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试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律的当然解释是指法律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该事项应当被解释为适用这一法律规定。其解释方法有举重以明轻和举轻以明重。前者是指对于某一应当被允许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严重而被允许的规定,以说明其应当被允许。后者是指对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禁止的规定,以说明其应当被禁止。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法律规定禁止在公园采摘树叶,依据举轻以明重,在公园攀折树枝的行为应当被禁止
B唐律规定主人打死夜无故入人家者无罪,依据举轻以明重,主人打伤夜无故入人家者无罪C法律规定禁止携带小型动物,依据举重以明轻,携带大型动物的行为应当被禁止
D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依据举重以明轻,15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举重以明轻:“对于某一应当被允许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严重而被允许的规定”;
举轻以明重:“对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禁止的规定”。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公园攀折树枝的行为”属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因为攀折树枝比采摘树叶更为严重,所以“法律规定禁止在公园采摘树叶”属于“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禁止的规定”,符合“举轻以明重”的定义,当选;
B项:“打死夜无故入人家者无罪”属于“某一应当被允许的行为”,不属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不符合“举轻以明重”的定义,排除;
C项:“携带大型动物的行为”属于“某一应当被禁止的行为”,法律规定禁止携带小型动物属于“举一个情节比其轻微而被禁止的规定”,符合“举轻以明重”,不符合“举重以明轻”的定义,排除;
D项:15周岁的未成年人本来就属于法律规定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符合“举重以明轻”的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在公元前的第一个千年之内,“哲学的突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分别发生在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等地。下列思想观点产生于这一时代的是:
A致虚守静,道法自然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人民为主,工商皆本
D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1年的著名思想观点。
A项正确,“致虚守静”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均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名言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时间符合题干要求,因此当选。
B项错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的著名言论。王守仁,别号阳明,生活于1472年—1529年,不符合题干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1年的表述,因此排除。C项错误,“人民为主,工商皆本”是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人民为主”,即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是他们的主要主张。时间明末清初约为1600年—1700年,不符合题干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1年的表述,因
此排除。
D项错误,“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及洋务运动的著名口号。鸦片战争是1840年、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不符合题干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1年的表述,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历史认识的局限性成就了历史研究的魅力。历史认识有局限性,才需要人们不断拷问、修正和创新。如果研究者因此而敬畏研究对象,兢兢业业,,这正是历史研究的幸事。反之,如果把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作为规避责任的遁词和主观臆断的托词,人们就会愈发相信历史毫无可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体力行科学性
B恪尽职守公平性
C如履薄冰客观性
D谨言慎行系统性
解析
第一空,所填词语与“兢兢业业”形成并列,语义相近,“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B项“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C项“如履薄冰”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D项“谨言慎行”形容人言语行动小心谨慎,三项均符合文意。A项“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侧重自己去做,与是否谨慎无关,排除。
第二空,根据前文的“规避责任的遁词和主观臆断的托词”可知,在认识历史的问题上具有主观性,故“相信历史毫无客观性可言”符合文意,C项“客观性”当选。
B项“公平性”强调的是公正,与偏私语义相反;D项“系统性”强调的是整体性,与零散语义相反,两项均与前文“主观”无法形成对应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人们普遍认为,保持乐观心态会促进健康。但一项对7万名50岁左右的女性进行的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长期保持乐观心态的被试与悲观被试在死亡率上并没有差异,研究者据此认为,心态乐观与否与健康没有关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者的结论?
A在这项研究的被试中悲观的人更多患有慢性疾病,虽然尚未严重到致命的程度
B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患病后会更积极主动地治疗
C乐观的人往往对身体不会特别关注,有时一些致命性疾病无法及早发现
D女性更善于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健康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心态乐观与否与健康没有关系。
论据:长期保持乐观心态的被试与悲观被试的死亡率上并没有差异。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被试中悲观的人更多患有慢性疾病,虽然尚未严重到致命的程度,说明虽然死亡率无差异,但不等同于是健康的,断开了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属于拆桥选项,当选;
B项:乐观的人患病后会更主动积极治疗,该选项不明确。原因有二:①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是否都会患病不明确;②乐观的人治疗之后是否会健康也不明确。因此该项不能说明心态是否与健康有关,不能削弱,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