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相关推荐《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用比例解决问题》数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学习方法: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学习过程:一、旧知铺垫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如: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5(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

板书:8吨水10吨水水费12.8元水费?元(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过程要求: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

引导提问:A、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

B、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②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8X=12.8×10X=X=16答:略(3)与算术解比较。

①检验答案是否一样。

②比较算理。

算述解答时,关键看什么不变?板书:先算第吨水多少元?12、8÷8=1.6(元)每吨水价不变,再算10吨多少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共安排了4个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方程。

但在实际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学会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难点: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动手操作,巩固比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小组活动准备:划分小组,准备讨论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行程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比例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购物问题:一件衣服原价60元,现在打8折出售,求打折后的价格。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可以用比例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内容包括购物、行程、比例尺等问题。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例子,并进行交流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甘谷县大像山镇南街小学陈黎教材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

这一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含正、反比例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准备。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另一个是例6,是一道用反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

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总应用题”,这两题都可以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只教学例5)。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在前几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只是用归一法来解答,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

教学理念与策略: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

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

课前,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上,我力图通过两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个环节是:回忆旧知的时候让学生根据四个数据列出不同的比例,教学例5的时候让学生列出多个比例,以此让学生体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有着一定的“模型”——只要找到相对应的两个量进行比就可以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 能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 能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正比例关系进行求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工具。

-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正比例的特点。

-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正比例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3. 实践应用(15分钟)-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进行求解。

-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4. 巩固提高(10分钟)-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 通过解答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正比例实例,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

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首次接触和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直观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正比例的概念,并理解其数学意义。

用比例解决问题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8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8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8篇《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一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来解决归一、归总应用题。

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成功之处:1、抓住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体会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

在教学中着重让学生找出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在例5中根据8吨水的水费是12、8元,可以得出每吨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因此可以写成y/x=y/x的形式。

而在例6中根据每包20本和18包,可以得出总本数一定,所以包数和每包的本数成反比例。

也就是说,每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因此可以写成xy=xy的形式。

2、理清思路,归纳概括解题步骤。

在教学完两个例题之后,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比例来解决问题,步骤是怎样的。

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得出:一是解设未知数x。

二是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三是列出比例式子形如:y/x=y/x(成正比例)xy=xy(成反比例)。

四是解比例检验。

不足之处:1、学生对于算术法掌握的较牢,有的'学生不愿意接受用比例来解决问题,没有体会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主要受定势思维的影响。

2、个别学生没有掌握住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用y/x=y/x的形式,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用xy=xy 的形式,导致不会列式子。

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题来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5,是学生学完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考察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向学生传授一种函数思想,同时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函数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认知目标:(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利用正比例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目标:(1)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2)学会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的培养。

(2)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但对于如何运用比例来解决问题还不太清楚。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和具体的做题过程,向学生传输一种函数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课题。

在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并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

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

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

(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关于《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建议:1、基本训练的设计要“挖掘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根,追寻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a、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写比例式;b、会解比例;c、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因此基本训练的设计要涉及到写比例式(2个题)、解比例(2个题)、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个题)。

2、引入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重组数学信息,然后将数学信息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齐读这个数学问题。

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解决这个数学问题还不会用正比例方法解答。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后,教师应从引导学生分析28÷8=3.5(元)入手。

师:3.5元是求的什么?生:是求的水的单价。

师:水的单价会不会随着用水的吨数和总价的变化而变化?生:不会。

师: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对“水的单价会不会随着用水的吨数和总价的变化而变化?”这个问题你们是怎样想的?师:对这个问题大家要注意一点,现在提倡节约用水,全国有好多城市水的单价是随着用户用水吨数的多少变化而变化,用水吨数超过了规定的吨数,水的单价就贵一些,因此水的单价是不一定的。

