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张炎《扫花游》阅读练习与答案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漂泊
郑谷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端送无情。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送李衡(注)。
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
[注]张翰,西晋时在洛阳为官,见堂室内乱,便借口思念家乡特产鲈鱼,回到吴江。
李衡,三国丹阳太守,遣人在武陵种柑橘千株,称“千头木奴”,子孙家道殷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周围环境,“坠”——“疏”“清”扣标题,有飘零之感,“淡无情”有双关意。
B.颔联连用典故,与张翰和李衡的比较,既抒发诗人羡慕之情,也暗指了他的处境。
C.“催促”以拟人手法写菊花盛开、重阳将至,用乐景反衬佳节来临无处登高的无奈。
D.本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沉重的现实主题和凄凉的场景选择,使诗歌具有沉郁之感。
2.本诗颈联与杜甫《登高》颈联都写到漂泊之苦,请比较其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分)C (“乐景”有误)
2.(6分)两诗颈联情感表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郑诗颈联写举家漂泊、寄食于人而战争仍无休止的现状,将个人与国运相结合,在写实的笔法中透露饱受战乱、有家难回的悲凉;(3分)杜诗颈联看似只写了离乡万里、暮年多病的个人遭际,但“万里”“百年”“常”“悲”“独”等词语从时空角度写漂泊之久、苦痛之深,蕴含的社会批判性更加强烈。
(3分)。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绝(注)陈与义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①,随蜂趁蝶学夭邪②。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③一树花。
其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④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注):宣和四年(1122),诗人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
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
①双髻(jì)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
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②夭(妖)邪:袅娜多姿。
③来禽:即沙果。
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
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④了:了结,度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
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B.第一首诗中用一“作”字将东风拟人化,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点缀清明节。
C.第二首诗中的“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D.第二首诗中,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拘谨端坐,突出作者的谦虚。
(2)两首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浦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诗歌阅读练习以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试题。
(8分)郊行即事【宋】程颢①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②莫忘归。
【注】①程颢: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
②游衍:恣意游逛,纵情游玩。
1.校报编辑部同学拟定该诗所在栏目,不能编入的一项是()。
(1分)A.宋诗赏读B.哲理诗选C.古体诗揽胜D.近体诗精华2.对前两联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第一联写春天景象,“碧”描摹遥山绿色,自可纵情游玩。
B.第二联写追逐落花,“坐”透露困境中的闲适、春游之趣。
C.两联既有整体氛围,又有具体内容,多角度地描绘了春天。
D.两联既有写景之词,又有记事之语,彼此独立,各有情趣。
3.宋诗好说理,有人说“此诗无一毫道学气,五、六句情韵俱佳。
”结合诗句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5分)参考答案1.(1分)C(本诗是近体诗,根据其内容,亦可视为哲理诗,而不是古体诗。
)2.(2分)D (2分)B(1分)(D 前两联写景之词与记事之语彼此并交融,富有韵味,并非彼此独立,互相照应。
B 不是“困境”而是“困倦”。
)3.(5分)答案示例:所谓“道学气”是指宋诗好发议论,喜谈道理。
此诗描写郊野景物及春游之乐,借以说理,自然流畅,无道学气。
(1分)尤其是颈联,“莫辞”和“只恐”表达了诗人劝勉人们珍惜美好时光,情感亲切而真挚。
(2分)“盏酒”和“风花”的意象,选取寻常之物,却让人思之而有味。
(2分)真情与韵味彼此交融,故曰“情韵俱佳”。
(1分)。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8)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释】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专题08: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苏州专用)原卷版
专题08诗歌鉴赏(原卷版)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过苏州[宋]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①区区暮亦行。
【注】①棹:指船。
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交待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给人清新明媚的感受;以“更”体现景色和光线的变化。
B.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
C.尾联“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映衬的意味,突出了诗人四方漂泊,不得安闲的艰辛。
D.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写出了诗人经过苏州所看到的山明水秀、风物清雅的美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光景、无比愉悦的心情。
(2)游览沧浪亭时,会看到石柱上刻有一副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副楹联与《过苏州》的颔联相比,你更喜欢哪一联?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沧浪亭为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建。
他曾以四万贯钱买下荒废的古园,傍水造亭,栽竹点石,重加修葺,题名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寄给好友欧阳修,邀请共作沧浪诗篇。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材料二】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是晚清楹联学家梁章钜所作。
当时他正任江苏巡抚,重修沧浪亭时,集句而成。
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②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③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①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
专题规范练十二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的一种。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
(2)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①,应是钓秋水。
差池②不相见,黾勉③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④契⑤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指乘小车出游。
②差池: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③黾勉:殷勤。
④及兹:来此。
⑤契:惬意。
(1)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2)从全诗来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北山①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
②陂:池塘。
③堑:护城河。
(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新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高考真题感知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咏物诗)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参考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小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咏物诗特点: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力描摹。
思想: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思想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衬托、对比、拟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物:动植物、物品景:自然风景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一情:热爱、憎恨、赞美、快乐、悲伤等三、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哪些特征?【例】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2)孤芳自赏、率性自然、超凡脱俗(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高考语文试题古诗
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一.诗歌阅读(共40小题)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音乐描绘类诗歌(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音乐描绘类诗歌(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风入松·听琴中弹樵歌张炎①松风掩昼隐深清。
流水自泠泠。
一从柯烂②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③声。
颇笑山中散木④,翻怜爨下劳薪⑤。
透云远响正丁丁。
孤凤划然鸣。
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
回首更无寻处,江风雨潮生。
【注】①张炎,是宋元之交的词人。
②柯烂:斧柄朽烂。
用晋王质伐木入石室山典,喻时间久远。
③枰棋盘。
④散木: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
⑤劳薪:旧时木轮车的车脚吃力最大,使用数年后,析以为烧柴。
1、这首词的下阕是怎样写音乐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琴歌李颀〔唐代〕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①。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唐代〕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渌水》《楚妃》都是乐曲名。
