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1第五章词义一、名词解释1、词汇2、同义词3、反义词4、多义词二、填空题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____。
2、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3、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____和词的____联系起来。
4、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____,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____,简称____。
5、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____。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____。
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____、____和____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8、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__,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__。
9、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____,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10、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____。
1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____。
1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____。
1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____或____的结果。
14、____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5、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____两方面。
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16、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____的方面。
17、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____关系,反义是____关系。
1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____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____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四: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1)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配套自测题四(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填空1.__________就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120页2.根据使用情况,一般把语汇中的词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21页3.基本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特点。
《语言学纲要》121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464.一般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类别。
《语言学纲要》122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48页5.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语言学纲要》126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18页6.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是________,在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_______。
7.在多义词几项意义中,有一项意义占据主要地位,这种意义是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派生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大致可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
上面三道题请参阅《语言学纲要》127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23-224页(比较两本书的系统,哪一个更有解释力?)9.同义词的“同”主要指__________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10._______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上面两道题请参阅《语言学纲要》130-135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28-240页11.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__________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__________的限制。
142页二、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
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
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3。
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4。
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5。
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
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4。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
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8。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答案(整理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
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2。
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
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
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修订版)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纲要第5章 语义和语用
➢ 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象征意义不同,如“喜鹊”在 捷克语中叫strake,是小偷小摸的象征,而汉语中则是喜 庆的象征。猴子在汉语中象征精明、调皮,但在越南语中 猴子却表示丑和倒霉。
➢ 词义具有概括性,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
面。如:“长”和“短”都属于长度度量的范围,“白” 与“黑”同属颜色。
➢ 渐进反义词:允许有中间状态(冷、热)A则非B ➢ 互补反义词:非此即彼,不存在中间状态(男、女)(生、
死)A则非B,非A则B ➢ 相对反义词:买、卖;夫妻。与前两类都不同。不是非此
➢ 我选了清单上的第一朵玫瑰。 ➢ 我选了清单上的第一朵花。
➢ 预设: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都以另 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 句的预设。
➢ 他哥哥昨天回来了。/他哥哥昨天没回来。 ➢ 他有哥哥。
➢ 预设是句子具有语义真值的前提。
➢ 语用: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的说话者的关系。 ➢ 一、语境与语境义 ➢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
即彼,也无所谓中间状态。
词义的标记性: man 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指人。 Dog可以指公狗,也可以指狗。 长和短比起来“长”无标记,可以概括整个
度量范畴。这个桌子有多长?
反义词中有一个是无标记的。
➢ 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 统一。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 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同义词 中也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在大同中有 小异。
➢ 话题和说明 ➢ 话题:谈论的对象,信息的基点。 ➢ 赵元任例:他是个日本女人。 ➢ 我是牛肉面。(面馆中的食客语)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免费的哦
《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免费的哦免费的哦.txt .txt 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
总之,四大皆空!《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导言部分导言部分(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个领域。
3.语文学: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是为了研究哲学、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分支学科。