我们利川目前水的单价是一定的。

师:水的单价一定,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有什么关系?生:有正比例关系。

师:为什么?生:因为水费的总价比用水吨数等于水的单价,水的单价一定,水费的总价与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师:既然水费的总价与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我们还可以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接下来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不是从教给学生怎样解题去进行教学,而是从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去思考,是从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开展教学的,是在让学生明白两种变量有正比例关系,还可以用正比例方法来解决的前提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 =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A+B = C o当A 一定时,B 和C ( )比例;当B 一定时,A 和C( )比例;当C 一定时,A和B ()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 •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 页例5o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 •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预设1:28^8X10=3.5 X0=35(元)(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 0吨水需要多少钱)预设2:10 弋X28=1.25X28=35(元)(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教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3、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解比例。

重点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说我们都学了比例的哪些知识(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好,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出示:6:2=( ):3你是怎样想的你的依据是什么师:如果我们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2页,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什么叫解比例。

(指名回答,并要求学生在书上标注,同时板书意义。

)教学意图: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索取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活动2【讲授】新授内容教学例2:师:有谁知道法国巴黎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哪些同学去过那你们知道它大概有多高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是320米,在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的高度的比是1:10,同学们想知道这座模型的高是多少米吗出示例 2.那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做,师生共评,指名板演。

分析:题目中的1:10你是怎样理解的(模型:实物=1:10)列比例需要四项,未知的项要怎样(设未知数X) 怎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比例(先试做再小组交流,然后我们求同存异,总结出你们的方法。

指名板演,老师规范格式,对比方法。

两种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等积式;利用求比值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2-2 反比例的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反比例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反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关系的含义•能够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准备好反比例相关的练习题和实例•确保学生理解了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4. 教学过程4.1 引入(5分钟)•复习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并引出反比例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反比例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4.2 概念讲解(10分钟)•定义反比例的概念,介绍反比例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反比例的规律和变化趋势4.3 实例分析(15分钟)•讲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让他们尝试应用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4.4 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反比例的知识和运用能力•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4.5 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扩展反比例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的意义和实际意义4.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观察反比例的现象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反比例的理解•鼓励学生实践操作,将反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6. 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收集学生的反馳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案设计学习目标:掌握用比例(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自学品格及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学习难点:正确判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学习关键:理清题目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找出不变量,从而列出比例式。

学习过程:一、基础铺垫1、引导学生判断下面各题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4)每吨水的单价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什么是解比例?二、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小区的张大妈和李奶奶在聊上个月用水的话题,咱们一起来看看,她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1.课件出示例5和自学提示(1)预设: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分析条件和问题,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及其相对应的两组数,并把未知数用字母或“?”表示。

(2)汇报并由学生自作板书过程2.独立完成题目后,学生汇报(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进行引领)预设:可能出现算术法和列比例法两种解题的策略,汇报时,要引导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列式依据是什么?根据汇报结果,强调在选用正比例的知识列比例式解决问题时,要抓住解题关键,(出示填空题)3.分析解题关键出示:例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和(),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例题中()一定,()和()成()比例?也就是说()和()的()相等。

同伴商讨: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指名回答。

4.改变一个条件,继续尝试。

王大爷也正为自己交了42元的水费而着急知到自家用了多少吨水呢,我们来帮帮他吧?并强调用比例法解决。

独立解答后,教师完整板书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和口头检验的方法)5.建模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有哪些呢?(小组活动)指名汇报,同桌互说、课件出示后齐读,采用多种方式加深对模型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数学抽象: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抽象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2. 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3. 数学建模: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比例模型,运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是2克/摩尔,所以消耗的反应物A的摩尔数是x / 2。
反应物B的摩尔质量是4克/摩尔,所以消耗的反应物B的摩尔数是y / 4。
因为摩尔比是1:2,所以我们可以列出比例方程:x / 2 = y / 4。
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 = 2 * y / 4 = y / 2。
所以,消耗的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质量比是1: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比例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比例解决问题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总距离,所以无法具体计算出x的值。
例题5:
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摩尔比是1:2。如果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是2克/摩尔,反应物B的摩尔质量是4克/摩尔,那么在反应中消耗的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答:
设消耗的反应物A的质量为x克,消耗的反应物B的质量为y克。
根据题意,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摩尔比是1:2,所以消耗的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摩尔数之比也是1:2。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萝岗区长平小学钟肖艮一、教材分析:通过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运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决问题。

