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一、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
第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两个基本特点;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二,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是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的正确处理与否密切联系着的;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了,也就能更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问题。
2.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3.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中国革命不能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经验,而只能走相反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关于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的分析;第二,关于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联的分析;第三,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论述。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经验
第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 消灭;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全国工业 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加 128.3%,平均年增长18%, 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5%, 平均年增长4.5%.) ; 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社会进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 丰富的历史经验。
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 工 商 业 的 改 造
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 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 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
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
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
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
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式 进行改造。
企业、制度的改造
和平改造内容
人 的 改 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 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农 业 社 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 经验,创造出互助组、 初级社、高级社等过 渡形式。
主 义
改 造
状点 合 渡 这 实 况和 农 的 种 践 。生 民 办 逐 证 产的法步明 力特符过,
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
手工业
改 造
逐步过渡,不仅保护 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 的发展,而且为手工 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考研政治点拨之毛概部分第三章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命的基本问题 1.本章在学科中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命的基本问题是⽑泽东思想概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第⼆章新民主主义⾰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命的基本问题也被成为中国⾰命的三⼤法宝,是⽑泽东思想颇具特⾊的内容。
因此,本章是复习的重点。
2.重点难点 重点: (1)新民主主义⾰命时期的统⼀战线。
(2)新民主主义⾰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难点: (1)怎样正确理解统⼀战线、武装⽃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2)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的武装⽃争实质是⽆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命战争。
(3)为什么说“⼯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4)怎样正确理解统⼀战线中的两个聪明及其关系数。
(5)党在统⼀战线中为什么要采取独⽴⾃主的原则和对资产阶级⼜联合⼜⽃争的⽅针。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7)为什么说在中国建设⼀个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项伟⼤的⼯程。
3.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要突出理解以下⼏个问题:第⼀,武装⽃争与其他⽃争形式的配合。
第⼆,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第三,党指挥枪是⼈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第四,军队政治⼯作的⽅针和⽅法。
(2)新民主主义⾰命时期的统⼀战线要突出理解以下⼏个问题:第⼀,⽆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地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第⼆,党在统⼀战线中的独⽴⾃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联合⼜⽃争的⽅针。
(3)新民主主义⾰命时期的党的建设要突出理解以下⼏个问题:第⼀,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多数党员来⾃农民党建设成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第三,整风是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4.考试预测 本章内容丰富,重要性⼗分突出,2008年肯定会出题,⽽且出题的灵活性很⼤,分值很多。
毛概第三章
一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现时依据
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它不可能成为国民经济起飞的基 地。 据解放初期的统计,雇工在500人以上的工厂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工厂中
只占0.1%,69.7%的工厂只有不到10个工人,79.1%的工厂是工场手工业。
一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起点、时限、总任务及认识的变化。
二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
主体和两翼:
主体:
国家工业化
两翼: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
总路线的实质: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三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1.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2.政治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
制度的基础
三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大陆上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除开个 别地区以外,也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 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 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 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 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知识界也已经改变了 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毛概 第三章节
可能性: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条件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 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国家的不统一,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相互争夺,军阀割据及其混 战,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 (2)大革命的影响,群众运动的基础 (3)正式红军的存在 (4)党的正确领导及决策
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这里诞生
3、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三者之 间的关系
(1)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 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保证。 (3)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 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 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中国革 命的具体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28年毛泽东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什么能够存在?》和 《井冈山的斗争》等 文章中提出了“工农 武装割据”的思想。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8年毛泽东在 《战争和战略问题》 文章中明确指出:经 过长期武装斗争,先 占农村,后取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 来。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 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独立自主地分析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 中国革命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版)》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版)》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重要知识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理论依据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及其理论根据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8.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A.民主革命时期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D.“文化大革命”时期2.1952年底,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成()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A.国营经济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合作社经济6.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来源是()A.马克思的合作化理论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7.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B.农业合作化C.全行业公私合营D.生产责任制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9.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错误的说法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结束C.以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D.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1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阶级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1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问题是()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12.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实现国家工业化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3.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14.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非社会主义性质1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和平赎买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合作化1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7.我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利润分配仍然实行“四马分肥”,国家向企业派出公方代表,与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因素,经济成分构成上也具有过渡因素,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必须紧密衔接,中间不能穿插任何阶级的专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同志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化三改”(或是“一主三翼”)。
4、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与阶段。
党中央决定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采取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法。
具体而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3)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具体步骤是先后通过建立手工业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逐步完成改造工作。
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则:和平赎买;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步骤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来完成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主要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主要包括: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毛概第三章
毛概论第三章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二是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三是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12月,对总路线形成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当时把工业化称为主体,把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一化”与“三改”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文件《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出两点依据:一是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二是我国有极其广大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重点: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难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