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二)填空1.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VIP专享]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答案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名词解释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 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 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答案(整理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4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
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4。
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
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
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
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2.语言交际过程分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开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开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开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局部。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历史比拟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开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那么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标准,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方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开展的共同规律。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语义和语用)【圣才出品】
第5章语义和语用5.1 复习笔记一、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词汇和词义的研究在传统语言研究中是语义研究的主体。
1.含义词汇是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词汇的分类(1)基本词汇①定义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或现象。
基本词汇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且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②主要特点a.全民常用性;b.稳固性;c.构词能力强;d.使用频率高。
(2)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为: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
【名师点拨】基本词汇的概念和特点是本章的重要概念,经常出现在各校的考研真题中,且考查方式十分灵活,因此需要考生灵活掌握。
同时,需重视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此外,词汇意义还包含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意义相关的意义。
1.概念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词具有指称某类现实现象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作为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体,具有说这种语言的人共同认可的概念义(人们心理中的现实映像)和特定的语音形式。
2.其他意义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
(1)感情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课后练习题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练习题填空、判断、选择题参考答案导言一、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6.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内容。
二、判断正误1.语文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
(×)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对)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对)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错)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对)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错)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填空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汇材料)和(造句规则)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答案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名词解释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了解的几类现实现象。
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了解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语气——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言语行为——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
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1、( 一般性 ) 、( 模糊性 )、(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填空题1.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熟语分为两类:(通用熟语)和(专用熟语)。
3.歇后语一般前一个部分是(比喻),后一个部分是(真正意义)。
4.词典是可以查阅词的(形式)和(内容信息)的工具书。
5.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6.(全民常用性)(稳定性)(构词能力强)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7.(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8.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由此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9.(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反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0.(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1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基本词汇),它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12.语言词汇中除(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13.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语法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14.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理性意义)。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15.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色彩意义)。
16.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17.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意义叫作(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其他意义的基础。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名词解释-作业