2、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相关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策略:多媒体、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数学书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

3、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4、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二、教学新课:(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们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先说出算式,再说说每步的数量关系式。

)算式是:12.8÷8×10=1.6×10=16(元)(2)激励引新。

师:很好,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先求出每吨水的价格,再算出10吨水的价钱。

请大家再认真想一想,能不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比例来解答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让学生看屏幕上的提示,与同伴交流解决。

(屏幕提示:①题目告诉我们哪几个量?②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4)让学生独立解决。

(5)学生列式解答,师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消费是X 元。

1088.12X 8X=12.8×10X=12.8×10 ÷ 8X=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年纪-3;质量关系:年纪和质量成正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使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正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引入 - 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提问:什么是比例关系?学生回答。

2. 解释正比例的概念:当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相同时,我们称之为正比例。

例如,如果两个变量A和B成正比,当A增加时,B也会相应增加。

3. 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正比例的情况:例如,如果你每天跑2公里,那么你的体重减少的速度可能是每100克。

讲解 - 20分钟4. 给出一个具体问题:班里12岁的学生平均体重为40公斤。

如果班里来了2个新生,他们的体重和其他学生一样,那么整个班级平均体重会有怎样的变化?5.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和思考,并在黑板上记录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6. 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设置两个变量,年级和班级平均体重。

年级是自变量,班级平均体重是因变量。

我们可以通过年级和体重的比例来解决问题。

实践 - 25分钟7.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并制作一张表格,列出年级和体重的对应数值。

他们可以从12岁到18岁列出年级,根据正比例关系计算相应的体重。

8. 学生互相检查并核对表格的准确性。

9.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他们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并讨论图表的趋势和特征。

总结和展望 - 10分钟10. 回顾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总结如何使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1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实际问题,可以使用正比例关系来解决。

1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正比例关系,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正比例的运用 》教案

《正比例的运用 》教案
课题
正比例的运用
课型课 时
新 授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执教节数
年 月 日
第 节
学习
目标
1.通过应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 解比例等知识的掌握 .
2.使学生掌握运用正 比例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 际 问题 的方法 ,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悟数学模型思想 .
3.使学生感受到正 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 中 的应用 ,体验数学 的 价值 .
教学重点
运用正比例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为什 么?
①飞机飞行的速度一定 ,飞行的时间和航程 。
②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
创设真实情境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 3
(1)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情境 :说一说这幅图描述了什么事情 ,需 要解决什么问题 。
(2)学生先独立思考 。
教师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进行比较 ,优化 。
①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③尝试解决问题 .
小组内合作交流 。
面粉质量和小麦质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它们的 比值(出粉率)一定 ,所以面粉质量和小麦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
③一个加数一定 ,和与另一个加数 。
2.揭示主题。
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正比例的一些知识 ,应用这些知识可以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这节课 ,我们就学习正比例的应用
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唤起学生的回忆 ,巩固正 比 例的意义和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1:
28÷8×10
=3.5×10
=35(元)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预设2:
10÷8×28
=1.25×28
=35(元)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教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
3.激励引新。

教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 ,说说变化情况。

(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

(3)用关系式表示是()。

(4)集体交流、反馈。

板书:
教师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反馈学生解题情况。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 :8 =x:10 或 ()
8x=28×10
x=28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教师: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的水费为35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7)学生交流,汇报。

4.变式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1)比较一下此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概括总结。

教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它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4)最后解比例。

(5)检验作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善于归纳总结方法。

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三)巩固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

(189:3=x:9)
(2)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x元钱。

(x:3=6:4)
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1)小兰的身高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是4米,这棵树有多高?
(2)小红计划每天跳绳600下,2分钟跳了240下,照这样计算,还要跳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计划?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谁来说说,上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