2、两首诗在描写音乐的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筝妓伍卿李远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①。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②。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③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④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轻轻、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的弹筝高手。
②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
③云和:出产乐器之地。
④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山海经》又作冰夷。
3、两首诗均以描写音乐见长,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描写音乐方式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张先①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广东省潮州市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潮州市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驿舍①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
皆馆于是。
”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
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偕1.3万欠100余万》)材料二: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
高三高考针对性训练试题三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台山杂诗
(金)元好问
其四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其五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四诗人运用比拟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不仅描写了大风过后青天白日下的台山,而且在最后一句与苏轼关联。
B.其四前两句是作者置身峰顶,将台山四周尽收眼底的观感;其五前两句是远望所见,从色彩角度赞美台山景象。
C.“吞吐”二字写出山间云雾在青翠山峦间飘荡出没,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境相近。
D.其五化用杜甫《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以天上美景相夸,抒发了诗人对台山的赞叹及热爱之情。
2.谈谈《台山杂诗》(其五)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与苏轼《题西林壁》所揭示的哲理有何不同。
(6分)
参考答案
1.C
2.①苏轼《题西林壁》所提示的主要在于“不同角度全面看事物”(2分)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分)的哲理;②其五“岂知身在妙高峰”旨在告诉人们:站得高就看得远、看得清。
(2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
统编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统编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江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
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 “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惆怅。
此处“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 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
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 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字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E. 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
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E(2)物理:①春有始末,花有荣枯。
②家国有盛衰,人事有兴亡。
思想感情:诗歌表面上写诗人感到世间万物无常、得失难料,不欲留恋官位荣华,而思抛开世俗束缚、及时行乐,实际上写的是作者这种旷达之语背后的有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哀。
【解析】【分析】(1)C项对词句的分析不误。
“且”是姑且、暂且,并非“只管看”;“莫厌”是莫厌烦,并非“不推辞”。
诗人没有“只管看”“不推辞”的率性无忌,看花和饮酒的举动在这里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挽回的悲哀,不能说尽情行乐。
四川省眉山市高一上学期语文40诗歌鉴赏题狂刷集锦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瞻哀辞张舜民①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
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
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茸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手法及用意。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戒惧,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魄?请结合诗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是“遣兴”,从字面上来看,本词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其实不然。
张炎朝中措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炎朝中措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张炎朝中措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朝中措(南宋)张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注:张炎:南宋词人。
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
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
(4分)(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梨花拟人化,写它冷眼旁观词人雨中的狼狈,(1分)似乎责怪词人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的落寞思乡之情(2分)。
(2)词人归去的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可是把它插向谁家呢?(1分)表现出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的悲苦(2分)、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1分)。
(4分。
意思对即可)1、.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
(6分)2.请赏析“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一句的表达特色。
(5分)参考答案1、(6分)本词借个人的.羁旅之愁,(1分)抒家国之恨,抒发了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
(2分)词人冒雨出游,想通过观潮赏花来消忧,却被“梨花冷看”,(1分)只得转向莺啼燕舞的琐窗朱阁,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1分)哪知酒醒之后,才知无家可归。
(1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词的内容。
本词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成了哗哗大雨。
恰在此时作者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
“翻被梨花冷看”。
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
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
“折得一枝杨柳”二句,杨柳,古时清明节中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
归去的途中,作者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流浪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作者不禁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扫花游(台城春饮,醉余偶赋,不知词之所以然)
张炎①
嫩寒禁暖,正草色侵衣,野光如洗。
去城数里。
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② 。
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
问春意。
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
芳讯成捻指。
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
醉余梦里。
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
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
胜游地。
想依然、断桥流水。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词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据考证,此词为词人北游南归后作。
②舣,指停船靠岸。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第一小句写天气,初春时节,天气微寒;二三小句写景色,草色青青,天地纯净。
B.“钓船深舣”中“深”与上文的“柳”照应,表现柳树的浓密,也可以理解为船在岸边停靠了很长时间。
C.“罗绮”借代佳人或者是前朝,“分明认得”说明已好久不相见。
“归来燕子”是词人的自喻。
D.该词将现实与回忆结合起来写,表达了词人用情之深,结尾写神驰于旧日胜游,无限怀念,无法忘记。
15.词人说“不知词之所以然”,这是障眼法,他表达的情感就在字里行间,请简要分析表达了哪些情感。
(6 分)
14.A。
“初春”应为“暮春”。
15. ①韶光易逝的伤感。
(也可回答伤春之情)诗人站在斜阳里,数风中的落花,想留住春意;“芳讯成捻指”,也是对春的眷念,说春天花期很短,弹指就是一生。
②作客他乡的伤感。
“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表达了作客他乡的羁旅之愁,写出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③对佳人或故国的怀念。
“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表达了对好久不见的佳人或者故国的怀念;“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写词人去寻找,却成空,心里非常难过。
④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
“胜游地。
想依然、断桥流水”,深深地想念过去游玩过的风景美好的地方。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得 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