导言1.语言学2.小学3.理论语言学第一章语言的功能4.思想5.思维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7.语言符号的线条性8.语言系统的两层性9.组合关系10.聚合关系11.语言能力第三章语音和音系12.音标13.音素14.主动发音器官15.被动发音器官16.发音部位、发音方法17.浊辅音18.清辅音19.鼻音20.口音21.对立关系22.互补关系23.音位变体24.条件变体25.自由变体26.音位27.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28.调位29.重位(势位)30.时位31.区别特征32.音节33.音峰/音谷34.复元音/复辅音35.成音节辅音36.必有成分/可有成分37.语流音变38.同化39.异化40.弱化41.脱落/合音42.超音质要素43.停延44.语调段第四章语法45.语法的组合规则46.聚合规则47.语法规则48.语法单位49.语素50.词51.词组52.句子53.构词法54.词法55.句法56.词根57.词缀58.前缀、中缀、后缀59.单纯词60.合成词61.复合词62.复合词构词法63.派生词64.派生词构词法65.直接组成成分66.类配列的层次性67.递归性68.词类69.兼类70.词形变化71.语法范畴72.性73.数74.格75.体76.时77.人称78.态79.变换80.屈折语81.孤立语第五章语义和语用82.词汇83.语法意义84.概念意义86.单义词87.多义词88.本义89.派生意义90.隐喻91.转喻92.同义词93.反义词94.词义的上下位关系95.语义场96.语义结构97.语义规则98.施事99.受事100.与事101.主事102.致事103.工具104.方所105.时间106.蕴涵107.预设108.物理语境109.话语语境110.信息的基点111.话题112.说明113.焦点114.言内行为115.言外行为116.言后行为117.直接言语行为118.间接言语行为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119.文字120.语素-音节文字121.语法词-音系词文字(表词文字)122.字符123.表音文字124.音位文字125.辅音文字126.音节文字127.意音文字128.自源文字129.他源文字130.口语131.书面语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132.社会方言133.地域方言134.亲属语言135.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136.借词137.意译词138.仿译词139.音译兼意译140.语言联盟141.系统感染142.深度接触143.不平衡接触144.自愿替换145.被迫替换146.底层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147.类推作用148.语法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答案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名词解释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语气——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言语行为——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
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 一般性 ) 、( 模糊性 )、(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 中心意义)。
汉语中的“老”有“年纪大”、“经常”、“陈旧的”等意义,其中,“年纪大”是( 本义 ),其余的是(派生意义)。
三、分析题、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父亲——爸爸语体色体不同,父亲是书面语体,爸爸是口语语体得到——获得感情色彩不同,“得到”是中性词,,“获得”是通过努力得到好的结果,是褒义词。
眼红——嫉妒语体色体不同,嫉妒是书面语体,眼红是口语语体秘密——绝密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轻,绝密重。
3、收集汉语“烹调类”单音节动词,用一组语义特征描写它们的词义。
蒸、煮、烹、煎、烤、烘、煨、炸、煸、爆、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
农夫用枪杀死了那只狼。
施事工具受事、试分析下列材料,说明什么是话题什么是话题链什么是有定性⑴夏老人送给李小龙一盆昙花。
昙花在这一带是很少见的,夏老人很会养花,什么花都有。
李小龙很小就听说过“昙花一现”。
夏老人指给他看:“这就是昙花。
”李小龙欢欢喜喜地把花抱回来了。
他的心欢喜得咚咚地跳。
⑵李小龙给它浇水,松土。
白天搬到屋外。
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前的高茶几上。
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昙花。
放学回来,连书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昙花。
⑶昙花长得很好,长出了好几片新叶,嫩绿嫩绿的。
李小龙盼着昙花开。
⑷一天夜里,李小龙在梦里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
他忽然惊醒了:昙花开了!李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划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
昙花真的开了!李小龙好像在做梦。
(引自汪曾祺:《昙花•鹤和鬼火》,有删节)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
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这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
也即,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
话题句子的话题是说话者选择的传递信息的基点,而这一选择跟说话者对整篇话语的信息组织结构有关。
整篇话语中各个句子的话题往往有内在的联系,组成“话题链”。
相继出现的各个句子,如果话题或主话题相同,则后面句子的话题或用代词指代或省略。
汉语中省略的手段用得多,英语等语言则更常用代词指代。
以上材料的话题是昙花。
材料()说的“它”就是指代昙花,下文“白天搬到屋外。
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前的高茶几上。
”用省略照应昙花。
、简要说明下列句子在情态上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十分确定)我想小刚一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不太确定)我猜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毫无把握。
我听说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有一定的把握。
我看见小刚上学去了。
客观陈述,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确定无疑。
、以下列句子为例,说明:什么是焦点焦点的性质是什么()这首诗连小孩都会背诵。
()张三从李四那里借来了这辆车。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就是“预设”。
说话者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新信息,也即句子的焦点,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
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
如例(),重音可以落在“张三”、或“李四”或“借”或“这辆”上,强调不同的内容,焦点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如例()用“连…都”句式强调“小孩”。
、分析说明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
并以此为例说明,什么是预设什么是蕴涵那个孩子(施事)把他的宠物狗(受事)领进了公园(处所)。
如果两个命题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命题的变元与另一个命题的变元有下义关系,那么这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着蕴含关系。
预设指某一事态成立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语言中,指说话人说某一句子时持有的假设。
蕴含是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的,是句子的基本信息。
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上句中蕴含了“那个孩子把一只动物领进了公园。
”因为狗是动物的下位词。
预设:有一个孩子,孩子有一个宠物,那个宠物是狗,有一个公园。
、下列句子的意思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
试以下列材料说明,什么是语境语境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有什么作用我上课去了。
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
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
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某些句中省略的内容,并不在话语的物理语境中存在,但可以从话语语境中推断出来。
第三,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
“我上课去了。
”如是老师说的,指的是去给学生讲课,如是学生说的,则是指去听课。
“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这句话中,“小李”可以在船上,可以在岸上,“他”可能是指“小李”,可能是指说话人、听话人都知道的第三者,关键是有没有这个第三者。
四、问答题、自己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
它会影响交际吗为什么模糊性——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词义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模糊性的。
也有一部分并不具有模糊性。
此外,还有大量的科技术语,也都是精确的。
词组和句子中也有一部分的意义是模糊的。
原因在于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实现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
比如,我们在说“张三个子高。
”时,高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要求词义非得像术语那样丁是丁,卯是卯,身高六尺三寸才能说“个子高”,六尺二寸就不行,年满六十才能说“老”,五十九岁半就不行,那交际就难以进行了。
语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反而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较清楚的。
语言中的词义能被人理解。
高在中国人中,米八以上绝对算高了,。
米肯定是矮子,至于。
米那就见仁见智了。
2、就你熟悉的语言各举一例说明什么是隐喻和转喻。
词义派生的两种方式转喻:转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相关性)整体⇔部分:西瓜(植物)→果实物品⇔使用者:便衣(服装)→军人、警察行为⇔行为发出者:编辑(动作)→人工具⇔活动:(锯子)→锯(动作)材料⇔产品:(铁)→熨斗产地⇔产品:茅台→酒隐喻: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相似性)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包袱→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人感觉重老古董→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陈旧过时→ (事物的突出部分):面部最突出的部位3、“动程”可以区分为哪几个类型,为什么“动程”可分为如下最基本的大类:()猴子玩苹果他跑了我送了小李一本书(动作)()花很红眼晴大大的冰化了(性质状态)()惨案震惊了世界(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