——周恩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在政治上,实行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2、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在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从而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
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还是需要尽可能的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这些对国民经济有利的一切城乡资本主义都是允许其存在和发展的。
个体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发展动向,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A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 1952年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认为先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也许十几年,也许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1)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2)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毛概第三章资料
3)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 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 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 特点:都是劳动者;同样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时刻面临着失业、失学、 破产的威胁,因而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是革命 的基本动力,也是无产阶级主要的同盟者。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2)前途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 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 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新 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袁世凯
慈禧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清贵族夫人与外国驻华公使夫人合影。
3)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 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 为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垄断 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 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依靠 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 它的存在和发展严重地阻碍 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 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在中国革命的“两步走”的问题上必须反 对两种错误倾向:
❖ 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后 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 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只有坐等资本主义发展后,再 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
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
●复习提示
本章也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一课中比较重要的一章,每都有一定的题量和分值。
今考生在复习这一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如何认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辨证关系?中国革命为什幺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为什幺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为什幺说“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如何认识统一战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为什幺说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今尤其要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包括土地改革问题)。
●近七的考试真题
1、2002的“单项选择题”
【原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1.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得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得性质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独立得社会形态,而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得过渡性社会主义形态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得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得合作社经济、农民与手工业者得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优势)与资本主义经济3.新民主主义社会得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她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得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得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得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得矛盾逐步成为国内得主要矛盾。
5.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得矛盾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得阶级利益相互对立得对抗性得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得非对抗性得一面。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得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就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得比重。
7.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得斗争。
8.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9.简述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就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得总路线与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得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得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
10.总路线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
可以将“一化”比喻成鸟得“主体”,“三改”比喻成“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主义形态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优势)和资本主义经济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5.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7.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
8.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9.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总路线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日本
奉系军阀 奉天、黑龙 张作霖、张 日本
晋系军阀
阎锡山
日本
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 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 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局进攻,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 一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不 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视频:遵义会议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
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 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指出:
“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 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 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 了中国这个客 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 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 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 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 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 的社会基础; 第二,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的主要障碍;
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 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 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 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
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毛概第三章整合知识点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需要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革命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主义革命动力:人民大众【无产阶级是最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革命领导: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联盟,共同团结战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一个【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毛概第三章
毛 泽 东 在 家 乡 韶 山 与 农 民 座 谈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道路:互助合作 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 助。 形式及步骤:
互助Hale Waihona Puke 供销小组 初级社 高级社 生产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
初级社与高级社的区别
入社手工业产值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道路:国家资本主义 2、方针:“和平赎买” 3、举措: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的含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采取有偿的办法, 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的政策。 “和平赎买”的具体形式
3、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看土地耕畜是否归农民个人所有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 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 主义道路。
入社农户96.3%
农业社社员庆祝场面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
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 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可见,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概括和经验的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2)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3)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3)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是革命性和软弱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这是因为:(1)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中国的农民阶级由于处于小生产的地位,他们也不能领导民主革命。
(3)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4)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趋势。
(5)在党的历史上,在中国革命前途上的两种错误的观点:陈独秀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毕其功一役、无间断论)的错误。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简称为“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分别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内容:(1)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2)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它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英勇战士。
正确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1)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一个是工农联盟(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基本的和主要的。
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是也不可缺少。
第二,统一战线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第三,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第四,坚持反对“左“和右的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
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1927年9月下旬三湾改编核心是党指挥枪的原则,党支部建在连队。
1929年 12月《古田会议》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解决了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3.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基本概念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5.“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6.“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