,再通过改变条件使其脱附下来。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酚化合物对某些金属离子或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作用进行纯化。

2. 膜技术膜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纯化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C--2000分光光度计于波长400~550 nm
下每隔2nm扫描光密度,得到图1(A)的吸收光 谱图。从图1(A)可以看出,邻醌的最大吸收光谱
位于蓝紫光区域,4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与文 献报道[1]的525 nm差异较大。因此,后面的酶 活性测定于410 nm下进行,反应时间为3 min。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6—68.
所以,PPO测定中最好在反应10 rain内计算酶
(下转第49页)
万方数据
第1期
郭秒,等:高原湖泊紫色非硫细菌质粒研究
。49・
Studies of Plasmid DNA of Purple Nonsulfer Bacteria(PNSB) in Plateau Lake
KEY
WORDS:
improvement;polyphenol oxidase;kinetics
curve
万方数据
第25卷第1期 2005年1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V01.25 No.1 Jan.2005
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李忠光, 龚 明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
文章介绍了多酚氧化酶反应产物邻醌的吸收光谱和酶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分析,确定了邻醌的
rate
of plasmid--carrying strain in Rhodopseudomonas Sp.was the
highest.Molecular weight of plas—
mid iS about lOOOObp in these two lakes.The rate of plasmid--carrying PNSB strain in Dianchi Lake iS more than 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Yangzonghai Lake. KEY
子,以0.1%HgCIz消毒10 rain后,漂洗干净,于
26.5"C下吸涨12 h,播于垫有6层湿润滤纸的带 盖白磁盘(24 crux
16
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 酶[2’3],它包括单酚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 nase),EC.1.10.3.2]、双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

’西

已 器




图2玉米幼苗和马铃薯块茎中PPO活性
Fig.2
PPO activities of maize seedlings and potato tuber
枷4∞蛳480
为了进一步检验我们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我
4∞5∞5∞!SLIO 5∞
Wavelength
们测定了苗龄为12.5天的玉米幼苗根系和H一6
Reactio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ime(rain)
社,2002.66.
图1苯醌的吸收光谱及PP0反应的动力学曲线
Fig.1 Absorption spectrum of o—quinone and kinet—
ics
Curve
[3]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1.112.
of PPO reaction
・收稿日期:2004--04--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600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98C002Z)
作者简介:李忠光(1971一),男(彝族),云南省永德县人,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逆境生物学.
通讯作者:龚明
万方数据
第1期
李忠光,等: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45・
ABSTRACI’:
molecular method was applied in PNSB plasmid extraction in Yangzonghai Lake(deepwater,oligotr— ophication)and Dianchi Lake(shallow water,eutrophication).A11 the plasmid—carrying PNSB strains came from water less than 1 3m in depth and the rate of plasmid—carrying PNSB strain in Rhodobacter so.was the highest in Yangzonghai Lake;The rate of plasmid--carrying strain in heavy poiluted level site iS higher than that in moderate and 1ight polluted 1evel site in Dianchi Lake.The
were select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olyphenol oxidase reaction.This method enhanced the
accura-
cy,reproducibility and comparability for the polyphenol oxidase measurement and sensitivity enhanced five—fold with original method.
PPO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13和氧电极
酶液的提取按朱广廉[1]方法。
1.3
PPO反应产物吸收光谱分析
马铃薯块茎PPO与底物反应后,加入20% 三氯乙酸终止反应。反应产物用UNIC一2000 分光光度计于波长400~550 nm下每隔2nm测
定光密度。
1.4
PPO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马铃薯块茎PPO与底物反应后,在不同时间 段检测两个波长410 nm和525 nm下的光密度。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absorption spectrum of o—quinone and kinetics
curve
of poly—
phen01 oxidase reaction,the wavelength of maximum absorbance spectrum and the suitable parameters
WORDS:Plateau Lake;PNSB;Plasmid
DNA
(上接第45页) Improvement of measurement method of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ies in plant CK)NG Ming

(School of lire scienc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
GUO Mia01…,CHEN din—quanl,MO Yue—l inl,HUANG Zun—xil
((1.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 (2.Medical Institute of Senescence,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Xuanwu Hospital,Beijing 100053,China)) For obtaining the information of plasmid carrying of microbiology in deep plateau lake,
[4]贺立红,宾金华.高等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J].植物
生理学通讯,2001,37(4):340--345.
PPO与底物反应后,在不同时间段检测两个 波长410 nm和525 nm下的光密度变化,得到图 1(B)。从图中可以看出,PPO酶促反应在0~3
[5]许传俊,李玲.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J].2002,6
(catechol oxidase),EC.1.10.3.2]、漆酶(1acea- se,EC
cm)中,于26.5℃下黑暗中
萌发60 h。随后,于同样的温度下继续培养10 天,每天光照16 h和不断补充蒸馏水。苗龄为 12.5天的玉米幼苗根系作为PPO测定材料。 另一种材料为马铃薯块茎,品种为H一6,购 自昆明市种子公司。
(1):45—55.
rain内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所以取0~3 min时 间段,即3 rain反应时间来计算酶活性。但是,当 酶促反应达到i0 rain时,光密度开始下降,即邻 醌被还原。因为在反应体系中存在抗坏血酸等抗 氧化剂时,邻醌被抗坏血酸还原为邻苯二酚[1 活性,其中以反应3 rain为最佳时间。
最高吸收光谱和酶测定的适宜参数。这一测定方法与原方法m相比,提高了多酚氧化酶测定的准确性、 重复性和可比性,使灵敏度提高了5倍。 关键词:改进;多酚氧化酶;动力学曲线 中图分类号:0946.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7—9793(2005)01—0044一02
多份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植
0‘。
[7]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0一121. [8]戴亚,施春华,唐宏,等.烟草多酚氧化酶分离提纯 及性质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1,7(4):7--12. [9] 黄建韶,张洪,田红现.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 [J].食品与机械,2001,83:21—22. [103 白宝璋,汤学军.植物生理学测试技术[M].北京:
马铃薯块茎的PPO活性,得到图2的结果。从图 2可以看出,在波长410 ilm下测定PP0活性比
o U f
在525 nm下测定PPO活性提高了5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